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肿瘤专家共识详解
- 格式:docx
- 大小:28.48 KB
- 文档页数:14
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王美清;彭大为;周宇;羊永梅;吴锐【期刊名称】《海南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06(12)5【摘要】目的:提高晚期恶性肿瘤及难治性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和有效率,减轻因治疗而带来的不良反应,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方法:通过专用三维立体定向治疗计划系统(TPS)及影像学精确定位,经组织间按计划适形,均匀分布地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到肿瘤组织内.结果:32例患者,完全缓解(CR)21.8%、部分缓解(PR)70.2%、没变化(NC)4.8%、进展(PD)3.2%.结论:三维立体定向种植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肿瘤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而且不良反应小.【总页数】2页(P420-421)【作者】王美清;彭大为;周宇;羊永梅;吴锐【作者单位】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海南,海口,570208;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海南,海口,570208;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海南,海口,570208;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海南,海口,570208;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海南,海口,5702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55【相关文献】1.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216例 [J], 米淑敏;田素青;李秋涛;姚海琳;范京红2.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 [J], 肖建;曹秀峰;王和明3.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前列腺癌的进展 [J], 刘利维;韩瑞发4.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216例 [J], 米淑敏;田素青;李秋涛;姚海琳;范京红5.CT引导下3D共面模板辅助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J], 郑云峰;贡桔;夏宁;陆建;刘芬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微创植入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肿瘤的临床研究
李挺; 姚波; 韦长元; 张支农; 赫军
【期刊名称】《《微创医学》》
【年(卷),期】2006(001)002
【摘要】目的总结8家医院对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各种肿瘤的疗效,探索其治疗肿瘤的可行性。
方法采用CT、B超定位经皮穿刺、窥镜植入、术中种植放射性粒子等方法,对1013例肿瘤的1336个病灶共植入^125I28914粒、
^103Pd457粒。
并对407例肿瘤患者同时进行组织间化疗。
结果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各种肿瘤后,局部控制率为97.60%,联合组织间化疗组的局部控制率为99.10%,病人1年生存率为90.50%,2年生存率为82.50%.并发症小于6%。
结论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各种肿瘤效果明显,为一种新的微创治疗肿瘤的手段。
【总页数】4页(P78-81)
【作者】李挺; 姚波; 韦长元; 张支农; 赫军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南宁530021; 柳州市中医院; 湖南湖湘中医肿瘤医; 广西中医学院一附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73
【相关文献】
1.近距离治疗肿瘤的放射性粒子研究进展 [J], 李忠勇;高惠波;金小海;陈大明
2.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肿瘤研究进展 [J], 陈永祥;陈家华
3.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肿瘤的进展 [J], 高立芳;肖琅
4.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肿瘤的手术配合 [J], 米淑敏;姚海琳
5.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肿瘤32例护理体会 [J], 程玉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最新: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恶性肿瘤山东专家共识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作为一种微创技术已经应用于肺癌的治疗,每年治疗肺癌患者的例数迅速增加。
为了更好地规范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操作技术,制定了本专家共识,以便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一、放射性1251粒子植入的概念其属于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范畴,是放射治疗的方法之一,主要通过影像引导技术将密封的放射源直接植入肿瘤病灶内,通过放射性核素持续释放射线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的一种治疗手段。
在我国属于第三类医疗技术。
放射性125I粒子能以27~35keV能量发射出Y射线,半衰期为60.2d o Y射线有效辐射半径10~15mm内肿瘤细胞的DNA,干扰肿瘤细胞DNA合成,诱导细胞凋亡,从而起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二、植入方式1 .影像引导经皮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的影像引导技术有CT,MR及超声等。
2 .电子支气管镜主要用于:1)早期中央型肺癌;2)不适合手术或其他根治手段的局限气管内肿瘤。
3 .开胸主要用于:1)术中探查肿瘤不能切除;2)手术不能完全切除,肿瘤存有残余。
三、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的原则1 .在临床工作中,应遵循〃肿瘤医疗个体化〃理念,重视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即在胸外科、呼吸科、肿瘤科、放射肿瘤科及介入科等共同讨论后决定治疗方案,保障患者得到有效、合理的治疗。
2 .经皮穿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前须应用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治疗计划。
基于患者CT图像(肺窗)制定治疗计划,同时注意危及的器官。
粒子活度一般选择0.5~0.8mCi,处方剂量应为110~160Gy。
3 .CT引导下根据TPS计划植入粒子。
4 .双侧病灶应分侧、分次治疗。
5 .术后随访术后1个月复查胸部强化CT,之后每3个月复查1次;2年后每6个月复查1次,5年后每年复查1次。
四、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肿瘤的适应证和禁忌证1.适应证1)心肺功能差或高龄不能耐受外科手术者;2)拒绝行外科手术者;3)术后复发不能再次手术者;4)放化疗后肿瘤残留或进展的患者;5)其他抗肿瘤治疗后进展的患者;6)功能状态评分(PS)≤2分,预期生存期N3个月。
《复发宫颈癌近距离治疗专家共识》(2020)要点一、简介宫颈癌发病率在女性肿瘤中位于第4位,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和/或放疗联合化疗,完全切除者或放疗后完全缓解者预后好,早期患者5年生存为80%~90%、晚期为 50%~60%;宫颈癌根治性治疗失败者预后差,5年生存率只有10%~20%。
治疗失败患者中盆腔复发远高于远处转移,盆腔复发率与分期和肿瘤大小相关。
宫颈癌治疗后失败的方式包括:局部/区域复发、远处转移或两者并存。
复发宫颈癌(RCC)治疗是一项非常棘手的临床难题,挽救治疗需要考虑既往治疗方式、复发部位、肿瘤大小、无复发间隔时间、患者体征、身体一般状况和预期治疗获益等因素。
二、共识形成的基础三、根治性手术后RCC治疗原则早期宫颈癌主要治疗手段是根治性手术,无法手术或拒绝手术者行根治性放疗。
根治术后约30%~50%出现盆腔复发, 盆腔中心型复发(CPR)预后优于盆腔外周型复发(LPR)。
1. 根治术后CPR治疗原则:治疗方式主要是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有手术机会的患者可考虑手术。
尚缺乏两种治疗方式比较的临床研究数据。
建议医疗单位进行多学科讨论决定治疗方式。
(1)同步放化疗:(2)内照射(BT):2. 根治术后LPR治疗原则:根据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经验,推荐根治术后LPR首选同步放化疗。
LPR 侵及盆壁手术难以完全切除。
外照射受正常组织耐受剂量限制,内照射腔内施源器受空间限制无法理想排布,剂量难以达到计划要求,从而影响LPR 预后。
(1)同步放化疗:(2)LDR 放射性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RIS-BT ):(3)192Ir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HDR-BT):四、同步放化疗或放疗后RCC治疗原则盆腔放疗后的RCC,再程放疗需谨慎,手术亦具有高度选择性。
宫颈癌NCCN治疗指南对放疗后不同类型复发患者给出治疗建议: CPR患者可考虑盆腔廓清术(级) ±术中放疗;病灶较小者可选择BT(级);LPR患者无明确治疗方案推荐,个体化外照射±全身治疗、手术±术中放疗、或者全身治疗。
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肿瘤综述1901年PierreCurie成功地研制出放射性粒子,并应用于临床治疗肿瘤。
早期放射性粒子为Co-60、Ir-192和Re-226,释放中~高能γ射线,操作人员和患者不宜防护,同时由于种植技术条件的限制,操作非常蘩琐,无法进行质量控制,因此,早期放射性粒子临床应用发展非常缓慢。
80年代后期,由于释放低能γ射线的放射性核素研制成功,计算机三维治疗计算系统和B超或CT引导下精确定位系统的出现,使粒子种植治疗更加完善,对正常组织损伤更小。
一、放射性粒子种植治疗的条件粒子种植治疗属于近距离治疗的范畴,但是又有别于传统的近距离后装治疗,粒子种植治疗一般需要三个基本条件:(1)放射性粒子;(2)粒子种植三维治疗计算系统和质量验证系统;(3)粒子种植治疗所需要的辅助设备。
(一)放射性粒子粒子种植治疗包括短暂种植和永久种植两种。
短暂种植治疗的粒子包括Ir-192、Co-60和高活度I-125,剂量率一般为0.5-0.7Gy/h;短暂种植治疗所使用的放射性核素由于释放高能射线,临床应用不易防护。
永久粒子种植治疗的核素释放低能量光子,包括Au-198、Pd-103和I-125,剂量率一般为0.05~0.10Gy/h。
永久种植粒子核素的物理特征如表1。
表1 粒子永久种植治疗放射性核素的特征同位素半衰期γ射线能量组织穿透距离半价层(d)(KeV)(cm)(mm铅)Au-198 2.7 410 4.5 10Pd-103 16.79 20~23 1.6 0.008I-125 60.2 27~35 1.7 0.025这些核素的特点是穿透力弱、临床操作易于防护、对患者和医护人员损伤小。
(二)粒子种植治疗的三维计算系统和质量验证系统粒子种植治疗有三种方式:①模板种植;②B超和CT引导下种植;③术中种植。
由于粒子种植是在三维空间进行,每种放射性粒子物理特征又不相同,因此每一种核素均需要一种特殊的三维治疗计算系统。
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永久植入治疗肿瘤专家共识(最全版)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永久植入(简称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已经成为早期前列腺癌的标准治疗手段,美国癌症学会、泌尿学会、临床肿瘤学会、放射肿瘤学会、近距离学会和NCCN指南均作为标准进行普及和推广[1,2,3]。
由于前列腺癌粒子植入治疗采用经直肠超声引导,结合会阴部模板技术实现了前列腺内粒子空间精准三维分布,剂量高度适形,实现剂量提升,达到根治肿瘤目的。
头颈、胸部、腹部和盆腔部位肿瘤由于受到骨结构、气体和器官运动影响,很难通过超声技术实现术中图像采集、三维重建和指导粒子植入。
2002年中国学者在国际上首次创造性地将CT引导技术全面引入粒子植入治疗领域,结合4D-CT扫描技术、打孔技术和固定针技术克服气体、骨结构和器官运动影响,建立起CT引导粒子植入治疗标准,大大提高了粒子植入治疗精度,拓宽了粒子治疗应用范畴,丰富和发展了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发表了系列研究结果[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 ,29,30,31]。
而关于CT引导技术规范和标准目前尚没有系统研究和报道,本共识主要是对CT引导粒子植入技术流程进行论述,疗效和研究成果将伴随临床研究陆续报道。
一、共识形成的基础1.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放疗包括:外照射和内照射两种模式。
外照射是利用放疗装置产生的射线(光子、电子或粒子线),对体内肿瘤进行杀伤,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内照射是利用放射性核素,经人体管道或组织间直接插植到肿瘤体内,对肿瘤细胞进行灭活。
近距离治疗(brachytherapy,BT)一词源于希腊文,包括:腔内、管内、组织间、术中和模照射5种模式[32]。
其中高剂量率后装和低剂量率组织间永久插植治疗应用较普遍。
后装主要适用于:子宫颈癌、子宫体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治疗,特点:分次进行,需要特殊防护。
中国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肿瘤专家共识2008.厦门推荐单位: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粒子治疗分会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中山大学肿瘤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陕西省肿瘤医院参与起草专家:吴沛宏、申文江、张红志、张建国、李挺、王振豫、王俊杰、李玉、张汝森、周正、朱京丽、洛小林、吴锦昌、李立军、黄学全、官泳松、王大伟、吕志武、胡晓晔、钱国军、李伟明、周志刚、李任非、向华、俞炎平、曹秀峰、束永前、周海中、姚波、卢彦达、陈建伦、付改发、雷光焰、叶鑫、钱林学、孙峰、柯明耀、柴树德、冉维强、黄毅、修典荣、袁慧书、柯明耀、刘明、柳立军、林延朋、刘宝瑞、崔亚丽、张大析、赵恒军、王娟、邹德环、李振家、张阳、金风、陈高峰、牛立志、程红岩、李玉亮、李玉宝、胡效坤、林明华、陈汉威、汤日杰、马旺扣、王中和、张青海、周大庆、柳伟、张一心、蒋晓东、丁忠旗、卢彦达、阿不力·外力、胡江、张杰、顾建文、李明峰。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永久植入治疗肿瘤是指通过影像学引导技术(超声、CT/MRI)将具有放射性的核素直接植入到肿瘤靶体积内或肿瘤周围,通过放射性核素持续释放射线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一、永久性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原则1、适应证(1)经病理诊断的恶性实体肿瘤;(2)直径7cm以下的实体病灶;(3)局部进展期肿瘤用粒子植入需结合外照射等综合治疗措施;(4)局部进展难以用局部治疗方法控制,或有远位转移晚期肿瘤,但因局部病灶引起严重症状者,为达到姑息治疗目的,也可行粒子植入治疗;(5)术中肉眼或镜下残留;目前国内粒子植入治疗应用较多的恶性肿瘤包括:前列腺癌、脑肿瘤、肺癌、头颈部肿瘤、胰腺癌、肝癌、肾及肾上腺肿瘤以及眶内肿瘤(恶性黑色素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等)、软组织肿瘤等。
禁忌证(1)恶液质,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粒子治疗者;(2)空腔脏器慎用;(3)淋巴引流区不做预防性植入;(4)严重糖尿病;2、操作程序(1)术前计划植入前,用影像学方法(CT、MRI、彩色超声等) 或术中确定靶区(术中确定靶区?意思不清楚),在治疗计划系统上制定治疗前计划,确定植入导针数、导针位置、粒子数及位置、选择粒子种类及单个粒子活度,计算靶区总活度,预期靶区剂量,包括肿瘤及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
(2)植入方法①在模板、彩色超声和CT等引导下进行粒子植入,根据术前或实时计划的剂量分布要求,选用均匀分布或周缘密集、中心稀疏布源方法进行粒子植入操作。
②建议将粒子植入导针一次性插植完成,以减少粒子植入时靶区结构和位置的改变,并且缩短粒子植入时间,减少术者受照剂量。
③推荐使用笔式植入器,从靶区的后缘起始,按计划要求的间距(一般为1~1.5cm)顺序后退式植入粒子。
(3)术中计划植入粒子时,用TPS进行剂量优化,优化剂量要求:①正确勾画实际肿瘤靶区;②计算植入针及粒子数;③计算靶区放射性总活度;④调整粒子位置,纠正不均匀度,保护靶区相邻的重要器官。
(4)术后验证和质量评估粒子植入后,必须进行术后验证和质量评估,包括2项内容:粒子位置和剂量重建。
①粒子植入术后,要尽快拍摄靶区正、侧位X线片,确认植入的粒子数目。
经皮穿刺引导下粒子植入术后可以即刻验证。
必须要记录植入术与质量评估间隔的时间。
前列腺癌植入后30天内行CT检查(建议层厚:头部3mm,胸、腹、盆部5mm)。
②依据CT检查的影像资料,用TPS计算靶区及相邻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根据评价结果,必要时做补充治疗。
③评估参数处方剂量的靶体积(V)百分比,常用V200、V150、V100,V80和V50等;靶区达到处方剂量的百分数(D),常用D100、D90和D80;靶体积比(TVR),理想的TVR=1。
④评估方法等剂量曲线:最主要的是90%、100%、150%处方剂量线;剂量-体积直方图(DVH);粒子植入的数量及位置;重要器官的剂量分布。
⑤评估参考指标靶区剂量D90>匹配周缘剂量(MPD,即PD),提示植入质量很好。
平均外周剂量(mean peripheral dose,MPD)应为PD。
适形指数(Conformation index)PD的靶体积与全部把体积之比;植入粒子剂量的不均匀度<PD20%;显示DVH测量相邻结构正常组织的剂量。
⑥根据质量评估结果,必要时补充其他治疗。
三、永久性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各论一、头颈部肿瘤1、适应证:(1)头颈部肿瘤术后复发。
(2)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复发。
(3)头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数目<3个。
(4)肿瘤表面无破溃、直径<7cm。
(5)因外科禁忌证无法实施再手术者;(6)无法实施外照射者,或外照射难以达到根治剂量者。
2、推荐粒子治疗剂量:(1)单纯粒子治疗:MPD为90Gy~120Gy。
(2)既往有外照射史:MPD为80Gy~90Gy。
3、粒子治疗活度:125I粒子为0.5mCi~0.7mCi。
4、注意事项:(1)粒子植入治疗需要借助彩色超声或CT引导。
(2)粒子植入治疗的进针点应远离肿瘤边界至少1cm~1.5cm以上。
(3)粒子植入肿瘤内应距离皮肤1cm以上。
(4)既往外照射100Gy以上者慎用。
(5)推荐实施术后质量验证。
(6)应根据肿瘤的病理学类型、分期和患者身体一般状况决定是否联合外照射或化疗。
(7)局部浸润麻醉。
参考文献1Vikram B, Mishra S. Permanent iodine-125 boost implants after external radiation therapy in nasopharyngeal cancer.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1994, 28:699-7012.Harrison LB, Weissberg JB . A technique for interstitial nasopharyngeal brachytherapy.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1987, 13:451-4533.Wei WL, Facs FD, Jonathan ST, et al. Split-palate approach for gold grain implantation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 1990, 116:578-5824.蔡德江,李平,郑志坚,等.放射性金粒子软腭种植治疗残留及复发鼻咽癌71例临床报道.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1997,6:80-835.Martinez A, Goffinet DR, Fee W, et al . Iodine-125 implants as an adjuvant to surgery and external beam radiotherapy in the management of locally advanced head and neck cancer. Cancer,1983,51:973-9796.Crook J, Mazeron J, Marinello G, Martin M, et al. Combined external irradiation and interstitial implantation for T1 and T2 epidermoid carcinomas of base of tongue.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1988,15:105-1147.Esche BA, Haie CM, Gerbault AP, et al . Interstitial and external radiotherapy in carcinoma of the soft palate and uvula.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1988,15:619-6258.Putawala AA, Syed AM, Eads DL, et al . Limited external beam and interstitial Iridium-192 irradi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arcinoma of the base of the tongue: A ten year experience.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1988, 14;839-8489.Horiuchi J, Takeda M, Shibuya H, et al . Usefulness of198Au grain implants in the treatment of oral and oropharyngeal cancer. Radiother Oncol,1991, 21:29-3810.Park RI, Liberman FZ, Lee DJ, et al. Iodine-125 seed implantation as an adjuvant to surgery in advanced recurrent squamous cell cancer of the head and neck. Laryngoscope, 1991,101:405-41011.Harrison LB. Application of brachytherapy in head and neck cancer. Seminars Surgical Oncology,1997,13:177-18412.Matsumoto S, Takeda M, Shibuya H, et al. T1 and T2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of the floor of the mouth: results of brachytherapy mainly using198Au grains.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1996, 34:833-841二、胸部肿瘤1、适应证:(1)非小细胞肺癌:①非手术适应证患者;②直径<7cm。
(2)小细胞肺癌:对放化疗不明敏感的小细胞肺癌或放化疗后复发的可试用。
(3)肺转移癌:①单侧肺病灶数目<3个;②如为双侧病灶,每侧病灶数目<3个,且应分次治疗。
2、粒子活度:125I粒子0.5~0.7mCi3、推荐粒子剂量:(1)单纯粒子治疗MPD:90Gy~110Gy;(2)联合外照射酌情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