安徽省部分高中(暨皖南八校)2015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综试卷(扫描版)
- 格式:doc
- 大小:2.69 MB
- 文档页数:14
金榜教育·2015届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1.D【解析】判断不成立,根据原文第③段,顺应天时“客观上必须起到保持生态平衡、合理利用资源的作用”,但不能把两者等同;另外,“做到……社会和谐”的说法也不准确。
2.B【解析】“指出它与和谐社会本质相同”不准确,根据第③段末,它只是与和谐社会的某一个内容相符。
3.C【解析】A.根据原文,人类与大自然“彼此之间不是隔绝的”,而非“不分彼此”。
B.“从周朝到清朝都是如此,甚至一直延续到今天”与原文不合,如今仅仅“还有这个影子”。
D.对原因的解释,在原文中缺乏依据。
4.C【解析】存:问候、探望。
5.C【解析】C项均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
A、代词,什么 /代词,为什么、什么原因。
B、代词,相当于“……的人”/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D、介词,对/ 动词,做、担任。
6.A【解析】龚胜“揭露权臣董贤扰乱朝纲,并因此得罪皇帝”并非是在担任谏官时,而是在担任光禄大夫之时。
7.(1)(你知道)我看你像什么(人)吗?你想有点与众不同,在外借此博得名声,你不过是申徒狄一类的人罢了!(“何若”“采名”“乃”“属”各1分,句意通顺1分。
)(5分)(2)我蒙受汉家深厚的恩德,没有什么用来报答,如今年老了,很快就要入土,按照道义难道可以用一身侍奉二主,到地下去见原来的主子吗?(“厚恩”“无以”“义”“事”各1分,句意通顺1分。
)(5分)【参考译文】龚胜字君宾,楚国人。
少年时爱好学习精通经义,以有节操而闻名于世,担任郡吏。
后来被州里举荐为秀才,任重泉县令,因病辞官。
大司空何武、执金吾阎崇推荐龚胜,哀帝在做定陶王时就已听说他的名声,于是征召他为谏大夫。
龚胜身居谏官期间,多次上书求见,陈述百姓贫苦,盗贼众多,官吏不良,世风淡薄,灾异屡现,不能不担忧警醒。
国家规制用度过于宽奢,刑罚过于严峻,赋敛过于苛重,应该以节俭宽大表率天下。
任谏大夫两年多,升任为丞相司直,调任为光禄大夫,担任右扶风太守。
绝密★启用前2015届安徽省部分高中(暨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带解析)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7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 .长期以来,因为缺乏有效的法律规范,以及科学的估价体系,收藏市场监管滞后,参与收藏的人员滥竽充数,欺诈之事时有发生。
B .他对中国贫困农民的记录是如此具体而微,具体到每~个家庭,再拆取出每一个人物的一天、一年、一生,不惜笔墨,肌理寸寸分明。
C .2014年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结束的时候,我这个微乎其微的志愿者受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接见,倍感荣幸,也备受鼓舞。
D .如果批评家只在意少数人的看法,不关心普通读者的感受,认为只要让圈里人满意就功德圆满了,批评的路会越走越窄。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 A .枢扭锋镝威慑力博闻强识毛骨悚然 B .履新邦交雨夹雪运筹帷幄不落言荃试卷第2页,共10页C .绵密彪炳糊涂帐戛然而止弊绝风清D .标杆文身辩证法吃里扒外枉费心机3、下列名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上海和浙江在2014年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从2014年秋季新人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这批学生2017年参加高考。
B .4月11日,“秦火火”涉嫌诽谤、寻衅滋事一案在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开庭审理,表示自愿认罪,法庭并没有当庭宣判。
C .全面小康怎样建成?难点如何破解?这不仅关系全面小康的实现,更关系中国梦的奠基,是推进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
D .印度尼西亚国家搜救中心负责人在记者会上说,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初步显示,亚洲航空公司失联客机有可能已经沉人海底。
金榜教育·2015届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第三次联考 政治参考答案 1.C【解析】市场上实际需要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不考虑其他条件,商品价格总额上涨10%,则市场上实际需要货币量也增加10%,可知2014年该国市场实际需要货币量为11000亿元,但2015年该国通货膨胀率为50%,故2015年该国货币发行了11000(1+50%),即16500亿元,选C。
2.C【解析】中国人对野生食材的需求导致野生食材资源的枯竭,强调了消费的能动作用,①符合题意;材料从一个角度启示消费者应坚持绿色消费,注重资源的再生利用,③符合题意。
3.B【解析】在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商品的需求下降,另一商品的需求也下降,商家一般会降阶促销,A不选;一商品价格下降,会导致其需求量的上升,引起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的增,B符合题意;在互为替代关系的商品中,一商品需求量下降,则另一商品的需求量上升,使另一商品的价格上升,C不选;一商品的价格下降,会使其替代商品需求量减少,D不选。
4.B【解析】社会主义经济是指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不选;在国民经济中,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不同的,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③不选。
5.A【解析】材料主要强调了如何推动诚信建设问题,①②从企业与社会两个角度说明诚信经营的重要性,符合题意要求;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③不选;④“干预企业的经营”的提法不准确,不符合题意。
6.A【解析】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股票价格的变动,国家政策等因素是股票市场风险的主要原因,故①②符合题意要求;③说法不科学;股票的流动性强,④观点错误。
7.B【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我国存在的收入差距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②③做法有利于防止收入差距,符合题意要求。
8.C【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地方财政支出中用于民生支出的增长情况,说明财政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创建和谐生活环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②④符合题意要求;①③与材料意思不符合。
安徽省部分高中皖南八校2 015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科综合 2015.4第I卷(选择题共1 32分)本卷共33小题,每小题4分,共132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影响人口老龄化的因素有生育模式、死亡模式、期初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口乡城转移等因素,下图所示为中国乡村、城市及镇的2000--2010年乡城转移人口年龄金字塔图(按5岁间隔分组),读图回答23--24题。
23.下列有关人口的乡城转移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分析错误的是A.人口的乡城转移使我国乡村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B.人口的乡城转移使我国城市人口老龄化延缓C.城镇化对镇人口老龄化的影响较大D.我国城市未来将迎来一波老年人口加速增长的高潮24.下列有关推动农民T返乡创业的措施正确的是①增加与家庭发展和稳定相关的政策,减少农民T在返乡创业中可能面临的生活危机与家庭风险②制定以青年和高等教育水平的农民T为对象的激励政策,在此基础上拓展到其他年龄段和受教育程度的农民工群体③成立回乡创业者服务中心,为回乡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市场信息、开业指导、管理咨询、融资指导、企业诊断等服务,并组织交流活动、科技讲座和政策咨询④深化政策的实施力度,保护政策的持续性和公平性,而非简单完善政策的内容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赣江是长江八大支流之一,鄱阳湖水系中最大的河流。
读“赣江万安水库(1 990年8月24日建成下闸蓄水)以下河段沿程依次分布的吉安、峡江、樟树、外洲4个水文站观测资料”,回答25~26题。
25.有关赣江的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含沙量小,流速缓慢B.流量稳定、水量丰沛C.水量丰沛,汛期短D.吉安以上河段是赣江中下游河段水沙的主要来源区26.有关赣江河段各观测站年径流量与年输沙量的分析错误的是A.赣江流域中下游水沙量时空分布不均,年内变化较大B.各站径流量年代变化比较平稳,年际径流量呈微弱上升趋势C.各站年均输沙量下降,减小的幅度随距水库的距离增大而增大D.各站的年径流量与年输沙量双累积曲线均在1 990年出现转折,输沙量在1991年后逐渐减小27.二氧化碳是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对城市二氧化碳通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金榜教育·2015届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1.D【解析】判断不成立,根据原文第③段,顺应天时“客观上必须起到保持生态平衡、合理利用资源的作用”,但不能把两者等同;另外,“做到……社会和谐”的说法也不准确。
2.B【解析】“指出它与和谐社会本质相同”不准确,根据第③段末,它只是与和谐社会的某一个内容相符。
3.C【解析】A.根据原文,人类与大自然“彼此之间不是隔绝的”,而非“不分彼此”。
B.“从周朝到清朝都是如此,甚至一直延续到今天”与原文不合,如今仅仅“还有这个影子”。
D.对原因的解释,在原文中缺乏依据。
4.C【解析】存:问候、探望。
5.C【解析】C项均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
A、代词,什么 /代词,为什么、什么原因。
B、代词,相当于“……的人”/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D、介词,对/ 动词,做、担任。
6.A【解析】龚胜“揭露权臣董贤扰乱朝纲,并因此得罪皇帝”并非是在担任谏官时,而是在担任光禄大夫之时。
7.(1)(你知道)我看你像什么(人)吗?你想有点与众不同,在外借此博得名声,你不过是申徒狄一类的人罢了!(“何若”“采名”“乃”“属”各1分,句意通顺1分。
)(5分)(2)我蒙受汉家深厚的恩德,没有什么用来报答,如今年老了,很快就要入土,按照道义难道可以用一身侍奉二主,到地下去见原来的主子吗?(“厚恩”“无以”“义”“事”各1分,句意通顺1分。
)(5分)【参考译文】龚胜字君宾,楚国人。
少年时爱好学习精通经义,以有节操而闻名于世,担任郡吏。
后来被州里举荐为秀才,任重泉县令,因病辞官。
大司空何武、执金吾阎崇推荐龚胜,哀帝在做定陶王时就已听说他的名声,于是征召他为谏大夫。
龚胜身居谏官期间,多次上书求见,陈述百姓贫苦,盗贼众多,官吏不良,世风淡薄,灾异屡现,不能不担忧警醒。
国家规制用度过于宽奢,刑罚过于严峻,赋敛过于苛重,应该以节俭宽大表率天下。
任谏大夫两年多,升任为丞相司直,调任为光禄大夫,担任右扶风太守。
金榜教育·201届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第次联考 参考答案”不准确,根据第③段末,它只是与和谐社会的某 一个内容相符。
3.C【解析】A.根据原文,人类与大自然“彼此之间不是隔绝的”,而非“不分彼此”。
B.“从 周朝到清朝都是如此,甚至一直延续到今天”与原文不合,如今仅仅“还有这个影子”。
D.对原因的解释,在原文中缺乏依据。
4.C【解析】存:问候、探望。
5.C【解析】C项均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
A、代词,什么 / 代词,为什么、什么原因。
B、代词,相当于“……的人”/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D、 介词,对/ 动词,做、担任。
6.A【解析】龚胜“揭露权臣董贤扰乱朝纲,并因此得罪皇帝”并非是在担任谏官时,而是 在担任光禄大夫之时。
7.(1)(你知道)我看你像什么(人)吗?你想有点与众不同,在外借此博得名声,你不过是申徒狄一类的人罢了! (“何若”“采名”“乃”“属”各1分,句意通顺1分。
)(5分) (2)我蒙受汉家深厚的恩德,没有什么用来报答,如今年老了,很快就要入土,按照道义难道可以用一身侍奉二主,到地下去见原来的主子吗? (“厚恩”“无以”“义”“事”各1分,句意通顺1分。
)(5分) 【参考译文】 龚胜字君宾,楚国人。
少年时爱好学习精通经义,以有节操而闻名于世,担任郡吏。
后来被州里举荐为秀才,任重泉县令,因病辞官。
大司空何武、执金吾阎崇推荐龚胜,哀帝在做定陶王时就已听说他的名声,于是征召他为谏大夫。
龚胜身居谏官期间,多次上书求见,陈述百姓贫苦,盗贼众多,官吏不良,世风淡薄,灾异屡现,不能不担忧警醒。
国家规制用度过于宽奢,刑罚过于严峻,赋敛过于苛重,应该以节俭宽大表率天下。
任谏大夫两年多,升任为丞相司直,调任为光禄大夫,担任右扶风太守。
几个月后,皇上了解到龚胜不是善于处理繁冗政务的人才,于是又让他做光禄大夫。
龚胜指责董贤惑乱朝纲制度,因此违逆了皇上的旨意。
金榜教育·2015届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第三次联考 化学参考答案 1. D 【解析】光导纤维是由SiO2制成,A错误;玻璃是C 【解析】 A选项中是S2-的结构示意图,错误;B选项中,Cl-的电子式不正确,错误;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基态铜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4s1,D错误。
3.A 【解析】A选项 B选项中Cr2O72-为橙色,不符合要求,错误;C选项I2和淀粉发生反应,无法大量共存;D选项中N、O大量共存。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PM2.5颗粒PM2.5颗粒. B 【解析】复分解反应的也有能量变化,A错误;提供充足的氧气焦炭燃烧更充分,放热更多,但燃烧热不变,C错误;反应热只与参与反应的物质的始态和终态有关,与条件无关,D错误。
Fe3+0.02 mol·L-12(SO4)3溶液中含3+数目NA,A错误;根据原子守恒,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氮氧质量比固定不变,所以N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3g÷46g/mol=0.5mol,N原子数为0. NA,B正确;25℃不是标准状况,C选项错误;常温下,0 L pH=12的Na2CO3溶液中含有的0.1NA,D错误。
8.C 【解析】Al63Cu24Fe13的原子之间是金属键作用,A错误;金是金属晶体,准晶体与金的晶体类型不同,B错误;Al63Cu24Fe13的摩尔质量为3965g/mol,D错误。
9.C 【解析】参与反应的物质的量不确定,电子转移数也无法确定,A错误;1L2mol/L KI溶液能吸收5.6L(标准状况)的SO2,但烟气中还有其他成分,故烟气的体积大于5.6L,B错误;吸收液中有S单质,固液分离可以用过滤法,C正确; KI在吸收过程中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D错误。
SO2通入NaClO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应为SO2+ClO—+2OH—=SO42—+Cl—+ H2OHNO3应将Fe2+氧化为Fe3+,错误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生成的应为HCO3-,而不是CO32-,项错误。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欣赏活动是对艺术家所已创造出来的形象的一种再创造。
同时也是对艺术家在作品中所已评价的生活的一种再评价。
只有经过再评价,欣赏者才能对艺术作品所反映的生活,所蕴藏的社会意义作出自己的结论,从中受到教育。
艺术家的主观评价是结合他自己的思想感情对客观生活所作的评价,而欣赏者的再评价则是结合欣赏者的思想感情对作家所反映的生活加以重新认识的结果。
对艺术形象来说,这种评价是直接的,可是对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实际来说,这种评价是间接的。
尽管它是间接的,归根到底仍然是对于生活的一种认识和判断。
这种评价,可能和作者的对客观生活的评价完全一致,也可能高于作者或低于作者的评价;可能违反作者正确的评价,也可能在欣赏者自己的头脑中纠正作者错误的评价。
不论结果多么复杂,这种再评价都将成为欣赏者接受不接受作品思想内容的必经过程。
……欣赏活动中的“共鸣”是指在再创造和再评价的基础上,欣赏者的思想感情同作品的作者思想感情达到了基本一致,甚至契合无间,爱其所爱,憎其所憎,发生了思想感情的交流。
共鸣需要以一定相网或相近的思想感情和心理经验为基础,否则就不可能发生共鸣。
作家在作品中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与欣赏者的思想感情相一致或相接近,必须有其现实的依据和基础。
一般地说,艺术家与欣赏者之间必须具有大体一致或接近的阶级立场、政治倾向性、社会理想、生活经历,即使是不同阶级,思想不尽相同的两者之间,在某些生活方面或某一问题上,也有相一致或接近的地方,否则就无法彼此理解,更谈不上对之发生共鸣了。
艺术作品所表达出来的对生活的反映和评价,为欣赏者所接受并引起相当的思想感情(共鸣)。
在同时代同阶级的艺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表现的最为明显。
但是,在某些特殊历史条件下,共鸣范围又可以包括到不同时代的作品与读者之间。
这种情况之所以发生,特别是古代优秀的文艺作品之所以能为现代人所欣赏,并可能对它发生共鸣,一方面与古代优秀艺术作品的进步性有关,另一方面也和欣赏者对作品的理解能动性有关。
皖南八校2015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安徽高考试题0502 2015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的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2.答选择题(第Ⅰ卷1~6题,第Ⅱ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所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Ⅰ卷7~14题,第Ⅱ卷18~21题)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成人成己,成贤成圣,修养是基础,也是最终的目的。
然而,过去的研究一般把修养看作专属于个人经验,属于道德培育范畴。
但若做深入考察,会发现,修养是对生活方式的反思。
它既包括道德内涵,也包括认识特征和价值判断;它既面对个体,也面向社会,面向人类问题的解决。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修养也是一种哲学样式。
②在中国,“修养”作为一个哲学术语,有一个不断整合和丰富的历程,表现出从个体内在倒社会外延的扩展特征。
③起初是修与养分列。
《论语》中9次讲到“修”。
大多作“培养、研究”解,如“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
“养”,基本是养育、供养的意思,如“其养民也惠”。
孟子提出了“修身”、“养性”的概念。
他说人性具有与生俱来的善,但这种善的体现和发挥还需要一个修身养性的过程。
如何修身养性,在他看来,要从内心的培养开始,即通过尽心、存心以知其性,知其性以知天。
《墨子》《荀子》中都有“修身”篇,老子也谈“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所以,当修身养性被提出后,其含义已延展为人类的文化活动。
到《大学》,则进一步把修身与政治相联系,强调“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把修身看作是实现政治抱负的基础。
安徽省“皖南八校”2015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英语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第一部分:听力理解(共两节。
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A. £19.15B. £9.15C. £9.18答案是B。
1. What time did Fred leave this morning?A. At 6:30.B. At 6:00.C. Before 6S00.2. What did the man use to do?A. A cook.B. A teacher.C. A driver.3. How does the man feel?A. Disappointed.B. Sad.C. Surprised.4. How does the man want to go?A. By bus.B. On footC. By bike.5. Where did the conversation happen?A. In Toronto.B. In Singapore.C. In Los Angeles.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 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每段对话或独白听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6—7题。
6. When did the man plan to use the bike?A. Yesterday.B. Today.C. The day after tomorrow.7. Why didn't Tom keep his words?A. He wanted to sell the bike.B. His parents wanted to use the bike.C. He lent the bike to someone else.听第7段材料,回答8—9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