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文化之丽水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8.55 MB
- 文档页数:37
布依竹韵:布依族竹文化概览李伟红【摘要】布依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总人口大约为2,971,460人,其中以贵州的布依族人口最多,占全国布依族人口的97%.布依族主要居住在贵州、云南、四川等省,该区属于西南土著竹崇拜文化区域.布依族的竹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几乎包含了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并贯穿布依人的一生.本文尝试从竹图腾、竹制工具、竹乐器、歌舞、风俗习惯中的竹元素来介绍布依族的竹文化.【期刊名称】《产业与科技论坛》【年(卷),期】2012(011)023【总页数】2页(P130-131)【关键词】布依族;竹文化;风俗习惯【作者】李伟红【作者单位】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一、关于竹图腾每一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标志,布依族的族徽是大楠竹图腾柱与神牛。
布依族的传说中,认为人的诞生是因为女祖先偶然感受到某种动植物的灵气,故将竹、牛、鱼等常见动植物假定为祖先加以膜拜。
其中,大楠竹是布依族最崇拜的植物之一。
楠竹俗称“毛竹”,生长快,材质好,繁殖率极高。
布依族祖先认为竹子蕴藏着神奇的力量,并有许多关于竹子的美丽传说。
其中,最流行的是竹王传说。
故事大概意思是这样的:布依族女祖先洗浣于水边,有大竹流入脚边,推它不去。
女祖先携竹破之,得一雄健英武的男儿,给此男儿取“竹”为姓。
布依族先民认为这一男儿就是他们的远祖,并视竹为先祖顶礼膜拜。
在族徽图腾柱两侧,是布依族人崇拜中重要的吉祥物——神牛。
布依族是一个稻作民族,很早就开始耕作水田,村寨多依山傍水,牛在人们的生产劳动中必不可少,它也是布依族人心目中的神。
族徽上,神牛以两头对称出现,分立于楠竹两侧。
节节高攀的大楠竹和神牛处于层层台阶之上,仰望间更增添了这些图腾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圣感。
二、竹制工具的介绍(一)扁担、箩筐话丰收。
毛竹可以做扁担和箩筐。
这些农具在布依人的农忙时节尤其惹眼,布依人清明左右就开始采茶,为了保证茶叶的新鲜而采用透气的竹茶箩盛放新鲜的茶叶。
竹文化形态元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竹文化是指以竹子为核心元素的文化形态,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
作为一种天然资源,竹子在人类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竹子作为一种多功能材料,不仅可以用于建筑、家具、工艺品制作等实用方面,还在文学、书画、音乐等艺术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竹文化在世界各地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东方文化中,竹子被赋予了许多象征意义,如品德高尚、节俭朴素、坚韧不拔等。
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尤为重要,被誉为“四君子”之一,与梅、兰、菊并称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友”。
它不仅是中国园林中常见的景观元素,还在诗词歌赋中被赞美和歌颂。
竹文化的魅力不仅仅体现在其作为一种自然材料的多样性和实用性上,更在于它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审美价值。
竹子的柔韧性、节制性和自然姿态使其成为艺术家们追求的灵感之源。
竹文化的传统技艺也包括了竹雕、竹编等多种艺术形式,这些工艺作品不仅展示了竹子的多样性,同时传承了历史文化的精华。
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我们重视和保护。
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今天,竹子在一些领域中逐渐被其他替代材料所取代,竹文化面临着被遗忘和缺失的风险。
为了传承和弘扬竹文化,我们应当加强研究和推广竹文化的形态元素,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本文将围绕竹的历史背景和竹在生活中的应用展开探讨,并重点探讨竹文化的重要性和传承与发展的方法。
通过对竹文化的深入研究和宣传,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一独特的文化形态,为保护和传承竹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进行阐述竹文化形态元素。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述,包括竹文化的概念和相关背景知识。
然后,在正文部分将分两个小节详细介绍竹的历史背景和竹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对竹的历史发展和日常应用的探讨,可以深入了解竹在人类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总结竹文化的重要性以及传承与发展的方向,指出竹文化的价值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浙江省竹产业发展分析浙江省是中国竹产业的重要区域之一,拥有丰富的竹林资源和悠久的竹文化历史。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绿色发展的需求,竹产业在浙江省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和重视。
本文将对浙江省竹产业的发展现状、优势、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一、浙江省竹产业发展现状浙江省的竹林面积和竹林产量均居全国前列。
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浙江省的竹林面积已达到1300多万亩,竹林总产量超过1.5亿根。
浙江省的竹产业涵盖了竹材、竹笋、竹编、竹纸等多个领域,其中竹材和竹笋是浙江省竹产业的主要产品。
同时,浙江省的竹产业发展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为竹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浙江省竹产业发展的优势1、资源丰富:浙江省拥有丰富的竹林资源,为竹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区位优势:浙江省位于长三角地区,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交通便利,有利于竹产品的运输和销售。
3、技术支持:浙江省的竹产业技术水平在全国领先,拥有众多先进的竹材加工企业和设备,为竹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4、品牌影响力:浙江省的竹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如安吉竹博园等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三、浙江省竹产业发展的问题1、产业链不完善:浙江省的竹产业虽然涵盖了多个领域,但在一些关键环节上仍存在不足。
比如,竹材深加工领域相对薄弱,产品附加值较低。
2、创新能力不足:虽然浙江省的竹产业技术水平在全国领先,但仍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许多企业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不够重视。
3、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浙江省的竹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些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4、环保压力加大: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竹产业的环保压力也越来越大。
一些企业的环保设施和技术相对落后,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四、浙江省竹产业发展的对策1、加强产业链建设: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推动竹产业各领域协调发展,完善从原材料生产到终端产品制造的产业链条。
竹子——千岛湖旅游的亮点张乃华;项瑜;汪爱君;黄超钢;项步乾【摘要】本文论述了竹子在千岛湖旅游中的作用,提出了竹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This paper expounded the role of bamboo in the tourism of Qiandao Lake,and provided 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bamboo forest tourism.【期刊名称】《世界竹藤通讯》【年(卷),期】2012(000)001【总页数】2页(P40-41)【关键词】竹子;旅游;作用;千岛湖;发展探讨【作者】张乃华;项瑜;汪爱君;黄超钢;项步乾【作者单位】浙江省淳安县林业局;淳安县市政园林管理处,311700;浙江省淳安县林业局;浙江省淳安县林业局;浙江省淳安县林业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4竹子被誉为当今时代最有希望的多年生常绿植物。
千岛湖的竹林具有生态、景观化、文化、经济等多种功能多种效益,成为千岛湖旅游发展中的亮点。
千岛湖竹资源丰富,竹林面积14 398 hm2,立竹量2 366.3万株,占全县有林地面积4%,1 078个岛屿几乎无岛没竹。
竹子四季常青,对于久住城市的人们而言,永远都有着吸引力。
春日里,竹子在轻风的吹拂下,一竿接一竿,一片连一片,让整个千岛湖都变得苍翠欲滴,就连蛰伏了一个整冬的竹笋,春雨过后,破土而出,雨后春笋,高低错落,生机勃勃;炽热流火的盛夏,有竹之地就有阴凉,郁郁竹林犹如青纱遮日,成为避暑的好去处;秋高气爽之时,伴着微风竹林潇潇,青枝绿叶飘逸,伴着《月光下的凤尾竹》,让人飘然若醉;而在寒冬腊月,竹子也同松柏一样,绿意葱葱,笑傲风雪,给人以坚强向上的启迪。
风中的竹子娜娜姿态,雨中的竹子金玉之身,雾中的竹子朦胧妩媚,雪中的竹子坚贞青翠……远观竹林,茂密细腻的叶幕犹如绿色的云海,气势磅礴。
其境内有箬寮原始林,主峰箬寮岘海拔1502米。
那里有云海,佛光,山险、泉清,飞瀑、幽潭,十里千年猴头杜鹃,古树参天,植被丰富,山牛,山羊,跳子,山鹅,猴子等百余种野生动物,野生名贵中药七百余种。
目前全村已经形成了包括9户农家乐的“吃、住、游、娱”一体的农家乐体系。
是丽水市唯一的浙江省首批星级乡村旅游点和丽水市农家乐旅游特色村。
蓓蕾挂枝头,花开满园闹处州。
对于有着1400多年建州历史的丽水而言,民间艺术宝藏,种类繁多且弥足珍贵。
“艺术之乡”的桂冠,戴在丽水的头上再合适不过了。
8月中旬,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丽水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丽水毫无争议地成为全国第一个综合性、地级市级别的“艺术之乡”。
翻开丽水民间艺术的珍贵画卷,丰富程度让人惊喜。
其中有以“丽水三宝”为代表的民间工艺美术;有以被称为“戏剧活化石”松阳高腔和丽水鼓词为代表的民间戏曲和曲艺;有以处州古廊桥为代表的民间古建筑艺术;有以青田鱼灯舞、畲族稳凳等为代表的民间舞蹈和杂技;有以畲族三月三歌会等为代表的民间习俗;还有以刘基、仙都传说等为代表的历史名人和传说。
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勤劳善良的丽水人民,在美丽的山水之间,创造出绚丽的文化,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沿着丽水民间艺术的轨迹追根溯源,发现所有的民间艺术都饱含着丽水人民的智慧和灵性。
第一章沿着源头追溯民间艺术世界上的民间艺术专家普遍认为,民间艺术是原生态的艺术,是民间文化的精髓,是一切艺术之母。
丽水的民间艺术门类齐全,形式多样,内涵丰富。
全市的9个县(市、区)都有着不同的民间艺术品类。
丽水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章耀剑,就丽水的民间艺术源头谈了自己的看法,丽水的民间艺术多以山地农耕文化和江水文化为根基繁衍而生,还有就是对外来艺术进行保存、演变、传承、发展而来。
丽水是山区,青山秀水,亘古不变。
特殊的地理地貌,造就了独特的山地农耕文化。
许多丽水的民间艺术,与农业、林业、山水、生态交相融合,孕育而生。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高桥初中教育集团九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1. 为丰富学习内容,编辑组将现代诗歌与古诗文进行联读,完成下面的联读表格。
A.这是一首长诗,用沉郁的笔调细写了乳娘兼女佣“大堰河”的生活痛苦……我不能不喜欢《大堰河》。
——茅盾B.归真返璞,我爱好他的朴素、平实,爱读他那用平凡的语言,自由的格式,不事雕琢地写出的激动人心的诗篇。
——唐弢C.它把我们从怀疑、贪婪的成人的世界,带到秀嫩天真的儿童的新月之国里去……它却能使我们在心里重温着在海滨以贝壳为餐具,以落叶为舟,以绿草的露点为圆珠的儿童的梦。
——郑振铎D.在国难当头、山河沦亡的年代,诗人歌唱“土地”具有格外动人的力量,而诗人那种不断转折和强化的抒情方式,当然也是和充满险阻坎坷的时代相吻合的。
——孙光萱3. 音频组选择了艾青代表作品《阳光在远处》录制朗读音频,请你帮其设计朗读。
《阳光在远处》艾青阳光在沙漠的远处,船在暗云遮着的河上驰去,暗的风,暗的沙土,暗的旅客的心啊。
——阳光嘻笑地射在沙漠的远处。
一九三二年二月三日苏伊士河上【活动二】班级开展“鲲鹏”主题毕业文化衫设计活动,请你参加。
鲲鹏记大解①森林里有一棵大树,非常羡慕天上的飞鸟,幻想有一天也能飞起来。
为了实现这个美丽的梦想,它的树枝尽力向两边伸展,像树干上长出了翅膀。
②有了翅膀,飞翔就不再是奢望。
每当有风吹过,树林里的其他树木都在摇晃,唯有它,伸展的树枝上下翻动,仿佛在吃力地飞翔。
③由于根须深扎在土地里,尽管大树费力振翅,也无法离开土地半步。
作为一棵树,能做到这一步已很不容易了,但它不满足,它的理想是像大鹏那样展开巨大的翅膀,在天地之间自由来往。
它还想飞到天外,飞到太阳的后面也不停下。
④这棵大树经过多年的练习,终于有一天拔地而起,飞到了天空中。
⑤当大树拔地而起的那一刻,大地发出了轰鸣,从树根拔起处喷发出一股带血的泥浆。
当时,大地不仅松开了树根下的泥土,也使出了洪荒之力,把大树送入了天空。
2021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语文试卷诗画丽水•欣赏与寻觅,开启一段寻根之旅。
(23分)1.(4分)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学校将组织开展系列活动,请你参加。
【赏秀山丽水,纳灵秀之气】缙云,是浙江丽水的一座小城。
相传,黄帝正是在仙气袅袅的鼎湖峰顶炼丹;朱熹在云雾燎绕的独峰书院讲学,(huì)①_______及后世,所题的“初阳谷”三个大字与谷中秀丽的景色□。
盛名之下,这里却依然保持着一派(tián),吃一个缙云烧饼,听一场婺剧小戏……有一种“久在樊笼里(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典礼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huì)及后世②(tián)静(2)填入“□”处最恰当的一项是A.相得益彰B.相形见绌(3)与“樊笼”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A.篱笆B.牢狱C.牢笼2.(11分)【咏处州瑰宝,叹工艺之妙】龙龙、青青、元元邀你一起来赞美家乡瑰宝,请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古诗文名句。
龙龙:宝剑是铁与火的较量,青瓷是土与火的交响。
铁在火中淬炼,铸就龙泉剑的锋芒,①”(《行路难》),剑是李白远游的旅伴;“②,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剑是辛弃疾戎马生涯的回想。
土在火中煅烧,炼就青瓷“烈火焚烧若等闲”的气度,也许就如《卖炭翁》中所写的老人那样:“③,④。
”青青:石雕是石与刀的琢磨。
刀在石上游走,石在刀下重生。
一方石头,包罗万象,⑤”的自然山水,有的刻着“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农家作物。
元元:廊桥是木与水的守望。
过路人在此歇脚,常见“⑥,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的美景;老人孩子在此休闲,⑧”(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桃源景象,(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青田石雕技艺、龙泉宝剑锻制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11分)【访江南秘境,引文明之思】市里将组织评选本市优秀文化遗产项目,请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任务。
解码丽水宋韵文化基因,打造宋韵文化品牌摘要:本研究将文化基因和品牌建设理论应用到宋韵文化研究中,对丽水的宋韵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对丽水宋韵文化的根基进行分析,以文化基因为研究视角,解码丽水宋韵文化基因,提出宋韵文化传承与宋韵文化品牌创新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文化基因宋韵文化文化品牌宋韵文化即以宋朝时期的历史脉络为根基,传承发展所形成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
宋朝文化繁荣,对中国历史文化及周边地区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丽水拥有丰富的宋韵文化资源,深入挖掘丽水的宋韵文化资源,展示丽水独特的青瓷文化、历史建筑、宋代文学、传统民俗等宋韵元素,呈现宋代传统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识别宋代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既拓宽了历史文化保护视角,丰富了宋韵文化理论研究,又有利于深入挖掘宋韵文化的文化内涵,推动历史文化资源整合和转化利用,构建宋韵文化品牌,让古老的宋韵文化重焕新生。
一、丽水的宋韵文化根基研究宋韵文化,要从人文、经济、社会、建筑等方面展示宋韵文化气象。
从当代传承的现实诉求出发,解读宋韵文化的内涵,阐释宋韵文化的基本形态,揭示宋韵文化精神实质,体现宋代文化内在品质和时代特质。
宋代的丽水,文化繁荣、人文荟萃、经济发达、产业兴盛,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
(一)人文宋代在承传前代文化的基础上开拓演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宋韵文化",成为华夏文明发展中的一座高峰。
南宋朱熹曾说:“国朝文明之盛,前世莫及”。
近代学者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代重文轻武,全国文教兴盛,学派竞起,书院林立,人才辈出。
丽水宋代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书院有:缙云独峰书院、美化书院、学道书院,青田石门书院、介石书院,松阳明善书院,龙泉桂山书院、笏洲书院、仙岩书院等。
它们是享誉大江南北的精神引领之地。
正是丽水教育的兴盛,才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据不完全统计,丽水历史上共有进士一千一百多人,其中宋代就有九百多人,其中有榜眼郑克宽、蔡仲龙、蒋世珍、沈佺,探花陈存。
竹文化与旅游竹文化与旅游【标题注释】本文系安徽省教委人文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九华山竹文化旅游资源发掘与利用研究”的一部分。
【作者】张乐勤【内容提要】竹文化是以竹为载体的文化复合体。
竹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内涵丰富。
以竹装点的园林山水,以竹为材料的建筑景观、手工艺品,竹食品,竹文化节皆显示出竹文化的独特魅力,成为竹文化旅游的潜在市场。
发掘利用竹文化资源,发展竹文化旅游,对丰富旅游的内容,提高旅游品位,突出民族文化特色,都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关键词】竹/竹文化/旅游一、竹文化的深厚意蕴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的全部生活意义及其存在的价值。
它不仅有维护社会体系的功能,也是指导人们社会行为的规范。
如果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看,竹文化就是竹产地居民以不同形式的文化特征所构成的以竹为载体的文化复合体。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历史现象,竹文化还处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
中国由于地域广阔,竹类资源十分丰富,据《中国植物志》记载,我国竹种是世界的三分之一,约400种。
我国是世界上竹类最多,数量最大的国家。
古代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湿润,也曾是竹的重要生产区(注: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气候变迁的研究》。
)。
《史记·货殖列传》在叙述各地物产时言:“夫山西饶材、竹、玉石、……渭川千亩竹”。
三国时期竹的生长线北到今内蒙一带,构成了较大范围的“竹生长圈”。
竹是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载体的植物。
起先以其实用功能为先民所重视。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用竹也是善于用竹的国家。
竹子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为经济文化的发展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文明的源头,无处不打着竹的烙印。
世界著名的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称中国古代文明是“竹子文明”。
在汉字的结构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竹字作部首的,如:篮、箩、篓、笼、简等。
我国最早的歌谣《弹歌》中有:“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描写狩猎者将竹制成箭矢用于狩猎的史实,表明竹曾是人类与大自然抗争以谋求生存的最早工具之一。
丽水历史总结报告1. 引言丽水作为浙江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浙江西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
本文将对丽水的历史进行总结,探究其历史沿革和重要事件,以及对丽水今后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2. 历史沿革2.1 西周至春秋时期丽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这里是越国的一部分。
春秋时期,越国被吴国吞并,丽水成为吴国的一部分,并开始逐渐发展壮大。
2.2 南宋至明清时期南宋时期,丽水成为一个繁荣的商业城市,这一时期的丽水以盐业和茶叶贸易为主要支柱。
明清时期,丽水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成为浙江省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
2.3 近现代时期近现代时期,丽水经历了清朝末年、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重要历史事件。
特别是抗日战争期间,丽水成为了浙西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国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
3. 丽水历史上的重要事件3.1 世界文化遗产-鼋头渚鼋头渚是位于丽水境内的一座古城遗址,曾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中心之一。
1988年,鼋头渚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丽水的一张重要历史名片。
3.2 丽水起义丽水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重要武装起义,发生在1927年。
起义的成功使得丽水成为浙西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国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4. 丽水的文化特色丽水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地区,民俗文化、茶文化和曲艺文化都是其独特的文化特色。
4.1 民俗文化丽水的民俗文化深受山地地形和水乡特色的影响,民间传统节日如山麻姑传统节、尧都踩山节等活动丰富多彩,展示了丽水独有的乡土风情。
4.2 茶文化丽水是中国主要的茶叶产区之一,丽水龙井、丽水铁观音等知名茶叶享誉全国。
丽水人民以茶叶为饮,茶文化成为了丽水的一部分。
4.3 曲艺文化丽水曲艺在浙江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丽水的相声、评书、茶戏等曲艺形式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成为了丽水独有的文化符号。
5. 丽水的发展建议5.1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丽水拥有许多文化遗产,应加强对这些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高丽水的文化软实力。
丽水概况导游词丽水是位于中国浙江省中西部的一个地级市,地处钱塘江和闽江交汇处的丘陵区,素有“浙西南重要物资储备基地”和“浙江省绿色屏障”的美誉。
丽水市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是一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和独特魅力的地方。
丽水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资源。
在古代,丽水曾是越国都城和吴越之间的交界,留下了许多历史文化遗迹。
其中最有名的要数丽水九龙文化和丽水吾悦文化。
丽水九龙文化是指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丽水地区遗址群,包括了鳌江遗址、瑞安河遗址等。
丽水吾悦文化则是指距今约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的丽水地区文化。
这些文化遗迹展示了丽水古代人们的生活和智慧,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丽水还有许多历史古迹和传统民居,如舟山古街、莲荷山庙会等,都是游客们必不可少的旅游景点。
丽水市的自然景观也是其独特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丽水地处山区,有着美丽的山水景观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鳌江大峡谷、九龙湖和丹霞山。
鳌江大峡谷是中国南方最长、最险峻的峡谷之一,峡谷两侧奇峰林立,山水相映,景色壮丽。
九龙湖则是一个以养殖水产和旅游为主的湖泊,湖中清澈见底,鱼虾丰盛,是放松休闲的好去处。
丹霞山是中国著名的世界自然遗产,以其独特的红色石峰而闻名于世。
丹霞山的山峰陡峭,峰林千岩,给人一种壮观的感觉。
除了自然景观,丽水市还有许多特色的人文景观和民俗活动。
其中最有名的要数中华牡丹之乡---云和县。
云和县是中国最大的牡丹种植基地之一,每年春天举办的牡丹花展吸引了众多游客。
在牡丹花展期间,上百种优秀品种的牡丹争相竞芳,景色壮观。
此外,丽水市还有许多著名的民俗活动,如浦阳古剑大会、景宁布依芦笙节等,这些民俗活动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
丽水市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不仅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还有丰富的民俗文化。
同时,丽水的交通便利,有高速公路、铁路和机场,方便游客前往。
促进丽水市庆元县竹制品产业提升发展的思考叶慧珍【摘要】竹制品产业是丽水市庆元县的主导产业.当前,庆元县竹制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也存在创新及研发能力薄弱等问题,提出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实施产业集群战略等建议.【期刊名称】《统计科学与实践》【年(卷),期】2016(000)007【总页数】3页(P49-50,53)【关键词】竹制品;产业集群;政策保障【作者】叶慧珍【作者单位】庆元县教育局,浙江丽水323800【正文语种】中文竹制品产业是丽水市庆元县的主导产业。
进一步做大做强竹制品产业,对于促进全县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富民强县步伐意义十分重大。
1.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种类日益增多。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中竹制品产业实现产值24.45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38.2%,毋庸置疑将强力助推庆元县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竹制品主要包括竹筷、竹砧板、竹地板、竹炭、竹家具等品种。
2.龙头企业逐步凸现,转型升级加快。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竹产业涌现出了若干家龙头企业。
浙江双枪竹木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该公司是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礼品筷的生产者,在全国近万家大卖场中,双枪的筷子、砧板、牙签的平均占有率超过了50%以上,连续13年成为庆元工业企业纳税第一名。
同时,近几年有的竹制品企业通过研发新技术、新工艺,先后开发出竹炭、竹胶板等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的新产品。
比如,浙江节节高炭业有限公司已拥有40项专利,参与“竹炭”国家标准的制定,其生产的竹炭制品连续荣获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金奖产品。
可信竹木生产的竹胶板已打入国际市场,出口到南非、俄罗斯等地,销售前景看好。
3.营销网络日益完善,电子商务发展迅猛。
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庆元县竹制品企业还建立了遍布全国各地的营销网络。
目前,双枪、天竹、三禾、九川、鑫光、节节高等龙头企业分别在全国大中城市建立销售及产品配送中心,竹家具行业也日益兴起,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不断提高。
莲都区竹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建议摘要:根据2020年度森林资源“一张图”调查结果,莲都区竹林面积1.06万hm2,占森林面积的9.2 %,其中毛竹林1.03万hm2,占竹林面积的97.2 %。
本文依据森林资源“一张图”调查结果,分析了莲都区竹类资源的种类、数量、起源及分布情况,并结合全区竹产业开发利用现状提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竹类;资源;开发利用;莲都区根据中国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全国共有8个省份竹林面积在30万hm2以上,其中浙江省排名第三[1-2]。
浙江省在竹资源储备、开发利用和产业规模等方面均位于全国前列[3]。
位于浙西南的丽水市莲都区,以丘陵山地为主,间有小块河谷平原,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属散生竹类中心分布区,蕴藏了十分丰富的竹类资源[4]。
根据2020年度森林资源“一张图”调查结果,莲都区森林覆盖率达76.9%,森林面积达 11.48万hm2,其中竹林面积10.58万hm2,占全区森林面积的9.2 %,丰富的竹资源是莲都区的资源特色和产业发展优势,本文分析了莲都区竹资源现状,对全区竹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1竹资源现状1.1竹资源数量与种类据统计,全区共有竹林面积10.58万hm2,竹株数为40.18万株,隶属3属9种,分别为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刚竹Phyllostachys sulphurea、早竹Phyllostachys praecox、早园竹Phyllostachys propinqua、哺鸡竹Phyllostachys iridescens、高节竹Phyllostachys prominens、绿竹Dendrocalamopsisoldham i、麻竹Dendrocalamus、黄苦竹Phyllostachysangusta,其中毛竹林面积最大,共有1.03万hm2,占全区竹林面积的97.2%。
毛竹是莲都区重要的非木质资源,积极开发利用毛竹资源,促进毛竹产业发展,对增加林业产品有效供给、推动全区共同富裕示范山区具有重要意义。
丽水山区的林业风俗沈毅【期刊名称】《浙江林业》【年(卷),期】2012(000)009【总页数】1页(P40)【作者】沈毅【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丽水地区的森林资源十分丰富。
用材林有杉、樟、檀、枫、槠、松、竹等;经济林有油茶、茶树、油桐、乌桕、板栗、柿树、棕榈等,品种繁多,生长茂盛。
林作出产一直是山民重要的经济来源,此地的林业风俗也颇具特色。
旧时的山林大部分属山主私有或公常庙会等所有。
地方上通常依靠禁约和民俗来维护山林,制止盗伐滥伐。
山民们认真地遵守禁约,护林养林。
中国民间历来推重风水,禁山习俗也首重风水林。
村前水口、村后岗坳和庙宇、坟墓周围蓄养的乔木,严禁砍伐。
这些“风水林”因多年的养护,古树蓊郁,俗谓“养成风水画成龙”,山民们认为这可以保佑村坊、家族的风水灵气。
撇开风水玄学不谈,养林护林的事实的确有利于改善山村的生态环境和风光。
故而,盗伐风水林者为人所不齿,必予严惩。
对确需砍伐的风水树,砍前须全村公议,收入充作公共费用。
旧时,山主对树木长势良好的山场,雇人“看山”;长势参差的山场则允许贫苦山民租去“种山还林”。
山民家庭的少量用材则有“棘草录木”的习俗。
选择粗壮而长势茂盛的乔木幼株,在主干显眼部位扎棘草或藤作为录养标志,表明此树有主蓄养,他人不得盗伐。
树木长大后,由录养者砍伐。
一般的护路遮阳树、嫁妆用树(打造家具用)、栋梁用树等皆用这一习俗蓄养。
砍伐分间伐和“判青山”。
间伐只选择部分树木砍伐,留有余地。
“判青山”则是把山场中除幼林外的树木全部“判”定价格,由买主雇人一次性砍光,此俗对山林危害甚大,现渐止。
砍伐也需看准时令,杉木等需要剥皮的用材林,砍伐多选在秋前,秋风未起,树木滋润易剥皮。
松木和竹器用竹,砍伐则多在冬时。
冬伐的松木水分少、重量轻,便于搬运;冬竹坚实、少虫、不易腐蛀,可保制成的竹器坚实耐用。
旧时交通闭塞,山区大多为深沟大壑,山地坡度大,运木极为艰难。
从砍伐地丽水的林区到青田、温州等地的木行埠头,要经过一段漫长的过程:大致有“溜树”、“驮树”、“抬树”、“淌坑”、“钉排”、“放排”、“谢风”等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