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数据存储产品及对比
- 格式:xlsx
- 大小:15.67 KB
- 文档页数:8
主流数据库系统的特点与比较随着信息化和数据化的进一步推进,数据库系统越来越成为企业信息管理的关键。
由于数据管理的要求和需求多种多样,各类数据库系统不断涌现,主流数据库系统也在不断演进和创新。
本文将就主流数据库系统的特点进行比较和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数据库系统。
一、关系型数据库系统关系型数据库系统是目前企业中最为普遍的数据库系统,其特点在于采用表格和关系进行数据存储管理。
表格存储数据的方式使得数据可以快速查询和处理,同时避免了数据冗余和重复。
关系型数据库系统还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 高度结构化:数据库系统需要经过建模和设计才能创建出适合企业需要的数据库。
2. 类似SQL的命令语言:SQL语言已成为数据库系统最为普遍的数据查询和管理语言。
3. 事务处理和ACID(Atomicity, Consistency, Isolation, Durability)支持:事务处理可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而ACID支持可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 数据完整性检查:关系型数据库系统可以通过约束和索引等手段对数据进行完整性检查,从而避免数据出现错误和重复。
主流的关系型数据库系统包括Oracle、MySQL、Microsoft SQL Server等,不同的数据库系统在处理效率、性能、安全性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劣。
二、非关系型数据库系统除了关系型数据库系统,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数据库系统:非关系型数据库系统(Nosql)。
与关系型数据库不同,Nosql支持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和查询,在大数据量环境和高并发环境下有更好的性能表现。
Nosql数据库有以下特点:1. 非结构化数据支持:Nosql数据库支持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数据存储和查询,可以灵活地应对不同的数据存储需求。
2. 分布式处理:Nosql数据库采用分布式架构,可以很好地处理大规模数据和高并发量的数据操作。
3. 可扩展性:Nosql数据库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可以根据需求高效地进行横向和纵向的自动扩展。
各类型存储卡的区别与差异联合数码实验室水波古一现如今的科技发展速度之快,不由不让我们惊奇,存储设备的尺寸已经做得像指甲盖一样大了,越来越多的厂商推出了微型的高速大容量存储卡。
绝大部分的数码相机、PDA和智能手机都采用了存储卡作为了存储设备,随着数码相机的高速普及速度,其相关配件存储卡受关注的程度也在不断的提高。
然而面对市场上种类繁多的存储卡,我们怎么去区分和选择呢?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差异和共同点呢?下面我们就把市面上所有主流的存储卡的来历和格式向大家详细道来。
闪存按照规格又分为CF卡、SM卡、MMC卡、SD(包含原来的TF卡)卡、MS卡(记忆棒)、xD 卡等等,我们先从CF卡开始。
CF卡CF卡可能是色影无忌网友最熟悉的一种卡了,现今市场上单反数码相机大多数的还是采用了CF作存储,只有为数不多的采用了SD卡,如尼康新出机型D40、D80,还有D50,松下新出的L1,宾得K10D等。
虽然我们平时很熟悉CF卡,但是我们不见得熟悉其来龙去脉,下面我们先介绍一下CF卡的历史。
SanDisk第三代CF卡,具有读写速度快,容量大的特点CF卡(Compact Flash)是1994年由SanDisk最先推出的。
CF卡具有PCMCIA-ATA功能,并与之兼容;CF卡重量只有14g,仅纸板火柴般大小(43mm x 36m x m3.3mm),是一种固态产品,也就是工作时没有运动部件。
CF卡采用闪存(flash)技术,是一种稳定的存储解决方案,不需要电池来维持其中存储的数据。
对所保存的数据来说,CF卡比传统的磁盘驱动器安全性和保护性都更高;比传统的磁盘驱动器及Ⅲ型PC卡的可靠性高5到10倍,而且CF卡的用电量仅为小型磁盘驱动器的5%。
这些优异的条件使得大多数数码相机选择CF卡作为其首选存储介质。
虽然最初CF卡是采用Flash Memory的存贮卡,但随着CF卡的发展,各种采用CF卡规格的非Flash Memory卡也开始出现,CFA后来又发展出了CF+的规格,使CF卡的范围扩展到非Flash Memory 的其它领域,包括其它I/O设备和磁盘存贮器,以及一个更新物理规格的Type II规格(IBM的Microdrive就是Type II的CF卡),Type II和原来的Type I相比不同之处在于Type II厚5mm。
国产数据库竞品分析报告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据库作为信息存储和管理的核心组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国内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国产数据库逐渐崭露头角,在市场上与传统的国际数据库产品展开竞争。
为了更好地了解国产数据库的竞争态势,本文将对几款主流的国产数据库进行详细的竞品分析。
一、竞品选择本次竞品分析选取了以下几款具有代表性的国产数据库:达梦数据库、人大金仓数据库、南大通用数据库。
二、产品概述(一)达梦数据库达梦数据库是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通用关系型数据库,提供了多种数据存储和管理功能,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
其特点包括高效的查询处理能力、强大的事务处理机制以及良好的安全性能。
(二)人大金仓数据库人大金仓数据库是一款面向事务处理的关系型数据库,具备高可靠、高性能、高安全等特性。
在数据一致性和稳定性方面表现出色,适用于企业级关键业务应用。
(三)南大通用数据库南大通用数据库是一款专注于数据分析和处理的数据库产品,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分析工具和算法,能够满足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复杂分析的需求。
三、功能对比(一)数据存储和管理在数据存储方面,这几款数据库都支持常见的数据类型,如整数、浮点数、字符串等。
但在存储容量和扩展性上,达梦数据库和南大通用数据库相对更具优势,能够处理大规模的数据存储需求。
(二)查询性能达梦数据库在查询优化方面表现突出,能够快速处理复杂的查询语句。
人大金仓数据库在小数据量的查询中响应速度较快,而南大通用数据库在大数据分析场景下的查询性能较为出色。
(三)事务处理事务处理是数据库的关键功能之一。
达梦数据库和人大金仓数据库都提供了强大的事务隔离级别和并发控制机制,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南大通用数据库在事务处理方面相对较弱,更侧重于数据分析功能。
(四)安全机制所有三款数据库都具备基本的用户认证和授权功能。
达梦数据库提供了更精细的访问控制策略和数据加密功能,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人大金仓数据库在安全审计方面较为完善,能够对数据库操作进行详细的记录和监控。
内存概述存储器:主存储器(主存)——内存 DRAM:系统内存 SRAM:L1 Cache和L2 Cache 辅助存储器(外存)——外存指磁性介质或光盘,能长期保存信息一、静态RAM(SRAM):主要特点:不需刷新;读写速度很快;电路元件多,生产成本高结构:一个存储单元由4个晶体管和2个电阻组成转换时间:≤20ns工作原理:SRAM的基本结构采用一个双稳态电路,由于读、写的转换由写电路控制,所以只要电路不动作,电路有电,开关就保持现状,不刷新。
双稳态电路:如:高电平时,相当开关处于开状态,在读过程保持不变。
如:低电平时,相当开关处于关状态,在读过程其他电路不变。
二、动态RAM(DRAM):主要特点:需不断刷新,刷新过程不能读写数据;读写时间慢于SRAM;结构简单,集成度高,成本低。
结构:一个存储单元由一个晶体管和一个电容组成。
刷新时间:60~120ns工作原理:DRAM是一个晶体管和一人小电容组成。
晶体管通过小电容的电压来保持断开,接通状态。
当小电容有电时,晶体管接通表示“1”;当小电路没电时,晶体管断开表示“0”,但是充电后的小电容上的电荷很快就会丢失,所以需不断的进行“刷新”内存的基本知识1、数据带宽——指内存的数据传输速度,是衡量内存的重要指标。
例如:PC 100 SDRAM 外频100MHz时,传输率800MB/sPC 133 SDRAM 外频133MHz时,传输率1.6GB/sDDR DRAM 外频133MHz时,传输率2.1GB/s2、时钟周期——代表SDRAM所能运行的最大频率,该数字越小,SDRAM所能运行的频率就越高。
例如:PC 100 SDRAM 芯片上标识“-10”代表的运行时钟周期为10ns,即可在100MHz的外频下正常工作。
计算公式:频率=1/周期3、CAS延时时间——指纵向地址脉冲的反应时间。
例如:SDRAM (100MHz外频下)都能运行在CL=2或CL=3模式下,也就说这时读取数据的延时时间可以是两个时钟周期或三个时钟周期。
电力企业常用数据库产品介绍与对比【摘要】本文针对电网海量实时生产信息存储的问题,先介绍对比了关系数据和实时数据库的特点,指出实时数据库产品更适合电力企业实时生产信息的存储需要。
接着对当前市场主流实时数据库产品进行简介,其中重点介绍和对比了PI实时数据库和国产海迅实时数据库;最后提出实时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的结合使用,可更好的服务于电网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智能电网;海迅数据库;PI实时数据库0.引言信息化、自动化和互动化是智能电网的三大特征,这其中,信息化是基础,是解决智能电网可观测,继而实现可控与在控的重要途径。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智能测量装置遍布整个电网,尤其是各网省公司和直属单位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用电信息采集、配电自动化、发电集团信息化等项目的试点与推广,产生了大量实时数据。
实时数据沉淀生成海量历史数据,连同调度生产控制大区生成的电网运行方式、关口电量、保护、雷电等历史/实时数据一起,这些数据是重要财富,是实现精益化管理的重要基础。
如何高效地采集、处理、存储、检索和利用这些海量信息,已经成为建设智能电网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
关系型数据库和实时数据库是目前数据库市场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两类数据库,故数据的存储一般采用关系型数据库或者实时数据库存储。
本文先介绍这两个类型数据库的定义及特点。
1.实时数据库与关系数据库1.1关系数据库的介绍关系型数据库,是建立在关系模型基础上的数据库,以关系模型组织数据并借助于集合代数等数学概念和方法来处理数据库中的数据,用二维表的形式来表示实体和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
关系模型由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关系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具有数据结构简单、查询与处理方便、数据独立性高、理论基础坚实等特点。
关系模型也是目前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数据库技术,设计和实现风险较低,但由于关系模型提供了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非过程化的查询功能,系统的查询速度和查询效率较低,但其仍是数据存储的传统标准。
MongoDB与传统SQL数据库的对比在当今大数据时代,数据存储和管理成为了企业和个人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
对于数据库的选择,传统的SQL数据库一直是主流,但近年来,新兴的MongoDB也逐渐崭露头角。
本文将对MongoDB与传统SQL数据库进行对比,探讨它们的特点、应用场景以及优劣势。
一、数据库特点比较1. 数据模型SQL数据库采用表结构的数据模型,数据以行和列的形式进行存储。
而MongoDB则采用文档模型,数据以文档(类似JSON格式)的形式进行存储,文档之间可以嵌套,更加灵活。
2. 查询语言SQL数据库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进行数据查询和操作,有着成熟的标准语法。
而MongoDB则使用基于文档的查询语言进行操作,查询语法相对简单直观。
3. 模式和灵活性SQL数据库需要定义表结构和字段类型,并遵循严格的数据模式。
而MongoDB则是无模式的,即不需要提前定义表结构和字段类型,可以根据需要自由调整和扩展,适应需求变化。
4. 扩展性SQL数据库的扩展性相对较弱,需要通过水平分表和垂直切分等方式来实现扩展。
而MongoDB则天生支持分布式架构,可以通过分片集群来实现无缝扩展。
二、应用场景比较1. 关系型数据应用传统SQL数据库在处理结构化的、事务性强的数据方面表现出色,适用于金融、电商等需要强一致性和可靠性的应用场景。
2. 非结构化数据应用MongoDB擅长处理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例如日志数据、用户行为数据等。
它的文档模型和灵活的数据结构更利于存储和处理这类数据。
3. 实时数据处理在需要高速读写和数据实时更新的应用中,MongoDB具备较大优势。
例如物联网、实时监控等场景,它可以快速写入和读取海量数据,并支持实时分析和查询。
三、优劣势比较1. 优势MongoDB具备以下优点:- 简化开发:无需事先定义表结构,减少开发成本和迭代调整的复杂性。
- 高扩展性:支持分布式架构,便于实现水平扩展和负载均衡。
海康CVR与普通NVR设备参数及功能对比编解码器直接存储无论是采用DAS直接存储结构或是SAN的网络化结构,都需要配置存储服务器。
数据流通过存储服务器再写入存储设备,点播回放的数据流也是需要通过存储服务器读出。
这样造成的问题有:①服务器往往会成为存储系统的瓶颈;②服务器增加了整体系统的单点故障;③服务器也增加了成本开销。
把录像软件和播放软件嵌入到存储设备中是整体上解决服务器存储模式的一种新的方法;编码器录像直接写入存储,平台和客户端可以直接从存储中点播;降低了客户使用成本,也提高了性能和可靠性。
这种通过流媒体协议写入存储的架构模式,可以使存储有更多的灵活性,可以做更多的工作,比如视频切割,文件压缩,文件加密等等,同时使得视频点播变得更加简单快捷。
CVR结构CVR总体结构应用层编码器管理,策略管理,报警管理,日志管理,用户管理属于应用层。
存储层磁盘管理,RAID管理,空间管理,录像卷管理,数据备份,数据还原等。
各层间的关联如实现录像功能。
(1)应用层发送一个录像命令给存储层。
(2)存储层接收到命令后调用应用层接口启动取流动作(3)应用层使用回调函数将数据写入缓冲区。
(4)存储层从缓冲区读取数据,、将数据写入磁盘。
模式特点•流媒体存储主动从前端编码器取流,直接存储•在前端编码器与存储设备之间采用流媒体协议进行存储;•流媒体存储提供检索、点播、回放、管理等接口给监控业务管理平台,由平台完成嵌入并直接对流媒体控制管理•平台客户端可直接从存储读取视频数据进行回放、浏览、检索及归档视频数据彻底解决文件系统损坏带来数据丢失或无法读取的弊端,最小化循环写入带来的文件碎片问题优势分析1)架构简化、部署简单支持视频流经编码器直接写入CVR存储设备,省去存储服务器成本,避免服务器形成单点故障和性能瓶颈;同时CVR存储设备可内嵌流媒体转发模块,二级平台CVR存储设备可以直接从三级存储设备中实现取流。
降低了系统整体建设成本,大大简化了视频监控网络的存储部署方式。
数据仓库产品分析报告目录内容摘要 (2)关键字 (2)正文 (2)一、知名的数据仓库厂商介绍 (2)二、数据仓库产品对比 (2)2.1各数据产品家族对比 (2)2.2各厂商数据仓库产品列表 (3)2.3各产品优点对比 (6)2.4各产品应用提示 (8)三、DB2与Oracle的数据仓库技术对比 (9)3.1前言: (9)3.2技术对比: (10)四.结论: (12)五.参考文献: (12)内容摘要数据仓库的实施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包括:数据仓库的设计建模、数据转换与集成、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的分析和展现及数据仓库的维护和管理)。
并且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运行特点,都有自己特定的业务范围,都有自己特定的历史数据,所以企业在制定实施数据仓库解决方案时,不能盲目的选择产品供应商。
在建立数据仓库时,必须紧密结合本行业的特点和本企业的业务发展需求,参考产品提供商的技术特点和他们的成功案例,认真比较后再做出恰当的选择。
在这里主要给出了一些知名厂家的数据仓库产品。
通过对这些厂家的数据仓库产品的对比分析,找出适合我们应用的产品,对今后的学习和项目实践有着深刻的意义。
本文首先对大部分数据仓库产品进行套件和基本功能的介绍,然后根据数据仓库的任务、特点和应该具备的关键能力,重点对其中的两个产品Orcale和DB2的数据仓库技术在索引能力、数据分区、仓库管理器方面研究。
关键字数据仓库,Business Objects、Oracle、IBM、Sybase、Informix、NCR、Microsoft、SAS、CA,DB2,索引能力、数据分区、仓库管理器正文一、知名的数据仓库厂商介绍Business Objects, Oracle, IBM, Sybase, Informix, NCR, Microsoft, SAS, CA 二、数据仓库产品对比2.1各数据产品家族对比前言:数据仓库产品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1.单点产品:所谓单点产品是指仅局限于数据仓库方案实施中的一部分或某一特定功能,主要是作为第三方产品或者和其它公司的产品结合起来进行使用。
常见主流数据库对⽐介绍常见数据库有<关系数据库系统>:ORACLE(甲⾻⽂)、DB2、SQL Server、Sybase、Informix、MySQL、VF、Access等。
其实数据库系统⼏乎⽀持所有的操作系统,也就是上述数据库⼏乎与平台⽆关(当然除SQL Server和Access以外,因为这是微软的东西,平台依赖性很强的)。
1、IBM 的DB2是IBM著名的关系型数据库产品,DB2在企业级的应⽤中⼗分⼴泛。
截⽌2003年,全球财富500强(Fortune 500)中有415家使⽤DB2,全球财富100强(Fortune100)中有96家使⽤DB2,⽤户遍布各个⾏业。
2004年IBM的DB2就获得相关专利239项,⽽仅为99项。
DB2⽬前⽀持从PC到UNIX,从中⼩型机到⼤型机,从IBM到⾮IBM(HP及SUN UNIX系统等)的各种操作平台。
IBM绝对是数据库⾏业的巨⼈。
1968年IBM在IBM 360计算机上研制成功了IMS这个业界第⼀个层次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也是层次型数据库中最为著名和最为典型的。
1970年,IBM E.F.Codd发表了业界第⼀篇关于关系数据库理论的论⽂“A Relational Model of Data for Large Shared DataBanks”,⾸次提出了关系模型的概念。
1974年,IBM Don Chamberlin和Ray Boyce通过System R项⽬的实践,发表了论⽂“SEQUEL:A Structured English Query Language”,我们现在熟知SQL就是基于它发展起来的。
IBM 在1983年发布了DATABASE2(DB2)for MVS(内部代号为“Eagle”),这就是著名的DB2数据库。
2001年IBM以10亿美⾦收购了Informix的数据库业务,这次收购扩⼤了IBM 分布式数据库业务。
2006 DB2 9作为第三代数据库的⾰命性产品正式在全球发布。
10项主流存储技术分析编者按:存储信息,就是存储未来。
在存储市场爆炸性增长的同时,用户更关心存储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向。
我们选择了目前10项主流技术,向用户介绍存储的基本技术“框架”。
1直接连接存储技术(DAS)由于Internet的普及与高速发展,网络服务器的规模因此变得越来越大。
Internet 对服务器本身及存储系统都提出了苛刻要求。
新的存储体系和方案不断出现,服务器的存储技术也日益分化为两大类: 直接连接存储技术(DAS, Direct-Attached Storage)和存储网络技术。
服务器的直接连接存储技术一直和SCSI技术的发展紧密关联,一些厂商也推出了专有技术,如IBM的SSA(Serial Storage Architecture)技术等,由于兼容性和升级能力不尽如人意,在市场上的影响都远不及SCSI技术广泛。
Ultra 3 SCSI技术和RAID (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技术是当前直接连接存储的主流技术。
由于SCSI技术兼容性好,市场需求旺盛,因此新的SCSI技术几年来层出不穷。
从最原始的5MB/s传输速度的SCSI-1,一直发展到LVD接口的160MB/s传输速度的Ultra 160 SCSI,另外,320MB/s传输速度的Ultra 320 SCSI接口也将在2001年出现。
RAID技术目前也从原来主要支持价格较贵的SCSI、SSA、FC(Fiber Channel)等设备扩展到支持廉价的UDMA(IDE)设备。
RAID逐渐褪去“贵族”的外衣,“RAID Everywhere”也成为一些致力于存储的专业厂商的发展目标。
据IDC的预测,未来几年中,全球服务器的平均增长率为19%,而RAID设备的平均增长率为38%。
2存储网络技术存储网络技术是近年来出现并高速发展的最新技术,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且动态扩展能力极强。
但由于应用主要集中在企业级,价格也始终居高不下,因而很少进入中低端服务器用户的视野。
海康CVR与普通NVR设备参数及功能对比编解码器直接存储无论是采用DAS直接存储结构或是SAN的网络化结构,都需要配置存储服务器。
数据流通过存储服务器再写入存储设备,点播回放的数据流也是需要通过存储服务器读出。
这样造成的问题有:①服务器往往会成为存储系统的瓶颈;②服务器增加了整体系统的单点故障;③服务器也增加了成本开销。
把录像软件和播放软件嵌入到存储设备中是整体上解决服务器存储模式的一种新的方法;编码器录像直接写入存储,平台和客户端可以直接从存储中点播;降低了客户使用成本,也提高了性能和可靠性。
这种通过流媒体协议写入存储的架构模式,可以使存储有更多的灵活性,可以做更多的工作,比如视频切割,文件压缩,文件加密等等,同时使得视频点播变得更加简单快捷。
CVR结构CVR总体结构应用层编码器管理,策略管理,报警管理,日志管理,用户管理属于应用层。
存储层磁盘管理,RAID管理,空间管理,录像卷管理,数据备份,数据还原等。
各层间的关联如实现录像功能。
(1)应用层发送一个录像命令给存储层。
(2)存储层接收到命令后调用应用层接口启动取流动作(3)应用层使用回调函数将数据写入缓冲区。
(4)存储层从缓冲区读取数据,、将数据写入磁盘。
模式特点•流媒体存储主动从前端编码器取流,直接存储•在前端编码器与存储设备之间采用流媒体协议进行存储;•流媒体存储提供检索、点播、回放、管理等接口给监控业务管理平台,由平台完成嵌入并直接对流媒体控制管理•平台客户端可直接从存储读取视频数据进行回放、浏览、检索及归档视频数据彻底解决文件系统损坏带来数据丢失或无法读取的弊端,最小化循环写入带来的文件碎片问题优势分析1)架构简化、部署简单支持视频流经编码器直接写入CVR存储设备,省去存储服务器成本,避免服务器形成单点故障和性能瓶颈;同时CVR存储设备可内嵌流媒体转发模块,二级平台CVR存储设备可以直接从三级存储设备中实现取流。
降低了系统整体建设成本,大大简化了视频监控网络的存储部署方式。
HDS高端存储介绍与EMC、IBM竞争分析和技术比较日立数据系统有限公司2012年2月目录第1章中端与高端存储划分分析 (4)1.1业界公认的中端、高端存储对应分析 (4)1.2业界选型的高端划分证明 (5)1.3中端和高端存储差异和划分依据 (7)1.3.1结构差异,高端多控制器的优势 (7)1.3.2高端存储的扩展能力优势 (12)1.3.3高端存储的可靠性优势 (12)1.3.4容灾优势,高端存储才有三中心技术 (13)第2章中端存储的对比分析 (15)第3章高端存储的对比分析 (18)3.1HDS高端存储指标比较 (31)3.2HDS高端存储总体优势比较 (35)3.2.1HDS高端存储市场占有第一 (35)3.2.2HDS存储100%承诺的可靠性第一 (36)3.2.3安全服务、易用易管理第一 (38)3.2.4完美高端“交换式”结构带来的性能第一 (38)3.2.5HDS存储创新的“软件功能”第一 (39)3.2.6HDS有众多OEM厂商,开放性第一 (40)第4章国家电网2010年存储入围选型档次对应说明 (41)第5章HDS解决方案的优势对比 (43)附件:HDS、EMC、IBM存储详细比较 (48)第1章中端与高端存储划分分析1.1业界公认的中端、高端存储对应分析HDS、EMC与IBM作为传统的竞争对手,存储产品线的发展一直处于交替竞争状态。
目前三个厂商都把自身产品明确分为中端和高端存储产品线,高端存储主要为HDS的VSP系列,EMC的DMX系列,IBM DS8000系列,并主要采用多控制器结构,在扩展容量的同时可以横向扩展控制器并保证性能扩展。
中端存储主要为HDS AMS2000系列,EMC CX4系列(刚升级为VNX系列),IBM DS5000系列,HP EVA系列,主要采用双控制器接口,尤其两个控制器已经固定配置,能够扩展的只有容量。
在高端存储中,业内公认竞争比较关系如下图,其中HP和SUN都是OEM的HDS高端存储,SUN已经被ORACLE收购,因此目前拥有高端技术的只有HDS、EMC、IBM这三个厂商(IBM因为采用2台小机的控制器结构只能是部分高端技术):在中端存储产品中,业内公认竞争比较关系如下图:具体的对比分析详见后面的参数对比详细说明部分。
国内外主要集群NAS产品对比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一、什么是集群NAS在大数据时代,非结构化数据目前呈现快速增长趋势,IDC研究报告分析指出,到2012年非结构化数据将占到数据存储总量的80%以上。
集群NAS是一种横向扩展(Scale-out)存储架构,具有容量和性能线性扩展的优势,已经得到全球市场的认可。
从EMC对Isilon、HP对IBRIX、DELL对Exanet、Compellent等收购事件,以及IBM推出SONAS、NetApp发布Data ONTAP 8,都可以看出集群NAS已经成为主流存储技术之一。
在国内,我们也看到UIT UFS、龙存LoongStore、达沃时代YeeStor、九州初志CZSS、美地森YFS等集群NAS解决方案。
集群NAS的未来潜在市场巨大,在高性能计算HPC、广电IPTV、视频监控、云存储等行业领域将逐步得到广泛应用。
高性能、高容量以及可扩展性是集群存储得以发展的最得人心的特征。
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具有Scale-Out特性的集群NAS产品。
传统NAS扩张很容易带来以下问题:1.系统管理。
即便是NAS系统管理比SAN存储管理简便很多,但仍然需要花费时间和资源来管理。
2.管理客户端和应用对数据的访问。
能够访问的前提是NAS系统必须挂载在对应的服务器或者工作站上。
挂载会中断应用的访问,所以在挂载的时候需要预留好服务器上应用的宕机时间。
挂载了越多的NAS系统,带来的是更多的宕机时间。
3.文件位置。
关于定义文件存放位置的策略应该是基于性能,可访问性,文件创建时间,访问频率,存储成本,可用性,数据保护等诸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策略的设定本身不会太难,但事实上,要将文件移动到合适的NAS系统上是一个耗时间的手工数据迁移过程。
而且,随着NAS系统越来越庞大,其复杂性也越来越高。
集群(Cluster)是由多个节点构成的一种松散耦合的计算节点集合,协同起来对外提供服务。
集群NAS是指协同多个节点提供高性能、高可用或高负载均衡的NAS(NFS/CIFS)服务。
最新统计排名前⼗的SQL和NoSQL数据库排⾏榜本排名根据DB Engines的排⾏榜得来,该排⾏榜从⼈⽓上分析了市场上200个不同的数据库,这⾥⼀览Top 10。
⽆可争议的Top 3Oracle、MySQL及Microsoft SQL Server⼀直以绝对的优势霸占着排⾏榜的前三名,以独特的优势⽠分了市场上最多的⽤户。
1. Oracle 11g⾸次发⾏:1980年⾸次发⾏许可机制许可机制:Proprietary是否SQL:是Oracle是重要商业项⽬的⾸选,同时也是市场上最古⽼的主流数据库产品,Oracle有4个不同的版本可⽤:Enterprise、Standard、Standard Edition One和Express对⽐微软同类型产品,Oracle在操作系统灵活性上更具优势当谈到⽀持的操作系统时,Oracle具有最⼴泛的灵活性特⾊:Virtual Private Database、Data Guard、Automatic Storage Management及 Undo Management。
2. MySQL⾸次发⾏⾸次发⾏:1995许可机制:开源许可机制是否SQL:是企业开始时可以使⽤社区开源版本,然后升级到商业版可运⾏在Linux、Windows、OSX 、FreeBSD 、Solaris为⽤户设计数据库提供直观的图形界⾯鉴于其开源社区,MySQL拥有⼤量的资料和教程让你开始及处理问题⽀持Partitioning、replication、Xpath、Stored Procedures、Triggers、Views。
3. Microsoft SQL Server⾸次发⾏⾸次发⾏:1989许可机制:Proprietary许可机制是否SQL:是使⽤最多的商业数据库受限于Windows,但是如果机构是微软产品重度控的话,这同样是个优势其他新兴数据库虽然上⾯3个数据库⼀直牢牢统治着排⾏榜前3,但是在DB Engines描绘的趋势图上,新兴数据库的增长⼀直⾮常稳定,⽐如MongoDB、Cassandra、HBase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