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体的外部形态
- 格式:pptx
- 大小:8.56 MB
- 文档页数:126
第一章鱼体外部形态一、名词解释01.侧线鳞:在鱼体两侧通常见到具有一条或几条穿有侧线小孔的鳞,称为侧线鳞;02.拟态;有些鱼类不仅体色与周围环境一致,而且体形也与周围环境很相似,跟有利于保护自己,这种现象称为拟态。
03.颊部:鱼类眼睛的后下部到前鳃盖骨后缘为颊部;04.喷水孔;大多数软骨鱼类和少数低等硬骨鱼类在眼睛后方还有一对孔与口咽腔相通,称为喷水孔,是鳃孔衍化形成。
05.鳍;鱼类体表分布于躯干部和尾部的用语维持身体平衡和运动的器官。
06.软条;07.鳞棘;08.棘鳍鱼类;09.软鳍鱼类;10.角质鳍条。
二、填空题01.软骨纲可分为板鳃亚纲和全头亚纲2个亚纲.02.圆口类的头部和躯干部的分界为最后一个鳃孔.03.鱼类的体型大致可归纳为四种,团头鲂属于侧扁形.04.鱼头部的主要器官有口,须,眼,鼻,鳃孔。
05.鳍是由鳍条和鳍棘组成.06.鲤的鳍式为D.3-15-22即表示背鳍有________.三、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01.( )娃娃鱼,鳄鱼,鲸鱼都属于鱼类.02.(√ )软鳍鱼类的鳍通常无棘.03.( )鱼类的颊部是从眼的后下方到前鳃盖骨后缘的部分.04.( )鱼类的尾鳍具有推进鱼体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05.( )鳍式D代表殿鳍,A代表背鳍,C代表尾鳍.四、选择题01.眼的后下方到前鳃盖骨的后缘的部分为______.A.咽部B.吻部C.颊部D.颐部02._____是自鱼体最高部通过头尾轴贯穿孔背腹的一轴线.A.主轴B.矢轴C.横轴D.中心轴03.团头鲂,鲳体型呈_____.A.纺锤形B.侧扁形C.棒形D.平扁形04.泥鳅有须5对,其中______对吻须______对颌须,______对颐须.A.1,3,1B.3,1,1C.2,1,2D.2,3,005.鱼的眼一般比高等脊柱动物简单,它既无_____,也无真正的______.A.泪腺,虹膜B.眼睑,玻璃体 C第三眼睑,瞬膜D泪腺,眼睑06.下列哪些鱼类的鼻孔与口腔相通_____.A.硬骨鱼类B.软骨鱼类C.肺鱼类D.真骨鱼类07.七鳃鳗的鳃裂共有______对.A.4B.5C.6D.708.喷水孔实质上是一个退化了的______.A.鳃丝B.鳃裂C.鳃小片D.鳃耙09.从鳍的进化观点上看,一般认为先有______后有_____.A.胸鳍,尾鳍B.腹鳍,胸鳍C.奇鳍,偶鳍D.偶鳍,奇鳍10.在鱼类的鳍式中,P为______.A.背鳍B.尾鳍C.胸鳍D.腹鳍五、讨论题01.鱼类各鳍的功能如何?02.依鱼类的口位置的不同,分别生活在那个水层?03.鱼体为什么要分泌粘液?六、思考题01.鱼类为什么为出现多种多样的体型?。
描写鱼的特点和外貌
鱼是水生动物,在海洋和河流中都有大量分布。
它们有着众多种类,外貌形态也各不相同。
鱼身体呈鱼线形,头部尖锐,尾部细长,其表面有许多条纹分布,颜色也各不相同,有深蓝色、浅蓝色、绿色、黄色、棕色等等,根据环境的变化,它们的花纹也会发生变化,从而起到伪装的作用。
鱼体内有两条腮,腮上有许多孔,可以吸收水中的氧气,其口部位于头部两侧,有可以张开和合拢的颌,能够容纳大量的食物,口下方有腮,可以调节水流,使其行走更加顺畅。
鱼的眼睛位于头部上方,可以观察周围的环境;其上方有鳍,可以提供动力,使它们在水中游动;鱼的腹部有许多腹鳍,可以把水向后推动,使其在水中更加灵活。
总而言之,鱼外貌各不相同,有鱼线形的身体、尖锐的头部、细长的尾部、多种颜色的花纹以及许多孔、口、鳍和腹鳍等结构,它们能够根据环境变化而变化,调节水流,在水中灵活游动。
鱼的外部形态观察及内部结构解剖鱼是一类水生脊椎动物,具有特殊的生活方式和外部形态。
观察鱼的外部形态可以发现它们通常呈流线型,身体两侧有侧线,头部呈圆锥形,尾部狭窄,背部隆起,腹部平坦。
不同种类的鱼的外形有所不同,但总体上都符合这些特点。
鱼的身体通常由头部、躯干和尾部组成。
头部由颌、眼、鼻、鳃盖、鱼鳃等器官组成。
颌部包括上下颌和牙齿,用于咀嚼食物和捕捉猎物。
鱼的眼大多呈圆形,适应水中的视觉环境。
鼻孔、嗅球和侧线系统在鱼的运动和觅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鳃盖是鱼的呼吸器官之一,用于提供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躯干是鱼的主要体部,包括背部、腹部、侧面和尾柄。
鱼的背部通常比腹部高,形成隆起,而腹部平坦。
鱼的侧面流线型,有利于在水中运动。
鱼的尾柄是尾鳍和肛门之间的狭窄部分,具有重要的运动和掌握功能。
鱼的尾部通常分为两类:硬鳍和软鳍。
硬鳍包括尾鳍、第一背鳍、胸鳍和腹鳍。
软鳍包括第二背鳍和臀鳍。
鱼的尾部肌肉很发达,可以迅速进行快速游泳,同时尾鳍还可以用来调整方向和保持平衡。
除了外部形态,鱼的内部结构也非常有趣。
一个成年鱼的内部结构通常包括骨骼、呼吸器官、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
鱼的骨骼是由软骨和骨骼组成,形成其框架。
鱼的鳃是呼吸器官之一,用于吸取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
鱼的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动脉和静脉,负责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身体各部分。
鱼的消化系统主要包括口、喉、胃、肠和肛门,用于消化和吸收食物。
生殖系统则负责繁殖后代。
不同种类的鱼的内部结构有所不同,但总体上都有类似的结构。
通过观察和解剖,可以更好地了解鱼的生物学特征和生态角色。
鱼类是水生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保护和管理至关重要。
鱼类生物学特征鱼类是一类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其生物学特征与其他动物有着明显的区别。
鱼类的生物学特征包括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等方面,下面将对鱼类的生物学特征进行详细描述。
一、外部形态特征1.身体结构:鱼类的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在水中的游动。
通常分为头部、躯干和尾部三部分。
头部包括口、眼、鳃盖等器官,躯干是鱼的主要部分,尾部有助于推动鱼的游动。
2.鳞片:鱼类的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鳞片可以保护鱼的皮肤不受外界伤害,同时也有助于减少水的阻力。
3.鳍:鱼类身体两侧和背部有着不同类型的鳍,如背鳍、腹鳍、胸鳍和尾鳍等,这些鳍对于鱼类的平衡、游动和转向起着重要作用。
二、内部结构特征1.骨骼系统:鱼类的骨骼主要由硬骨和软骨组成,鱼类的骨骼可以提供支撑和保护内脏器官的功能。
2.肌肉系统:鱼类的肌肉发达,特别是躯干部分,这使得鱼类能够进行迅速的游动。
3.消化系统:鱼类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和肠道等器官,它们的功能是摄取食物、消化和吸收养分。
4.呼吸系统:鱼类通过鳃呼吸,鳃是鱼类的呼吸器官,可以将水中的氧气吸入体内,并排出二氧化碳。
5.循环系统:鱼类的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等组成部分,血液循环可以将氧气和养分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6.泌尿系统:鱼类的泌尿系统包括肾脏和泌尿道等组成部分,它们的功能是排除体内的废物和维持体内水分平衡。
三、生理功能特征1.呼吸:鱼类通过鳃呼吸,能够在水中获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2.运动:鱼类的鳍和肌肉使其能够进行迅速的游动,以逃避捕食者或捕捉猎物。
3.感知:鱼类具有敏锐的视觉和听觉,可以感知周围的环境变化和探测潜在的危险。
4.繁殖:鱼类的繁殖方式多样,有的鱼类进行内受精,有的进行外受精,还有的进行孵化和育儿。
5.适应水生环境:鱼类的体表有黏液和鳞片保护,可以适应水中的环境,如水温、盐度等的变化。
总结起来,鱼类的生物学特征包括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
它们的身体结构适应了水中的生活,具有独特的鳞片和鳍等特征。
鱼的结构特点引言鱼类是水生脊椎动物的一大类,它们生活在水中,具有独特的结构特点,使其适应了水中的生活环境。
本文将详细介绍鱼类的结构特点,包括鱼的外部形态、内部骨骼、皮肤及鱼的运动方式等方面。
一、外部形态1. 鱼的体型鱼类的体型通常呈流线型,这种形状有助于减少水的阻力,使鱼在水中更加灵活。
鱼的体型分为长身型、短身型和扁身型等多种类型,不同的体型适应了不同的生活环境。
2. 鱼的鳞片鱼的身体表面覆盖着鳞片,鳞片可以保护鱼的皮肤不受外界伤害,并减少水的摩擦力。
鱼的鳞片通常呈现圆形或菱形,它们之间相互重叠,形成一层坚固的保护层。
3. 鱼的眼睛鱼的眼睛通常呈现球形,可以灵活转动,使鱼能够观察到周围的环境。
鱼的视力相对较差,主要依赖于视网膜上的视杆细胞来感知光线。
4. 鱼的鳃鱼的鳃位于鱼的侧面,用于呼吸。
鳃由多个鳃弓和鳃耙组成,它们可以将水中的氧气吸入,并将二氧化碳排出。
二、内部骨骼1. 鱼的骨骼类型鱼的骨骼分为软骨鱼和硬骨鱼两种。
软骨鱼的骨骼由软骨组成,相对较柔软;而硬骨鱼的骨骼则由硬骨组成,更加坚硬。
2. 鱼的脊椎鱼的脊椎位于身体的背部,是鱼的支撑结构。
鱼的脊椎通常由多个脊椎骨组成,它们相互连接形成一个灵活的脊柱,使鱼能够在水中自由移动。
3. 鱼的鳍鱼的鳍位于身体的侧面和背部,用于平衡和推进。
鱼的鳍分为背鳍、臀鳍、胸鳍和尾鳍等多种类型,它们可以通过运动来改变水的流动,从而实现鱼的运动。
三、皮肤1. 鱼的皮肤结构鱼的皮肤由多层细胞组成,外层覆盖着一层黏液,可以减少水的摩擦力,并防止细菌和寄生虫的侵入。
鱼的皮肤还含有色素细胞,使其具有各种不同的颜色。
2. 鱼的皮肤呼吸鱼的皮肤可以通过扩散作用进行呼吸。
鱼的皮肤上有许多微小的血管,可以将氧气吸入体内,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3. 鱼的皮肤感知鱼的皮肤上分布着许多感受器,能够感知温度、压力和水流的方向等信息。
这些感受器帮助鱼类在水中迅速反应并适应环境的变化。
四、鱼的运动方式1. 鱼的游泳鱼的游泳方式主要依靠鳍的运动。
《鱼类学》与《鱼类学实验》复习讲义一、名词解释绪论鱼类学“鱼”(真鱼)的定义:指通常以鳃呼吸;用鳍帮助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多被鳞片;是一群终生生活在水中的变温脊椎动物。
第一章鱼体的外部形态尾柄、吻部、眼后头部、眼间隔、颊部、鳃盖膜、喉部、下颌联合、颏部(颐部)、峡部、头尾轴(主轴)、背腹轴(矢轴)、左右轴(横轴)、上位口、下位口、端位口、颐须、颌须、鼻须、吻须、脂眼睑、小鳍 (副鳍)、脂鳍、软鳍鱼类、棘鳍鱼类、腹鳍腹位、腹鳍胸位、腹鳍喉位、鳍式第二章鱼类的皮肤及其衍生物鳞棘或环片、鳞焦、鳞沟或辐射沟、棱鳞、侧线、侧线鳞、鳞式第三章骨骼系统原颅、咽弓、单体椎、多环椎、星椎、脉关节突、尾部棒状骨、下咽骨、咽骨韦伯氏器:鲤形目鱼类的第一至第三椎体的两侧的四对小骨,前后分别与内耳的内淋巴窦和鳔前室相连。
可增加鱼类的听力。
这四对小骨称为韦伯氏器。
第四章肌肉系统大侧肌、肌节、肌隔、轴上肌、轴下肌、红肌、白肌、棱肌、上棱肌、下棱肌第五章消化系统齿式、螺旋瓣、幽门盲囊、咽上器官第六章呼吸系统内鳃裂、外鳃裂、鳃片(鳃瓣)、鳃小片、半鳃、全鳃、鳃间隔、鳃条、鳃耙、鳃盖、假鳃盖、喷水孔鳃——伪鳃、迷路器官、喉鳔类、红腺或气腺、卵圆窗、闭鳔类鳃上器官:某些鱼类的鳃弓或舌弓的一部分骨骼特化而成,上覆黏膜组织,布满血管,可辅助呼吸。
第七章循环系统头环:在硬骨鱼类中,只有背主动脉和颈动脉连合成的环状结构。
第八章尿殖系统前肾、头肾、中肾、肾小体或马氏体、肾小球囊或鲍氏囊、血管小球或肾小球、中肾管(吴夫氏管)、米勒氏管、狭盐性鱼类、广盐性鱼类、性逆转、珠星、婚姻色、卵生、副性征性逆转:雌、雄生殖腺转变的现象。
卵胎生:某些软骨鱼类的卵子在体内受精,受精卵在雌体生殖道内发育,但胚体的营养是靠自身的卵黄提供的。
胎生:某些软骨鱼类的卵子在体内受精,受精卵在雌体生殖道内发育,胚体与母体发生血液循环上的联系,其营养不仅靠自身的卵黄,也靠母体来提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