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爬天都峰》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爬天都峰》知识点总结中小学金牌教师第17课《爬天都峰》知识点课文主题:本文描写了在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故事。
文童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课内问题:1・说说爬天都峰这件事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
答:时间:假日里;地点:黄山天都峰下:人物:爸爸、"我"和老爷爷;起因:假日里,爸爸带〃我"爬天都峰;经过:看到天都峰如此高和陡,〃我"有些发颤,途中遇到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互相汲取力量;结果:〃我〃和老爷爷都登上了天都峰。
2•文中"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犹豫、不自信一受到鼓舞、坚定信心一战胜困难,登上天都峰。
3."我"和老爷爷能成功爬上天都峰的原因是什么?答:—是他们个人的奋斗和努力,二是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
4.〃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后为什么互相道谢呢?答:因为爬天都峰对这一老一小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事,但他们彼此互相鼓励,给了彼此信心,使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成功爬上天都峰,所以要互相道谢。
5、课文主要写了_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主要写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故事。
是按事情经过的顺序写的。
6、"我"开始不敢爬,最后爬上去了。
课文是怎么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假日里,爸爸带〃我"爬天都峰;看到天都峰如此高和陡,〃我〃有些发颤,途中遇到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互相汲取力量;最后"我〃和老爷爷都登上了天都峰。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17课《爬天都峰》图文讲解+练习17、爬天都峰1、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
2、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3、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4、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5、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6、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 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7、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8、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 留作纪念。
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
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9、“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10、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知识点课文主题:本文描写了在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故事。
文章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课内问题:1.说说爬天都峰这件事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
答:时间:假日里;地点:黄山天都峰下:人物:爸爸、“我”和老爷爷;起因:假日里,爸爸带“我”爬天都峰;经过:看到天都峰如此高和陡,“我”有些发颤,途中遇到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互相汲取力量;结果:“我”和老爷爷都登上了天都峰。
2.文中“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犹豫、不自信一受到鼓舞、坚定信心一战胜困难,登上天都峰。
3.“我”和老爷爷能成功爬上天都峰的原因是什么?答:一是他们个人的奋斗和努力,二是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
四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7.爬天都峰》人教(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17.爬天都峰》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作者小时候和家人一起攀登天都峰的经历,展示了他们在攀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相互鼓励、共同克服困难的精神。
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富有启发性,既能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又能激发他们面对困难时的勇气和信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故事性较强的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他们在生活中也经历过一些困难,对于如何面对困难、克服困难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仍有待引导和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他们从中获取启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一家攀登天都峰的经过及所得到的启示。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相互鼓励、团结协作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一家攀登天都峰的经过及所得到的启示。
2.难点:领悟课文中所展现的相互鼓励、团结协作的精神,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图片、视频等形式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采用情感教学法,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从中获取启示。
4.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丰富课堂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天都峰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攀登天都峰的经过。
3.合作探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中所展现的相互鼓励、团结协作的精神。
【精选】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爬天都峰》基础知识+课文讲解一、我会写组词哩:li(还早哩、吃饭哩、上面哩)级:jí(石级、高级、初级)链:liàn(铁链、表链、锁链)颤:chàn(发颤、颤动、颤抖)攀:pān(攀登、攀岩、攀爬)猴:hóu(猴子、耍猴、猴急)鲫:jì(鲫鱼、石鲫、花鲫鱼)念:niàn(纪念、惦念、想念)辫:biàn(辫子、小辫儿、草帽辫儿)呵:hē(呵护、呵气、呵斥)二、我会认组词相:xiàng(相片、相机、相貌)三、多音字都:dū(首都)dōu(都是)发:fà(白发)fā(发现)相:xiàng(照相)xiāng(互相)四、近义词五、反义词六、理解词语似乎一一好像发颤一一发抖鼓舞一一鼓励居然一一竟然汲取一一吸取仰一一俯笔陡一一平坦鼓舞一一打击奋力——松懈抬头——低头笔陡:笔直陡峭。
白发苍苍:头发灰白,形容人苍老。
奋力:充分鼓起劲来。
终于: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情况(多用于希望达到的结果)。
鼓舞:使振作起来,增强信心或勇气。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造句:没想到我居然考了全班第一名。
汲取:吸取。
造句:我们互相汲取力量,最终完成了艰巨的任务。
七、句子解析1.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一个“挂”字形象、生动地把天都峰的“陡”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天都峰,光是看着就让人感到害怕,更别说攀登了。
2.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攀着铁链”“手脚并用”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3.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终于”表明我们克服重重困难爬上了天都峰顶,体现了我们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
4.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懂得了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爬天都峰》知识点总结中小学金牌教师第17课《爬天都峰》知识点课文主题:本文描写了在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故事。
文章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课内问题:1.说说爬天都峰这件事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
答:时间:假日里;地点:黄山天都峰下:人物:爸爸、“我”和老爷爷;起因:假日里,爸爸带“我”爬天都峰;经过:看到天都峰如此高和陡,“我”有些发颤,途中遇到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互相汲取力量;结果:“我”和老爷爷都登上了天都峰。
2.文中“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犹豫、不自信一受到鼓舞、坚定信心一战胜困难,登上天都峰。
3.“我”和老爷爷能成功爬上天都峰的原因是什么?答:一是他们个人的奋斗和努力,二是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
4.“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后为什么互相道谢呢?答:因为爬天都峰对这一老一小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事,但他们彼此互相鼓励,给了彼此信心,使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成功爬上天都峰,所以要互相道谢。
5、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主要写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故事。
是按事情经过的顺序写的。
6、“我”开始不敢爬,最后爬上去了。
课文是怎么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假日里,爸爸带“我”爬天都峰;看到天都峰如此高和陡,“我”有些发颤,途中遇到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互相汲取力量;最后“我”和老爷爷都登上了天都峰。
生字组词:哩:在山上哩!还没来哩!级:石级年级高级低级上级等级链:铁链项链链接锁链手表链颤:发颤颤抖颤动颤音颤颤悠悠攀:攀登攀岩攀扯攀谈攀亲道故- 猴:猴子猴头猴戏猴年马月鲫:鲫鱼过江之鲫念:念头思念想念念小学念念不忘辫:辫子小辫儿麻花辫扎辫子呵:呵斥呵责呵气笑呵呵多音字:相:xiāng相信xiàng相片儿量:liáng测量liàng量力似sì相似shì似的作:zuō作坊zuò作家形近字:辫(辫子)辨(辨别)辩(辩论)念(思念)贫(贫穷)贪(贪心)词语解释:笔陡:笔直陡峭。
17、爬天都峰知识点一:识字与写字知识点解读:1、认识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相”.2、引导学生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知识点训练:1、给划横线的字注音.石级()铁链()攀登()照相()相信()辫子()笑呵呵()2、我能写正确.bǐdǒu fāchàn hóu zi jìyú()()()()知识点二:词语训练知识点解读: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和感受人物内心世界.因此认识生词理解词语的意思十分重要.尤其是一些多音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读音和意思也完全不同,本知识点重在帮助学生理解和区别生字词.知识点训练:1、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________ ( )__________相 ( )_________ 发()_________2、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仰——()笔陡——()奋力——()3、照样子写词语.笑呵呵 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白发苍苍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知识点三:语用训练知识点解读:在认识生字词的基础上,强化运用,能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心情.知识点训练:按要求写句子.1、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仿照例句写个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刮下来的,真叫人发颤!(用划线词语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四:阅读训练知识点解读:本部分考察的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让学生在积累内容的同时,拓展性的题目也训练了孩子的语用.知识点训练:理解课文,回答问题.1、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按照什么顺序写的?2、联系上下文理解“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知识点五:大阅读链接知识点解读: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也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当困难来临时,我们不要惧怕,不要退缩,要勇敢的面对,要学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知识点训练:1、拓展阅读,引导学生积累有关战胜困难的名言.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逆境能打败弱者成就强者”培养学生的坚强品格.2.向学生推荐阅读黄亦波作品《眼睛会动的布娃娃》《虎孩》《小鸟在唱歌》《峨眉山上的奇遇》,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一)《爬天都峰》节选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1.这段话写出了天都峰的两个特点.一是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2.这段话中画“”的句子写出了我的__________________.3.请你用“||”给这段话划分为两层.(二)写话写写发生在你身边的“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事情.老爸,我是自己上来的在日本,一位父亲带着6岁的儿子郊游,父亲钓鱼,儿子在一边玩耍.在离湖边不远处,有一个很深的大坑.孩子好(hǎo hào)奇,自己偷偷摸索着下到坑里.玩了一阵子后他发现,大坑离地面很高,下来容易上去难.于是他不得不求助正在钓鱼的父亲:“爸爸,爸爸,帮帮我,我上不去了!”但他没有得到回应(yīng yìng ).其实,此时此刻他知道他的父亲正在距离他不远的地方钓鱼,他没有想到,父亲会对其的求助置之不理.于是,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愤怒.他开始直呼父亲大人的名字,并称之为:八格牙路(混蛋)”.可是他的父亲还是置之不理.这时,天渐渐地黑下来,出于恐惧和无助,他的第二个反应是哭泣,又哭又喊,足以令做父亲的揪心.结果得到的反应还是沉默.之后,他不得不自己想办法了.他在坑里转(zhuǎn zhuàn)来转去,寻找可以上去的地方.终于,他发现在坑的另一面,有几棵可以用于攀缘的小树.他艰难地爬上来.此时此刻,他发现父亲还在那里叼着烟卷,悠闲地一动不动地钓着他的鱼.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顽童,没有抱怨,更没有愤怒,而是径直走到父亲身边,自豪地对父亲说:“老爸,我是自己上来的!”1、选择正确的读音划横线.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置之不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径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儿子在坑里求助父亲,父亲却对他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的第一反应是_______________.天黑后,他出于恐惧和无助,第二反应是___________,而父亲给予的回应是_____________.儿子最后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知识点解读与基础训练识字与写字:1、给划横线的字注音.石级(jí)铁链(liàn)攀登(pān )照相(xiàng )相信(xiāng)辫子(biàn)笑呵呵(hē)2、我能写正确.(笔陡)(发颤)(猴子)(鲫鱼)词语训练:1、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xiāng)_相信__ (fā)_发现_________ 相 (xiàng)_ 照相___ 发(fà)__头发_______2、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仰——(俯)笔陡——(平坦)奋力——(松懈)3、照样子写词语.笑呵呵 _笑嘻嘻_ _笑眯眯__ __乐陶陶_______白发苍苍风尘仆仆微风习习生机勃勃语用训练:1、参赛者个个多才多艺,磨肩擦掌!我能成功晋级吗?2、他专心致志地做实验,似乎没有听到老师的点名.阅读训练:1、在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和老爷爷都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克服山高路陡等困难,最终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按照“爬天都峰之前-爬天都峰中-爬天都峰之后”的顺序写的.2、联系第8、9自然段来理解.能力提升训练:1.高陡2.心理活动3.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 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拓展与应用训练:1、hào、yìng、zhuàn2、放在一边,不理不睬.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3、置之不理、愤怒、哭泣、沉默、靠自己爬上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爬天都峰》原文及教案【原文】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爷爷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
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
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___________本文作者黄亦波,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课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假”在语句中的正确读音;理解“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会用“终于”写一段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品味重点词句,体会其中的含义。
3.情感与价值使学生懂得只要有勇气、奋发努力,就能战胜困难;知道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己,是一种可贵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爸爸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学生:查找有关天都峰的资料。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欣赏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爬天都峰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3篇)《爬天都峰》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互相鼓励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2、会背第二自然段。
3、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天都峰的险,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互相鼓励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教学难点:理解爸爸的话。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三课《爬天都峰》,上课前我先检测一下同学们对上节课所学词语的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笔陡铁链发颤鲫鱼背白发苍苍手脚并用汲取勇气居然决心终于1、抽生读。
2、齐读。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现在谁告诉大家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抽生)(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互相鼓励爬上峰顶的。
2、理解爸爸对我和老爷爷说的话。
三、感受天都峰之险。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一)】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天都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看出?画出相应的词句。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1、生朗读第二自然段,并圈画相关词句,体会峰之险。
2、抽生反馈。
(抓重点词句分层次指导朗读)3、谁能通过朗读来表现出天都峰的高和陡呢?(1)、指名读。
(2)、强调加红线词语读。
(3)、强调加点词语。
(4)、强调加三角的词语读。
【课件出示险要的天都峰图片】过度:看着就叫人发颤的天都峰,对一个小女孩来说,这真是一件难事啊!四、体会一老一小的对话,互相鼓励做决定。
师:就在小女孩将要失掉爬山自信的时候,身后上来一位老爷爷,这位老爷爷头发花白,从外貌来看,年龄比小女孩的爷爷年龄还要大哩。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二)】朗读一老一小的对话,从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对,咱们一起爬吧!”1、小组自由朗读对话。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爬天都峰》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爬天都峰》课文原文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在鲫鱼背前,爸爸给我和爷爷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
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
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___________本文作者黄亦波,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爬天都峰》教案1.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课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假”在语句中的正确读音;理解“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会用“终于”写一段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品味重点词句,体会其中的含义。
3.情感与价值使学生懂得只要有勇气、奋发努力,就能战胜困难;知道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己,是一种可贵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爸爸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学生:查找有关天都峰的资料。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
欣赏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七课爬天都峰笔记1.课文概述《爬天都峰》是四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十七课,讲述了一个小男孩攀登天都峰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勇敢面对挑战、追求梦想的主题。
2.故事情节(1)主人公介绍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小男孩,他有一个追求梦想的心。
(2)攀登天都峰的决定小男孩听说天都峰是最高的山峰,他立下决心要攀登它。
(3)攀登过程小男孩开始攀登天都峰,他面对险峻的山路和困难,不畏艰辛,一步一步向前。
(4)达到山顶经过不懈努力,小男孩终于到达了天都峰的山顶,俯瞰着壮丽的景色,他感到非常自豪和满足。
(5)追求新的梦想小男孩在山顶上拥抱了天空,同时也发誓要继续追求新的梦想。
3.主题与意义(1)勇敢面对挑战故事中的小男孩勇敢地攀登天都峰,面对险峻的山路和困难,并最终成功登顶。
这鼓励学生勇敢面对自己的挑战和困难,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2)追求梦想小男孩通过攀登天都峰追求自己的梦想,这启示学生要有追求、有目标,不断努力奋斗,追逐自己的梦想。
(3)满足与成长小男孩攀登天都峰后感到非常满足和自豪,这让学生明白,通过努力和坚持,可以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也能够促进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4.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和主题。
-分析小男孩的心理变化和成长过程。
-掌握并运用相关词语和表达方式。
5.学习方法-仔细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提取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记忆和复述。
-进行课文分析和思考,理解主题和意义。
6.总结《爬天都峰》这篇课文通过一个小男孩攀登天都峰的故事,鼓励学生勇敢面对挑战、追求梦想,并体会到成就和满足的喜悦。
通过学习和分析这个故事,可以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勇气和毅力,以及追求梦想的决心和努力。
【精选】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爬天都峰》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一、我会写组词
哩:li(还早哩、吃饭哩、上面哩)
级:jí(石级、高级、初级)
链:liàn(铁链、表链、锁链)
颤:chàn(发颤、颤动、颤抖)
攀:pān(攀登、攀岩、攀爬)
猴:hóu(猴子、耍猴、猴急)
鲫:jì(鲫鱼、石鲫、花鲫鱼)
念:niàn(纪念、惦念、想念)
辫:biàn(辫子、小辫儿、草帽辫儿)
呵:hē(呵护、呵气、呵斥)
二、我会认组词
相:xiàng(相片、相机、相貌)
三、多音字
都:dū(首都)dōu(都是)
发:fà(白发)fā(发现)
相:xiàng(照相)xiāng(互相)
四、近义词
五、反义词
六、理解词语
似乎一一好像发颤一一发抖鼓舞一一鼓励
居然一一竟然汲取一一吸取
仰一一俯笔陡一一平坦鼓舞一一打击
奋力——松懈抬头——低头
笔陡:笔直陡峭。
白发苍苍:头发灰白,形容人苍老。
奋力:充分鼓起劲来。
终于: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情况(多用于希望达到的结果)。
鼓舞:使振作起来,增强信心或勇气。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造句:没想到我居然考了全班第一名。
汲取:吸取。
造句:我们互相汲取力量,最终完成了艰巨的任务。
七、句子解析
1.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一个“挂”字形象、生动地把天都峰的“陡”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天都峰,光是看着就让人感到害怕,更别说攀登了。
2.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攀着铁链”“手脚并用”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3.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终于”表明我们克服重重困难爬上了天都峰顶,体现了我们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
4.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懂得了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八、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写了“我”和爸爸在假日里去爬天都峰时遇到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天都峰的事。
2.在爬天都峰的过程中,“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在爬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缺乏自信,产生了畏惧的心理;在与老爷爷相遇并交谈后,“我”受到鼓舞,有了爬向峰顶的勇气;最后“我”克服重重困难,奋力爬上了天都峰顶,此时,“我”既兴奋又激动
3.老爷爷为什么要谢“我”?“我”为什么又要谢老爷爷?
说明有了“我”和“老爷爷”的互相鼓励,才使我们有了爬天都峰的勇气和决心,使“我”和“老爷爷”爬上了天都峰。
九、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暑假里爸爸带“我”爬天都峰。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天都峰的高和陡。
第三段(第3-7自然段):写“我”在一位老爷爷的带动下,爬上了天都峰。
第四段(第8-10自然段):写爬上天都峰后,“我”和老爷爷互相道谢。
十、课文主题
本文写了在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顶的事。
本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十一、教材课后习题
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写了作者爬天都峰的事。
按照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来写的。
2.“我”开始不敢爬,最后爬上去了。
课文是怎么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爬山前,作者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的“高”和“陡”,运用了心理描写,写出了“我”的胆怯,“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运用了语言描写。
爬山时,抓住“我”的动作和样子来写,“奋力”“手脚并用”表现出“我”爬山的艰难和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一会儿……一会儿……”将奋力攀登天都峰的“我”比作“小猴子”,写出了“我”爬天都峰时的样子。
爬山后,运用了语言描写,写出了“我”和老爷爷互相感谢。
*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