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arcgis10.2学习课程——9.矢量数据分析教学提纲
- 格式:ppt
- 大小:1.85 MB
- 文档页数:44
arcgis矢量化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矢量化概念,掌握ArcGIS中进行矢量化操作的基本流程;2. 学生能描述矢量化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3. 学生能解释矢量化数据的特点及其与栅格数据的区别。
技能目标:1. 学生能熟练使用ArcGIS软件进行扫描地图的矢量化处理;2. 学生能通过矢量化过程,掌握地理要素的提取、编辑和属性赋值等操作;3. 学生能运用矢量化数据进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培养对GIS技术的兴趣,增强地理信息科学的认识;2. 学生能通过矢量化课程的学习,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 学生能树立正确的地理信息观念,认识到GIS技术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地理信息系统操作技能培训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学习为辅。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年级中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信息知识基础,对GIS软件有一定了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通过矢量化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实际应用GIS技术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矢量化概念与GIS应用- 矢量化基本原理- 矢量化在GIS中的应用2. ArcGIS软件操作基础- 软件界面与功能介绍- 数据导入与导出3. 矢量化操作流程- 地图扫描与预处理- 矢量化工具使用与参数设置- 地理要素提取与编辑4. 矢量化数据处理与分析- 矢量化数据属性赋值- 矢量化数据质量检查- 矢量化数据分析案例5. 实践与拓展- 实际地图矢量化操作练习- 矢量化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矢量化新技术与发展趋势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矢量化概念与GIS应用,ArcGIS软件操作基础第二课时:矢量化操作流程(1),矢量化数据处理与分析第三课时:矢量化操作流程(2),实践与拓展教材章节关联:《地理信息系统》第四章:GIS数据结构《地理信息系统》第五章:GIS数据处理与分析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内容,使学生在掌握矢量化技术的基础上,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重庆交通大学《GIS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报告书专业:测绘工程设计课程名称:《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题目:矢量数据分析与应用班级:测绘一班设计者:学号:10210106指导教师:完成时间:2013年6月16日至2013年6月27日目录一.课程设计目的 (5)二.课程设计任务及内容 (5)(一)课程设计任务与内容 (5)(二)课程设计内容 (5)(三)矢量数据分析方法与原理 (6)1.矢量数据叠加分析 (6)2.矢量数据提取分析 (8)3.矢量数据的统计分析 (10)4.矢量数据近邻分析 (10)5.矢量数据的缓冲区分析 (11)6.矢量数据的网络分析 (12)7.矢量数据的量算 (13)三.课程设计使用数据说明 (13)四.课程设计思路及技术流程 (14)五.课程设计实现的详细步骤 (15)(一)矢量数据的叠加分析 (15)(二)矢量数据提取分析 (22)(三)矢量数据的空间统计分析 (26)(五)矢量数据的空间查询分析 (35)六.综合实验 (37)(一)网络分析解决最短路径问题 (37)(二)市区择房分析 (42)七.课程设计体会 (51)八.参考文献 (52)《矢量数据分析与应用》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设计目的1.掌握矢量数据分析的各种方法2.理解缓冲区分析、叠置分析、网络分析、距离分析的定义及基本操作3.熟悉ArcGIS中ArcToolbox关于矢量数据分析的各种服务4.学会在ArcGIS中实现矢量数据的缓冲区分析、跌至分析、网络分析等各种分析方法5.学会在ArcGIS中通过对矢量数据的分析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二.课程设计任务及内容(一)课程设计任务与内容矢量数据分析是基于对象的,即点、线、面,其准确性也取决于这些对象的位置和形状的精确性。
矢量数据的空间分析主要包括:叠加分析、提取、统计分析和领域分析,叠加分析包括交集取反、擦除、更新、标识、相交、空间连接、联合;提取包括分割、筛选、表筛选、裁剪;统计分析包括汇总统计数据和频数;领域分析包括创建泰森多边形、多环缓冲区、点距离、生成近邻表、缓冲区和近邻分析。
关于arcgis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ArcGIS的基本概念,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2. 学生能运用ArcGIS软件进行地图的创建、编辑、分析等基本操作。
3. 学生能运用ArcGIS解决实际问题,如地理空间数据分析、地图制作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操作ArcGIS软件,完成地图的绘制和编辑。
2. 学生能够运用ArcGIS进行地理信息的查询、统计和分析。
3. 学生能够运用ArcGIS解决实际地理问题,展示和阐述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地理问题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他们在地理信息处理过程中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服务社会的意识,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具备运用ArcGIS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实践中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二、教学内容1. 地理信息系统概述:介绍GIS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
教材章节:第一章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2. ArcGIS软件操作:学习ArcGIS软件的界面、工具栏、基本操作。
教材章节:第二章 ArcGIS软件操作基础3. 地图绘制与编辑:学习地图的绘制、编辑、修改等操作。
教材章节:第三章 地图的绘制与编辑4. 空间数据分析:学习空间数据的查询、统计、分析等方法。
教材章节:第四章 空间数据分析5. 实际案例应用:结合实际问题,运用ArcGIS进行地理信息处理和分析。
教材章节:第五章 应用实例6. 课程总结与拓展:总结所学知识,探讨GIS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教材章节:第六章 课程总结与拓展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进行科学、系统地安排,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第八章矢量数据空间分析教学目标掌握缓冲区分析的基础方法,掌握迭加分析、多层立体叠置、属性分析、D3M 分析方法,掌握网络分析方法。
内容纲要空间分析的对象是一系列跟空间位置有关的数据,这些数据包括空间坐标和专业属性两部分。
MAPGIS空间分析了系统提供了一系列数据操作功能,如空间迭加、属性分析、数据检索、三维模型分析等功能。
借助于这些功能,能够从原始数据小图式检索或条件检索出某些实体数据,还可以进行空间迭加分析,以及对各类实体的属性数据进行统计。
并可重复使用各种分析工具,最终得出希望的结果。
在MAPGIS系统中矢量空间分析可分为三种类型:迭加分析、缓冲区分析和多层立体叠置。
第一节缓冲区分析一、基本概念缓冲区分析是根据空间数据库屮的点、线、而实体自动地在其周围建立一定宽度的多边形区域。
缓冲区是一些新的多边形,不包含原來的点、线、面要素。
缓冲区的大小由所指定的缓冲区半径控制。
二、缓冲区的建立对点状要素直接以该点为圆心,以要求的缓冲区距离大小为半径绘圆,所包含的区域即为所要求区域;线状要素和面状耍素则相对复杂,缓冲区的建立是以线状要素或面状要素的边线为参考线作其平行线,并考虑端点处的建立原则,最终建立缓冲区。
在MAPGIS屮建立缓冲区的步骤为:输入文件一►器个缓冲区一►选择对象一►保存结果...... 干勺工 ..... ........... .1.输入文件2.输入缓冲区半径3.选择对象4.若在上述步骤中未选择保存,在关闭缓冲区窗口吋,系统会再次提示是否需要保存所生成的文件,这吋述可再次决定是否需要保存。
第二节迭加分析一、迭加分析基础迭加分析是依靠把分散在不同层上的空间属性信息按相同的空间位置加到一起,合为新的一层。
该层的屈性由被叠加层各门的屈性组合而成,这种组合可以是简单的逻辑合并的结果,也可以是复朵的函数运算的结果。
(对彖)与层(对象)的迭加,再结合逻辑运算來获取对象与对象的相互关系。
依据迭加分析对彖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区对区迭加分析、线对区迭加分析、点对区迭加分析、区对点迭加分析和点对线迭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