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牧场之国
- 格式:pdf
- 大小:237.15 KB
- 文档页数:17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牧场之国》教案(内含2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理解《牧场之国》这篇课文的大意。
2.能够朗读《牧场之国》这篇课文,掌握基本的语音、语调。
3.能够初步理解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4.能够表述自己对《牧场之国》的理解与感受。
5.能够模仿课文中描述牧场生活的情景,进行表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2.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的意识,尊重与珍惜生命。
3.培养学生乐于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发展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对《牧场之国》这篇课文进行理解和朗读。
2.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与句子。
3.进行情景表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隐喻。
2.引导学生学会用顺口溜的方式记住重点内容。
3.促使学生自主参与角色扮演,发挥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课堂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牧场的场景,引发学生对农田和牧场的兴趣。
2.新课呈现(15分钟)–教师朗读课文《牧场之国》,让学生跟读,重点把握语音语调。
3.文本解析(20分钟)–导读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小组讨论(10分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意象与情感表达,激发学生思考和交流。
5.合作表演(10分钟)–小组成员分角色表演课文中的片段,培养学生表达和合作能力。
第二课时1.复习与导入(5分钟)–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本节课学习重点。
2.课文学习(15分钟)–教师讲解难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更深入。
3.课文讲解(20分钟)–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逐句讲解,解析语言和情感表达。
4.情感体验(10分钟)–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论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引导表达情感。
5.总结反思(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题和思想,巩固学习成果。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中,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学生积极参与角色扮演和讨论,提高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牧场之国》练习题及答案【导语】《牧场之国》一文从“牧场之国”的角度描绘了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神秘含蓄,展现了荷兰蓝天、白云、牛羊成群的优美迷人、自然和谐的景观,表达了作者对荷兰如画的田园风光的由衷赞美以及对荷兰的无比喜爱之情和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以下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篇一】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牧场之国》练习题及答案1.给加粗字注音。
毛毡()牛犊()膘()肥体壮公爵()吆喝()牲畜()哞哞()铃铛()2.辨字组词。
镶()膘()垠()低()壤()漂()根()底()挡()骏()漆()驰()铛()俊()膝()池()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荷兰,是______之国,______之国,也是______之国。
(2)牛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牛好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极目远眺,四周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3)__________的牲畜,__________的低地,__________的夜晚,远处的几座__________在闪烁着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__________的荷兰。
4.修改病句。
(1)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好像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5.阅读理解。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九课牧场之国》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牧场之国》是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描绘了荷兰牧场的美丽景色和宁静氛围,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优美的语言,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课文以牧场为背景,展现了荷兰农民辛勤劳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想象力,培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自然景色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对某些生词和句子结构感到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可能对荷兰的文化和地理背景不太了解,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拓展来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词和重点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描绘和比喻,培养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培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生词和难句的理解:学生对某些生词和句子结构可能感到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2.对课文描绘和比喻的理解:学生可能对课文中的描绘和比喻不太理解,需要教师的讲解和引导。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朗读法:通过让学生朗读课文,培养他们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3.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荷兰牧场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描述的场景。
4.拓展法:通过讲解荷兰的文化和地理背景,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荷兰牧场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出本课的主题。
2.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语感,理解课文大意。
3.学习生词:学生自学生词,教师通过提问和解释帮助学生掌握生词和重点句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牧场之国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牧场之国说课稿第1篇】《牧场之国》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说课稿说教材:这是一篇描写荷兰田园美景的散文。
描写了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的田园风光:碧绿的草原,黑白花牛,乳白色的绵羊,黑色的猪群,金色的晚霞,默默挤奶的人,宁静安谧的夜晚,闪烁的灯……美丽富饶的荷兰就像一幅幅田园画展现在我们面前,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一、教学目标:1、品读课文,凭借语言文字感受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
2、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背诵自己喜欢的两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感悟并说出文章所展示的诗情画意。
说教法、学法:一、创设情境法学生是最富有情感的生命体,真实、鲜活的情境能丰富学生的表象,激活他们的思维、情感、联想、想象,因此,“游览荷兰田园风光——招聘小导游——设计宣传画”这一情境,使课文中静止的语言文字活动起来,把学生深深卷入到这一真实的情境中去,成为其中一个积极的参与者,主动的探索者,教师的教育意图巧妙地渗透其中。
二、朗读感悟法重视有感情地朗读训练,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自觉能动性,使学生在读书中逐步悟出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再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
同时对学生的朗读要进行适时合理的评价,激发学生向更高的朗读目标努力。
三、自主探究法教育应当使学习者成为他们获得知识的最高主人而不是消极的知识接受者。
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广阔的探究时间,充分的探究自由,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读、悟悟、品品,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探究中创新。
于是,学生能自觉调整自己的认知策略,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自行解决问题。
说教学过程:一、游览荷兰田园风光1、假想旅游: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我是荷兰风光旅行社的特约导游,今天,我将带大家去一个被称为水之国,花之园,也是牧场之国的迷人的地方——荷兰的乡村!让我们一起踏上荷兰之旅,去感受真正的荷兰,出发吧!(课件播放荷兰风光片,让学生欣赏)2、美丽的荷兰风光,怎能不令人驻足观赏,流连忘返呢?你们喜欢荷兰吗?就让我们跟随课文,再次细细游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牧场之国》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牧场之国》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描绘了荷兰美丽的牧场风光,展现了那里优美的自然景色、宁静的乡村生活以及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牧场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课文以总分总的结构呈现,通过描绘牧场、牛羊、天空、运河等景物,展现了荷兰牧场的美丽和宁静。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满了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草原是绿色的海洋,牛羊是海上的帆船”、“天空是一片洗净的蓝宝石”等,使学生在感受美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语言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描绘自然景色的课文有较高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于文中一些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可能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对于荷兰这个国家可能了解不多,需要在课前进行相关的背景介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途径,了解荷兰的牧场风光,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荷兰牧场的美丽和宁静,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语言的优美。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荷兰牧场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牧场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认读,理解课文大意。
3.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课文内容,讨论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牧场之国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牧场之国教案第1篇】《牧场之国》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师:板书写牧场,看到这个词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生:眼前出现了马、牛、羊,还有一望无际的草原……板书:草原牛马羊师:你们的想像力很丰富,今天老师就要带着大家一同走进欧洲的一个美丽的国家,这个国家有三分之一的领土都是牧场,这里的牧场辽阔无垠,所以它当之无愧被称为牧场之国。
(板书:之国)这个国家就是——荷兰!师:这是荷兰的国花郁金香,它有200多个品种,每年3月到9月郁金香开了,水仙花开了,风信子也开了……整个荷兰就是一个万紫千红的大花园。
所以便有了花之国的美誉。
荷兰境内的运河纵横交错。
大小不一的风车随处可见,于是它又有水之国,风车之国的雅称。
(出示第一句)“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齐读。
师:这句话还告诉了我们,课文要介绍的不是荷兰的水,也不是荷兰的花,而是荷兰的牧场。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第一句话,也是第一自然段,(请大家打开课文,看一看它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在文中叫总起句,有开篇点题的作用。
(板书:总起句)以后同学们要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学习这种方法。
二.初步阅读,感知牧场之美师:我们已经知道这些应该是牧场的必备条件,课文描写的牧场之国——荷兰,有这些吗?同学们都预习过课文了,现在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介绍荷兰牧场的牛马羊分别在哪几段?(学生很快就能找出,师追问:课文第3段只是介绍了羊吗?还介绍了猪,鸡,这些合起来叫“牲畜”体会详略结合的写法)点击:师:现在我们知道课文的第2段介绍牧场的牛,第3段介绍马,为什么第4段里却要介绍这么多的动物呢?(详略结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能突出重点,在荷兰牧场,牛和马是最多,最主要的牲畜所以用一段话重点介绍)师:同学们说的很有道理,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把重点的内容详细写,次要的东西简单写,甚至一笔带过,这样详略结合,就能让自己的作文重点突出。
【精选】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牧场之国》基础知识+课文讲解一、作者简介卡雷尔·恰佩克:(1890—1938)捷克著名剧作家、新闻记者、童话寓言家。
1920年恰佩克发表科幻剧本《万能机器人》,发明了“机器人”这个词,此剧本已成为世界科幻文学的经典。
卡雷尔·恰佩克既有富于思想深度的严肃作品,如科幻小说《鲵鱼之乱》,也有老少咸宜的感人故事,如《小狗达西卡》《九个童话故事》等。
它们不仅是捷克家喻户晓的经典,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二、我会写注音及组词仪:yí(仪器、仪式、礼仪)眺:tiào(眺望、远眺、极目远眺)骏:jùn(骏马、骏逸、豪骏)驰:chí(松弛、奔驰、飞驰)辽:liáo(辽阔、辽远、辽宁)绵:mián(绵羊、丝绵、绵延)凳:dèng(板凳、凳子、矮凳)吆:yāo(吆喝、吆卖、吆号子)铃:líng(铃铛、电铃、门铃)铛:dāng(铃铛、响铛铛、锒铛入狱)罐:guàn(罐子、铁罐、易拉罐)恢:huī(恢复、恢宏、天网恢恢)踢:tī(踢球、踢开、踢毽子)牲:shēng(牲口、牲畜、牺牲)畜:chù(家畜、畜生、六畜兴旺)三、我会认注音及组词毡:zhān(毛毡、毡帽、如坐针毡)犊:dú(牛犊、犊子、初生之犊)膘:biāo(长膘、上膘、膘肥体壮)爵:jué(公爵、爵位、高官尊爵)噜:lū(呼噜、咕噜、噜苏)哞:mōu(哞哞、哞哞叫)四、多音字畜:chù(牲畜)xù(畜牧)圈:quān(圆圈)juàn(羊圈)载:zài(满载)zǎi(三年五载)五、近义词专注——专心仪态——仪表端庄——庄重赞许——称赞舒缓——缓慢微弱——弱小无垠——无边安闲——悠闲欣赏——观赏悠悠自得——怡然自然六、反义词赞许——反对严肃——活泼端庄——随便寂静——热闹微弱——强烈恢复——继续平静——喧闹漆黑——明亮七、理解词语镶嵌:将一物体嵌在另一物体中。
部编版小学语文《牧场之国》课文原文及赏析《牧场之国》课文原文: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相间的奶牛悠闲地吃着草,有的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什么。
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
成千上万的小鸡,叽叽喳喳地叫着,欢快地在地上觅食。
白色的绵羊在绿色的草地上悠然自得。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
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
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
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
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
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
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
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赏析:《牧场之国》这篇课文描绘了荷兰作为一个牧场国家的独特风貌和宁静祥和的生活景象。
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荷兰的田园风光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课文首先以“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开篇,简洁明快地揭示了荷兰的特色。
接下来,作者详细描绘了荷兰牧场的各种动物:悠闲的奶牛、呼噜的猪群、叽叽喳喳的小鸡、悠然自得的绵羊,以及在傍晚时分挤奶的人们。
这些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荷兰的田野之中,感受到那份宁静和惬意。
课文还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荷兰牧场的宁静和祥和。
无论是金色的晚霞、远方的汽笛声,还是运河中缓缓行驶的船只、满载牛奶的车船,都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画面。
而最后的夜晚,牲畜沉睡,低地无声,只有远处的灯塔闪烁着微弱的光芒,更增添了荷兰牧场的静谧和神秘。
总的来说,《牧场之国》这篇课文以其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成功地展现了荷兰作为一个牧场国家的独特魅力和宁静祥和的生活景象,让读者对荷兰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牧场之国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牧场之国教案第1篇】知识目标:1.认识本课8个生字,理解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异国的田园风光。
能力目标:1. 揣摩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其表达效果。
2. 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初步感受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不同的语言魅力。
情感目标:1.感受牧场之国的宁静、和谐之美。
2.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通过揣摩优美的语言,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异国田园风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体会文中语言的表达效果。
2.初步感受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不同的语言魅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语言导入,激发兴趣。
(一)师: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许多美丽的国度,他们有各自不同的特色。
有的风景如画让人陶醉,有的气候宜人使人流连,有的历史悠久引人入胜,有的风情独特让人难忘。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就将去了解一个可爱的国度,请齐读课题——《牧场之国》(二)师: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想还想知道什么?(三)师:你们的问题提得很有价值,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吧!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一)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看看阅读提示,然后自由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一定要做到字字入目。
(二)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读)(分男女读课文)(三)师:你知课文中所指的牧场之国是哪个国家吗?课文中那句话很明确地告诉我们?(出示句子: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生读师:这句话能不能调整顺序?(生交流)师:这是一个总起句,句子紧扣课题,开门见山,点明了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后,强调了本文重点要写的是荷兰也是牧场之国,这样才能引出下文,今后,你们写作文时也要学习这种方法。
师:荷兰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生:牛马羊多、美丽(板书)师:(同学们体会的真好)师:哪段写牛呢?生:第二自然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8《牧场之国》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牧场之国》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描绘了荷兰美丽的牧场风光,展现了荷兰牧场的宁静、和谐、美丽。
课文语言优美、清新,富有诗意,是进行语言训练、陶冶情操的好材料。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美的感受和鉴赏能力也在逐步提高。
但文中涉及到的荷兰的风车、奶牛等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可能比较陌生,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牧场之国的美丽和宁静;了解荷兰的一些文化背景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感受牧场之国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会课文中的一些表达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美好情感,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牧场之国的美丽和宁静。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表达方法,如拟人、排比等,学会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牧场之中,感受牧场的美丽和宁静。
2.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课文的韵律美,感受牧场的美丽。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音乐等素材,制作课件。
2.黑板:准备黑板,以便进行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荷兰的风车、奶牛等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荷兰的了解,从而引出今天的课文《牧场之国》。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牧场的美丽和宁静。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课文的表达方法,进行语言操练。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拟人、排比等方法进行表达。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牧场之国教学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牧场之国教学反思第【1】篇〗《牧场之国》教学反思《牧场之国》这篇课文是“牧场之国”的角度展现荷兰的独特风情。
课文描绘了荷兰牧场白天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神秘含蓄。
这篇课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体会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感悟语言的生动。
我在教学时,主要是抓住文章中出现四次的赞美“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来作为文章的线索,通过有感情地、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特点,感悟荷兰的美。
导入环节,我采用一组荷兰的风光激发学生对牧场之国风景的向往从而揭示课题;然后整体感知课文,说说荷兰给你留下的整体印象是什么?在这一环节,学生不太懂得用简短的词语来介绍牧场之国景色的特点,没有起到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作用。
在细读课文这一环节,我环绕“牧场之国的美丽风光,你最喜欢哪一处?从哪些语言体现出来?”这个问题展开讨论,紧紧围绕“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入手,让学生体会牧场之国是黑白花牛、成群骏马、绵羊猪群的王国,体会荷兰夜晚的祥和寂静。
在指导朗读方面我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拟人句的特点,针对不同的内容注意语调的轻缓急促,例如第四自然段作者流露出对绵羊猪群这些家畜的喜爱之情,我让学生发挥想象,选择一种动物来说说他们在牧场上想什么做什么,一来学生更能体会拟人手法在这一自然段中的作用,二来学生更加能够体会这些家畜在牧场的悠然自得。
这时学生就更能把心融进课文描绘的意境中去,从而发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由衷感慨。
但是上完这篇课文还是觉得有很多缺陷。
虽然在备课时,准备了很多引导学生朗读的引导语言、评价语言,都没有用上。
课堂指导学生的朗读还是很不到位,没有做到深入的朗读、体会。
可能上课刚开始时我就没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上课的前十几分钟,教室里学生都是冷冷的,好像全部都还没进入学习状态。
而且很多环节的实施只能算是走了一个过场,谈不上深入的体会与感悟,违背了我自己设计这节课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