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解读说课讲解共41页共43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3.15 MB
- 文档页数:43
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血液透析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一个可靠的血管通路,并且血管通路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透析和生存质量。
国外的研究已经表明,因为血管通路的原因住院,已经成为维持性透析患者住院的第一位原因,并且是造成医疗花费的主要因素。
为此,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率先在国内成立了由亲自从事血管通路工作的肾脏内科、血管外科和介入科医生数十人共同组成的血管通路学组。
包括王玉柱、叶朝阳、金其庄、左力等国内知名专家。
专家组于2014年8月在《中国血液净化》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版《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
(第一章)血管通路的选择血管通路学组专家认为血管通路应该首选自体AVF。
当自体AVF无法建立的时候,次选应该为移植物内瘘。
CVC应作为最后的选择。
目前我国多数地区的一些统计显示,自体AVF是我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血管通路类型,但CVC已经成为第二位的通路类型,移植物内瘘(AVG)所占比例最低。
血管通路的临床目标以下数据为专家组对我国未来血管通路提出的设想。
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比例自体动静脉内瘘>80%;移植物AVF>10%;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10%。
2.在以下部位或构型时初始通路失败率前臂直型移植物<15%;前臂袢型移植物<10%;上臂移植物<5%。
3.通路并发症和通畅性3.1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和通畅性:①内瘘血栓形成:低于0.25次/患者年;②内瘘感染:少于1%;③内瘘寿命:至少3年。
3.2移植内瘘物并发症及通畅性:①移植物血栓:低于0.5次/患者年;②移植物感染:发生率不超过10%;③移植物寿命:至少2年;④移植物PTA术后寿命:至少4个月。
4.首次血管通路类型的选择国际和国内的一些研究分析表明,目前超过60%的血液透析患者的第一次透析所采用的通路类型为各种CVC。
造成这种状态的因素很多。
我们认为肾内科医生在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管理过程中应该强化血管通路领域的管理,医生和患者都应该了解并遵循“内瘘第一”的原则,减少不必要的CVC使用。
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资料(1)
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资料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肾病人数的增加,透析治疗成为一种广泛应用
的治疗方式。
而透析治疗的关键一环——血管通路的建立,影响着透
析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以下是专家们共同制定的中国血液透
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资料。
一、血管通路的种类
透析治疗常用的血管通路主要有内瘘、外瘘和中心静脉导管三种类型。
二、选择适合的血管通路
1. 根据患者身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血管通路,需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
2. 内瘘长期效果最好,但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成熟使用;外瘘构建容易,但易形成血栓,需经常检查维护;中心静脉导管使用方便但易感染,
且不适合长期。
3. 选择血管通路前需做足血管评估,血管造影或超声检查是目前主要
的评估方法。
三、血管通路的术后护理
1. 术后24小时需在透析室内观察患者,检查血管通路效果和术后并
发症。
2. 术后第二天需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定血管通路是否成熟合适。
3. 定期检查血管通路功能,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防止血管通路失效。
四、血管通路的维护
1. 养成“三不原则”,即不抽烟、不戴手表、不做重体力活动。
2. 定期用生理盐水冲洗血管通路,避免血栓形成。
3. 定期维护血管通路,包括瘢痕、边缘清理、血管修补等。
总之,血管通路是透析治疗的关键,选择适合的血管通路和术后认真
护理和维护可以提高透析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全文)前言血液透析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一个可靠的血管通路,并且血管通路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透析和生存质量。
国外的研究已经表明,因为血管通路的原因住院,已经成为维持性透析患者住院的第一位原因,并且是造成医疗花费的主要因素。
国外在十几年前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近年来陆续发布了一系列血管通路的共识和指南。
我国的血液透析工作人员,必须要了解必要的血管通路的知识,从选择、建立到维护和处理并发症,并培训患者学会对通路的保护、监测和维护。
每个血管通路医生对通路的了解、理解和处理多数是依据各自的经验。
很有限的学术交流以及跨学科交流的缺乏,使得我国的血管通路工作水平参差不齐。
为此,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率先在国内成立了由亲自从事血管通路工作的肾脏内科、血管外科和介入科医生数十人共同组成的血管通路学组。
在国内开展了一系列的学术交流和技术培训工作,并与国外血管通路医生进行了多次的学术交流,提高了国内血管通路的水平。
在这些交流过程中,广大专家认为为了普及和提高我国血管通路领域的水平,有必要发布一个针对我国现在实际情况的共识。
我们认为,现阶段我国有关通路的高质量临床研究还很少,还没有符合我国国情的有关通路的证据性结论,因此,我国现在还不具备发布基于自己研究的指南条件。
本共识的制定过程中,全体血管通路学组的成员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并进行了多次讨论,既要参照国外成熟的指南,又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经历了很多次由分歧到一致的过程,最后形成的共识尽量做到兼顾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标准,又要充分考虑到我国的现状和可操作性。
但必须指出,这份共识仅是在一些大家能形成统一看法的部分的共识,仍有些方面大家尚未能统一看法,还有的有关通路的工作我国还没有开展或开展的很少,有待于以后继续讨论确定。
因此,这个共识的制定应该是一个不断的连续的工作,随着我国通路水平的提高,我们会定期的进行共识的补充和更新。
本共识共有4章,第1章介绍了血管通路的选择和临床目标,第2章提出了血管通路持续质量改进的建议。
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全文)前言血液透析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一个可靠的血管通路,并且血管通路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透析和生存质量。
国外的研究已经表明,因为血管通路的原因住院,已经成为维持性透析患者住院的第一位原因,并且是造成医疗花费的主要因素。
国外在十几年前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近年来陆续发布了一系列血管通路的共识和指南。
我国的血液透析工作人员,必须要了解必要的血管通路的知识,从选择、建立到维护和处理并发症,并培训患者学会对通路的保护、监测和维护。
每个血管通路医生对通路的了解、理解和处理多数是依据各自的经验。
很有限的学术交流以及跨学科交流的缺乏,使得我国的血管通路工作水平参差不齐。
为此,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率先在国内成立了由亲自从事血管通路工作的肾脏内科、血管外科和介入科医生数十人共同组成的血管通路学组。
在国内开展了一系列的学术交流和技术培训工作,并与国外血管通路医生进行了多次的学术交流,提高了国内血管通路的水平。
在这些交流过程中,广大专家认为为了普及和提高我国血管通路领域的水平,有必要发布一个针对我国现在实际情况的共识。
我们认为,现阶段我国有关通路的高质量临床研究还很少,还没有符合我国国情的有关通路的证据性结论,因此,我国现在还不具备发布基于自己研究的指南条件。
本共识的制定过程中,全体血管通路学组的成员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并进行了多次讨论,既要参照国外成熟的指南,又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经历了很多次由分歧到一致的过程,最后形成的共识尽量做到兼顾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标准,又要充分考虑到我国的现状和可操作性。
但必须指出,这份共识仅是在一些大家能形成统一看法的部分的共识,仍有些方面大家尚未能统一看法,还有的有关通路的工作我国还没有开展或开展的很少,有待于以后继续讨论确定。
因此,这个共识的制定应该是一个不断的连续的工作,随着我国通路水平的提高,我们会定期的进行共识的补充和更新。
本共识共有4章,第1章介绍了血管通路的选择和临床目标,第2章提出了血管通路持续质量改进的建议。
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V1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保障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健康透析治疗是一项长期的病态治疗,患者需要通过透析机进行人工肾脏摄取和释放代谢产物,但是透析治疗存在着切入口(血管通路)的问题,其健康直接关系到透析疗效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因此,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应运而生。
一、透析血管通路分类目前,透析途径主要是两种,即血透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和腹膜透析用的腹膜透析管,但前者是透析患者的首选。
在血透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中,又可以分为动静脉内瘘AVF和动静脉内瘘AVG。
其中,AVF良好透析血管通路的特点是其长期使用,稳定可靠,透析效果好。
而AVG 的使用要相对较少,因为其容易受到浅部感染的影响,容易一夜回到解放前,不利于透析患者的疗效。
二、血管通路预防措施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预防是非常重要的,其目的是减少通路废除率,保障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
通路预防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 动静脉内瘘和动静脉内瘘的建立患者首个透析通路一定要选择AVF,因为长期使用AVF可以降低动静脉内瘘一次性废除率。
2. AVF和AVG的监测对于已经进行了动静脉内瘘和动静脉内瘤的患者,应该定期对其进行监测,确保通路的健康。
3. 通路建立后的注意事项透析患者术后一定要保证压力止血,术后2-3周进行盆丘体育运动。
防止血管壁过度反应,产生血管嵌塞和血栓的情况。
三、血管通路管理措施对于已经建立了血管通路的透析患者,应该定期对其进行管理。
具体方法如下:1. 血管保持通畅每日清洁,不划伤皮肤,避免细菌感染,定期进行针道消毒等措施。
2. 血管的保持对血透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血管通路的管理一定要提前预判一些可能的状况,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情况,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避免给透析患者的生命带来威胁。
四、结论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可以帮助透析患者保障血管通路的健康,从而保障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疗效。
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1)
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发布
近日,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正式发布,该共识是针对中国透析患者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整合,旨在为医务工作者提供科学、规范的临床操作指南,保障透析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质量。
本次专家共识明确了以下重点内容:
1. 选择适合的血管通路。
成人首选导管临时透析,透析有透析内瘘和透析外瘘,透析内瘘在透析患者中应用较为广泛,而透析外瘘在儿童透析患者中应用较为普遍。
2. 预防和治疗通路相关感染。
对于透析患者而言,通路感染是非常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在术后,医务人员应该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对操作区域进行消毒,采取预防性抗生素治疗等方法来降低通路感染的发生。
3. 根据透析患者的特殊情况制定预防措施。
透析患者由于较长时间的干瘪以及针刺穿刺伤害等原因,使得其容易出现出血和血管狭窄等问题。
因此,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必须特别注意操作的细节,如操作前检测患者的血生化学指标、进行管腔抗凝、避免利用针刺处进行一触即发的穿刺等。
通过对以上几个方面的总结及整合,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旨在为国内透析患者提供更为规范、科学的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
同时,该专家共识也为我国医疗机构
的医务人员提供了一份重要的参考指南,加强了实践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为透析患者的康复和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