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农村美术教学新天地
- 格式:docx
- 大小:26.83 KB
- 文档页数:1
一年级美术上册《1.走进新天地》知识点及考点1. 知识点概述1.1 色彩的基本认识在《1.走进新天地》这篇课文中,我们首先学习了色彩这一基本概念。
色彩是美术作品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它能够给人带来不同的情绪和感受。
在本篇课文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颜色的运用方式,比如蓝天、白云、绿树等,通过这些色彩的呈现,增强了整幅作品的视觉效果。
1.2 图形的认识除了色彩,图形在美术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元素。
在《1.走进新天地》中,我们可以看到由线条构成的各种形状,比如方形的房屋、圆形的太阳等。
这些图形的运用,丰富了整幅画面的内容,使作品更加生动。
2. 考点分析2.1 色彩搭配《1.走进新天地》中运用了丰富多彩的色彩,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
在这部分的考试中,可能会涉及到对某一处具体色彩搭配的提问,考察学生对于色彩搭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2 图形构成课文中的图形构成也是考试的重点之一。
可能会出现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图形进行画图或者涂色的题目,考察学生对于图形构成的掌握情况。
3. 个人观点和理解《1.走进新天地》这篇课文给人一种清新、明快的感觉,通过对色彩和图形的运用,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
对于学生来说,要理解和掌握好这些知识点和考点,不仅需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还需要多加练习,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结语美术课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和艺术表现力的重要途径,而《1.走进新天地》这篇课文中所包含的知识点和考点,正是对学生进行美术素养培养的一个很好的开始。
我相信,通过学生们对这些知识点和考点的深入理解和学习,一定能够在美术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进步。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继续关注美术教育的发展,为学生们的美术学习提供更多有益的帮助和指导。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美术课上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体验美术带来的无穷乐趣。
扩写内容:美术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美术,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走进新天地-浙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和创作,初步感知美术的基本元素,如色彩、形状、线条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引导学生欣赏和尊重不同的艺术风格,培养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兴趣。
教学内容1. 认识美术的基本元素,如色彩、形状、线条等。
2. 学习用基本元素创作简单的美术作品。
3. 学习欣赏和尊重不同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美术的基本元素,学习用基本元素创作简单的美术作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用基本元素创作出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
2. 学具:彩纸、彩笔、剪刀、胶水、画纸。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美术的基本元素,如色彩、形状、线条等,让学生初步感知和理解这些元素。
3. 实践操作:让学生用基本元素进行创作,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作品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培养他们的欣赏能力和尊重不同的艺术风格。
5. 总结提升:通过总结和反思,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美术的基本元素,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
板书设计1. 板书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走进新天地2. 板书内容:美术的基本元素、创作方法、作品展示。
作业设计1. 让学生用基本元素创作一幅简单的美术作品。
2. 让学生在家里观察和收集不同的美术作品,下次课带来分享。
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和尊重不同的艺术风格,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
3.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学生的美术学习提供更好的指导。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学生从接触到掌握新知识的过程,是教学的核心部分。
以下是针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1. 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和吸引注意力的关键。
就地取材自得其乐作者:王恒来源:《教师·下》2014年第02期摘要: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农村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术活教材,只要有心,农村处处皆教室,农村处处皆教材!本文对农村小学美术画材的利用进行了反思,旨在充分引导农村的孩子们挖掘、发现生活中的自然美,为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开辟一方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关键词: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画材利用;反思我有在农村从事十年美术教学的经验,深深体会到农村是美术教学工作的大舞台。
山美、水美、人也美,天美、地美、处处美,这不正是从事美术教学的最佳环境?1.美在农村的一年四季春天,农村的田野春意盎然,一派生机。
教师们可以利用好身边的自然环境资源,组织孩子们开展“走进大自然”的教学活动,指导孩子把这美丽的春天带回学校,装扮教室,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
比如,美术课本中有一课《春天来了》,老师大可不必从网上找那些学生平时没有见过的花,可以课前让孩子们采摘些自己喜爱的生活中可以见到的鲜花,去观察它们的外形、颜色。
这样可以让孩子们离生活更近,学会在生活中去发现美、找寻美。
然后,让孩子们根据自己所观察的画下春天的景象,春天的花、春天的树,春天就活活地出现在孩子们的画中了!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能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表现春天的素材,学生自己亲身感受到了春天的自然气息,自然就能描绘出活灵活现的春天图卷。
夏季是一个瓜果溢香的季节,美术课本上《画水果》《瓜果的想象》《蔬菜的联想》等课程,好像就是专门为我们农村的孩子准备的。
教师可鼓励孩子将自家栽种的各种瓜果和蔬菜带到学校来,指导孩子从这些瓜果和蔬菜的外形和颜色上去展开想象和创作。
经过课堂上的实践操作后,我不得不佩服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意能力:一串串的葡萄成了美女们的卷发,一棵棵的青菜变成了一条条水里的小鱼,红红的西红柿变成了一个个漂亮的娃娃脸,紫色的茄子切掉一块,露出白白的肚皮,变成了一只活泼的企鹅……秋天,是一个火红的季节;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秋天是一个成熟的季节;秋天,是一个忙碌的季节……霜叶红于二月花,那漫山各种各样红的、黄的美丽的落叶,田间地头各种成熟的果实,迎着秋风起伏的金黄的稻浪,农民伯伯们忙碌的身影,就是那收获完了剩下的稻草,等等,都是可以利用的材料。
美术实习生教育调研报告精选5篇美术实习生教育调研报告1回首过去的一个多月,我们每日与旭日同起,伴着皓月而归。
生活充实而有规律。
在实习之前,我迷茫过,压抑过。
要成为一个老师,除了知识渊博,说话必会需要一定的魅力。
但一直以来,我始终有个无法克服的缺点,在众人面前说话我常会紧张,或是声音颤抖,或是说话太快。
因此越接近实习,我心里越紧张。
到了实习动员大会上,我们院的指导老师的一句话,留给我很深的感受:实习,我们就是去失败的,去成功的。
这句话让我释放了许多。
来到实习学校,见到穿着统一白色服装的学生,特别是第一天就听到一句很真挚的“老师好”,我的心里已平稳了许多,很自然的,接受了另一个身份。
也开始了这不同寻常的八个星期的有着双重身份的学习生活。
一.教学体会。
我任教初三级的美术。
之前在学校的十节微格教学训练,在这里变得有点微不足道。
1.基础技能课。
第一堂课,我抱着敢死的心态,没有紧张。
声音自我感觉也比较响亮,而且教的内容是基础技能课,这样的课堂仿佛有个形去抓,目的非常明确。
我结合我的经验和初学者易犯的错误,分步骤去教。
同学们的专注的眼神不断地给我动力和勇气,这让我感觉很实在。
但是,一个星期下来有五节的重复课,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课堂反应,活跃或沉闷。
这相当考验老师的应变能力。
根据课堂上的反应,我也做出相对的改变。
一个星期下来我有了一个小总结:(1).声调表情是控制课堂气氛的方向盘。
(2).别想着一节课你说完了就了事,那是完了你的事,别忽略了学生。
(3).尽早摸索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接受能力,学习美术兴趣等。
(4).别老在简单的问题上搞太多花样。
(5)学生喜欢实际例子的引导。
于是,接下来的时间,我以这几点去要求自己,在课堂上多了几分自然,也渐渐加强了随意发挥的能力。
而且在改了大量的学生作业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批改作业的作用是如此的大。
它让我更清楚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面对学生的时候,让我有个底。
在上课之前,评论分析同学们的作业,可以让课程分阶段性,更加系统性。
乡土资源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实践研究1.陈为超2.孔祥云2.1.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松柏中心幼儿园 2623002. 山东省日照市北经济开发区莲溪学校 262306摘要:大自然是活教材,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
农村幼儿园有着丰富的乡土资源,为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也满足了幼儿园开展创意美工活动的需要。
我园坐落在九仙山下,面朝田野,有着丰富的乡土资源,把这些宝贵的资源引入到幼儿园美术教学中,无论是引导幼儿对审美的感悟还是培养幼儿对本土文化的传承都有着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美术教育活动;乡土资源;审美能力;创造力;想象力有人觉得在农村幼儿园,资金不足、设备差,要开展好美术教育活动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其实农村有城里所没有的大自然资源优势,如果得到充分地挖掘、利用,它可以为美术教育开辟一片新天地,下面谈谈我在实践中的几点尝试。
一、利用乡土资源,培养幼儿的美术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1.利用自然环境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指南》中指出:“教师应善于发现和有效地选择和利用当地特有的自然环境资源,调整自身的教育内容和策略,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空间。
”我们幼儿园周边的自然环境资源就相当丰富,我们幼儿园坐落在九仙山下,园前就是田野。
我们就充分利用这一独特优势,经常利用饭后散步等时间,带幼儿到园门口的菜地里、小树林里散步、游戏,让幼儿与花草树木交流,与蝴蝶、蜜蜂一起游戏、玩耍,让幼儿与审美对象融为一体,让幼儿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与大自然来个亲密接触,从而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学习捕捉事物的个性美。
春天来了,大地万般绚丽多彩,我带领幼儿到园门口的菜地里,让幼儿以他们特有的观察力和审美观欣赏大自然的美,当幼儿感受到大自然万物苏醒的气息,感受到菜地里的自然美、真实美时,突然一哲小朋友喊道:“老师,老师,我发现了‘绿头发’了(幼儿刚学过的儿歌内容)”顿时,幼儿齐声朗诵起《绿头发》的儿歌来,一幅人与自然相融合的自然、真实的画面呈现在大家面前,真让人陶醉啊。
美术实习心得范文5篇美术实习心得范文篇1一、实习目的根据学院对城乡规划专业大二学生的培养要求,我在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姚儿沟村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色彩(水彩)写生实习。
本次写生的目的是培养我们对建筑及风景的构图与色彩概括,并提升我们对于乡村建筑的感知与认识。
具体要求如下:1、培养学生利用色彩对建筑的概括能力,了解并熟悉风景色彩写生的绘画过程;2、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去进行风景与建筑的写生;3、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与适应环境的能力,在不利因素的干扰下仍旧正常作画。
二、实习时间我于4月18日至4月23日在宝鸡市陈仓区进行了为期六天的实习。
三、实习地点陈仓区位于山西省西部,西与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相邻。
地处秦岭山地、关中平原、黄土高原过渡区,地貌由山、塬、川组成。
本次实习主要在陈仓区新街镇的几个村落进行,这里有数十年的老土房、参天的树木、辽阔的田地和连绵的山丘,一系列的乡村景象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作画条件,也为平日里很少接触大自然的我们提供了放松身心的机会。
四、实习内容4月18日,我开始了我的宝鸡写生实习过程。
早上八点整,我满怀兴奋地和同学们一起踏上开往宝鸡市的班车。
路途中班车穿过了延绵的山脉,经过了广阔的油菜花田,一切的一切都令我对本次宝鸡之行充满期待。
中午12点多,班车到达宝鸡姚儿沟写生基地,经过休整,下午三点,写生实习正式拉开帷幕。
虽已是融融春日,太阳却已经炙烤着大地万物,同学们抹上防晒霜,戴着太阳帽,背着画袋,带着画凳,在杨西文和岳红记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写生村落。
因为有过大一的外出写生经历,同学们很快找到了合适的视点,墙角、树下、房钱……大家三五成群地坐在一起,一边讨论着如何取景构图如何配色,一边进入了作画状态。
一下午很快过去,老师为我们定的一张作业量却很少有人能够完成,这令我们意识到确实应该提高自己的速度了。
下午六点多,我们回到写生基地,基地的姐姐阿姨们已经为我们准备好了可口的饭菜,荤素搭配,而且都是菜籽油做成的,营养又健康,作为吃货的我最喜欢其中的一道凉拌野菜。
农村乡土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农村乡土资源在美术教学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本文首先探讨了乡土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随后分析了如何融入乡土元素进行教学内容设计,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实地考察,开展乡土主题的美术创作活动,以及在教学中运用丰富的乡土资源作为手段和材料。
本文也强调了乡土资源在促进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知和传承方面的作用。
在结论中指出,农村乡土资源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建议进一步加强乡土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挖掘和应用,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这些努力,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感受和传承乡土文化,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热情和兴趣。
【关键词】农村乡土资源、美术教学、教学内容设计、实地考察、美术创作活动、教学手段、乡土文化、综合素质培养、挖掘与应用。
1. 引言1.1 农村乡土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农村乡土资源在美术教学中具有重要性,是因为乡土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传统价值,能够激发学生对民俗传统和地域文化的认知和情感。
通过融入乡土元素的教学内容设计,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乡土文化和历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利用农村乡土资源进行实地考察能够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自然环境和乡村风情,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开展乡土主题的美术创作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运用乡土资源丰富教学手段和材料,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美术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通过促进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知和传承,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民俗文化的情怀和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农村乡土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应当进一步加强对这些资源的挖掘和应用。
2. 正文2.1 融入乡土元素的教学内容设计融入乡土元素的教学内容设计是美术教学中关键的一环,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农村乡土文化,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艺术表现力。
《走进新天地》教案《走进新天地》教案1教材分析:这节课是小学新生开始上美术课的始业教育课。
学生在更低年龄的时候就已经接触和使用过彩色笔、油画棒等美术工具材料,对绘画、手工等造型手段也有了一定的尝试。
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对小学阶段的美术课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印象,对美术工具材料有个初步的认识和尝试,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美术。
教材展示了水墨画、水粉画、线描画、油画棒画等绘画形式的美术作品,以及相关的创作材料。
同时介绍了彩色水笔、油画棒的基本用法,并让同学们进行大胆的尝试,说出特性,引导学生掌握使用的技巧。
教材还展示了纸工、陶艺美术作品。
让学生说说、看看、画画,感受创作的乐趣。
同时各种的美术活动图片,让同学们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同学们知道更多的美术活动,感受美术课程的丰富多彩。
学情分析:授课的对象是小学一年级的新生。
美术课在他们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上了,但没有应该非常系统的了解,更多的只是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涂鸦,幼儿教师也没有进过系统的指导。
小学的美术始业课《走进新天地》,主要是系统地介绍一下美术大致的分类。
对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不需要接受太详细的东西,他们理解不了也接受不了。
所以只要介绍就好,也不要对他们的接受程度做太高的要求。
教学目标:1、了解小学阶段美术学习的基本内容,认识相关工具,明确上美术课应准备的常规工具2、通过看看、说说,初步培养学生对儿童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画画、看看,大胆尝试油画棒、水彩笔掌握几种基本用法。
3、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爱护和灵活运用美术工具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说明工具材料的特性难点:培养学生欣赏作品了解材料的能力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情境创设法;问题设疑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准备:学生作品,各种美术工具教学过程:一、导入创建参观美术馆,有绘画厅、创作厅、体验厅“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参观美术馆,大家想跟着老师去参观吗?”“美术馆有三个展厅,分别是绘画厅、创作厅和体验厅。
初探农村美术教学新天地
随着国家课改的推行,高效课堂的探究成了国内教育的热点,打造高效课堂的理念已深入广
大教育工作者的心中,而农村美术教学的研讨却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
由于教学条件的不足,师资力量的匮乏,学生素养不高等情况局限了农村美术教学的实施与发展。
自从任职美术教
学以来,我就决心在孩子们心中播下兴趣的种子。
在教学实践中,我对美术教学进行了一些
新的尝试,从而开辟一片农村美术教育的新天地。
一、教学目标新
由于农村孩子接受美术知识的时间少,家长也从不重视这一学科,学校也由于教学条件有限,美术课常被忽视,大多数学校连个专业的美术教师也没有,美术课在大家眼中就是搭给语、数、外教师的“豆芽课”。
基于这些情况,我首先改变了原有的教学目标,使目标更浅显,更
易完成,也更切合实际。
例如在教学《“明暗与立体”的表现》一课时,我将本课的目标设定为:了解简单的素描知识,观察课本中图例的明暗并临摹一幅自己喜欢的能表现明暗关系的
画作。
这样一来,目标浅显,符合学生实情,又有利于学生对素描型体的把握。
在提高认知
的同时又适当地进行了练习。
还有时候,我把几课的内容融合到一起,去掉一些学习目标,
灵活变换一些实用的目标。
把那些学生不熟悉的没有接触的内容由创作变成欣赏、了解。
二、教学内容新
其实,要想真正让农村美术教学有一些创新,只在教学目标上下功夫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
还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一些调整与安排。
每期开学时,我并不急着按课本目标内容去写本期
的教学计划和安排,而是先让学生讨论提出本期想学哪些课的内容,也可大胆地提出一些课
本外的东西,最后再整理安排本期的教学内容。
这样就让教学内容更实际,也更体现了学生
学习的主体性。
三、选材和创作工具新
人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农村学校还有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家长不会投入资金
给自己的孩子学美术,买美术用具,孩子们连什么是水粉颜料和国画颜料、刻刀都不认识,
宣纸更不会区分。
大多数学生只有一只常用的铅笔和学校分发的图画本。
为此,我把农村生
活中常见的东西拿来做为美术教学与创作的材料:用手指画国画;用树叶、毛线做粘贴;泥
巴做泥塑;在纸箱、石头、地板、报纸、麻布袋等地方做画;瓜壳、豆子、蛋壳、面团、牛
奶盒、羽毛等都成了我们创作的素材,美丽的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新奇的材料。
四、美术课堂形式新
以前的美术课,大多让学生依“葫芦”画瓢,把所有美术课都上成了绘画练习课。
我认为美术
课应是一门欣赏美、创造美的艺术课。
所以,我的课堂上学生不只是静静坐着临摹画,还常
带着学生到校园外采集绿叶,到操场上观察师生活动,到阳台上放飞自己做的降落伞。
有时
全班学生一起同画一张大型画,有时用手印给自己的画来个特别的署名……课堂形式没定势,有了实践和观察也就有了创作的灵感和素材。
五、学生作品展示新
以前的美术作业,学生大多数做完就被抛弃,没有留下来完整的作品,这样既然浪费材料,
又失去了创作的意义。
所以,我将学生的作品加以修改、整理,用于装饰我们的教室、寝室,让校园成了学生们展示作品的乐土。
这样,怎不让学生更积极细心地去学美术呢?
教无定法,学无定势,在农村这块贫瘠的土壤中也可开出灿烂的美术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