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现实主义米罗
- 格式:ppt
- 大小:654.50 KB
- 文档页数:20
米罗简介胡安·米罗(Joan Miró,1893年4月20日—1983年12月25日),西班牙画家、雕塑家、陶艺家、版画家,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
米罗1893年出生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父亲是一位金匠和珠宝商。
胡安·米罗14岁时(1970年)进入巴塞罗那的St. Luke艺术学院学习,早年接触过许多前卫艺术家,如文森特·梵高、马蒂斯、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卢梭等人的作品,也尝试过野兽派、立体派、达达派的表现手法。
逐步形成了完全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
当然,这成功还得益于他家乡美丽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文化艺术传统。
米罗的艺术是自由而抒情的。
他的画中往往没有什么明确具体的形,而只有一些线条、一些形的胚胎、一些类似于儿童涂鸦期的偶得形状。
颜色非常简单,红、黄、绿、蓝、黑、白,在画面上被平涂成一个个的色块。
看起来,这些画自由、轻快、无拘无束。
但是,如果你认为它们是漫不经心一蹴而就的,那你就错了。
它们其实是艺术家自由幻想和深思熟虑相结合的结果。
正如米罗自己所述,“当我画时,画在我的笔下会开始自述,或者暗示自己,在我工作时,形式变成了一个女人或一只鸟儿的符号……第一个阶段是自由的,潜意识的。
”但是,“第二阶段则是小心盘算。
”因此,尽管米罗的画天真单纯,仿佛出自儿童之手,但它们绝没有儿童画的稚拙感,它们是缜密思考后的流畅活泼。
他的代表作为1957年到1959年间创作的两项陶壁作品——太阳和月亮之壁。
他的艺术代表了超现实主义的另一种风格,即有机的超现实主义。
米罗的作品是令人愉快的,其画面洋溢着自由天真的气息,往往人见人爱。
米罗(Joan Miro, 1893-1983)米罗于1893年4月20日出生在欧洲的巴塞罗那,他的父亲是一位金匠和珠宝商。
从小米罗对大自然的风景非常热爱,尤其是他所长大的地方。
画画对于安静及敏感的小米罗来说,似乎是一总习以为常的工作。
14岁时,米罗进入巴塞罗那的St. Luke 艺术学院。
超现实主义画派是1924年产生于法国。
由法国作家Andre Breton (布列顿)发起。
在巴黎先后发表两次《超现实主义宣言》,形成了超现实主义画派。
认为“下意识的领域”,如梦境、幻觉、本能等是创作的源泉,主张从潜意识的思想实际中求得“超现实”。
作品主要描写潜意识领域的矛盾现象,把生与死、过去与未来、真实与幻觉统一起来,具有恐怖、离奇、怪诞的特点。
代表人物有米罗,恩斯特,代表作《被夜莺吓着了的两个孩子》。
超现实主义的种类:1、自然主义的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全力追求的正是这种梦幻效果。
他们的美学信条是布雷东在《第一次超现实主义宣言》中所提出的,“不可思议的东西总是美的,一切不可思议的东西都是美的,只有不可思议的东西才是美的。
”“美可能使人震惊,也可能不使人震惊。
”这样,达利带来的那种荒诞不经的梦的世界确乎十分地美——挂在树上的软表、被肢解了的躯体、可怕背景上的骷髅骨架,等等。
那种通过可以识别的变形形象营造出的梦魇般的场景,看起来既精细逼真,又遥远陌生。
这种风格被称为自然主义的超现实主义,其代表画家除达利外,还有马格利特等人。
2、超现实主义的另一种风格被称为有机的超现实主义,以米罗为代表,追求幻想的、与生命力相关的抽象画面。
霍安·米罗生于西班牙艺人家庭,受其家庭影响,米罗选择了艺术道路,并在世界画坛上,成为超现实主义领袖人物,他的名望仅次于毕加索。
米罗的超常感受力使他能用象征手法传达信息,用极自然的艺术语言、超越时空的方式与观众交流。
他形象地表达了人类最强烈的感情:热爱、仇恨、信任和恐惧。
在他一生的创作题材中,夜空中的星星成了变幻无穷的永恒的符号,有人称他为“星星王子”。
他的空想世界也非常的生动,他对有机物和野兽,甚至那无生命的物体,都有一种莫名的热情。
他的作品充满幻想的幽默,从真实到幻想变形,于是又有人把他的画称为梦幻绘画。
他一生90个春秋,一直以严谨的洁身自好态度来对待生活。
他在画上流露出的稚气,差不多与婴儿无疑。
超现实主义三巨匠超现实主义艺术流派的产生打破了常有的形式,以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展现在观者眼前,把现实和梦幻相结合是他们创作的初衷,超现实主义三巨匠以他们每个人不同的性格特征诠释着他们的艺术。
多面的、矛盾的、孩童化的角色分别注入他们的创作骨髓里,为超现实主义又平添了一笔辉煌。
标签:多面手;矛盾;稚朴;孩童化;梦幻;怪异超现实主义是在法国开始的文学艺术流派,源于达达主义,并且对于视觉艺术的影响力深远。
他们认为受理性控制现实是不真实的,只有现实与梦幻结合才是绝对真实的。
超现实主义三巨匠主张把生、死、现实、过去、未来结合在一起,把它们统一起来,与梦境相结合,这也就决定了三巨匠的艺术作品纷纷呈现出神秘、恐怖、荒诞、怪异等特点,通过他们的作品分别诠释了每个人不同的艺术风格。
一、多面手恩斯特“恩斯特,技法上有许多创造,使用拓印法、拼贴法、转印法等,代表作《鱼斗》把染色的沙子洒到胡乱地抹上胶水的画布上,动物的暴力行为被当作人之激情的隐喻。
”[1]恩斯特是超现实主义画家中的多面手,他几乎能用各种不同的风格来作画。
作于1923年的《在第一个明晰的词里》是一副细节逼真而总体荒诞的作品,修长的手、奇怪的青虫、另一端的红果等等,这样的画面只有在现实的梦境中才能出现,凸显了恩师特用不同的手法描绘他对艺术的多面的丰富的语言诠释。
“达达之都市”染色的石膏雕塑的问世在一次验证了恩斯特多面手的称号,此石膏诠释了褐色的长石膏板竖立一起,高低岑差不齐,似乎是锯木场的废木料。
很有当代“现成品”的艺术风格、格调。
二、矛盾、简单的米罗米罗的思想和他的行踪一样,充满了矛盾主义色彩。
不同的时期站在了不同的派别一边,他初到巴黎时的作品中可以看出野兽派和立体派对他的影响,尤其是野兽派的色彩对他的影响很大,不论在米罗后来的哪一个艺术阶段,那种明快、响亮而又清澈的色彩关系,始终成为他的艺术动人的力量之一。
“早在西班牙民主派时,竭力创作了《援助西班牙》,此画中公鸡象征着法国,米罗用色彩艳丽的蓝、红、黄、白、黑画了一只雄赳赳的公鸡,这公鸡振冠昂首,一翅拍胸,另一翅化为巨大的拳头。
米罗形式的世界tag:米罗超现实绘画;时间:2009-04-30 点击:7520 分享收藏米罗JoanMiro (1893-1983年)西班牙二十世纪绘画大师,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伟大天才之一。
米罗艺术的卓越之处,并不在于他的肖像画或绘画结构,而是他的作品有幻想的幽默——这是其中一个要素。
另一个卓越之处就是,米罗的空想世界非常生动。
他的有机物和野兽,甚至他那无生命的物体,都有一种热情的活力,使我们觉得比我们日常所见更为真实。
蓝色之金哈里昆的狂欢《哈里昆的狂欢》是第一幅超现实主义的图画:在一个奇特的空间逆转感。
室内举行着狂热的集会,只有人类是悲哀的,那人带有颇为风雅的胡子,叼着长杆的烟斗,忧伤地凝视着观者。
围绕着他的是各种各样的野兽、小动物、有机物,全都十分快活。
没有什么特别的象征意义,画家充分地描绘了一种辉煌的梦幻形象。
犬吠月蓝色之二绘画托儿所的装饰画绘画卡泰隆的乡下人狂欢节女诗人逃命之梯黎明淋浴香水肖像重要人士绳子与人物坐着的女人静物和旧鞋《静物和旧鞋》,显示了这位非政治的艺术家,为反对西班牙内战的法西斯分子而做出的深切的反应。
《静物和旧鞋》的形象是明确的,有旧鞋、酒瓶、插进叉子的苹果,还有一端变成一个头盖骨的一条切开的面包。
所有这一切都有安排在一个捉摸不定的空间里,色彩、黑色和凶险的形状令人厌恶。
“对于我,形式从来就不是什么抽象的东西,它永远是象征着某种事物的符号。
它总会是一个人,或一只鸟,或者别的什么东西。
对于我来讲,绘画绝不是为形式而形式。
”。
超现实主义画派是1924年产生于法国。
由法国作家Andre Breton (布列顿)发起。
在巴黎先后发表两次《超现实主义宣言》,形成了超现实主义画派。
认为“下意识的领域”,如梦境、幻觉、本能等是创作的源泉,主张从潜意识的思想实际中求得“超现实”。
作品主要描写潜意识领域的矛盾现象,把生与死、过去与未来、真实与幻觉统一起来,具有恐怖、离奇、怪诞的特点。
代表人物有米罗,恩斯特,代表作《被夜莺吓着了的两个孩子》。
超现实主义的种类:1、自然主义的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全力追求的正是这种梦幻效果。
他们的美学信条是布雷东在《第一次超现实主义宣言》中所提出的,“不可思议的东西总是美的,一切不可思议的东西都是美的,只有不可思议的东西才是美的。
”“美可能使人震惊,也可能不使人震惊。
”这样,达利带来的那种荒诞不经的梦的世界确乎十分地美——挂在树上的软表、被肢解了的躯体、可怕背景上的骷髅骨架,等等。
那种通过可以识别的变形形象营造出的梦魇般的场景,看起来既精细逼真,又遥远陌生。
这种风格被称为自然主义的超现实主义,其代表画家除达利外,还有马格利特等人。
2、超现实主义的另一种风格被称为有机的超现实主义,以米罗为代表,追求幻想的、与生命力相关的抽象画面。
霍安·米罗生于西班牙艺人家庭,受其家庭影响,米罗选择了艺术道路,并在世界画坛上,成为超现实主义领袖人物,他的名望仅次于毕加索。
米罗的超常感受力使他能用象征手法传达信息,用极自然的艺术语言、超越时空的方式与观众交流。
他形象地表达了人类最强烈的感情:热爱、仇恨、信任和恐惧。
在他一生的创作题材中,夜空中的星星成了变幻无穷的永恒的符号,有人称他为“星星王子”。
他的空想世界也非常的生动,他对有机物和野兽,甚至那无生命的物体,都有一种莫名的热情。
他的作品充满幻想的幽默,从真实到幻想变形,于是又有人把他的画称为梦幻绘画。
他一生90个春秋,一直以严谨的洁身自好态度来对待生活。
他在画上流露出的稚气,差不多与婴儿无疑。
浅析米罗的绘画风格作者:张骥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20年第01期摘要:超现实主义的胡安·米罗,曾被誉为超现实主义画派中“最彻底的画家”。
他选择了探索灵魂深处,相信梦境的超现实主义绘画就是以表达梦境为特点。
作为超现实主义队伍中的绘画大师。
虽然米罗一向追求超现实主义的绘画表现积极探索潜意识的自主能动性,追求艺术的超现实和非理性。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认为,其艺术由此便失去了对于现实的意义,以绘画的形式呈现存内心世界的本质,这是现代艺术产生所带来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功能。
本文通过对米罗绘画艺术语言的研究,对艺术的发展历程进行罗列,希望可以对米罗的艺术创作进行整体认识,从而肯定在现代艺术中的作用和贡献。
关键词:米罗;超现实;儿童画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03-0049-01一、米罗早期绘画米罗回忆当时的情形时说道:色彩能和我讲话,但形状的辨认却让我费力。
我只能勉强地区分一根直线和一根曲线。
’在此期间,米罗不仅接触到了梵高、卢梭、塞尚、高更、修拉以及野兽派、立体派的画家,也受到了独特的加泰隆尼亚文化的熏陶。
他早期的绘画受塞尚和梵高的巨大影响,米罗在1917年创作的《普拉德斯村》,明显反映出米罗受到塞尚绘画思想的影响。
米罗早期在加泰隆尼亚既受到了自然风光的滋养,又受到民间文化的熏染,因此,加泰隆尼亚的民俗以及文化的象征意味,都通过诗心幻化在米罗眼中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鱼、一沙一花當中。
这些美好意象都诞生于米罗的内心世界,让他锤炼出敏锐的感受能力,也培养了他宽阔的想象空间。
更重要的是,这段生活经历、绘画实践以及情感体验,让米罗确定了其内向的艺术品质,这无疑为他后来走进超现实主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画面用纯色绘出坚固的几何形状,颜色多为红、黄、蓝等纯颜色,树木、屋舍也都被归纳成几何形状。
但当有人疑惑于米罗是塞尚派还是立体派时,米罗却都毫不犹豫地予以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