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课时《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设计

第1课时《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设计

第1课时《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设计
第1课时《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设计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懂得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计算基础,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独立计算时进行演绎推理,经历“观察算式——回忆运算顺序——规划计算步骤——按顺序进行计算——反思并积累体会”的过程,既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以观察、比较、分组讨论、推理和应用及口算、听算为主线,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留给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空间。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出示计算题。

(1)用竖式计算:45+37=90-48=

(2)教师找学生板演,并说一说用竖式计算加法和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2.出示口算题。

(1)口算下面各题。

2+4+3=30+40+20=2+30+5=

70-30-20=17-7-5=14-9-2=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计算连加、连减的算式时,要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引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那么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又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设计意图:设计这样的练习,主要是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下一环节学习同级的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自主探究,总结同级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1.仔细观察47页例1主题图,收集所需信息。

(1)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主题图,说一说图中的同学们在做什么。(学生观察,并相互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全班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数学信息)

2.引导学生思考: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

3.引导学生读题、分析题意,在练习本上独立列式解答,并和同桌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4.全班讨论、交流计算方法。(课件出示课堂活动卡)

(1)小组讨论这道题的计算方法。(同步完成课堂活动卡)

(2)每组派代表展示算法,并汇报计算方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师板书。

方法一:53-24=2929+38=67

方法二:53-24+38=67

(4)教师讲解说明:方法一是分步算式,方法二是综合算式。

5.引导学生思考这个综合算式的计算顺序。(学生观察后得出:综合算式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算减法,再算加法)

6.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运算时,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7.学习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1)引导学生思考:这道综合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教师说明:先在算式53-24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把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再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

(3)教师强调:把等号上下对齐。具体步骤如下:

53-24+38

=29+38

=67

(4)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8.探究15÷3×5的计算方法。

(1)全班交流这道题里都有哪些运算?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47页内容,熟读书中红框里的运算规则。

(3)学生独立解答,并交流计算过程。

(4)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

序计算。

设计意图:注重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规范,为以后学习不同类型的脱式计算打下基础。同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自主探究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48页例2主题图。思考:画面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

2.引导学生思考:根据收集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根据图中信息试着提出不同的问题)

3.教师针对“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4.要求学生先独立列式解答,再交流、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分步算式:4×3=1212+7=19

综合算式:4×3+7或7+4×3)

5.引导学生思考:在解答综合算式时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观察后回答运算顺序)

6.学生进行脱式计算,集体订正答案。

7.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唤起学生对已有的有关计算知识的回忆,体会规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必要性,理解并掌握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巩固新知,加深认识

1.独立完成教材50页3题,然后指名说出错误的原因。

2.完成教材50页1题,引导学生先思考题目属于哪种类型,再按正确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改错、计算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同时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全课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新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50页4、5题。

板书设计

将相和教案设计带设计意图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叶老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这是阅读和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方法。 “将相和”巧妙地把“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连成了一个整体,揭示了文章的思路,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本设计引导学生从课题“将相和”读开去,体现了篇章的整体性,突出了课文的重点,尤其与文路相合,相机再交流“廉颇、蔺相如各是怎样的人”这一学习方案,旨在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实现对“将”、“相”的深度认识。 【教学背景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历史故事,是根据《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记叙“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这三个小故事,写出了蔺相如在秦赵两国矛盾冲突中为赵国立下的功劳,以及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的过程。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顾全大局的品质,以及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从而凸显他们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美德。在塑造人物形象中,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言行、侧面描写秦王蛮横与无奈等手段,鲜明生动地表现了人物品质。 本文的结构很独特,三个故事,各有完整的情节,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结果,都可独立成篇,而三个故事之间又有因果循环、紧密相连,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全文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大故事。而这样复杂的关系,作者只是通过几个极简单的过渡句“过了几年”、“职位比廉颇高”,就将它们上下勾连,合成一个大故事,构思非常巧妙。 读懂课题“将相和”的含义,体会廉颇和蔺相如各是怎样的人是教学的重点。 学生情况分析: 本文结构清晰,引导学生理清脉络不难;虽然学生已具备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但是准确、完整、简洁地归纳每个小故事的内容不容易;本文事件历史久远,课前搜集一定的背景资料来帮助读懂文本相当重要;评价人物是本课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虽然六年级学生阅读过不少写人的文章,但是实现立足每个小故事基础上的立足篇章整体来评价人物有一定的难度。 课前预习作业: 1.自学本课生字词; 2.朗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3.查找与文章相关的资料;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将相和》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将相和》教 学设计

《将相和》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创新设计说明: 1、教材分析: 《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一篇历史故事课文。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记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三则故事,描绘了蔺相如机智勇敢的形象,讴歌了他忠于国家、大义凛然的高贵品质;廉颇知错就改以及他们两人为了国家利益团结协作的品质。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领略蔺相如、廉颇的形象与品质,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学生分析 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他们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越来越低,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也越来越被动。没有把握就不举手者最多,知道也不举手者也大有人在。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能从关键语句中体会含义,也能对人物的品质有所感悟,所以教学过程中,我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乐于表达,乐于参与,课堂是他们的天下,自由畅游,这是我的目的。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写作方法的应用能力在课堂上得到绽放。 3、目的: 通过品读人物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感受人物形象,来领悟作者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4、意义:

语文阅读重在过程,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是在过程中培养起来的,阅读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读、悟、用、说、写、等方法的指导;指导用“行——品质”的方法去感悟人物形象,让我们课堂都能用纯粹的文字去点燃孩子的生命;培养学生在积累方面的吸收与内化,逐步形成能力,在把握课文的写作方法后,应用与自己的习作。 二、具体实施过程 1、课时:两课时 2、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词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在联系。(详案略) 第二课时: (1)、通过品读人物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感受人物形象,来领悟作者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描写主要人物语言的句子。 (3)、运用文中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进行小练笔。 3、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人物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感受人物形象,来领悟作者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4、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看大片么? 生:喜欢 师:你来说说都看过那些大片?

九年级unit1导学案

Unit 1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 第一课时Section A 1a—2d 课型:听说课 学习目标: 1、我会读P1-2的单词,理解并会用以下的单词:textbook,conversation, aloud,pronunciation,sentence,patient 2、我能运用以下句子谈论学习英语的方法。(难点) 1)---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I study by working with a group. 2)---Do you have a conversations with friends?---Yes , I do./No, I don’t. 3)---Have you study with a group?---Yes,I have./No,I don’t. 3、我通过了解正确的学习方法我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提高我的学习成绩。 Learning Process学习过程 Steap I目标导航,自主学习(课前完成) 读一读,记一记P1-2的单词,默读并理解1c,2c,2d的对话,根据中文写出单词或短语。(一)单词 1.教科书;课本 2. 交谈;谈话 3.大声地;出声地 4.句子 5.有耐心的;病人 (二)短语 1. 与朋友一起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 2. 制作单词卡___________________ 3. 向老师求助___________________ 4. 听磁带___________________ 5. 读课本___________________ 6. 向某人要某物___________________ 7. 为考试而准备___________________ 8. 与某人交谈___________________ 9. 大声朗读___________________ 10. 练习(做)某事___________________ 11 .口语表达能力___________________ 12. 英语口语___________________ 13. 太......而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 14. 完成做某事___________________ 15.不得不做___________________ 16. 作报告___________________ 17. 抓住主要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 18. 逐字___________________ 19. 词组___________________ 20. 对某人有耐心___________________ StepⅡ合作探究,展示提升(20分钟) Task 1、短语过关:对子就关于英语学习方法的短语中英互译 Task 2、听力过关:按课本完成1b,2a,2b的听力。 Task 3、编写对话:你可以借鉴1c,2c聊聊英语的学习方法 Task 4、朗读2d,画出对话中提到的学习方法,并回答下列问题。 1. How does Jack? Wh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What suggestions does Annie give to Jac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ask 5: 质疑互究: 1.by的几种用法 (1)--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 --By ____________________(小组合作学习) (2). Annie went to Beijing __________________ (乘火车) yesterday. (3). His grandfather made a liv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 (靠卖水果) in the past. (4). The scientists have to arrive at the village 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月以前). (5). Allen goe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邮局) on his way to school every morning.

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将相和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将相和优秀教学设计 一、课文内容分析 本文是根据汉代司马迁的《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历史故事。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三个小故事按照时间发展顺序叙写,故事间既相对独立,又有紧密联系。前两个故事中蔺相如屡次立功,职位超过了老将廉颇,廉颇很不服气,才有了第三个故事。 人物的性格在语言、动作描写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本课主要学习“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以提高阅读速度。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自学能力和快速阅读力,通过初读感知,能够理解故事的意思,结合课后习题能够理清课文的结构。通过文中的语言、动作等描写能够初步体会人物性格,但是要通过人物的言行深刻地、多维度理解人物的个性和品质尚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目标 1.认识“璧、臣”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强、划、削”的读音,会写“召、臣”等12个生字,会写“无价之宝、召集”等15个词语。 2.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能够连词成句地快速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三个故事。 2.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个性特点。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背景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改编自西汉司马迁的著作《史记》,《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先生对它的评价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通过人物传记的形式刻画了许许多多鲜活的人物。 2.齐读课题。“将”指的是谁?(廉颇)“相”呢?(蔺相如),一个是赵国的武将,一个是赵国的文将。“和”是什么意思?(预设:和好、团结)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史记》的文学价值和写作特点,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理解课题,为课文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快速默读,概况故事 1.上节课,我们学会了运用“不回读”的方法来增加阅读速度,通过阅读“课前提示”,你是否知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快速阅读方法?(预设:连词成句地读)。没错,我们先来看看课后第二题,你一眼看到了多少内容?原来,“连词成句地读”就是一眼扫过去,要尽可能多地看到词语或者句子,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2.快速阅读,记录时间。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6课《将相和》教学设计【精编】

6.《将相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将相和》这篇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主线,通过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失和到和好的过程,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果关系错综复杂。 学情分析: 《将相和》这篇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因年代久远,内在联系复杂,教学前可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的情况,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教学中抓住“骗”、“逼”、“避”三个字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性格,理解三个故事的因果和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读通、读熟课文,理清文脉。 3、理解课文内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从人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4、复述三个故事中的一个,并自由组合进行排练,在班上演一演。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读通、读熟课文,理清文脉。 3、学习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审清题目。 1、板书课题:11 将相和 2、出示课题练习,让学生板演: (1)“将”的读音有()()。这里应读(),“将”指的是()。 (2)“相”的读音有()()。这里应读(),“相”指的是()。 (3)“和”的读音有()()。这里应读()。既然讲“和”,说明他们原来()。 二、设疑激趣、理清文脉,初步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 由题目里的“和”引出不“和”。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的失和?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言归于好的呢?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同桌讨论完成填空: 将相不“和”的原因是(),后来“和”了,“和”的原因是()。 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三、抓住“骗”字教学“完璧归赵”:

将相和优秀教学设计

将相和优秀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将相和优秀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大局和大将军廉颇顾全大局、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3.认读“璧、蔺”等生字,会写“赵、拒”等生字。 学习重难点: 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出示课题。理解:“和”,就是和好。 2.质疑激趣。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将”是谁?“相”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为什么和好? 二、初读感知理清层次 1.简介历史背景。 2.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3.速读课文,思考: (1)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2)讨论交流: 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1—10)完璧归赵。 第二个故事(11—15)渑池之会。 第三个故事(16-18)负荆请罪。 (3)明晰每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深入研读 1.你觉得廉颇和蔺相如由和转向不和的原因是什么?课文中的那句话告诉了我们答案。 “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同学们请想一想,蔺相如从一介布衣升为上卿,可谓平步青云,廉颇对此很不服气,那么,他是怎么说的?” 课件出示:“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来台!”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从廉颇的话中能读懂些什么?(廉颇内心的不满和嫉妒……) (2)男生读,指名读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质疑你是否也认为蔺相如没有什么能耐?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蔺相

《将相和》教学设计(20200623205917)

《将相和》教学设计 《将相和》教材分析: 《将相和》这篇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 动为主线,通过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失和到和好的过程,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果关系错综复杂。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熟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会见” “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前因后果,初步感受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3. 抓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 道理。 4. 理解“将相和”故事意义,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深入品析人物言行,感受蔺相如和廉颇忠于国家、顾全大局的高尚品质。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和)和,一个简单的汉字,不仅渗透着中国人几千年来待人

接物的处事智慧,更体现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汉朝司马迁在《史记》中也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和”的故事—《将相和》。 (板书课题) 2、探究起点,整体感受人物形象。 我们已经了解到,这个历史故事由三个小故事构成,分别是一一“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知道主要人物有蔺相如、廉颇。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学习这三个故事。 二、学习新课 板块一:找准矛盾焦点,形成探究主题 1、题目是《将相和》,那肯定有不和的时候,为什么不和呢?快 速浏览课文,看看廉颇是怎么说的? 2、生读文,找到第十六自然段廉颇说的话,指名读。 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去! 3、指导朗读:是啊,廉颇是上卿,而蔺相如出身低微,他以前只是赵国

小学语文《将相和》优秀教学设计

《将相和》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上卿、召集、推辞、胆怯、击缶、诸位、削弱、渑池、荆条、廉颇、蔺相如、和氏璧、无价之宝、负荆请罪”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准确概括人物特点,理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段与整篇文章的关系。 教学难点: 把握“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初识人物(课件1)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熠熠生辉的人物让我们崇敬不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被司马迁的《史记》的故事——《将相和》(板书课题)去感知故事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吧。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将相以前难道不和吗?将相为什么不和?将相是怎样和好的?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仔细朗读课文,注意:(课件2)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 (2)题目中的“将”“相”各是谁?“和”是什么意思? (3)本文主要讲了几个小故事?给每个故事加上小标题。 2.认读生字新词。(课件3) 上卿、召集、推辞、胆怯、鼓瑟、击缶、削弱、允诺、渑池、荆条、诸位、廉颇、 蔺相如、和氏璧、上大夫、无价之宝、攻无不克、负荆请罪、同心协力 3.讨论交流: (1)“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板书:蔺相如廉颇) (2)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板书) 第一个故事( 1—10自然段)完璧归赵。 第二个故事(11—15自然段)渑池之会。 第三个故事(16-18自然段)负荆请罪。 三、细读课文,感受形象 “将”与“相”之间是怎样从“不和”到“和”的呢?(板书)(课件4)(一)课文中那段文字直接写了他们的不和?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廉颇居功自傲,性格直率)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新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1第一课时》学案

Unit 1 Can you play the guitar?学案 Period One (生词课) Learning Goals: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功能: 1. To master the following curriculum words: chess, guitar, club, story, show, drum, violin, people, home, center, weekend, musician, sing, swim, dance, draw, speak, join, tell, write, talk, make, teach, or, also, today 2.To master the following useful expressions: play chess, speak English, be good at, be good with, talk to, play the drums/piano/violin, make friends, help sb. with sth., on the weekend, sports/music/art/chess club, join a club, do kung fu 3. To read the following non-curriculum words: Kung fu, piano 二、学习策略: 1. 依据图片理解和记忆词汇。(Understand and remember the words and phrases with the help of the pictures.) 2. 在语境中理解和记忆词汇。(Understand and remember the words and phrases in the context.) 3. 依据读音规则、构词规律理解和记忆词汇。(Understand and remember the words and phrases according to the phonetic rules, the structures of the words and phrases.) 三、情感态度: To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learn more abilities and skills to enjoy life. 【设计意图】法国的哈伯特说对于一只盲目航行的船来说,所有的风都是逆风。对于盲目教学的教师和盲目学习的学生来说,再多的努力都将是事倍功半!因此,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对每节课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充分了解,上课时才更有目标性和高效性。 Teaching and learning steps: Step 1 Warming-up (talk about hobbies and abilities) Get the students to watch a video about Michael Phelps(菲尔普斯) T: Do you like…? Ss: Yes, I do. /No, I don’t. T: Can you …? Ss: Yes, I can. /No, I can’t. Ss ask and answer each other.

《将相和》教学设计(优质课)

《将相和》第一课时 柏树小学马洁一、教学分析: 由于本文篇幅较长,在教学时重点对第一个小故事进行展开学习。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解决字词,了解故事的历史背景。通过对故事的深入解读,使学生深入角色,感受人物形象,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在有感情的朗读中感悟。 二、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3、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各自的美好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四、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讲述和氏璧的来历 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璞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鉴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专家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左脚。不久,厉王死后,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璞玉奉献给武王。武王也让鉴定专家来鉴别,结果

也说是块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到楚山脚下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哭出了血。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像你这样痛哭的,你怎么哭的这么悲伤呢?”卞和回答:“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罪名。”于是,文王派人对这块玉进行加工,果然琢磨成一块宝玉,文王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和氏璧夜能发光,冬能取暖,价值连城。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地方做标注 指导字音字形 2、思考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能不能自己概括出小标题 3、解读课题 将是谁?相又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三、深入阅读,感知人物 过渡:廉颇和蔺相如之间有和,那在这之前就有不和,快速浏览课文,找到课文中直接描写两人不和的那段话。 1.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廉颇说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他头上了,说说廉颇是什么

将相和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将相和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从对比中感悟人物形象──《将相和》教学实录 探究教学在自然科学的课程中运用较多,对于注重情感熏陶、讲究体验感悟的语文学科来说,还没有形成积极的模式。笔者在阅读、作文、活动等课型中曾作过研究,主要体会是:小学语文探究教学应该巧设问题情境,比较遴选方案,体验探究过程,尊重事实结论,加强合作学习。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联想思维是典型特征,在讨论、争论、辩论、实验的过程中去亲身体验很重要,这个体验往往带有“独特的个人色彩”,即使结论有失偏颇,也应该予以尊重。下面以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第12课《将相和》教学实 录为例,加以说明,展示讲读课型中探究教学的一般模式。 一、从读切入,初步感悟人物 师:同学们读完课文后,已经了解了故事内容。你能评价一下文中的某个人物吗? 生:蔺相如机智勇敢。 生:蔺相如爱国。 生:廉颇知错就改。 生:赵王民主,能听大臣的意见。生:蔺相如手下人爱打抱不平。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了。除了阴险狡

诈的秦王外,学生对文中其他人物皆有感悟,尤其是后两位 页 1 第 同学独特的视角令人称道。但是对蔺相如的认识是概念化的、浅层的,尚需引导。) 二、自主选读重点句段,引导感悟重点人物 师:(笑)同学们的感受不少啊!蔺相如这个人贯穿三个小故事的始终,我们先进一步了解他,好吗? 生:(微笑)好! 师:我们把蔺相如与其他人对比一下,进一步感悟他的个性。同学们要抓住别人是怎样说怎样做的,而蔺相如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把有关句子找出来读读。 (学生读书、批注、讨论。) (这段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学民主。如何提升学生对蔺相如的认识,是本课难点,老师没有硬灌输结论,而是让学生假定探究方案,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同时引导得出“性格决定行动”这一认识,实在可贵。) 三、读读议议,从对比中感悟将、相、王 师: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你们想把蔺相如与谁对比呢? 生:与秦王比。 生:与廉颇比。 生:与蔺相如的手下人比。 生:跟赵王比。

高一英语导学案Unit 1第一课时Our First English Class

高一英语导学案 Unit 1第一课时Our First English Class 【Learning aims】 1.To make students and the teacher get familiar with each other. 2.To arose student s’ intereset and enthusiasm in learning English. 3.To give students some suggestions and instructions about English study. 预习案 Task 1.Prepare a self-introduction including the following inforumation: What is your name?(Chinese and English.) How old are you? Where are you from? What is your hobby ? Do you like our new school?Why? What’s your dream?................. Task 2.Write down your report. 探究案 Group discussion: 1.How is your English?Very good ,poor or just so-so? 2.Do you like English?Why? Whether you like it or not, you cannot ignore the fact that English is so important.Why do you think it is important? 第1页共 2 页

将相和 公开课教案

广州市培英实验小学 2010学年第二学期公开课教案 聂一淼 18、将相和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 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领略蔺相如的形象与品质。 三、教学难点: 把握“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一些相关历史资料。 2、制作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是什么? 2、介绍司马迁和《史记》。我国的古代文学名著浩如烟海,里面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 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国古代有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叫司马迁,他写了一部杰出的著作《史记》,请同学们读读“资料袋”。 3、《史记》这部著作有五个部分,“列传”这一部分是记叙大臣和重要人物的。今天我们 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故事。 二、出示课题,齐读课题,解题(将是谁?相是谁?)针对课题质疑。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

3、理清脉络。 ①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廉颇和蔺相如写了几件事情? (3个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 ②借助这3个小标题,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小结: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用拓展小标题的方法) ③这三个故事中,你对哪个故事最感兴趣? 四、学习“完璧归赵”这个故事 1、从“璧”入手,介绍和氏璧,介绍时代背景。 2、引入1-3自然段,了解“完璧归赵”的起因。 引:满朝的文武大臣和赵王商议了这么久,决定了没有?(没有) 作者的表现手法真高明啊!正当大家为难的时候,这种写法为谁的出场做了铺垫?(蔺相如)3、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呢?自学课文4—10自然段,抓住描写蔺相如语言、动作、神态等 细节描写的词句作批注。 4、同桌交流。 5、全班交流。 第八自然段 体会“理直气壮”(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 ①从语言上体会 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他的理直气壮?(撞碎、强逼)体会到什么? 指名读、评价、男生读、全班读 ②从动作上体会 观察这幅图上的情景,你看到了什么?(抓住秦王、蔺相如的神态和动作) 此时此刻,蔺相如心里怎么想? 找出这段话中描写动作的词,体会到什么?(理直气壮、无所畏惧) 指名读、全班读、师生配合读 第九自然段 ①体会做法:蔺相如为什么没有走?(使者风范、无畏强暴) ②体会语言“大大方方”(心中坦荡、无谓) ③指名读、齐读

unit1导学案

荥阳市第四初级中学科目:七年级英语上册编号:11 Unit1 My name’s Gina. 第一课时Section A 1a----2c 编写人:陈莹组长: 张红丽审核组长: 温馨寄语:Faith will move a mountain.信心可移山。 【学习目标】 1.通过读背,会背会默写单词表P1-2单词name, nice, to, meet, too, your, Ms, his, and, her , yes, she, he, no, not. 2.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会运用以下句型进行对话: Hi! Hello! Nice to meet you! What’s your name? My name’s Jenny. /I’m Jenny. What’s his name? His name’s Tony. /He’s Tony. What’s her name? Her name’s Gina. /She’s Gina. 3.通过教师讲解、习题练习的方式,会正确使用形容词性物主代词her(她 的)、his(他的)、your(你的/你们的)进行语言表达。 4.通过教师讲解、习题练习的方式,会正确的使用系动词be(am 、is 、are) 进行语言表达。 【学习重点】 1.会默写单词表P1-2单词。 2.会运用以下句型:Hi! Hello! Nice to meet you! What’s your name? My name’s Jenny. /I’m Jenny. What’s his name? His name’s Tony. /He’s Tony. What’s her name? Her name’s Gina. /She’s Gina.进行对话练习。 【学习难点】 1.正确使用her(她的)、his(他的)、your(你的/你们的) 2.正确的使用系动词be(am 、is 、are)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 复习提问预备单元所学的重点单词和对话。 2. 错题回放: (1)This is (a/an) UFO. (2)--- What color is the orange? --- A. It’s a yellow. B. It’s the yellow. C. Its yellow. D. It’s yellow. (3)Look! This is orange. It’s orange. A. a; a B. an; an C. an; a D. an;/ (4)下列三组字母中含有不同元音音素的一组是。 A. B和C B. F和N C. I和J (5)Lin Shuhao is NBA star. A. / B. a C. an 二、单词用法: 1. name /ne I m/ n. 名字;名称

将相和公开课正式教案

将相和 教材分析: 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记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三则故事,着力描绘了蔺相如机智勇敢的形象,讴歌了他忠于国家、大义凛然的高贵品质。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领略蔺相如的形象与品质,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文中三个故事的因果关系。 2、通过自学研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两个故事,从多角度理解并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品质。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语句。 教具准备:“完璧归赵”故事的连贯图片、课文磁带、幻灯片一张。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发兴趣 1.板书:将相和(出示幻灯1)齐读课题。通过预习课文,你对课题了解多少?(将指指廉颇,相指蔺相如,和指他们和好了,团结了。) 2.师:既然讲“和”,说明他们原来(不和,闹别扭,搞分裂)。(师评价:就一个课题,就把文章的脉络理清了,真了不起) 3.对于课题,你们有什么要问的?(将相之间为什么失和?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言归于好的呢?)师注意及时评价。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廉颇和蔺相如之间,从一开始的和到不和再到是最后的不和,课文是用几个小故事的形式介绍的。 2.快速默读课文。幻灯出示自学要求。课文是用几个小故事的形式?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文中一个合适的“词语”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3.讨论交流,给课文分段:出示幻灯2(自学要求) 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1—10)。完璧归赵 第二个故事(11—15)。渑池之会 第三个故事(16-18)负荆请罪。 4.小结:本文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讲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理解这三个词) 四、学习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蔺相如品质) (一)廉颇、蔺相如为什么不和?请同学们用快速浏览快全文,思考有没有直接描写他们不和的句子?(出示幻灯3)第16自然段。 1、指名读第16自然段。出示后齐读这段话。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之间为什么不和?(蔺相如靠一张嘴,职位就比廉颇高。)换成你是大将廉颇,你服不服?为什么?理解“攻无不克,”。板书:嘴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2、推出研究问题:同学们,请想一想,现在我们应该重点研究什么问题了?出示幻灯5(蔺相如真的是仅仅靠一张嘴吗?这张嘴厉害在哪里?师板书:嘴) (二)深入阅读,抓住人物言行,理解人物品质。(完璧归赵) 让我们带个这个问题,仔细地来研究研究“完璧归赵”这个故事。 1、请同学们自读这个故事找出他说的话。师出示幻灯4(蔺相如说的话)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你们研究了哪一句啊?学生如不肯来说,师可引导,看来这句有

《将相和》教学设计(优质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许多多可歌可泣 的武将,也有众多有胆有识的文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 进司马迁的《史记》,认识两位熠熠生辉的人物。(齐读课 题)通过预习,我们知道“将”是指谁“相”指(板书)“和” 的意思是 2、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战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因各诸侯国之间连年战争,被称为“战国”。当时,比较强 的国家有七个,秦、楚、齐、赵、燕、魏、韩,称为“战 国七雄”,秦国是最强的一个,赵国紧邻秦国,是一个比 较弱的国家,常受到秦国的侵略。 3、学课文之前我们先来解决本课的生字词。 4、看这些词语你能读好吗同桌互读。谁想读给大家听谁还想 读都想读,我们男女生合作来读。 5、生字都会了,课文读懂了吗谁来概括一下课文中的三个小 故事 二、深入阅读,感知人物 、 过渡:廉颇和蔺相如之间有和,那在这之前就有不和,快速浏览课文,找到课文中直接描写两人不和的那段话。 1.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

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A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B谁能读出廉颇的不服气。 那蔺相如是不是像廉将军所说只会耍嘴皮子呢我们深入到语言文字中,好好研究研究蔺相如这个人。 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注意标画出描写蔺相如语言的句子,可以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 2.学习蔺相如说的第一段话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 玉是一块宝玉,从文中哪能看出来十五座城也不是个小数目,秦王会这么轻易地交换吗他想干什么不换,又会怎么样 最后赵王只得派蔺相如前去。如果你是蔺相如,你怎么读老师做赵王看看能不能让你去。 3.学习蔺相如说的第二段话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这块璧真的有毛病 你体会到什么机智过人 4.学习蔺相如说的第三段话 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

Unit1 teenage life第一课时 词汇语音导学案

Unit 1 Teenage life 第一课时 词汇导学案 Step 1 Study the usage of the words 1. teenage adj. ________ teenager n. ___________ 2. volunteer n._______&v. ________voluntary adj. _________ work/act a volunteer_________; volunteer to do sth./volunteer for sth.____________ 3. debate n.&v. a heated debate ____________; under debate___________; debate sth. with sb. ___________ debate on/about sth. ______________ 4. prefer vt. prefer A to B ____________;prefer doing…..(to doing); ____________prefer to do rather than do___________; prefer to do sth. ____________ 5. content adj. &n. &vt. feel/be content with ___________; be content to do sth.___________; with content______________ 6. movement n. move v. _____ 7. clean up _________ 8. suit n./v. suitable adj. _________be suitable for ______________; be suitable to do sth. ___________ 9. actually adv. in fact; as a matter of fact 10. challenge n. &vt. challenging adj. _______ face a challenge_______; challenge sb. to (do) sth.________ 11. confuse vt. confused adj. ______confusing adj. _____ confusion n. ______ be/become confused about ______________; confuse A with B______________ 12. fluent adj. fluency n.______fluently adv.________ 13. graduate v. &n. graduate n. _______graduation n.________; graduate from________ 14. recommend vt. recommend…to sb. ____________; recommend doing______________; recommend sb to do sth. _______________; recommend that sb. (should) do sth.___________ 15. sign up (for sth.)__________________ 16. advance n. &v. advanced adj.________; in advance_____________ 17. extra adj. _____________ 18. obviously adv. obvious adj. _________; It is obvious that __________________ 19. quit v. (quit, quit) quit school_______ quit doing sth._____________ 20. responsible adj. responsibility n. ___________; a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_____________be responsible for______________ 21. solution n. solve v. _____; a solution to the question_______ 22. schedule n. &v. on schedule_______________ 23. editor n. edit v. _________ 24. adventure n. adventurous adj. ___________ 25. expert n. &adj. an expert in/on/at ____________ 26. behaviour n. behave vt.____ behave oneself_____ 27. attract v. attraction n. _____attractive adj. _____ be attracted to _______ 28. focus on ___ focus one’s attention on___________ 29. addicted adj.________ addict n. _________a TV addict _________be addicted to _________ Step 2. Do some exercises. 1. 用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 It may take a long time to find a _______ (solve) to the problem. 2). What she said was so ________ (confuse) that they could hardly understand it. 3). Having shown you around our school,we will introduce our most ____ (advance) science lab to you. 4). ________ (obvious),the students are not interested in the subject. 5). He quit _________ (study) to take a walk. 6). In the coming three years,our school life will be ___________ (challenge). 7). Let’s take the _________ (responsible) to build up a low-carbon city by riding bicycles. 8). We are addicted to ________(buy) new things. 9). I recommend her ____________ (think) very carefully before she does anything foolish. 10). The beautiful beaches are the island’s main_______(attract). 2. 阅读理解。 A Going to a new school can feel like starting all over again. You may feel like sad or angry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