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年级下册道法第二单元教学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5
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复习提纲第一章:个人与家庭
1. 家庭的重要性
-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石
- 家庭成员之间应互相尊重和关心
2. 家庭成员的责任
- 父母的责任:照顾孩子的生活和教育
- 孩子的责任:尊重父母、帮助家庭事务
3. 家庭的和谐与冲突解决
- 家庭成员之间要和睦相处
- 冲突出现时,应以理性和谦虚的态度解决问题
第二章:社会与公民
1. 社会规范与行为准则
- 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
- 遵守交通规则和公共秩序
2.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 参与社区活动和环保行动
- 尊重公共设施和资源的使用
3. 公平与正义
- 不歧视他人,平等对待每个人- 帮助他人并关心弱势群体
第三章:环境与资源
1.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节约用水和电力资源
- 分类垃圾并进行回收利用
2. 保护动植物和生态平衡
- 不乱砍伐树木和捕杀动物
- 倡导保护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性
3. 公共设施的使用与维护
- 爱护公共场所和设施
- 不破坏或乱涂乱画公共财物第四章:法律与社会
1. 法律的意义和作用
- 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 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2. 尊重法律和遵守规则
- 不从事违法犯罪行为
- 遵守学校和社区的规章制度
3. 公民争议的解决方式
- 通过对话和妥协解决问题
- 如有需要,可以寻求法律帮助
以上为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复提纲的主要内容。
请同学们根据提纲内容进行复,并深入理解其中的道德与法治知识。
祝大家研究进步!。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教材解析(单元备课、课程纲要)
一、单元名称--我在这里长大
二、教学内容:
5.我的家在这里
6.我家的好邻居
7.请到我的家乡来
三、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我在这里长大”的主题,安排了《.我的家在这里》、《我家的好邻居》、《请到我的家乡来》三课内容。
对于这一单元的教学,要从学生熟悉的家乡、社区生活入手,引导学生愿意并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帮助学生做到与邻里间交往能讲理、讲礼、和谐相处。
培养学生愿为家乡作贡献,激发对家乡的热爱的情感。
四、教学目标:
1.了解社区生活的意义,愿意并积极地参加社区活动。
2.与邻居交往,有礼节、和睦相处
3.学会与邻里小伙伴相处方法,注意自己砸邻里生活中的言行礼仪。
4.了解家乡的自然状况,了解家乡人的贡献、热爱家乡。
五、教学重点:
1.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教科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二单元家庭因我更美丽5、让家人省心教学目标:1.学生研究自理生活,不再成为父母的“小烦恼”。
2.学生能够做一些家务活,减轻父母的负担,让家人感到开心。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明白自理和分担家务的意义,自愿培养自理能力和自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联系家长,了解孩子自理能力和家务劳动情况,争取家长配合参与课堂活动。
学生:课前对父母进行访问,了解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最担心的一件或几件事,并了解父母认为孩子应该做好哪些事。
教学过程: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弟子规》里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对于我们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父母喜欢我们做什么?不喜欢我们做什么呢?教师:你们知道家长最希望你们做什么吗?(板书:让家人省心)那么,怎样才能让家人省心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二、合作研究,体验生活活动一:不做“小烦恼”教师:王叔叔最近非常烦恼,因为他的女儿在工地上玩耍时被玻璃割伤了脚。
你们想起《弟子规》中的哪句话了吗?对!“身有伤,贻亲忧”。
李叔叔也很烦恼,他的儿子在商店里拿了一支玩具手枪没付钱,让人家找上门来了。
李叔叔觉得非常丢人。
这又让你们想起《弟子规》中的哪句话呢?“德有伤,贻亲羞”。
你们还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吗?(学生举手,轮流介绍,可以介绍别人的事情,也可以介绍自己的亲身经历)教师:如果姐姐不小心受伤,父母会有怎样的心情呢?虽然父母在她面前表现出极大的宽容和安慰,但孩子受伤,他们非常担心。
如果这些事情不发生,那不是更好吗?老师们每天都在提醒大家注意安全,目的是为了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让父母放心。
《孝经》中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注意安全,保证身体不受伤,这就是孝敬父母的表现。
教师:你们当中有些同学小时候也误拿过别人的东西,以为是人家不要的东西。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第二单
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和理解友谊的重要性和基本特征。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团队活动的意识和能力。
3. 培养学生与他人和睦相处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
1. 友谊的重要性。
2. 团队合作的意义和方法。
3. 文明礼貌的表现。
三、教学内容
1. 友谊的理解和特点。
2. 团队合作的意义和方法。
3. 如何与他人和睦相处。
四、教学过程
导入
通过展示幼儿园的同学互相帮助、分享玩具、一起玩耍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友谊的思考和兴趣。
讲授
1. 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向学生解释友谊的重要性和基本特征。
比如:朋友一起分享快乐,一起帮助对方等。
2. 解释团队合作的意义和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团队活动,
互相帮助和支持。
3. 讲解如何与他人和睦相处,包括尊重他人、爱护他人、礼貌
待人等。
实践
1.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一些小任务,例如:合唱、手工制作等。
2.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分享团队活动中的收获和
困难。
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强调友谊、团队合作和
文明礼貌的重要性。
拓展延伸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与他人交流、分享和合作,培养更多的友谊和合作意识。
五、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情况和表现。
2.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分享,了解他们对友谊、团队合作和文明礼貌的理解和体验。
六、教学参考
1.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材。
2024年教科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朋友的意义,认识到朋友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关心他人的品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朋友交往中遇到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朋友的意义,学会尊重与关心他人。
难点: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朋友交往中的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小故事,让学生思考故事中朋友的作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让学生翻开课本,阅读《我们的朋友》这一章节,引导学生关注朋友的意义。
3. 例题讲解:(1)讲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尊重他人是友谊的基础。
(2)讲解关心他人的方法,举例说明如何关心朋友,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的技巧。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与朋友之间的故事,分享如何尊重与关心他人。
六、板书设计1. 主题:我们的朋友2. 内容:朋友的意义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交往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出你认为朋友应具备的品质,并说明理由。
(2)描述一个你关心朋友的经历,谈谈你的感受。
2. 答案:(1)朋友应具备的品质:诚实、善良、宽容、有爱心等。
理由:这些品质有助于建立和维护友谊,使双方都能在交往中受益。
(2)答案开放,要求学生描述清楚经历,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是否掌握了尊重与关心他人的重要性。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主动关心他人,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同时,教师可推荐相关书籍或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友谊的内涵。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的把握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4. 作业设计的生活化与开放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应具有明确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围绕着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背景,通过一系列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
本单元共4课时,分别是《家庭是我家》、《学校是我校》、《社会是我家》、《法律保护我》。
这4个课时分别从家庭、学校、社会和法律四个方面,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不同环境中的成长历程,从而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他们开始从自我中心转向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对于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方面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教育引导,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遵守法律,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心的公民。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
2.引导学生学会与家人、同学、老师、社会人士和谐相处,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
3.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自觉维护社会秩序和家庭、学校的和谐。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自己在不同环境中的角色和责任,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自觉遵守法律,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心的公民。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自己在不同环境中的角色和责任。
2.采用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会与人沟通、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课时一:《家庭是我家》(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和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
2024年三年级道法教案下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三年级道法教材下册第二章《尊重他人》的第一节“尊重他人,从我做起”。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掌握尊重他人的基本表现,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认识到尊重他人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2. 使学生掌握尊重他人的基本表现,能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尊重他人。
3.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换位思考的品质,提高道德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尊重他人的基本表现。
难点: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尊重他人,换位思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尊重他人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尊重他人的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2. 新课导入:展示多媒体课件,讲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尊重他人的意义。
3. 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尊重他人的基本表现,如礼貌待人、尊重他人意见、关心他人等。
4. 实践情景引入:设计一些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判断哪些行为是尊重他人的,哪些不是,并说明原因。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典型例题,讲解如何换位思考,引导学生学会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关于尊重他人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大尊重他人,从我做起2. 小1)尊重他人的重要性2)尊重他人的基本表现3)换位思考,关爱他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举例说明你在生活中是如何尊重他人的。
(2)谈谈你对换位思考的认识。
2. 答案:(1)示例:在公共汽车上,主动给老人让座;在学校,关心同学,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等。
(2)换位思考是站在他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尊重他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我们的社区生活》中的第一课《社区,我们的家》。
本课详细内容主要包括社区的意义、社区生活中的规则以及如何参与社区活动,共建美好社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区的概念,认识到社区是我们的家,培养他们的社区意识。
2. 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社区生活中的基本规则,提高道德素养。
3. 培养学生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社区规则的意义,并能自觉遵守。
教学重点:认识社区,了解社区的重要性,学会参与社区活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材、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社区生活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社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教材,讲解社区的概念、意义以及社区生活中的规则。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社区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和体验社区规则。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如何参与社区活动,共建美好社区。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社区活动,并展示成果。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社区的概念与意义2. 社区生活中的规则3. 参与社区活动,共建美好社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教材内容,以“我的社区生活”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我的社区生活我住在一个美丽的社区。
这里环境优美,邻里关系和谐。
每天放学后,我都会和小朋友们一起在社区广场上玩耍。
我们遵守社区规则,不乱扔垃圾,不损坏公共设施。
前不久,我们社区组织了一次植树活动。
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参加了这个有意义的活动。
我们挖坑、浇水、施肥,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看到小树苗茁壮成长,我们心里充满了喜悦。
社区是我们共同的家,我们要爱护它,为它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全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家规、学校规章制度、社会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2. 掌握与学校规章制度相关的内容,如校园卫生、安全、秩序等方面;3. 了解家长、老师和社会的期望,加强对学校规章制度遵守的自觉性。
二、教学内容与重点1. 家规、学校规章制度、社会法律了解家规、学校规章制度、社会法律所起到的作用和重要性。
2. 学校规章制度了解学校规章制度内容,并掌握校园卫生、安全、秩序等方面内容。
3. 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了解家长、老师和社会的期望,加强对学校规章制度遵守的自觉性。
三、教学方法课前画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感知本单元的重点;课堂讲解与示范的相结合;情境教育法,引导学生在模拟实际情境中掌握研究;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了解研究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学校规章制度相关的内容。
2. 教学难点加强对学校规章制度遵守的自觉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英文课前的情景模拟,引出本单元需要研究的知识点。
2. 研究(25分钟)- 第1课研究家规、校规的意义- 第2课研究校园卫生- 第3课研究校园安全- 第4课研究校园秩序- ...3. 讲解(10分钟)讲解本单元中研究的重点知识点。
4. 练(15分钟)- 读一读,想一想,你的家规有哪些?- 合作完成校园安全或秩序情景演练。
- ...5. 作业(5分钟)总结本单元所学知识,完成书面笔记。
六、教学反思认为本单元中情境教育法对于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让课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将来的教学中要多尝试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心态放松,乐意投入学习。
同时,作业可以增加合作完成的部分,使学生之间互动更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集体生活》,具体内容包括:第1节《我们是一个集体》、第2节《集体力量大》、第3节《遵守集体规则》和第4节《我们在行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学会关爱集体,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2. 培养学生遵守集体规则,懂得集体力量大的道理,学会团结协作。
3. 引导学生将道德与法治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到集体力量大的意义,学会遵守集体规则。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关爱集体、团结协作的意识,提高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体会到集体合作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1)让学生自主阅读第1节《我们是一个集体》,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
(2)教师讲解第2节《集体力量大》,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明白集体力量大的道理。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遵守集体规则,学会团结协作。
(4)结合第4节《我们在行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参与集体活动的经历,提高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举例说明集体合作的好处。
(2)让学生谈谈如何遵守集体规则,团结协作。
六、板书设计1. 第二单元集体生活2. 内容:(1)我们是一个集体(2)集体力量大(3)遵守集体规则(4)我们在行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集体合作的好处。
(2)举例说明你是如何遵守集体规则的。
2. 答案:(1)集体合作可以让我们共同完成任务,提高效率,还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2)遵守集体规则,如:按时到校、排队就餐、保持卫生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适用:我在这里长大)【复习目标】1.深入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
2.懂得邻里之间和睦相处。
3.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教学重点】1.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热爱自己的家乡。
2.重视邻里关系,学习邻里相处之道。
3.认识家乡,激发对家乡的热爱。
【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做贡献的情感。
【评价任务】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二、复习内容(一)知识结构《我的家在这里》、《我家的好邻居》、《请到我的家乡来》(二)知识点复习第5课《我的家在这里》,我们生活在自己的村子或者小区,这里有我们成长的足迹,这里有我们的欢声笑语。
我们不仅喜欢自己生活的地方,还熟悉这里的人和事。
学完这一课,希望大家能齐心协力共同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为自己家园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做到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并且能简单介绍给大家。
第6课《我家的好邻居》,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好邻居”非常重要。
当我们去邻居家串门时,要做一个文明的客人;当邻居家有困难时,应主动提供帮助;当与邻居家出现矛盾时,要及时沟通,恰当解决。
只有这样,邻里之间才能和睦友好相处,我们的生活才能安定和谐。
因此,我们学习邻里之间相处的常识,懂得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互相帮助。
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学会收集、调查、访问、整理家乡资料的方法和能力。
能运用简单的地图知识,了解家乡所在省级行政区的位置。
通过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深入拓展谈谈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上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三、反馈测试(一)填空题。
1、我们生活在这里,这里有我们成长的足迹,这里有我们的_________。
我不仅喜欢我生活的地方,还熟悉这里的_________。
我知道我生活的地方的居委会、________和__________在哪里。
2、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
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常常伸出________。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教科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规则在哪里》中,深入探讨第9课《守规则,大家一起来》。
该课详细内容涉及:认识规则重要性,理解遵守规则意义,学会自觉遵守规则,并能够在生活中践行。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规则作用,认识到遵守规则对个人和集体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则意识,提高他们道德素养。
3. 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和讨论,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规则。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明白遵守规则意义,自觉遵守规则。
难点:如何在生活中践行规则,将理论知识内化为实际行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挂图。
2. 学具:课堂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挂图,呈现一个没有规则场景,引发学生思考:这样生活会是怎样?2. 理论讲解:讲解规则定义、作用和重要性,让学生明白遵守规则意义。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规则,并讨论遵守规则好处。
4. 例题讲解:以红绿灯为例,讲解遵守交通规则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遵守规则对安全影响。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分享一个自己遵守规则例子,并进行交流讨论。
六、板书设计1. 大守规则,大家一起来副规则重要性与遵守规则实践2. 板书内容:规则定义与作用遵守规则意义生活中规则实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三个你生活中遵守规则,并说明为什遵守这些规则。
(2)试举一个例子,说明不遵守规则可能带来后果。
2. 答案:(2)示例:在教室里不奔跑,如果不遵守这一规则,可能会发生碰撞,导致受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明白遵守规则重要性,但如何在生活中更好地践行规则,仍需进一步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区中,积极发现不遵守规则现象,并提出改进措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教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5、我的家在这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研究,深入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
2、过程与方法:在游戏及分享的活动过程中,掌握与人交流的方法,主动与人交流。
3、情感与态度:通过加深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培养对社区的热爱和自豪。
教学重点: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并且能简单介绍给大家。
教学难点:使每位同学都能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热爱自己的家。
教学准备:课本插图、多媒体课件等。
预要求:了解自己家周围的环境,看看有哪些建筑物、公共设施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XXX说,这里有温暖的泥窝:XXX说,这里有可爱的小河:小山羊说,这里有青青的山坡:小朋友说,这里到处都是有我成长的足迹。
小结:不管生活在什么地方的小朋友,都非常喜欢自己的家乡,因为家乡总能带给我们欢乐。
二、讲授新课(一)说说自己的家师: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家乡的图片。
师:同学们,你能看出图片上是哪里吗?刚才的画面是不是让你想到了自己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的家?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回忆一下,自己的家在哪里?家的周围有什么标志性的建筑?教师指定学生描述自己的家。
师:同学们都讲得津津有味,说得很详细。
从大家的描述中,我也感受到了大家都很爱自己的家。
师:我想再请人人想一想,在你生活的村子或小区里,除了家人,你最熟悉哪些人呢?他是做什么工作的?你为何会对他们印象深刻呢?师:你知道自己的村子或小区的村志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为什么叫那个名字吗?小结:我们生活在一个平安和谐的大家庭里,这里有我们成长的足迹,有我们熟悉的人和事,我们在这里快乐地成长,留下了无数的欢声笑语。
这里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设计意图】让学生们了解自己家的具体位置,能清楚地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家。
(二)我想说师:我们一起来阅读故事《井深情更深》。
师: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请大家思考:村里家家户户有了自来水,人们为什么还喜欢到井边来呢?全班内交流。
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家庭中的我主题一:我爱你,我的家1. 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与功能。
2. 认识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爱。
3. 学会表达爱,体验爱的情感。
主题二:不一样的我1. 认识自己的独特性。
2. 学会尊重他人,接纳他人。
3. 培养良好的自我认知与自尊。
第二单元:学校生活主题三:我们的学校1. 了解学校的环境、设施与组织。
2. 学习在学校中的行为规范。
3. 培养对学校的归属感。
主题四:爱学习1. 培养学习兴趣与良好的学习习惯。
2. 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价值。
3. 学会合作学习与分享学习成果。
第三单元:我们的社区主题五:我们的社区1. 了解社区的组成与功能。
2. 培养社区归属感与责任感。
3. 学习与邻居相互尊重、互助合作。
主题六:爱护环境1. 认识环境问题,培养环保意识。
2. 学习生活中的环保行为。
3. 实践环保行动,保护我们的家园。
第四单元:遵守规则主题七:规则与秩序1. 理解规则的重要性。
2. 学习遵守不同场合的规则。
3. 培养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
主题八:安全第一1. 认识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
2. 学习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方法。
3. 增强安全意识,预防危险发生。
第五单元:健康成长主题九:爱护身体1. 认识身体的重要性。
2. 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
3. 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主题十:我的梦想1. 鼓励学生拥有自己的梦想。
2. 学习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3. 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
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地球上的国家”,第一节“世界上的国家”;第二节“我国的地理位置”;第二章“地球上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和气候”;第二节“自然资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
2. 使学生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了解我国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3. 培养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我国的地形和气候、自然资源的分布。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爱国情怀和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地图、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特点和我们在地球上的位置。
2. 新课导入:(1)学习第一章“地球上的国家”①讲解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让学生通过地球仪观察各大洲的分布。
②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地球上的位置。
(2)学习第二章“地球上的自然环境”①讲解地形和气候,通过地图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地形、气候的特点。
②介绍自然资源,让学生了解各种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
3. 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
(2)动手制作地图,让学生在画纸上画出我国地图,标注出主要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
4. 例题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们的地球2. 板书内容:(1)世界上的国家①各大洲的分布②我国的地理位置(2)地球上的自然环境①地形和气候②自然资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
(2)列举我国的主要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
2. 答案:(1)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三年级下册教材复习提纲(全册)第一单元乐观正能量- 研究目标:了解乐观的含义,提升正能量思维方式- 复内容:- 乐观的定义和特点- 各种乐观的表现和价值- 如何培养乐观的心态- 拓展讨论:分享自己的乐观经历,并与同学们一起探讨如何面对挫折和困难第二单元温暖关爱- 研究目标:研究关心他人,培养温暖的情感- 复内容:- 关爱的重要性和意义- 不同场合下的表达关心的方式- 具体事例解析如何关心和帮助他人- 拓展讨论: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关心自己的家人、朋友和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第三单元守护自己- 研究目标:了解保护自己的方法,增强安全意识- 复内容:- 保护自己的意义和重要性- 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隐患及应对方法- 如何预防欺凌和安全事故- 拓展讨论:分享自己的安全经验,并与同学们一起总结出更多保护自己的方法第四单元尊师重教- 研究目标:了解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培养尊重教师的态度- 复内容:- 师生关系的特点和意义- 如何尊重教师和班主任- 表达对教师的感谢和赞美的方式- 拓展讨论:讨论研究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与教师合作和沟通第五单元小公民- 研究目标: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培养良好的公民意识- 复内容:-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含义- 具体的公民行为和社会责任- 体验公共场所的秩序和规则- 拓展讨论:讨论公民的义务与个人的权利之间如何平衡,并分享自己参与公益活动的经历第六单元爱护大自然- 研究目标: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养成爱护自然的惯- 复内容:- 环保意识的培养和重要性-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方法- 具体案例解析如何保护大自然- 拓展讨论: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减少浪费和保护环境,并鼓励同学们实践环保行动总结回顾- 复所有单元的主要内容- 总结培养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意识的重要性- 鼓励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做到这些道德与法治的行为- 提示同学们继续关注并学习更多关于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和实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期末知识要点复习提纲汇总精编以下是部编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期末知识要点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家庭和睦幸福1. 家庭是什么?家庭是由父母和子女组成的小社会。
2. 家庭的作用是什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教会孩子做人、做事,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3. 家庭成员的互动关系和合作行为。
- 父母之间相互尊重,互助合作。
- 父母和孩子之间互相理解、关心和帮助。
第二单元社区集体的力量1. 社区是什么?社区是生活在一起的人们所构成的小社会。
2. 社区的作用是什么?社区给我们提供生活和学习的场所,还有娱乐和文化活动。
3. 社区有哪些集体单位?- 学校、医院、商店、邮局、图书馆等。
第三单元尊敬他人,尊重己身1. 尊敬他人是什么?尊敬他人就是礼貌待人,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
2. 如何尊敬他人?- 小事上多一点关爱和理解。
- 大事上尊重他人的选择和意见。
- 在交往中用友善的话语和行为对待他人。
3. 尊重己身的意义和方法。
- 尊重自己的身体和健康。
- 尊重自己的知识和才能。
- 尊重自己的隐私和个人空间。
第四单元认识法律、遵守法律1. 什么是法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公布的行为准则,用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2. 为什么要遵守法律?- 法律保障人们的权益,维护社会的秩序。
- 遵守法律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和幸福。
3. 学习遵守法律的方法。
- 知道法律的内容和规定。
- 按照法律的规定行事。
- 有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第五单元平等自由,守护环境1. 平等自由的意义和作用。
- 平等自由是指人与人之间在权益和机会上的平等。
- 平等自由让我们有更多选择的空间,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 如何守护环境?- 不乱扔垃圾,保持环境的整洁和美观。
- 不乱写乱画,保护公共财物和环境设施。
- 爱护植物和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以上是部编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期末知识要点复习提纲的精编,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择优录取。
1、我们生活的社区里你发现了破坏环境的不文明行为( ) 。
A、小区绿地被侵占种菜B生活区道路被私家车当成停车场
C东东领养了小区的一块绿地每天给绿地浇水D、以上三种都是
2、村里家家户户有了自来水,可为什么人们依然喜欢到井边来( )。
A、因为这里的水比自来水好喝
B、人们可以在这里快乐的聊天
B、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快乐的游戏D、这口并是全村人的大客厅
3、我为社区尽一份力( )。
A清洁社区环境B、领养社区里的. 块绿地
C、铲平绿地让爷爷奶奶种菜
D、垃圾分类
4、假如你社区的道路坑坑洼洼,你应该( )。
A.反正已经坏了,我再挖几个坑B、也不光我一个人走,无所谓
C、向有关部门反映,并尽我最大所能帮助大家
5假如你的邻居半夜跳舞打扰到了你的休息,你应该( )。
A ,我也跳舞,声音比他还大B怒气冲冲找邻居理论
C.耐心和邻居讲道理.希望他能声音小点
6、邻居之间发生了小矛盾,要( )。
A、及时报警
B、毫不在乎C及时调解D、避开对方
7、下列做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打扫公共楼梯B、要下雨了帮邻居收衣服
C帮助邻居拿信D、半夜放音乐,而且音量很大
8、河北省有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有号称"天下第一. 关”的(),有世界上现在最古老的大型圆弧式石拱桥( ),有赵武灵王为休息娱乐和观看操练兵马兴建的( )。
A、山海关B承德避暑山庄C、赵州桥D、邯郸丛台
9、你能根据下面的提示,猜出几位同学的家乡在哪里吗?
我的家乡的电话号码的区号是010( );
我的家乡简称是苏( );
我的家乡有美丽的丽江( );
紫荆花是我家乡的区花( )。
A、江苏省
B、北京市
C、香港
D、云南省
10如果我们来当小导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把我们家乡的资料图片等制作成家乡手册,可以用作客人的导游手册
B、把家乡的美景用文字记录下来,让游人来阅读
C、可以把自己熟悉的地方画下来并写.段导游词
D、把游客领到商店尽情购物
11、不同的地方人们在生活与饮食习惯方面往往会不同,比如:山西人爱吃( ),重庆人喜欢吃( ), 四川人爱吃( ),蒙古族人喜欢( )。
A、喝奶茶? B、辣椒C、刀削面D、火锅
二、明辨是非。
1、看到小区里的健身器材又坏了,小明视而不见。
( )
2我们村子的小河边没有警示牌,如果有人下河游泳会很危险,不如我自己制作一个警示牌! ( )
3东东领养了小区里的一块绿地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绿地浇水。
( )
4.看到村里的路被大卡车压坏了,兰兰主动找到村委会反映情况。
5.小晴为了些小事情常与邻居小朋友发生争吵。
6、邻居家里发生了事,最好少管闲事。
7、美美来找华华玩看到华华的谷谷午睡了,就说华华我们把电视的音量()
8、我认识自己的家乡就可以了,没必要知道它所在的省市。
9.我们要爱护家乡的一草一木,为家乡的美丽而骄做。
10.我们不仅要认识自己的家乡,还要了解家乡的特产。
三、辨析题
邻居之间相处也会遇到矛盾,遇到下面情况,你会怎么办?
1、邻居家的鸭子没有看管好,跑到我家稻田里破坏了秧苗
2、楼上阿姨经常晚上唱歌声音很大,影响了我们家人的生活。
四、对答如流。
(共28分每题7分)
1、在你生活的地方你最喜欢哪里?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2.你居住的村庄或社区叫什么名字?你知道这个名字的来历吗?
3.在你的邻里生活中遇到过什么矛盾?你们是如何处理的?
4、家乡哪些人令你佩服呢?你佩服他门的原因是什么?
一、择优录取。
1、小明和小亮是. 对好朋友,但两个人的性格截然不同,他们之所以会成为好朋友是因
为( )。
A、小明和小亮都能够相互宽容,求同存异B小明和小亮都能做到凡事都不讲原则.相互体谅。
C小明和小亮都能够相互原谅对方的切过错,包括一些原则性错误。
D小明和小亮都非常懦弱,都很胆小怕事
2、下列同学的想法正确的是( )。
A我成绩很差,在班里是多余的人B、不是班干部就不用管班里的事
C我体育很好,也是班里的骄傲
3、下面同学做法正确的是( )。
A、李东不小心把同学的本子弄湿了虽然对方井不知道是他弄的,他还是主动向对方道了歉,
B、张明忘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老师检查作业时,张明诚称作业完成了,忘在家里了。
C.老师表扬邓彬板报爵得好,邓彬说:”“这是陈明明画的,我只是涂了颜|色”。
5我们生活的社区且你发现了破坏环境的不文明行为( )。
A.小区绿地被侵占种菜
B.生活区道路被私家车当成停车场
C:东东领养了小区的块绿地每天给合绿地浇水D、以上三种都是
二、对答如流。
1.,我们来当小导游该做哪些准备?该怎样介绍呢?
2.你还能在地图上找到你家乡的邻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吗?
三、明辨是非。
1、我考试成绩不理想,让我感到很没面子,我开始讨厌自己了。
2、我的特长比其他同学的特长好,所以我比别人棒。
3、小海的试卷发下来后发现总分多了5分,马上告诉老师请老师把分数改过来。
4、在与同班的交往中有欢笑、有泪水有甜蜜、也有苦涩。
()
5、东东领养了小区里的.块绿地,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绿地浇水。
6、这块绿地被小区里的人种上菜了,不如我们家也在绿地种点菜。
7、邻居家里发生了事,最好少管闲事。
()
8、在自己家里的活动可以肆无忌惮,可以随便打扰楼上楼下的邻居。
9、我们要爱护家乡的一草一木,为家乡的美丽而骄傲。
10、家乡的特产我不喜欢吃,因此别人问我特产就说没有。
小学一年级开场白
小教一班陶燚201111011088
老师:“Hi,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班主任陶燚。
”(板书在黑板上,
“陶”字写完,在一旁写一个“火”字)
老师:“小朋友们在幼儿园的时候已经学过这个字了吧,能回忆起这个字念什么吗?”
学生:“这个字念‘huǒ’。
”
老师:“对,这个字念‘huǒ’。
小朋友们的记忆力真好。
陶老师的名字里就有由四个‘火’组成的字——‘燚’(板书)。
这个字念‘yì’。
所以老师的名字叫‘陶燚’,大家跟着陶老师一起念——‘陶燚’……”
学生:“陶燚。
”
老师:“千万不要以为老师名字里有很多火,就能像《葫芦娃》里面的火娃一样能够喷火噢。
好了,小朋友们已经认识陶老师了,但是陶老师还不认识你们,怎么办呢?要不小朋友们用开火车的方式,挨个介绍自己。
比如你喜欢什么颜色,喜欢看什么动画片,喜欢吃什么水果等等,让老师和其他同学对你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让我们从第一排最左边的这一位小朋友开始吧。
”
学生:“大家好,我叫……我喜欢……”
……
……
老师:“我们都已经相互认识了,而且老师非常喜欢小朋友们,想成为你们的大朋友,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和大家一起玩,一起学习,大家愿意吗?”
学生:“愿意!”
老师:“既然我们已经是朋友了,那么同学们以后在学习中遇到什么困难都可以来找老师,老师一定会竭尽全力帮组同学们的。
同学们现在已经是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小学生了,已经长大了,所以同学们要学会管好自己。
比如上课的时候不能在教室里跑来跑去,有什么问题要举手告诉老师。
老师布置的作业要认真完成……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做到的,你们相信自己吗?”
学生:“我们相信自己能够做到!”
老师:“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最后祝愿同学们能够拥有一个快乐的小学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