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鱼类的外部形态
- 格式:pptx
- 大小:2.22 MB
- 文档页数:63
一、鱼的体形及外表结构(一)鱼类的体形烹饪中常用的鱼,其体型大致归纳为四类:1、梭形:又称纺锤形,因其形似梭子,鱼体呈流线型。
如草鱼、鲤鱼、黄花鱼。
2、扁形:其形扁平如片状。
海洋中栖息于海底的鱼,多属于此类。
如比目鱼。
3、圆筒形:其形如细长圆筒状,体长较细,如黄鳝、鳗鱼。
4、侧扁形:其形侧扁。
如鲂鱼、鳓鱼、鳊鱼、鲥鱼、鲳鱼等(二)鱼类的外表结构1、鳞鱼鳞是保护鱼体,减少水中阻力的器官。
绝大多数鱼都有鳞,少数鱼已退化为无鳞。
鱼鳞在全体表呈覆瓦状排列。
鱼鳞可分为圆鳞和栉鳞,圆鳞呈正圆形,栉鳞呈针形且较小。
2、鳍鱼鳍俗称“划水”,是鱼类运动和保持平衡的器官,根据鳍的生长部位可分为背鳍、胸鳍、腹鳍、臀鳍、尾鳍。
按照鳍的构造,鳍可分为软条和硬棘两种,绝大多数的鱼鳍是软条,硬鳍的鱼类较少见(如鳜鱼、刀鲚、黄颡鱼等)。
有的鱼的硬棘带有毒腺,人被刺后,其被刺部位肿痛难忍。
3、侧线侧线是鱼体侧面的两条直线,它是由许多特殊凸棱的鳞片连接在一起形成的。
侧线是鱼类用来测定水流、水温、水压的器官。
不同的鱼类其侧线的整个形状、及有无侧线也有不同。
4、鳃鱼鳃是鱼和的呼吸器官,主要部分有鳃丝,上面密布细微的血管呈鲜红色。
大多数鱼的鳃位于头后部的两侧,外有鳃病盖。
从鱼鳃的颜色变化可以判断鱼的新鲜程度。
鱼的鼻孔无呼吸作用,主要是嗅觉功能。
5、眼鱼眼大多没有眼睑,不能闭合。
从鱼死后其眼睛的变化上可以判断其新鲜程度。
但不同品种的鱼,其鱼眼睛的大小、位置是有区别的。
6、口口是鱼的摄食器官。
不同的鱼类其口的部位、口形各异,有的上翘,有的居中,有的偏下等。
7、触须鱼类的触须是一种感觉器官,生长在口旁或口的周围,分为颌须和颚须,多数为一对,有的有多对。
触须上有发达的神经和味蕾,有触觉和味觉功能。
二、常用鱼类的品种(一)海洋鱼类指出:四大经济鱼类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1、大黄鱼(1)别称:大黄花、大王鱼、大鲜(2)产季:广东沿海为10月,福建为12月至来年3月,浙江为5月(3)产地:黄海南部、东海和南海,以舟山群岛产量最多(4)特点:肉质细嫩,味鲜美,肉呈蒜瓣状,刺少肉多,肉易剥离(5)用途:适宜于清蒸、清炖、干炸、炸熘、红烧、锅塌等多种烹调方法;刀工成形一般整条使用,也可切块、条。
《鱼类的外部形态》第一节鱼类的体型•脊椎动物一般能将身体区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称左右对称。
•鱼类的身体除少数种类成体不对称外,也呈左右对称。
一、鱼体的三个不同体轴•1、头尾轴(又称主轴或第一轴):是自鱼体头部到尾部贯穿体躯中央的一根轴线。
•2、背腹轴(又称矢轴或第二轴):是自鱼体的最高部通过头尾轴,与头尾轴垂直,贯穿背腹的一轴线。
•3、左右轴(又称侧轴或第三轴):是贯穿鱼体中心而与头尾轴和背腹轴成垂直的一根轴线。
二、鱼类的四种基本体型•1、纺锤形–最常见,大部分行动迅速的鱼类多属于这种体型。
例如:金枪鱼、鲐鱼、青鱼、草鱼。
•2、侧扁形–硬骨鱼类中较普遍,大多生活在平静的水中、中下层水流缓慢的内湾及湖泊,其运动不甚敏捷,如团头鲂、长春鳊、乌鲳、银鲳等。
•3、平扁形–硬骨鱼类中的鮟鱇、爬岩鳅、平鳍鳅,软骨鱼类中常见的鳐、魟、鲼等,它们大部分栖息于水底,运动较迟缓。
•4、圆筒形(又称棒形或鳗鲡形)–如黄鳝、鳗鲡、海鳗等,具有这种体型的鱼类适于穴居,善于钻泥或穿绕水底礁石岩缝间,但行动不甚敏捷,游泳缓慢。
三、其它独特的体型–1、带形如带鱼。
2、箱形如箱鲀。
3、球形如东方鲀。
4、海马形如海马。
5、箭形如颚针鱼、鱵鱼、银鱼。
6、不对称形如鲽形目鱼类。
7、翻车鱼形如翻车鱼。
第二节鱼体外形区分•鱼类的体型任其如何变异,仍然可以清楚地区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三个主要部分。
一、鱼体区分–头部与躯干部的分界:1、在圆口类和板鳃类等没有鳃盖的种类(如鲨、鳐),以最后一对鳃裂为界;2、具有鳃盖的硬骨鱼类等(如鲤、鲈),则以鳃盖骨的后缘(不包括鳃盖膜)为界。
–躯干部与尾部的分界:1、一般以肛门或尿殖孔的后缘为界限;2、有些鱼类的肛门特别移向身体前方(如鲽形目鱼类),则以体腔末端或最前一枚具脉弓的尾椎骨为界。
–尾部是自肛门以后到尾鳍末端,包括尾柄和尾鳍。
二、头部区分–1、吻部:头部的最前端到眼的前缘。
2、眼后头部:眼后缘到最后一鳃裂或鳃盖骨后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