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转与时间
- 格式:ppt
- 大小:705.50 KB
- 文档页数:13
地球自转一圈是23小时56分4秒,公转一圈是365天6小时9分9秒.
地球本体的旋转运动.地球环绕太阳运转的同时,自身也在不停地旋转着,这种旋转运动就叫做“地球自转”.旋转1周就是1天,约等于24小时.
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是公转.在太阳引力的控制下,地球在一个近似圆形的轨道上绕太阳运行,公转一周为1年.日地平均距离是1.5亿公里,地球在1年内绕了一个约9.4亿公里长的大圈子.人类生存的地球要在365.25天绕这样大的一个圈子,它在空中运行时,每天要走257万公里,依此推算,1秒钟约走30公里!要比目前世界上最快的侦察飞机还快30倍,几乎是火车奔跑速度的1000倍.
地球绕太阳转圈时,并不像在地面上回旋的陀螺那样,东摇西晃的,而是始终保持着自转轴指向一定的地方,它的北端总是指向天空中的北极.地球的赤道面(与自转轴垂直的圆面)与地球轨道平面(黄道面)是斜交的,其交角是23°26′.地球就是这样倾着身子绕太阳作公转运动的.。
科普认识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但是你了解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吗?在本文中,我们将科普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原理以及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一、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指的是地球绕自己的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周期大约为24小时,即一天的时间。
我们通常将地球自转的方向设定为从西向东,即从地球的西侧到东侧。
地球的自转速度较快,约每小时1670公里。
自转给我们带来了昼夜的变化。
当地球的某一部分处于太阳光照射下时,我们会经历白天;而当该部分背离太阳时,我们则进入黑夜。
而由于自转的影响,地球上的其他自然现象也会随之而变化,比如风向、气候等。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指的是地球绕太阳的轨道运转的运动。
地球的公转周期约为365.25天,即一年的时间。
地球的公转轨道呈椭圆形,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会有闰年的存在。
地球公转的轨道被称为黄道面,黄道面上的一个点被定义为春分点,也是我们所说的黄道起点。
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地球不是以恒定的速度运动的,靠近太阳的地球运动较快,而远离太阳的地球运动较慢。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在冬季会感到寒冷,而夏季则炎热。
地球的公转还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当地球绕太阳运动时,太阳光照射的角度和照射的面积随之改变,从而带来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交替。
三、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影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我们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自转带来了昼夜的交替。
昼夜的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物钟,调节了我们的睡眠和活动时间。
其次,公转带来了季节的变化。
不同的季节具有不同的气候特点,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动物的繁殖和迁徙等。
对于人类来说,季节的变化也会影响我们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
此外,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也影响着地球的气候和环境。
自转和公转导致了地球各地温度和降雨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如热带雨林、草原、沙漠等。
这些气候对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维持起着重要作用。
总之,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个重要方面。
地球自转一圈是一天还是一年
地球自转一圈是一天,地球自转一圈为23小时56分4秒,约等于一天。
地球自转是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
地球自转轴与黄道面成66.34度夹角,与赤道面垂直。
地球自转会产生什么现象.
1、昼夜更替现象,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
2、南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引起的各种运动旋转现象;
3、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一小时;
4、东西部地区的时间差现象,生物作息规律现象;
5、对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自转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使得地球由两级向赤道逐渐膨胀,成为目前略扁的旋转椭球体。
地球运动知识点七年级1. 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一周所需的时间为365天,这个运动称为地球公转。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 地球自转:地球围绕自身的轴线旋转一圈所需的时间为24小时,这个运动称为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的轴线倾斜23.5度,使得地球的各个地区在不同时间能够接受到不同的太阳光照。
3. 四季变化: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导致了四季的变化。
当北半球向太阳倾斜时,北半球就是夏季,而南半球就是冬季。
当北半球远离太阳时,北半球就是冬季,而南半球就是夏季。
4. 日食和月食:地球、月球和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会导致日食和月食的发生。
日食发生在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之间时,月食发生在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时。
5.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
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离心力,使得地球的赤道半径略大于极半径,造成地球的形状不完全是球形。
6. 地球的倾斜:地球的轴线倾斜23.5度,导致了地球的季节变化和昼夜的交替。
地球的倾斜也使得地球上的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能够接受到不同的太阳光照。
7. 地球的自转速度:地球的自转速度约为每小时1670公里。
由于地球自转的速度很快,我们感觉不到地球在自转。
8. 地球的公转速度:地球的公转速度约为每小时107,000公里。
地球的公转速度使得地球围绕太阳一周所需的时间为365天。
9. 地球的卫星:地球有一个名为月球的卫星,它围绕地球自转和公转。
月球是地球上唯一的卫星,它的运动对地球的潮汐产生了重要影响。
10. 地球的磁场:地球拥有一个磁场,它起到保护地球免受太阳风和宇宙射线的伤害。
地球的磁场也是指南针的工作原理所依赖的基础。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导读:本文是关于生活中常识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23时56分4.09秒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做一天。
地球自转一周耗时23小时56分,约为一天24小时。
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4.167×10-3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465米/秒。
真正周期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个恒星日,目前其值为23时56分2.1秒。
但是近年来地球自转周期在缓慢增加(即转速缓慢减小),导致需要对全球计时器进行调整,例如2005年12月31日全球钟表统一加一秒。
这样的调整称为闰秒。
转动速度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是每小时15度;而表面每点的线速度随纬度而变化,是赤道的线速度乘以纬度的余弦。
因此赤道的线速度是最大的,两极的线速度最小,而赤道线的速度约465.1 m/s。
恒星日与太阳日地球相对于太阳的转动一周的时间(从正午至正午)称为真太阳日或视太阳日,由于地球椭圆轨道的离心率和自转轴的倾斜,导致均时差的形成。
这两者都以数千年的尺度变化,所以真太阳日也有周年性的变化。
通常,每年有两段时期比平太阳日长,另外两段时期比平均太阳日短[n 1]。
当真太阳日在越接近近日点时越长,这是因为这时的太阳看起来在黄道上移动的角度比平常大,朝向近日点接近时,每一天增长的时间大约在10秒钟;反过来,当地球朝向远日点接近时,每一天的时间大约会缩短约10秒钟。
当接近至点时,太阳的视运动从黄道上投影至天球赤道上的移动量会增加,导致每一天可以增长约20秒钟;但反过来,在接近分点时,天球赤道和黄道几乎重合,因此没有什么差别。
通常,近日点和至点的效果结合,在接近12月22日时,真太阳日每一天可以增长30秒钟;但是至点的效应在远日点时会被抵销一部分,所以约在6月19日,只会增长13秒钟。
相对来说,分点的效应,在3月26日(接近春分)大约比平太阳日短18秒钟,在9月16日(接近秋分)大约短21秒钟。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多久公转周期是多久
地球自转一周是23小时56分4秒,但是由于同时也要公转,所以一昼夜是24小时,即还需要多转3分56秒的时间才是一昼夜。
地球自转的周期
1、真正周期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个恒星日,目前其值为23时56分4秒。
但是近年来地球自转周期在缓慢增加(即转速缓慢减小),导致需要对全球计时器进行调整,例如2005年12月31日全球钟表统一加一秒。
这样的调整称为闰秒。
2、转动速度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是每小时15度;而表面每点的线速度随纬度而变化,是赤道的线速度乘以纬度的余弦。
因此赤道的线速度是最大的,两极的线速度最小,而赤道线的速度约465.1 m/s。
地球公转的周期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就是地球公转周期。
笼统地说,地球公转周期是一“年”。
因为太阳周年视运动的周期与地球公转周期是相同的,所以地球公转的周期可以用太阳周年视运动来测得。
地球上的观测者,观测到太阳在黄道上连续经过某一点的时间间隔,就是一“年”。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公转轨道半长径为149597870公里,轨道的偏心率为0.0167,公转的平均轨道速度为每秒29.79公里;公转的轨道面(黄道面)与地球赤道面的交角为23°27',称为黄赤交角。
地球自转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变化,地球公转及黄赤交角的存在造成了四季的交替。
地球的自转速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地球的自转速度是指地球每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地球日。
通常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24小时,这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基本时长单位。
地球的自转速度对于日常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涉及到时间的规划、天文现象的出现、生物钟的调整等方面。
一、时间的规划地球的自转速度决定了我们常用的时间单位,比如一天、一小时、一分钟等。
基于地球的自转速度,我们规划了一天的时间,将其分为24小时,每小时60分钟,每分钟60秒。
这些时间单位的划分使得我们能够更方便地进行时间的安排和计算。
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准确把握时间,例如预约会议、安排工作计划、制定日程安排等。
地球的自转速度为时间的规划提供了基础,让我们可以更有效地管理生活和工作。
二、天文现象的出现地球的自转速度也影响着一些天文现象的出现。
比如日出和日落,它们的时间会因地球的自转速度而有所变化。
在地球自转的过程中,太阳从地平线升起,太阳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最终又回到地平线下方。
由于地球自转速度的影响,每天的日出和日落时间会有所不同,这也成为我们观察天空变化的重要依据。
此外,根据地球的自转速度,我们也可以观察到星空的变化。
比如在一个晴朗的夜晚,当我们仰望星空时,可以看到星星自东向西移动的轨迹。
这是由地球自转速度所导致的视觉错觉,实际上是地球在自转,而不是星星在移动。
三、生物钟的调整地球的自转速度对我们的生物钟调整也有一定的影响。
生物钟是指人体自然而然地形成的一种时间感知机制,它使我们能够根据一天的时间来调整我们的生理活动。
地球的自转速度决定了一天的长短,而我们的生物钟也与之保持一定的同步。
例如,人们通常在夜晚感到疲倦,喜欢在晚上休息和睡眠。
这是因为地球自转过程中,当太阳消失在地平线下方时,夜晚的暗度和其他环境因素会促使我们进入休息状态。
另外,地球的自转速度也使我们能够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时区。
当我们穿越不同的经度线时,地球自转速度的差异会导致时间的变化。
地球自转与时间计算一、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包括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
二、地球自转的周期地球自转的周期为一天,即24小时。
这个周期决定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如昼夜交替、时间的计算等。
三、时间计算的基本单位时间计算的基本单位是秒。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有小时、分钟、秒等。
1秒定义为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的跃迁辐射对应辐射的9,192,631,770个周期的时间。
地球自转的周期为一天,即24小时,这个周期被用作时间计算的基本单位。
我们常用的小时、分钟、秒等时间单位都是基于地球自转周期来定义的。
五、世界时区的划分由于地球自转的存在,不同地区的本地时间会有所不同。
为了统一时间计算,全球被划分为24个时区。
每个时区的宽度为15度经度,相邻时区相差1小时。
六、全球标准时间全球标准时间(格林威治标准时间,GMT)是以英国伦敦的格林威治天文台为基准的时间。
所有时区的时间都是相对于GMT来计算的。
七、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地球自转速度不是恒定不变的,它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力量、地球质量的分布等。
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会影响到时间的计算,例如地球自转速度减慢会导致原子钟与地球自转时间的差异增大,从而影响全球时间标准的制定。
八、地球自转与地球公转的区别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而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而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四季交替、昼夜长短的变化等。
地球自转与时间计算密切相关,地球自转的周期决定了一天的长度,而我们常用的时间单位如小时、分钟、秒等都是基于地球自转周期来定义的。
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会影响到时间的计算,而全球标准时间(GMT)是以英国伦敦的格林威治天文台为基准的时间,所有时区的时间都是相对于GMT来计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