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子妆容术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3
论生旦净丑的化妆特点作者:张洁来源:《当代人(下半月)》2018年第02期京剧的各行角色——生、旦、净、、丑的人物造型,是有着鲜明的艺术特征的。
由于剧中人物的性别不同、身份不同以及年龄和性格的不同;在表演上、声腔上以及角色的面部化妆和服装的打扮上,都表现出不同的精神面貌。
京剧角色的面部化妆,可分为以下两大类不同的化妆手法:一种是净丑化妆(脸谱);一种是生旦化妆。
(个别生旦角色也有勾画脸谱的,但不多见.)净俗称花脸。
既名花脸,当然要往脸上涂抹颜色,也就是戏剧术语的勾脸或揉脸,亦名撮脸。
净行包括了俗说的大花脸(也叫大面即正净)与二花脸(也叫二面即副净),只是不包括三花脸,因为三花脸又名小花脸属丑行。
净角扮演的人物基本上都是男子,他们的性格是正直、刚强、坚毅、勇猛、爽朗、粗豪、鲁莽、坦率、浑拙;但也有诡诈、狡邪、野蛮、残暴、愚昧、呆傻等种种类型,可说是良莠不齐。
他们的职业也不一律,上至皇帝、宰相,下至屠夫、走卒,都可以用净行扮演。
当然皇帝不见得就是好人,屠夫也不见得都是坏蛋。
这只是按照旧社会的阶层而言。
脸谱是从唐代乐舞“代面”所戴面具逐渐演变出来的。
演员用红、白、黑、黄、紫、绿、蓝等色彩在脸部勾画成一定的图案,借以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其他特点。
像面色赤红,夸张为红色脸。
面色黝黑,夸张为黑色脸,后来脸谱由形貌的夸张,演变为显示人物品质的化妆手段,红色脸就成为忠诚人物的色相;黑色脸就成为正直人物的色相;白色脸就成为奸诈人物的色相。
这种观念形态的表现,是把写实的和象征的艺术手法结合在一起,来显示出人物的精神面貌的。
角色一出场,从剧中人物的艺术造型上,就给观众明确的人品概念——正义的或邪恶的;善良的或丑陋的。
它长期被广大观众所熟悉所感受。
按照相传的说法:红脸大多表现忠诚正义的人物,像关羽的揉红脸,黄盖的老红脸;姜维的红三块瓦脸。
黑脸大多表现正直或鲁莽勇敢的人物,像包拯的黑脸,牛皋的黑花十字门脸,李逵的黑花脸。
古代男生化妆成女生教程
1、敷白的颜色颜料
2、抹脂粉
3、画黛眉
4、染额黄(或者贴花钿)
5、点面靥
6、描斜红
7、涂唇脂
古代妆容步骤
首先进入底妆部分,先用CC霜均匀涂抹脸颊,然后点涂上BB霜到脸上,并用粉扑均匀抹开(注意眼袋色斑用遮瑕膏仔细遮盖)
再化眉毛,眉毛对于妆容来说非常重要,能够起到修饰脸型的作用,用深棕色眉笔描绘眉毛,眉头颜色要浅一点
底妆部分已经差不多完成了,用大号刷子蘸取散粉扫于脸上用以定妆,然后蘸取浅棕色修容粉扫于脸颊两侧。
眼妆部分先用眼影刷蘸取带珠光浅棕色眼影晕染上眼皮,然后余粉涂抹下眼睑。
换成大一号的眼影刷,蘸取深棕色哑光眼影着重涂抹上下眼脸的眼尾部分。
眼线我们抛弃一贯用的黑色,选择棕红色的眼线笔画出全包围的上扬猫眼式眼线,然后用干净的眼影棒轻轻晕染下眼线。
选择宝蓝色眼线笔,一手提起上眼皮沿着睫毛根部画出内眼线,并且在下眼睑黏膜位置画出眼线,在用睫毛膏涂睫毛。
- 1 -
眼妆完成后,先用粉红色腮红扫在苹果肌上打造好气色,然后白色高光提亮额头、鼻梁以及眼睛下方三角区域。
最后,唇妆,先用遮瑕膏遮住原本的唇色,这样可以让唇膏更加显色,涂上粉色唇膏后,复古烟熏妆就完成啦!
- 2 -。
汉朝的妆容特点一、汉朝时期的妆容概述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妆容特点也具有独特的魅力。
汉朝时期,妇女的妆容注重自然、淡雅,以突出女性的柔美和端庄。
同时,男性的妆容也有一定的特点,展现了男子的阳刚之美。
下面将详细探讨汉朝的妆容特点。
二、女性妆容特点2.1 自然淡雅在汉朝时期,女性的妆容注重自然和淡雅。
汉朝的妇女喜欢使用淡雅的妆容来衬托自己的美丽。
她们追求素雅的妆容,注重保持皮肤的纯净和光滑。
因此,她们通常使用淡色系的粉底和腮红,突出皮肤的柔美和光泽。
2.2 眉形的特点汉朝时期,女性的眉形有着独特的特点。
她们喜欢将眉毛修整成弯曲的形状,强调眉峰的弧度,使眉毛更加修长和优美。
同时,她们还会使用淡色的眉笔来描绘眉形,使眉毛更加清晰和立体。
2.3 眼妆的处理在汉朝时期,女性的眼妆也有一定的特点。
她们通常使用淡色系的眼影来增加眼部的明亮度,使眼睛更加有神。
同时,她们还会使用细细的眼线来勾勒眼部轮廓,使眼睛更加有神秘感。
此外,她们还会使用睫毛膏来增加睫毛的浓密度,使眼睛更加迷人。
2.4 唇妆的处理汉朝时期的女性喜欢使用淡色系的唇膏来打造唇妆。
她们通常选择粉色或淡红色的唇膏,使嘴唇看起来柔和而富有魅力。
她们注重唇部的水润感,因此会在涂抹唇膏之前先涂抹一层润唇膏,使嘴唇更加滋润和光泽。
三、男性妆容特点3.1 修容处理汉朝时期,男性也有一定的妆容处理。
他们通常会修剪胡须和脸部的杂毛,使脸部看起来整洁而有型。
同时,他们还会使用染发剂来遮盖白发,使发色更加年轻和健康。
3.2 眉毛的处理男性的眉毛在汉朝时期也有一定的处理方法。
他们会修整眉毛,使眉形更加整齐和清晰。
同时,他们还会使用淡色的眉笔来填补眉毛的空隙,使眉毛看起来更加浓密和立体。
3.3 眼部的处理男性在汉朝时期也注重眼部的处理。
他们通常会使用淡色系的眼影来增加眼部的明亮度,使眼睛更加有神。
同时,他们还会使用细细的眼线来勾勒眼部轮廓,使眼睛更加有神秘感。
3.4 唇部的处理男性的唇部处理相对简单,他们通常会使用润唇膏来保持唇部的滋润和光泽。
古代人物化妆古代的人物,往往意味着古典、丰富的文化内涵,他们的穿衣服装、行为习惯以及其他妆容等都非常有趣。
其中,人物化妆也是指古代人物的一种特殊的妆容。
一、古代人物的化妆形式1. 抹素妆在古代,抹素妆是一种常见的女性美容手段,以获得一种美丽、清新的外表形象。
古代女子通常采用植物提取物配制而成的煤粉和白粉,用来做粉饼抹到全脸。
2.绘眉术绘眉术是古代女性美容方式之一,通常采用水彩涂抹眼睑上方,以突出眉部特点,以获得一种精致可爱的眉型。
3.着色男士也有着多变的着色方法,除了传统的粉饼之外,还有脸部的染料、染发上的胭脂、眼部的指甲粉等,以定义一种独特高雅的气质。
4.绘唇术绘唇术也是古代美容的一个方面,采用各种彩色的染料和熔融的蜡涂抹在唇部,以获得更丰富的肤色,给予脸部更具女性特质的气质。
二、古代人物化妆的作用1. 提升外观气质人物化妆起到装饰功能,使脸部获得更加精致和漂亮的外观,以突出佩戴者的人格气质和高雅风采。
2. 满足社会职责在古代,政府官员或有责任的民间代表需要较高的审美标准,化妆可以帮助他们维护公共形象,成为各个社会行政岗位上更加崇高的实践者。
3. 彰显文化优雅精致、清纯、妩媚、活泼等人物妆容不仅提升了个人形象,更能彰显出古代女子优雅文化的特点。
三、注意事项1.要根据本人特点来定义适当的妆容,以避免使用错误或过量妆容带来的影响。
2.在用任何药品制作妆容前,应仔细配比其成分,避免任何副作用。
3.在正确的维护及洗涤中,以免影响到妆容的使用效果。
总之,古代人物的化妆不仅提升了个人形象,也能满足其社会职责,更能体现古代优雅文化的特点。
在我们接触古代生活方式之余,不妨体验一下妆容的自然之美,与同伴们一起分享美好时光。
会稽宣长公主,刘兴弟。
出生于约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公元383年),淝水之战前夕,卒于南朝宋太祖文皇帝元嘉二十一年(公元444年)其父亲是南朝宋高祖武皇帝刘裕,其母是刘裕结发妻子臧爱亲(卒于义熙四年,公元408年)。
寿阳公主,据考证就是“会稽宣长公主”生于公元383年,卒于公元444年寿阳公主,宋武帝刘裕之女后来到了宋朝,又有新的花样:不光在脸上、身上贴花画朵,还在眼角缀上白粉,仿佛落泪模样,称“泪妆”。
梅长寿不足奇,奇的是枯木能逢春关于花钿的起源,据宋高承《事物纪厚》引《杂五行书》说: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
因故称之为“梅花妆”或“寿阳妆”。
在唐代,花钿除圆形外,还有种种繁复的形状。
花钿,是将剪成的花样,贴于额前。
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定婚店》说韦固妻“眉间常贴一钿花,虽沐浴、闲处,来尝暂去”。
剪花钿的材料,有金箔、纸、鱼腮骨、鲥鳞、茶油花饼等多种。
剪成后用鱼鳔胶或呵胶粘贴。
从出土传世文物图像材料所见,花钿有红、绿、黄三种颜色,以红色为最多.有一个亦真亦假的美丽传说:南朝《宋书》中写,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在正月初七日仰卧于含章殿下,殿前的梅树被微风一吹,落下一朵梅花,不偏不倚正落在公主额上,额中被染成花瓣状,且久洗不掉。
宫中女子见公主额上的梅花印非常美丽,遂争相效仿,当然她们再也没有公主的奇遇,于是就剪梅花贴于额头,一种新的美容术从此就诞生了。
这种梅花妆很快就流传到民间,成为当时女性争相效斜红。
”即在形容这种妆饰,诗中的斜红是一种和面靥配套的面饰。
面靥在唐朝时依然风行,高承《事物纪原》中记载:“远世妇人喜作粉靥,如月形,如钱样,又或以朱若燕脂点者,唐人亦尚之。
”从南薰殿旧藏的几位宋代皇后像中可知面贴花钿在宋代犹有余风。
质地用料编辑从形象资料看,花钿的质地形状千差万别。
最简单的花钿仅是一个小小的圆点。
古代美男化妆史整个世界观都颠覆了2015/4/7来源:作者:熊猫南柯责任● 隋唐时期——护肤盛行男子簪花图隋唐时期男子“为妇人之饰”(男人穿女装)特别盛行,尤其是上层社会的一些名流,非常重视其仪容的修饰与化妆,用面脂、唇膏、簪花等女性化妆品粉头饰面,一度成为一种时尚。
唐代时的化妆品的制作工艺日益成熟,男子更加盛行涂抹面脂类护肤化妆品,涂抹口脂也流行起来。
唐代皇帝每逢腊日,便把各种面脂和口脂分赐官吏,以示慰劳。
除了敷粉施朱、薰衣剃面、护肤护唇,古代男子还盛行染黑头发和胡须,让自己显得更加年轻。
武则天在位时,对男宠的要求不止是啪啪啪能力好,还要长相俊美,其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就“傅粉施朱,椅锦绣服”。
既然武则天喜欢“小白脸”,下面的人更是趋之若鹜。
诗人李山甫容貌俊美,头发长五尺余,每次沐浴之后便让婢女把长发“捧金盘承而梳之”,常有客人将其误认为是女子。
●宋朝——美男爱戴花不要以为宋朝有“存天理灭人欲”的朱熹等人折腾,宋朝男人就不爱美,事实上,那时候的士大夫喜好白面玉唇,簪花已成了习俗,簪花习俗也在宋朝被发扬光大,科举后,头顶乌纱并插鲜花,谓之“探花郎”。
病关索杨雄,“鬓边爱插芙蓉花”:浪子燕青,“鬓边长插四季花”:阮小五“斜带着一顶破头巾,鬓边插朵石榴花;”而刽子手、满脸横肉的蔡庆,生来爱戴一枝花,于是人称“一枝花”蔡庆。
● 明清——敷粉修面明朝,依然无法阻挡当时男子们对美的追求。
明代戏曲中常见小生穿着绣花的直身,色泽清雅艳丽,也是粉黛白脸。
明代男子很重视自己的形象仪表,“三天一沐发,五天以沐浴”,保持头发的黝黑油亮,与洁面修须一样被重视。
常在电视剧中出现的拉风的锦衣卫也是如此,所谓锦衣,上面堆满了金织刺绣,连衣的裙子,也叫曳撒,裙袍细褶流动。
到了清朝,男子化妆修饰自己逐渐成为了异类,也许是因为清朝是第二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统治者满族的分布以东北为主,满族人当权后,汉族男子敷粉修面的行为也受到了影响。
唐朝男子妆容唐朝男子妆容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璀璨辉煌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代,男子们的妆容也充满了唯美和细致的艺术感。
以下是关于唐朝男子妆容的详细介绍。
一、粉底的运用唐朝男子注重粉底的运用,他们使用粉底来增加肤色的白皙度。
男子们会使用含有珍贵草药成分的粉末来打底,使皮肤呈现出清爽细腻的质感。
这种粉底通常会融入一些润肤成分,以确保男子们的皮肤在化妆的同时也能得到滋养和保护。
二、眉形的塑造唐朝男子注重眉形的塑造,他们以精致的眉形展现自己的品味与气质。
男子们通常会修剪和绘制浓密而略带弯曲的眉毛,以突显自己的形象。
他们还喜欢使用眉笔来填补眉毛的空隙,并使用眉粉来增加眉毛的色彩层次感,使眉毛看起来更加立体丰满。
三、眼妆的点缀唐朝男子对于眼妆的点缀也非常注重。
他们常常使用淡雅的眼影来增加眼部的神采。
唐朝男子喜欢使用金色或银色的眼影,将其轻轻涂抹在眼睑上,营造出璀璨的烟熏妆效果。
同时,他们会使用黑色或棕色的眼线笔勾勒出眼部的轮廓,以增强眼神的魅力和深邃感。
四、红唇的衬托唐朝男子在妆容中也会运用红唇来衬托自己的仪态。
他们会使用带有润泽效果的唇膏或唇彩,将唇部打造得红润而有光泽。
红唇的运用不仅能增添男子们的成熟气质,同时也能使整个妆容更加协调和亮眼。
五、妆容的完美在唐朝男子妆容中,完美是追求的目标。
男子们注重妆容的细节和整体搭配,力求让自己的妆容看起来自然而精致。
他们会使用散粉等工具将妆容进行定妆,以保证妆容的持久性和清爽度。
同时,他们还会使用适当的修容产品来塑造脸部的轮廓,以展现自己的立体感。
总结起来,唐朝男子妆容充满了艺术性和细腻感。
他们通过粉底、眉形、眼妆、红唇的运用,将自己形象的美感发挥得淋漓尽致。
无论是在宴会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唐朝男子妆容都能为他们增添一份自信和魅力。
古代男子化妆指南
在古代,男子化妆是一件十分常见的事情,尤其是在戏剧表演和官场演出中。
如果你有兴趣学习古代男子化妆,可以参考以下指南:
1.脸色涂白
古代男子化妆的第一步就是把脸涂白。
常用的方法是用白粉或石灰粉涂抹在脸上,这样可以使肌肤看起来更加白皙。
2.眼部化妆
男子的眼部化妆主要包括眉毛和眼线的涂抹。
眉毛要涂成细长而弯曲的形状,可以使用深色的眉笔或黑色的颜料画出。
而眼线则要用眼线笔或眼线液沿着眼睛的轮廓勾出,让眼睛更加深邃。
3.唇部着色
在古代,男子的唇部化妆比女子要简单。
常用的方法是在唇部涂上红色或粉色的颜料,这样可以使唇部更加饱满。
4.使用胭脂
古代男子化妆的重要一步就是使用胭脂。
胭脂是一种红色颜料,可以用来打在脸颊部位,让脸部更加立体和红润。
5.添加修容
最后一个步骤是使用修容产品,可以用来强化面部轮廓,例如使鼻梁更加高挺,使下巴更加突出等等。
总结:
古代男子化妆虽然看起来很复杂,但其实是一种非常有技巧性的艺术。
学会这些技巧,不仅可以让你在戏剧、演出等场合表现更加出色,还可以让你在日常生活中变得更加有魅力。
希望这篇指南能够为你提供帮助!。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唐朝男人涂唇膏用面膜穿女装
导语:顶簪花涂唇膏香熏衣袂争时尚刺诗画文狂言遍体龙蛇标新异唐朝汉子追秀逞美不让妇人唐代须眉男儿对姿容的注意不在女子之下,他们
顶簪花涂唇膏香熏衣袂争时尚刺诗画文狂言遍体龙蛇标新异
唐朝汉子追秀逞美不让妇人
唐代须眉男儿对姿容的注意不在女子之下,他们头戴簪花、以香熏衣、使用唇膏、浑身刺青,可以说是风流倜傥。
善于修饰的男子往往会引起世人的瞩目,他们的装饰打扮对社会风俗的趋向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时间: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4月
事件:在春天郊游时,唐玄宗李隆基将戴在自己头上的“御花”赏赐给诗人苏颋。
诗人作美文皇帝赏簪花
簪花,古代又称插花,是将花朵插在发髻或冠帽上的一种装饰方式。
所戴的花可以是真花,也可以是用丝帛或其他材料制作的假花。
这本来是妇女的打扮,但是在唐代,男子居然也戴起了簪花,而且还相当流行。
每年春天,都城长安盛行郊游。
公元713年的那次郊游,诗人苏颋写出了“飞埃结红雾,游盖飘青云”的美文。
唐玄宗非常赞赏这句诗,就将“御花”插在了苏颋的头巾上。
“御花”就是唐玄宗头上的花,连皇帝都喜欢戴簪花,更别说普通的百姓了。
王爷名花奴才子偷兰花
不仅唐玄宗喜欢戴簪花,王爷们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汝阳王李琎的小名就叫“花奴”,他经常头戴簪花跳舞。
有一次他给唐玄宗表演,戴。
在宋朝,男子的妆容和服饰也有其独特之处,以下是一些相关信息:1. 簪花:在宋代,男子会簪花,这是一种具有时代特色的装饰现象。
他们会在发髻、鬓角或冠上插上时令鲜花或类似花朵的饰物。
这不仅是一种风俗,还是礼仪制度的一部分。
在重要的场合,如大典、佳节或帝王出行,公卿百官都会簪花。
所簪之花包括春桃、夏荷、秋菊、冬梅等,以展现四季之景。
人们相信簪花可以求吉纳福、袪病辟邪,是好运的象征。
2. 服饰:宋朝男子的服饰主要由袍、衫、裤、帽、鞋等组成。
最常见的有单衣直裰和中山装,裤子则是直筒裤。
帽子的种类也很多,如顶戴、簪冠、青衫、瓜皮等。
在官员等社会地位较高的男子身上,服饰上会有很多装饰,如穿戴文绣等。
3. 护肤:除了簪花和服饰,宋朝男子也很注重护肤。
他们使用各种化妆品来保护皮肤,如香粉、花钿等。
这些化妆品不仅可以增白皮肤,还有美容养颜的功效。
4. 剃须:宋朝男子还流行剃须,认为剃须可以展现男子的英俊和整洁。
当时的剃须工具已经相当先进,有专门的剃刀和磨刀石等。
总的来说,宋朝男子的妆容和服饰都反映了当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
他们注重仪表,追求美丽,同时也注重健康和养生。
这些习俗对后世也有一定的影响,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魏晋妆容特点总结1. 引言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变革时期之一。
在这一时期,社交礼仪和妆容的改变也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变迁。
本文将总结魏晋时期妆容的特点,包括庄重典雅的容貌、简洁自然的妆容技巧和色彩运用。
2. 容貌特点在魏晋时期,人们对容貌的要求更加注重庄重典雅。
女性的容貌要求柔美、秀丽、端庄,而男性则强调阳刚之美。
这种美感的追求反映在妆容特点中,注重凸显脸部线条的修饰和亮丽的肤色。
魏晋人追求的美是内外兼修的,注重修身养性和外在的修饰。
3. 妆容技巧魏晋时期的妆容追求自然、简洁,注重突出面部的优点和个性特征。
以下是魏晋时期常用的几种妆容技巧:3.1 眉部修饰眉毛在魏晋时期被视为非常重要的容貌特征,人们注重修饰眉毛的形状以增强面部的表情。
女性眉部修饰注重眉毛的细长和弯曲度,以显得柔美、灵动;男性眉毛则偏向粗壮的直线,突显阳刚之美。
3.2 眼部妆容魏晋时期的眼妆以简洁自然为主,女性注重突出眼部的轮廓线条,并以淡雅的眼影增加层次感。
男性则注重简单修剪眉形、利用合适的眼线勾勒出深邃的眼神。
但总体来说,魏晋时期的眼妆并不浓重,依旧以自然为主。
3.3 唇部修饰魏晋时期的妆容注重唇部的红润和嘴唇形状的修饰。
女性常用淡雅的口红或胭脂提亮唇部的颜色,突显嘴唇的丰满感。
男性则以润唇膏保持嘴唇的自然线条。
4. 色彩运用魏晋时期的妆容注重色彩的自然和谐。
以下是常见的色彩运用:4.1 肤色魏晋人注重保持白皙的肤色,可以通过粉底、胭脂等化妆品调整肤色,使之显得更加纯洁光滑。
4.2 眼部眼妆以柔和的色彩为主,如淡蓝、淡紫、淡绿等,突显眼部的明亮感。
4.3 唇部唇妆色彩则以自然红润为主,使用淡红、粉红等颜色营造健康活力的效果。
5. 结论在魏晋时期,妆容追求庄重典雅、简洁自然。
通过修饰眉部、眼部和唇部,突出脸部的优点和个性特征。
色彩运用上注重肤色的自然和谐,以柔和的色彩增添面部的明亮感。
魏晋妆容的特点体现了当时社会文化的特色和审美追求。
初探眉妆在汉代的蓬勃发展[摘要]汉代是中国古代眉妆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形成的眉妆艺术风格对后世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仔细研究汉代历史,便会发现其社会结构、经济发展、国际形势、国家内部矛盾以及国民的精神风貌对汉代眉妆艺术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笔者也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并来讨论眉妆在汉代蓬勃发展的原因,以此得出结论: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传承和发展,都是时代的产物,反映的是当时人们的生活现状、精神风貌、文化内涵乃至国运的盛衰。
[关键词]汉代;眉妆;时代;国民风貌[眉妆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之,《楚辞.大招》中便有“粉白黛黑,施芳泽只”的描述,说明早在周代,中国就有用黛化眉的风俗。
而“六宫粉黛无颜色”〔1〕、“众女妒余之峨眉兮”〔2〕等名词佳句,也充分说明了眉妆在中国古代女子妆容中的重要性。
中国的眉妆起源于周代,但蓬勃发展的却在秦汉。
至于秦代,由于其历时尚短,文献记载极少,讨论秦代的眉妆,只能从《事物纪原》中的一句“秦始皇宫中悉红妆翠眉,此妇人画眉之初也。
”〔3〕来猜想秦代眉妆的色彩,而至于眉妆的形态,却无从谈起了。
汉代,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王朝,因其强盛、富足、灿烂的文化以及对外空前的扩张,使之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天朝王国,在这个时期形成的价值观、审美观对后世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随着社会的稳定、生活的富足、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文学、建筑、服饰、绘画、雕塑等诸多形式的艺术也蓬勃发展,迅速走入了繁荣期,而眉妆艺术,也在汉代走进了它的第一个繁荣发展的时期。
当是时,无论是高高在上的帝国统治者,是婀娜多姿的宫廷仕女,还是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乃至普通士庶对眉妆热衷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八字眉、娥眉、远山眉、长眉、阔眉、惊翠眉、愁眉等等,每一种眉型创造过程中所流传的典故佳话,就如同这曼妙的眉形一样,充满的浪漫的光华。
那么为什么汉代的眉妆会受到如此的热衷,从而得到迅速的发展呢?笔者将从几个层面进行论述:一、眉妆在古代妆容造型中的重要地位眉和目是人类面部最生动,最能表达情感,最能传神,反映个性的部分,例如《后汉书?马援列传》用“为明须发,眉目如画”几个字就点出了东汉大将马援的威武精神。
男子 极简史化妆通识41 想知道怎么变着法儿地夸人好看,最好去问问魏晋那帮人,他们可太会了。
比如他们夸一个美人,夸面容:“面如凝脂,眼如点漆”;夸身材:“濯濯如春月柳”;夸气度:“朗朗如日月之入怀”;夸神采:“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夸两个美人站在一块儿赏心悦目:“蒹葭倚玉树”…… 末了感叹一句:“此真神仙中人!”这大概是“神仙姐姐”的早期版本。
只不过神仙姐姐应改为神仙哥哥,以上所夸之美人,性别男。
无论小哥哥还是小姐姐,清水出芙蓉的天生丽质固然好,但后期修饰也同样重要。
俗话说得好,“没有丑男人,只有懒男人”。
想要得到一句形貌上的夸赞,形象管理必不可少,美白、瘦身、护肤……先秦 古代男性在形象管理上花费功夫颇多,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如此。
湖北省枣阳市九连墩一号墓出土了一件战国时期的化妆盒。
这件化/山音妆盒由两块木板铰结而成,木板中间凿空,放置铜镜、木梳、刮刀和脂粉,装备齐全。
不仅齐全,两块木板合上后,还可随身携带,这是一件便携式化妆盒。
最关键的是,这件化妆盒的主人是一名男性。
化妆盒里的东西是他的日常用品。
铜镜用来照人,这没什么稀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邹忌每天穿戴完毕揽镜自照,照完了还要问妻问妾问客人:“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可见先秦男子对镜整衣是常规操作,又可见男子过分在意自己容貌这件事在先秦毫不丢人。
木梳用来梳头发,男性还可以梳胡子。
刮刀可以修理鬓角、眉毛,或者刮胡子。
脂粉盒里的脂粉,用来修饰皮肤,使皮肤美白。
在当时,男子用一些化妆手段修饰自己是必要的礼仪。
汉代 古今中外,打造白皙的皮肤始通识42终都是化妆的重要内容。
在汉代,一白不仅能遮百丑,关键时刻还能救命。
汉代丞相张苍早年跟随刘邦打仗时犯了死罪,斩首时他脱下衣服伏在刑具上,这时候刘邦的老乡王陵路过,看见张苍“身长大,肥白如瓠”,意思是身材高大,浑身皮肤宛如刚长出来的葫芦一般白嫩。
王陵觉得如此优秀的肉体不应该就这么被斩了,请求刘邦赦免张苍,刘邦竟然就赦免了张苍。
古代男子妆容术
古代男子妆容术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时代,男人对于外貌仪容的追求登峰造极,那就是魏晋
南北朝时期,其时化妆之风非常盛行.化妆本就不是女人的专利,古代男子也有修饰自己妆容的方法,只是不似女子般繁复齐全而已.刘睿
敷(傅)粉
汉朝时,就有男子敷粉的记载. 《汉书?广川王刘越传》载:"前画工画望卿舍,望卿袒裼傅粉其旁." 《汉书?佞幸传》载有:"孝惠时,郎侍中皆冠,贝带,傅脂粉."《后汉书》中还记载了一位叫李固的人,以胡粉饰貌,搔首弄姿.那时社会对敷粉的态度还是不为礼教推崇.魏晋南北朝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敷粉成了士族男子中的时尚.《世说新语?容止》称何晏:"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想试试他的白嫩面庞是否天生,于是在大热天让他大食汤饼,结果"大汗出, 以朱衣白拭,色转皎然'原来何晏天生就很白皙.但根据记载,何晏似乎整日手持脂粉.
史书记载的"胡粉"是什么呢? 意为脂和之如糊.据记载,古人所使用的乃是铅粉,就是用铅,锡等材料, 经化学处理后转化为粉,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铅.《神农本草》称之为"鲜
锡".铅粉能使人容貌增辉生色,故又名"铅华".成语"铅华落尽"讲的正是此物.铅粉的形态有固体及糊状两种,固体的被加工成瓦当形及银锭形, 称"瓦粉"或"定(锭)粉";糊状的就是俗称的"胡(糊)粉".
熏香剃面
熏衣剃面之风,在南北朝时最
"梁朝全甚.《颜氏家训?勉学》
盛之时,贵族子弟,多无学术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可见,梁朝的男子在妆饰上更上一层楼,不仅敷粉,还要施朱(胭脂),且刮掉胡子,熏香衣裤. 当时名贵的香料都是从西域南海诸国进口的,如甘松香,苏合香,安息香, 郁金香等,均奇香无比.《南史》中便载有范晔所撰的"和香方",以十余种进口的名贵香料调和而成,当为可以想见的袭人之香.且当时香料的制作工艺日益精进,从汉初的天然香料转化为合成香料.
由于熏香耗资甚费,曹操曾发布一
道《魏武令》禁止烧香,熏香,日: "昔天下初定,吾便禁家内不得香薰. 令复禁,不得烧香!其以香藏衣着身, 亦不得!"可哪里禁得住!魏晋之际,这种熏香风气在士族中流行传开, 士人佩带香囊十分普遍,如东晋名将
谢玄便"少好佩紫罗香囊". 敷擦面脂,口脂
及至唐代,化妆品的制作工艺日益成熟,男子中更加盛行涂抹面脂类护肤化妆品,涂抹口脂也流行起来. 唐制载"腊日赐宴及赐口脂面药,以翠管银罂盛之";唐代皇帝每逢腊日便把各种面脂和口脂分赐官吏(尤其是戍边将官),以示慰劳.
韩雄撰《谢敕书赐腊日口脂等表》云"赐臣母申园太夫人口脂一盒, 面脂一盒兼赐将士口脂等'唐白居易《腊日谢恩赐口蜡状》也载:"今日蒙恩,赐臣等前件口蜡及红雪,澡豆等".此外还有一个记载,唐高宗曾把元万顷,刘神之等几位文学之士邀来撰写《列女传》,《臣轨》,同时还常密令他们参决朝廷奏议和百司表疏, 借此来分减宰相的权力,人称他们为":t1:;/1学士".由于他们有这种特殊身份,
高宗非常器重,每逢中尚署上贡口脂,面脂等,高宗也总要挑一些口脂赐给他们使用.想象一群帝王大臣在那里忙忙碌碌地试香,分飨,实在 0
科学大观园
是非常有趣的场面.由此可见,在唐代,面脂和口脂不仅妇人使用,男性官员甚至将士也广泛使用,当是非常大
众之物了.
这里提到的口脂,是一种无色唇脂,起滋润双唇防止口裂的作用,相当于现在的润唇膏.《外台秘要》中对口脂配方曾有详细介绍.一般是以动物油脂,矿物蜡和各种香料制成,如羊脂,麝香,甘松香,乌麻油等.
除了敷粉施朱,熏衣剃面,护
肤护唇,古代男子和今天一样,也盛行染黑头发和胡须,让自己显得更加年轻;也有纨绔子弟喜好文身,招摇过市甚至有的人在女子缠足风行的年代也裹缠小脚,以追求心理上的满足. 而且,除了修饰外表以外,魏晋时期名士也注重以内养外,通过吞丹服散来刺激人面色红润,精神旺健.例如最先提倡服散的何晏便曾说:"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而这种散剂,本来是东汉名医张仲景研制的一种治疗伤寒的药,名士服用则纯属寻求身体上的刺激,类似现在的毒品.可见,适度的修饰可以颐养姿容, 但凡事需要有度,物极必反之时,也就是贻笑大方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