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案(最新整理)
- 格式:docx
- 大小:106.74 KB
- 文档页数:3
2024年七年级生物教案: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概述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举例说明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相同点。
(二)能力目标1. 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能力。
2.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早期猿人阶段的人类史观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难点:人类的起源。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是怎么来的吗?由此引出课题“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教师:为什么人类会由一个猴子变成一个高度发达的人呢?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本课的学习。
学生: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教师:请大家打开课本,看看人类是怎么起源和发展的呢?阅读本课内容,寻找答案。
学生阅读回答问题:人类的起源经历了从古猿到人类的漫长历程。
劳动创造了人类。
人类是由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的。
这一支南方古猿的成员在长期的劳动中,逐渐发展出越来越大的脑量,并最终进化成现代人类。
现代人类是由一个处于进化途中的古猿物种演变而来的。
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许多相同特点,如:身体结构的不同特点、大脑的特点、制造工具的能力等,说明二者存在着许多共同的起源。
(二)新课分析1. 人类的起源教师:人类的起源经历了漫长的历程,是从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
那么,最早的古猿化石是在哪里发现的?它的化石形态具有什么样的特征?与人类有什么不同呢?请大家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回答我的问题。
学生:最早的古猿化石是在埃及和东非发现的。
这种古猿的脑和身体比一般类人猿的脑和身体都小,脑容量只有430~450毫升左右,身高也只有1米左右。
它的前肢和后肢没有明显的差别,能够使用天然工具。
教师:那么,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有哪些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呢?请大家阅读课本中插图下的文字内容,回答我的问题。
学生:早期猿人阶段是非常重要的阶段之一。
《人类的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5篇可选)第一篇:《人类的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人类的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类的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类的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1一、课程资源分析人类的的起源和发展,自古以来就一是个被人们关注的问题,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通过电视节目或其他途径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可以从学生的记忆中挖掘课程资源,用于课堂教学。
神创论和进化论的观点,是可开发利用的有效课程资源。
两种观点的争论至今还在延续,有效开发利用学生知道的相关内容,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最佳途径。
一些关于类人猿的图片资料也是可开发和利用的良好的课程资源,学生对类人猿的形态、生活习性等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挖掘学生的猜想潜能,让学生通过对类人猿和人的比较总结猜想,类人猿是怎样进化成人的。
早期人类的化石做为一种重要证据,可以让学生分析早期人类的化石证明自己的分析与猜想。
二、教材分析本节是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开篇内容。
人的由来与人的发展情况,会使学生感受到人类历史的渊远与进步。
会设想今后人灯将怎样发展。
想到了人类的发展,就会想到与人类发展相关的生物圈中的各种问题:首先要了解人类自己,如人类自身的结构与生理功能,人类的健康问题等等;人类的发展要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环境的质量与人类的发展密切相关。
所以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对把把学生引入对本单元的学习起着领航作用。
三、学情分析人类的的起源中,关于神创论学生通过电视节目或其他途径也多少知道一点。
只要教师适当的引导,学生都能说出一些。
关于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学生也知道一些,为学生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会引起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看一看,这些类人猿的形态,会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掌握人类进化的主要事件和阶段;(3)认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分析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证据;(2)运用比较法,研究人类进化的各个阶段;(3)采用案例分析法,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3)培养学生热爱人类文明,珍惜和平,关注人类发展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1)人类的起源;(2)人类进化的证据;(3)人类进化的主要事件和阶段。
2. 人类的生殖和发育:(1)人类的生殖方式;(2)人类发育的过程;(3)青春期发育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人类进化的主要事件和阶段;(2)人类生殖和发育的过程。
2. 教学难点:(1)人类进化的证据;(2)青春期发育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人类的起源和进化、人类的生殖和发育;(2)观察法:观察人类起源和进化的图片和视频;(3)比较法:分析人类进化的各个阶段;(4)案例分析法: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视频和案例;(2)黑板和粉笔:板书重点内容和难点;(3)教材和参考资料:提供学习的文本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思考:你是怎么来的?你的祖先是谁?(2)引入新课: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2. 教学新课:(1)讲解人类的起源和进化;(2)讲解人类的生殖和发育。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人类进化的证据有哪些?(2)分享讨论结果: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4. 案例分析:(1)展示人类文明发展的案例;(2)分析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5. 总结与反思:(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2)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的发展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我们应该如何珍惜和保护人类文明?6. 布置作业:(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2)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1.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化来的
2、尝试采用对比方法,比较得出四种类人猿与人类的异同;人类起源发展过程中不同
阶段的形态特征。
根据图片、资料,描述人类起源发展过程中,在形态、使用工具
等方面的变化。
能力目标:
1.能够区分科学事实、观点和假说2.收集信息并尝试判断整理信息
3.在讨论交流中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1、认同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2、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
难点:1、采用对比方法观察四种类人猿与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的示意图,总结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在形态、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2、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有关生物进化的观点、学说、证据;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象片;实物投影仪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设计: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非常复杂,对学生来说有难度,但是学生的好奇心很大,因而要求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人类起源的各种传说、神话等,到讲台上叙述和交流,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与培养了学生生物学各个方面的技能。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分析比较得出人与类人猿的本质区别。
2.概述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
3. 根据图片、资料等分析出进化过程中人类在形态结构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2、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其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难点:
1、认同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2、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其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各种图片
学生准备:搜集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分布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进化而来的,再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火的使用和语言的产生等都成为人类进化过程中的积极因素,使人类能不断地适应环境生存下来。
达标练习提供检测题,让学生限时独立完成。
校对答案,补偿教学。
限时独立完成。
校对答案,补偿学习。
五、板书设计:。
2023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生物教案5篇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生物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②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2、能力目标: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3、情感目标: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重点和难点:①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②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③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教学方法:讲解、查资料、分析、问答教学过程:一、讲授新课:生:(阅读、分组讨论)东非大裂谷两侧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部分热带雨林变成了稀树草原,使得一部分森林古猿被迫到地面上生活。
师:在东非大裂谷地带,古人类学家发现了世界上最多的早期古人类化石,也就是石化了的遗体、遗物等。
想一想,为什么在这里会有这么多的早期古人类化石呢?生:可以说明人类的.始祖在非洲。
师:化石是最好的证据。
请同学们观察下面这几幅古生物学家挖掘出的不同时期古人类化石的图片。
你们能发现什么问题?生:(观察、思索)师:我们来分析一下:(1)就"露西"少女的骨骼来看,她的上肢和下肢是否有区别?根据四肢和骨盆的形态,想像一下她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2)"东非人" 用图中所示石块做什么?从石块的形状来推测,"东非人"在使用工具方面已经具有什么能力?生:从"露西"少女的骨骼来看,她的上肢比较细短,下肢比较粗长,具有粗长的下肢骨,骨盆上下扁,左右阔,说明她很可能采取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东非人" 所用的石器明显经过加工,分别呈斧状和凿状,可当作工具来砍砸和削刮物体,由此推测"东非人"在逐渐适应直立行走的过程中,已具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了。
七年级生物教案人类的起源和发展9篇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Ⅰ、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本单元贯彻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构建框架的思路,力求引导学生在生物圈这个大的背景下思考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这部分内容不仅与上册教材有密切的联系,而且又是本册的开头,因此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科学问题,容易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是人类史上科学与伪科学斗争的一个过程,因此探索这个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类是由于环境的改变,经过极其艰苦、漫长的过程,通过劳动才进化来的。
因而启发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去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形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同时也应意识到人既是生物圈中的一分子,又是自然界的强者,人类已强大到能够影响生物圈的面貌,为此我们应该处理好与生物圈的关系。
从以上可知,本节教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认真上好。
二、教学目标1、能说出人类与现代类人猿共同起源于森林古猿。
2、知道人类是由于环境的变化,在与自然环境的艰苦斗争过程中逐渐进化来的。
3、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二>、能力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等,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探究,打开学生思路,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比较问题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人类的起源和进化问题,树立人类进化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热爱劳动、爱惜我们的家园——生物圈及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3、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民族自豪感。
4、培养学生善于与人合作的良好品质。
1、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法来找出事物的异同点。
2、培养学生运用证据、事实来说明观点的科学方法。
3、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人的由来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
渐进化来的。
②.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概述
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2.能力目标
通过阅读资料,观看视频、图片等资源,锻炼观察能力、短时间内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资料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比较人类与类人猿存在的亲缘关系和从已发现的古人类
化石等方面的事实,让学生知道人类是由古猿进化来的,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类起源观点。
2、通过我国发现的古人类化石,让学生知道我国是文明古国。
一、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古猿到人的进化
2.教学难点
文化发展与人类进化的关系
三、教学策略
主要采用多种媒体演示(视频、图片等)、启发互动、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等策略,引导学生观察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通过观察、资料分析、动手实践、合作学习等达成学习目标。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一、人类的起源
人类和类人猿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来的。
二、人类的发展
1.化石
2.人类的发展历程。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过程;(2)掌握人类发展的主要阶段;(3)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化石和骨骼,了解人类的进化过程;(2)通过比较不同阶段的人类工具和文化,分析人类的发展特点;(3)通过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3)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过程;(2)人类发展的主要阶段;(3)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1)人类的进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2)人类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特点;(3)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因素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掌握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的相关知识;(2)准备相关的化石、骨骼标本或图片;(3)准备人类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关键技术的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章节;(2)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的基本知识;(3)准备笔记本和笔,做好记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的基本知识;(2)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课堂讲解:(1)讲解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过程;(2)讲解人类发展的主要阶段;(3)讲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3. 实践活动:(1)观察化石和骨骼,了解人类的进化过程;(2)比较不同阶段的人类工具和culture,分析人类的发展特点;(3)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 总结与反思:(1)总结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的主要内容;(2)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3)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初一生物《人类起源和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了解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关系;2.理解人类的进化过程,认识人类与环境的交互作用;3.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2.了解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起源;3.理解人类的进化适应。
三、教学难点1.掌握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具体过程和证据;2.理解人类的进化适应的原理和意义。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介绍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10分钟)–演化论的基本原理–人类的进化适应–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2.人类的共同起源(20分钟)–外貌和遗传相似性的比较–分子生物学证据的支持–讨论现代人类的起源和亚种的分化3.人类的智力和文化发展(25分钟)–人类智力的发展–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金属时代的文化进步–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第二节: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人类进化的适应(15分钟)–人类的直立行走和大脑发育–消化系统的演化适应–皮肤颜色的演化原因2.环境对人类进化的影响(25分钟)–气候变化对人类进化的影响–病原微生物的演化和人类进化的关系–其他环境因素对人类进化的影响五、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一个有趣的问题或实验引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讨论法:学生与教师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3.实验法:通过展示实验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4.案例法:通过真实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
六、教学评价1.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2.学生的课堂笔记和作业完成情况;3.课后测试或考试的成绩。
七、教学资源1.教材:《生物》(初中生物教材);2.演示工具:电子白板、投影仪等;3.实验器材:放大镜、玻璃仪器、显微镜等。
八、教学延伸1.带领学生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2.组织参观博物馆或科学展览,深化学生对人类进化的认识;3.帮助学生培养科学写作和报告的能力,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报告。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在生物界的地位和特征,2、了解从原始灵长类到猿和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3、理解文化发展与人类进化的关系,4、培养学生的自学水平,观察思维水平和小组合作水平。
2、教师引导学生自学;3、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归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比较人类与类人猿存有的亲缘关系和从已发现的古人类化石等方面的事实,让学生知道人类是由古猿进化来的,培养学生准确的人类起源观点。
2、通过介绍我们人类同属于智人种,让学生知道不同种族的人是同一个大家庭的人,不能有种族歧视和隔离,地球上人人平等。
3、通过我国发现的古人类化石,让学生知道我国是文明古国。
课型:新知识传授课教学重点:古猿到人的进化教学难点:文化发展与人类进化的关系教学方法:谈话观察和讨论课前准备:以表格等形式给学生一些问题,让学生对上课内容有一个基本理解教学过程:课题导入师:投影现代四种类人猿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名字。
然后问人类为什么与现代类人猿在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等方面有这么样的相似?生思考:略师问:人与类人猿在进化上是怎样的关系呢?人类是不是同猿进化而来的呢?是怎样进化的呢?师:投影这节课的主要板书,并介绍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人的特征和在生物界的地位2、从猿到人3、文化发展与人类进化学生水平的培养---观察水平和思维水平知识点1:人的主要特征师问:人区别于动物有哪些主要特征?投影两张人和动物的图片比较生思考分析讨论和发言:略师归纳:投影答案学生水平的培养---观察能分析讨论水平和思维水平知识点2:人在生物界的地位师问:人在生物界是属于动物,那么在生物界的分类地位是怎样的呢?生思考分析讨论发言:略师归纳:投影答案学生水平的培养---观察水平、分析讨论水平和思维水平知识点3:从猿到人师问:达尔文进化理论告诉人们,人与现在地球上生存的其它物种一样也是由以前的生物进化而来的,那我们人类的祖先是谁呢?生答:猿师明确:是古猿,她是现代猿类和人类的共同祖先。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分析比较得出人与类人猿的本质区别。
2、根据图片、资料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
变化。
3、根据课文中的观点澄清一些科学上的误解。
能力目标:
1、能够区分科学事实、观点和假说。
2、收集信息并尝试判断整理信息。
3、在讨论交流中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概述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难点:1、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2、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有关生物进化的观点、学说、证据;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实物投影仪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课时分配:2 课时
人类的起源:
1、观察与思考:四种现代类人猿。
2、看录像:人类和现代类人猿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3、推测森林古猿当时的生活状况。
引言、组织交流、评价并补充。
放录像,投影展示:森林古猿及其生活的想象图。
小组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起源的资料。
观看、分析
看图、展开想象并描述。
人类的进化:
1、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
2、进化的主要证据—化石。
3、人类进化过程中逐渐变化的几个方面。
先让在这方面有准备的同学讲;投影展示课本中的“资料分析”展开讨论。
实物投影展示化石图片,指导观察。
展示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强调人类进化过程中几个方面的重要变化,语言产生及运用语言的重要作用。
有专长的同学讲;看资料分析讨论,得出初步结论。
观察早期古人类化石图片,发现并提出问题,根据提示分析“露西”、“东非人”所生活的时期及进化状况。
观察描述;表达与交流。
人与自然应当和谐发展:
教育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渗透保护类人猿及濒危动物的情感教育。
小组讨论:
1、明确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尊重生态规律。
2、人猿同祖,人猿应友好相处,我们有责任保护好他们。
“”
“”
At the end, Xiao Bian gives you a passage. Minand once said, "people who learn to learn are very happy people.". In every wonderful life, learning is an eternal theme. As a professional clerical and teaching position, I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learning, "life is diligent, nothing can be gained", only continuous learning can achieve better self. Only by constantly learning and mastering the latest relevant knowledge, can employe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his document is also edited by my studio professionals, there may be errors in the document, if there are errors, please correct,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