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及控制技术——汽车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2.42 MB
- 文档页数:4
《汽车概述》课程标准课程编码:课程类型:学时:64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1. 概述:欣赏名车,认识车标,汽车竞赛,识别汽车代码,汽车主要结构参数及性能指标,认识汽车的总体结构,认识单缸四冲程汽油发动机,了解汽车新技术,汽车使用,车辆日常检查,认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选车、购车、保险、事故处理。
1.1课程性质:《汽车概论》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课程。
1.2课程设计理念:《汽车文化》课程内容主要涉及汽车的发展、汽车技术、汽车外形和色彩、著名公司和汽车品牌、汽车时尚、汽车与社会、汽车与未来几个方面,力求全面准确地反映汽车文化的基本内容,揭示汽车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关系。
1.3课程开发思路:(1)按照四个阶段、三个步骤、四个核心环节和三个转换开发课程。
课程开发程序如下:将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相应课程单元。
(2)校企共同开发双证课程:国家汽车维修工职业资格证书考证标准、订单企业员工技术等级考证标准融入课程标准与课程整体设计,职业资格证书考证标准、订单企业员工技术等级考证内容融入教学内容,考证方式与过程融入课程成绩评定方式与过程。
订单企业岗位工作过程融入教学过程。
2.课程目标打破“学科本位型”的课程模式,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建立“能力本位型”的课程模式。
本课程以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者为中心,以顺利过渡到专业核心课程为前提,突出现场教学的作用,让学生与汽车各组成部件亲密接触,具备深刻印象。
创造出能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条件,实现个性化教学。
使学生有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根据需要选择学习进度、学习资源和学习方法,并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在职业生涯中顺利进入汽车运用行业奠定良好发展基础。
2.1知识目标(1)了解世界汽车发展概况及汽车工业发展史;(2)掌握汽车结构原理与使用方法;(3)掌握汽车外形和色彩要求与选择;(4)熟悉著名汽车公司、名人及品牌、车标含义;(5)理解汽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2.2素质目标(1)养成主动探索知识获取方法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习惯;(2)养成团队合作、质量、环保、效率意识;(3)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作风;(4)具备探索新知识,主动学习的态度。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概述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是现代汽车中的一种重要系统,其通过电子技术控制汽车的行驶、安全、舒适等方面,不止于传统的机械控制系统。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又分为多个子系统,包括发动机控制系统、变速器控制系统、电子制动系统、车身控制系统等。
本文将对这些子系统进行介绍。
1. 发动机控制系统发动机控制系统是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通过传感器获得发动机工作状态的信息,然后控制喷油、点火等系统的工作,保证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的正常工作。
发动机控制系统的核心是发动机控制单元(ECU),它可以实时监测发动机的工作情况,并根据传感器的反馈信号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发动机性能和燃油经济性。
2. 变速器控制系统变速器控制系统是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子系统,它通过控制变速器的换挡和锁死等,使得车辆的行驶更加顺畅和稳定。
变速器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感知车速、转速、油门踏板等数据,从而精确计算出应该处于的挡位并进行换挡。
3. 电子制动系统电子制动系统是一种智能化的制动系统,通过电子信号控制制动压力,有助于避免车轮抱死,保持制动的平衡状态,从而大大提高了行驶安全性能。
电子制动系统通常包括电子制动控制单元(EBCU)、电子控制制动压力分配系统(EBD)、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和刹车助力系统(BAS)等。
EBCU可根据汽车各方面的数据,实现自适应制动、防滑、防抱死、刹车平衡等功能,使驾驶员在各种路况下行驶更为安全、舒适。
4. 车身控制系统车身控制系统是一种通过各种传感器感知车辆行驶状态,然后进行控制的系统,能够提供诸如车道保持、智能巡航、盲区监测等功能。
车身控制系统通过各种传感器,如探头、摄像头、雷达等获取信息,识别路面状况以及车辆周围的障碍物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决策,实现自动驾驶等新技术。
综上所述,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是现代汽车中一种不可或缺的系统,它通过各种传感器和控制单元实现对汽车各种功能的控制,会对汽车的性能、舒适性、安全性等方面有重要的影响。
汽车的控制原理一、概述汽车的控制原理是汽车设计和运行的核心,它涵盖了从发动机控制到车身控制的各个方面。
这些控制系统确保了汽车的稳定运行,提高了燃油效率,并增强了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本篇文档将详细介绍汽车的控制原理,主要包含发动机控制、底盘控制、车身控制、通信与网络控制、传感器与执行器、故障诊断与处理、安全性与稳定性等方面。
二、发动机控制发动机控制是汽车控制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提高发动机的效率并降低污染物排放。
通过电子控制单元(ECU)对发动机的燃油喷射、点火和怠速进行精确控制,使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都能达到最佳性能。
此外,发动机控制还涉及对进气和排气系统的管理,以优化发动机的空气动力学性能。
三、底盘控制底盘控制主要涉及对汽车悬挂系统、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的控制。
悬挂系统控制旨在优化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和操控稳定性,通过调节悬挂参数来应对不同的路况。
转向控制系统则通过调整转向比和助力力度,提供精确的转向反馈,提高驾驶的稳定性。
而制动控制系统则确保车辆在不同路面和行驶条件下都能安全有效地减速和停车。
四、车身控制车身控制主要关注汽车内部环境的舒适性,包括对空调、照明、门窗和娱乐系统的控制。
通过电子控制单元和传感器,车身控制系统能够根据乘客的需求和环境条件自动调节温度、湿度、照明亮度等参数,提高乘客的舒适感。
五、通信与网络控制现代汽车越来越多地依赖通信与网络技术来实现各种控制功能。
通过网络将各个控制系统连接起来,实现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
例如,通过车载总线系统,发动机、底盘、车身等控制系统可以实时交换信息,并根据驾驶需求做出快速响应。
同时,通过车载网络还可以实现故障诊断与处理,提升维修便利性。
六、传感器与执行器传感器与执行器是汽车控制系统中的关键元件。
传感器负责监测汽车的各种状态参数,如车速、油压、气压、温度等,并将这些参数转换为电信号传给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根据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运算处理,并输出控制指令给执行器。
汽车的基本结构,以及各结构的工作原理概述汽车作为一种现代交通工具,由许多不同结构和部件组成。
了解汽车的基本结构以及各个结构的工作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汽车的运行机制。
本文将介绍汽车的基本结构,并详细解析各个结构的工作原理。
汽车的基本结构汽车的基本结构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车身结构汽车的车身结构是汽车的骨架,承担着支撑和保护其他零部件的作用。
主要包括前后车身、车顶、车门等。
车身结构通常由钢材或铝合金等材料制成,以保证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2.发动机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部件,负责将燃料转化为动力。
按照不同的动力类型,发动机可分为内燃机和电动机。
内燃机根据燃料不同分为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等过程。
3.变速器变速器是连接发动机和传动系统的装置,用于调整汽车的行驶速度和转矩。
根据传动方式的不同,变速器可分为手动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
手动变速器通过操作离合器和换挡杆来实现不同档位的切换,而自动变速器则通过液力变矩器或离合器来自动完成换挡过程。
4.悬挂系统悬挂系统是连接车身和车轮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减震和支撑车身。
悬挂系统通常由弹簧和减震器组成,能够吸收道路不平造成的冲击力,提高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和舒适性。
5.制动系统制动系统用于控制汽车的减速和停车。
一般由制动踏板、制动盘(或制动鼓)、制动片等组成。
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踩下制动踏板使制动片与制动盘(或制动鼓)接触产生摩擦,从而实现汽车的减速和停车。
6.转向系统转向系统用于控制汽车的转向方向,使车辆按照驾驶员的指令改变行驶方向。
转向系统通常由转向柱、转向齿轮和转向机构等部件组成。
在转向过程中,驾驶员通过转向柱使转向齿轮与转向机构相连,实现转向机构的运动,从而改变车辆的方向。
各结构的工作原理在上述汽车基本结构中,各个结构都有各自的工作原理。
下面将逐一介绍各个结构的工作原理:车身结构的工作原理-:车身结构通过其强度和刚度保护乘客和其他零部件的安全。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概述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Electronic Control Unit,简称ECU) 是指通过电子设备对汽车发动机进行控制和管理的技术体系。
随着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机械式汽车发动机逐渐被电控发动机取代,以提供更高的燃油效率、更低的排放和更可靠的性能。
本文将介绍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原理、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趋势。
原理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基于嵌入式系统,通过传感器感知发动机的各种工作参数,如转速、温度、压力等,并通过ECU进行实时控制和调节。
ECU负责接收传感器数据,并根据事先设定的算法和映射表,控制发动机的点火、喷油和排气等关键操作,以实现优化的燃烧过程和最佳的发动机性能。
发展历程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最早的电控系统采用基于模拟电路的硬件设计,功能有限,且随着汽车系统复杂度的提高,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随后,随着数字电子技术的发展,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逐渐采用数字化的方式进行设计。
现代的发动机电控系统采用高性能的微处理器和专用的集成电路,能够实时监测和调节发动机的各项参数。
此外,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发动机电控系统也逐渐实现了与其他汽车系统的通讯和集成。
发动机调控1.点火系统控制: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通过控制点火时机和点火强度,以实现最佳的燃烧效果。
ECU根据传感器的数据,计算出点火时机和点火强度参数,并通过点火线圈对发动机进行点火。
2.燃油喷射控制:现代汽车采用电喷系统,ECU通过控制喷油嘴的开启时间和喷油量,实现对燃油供给的精确控制。
ECU会根据发动机负荷、转速和氧气传感器的数据,计算出最佳的喷油参数。
3.排气控制:发动机电控系统还可以控制排气阀门的开启和关闭时间,以调节排气气流量。
通过精确控制排气阀门的工作,可以实现更高效的排气、减少油耗和提高动力性能。
电控系统的优势1.精确控制:发动机电控系统可以根据实时传感器数据进行精确的控制和调节,以实现最佳的燃烧过程和最佳的动力性能。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概述随着现代汽车的快速发展,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也在不断地不断进步。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是指利用电子技术对汽车发动机进行控制,从而达到提高汽车性能、降低排放、提高经济性等目的。
本文将对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概述进行介绍。
发动机电控系统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是由传感器、控制单元、执行器等多个组成部分组成。
传感器主要负责测量汽车发动机各个参数的变化,并将这些数据传递给控制单元。
控制单元则根据传感器所传递的数据来控制执行器进行动作,并控制汽车发动机的运转。
执行器则是控制单元执行指令的器件,如调节装置、喷油器、可变进气歧管等。
传感器传感器是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可以测量、检测、监测发动机性能、燃料经济性和排放水平等参数。
主要的传感器有以下几种: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用来测量节气门的位置。
这个传感器不仅可以帮助控制单元控制发动机的燃油供应,而且可以通过控制节气门位置来提高发动机性能。
氧气传感器氧气传感器可以测量废气的氧气浓度,从而控制单元可以调整气/燃料比。
这个传感器对于减少废气排放和提高燃料经济性非常重要。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曲轴角度传感器可以测量曲轴的位置,从而帮助控制单元协调发动机供应燃料的时间,确保在适当的时间提供燃油。
空气流量传感器空气流量传感器用于测量进入发动机的空气的流量。
这个传感器不仅可以在运行中帮助控制单元调整燃油供应,还可以在发动机启动时帮助确保发动机能够启动。
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是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核心部分,它可以根据传感器的数据来控制发动机的运转。
控制单元需要不断地读取传输的数据,并根据数据反馈来控制执行器的动作。
控制单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电子控制器模块(ECM)它是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控制中心,可以监测传感器的信号,根据实际情况发送控制指令,调整燃油气体供应和点火等参数,以保持发动机的最佳状态。
传输控制模块(TCM)它是自动变速器的控制中心,可以监测传感器的信号,依据工况,对变速器泵、多离合器及离合器等油路实现联锁控制,更加精准、更加细致地实现自动变速器的各项控制。
汽车专业知识技能汽车专业知识技能涵盖了从汽车构造、材料、电子控制系统到维护保养、故障诊断与排除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这些技能领域的简要概述:1.汽车构造知识:了解汽车的基本构造,包括车身、底盘、发动机、电气设备等,有助于理解汽车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2.汽车材料知识:了解汽车使用的各种材料,如金属、塑料、橡胶等,以及它们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
3.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掌握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发动机控制、底盘控制、车身控制等,有助于对汽车性能进行优化。
4.汽车发动机技术: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维护保养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提高驾驶和维修技能。
5.汽车底盘技术:掌握汽车底盘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维护保养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提高驾驶和维修技能。
6.汽车空调技术:了解汽车空调的基本原理、结构、性能特点以及维护保养方法,有助于保障驾驶舒适度和安全性。
7.汽车燃油系统技术:掌握汽车燃油系统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维护保养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提高驾驶和维修技能。
8.汽车安全系统技术:了解汽车安全系统的基本原理、结构、性能特点以及维护保养方法,有助于保障驾驶安全性和舒适度。
9.汽车环保系统技术:掌握汽车环保系统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维护保养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降低车辆对环境的影响。
10.汽车性能测试技术:掌握汽车性能测试的基本方法、测试项目和评价标准,有助于了解车辆的性能特点和优劣。
11.汽车维护保养技术:了解汽车日常维护保养的基本知识,包括机油更换、空气滤清器清洗、轮胎检查等,有助于保持车辆良好的工作状态。
12.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技术:掌握汽车常见故障的诊断和排除方法,包括发动机故障灯亮、制动系统失灵等,有助于及时解决车辆问题。
13.汽车配件与维修市场知识:了解汽车配件的市场价格、质量鉴别方法以及维修行业的常见陷阱,有助于选择合适的维修方案并避免被坑。
14.汽车保险与理赔知识:掌握汽车保险的基本知识,包括保险种类、理赔流程、定损方法等,有助于选择合适的保险方案并在事故发生后得到合理的赔偿。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教案第一章:汽车发动机概述1.1 教学目标1.1.1 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作用和分类。
1.1.2 让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
1.1.3 让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
1.2 教学内容1.2.1 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和作用1.2.2 汽车发动机的分类1.2.3 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1.2.4 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1.3 教学方法1.3.1 讲授法1.3.2 案例分析法1.3.3 小组讨论法1.4 教学步骤1.4.1 引入话题:汽车发动机的重要性1.4.2 讲解汽车发动机的定义和作用1.4.3 介绍汽车发动机的分类1.4.4 分析汽车发动机的主要性能参数1.4.5 探讨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1.4.6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1.5 作业布置1.5.1 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自己喜欢的汽车发动机的特点1.5.2 编写一篇关于汽车发动机发展历程的短文第二章:汽油发动机构造2.1 教学目标2.1.1 让学生了解汽油发动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1.2 让学生掌握汽油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1.3 让学生了解汽油发动机的点火方式和供油系统。
2.2 教学内容2.2.1 汽油发动机的构造2.2.2 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2.2.3 汽油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2.2.4 汽油发动机的点火方式和供油系统2.3 教学方法2.3.1 讲授法2.3.2 实物演示法2.3.3 小组讨论法2.4 教学步骤2.4.1 引入话题:汽油发动机的应用广泛性2.4.2 讲解汽油发动机的构造2.4.3 分析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2.4.4 介绍汽油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2.4.5 探讨汽油发动机的点火方式和供油系统2.4.6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2.5 作业布置2.5.1 让学生绘制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图2.5.2 编写一篇关于汽油发动机点火方式和供油系统的短文第三章:柴油发动机构造3.1 教学目标3.1.1 让学生了解柴油发动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