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毒性试验中需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的组织或器官
- 格式:docx
- 大小:14.91 KB
- 文档页数:1
兽药慢性毒性和致癌试验指导原则一、概述(一)定义与目的慢性毒性和致癌试验是预测药物在临床应用中诱发癌症危险性的评价方法。
在动物的大部分生命期间,经过反复给予受试药物后观察其呈现的慢性毒性作用及其剂量-反应关系,尤其是进行性和不可逆毒性作用及肿瘤疾患。
确定受试药物的无作用剂量(NOEL),作为最终评定受试药物能否应用于动物尤其是食品动物的依据。
为了确保慢性毒性和致癌试验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可追溯性,根据新兽药研究的规律,结合国内兽药毒理学评价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本指导原则。
(二)适用范围本指导原则适用于评价兽用化学药品、中兽药、消毒剂及饲料药物添加剂对动物的慢性毒性和/或致癌性的测定。
长期毒性试验发现有可疑肿瘤发生,某些器官组织细胞异常、药物结果与已知致癌物有关或代谢物与已知致癌物有关、作用机制为细胞毒类等情况下,要求进行致癌试验。
二、试验设计(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1)实验动物种类选择一般要求选用两个种属的实验动物,即啮齿类和非啮齿类,目前已掌握大白鼠和小白鼠各品系的特点及诱发肿瘤的敏感性,故可优先将其用于慢性毒性和致癌试验。
对活性不明的受试药物,则应选用两种性别的啮齿类和非啮齿类动物。
(2)动物的起始周龄和体重慢性毒性试验期长,故一般用刚断乳的大鼠或小鼠。
大鼠50~70g(出生3~4周),小鼠10~15g(出生3周)。
动物个体体重的变动范围不超出各性别平均体重的20%。
(3)动物的性别和数量每个剂量组的动物数应满足试验结束时进行统计学处理的要求,如大鼠40~60只(小鼠数应据此适当增加),一般雌雄各半,雌鼠应为非经产鼠、非孕鼠。
如果将慢性毒性试验与致癌试验结合进行,每组雌雄动物数均应在50只以上。
如计划在试验过程中定期剖杀动物,则动物数应相应增加。
(4)肿瘤自发率实验动物的自然肿瘤发生率原则是控制到越低越好,但试验结果评价时主要是以在相同条件下观察对照组与各剂量组的肿瘤发生率及其剂量-反应关系作为判定依据。
毒理学学问考核题库一、单项选择1、化学构造与毒效应之间的关系,以下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单项选择题] A、化合物的化学活性打算理化性质B、理化性质打算化合物的生物活性C、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打算该化合物的化学活性D、化合物的化学构造打算其化学活性及理化性质,从而影响其生物活性*E、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影响理化性质2、甲烷上的氢被卤素取代,表现为肝毒性,以下卤化物中毒性最大的是〔〕[单项选择题] A、CH4B、CH3ClC、CH2Cl2D、CHCl3E、CCl4*3、以下关于化学构造对毒效应的影响,不正确的选项是〔〕 [单项选择题] * A、饱和脂肪烃随碳原子数增加,麻醉作用增加*B、碳原子数一样时,成环化合物毒性大于不成环化合物C、乙烷的毒性<乙烯的毒性<乙炔的毒性D、碳原子数一样时直链化合物毒性大于异构体E、环戊烷>戊烷4、一般认为在同系化合物中,水溶性越大,毒性越大;以下铅化物毒性最大的是〔〕[单项选择题]A、铅碳酸铅B、一氧化铅*C、碳酸铅D、硝酸铅E、硫酸铅5、婴儿和老人血浆清蛋白水平都较低,所以〔〕 [单项选择题] A、影响化学物质的吸取B、可以阻挡化学物质进人特定的组织C、对化学物质的去除变慢D、增加游离化学物的浓度*E、增加代谢酶的活性6、在高温条件下,外源化学物质〔〕 [单项选择题] A、经呼吸道吸取增加*B、经胃肠吸取增加C、经皮肤吸取削减D、经尿液排出增加E、经汗液排出削减7、外源化学物质接触途径不同,吸取速度就不同,以下染毒途径中吸取最快的途径是〔〕 [单项选择题]A、腹腔注射B、口服C、吸入*D、经皮肤给药E、肌肉注射8、关于化学物质的助溶剂,以下描述错误的选项是〔〕 [单项选择题] A、无毒B、不与化学物质发生反响C、不影响化学物质的毒性D、化学物质在助溶剂中稳定E、助溶剂的浓度必需低于 5%*9、在临床上用药时,常觉察同时服用两种药物,其中一种药物的疗效会减弱,该现象属于联合作用中的〔〕 [单项选择题]A、相加作用B、独立作用C、协同作用D、加强作用E、拮抗作用*10、急性毒性是〔〕 [单项选择题]A、机体连续屡次接触化合物所引起的中毒效应B、机体一次大剂量接触化合物后引起快速而猛烈的中毒效应C、机体〔人或动物〕一次大剂量或 24 小时屡次接触外来化合物后所引起的中毒效应*D、机体接触较大的剂量的化合物所引起的中毒效应E、机体长期接触较低的剂量的化合物所引起的中毒效应11、通过急性毒性试验获得最主要参数是〔〕[单项选择题] * A、NOAELB、LOAELC、阈剂量D、MLDE、LD50*12、急性毒性试验一般观看时间是〔〕[单项选择题] A、1 天B、1 周C、2 周*D、3 周E、4 周13、急性毒性试验对动物年龄的要求是〔〕 [单项选择题] A、刚诞生B、初断乳C、性成熟*D、交配后E、交配前14、关于 LD50 的局限性,以下不正确的选项是〔〕[单项选择题] A、LD50 值赐予有效的信息较少,有用性有限B、LD50 的波动性很大,影响因素多C、LD50 受物种差异影响大D、消耗动物数量大:E、不能推想人类的致死剂量以及中毒后的体征*15、推举的评价皮肤、眼刺激毒性方法是〔〕 [单项选择题] A、寇氏法B、霍恩氏法C、上下移动法D、Draize 试验:*E、FCA 方法16、外源化学物连续地、反复地进入机体,而且吸取速度或总量超过代谢转化排出的速度或总量时,用分析方法在体内测出物质的原型或其代谢产物,称之为〔〕 [单项选择题]A、物质蓄积*B、功能蓄积C、损伤蓄积D、毒性蓄积:E、毒效应蓄积17、亚慢性毒性试验染毒方法的选择原则是〔〕 [单项选择题] A、常用灌胃B、常用胃饲C、常用静式染毒D、常用动式染毒E、选择与人的实际接触方式全都*18、关于食物利用率,以下描述错误的选项是〔〕 [单项选择题] A、为一般性观看指标B、体重增长减慢,则食物利用率确定降低*C、动物每增加 100g 体重所需要的饲料克数D、常以g 体重/100g 饲料来来表示E、每日食量削减,食物利用率不肯定转变19、关于脏器系数,以下描述错误的选项是〔〕[单项选择题] A、某个脏器的湿重与单位体重的比值B、通常是每 100g 体重中某脏器所占的质量C、表示为脏器质量〔g〕/体重〔100g〕D、比较适用于实质性脏器E、增大表示动物的体重降低*[单项选择题]20、在短期重复剂量毒性试验中,机体与毒物接触的时间为〔〕A、14 天B、14-30 天*C、30-90 天D、90-365 天E、终生21、当前对于动物试验提出的“3R原则”是〔〕 [单项选择题] A、慎重、替代、削减B、取代、慎重、替代C、替代、优化、削减*D、取代、削减、优化E 、优化、取代、慎重22、以下关于毒物的毒性的说法,以下哪项正确〔〕 [单项选择题] A、毒性是毒物对机体的生物学效应B、毒性是毒物对机体的损害作用C、毒性是毒物对机体的非损害作用D、毒性是毒物内在的、固有的引起机体有害作用的性质*E、毒物的毒性随毒性试验条件的转变而转变23、毒物对机体发生毒效应取决于以下因素〔〕 [单项选择题] A、毒物的毒性大小B、毒物的剂量大小C、毒物动力学过程D、机体抗损害机制E、以上都正确*24、以下关于毒物的毒性的说法,以下哪项正确〔〕 [单项选择题] A、毒性是毒物对机体的生物学效应B、毒性是毒物对机体的损害作用C、毒性是毒物对机体的非损害作用D、毒性是毒物内在的、固有的引起机体有害作用的性质*E 、毒物的毒性随毒性试验条件的转变而转变25、毒物对机体发生毒效应取决于以下因素〔〕 [单项选择题] A、毒物的毒性大小B、毒物的剂量大小C、毒物动力学过程D、机体抗损害机制E、以上都正确*26、特异质反响是指〔〕 [单项选择题]A、由于机体遗传物质特别而发生的对外来化学物的反响*B 、由于体质弱、机体防范力量差而导致的对化学物的反响C 、机体对某些特别化学物的共同反响D 、机体在化学物以某种特别的接触方式暴露后的反响E 、机体对化学物的免疫反响27、急性,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分别选择动物年龄为〔〕 [单项选择题] * A、初成年,未成年动物,初断乳*B、初断乳,性刚成熟,初成年C、初断乳,初成年,性刚成熟D、初成年,初断乳,性刚成熟E、性刚成熟,初断乳,初成年28、经典的毒理学争论的对象是〔〕[单项选择题] * A、核素B、微波C、细菌D、病毒E、各种化学物质*29、皮肤致敏试验最常用的动物是〔〕 [单项选择题] * A、大鼠B、豚鼠*C、兔D、小鼠E、乳鼠30、在皮肤刺激试验中最好使用〔〕 [单项选择题] * A、小鼠和大鼠B、大鼠和家兔C、家兔和小鼠D、豚鼠和家兔*E、地鼠和豚鼠31、眼刺激试验使用家兔数量为〔〕 [单项选择题] * A、2~3 只B、3~4 只*C、4~5 只D、5~6 只E、6~7 只32、动式染毒主要优点是〔〕 [单项选择题] * A、装置备有颖空气补充B、受试化合物保持浓度不变C、保证染毒柜内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压恒定D、温湿度恒定E、以上都是*33、改进寇氏法要求〔〕 [单项选择题] * A、设 5~7 个剂量组B、每个剂量组小鼠不行少于 10 只C、组距为几何级数D、死亡率呈常态分布E、以上都是*34、大鼠急性经口染毒,为了准确地将受试物给入消化道内,多承受〔〕A、喂饲B、灌胃*C、吞咽胶囊D、鼻饲E、饮水35、霍恩法的要求是〔〕 [单项选择题] * A、4 个染毒剂量组B、每组动物 4 只或 5 只C、组距 3、16D、组距 2、15E、以上都是*36、亚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如下述,但不包括〔〕 [单项选择题] * A、争论受试物亚慢性毒性的特点及靶器官[单项选择题] *B、争论受试物的亚慢性毒性的剂量-反响关系C、为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的剂量设计供给依据D、确定受试物的致死剂量*E、为制定其安全限量标准供给初步参考依据37、大鼠亚慢性毒性试验连续染毒的期限为〔〕 [单项选择题] * A、14 天B、20 天C、60 天D、90 天* E、1 年38、亚慢性毒性试验期限是〔〕 [单项选择题] * A、环境毒理学 3~6 个月B、食品毒理学 90 天喂养C、工业毒理学 1~3 个月D、食品毒理学 3~6 个月E、以上都对*39、亚慢性毒性试验的一般性指标有〔〕 [单项选择题] * A、特别基团检测B、特别基因测试C、灵敏指标的检查D、动物死亡率E、脏器系数*40、慢性中毒发生的根底是〔〕 [单项选择题] * A、毒物的剂量B、毒物的作用时间C、毒物的蓄积作用*D、毒物的选择作用E、个体差异二、多项选择1、关于LD50的局限性,以下正确的选项是:〔〕A、 LD50 值赐予有效的信息较少,有用性有限*B、LD50 的波动性很大,影响因素多*C、 LD50 受物种差异影响大*D、消耗动物数量大:*E、不能推想人类的致死剂量以及中毒后的体征2、关于LD50的重要毒理学意义,以下正确的选项是:〔〕A、评价和比较外源化学物毒性的大小*B、计算药物的治疗指数等参数*C、通过比较不同染毒途径的 LD50,可获得生物利用度的信息*D、可用来推想毒效应的特点和机制E、为后续毒理学试验供给剂量设计依据*3、长期毒性试验中,合理的剂量设计必需符合以下原则〔〕A、至少包括低、中、高三个剂量组*B、高剂量组可以观看到明显的中毒效应*C、中剂量组有轻度的毒性效应*D、低剂量组观看不到任何毒效应*E、不必设立阴性或阳性比照4、亚慢性毒性试验的剂量设计,以下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只要设三个剂量组即可B、低剂量组观看不到损伤效应,相等于NOAEL*C、中剂量组可以观看到明显的损伤效应,相等于LOAELD、高剂量组可以观看到严峻的损伤效应,甚至消灭动物的死亡E、抱负的剂量设计可以观看到明确的剂量效应关系*5、重复剂量、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包括〔〕A、长期接触受试物的毒性效应谱、毒作用特点和毒作用靶器*B、观看长期接触受试物毒性作用的可逆性*C、争论重复接触受试物毒性作用的剂量-反响〔效应〕关系*D、确定 NOAEL 和 LOAEL,为制定安全限量供给参考*E、为探讨毒性机制供给线索*6、关于外源化学物质的理化性质对毒效应的影响,以下正确的选项是〔〕 A、脂水安排系数越大,越简洁在脂肪组织中蓄积*B、砒霜在水中溶解度大于雄黄,故其毒性大于雄黄*C、化学物质的粒子越小,分散度越大,外表活性越大*D、挥发性越大的化学物质,其呼吸道吸入的危害性大*E、化学物质微粒的荷电性影响其跨膜转运7、影响化学物质毒效应的环境因素有〔〕A、气象因素*B、动物的年龄C、动物的饲养条件*D、季节或昼夜节律*E、化学物质的接触剂量8、化学物质间的交互作用包括〔〕A、相加作用B、协同作用*C、加强作用*D、独立作用E、拮抗作用*9、外源化学物质的一般毒性作用包括〔〕A、急性毒性作用*B、重复剂量毒性作用*C、亚慢性毒性作用*D、慢性毒性作用*E、致突变作用10、急性毒性试验选择动物的原则〔〕A、对化合物毒性反响与人接近的动物*B、易于饲养治理*C、易于获得,品系纯化*D、生殖力量强*E、价格低廉*三、推断1、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贮存库是急性中毒的根底,可以缓解慢性中毒。
慢性毒性试验测定1目的检测受试物长期染毒对实验动物所产生的毒性作用,确定其最小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及毒性作用的靶器官。
2实验动物试验选用刚离乳的大鼠。
在试验结束时,每个剂量组每种性别的动物应不少于10只。
中间需活杀动物检查时,需相应增加实验动物数量。
3试验分组将实验动物随机分在3个剂量组和1个阴性对照组。
阴性对照组除不接触消毒剂外,其它与实验组相同,若在试验中对受试物使用溶剂或赋形剂时,阴性对照组应给予相应剂量的溶剂或赋形剂。
试验剂量根据亚慢性试验结果选择。
高剂量应引起明显的毒性效应甚至个别动物死亡,低剂量应不引起毒性效应。
4操作程序(1)用灌胃法或将受试物掺入饲料或饮水中喂饲。
掺入饲料的受试消毒剂的最高浓度一般不超过5%0 饲料中受试消毒剂应定期监测,观察其均匀性和稳定性。
(2)灌胃法每天给药一次。
(3)前3个月每周称量体重,3个月后每月称1次体重,调整受试物灌胃量。
如受试物掺入饲料,应定期称饲料消耗量。
如受试物溶于饮水中喂饲,需记录动物的饮水量。
(4)试验期限为一般为6个月,必要时可延长至2年。
5观察指标指标与亚慢性毒性试验基本相同,也可根据受试物对实验动物的亚慢性毒性作用和靶器官,可适当增加或更换一些针对性更强更灵敏的观察指标。
(1)临床观察:观察中毒表现,体重前3个月每周1次,以后每月I次。
(2)血液学检查:于试验的第3个月、6个月及以后每半年进行1次血液学检查。
(3)血液生化检查:检查时间同血液学检查。
(4)病理学检查:系统解剖:所有实验动物包括试验过程中死亡的动物都应进行完整的系统解剖和详尽的肉眼观察。
肉眼可见的异常组织都应留样作进•步组织病理学检查。
脏器重量:称取脑、肝、肾、肾上腺和睾丸重量并计算脏器系数。
组织学检查:对照组、高剂量组动物及系统解剖发现异常的组织均需作详尽的组织学检查。
当高剂量组有异常发现时,其它剂量组才进行相应检查。
检查脏器一般包括脑、心、肺、肝、脾、肾、胃、肠、肾上腺、甲状腺、垂体、睾丸(卵巢)和子宫等。
大鼠的长期毒性试验1. 目的:观察连续给予受试动物后由于积蓄而对机体产生的毒性反应及其严重程度,提供毒性反应的靶器官及其损害的可逆性,确定无毒性反应剂量,为人用安全剂量提供参考。
试验条件:2动物:应写明动物的品系,生产单位及生产合格证号,等级,周龄,性别,体重,一般选用动物品系有Wistar、SD、或其他品系的远交系动物。
应根据试验期的长短选用不同周龄的大鼠,试验期在3个月内宜用6~8周龄大鼠,超过三个月者宜用5~6周龄大鼠。
试验开始时,体重差异应不超过平均体重的20%。
实验动物应雌雄分笼饲养,每笼不宜超过5只动物,所有动物试验前至少观察一周,并记录食量和体重等基础数字。
试验报告中应写明饲料供应单位及生产合格证,若用自己配置的饲料,应提供配方及成分含量的检测报告;应写明饲养动物实验室的合格证(未获得合格证者也应注明)及等级。
受试物:应写明受试物的名称、批号、来源、纯度、保存条件及配置方法。
受试物可以是临床试验制剂。
如受试物制剂的体积较大,以不含赋形剂的制剂,如中药浸膏为宜。
固态制剂灌胃给药,可选择适当的溶媒溶解,或研磨成细粉后用1%左右羧甲基纤维素钠(或10%阿拉伯明胶)制成混悬液,但应注意临用前需要摇匀。
避免混悬不匀引起计量误差。
长期毒性试验给药周期较长,固体制剂在配成溶液或混悬液后,冰箱放置,短期内用完,一面受试药物活性降低。
3试验方法:①受试物剂量:一般设三个剂量组和一个对照组。
给受试物剂量单位一般用mg/kg、或g/kg表示。
高剂量组:应使动物产生明显的或严重的毒性反应,或个别动物死亡。
中剂量组:应相当或高于药效学试验的高剂量,应使动物产生轻微的或中等程度的毒性。
低剂量组:略高于整体动物的有效剂量,在此剂量下动物应不出现毒性反应,属基本安全剂量。
对照组:不给收拾药物仅给等容量的溶媒或赋形剂,若所用溶媒或赋形剂可能有毒时,另加一组空白对照。
如果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毒性很低,测不出LD50,也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可设高、低两个剂量,高剂量一般为拟用于临床剂量50倍以上(有困难时,可适当减少剂量,最低不能低于临床剂量30倍)并应高于药效学试验的高剂量。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化学药物长期毒性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长期毒性试验(重复给药毒性试验)是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核心内容,它与急性毒性、生殖毒性以及致癌性等毒理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药物从药学研究进入临床试验的重要环节。
在药物开发的过程中,长期毒性试验的目的是通过重复给药的动物试验表征受试物的毒性作用,预测其可能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降低临床试验受试者和药品上市后使用人群的用药风险。
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①预测受试物可能引起的临床不良反应,包括不良反应的性质、程度、剂量-反应关系和时间-反应关系、可逆性等;②判断受试物反复给药的毒性靶器官或靶组织;③推测临床试验的起始剂量和重复用药的安全剂量范围;④提示临床试验中需重点监测的指标;⑤还可以为临床试验中的解毒或解救措施提供参考。
必须强调的是,长期毒性试验的最终目的是为临床试验和临床用药服务。
本指导原则旨在为长期毒性试验提供技术参考,同时也希望能够对药品的技术审评工作提供帮助,促进药品审评机构与药品注册申请人之间就长期毒性试验达成更为广泛的共识。
本指导原则为化学药物长期毒性试验的一般性原则,仅代表目前对于长期毒性试验的基本认识,其中的内容不完全是进行药物长期毒性试验时必须完成的内容。
具体药物的长期毒性试验应在本指导原则的基础上,根据药物的自身特点制订试验方案。
二、立题原则药物开发的背景和基础研究资料各不相同,在进行长期毒性试验之前应对药物的已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是否可以通过已有资料达到长期毒性试验的目的,为临床试验和临床用药提供支持。
原则上,如果已有资料尚不能达到长期毒性试验的目的,从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的角度就应该进行长期毒性试验;反之,则可以不必进行长期毒性试验。
三、基本原则(一)试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药物的长期毒性试验必须执行《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长期毒性试验操作规程1.目的:观察连续重复给予受试物对动物所产生的毒性反应,首先出现的症状和严重程度,毒副反应的靶器官及其恢复和发展情况。
确定无毒反应剂量,为拟定人用安全剂量提供参考。
2. 动物和材料:2.1动物一类新药首选Beagle犬和猴类,应写明供应单位。
根据试验周期的长短,一般选择性成熟青年动物为受试动物。
二、三、四类新药要求放松一些,但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
实验前大动物应检测心电,并做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分析,指标在正常范围内的动物,方可作为受试动物。
小动物分组方式通常采用随机分组,雌雄各半。
大动物通常每组动物4-6只,雌(无孕)雄各半,随机分组。
2.2 受试物和实验室3.试验方法3.1 剂量和分组3.1.1 一般设2-3个剂量组,一类新药应设三个剂量组和一个对照组。
剂量一般用g(或mg)/kg或单位/kg表示。
低剂量组略高于临床试验人用日最高剂量或按体表面积折算的动物药效学有效剂量。
低剂量组不应出现毒性反应。
高剂量组原则上应产生明显或严重的毒性反应或个别动物死亡。
在高、低两个剂量之间按等比关系再设置一个中剂量。
3.1.2 对照组不给受试物仅给等容量的溶媒或赋形剂。
如这些成分可能有毒性时,应另设一组对照组。
限度试验:如果经小鼠急性毒性口服给药剂量大于5g/kg或注射给药剂量大于2g/kg仍不出现毒性反应和死亡或仅个别动物有毒性反应时,可考虑只作一个高于临床拟用剂量50倍的剂量。
3.2 给药途径与方法3.2.1 给药应与临床用药途径一致。
3.2.2 口服药途径每天于喂食前定时给予。
若将受试物混在饲料、水中给予,每动物应分笼饲养,并采取严格有效措施,以保证每只动物按量在一定时限内服完。
3.2.3 经静脉、肌肉或皮下途径,其注射部位可于四肢或臀部等处交替进行。
3.2.4 受试物最好是每周7天连续给予,如试验周期在90天以上,可考虑每周给药6天,每天定时给药。
每周可根据体重情况调整给药量,按等容量不等浓度配制药物。
药物重复给药毒性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重复给药毒性试验是描述动物重复接受受试物后的毒性特征,它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
重复给药毒性试验可以:①预测受试物可能引起的临床不良反应,包括不良反应的性质、程度、量效和时效关系、以及可逆性等;②判断受试物重复给药的毒性靶器官或靶组织;③如果可能,确定未观察到临床不良反应的剂量水平(No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NOAEL);④推测第一次临床试验(First in Human, FIH)的起始剂量,为后续临床试验提供安全剂量范围;⑤为临床不良反应监测及防治提供参考。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物。
二、基本原则药物安全性评价试验必须执行《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药物重复给药毒性试验是药物研发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试验设计要重视与其他药理毒理试验设计和研究结果的关联性,要关注同类药物临床使用情况、临床适应症和用药人群、临床用药方案,还要结合受试物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使得重复给药毒性试验结果与其他药理毒理试验研究互为说明、补充或/和印证。
三、基本内容—1 —(一)受试物中药、天然药物:受试物应采用能充分代表临床试验拟用样品和/或上市样品质量和安全性的样品。
应采用工艺路线及关键工艺参数确定后的工艺制备,一般应为中试或中试以上规模的样品,否则应有充分的理由。
应注明受试物的名称、来源、批号、含量(或规格)、保存条件、有效期及配制方法等,并提供质量检验报告。
由于中药的特殊性,建议现用现配,否则应提供数据支持配制后受试物的质量稳定性及均匀性。
当给药时间较长时,应考察配制后体积是否存在随放置时间延长而膨胀造成终浓度不准的因素。
如果由于给药容量或给药方法限制,可采用原料药进行试验。
试验中所用溶媒和/或辅料应标明名称、标准、批号、有效期、规格及生产单位。
化学药物:受试物应采用工艺相对稳定、纯度和杂质含量能反映临床试验拟用样品和/或上市样品质量和安全性的样品。
北京市医疗机构制剂长期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长期毒性研究可为医疗机构制剂(以下简称“制剂”)的研发提供重要的安全性参考信息,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
通过长期毒性研究,可预测受试物可能引起的临床不良反应,包括不良反应的性质、程度、量毒关系和时毒关系、可逆性等;判断受试物长期给药的毒性靶器官或靶组织;推测临床试验的起始剂量和重复用药的安全剂量范围;提示临床试验中需重点监测的指标;提供临床试验中解毒或解救措施的参考。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中药制剂、化学制剂的长期毒性试验研究。
二、一般要求长期毒性研究应遵守《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遵循毒理学研究中随机、对照、重复的基本原则进行试验设计和开展研究工作。
研究机构必须具有法人资格,具备从事药物安全性评价的相关设备、设施及资质,必须取得相应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具有与所使用的实验动物级别相符的实验环境。
试验项目负责人必须获得相关专业领域副高级以上职称(含副高),所有参加研究的人员必须经过相关专业的业务培训。
三、基本内容制剂的开发背景和研究基础各不相同,在长期毒性研究立题之前应进行文献查阅,根据申报品种的立题依据、临床意义、处方来源、使用历史、有效性与安全性等背景资料进行综合考虑。
(一)试验项目的选择1.制剂注册申请(1)中药制剂若满足以下全部条件,可免于进行长期毒性试验:①根据中医药理论组方;②处方中的药味用量不超过法定药品标准规定;③处方组成中不含有法定标准中标识有毒性及现代毒理学证明有毒性的药材(毒性药材是指历版中国药典,部颁标准,进口药材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中药材标准中标注为大毒/剧毒和有毒的药材,如制附子、制川乌、制草乌等);④处方组成不含有十八反、十九畏配伍禁忌;⑤利用传统工艺配制(即制剂配制过程没有使原组方中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发生变化的);⑥急性毒性试验(采用最大给药容量、最大给药浓度)未见明显毒性反应;⑦临床实际用药周期为1周以内。
中药、天然药物长期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二OO五年三月指导原则编号:【Z】GPT3-1目录一、概述二、基本原则(一)实验管理(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整体性(四)试验设计三、基本内容(一)受试物(二)试验动物(三)给药途径(五)给药期限(六)给药剂量(七)观察指标(八)观察指标的时间和次数(九)结果及分析(十)综合评价(十一)其他考虑四、不同情况的中药、天然药物长期毒性试验的要求五、参考文献六、附录(一)长期毒性试验的给药期限(二)长期毒性试验中一般需检测的指标(三)毒性药材七、著者中药、天然药物长期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长期毒性试验是重复给药的毒性试验的总称,描述动物重复接受受试物后的毒性特征,它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1994年颁发的《中药新药研究指南》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1999年颁发的《中药新药药理毒理研究的技术要求》,对于统一、规范中药长期毒性试验,推动我国中药的研究和开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随着新药研究手段的不断改进,对中药、天然药物认识的进一步深入,这些要求越来越表现出它的局限性。
长期毒性试验的主要目的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①预测受试物可能引起的临床不良反应,包括不良反应的性质、程度、剂量-反应和时间-反应关系、可逆性等;②推测受试物重复给药的临床毒性靶器官或靶组织;③预测临床试验的起始剂量和重复用药的安全剂量范围;④提示临床试验中需重点监测的指标;⑤为临床试验中的解毒或解救措施提供参考信息。
中药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应用历史,有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相对化学药而言多数中药具有毒性较低的特点。
但是,中药的低毒和无毒是相对的。
当前,各种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应用于中药新药的开发,而且从中药、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及其制剂日益增多,已不完全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中药,因此对其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长期毒性试验周期长,耗资高,工作量大,若因试验设计不合理,或所进行的试验未充分揭示中药的毒性特征,则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也会影响新药的研究速度。
五味麝香丸长期毒性试验研究(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作者:任远,贡布东智,马骏,吴国泰,王志旺,刘峰林,王瑞琼【摘要】目的观察研究五味麝香丸长期给药毒性反应。
方法分别以0.030、0.075、0.225 g/kg 3个剂量连续21 d给大鼠灌胃给药,对大鼠进行一般状况、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和主要脏器病理组织学观察和检查。
结果给药期间各组动物外观体征、一般活动等未见异常情况,体质量变化和饲料消耗量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意义;给药组动物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意义;给药组动物心、肝、脾、肺、肾等主要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药物引起的异常改变。
结论本试验条件下未观察到五味麝香丸对大鼠的明显毒性反应。
【关键词】五味麝香丸;大鼠;长期毒性五味麝香丸是中国药典收载的藏药品种,该药由麝香、诃子、黑草乌、木香、藏菖蒲组成[1],具有消炎、止痛、祛风的功效,用于扁桃体炎、咽峡炎、流行性感冒、炭疽病、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痛、胃痛、牙痛等病症[1]。
该药处方中含有毒性药材黑草乌(为毛茛科植物藏草乌Aconitum balfourii Stapf或铁棒锤Aconitum szechenyianum Gay.的干燥根[1]),临床亦有服用该药导致中毒的文献报道[2]。
本试验主要对甘肃省甘南佛阁藏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五味麝香丸进行了灌胃21 d的长期毒性试验研究,现将部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试验材料与仪器1.1药品与试剂五味麝香丸,国药准字Z62020662,甘南佛阁藏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40901(服用方法:睡前服或含化,一次2~3丸,1日1次)。
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批号020241)、丙氨酸转氨酶(ALT,批号010511)、碱性磷酸酶(ALP,批号030051)、白蛋白(ALB,批号251551)、总蛋白(TP,批号261491)、尿素氨(BUN,批号280101)、肌酐(Cre,批号320401)、总胆固醇(T|CHO,批号180381)、总胆红素(T|BIL,批号300221)、血糖(GLU,批号240791),以上试剂均采用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
长期毒性试验中需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的组织或器官
脑(大脑、小脑、脑干)脊髓(颈、胸、腰段)垂体
胸腺甲状腺甲状旁腺
食管唾液腺胃
小肠和大肠肝脏胆囊
肾脏肾上腺脾脏
胰腺气管肺
主动脉心脏睾丸
附睾卵巢子宫
前列腺乳腺坐骨神经
膀胱眼(眼科检查发现异常时)视神经
给药局部骨髓淋巴结(给药局部淋巴结、肠系淋巴结)注:啮齿类动物可不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摘自《化学药物长期毒性试验技术指导原则》(2005)
长期毒性试验中需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的组织或器官
脑(大脑、小脑、脑干)垂体甲状腺
脊髓(颈、胸、腰段)胸腺唾液腺
眼(眼科检查发现异常时)食管甲状旁腺
肺肾脏肾上腺
小肠和大肠肝脏胆囊
胃气管脾脏
胰腺心脏坐骨神经
附睾卵巢视神经
睾丸乳腺主动脉
膀胱子宫前列腺
淋巴结(包括给药局部淋巴结、肠系淋巴结)骨髓给药局部
注:啮齿类动物可不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摘自《化学药物长期毒性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