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古代的青铜艺术》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2
20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青铜艺术的历史背景、特色和发展。
2.学习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表现手法。
3.通过欣赏珍贵的青铜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4.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创造能力,尝试模仿古代青铜器的艺术风格。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古代青铜器的历史、文化价值、制作工艺和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掌握古代青铜器的特点和造型表现,尝试进行艺术创作。
三、教学方法1.看图说话法:通过欣赏古代青铜器图片,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指导学生进行珠串绘画:学生观察古代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用黑钢笔在白纸上画出珠串图案,增强对青铜器的造型表现认识。
3.创意制作:鼓励学生在珠串绘画的基础上,尝试进行艺术创作,用绘画和雕刻等多种形式表现出古代青铜器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四、教学内容1. 古代青铜艺术的历史背景古代青铜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了商周时期达到了巅峰。
青铜器本来是一种实用的生活用具,后来逐渐演变为文化艺术品,成为古代文明的重要代表之一。
2. 古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表现手法古代青铜器的主要制作工艺有铸造、锻造和成型等。
青铜器的表现手法主要是青铜器的造型、纹饰、文字和器型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3. 20珍爱国宝中的古代青铜器20珍爱国宝中的古代青铜器包括了商代青铜器、周代青铜器和春秋战国青铜器等。
这些古代青铜器代表了中华文明的巅峰成就,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五、教学过程1. 欣赏古代青铜器图片教师通过幻灯片或图片册子,让学生欣赏古代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讲解古代青铜器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帮助学生了解古代青铜艺术的发展历程。
2. 珠串绘画教师为学生发放白纸和黑红钢笔,让学生观察珍藏的一些古代青铜器照片,端详其中的器型和纹饰元素,然后在白纸上画出珠串图案。
让学生在绘画中学习古代青铜器的表现手法和造型特点,并学会将此运用到自己的绘画中。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20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器文化的特点和价值,懂得了解并爱护国家文物;2.掌握青铜器的构成和造型技巧,理解铜器雕塑对中国艺术的影响;3.运用多种绘画技法表现青铜器的造型形式及图案纹饰。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古代青铜器文化的特点和价值;2.掌握青铜器的构成和造型技巧;3.运用多种绘画技法表现青铜器的造型形式及图案纹饰。
教学难点1.掌握青铜器的冶炼工艺和铜器雕塑对艺术的影响;2.艺术创作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内容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五颜六色的颜料、画板、画笔、纸张、彩色泡沫球、竹签、海绵刷、小镜子等;2.图片准备:古代青铜器的图样、青铜器制作过程的图片;3.教学环境准备:课堂中央设置投影屏幕或其他展示设备。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老师展示一些古代的青铜器,引导学生分析古代青铜器的外形和图案,激发同学们的兴趣;2.引导学生思考铜器是如何制作的,了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历史背景。
步骤二:讲授(15分钟)1.讲解青铜器的特点和文化价值。
通过图片和教材,给同学们介绍青铜器的种类和特征,让同学们了解古人的审美观和文化;2.讲解青铜器的构造及造型技巧,掌握基本的青铜器制作方法;3.讲解铜器雕塑对中国艺术的影响,介绍雕塑家的创造思路和手法。
注:以上内容可以根据教材作适量调整。
步骤三:实践(40分钟)1.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画笔、海绵刷、竹签、彩色泡沫球等材料,尝试不同时期青铜器的图案纹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创作特点;2.了解青铜器的构造及造型技巧,同学们可以自由创作轮廓各异的青铜器模型。
步骤四:总结(15分钟)1.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青铜器的特点和文化价值;2.老师点评学生的绘画作品,加深学生对青铜器构造和造型技巧的理解。
四、教学作业1.根据学习内容,自制一份青铜器模型,并在上面绘制图案和纹饰;2.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查找一些著名青铜器的图片和介绍资料,写一篇作文,介绍自己所感受到的青铜器的文化价值。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了解青铜艺术的特点及其在古代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2. 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一些典型的青铜器物及其图案。
3. 学生能够运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方式,创作出具有青铜艺术风格的作品。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对青铜艺术的认识和审美能力。
2. 利用图书、网络等资源,搜集青铜器物的图片和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
3. 运用绘画、手工制作等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青铜艺术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青铜艺术概述:介绍青铜艺术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
2. 青铜器物欣赏:展示一些典型的青铜器物,如商代晚期的青铜面具、春秋战国的青铜器等,分析其造型、纹饰等方面的特点。
3. 青铜艺术创作: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方式,创作出具有青铜艺术风格的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青铜艺术的特点及其在古代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2. 学生能够创作出具有青铜艺术风格的作品。
难点:1. 对青铜器物造型、纹饰等方面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
2. 运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方式,创作出具有青铜艺术风格的作品。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青铜器物的图片和资料,制作课件。
2. 学生准备:绘画、手工制作等工具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一些典型的青铜器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青铜艺术。
2. 教学新课:介绍青铜艺术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分析青铜器物的造型、纹饰等方面的特点。
3. 学生实践:分组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创作出具有青铜艺术风格的作品。
4. 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5.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青铜艺术。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欣赏青铜器物时的反应,了解他们对青铜艺术的认知程度。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小学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青铜艺术的基本知识,包括青铜器的定义、制作工艺以及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对青铜艺术的美感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青铜艺术的基本知识,青铜器的制作工艺,以及如何欣赏和分析青铜艺术作品。
2. 教学难点:对青铜艺术作品内涵的理解,如何将青铜艺术元素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青铜艺术的相关资料和图片,准备青铜器的实物或模型,准备创作材料。
2. 学生准备:带齐美术学习用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青铜器的实物或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对青铜器有什么印象?”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青铜艺术的基本知识,包括青铜器的定义、制作工艺以及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3. 欣赏与分析:教师展示不同朝代的青铜艺术作品,引导学生从形式、内涵等方面进行分析,理解青铜艺术的特点和魅力。
4. 动手实践: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青铜艺术创作,可以是一幅画、一件手工制品或模型,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完成一幅以青铜艺术为主题的绘画或手工制品。
六、教学延伸1. 教师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青铜艺术展览,加深对青铜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2. 邀请青铜艺术家或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专业地了解青铜艺术的魅力和历史。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青铜艺术的基本知识。
2. 学生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看在青铜艺术方面的理解是否有提高,创作能力是否有增强。
八、教学评价1.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对青铜艺术的理解、创作能力以及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2. 学生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看自己在青铜艺术方面的进步。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青铜器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
2. 掌握青铜器的制作方法和艺术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青铜器的制作过程,包括刻划、铸造等技艺。
2. 教学难点:青铜器艺术的审美理解,以及如何在作品中体现爱国情怀。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各种类型的青铜器图片和实物,以便学生观察和了解。
2. 准备制作青铜器的材料和工具,包括泥土、模具、刻刀、熔炉等。
3. 准备有关青铜器的历史和文化的资料,以便学生了解其背景知识。
4. 设计一份课堂讨论题,引导学生思考青铜器的价值和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些青铜器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和重要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视觉刺激,引发学生对青铜器的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索研究: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实物,了解青铜器的造型特点、纹饰风格和历史价值。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青铜器的材质、工艺和用途,帮助学生理解古代青铜器的制作技艺。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和实物接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了解青铜器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3. 实践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制作一个小型的青铜器模型。
教师提供一些材料和工具,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不同的纹饰和造型。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成果展示与评价:各小组展示自己的青铜器模型,并介绍设计理念和制作过程。
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最后,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青铜器的重要性和历史价值。
设计意图:通过成果展示和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同时促进学生的反思和改进。
总结环节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收集更多有关青铜器的资料,如相关书籍、网站等,了解更多青铜器的历史、文化、制作技艺等方面的知识。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学对象: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铜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古代青铜艺术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3. 引导学生通过手工制作体验青铜艺术创作的乐趣。
教学准备:1. 青铜艺术品的图片和资料。
2. 制作青铜艺术品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教学内容:第一节:青铜艺术简介1. 引导学生观察青铜艺术品的图片,让学生对青铜艺术有初步的认识。
2. 讲解青铜艺术的基本概念,包括青铜器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第二节:欣赏古代青铜艺术品1. 展示古代青铜艺术品实物或图片,让学生欣赏和感受其艺术魅力。
2. 分析古代青铜艺术品的设计和制作工艺,引导学生了解其文化价值。
第三节:青铜艺术品的保护1. 讲解青铜艺术品的保护知识,包括防锈、防腐蚀等。
2. 引导学生关注青铜艺术品的保护现状,提高学生的保护意识。
第四节:手工制作青铜艺术品1. 引导学生观察青铜艺术品的设计和造型,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2. 发放制作青铜艺术品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引导学生动手制作。
3. 指导学生制作过程,解答学生的疑问。
第五节:作品展示与评价1.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学生欣赏和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青铜艺术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2. 学生动手制作青铜艺术品的能力和创造力。
3. 学生对青铜艺术品的保护和欣赏意识。
第六节:了解青铜器的用途与象征意义1. 讲解青铜器在古代的使用场景,如礼仪、战争、日常生活等。
2. 分析青铜器上的图案和符号,引导学生了解其象征意义。
第七节:探索青铜器的制作工艺1. 介绍青铜器的制作流程,包括铸造、雕刻、打磨等工艺。
2. 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或参观博物馆,深入了解青铜器的制作过程。
第八节:青铜器与现代艺术的结合1. 展示当代艺术家如何将青铜艺术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的作品。
2. 引导学生探讨青铜器在现代艺术中的创新和应用。
第九节:动手实践——制作简易青铜器1. 发放制作简易青铜器的材料和工具,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古代的青铜艺术教案小学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运用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的方法进行欣赏评述活动, 从青铜器的造型、纹样以及文字等方面来了解青铜艺术的特点;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古代青铜艺术, 陶冶艺术情操。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青铜艺术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对生活情感的表达能力, 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认识中国青铜艺术在人类文化上所作出的贡献, 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评述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激发学生热爱劳动, 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学习从青铜艺术的造型、纹样以及文字的等方面来欣赏了解青铜器艺术的特点。
教学难点: 在欣赏青铜器艺术的过程中, 认识中国青铜器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作出的贡献,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策略在学习中国古代青铜艺术这课时, 正好是让学生感受我中华民族古代优秀艺术文化的契机。
虽然条件有限,不能带学生亲临博物馆参观, 但可以运用课件让学生通过网络影片来了解我们祖国古代青铜艺术。
作为一节美术欣赏课,应该让学生课前头脑中有一定印象, 应该让学生课前首先预习美术课本, 在课前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
教无定法, 应“以学定法” , 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以此为出发点, 本节课在教学中,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体现课程设计, 注重人文关怀, 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 针对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利用多媒体软件制作美术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录像等媒体综合在一起, 创设形象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通过评价激励, 引导学生积极互动, 体会创作的快乐,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学活动(含过程与方法)设计目的和说明课前准备教师制作课件。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优秀3篇)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古代青铜艺术,了解青铜艺术的发展史及其特色。
2、指导学生学习欣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3、教育学生热爱和传承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
教学重难点:了解青铜器的发展,欣赏青铜器艺术的方法。
教具:青铜器实物、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播放幻灯片,初步让学生浏览,导入本节课要学习的课题: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2、让学生来说自己所了解的青铜器及其发展过程。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内容)3、师:我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远在四五千年前的夏代就已经开始出现。
商带和西周是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
二、发展阶段:1、欣赏教材中的青铜器图例:先让学生看书中的图例以及下面的文字说明。
2、探讨怎样来欣赏,请学生来说说。
3、归纳欣赏的基本方法:(1)从造型上来欣赏,根据不同用途,青铜器有各种不同的造型。
(2)从纹样上来欣赏,青铜器上常有动物纹、几何纹以及人事活动等图案,反映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
(3)从文字上来欣赏。
三、根据上面几点欣赏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欣赏青铜器艺术(幻灯):夏:乳钉纹爵商朝的青铜器:1、兽面纹方鼎。
2、四羊方尊3、铜纵目面具西汉时期:长信宫灯战国时期:1、虎噬鹿青铜器座2、宴乐攻战壶东汉时期:铜奔马四、师出示现代的青铜器,引导学生欣赏,看看与古代的青铜→←器又有什么不同。
五、知识窗: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也有的是红铜和合金。
红铜加了锡、铅以后,使铜的熔点降低,硬度加强,因为呈青灰色,所以叫青铜。
六、让学生讨论要怎样来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
冀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了解漫画的基本特点和基本表现方法。
2.学习运用漫画的表现手段创作漫画。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和善于观察生活、思索生活的良好习惯,、二、教学重点分析、了解漫画的特点和表现方法。
三、教学难点如何创作漫画。
四、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教材。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青铜艺术的基本特点,欣赏古代青铜器的造型美、纹饰美,学会用语言或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对古代青铜艺术的审美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珍爱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古代青铜艺术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
2. 古代青铜器的分类和特点。
3. 古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装饰手法。
4. 青铜器上的纹饰及其象征意义。
5. 青铜器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代青铜器的造型美、纹饰美及其象征意义。
2. 教学难点: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装饰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青铜器实物或图片、教学挂图等。
2. 学具:绘画纸张、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关注古代青铜艺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古代青铜艺术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引导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分类和特点。
3. 欣赏与分析:展示青铜器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欣赏其造型美、纹饰美,分析其象征意义。
4. 实践与创作:学生分组进行青铜器的绘画或制作,体验青铜艺术的魅力。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青铜器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六、板书设计1.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2. 课题: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20课3. 教学目标:了解古代青铜艺术的基本特点,欣赏古代青铜器的造型美、纹饰美,学会用语言或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
4. 教学内容:古代青铜艺术的历史背景、分类特点、制作工艺、装饰手法、纹饰象征意义等。
5. 教学重点与难点:青铜器的造型美、纹饰美及其象征意义,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装饰手法。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古代的青铜艺术,并在实践中加深对青铜器的认识。
同时,通过研究青铜器的功能和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对古代文明的思考和认识。
教学内容1.了解古代青铜器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学习青铜器的形式与结构3.实践制作小型青铜器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在黑板上展示几幅古代青铜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形态和构造,询问学生对青铜器的了解和认识。
并简单讲解青铜器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对古代文明和手工艺品的兴趣。
第二步:讲解1.形式与结构: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讲解青铜器的形式和结构。
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主要构成部分和制作工艺。
2.功能与用途:讲解古代青铜器的主要功能和用途,让学生了解古代文明中的物质文化和社会生活。
第三步:实践制作1.材料准备:为学生准备好黏土、细刀和简单的雕刻工具。
2.制作过程:指导学生用黏土制作小型的青铜器,让学生体验一下古代青铜器的制作过程和工艺技巧。
3.讲解细节:在制作的过程中,介绍一些关于青铜器的细节和制作技巧,让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和体验。
第四步:总结1.作品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青铜器,并互相欣赏和点评。
2.总结与思考: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和互动,引导学生总结课程内容并思考古代文明与艺术的关系。
教学重点1.青铜器的形式和结构,制作工艺与技巧;2.古代青铜器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功能与用途;3.实践制作过程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古代文明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和发展;2.指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制作青铜器的基本技巧和工艺。
课后作业1.家庭访问:让学生拜访一位年长的亲属或邻居,请他们谈谈古代文明和手工艺品的故事和经验。
2.进一步了解:学生可以从图书馆或互联网上查找有关古代青铜器的信息和资料,深入了解并充实自己的知识。
思考题目1.你觉得古代青铜器在当今社会中还有什么应用价值或意义?2.比较古代青铜器和现代工艺品,你认为哪一个更具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结束语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古代青铜器的文化和艺术,从而理解和珍视我们的祖先留下的重要文物和文化遗产。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青铜艺术,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2. 培养学生对国家宝藏的珍视和保护意识。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二、教学重点1. 青铜器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青铜器的主要特点和艺术价值。
三、教学难点1. 青铜器的设计原理和制作工艺。
2. 如何培养学生对古代青铜艺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青铜器的起源和发展。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青铜器的特点和价值。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青铜器的图片、视频和实物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彩笔,以便记录和绘制。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古代青铜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青铜器的外观和特点。
2. 学生分享对青铜器的初步认识和感受。
二、青铜器的起源和发展(10分钟)1. 教师通过讲解,介绍青铜器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
三、青铜器的主要特点和艺术价值(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青铜器,引导学生分析其特点和价值。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青铜器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四、青铜器的设计原理和制作工艺(10分钟)1. 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设计原理和制作工艺。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动手制作,体验青铜器的制作过程。
五、欣赏和分析古代青铜艺术(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古代青铜器的实物,让学生近距离欣赏和观察。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青铜器的艺术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教学延伸: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青铜器展览,加深对古代青铜艺术的理解和认识。
六、教学内容:青铜器的种类与功能1. 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介绍不同类型的青铜器,如礼器、兵器、生活用器等。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学设计(五篇)第一篇: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学设计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古代青铜艺术,了解青铜艺术的发展史及其特色。
2.指导学生学习欣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3.教育学生热爱和传承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
教学重难点:了解青铜器的发展,欣赏青铜器艺术的方法。
教具:青铜器实物、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播放幻灯片,初步让学生浏览,导入本节课要学习的课题: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2.师:我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远在四五千年前的夏代就已经开始出现。
商带和西周是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
二、发展阶段:1.欣赏教材中的青铜器图例:先让学生看书中的图例以及下面的文字说明。
2.师:同学们注意在欣赏的方法。
((1)从造型上来欣赏,根据不同用途,青铜器有各种不同的造型。
(2)从纹样上来欣赏,青铜器上常有动物纹、几何纹以及人事活动等图案,反映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
(3)从文字上来欣赏。
)三、根据上面几点欣赏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欣赏青铜器艺术(幻灯):(一)教师示范欣赏1.课件展示青铜器《乳钉纹爵》,师作介绍:这是夏代中期青铜器,出土于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是我国所见最早的青铜器,距今已有3600年的历史。
铜爵高22.5厘米。
它的流、尾和足虽然都很细长,但整体上却显得匀称平衡,给人一种轻盈舒展迎风而立的美感。
这个时期青铜上的纹饰十分简单,这件器物腹一面又两道弦纹,其间饰有5枚乳钉。
2.课件展示青铜器《四羊方尊》,师介绍:这是件商代青铜器,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县。
高58.3厘米,口长52.4厘米,重34.5公斤。
它是现存商代青铜方尊重最大的一件。
尊的四肩、腹部设计成四个大卷角羊,增加了变化,在宁静中突出威严的感觉。
3.课件展示青铜器《司母戊鼎》,师介绍:这是件商后期青铜器,1939年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
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
五年级美术下册古代青铜艺术教案及反思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古代青铜艺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与博大。
通过欣赏、学习和创作,让学生全面了解古代青铜艺术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以及艺术特点,并通过反思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2.掌握青铜艺术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4.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5.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三、教学内容1. 青铜艺术的历史背景通过导入引起学生兴趣,简要介绍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历史背景,包括青铜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以及青铜器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2.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详细讲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包括挖掘原材料、熔炼合金、浇铸雏形、打磨装饰等环节。
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让学生了解制作过程并进行讨论。
3. 青铜器的艺术特点介绍青铜器的艺术特点,包括形态结构、纹饰图案、器物用途等方面。
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青铜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4. 青铜艺术的欣赏和评价引导学生对青铜艺术进行欣赏和评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表达对青铜器的感受和思考,并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交流。
5. 青铜器的创作实践以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进行青铜艺术的创作实践。
可以通过使用软陶或其他材料,设计与制作小型青铜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第一课时:青铜艺术的历史背景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或小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对青铜艺术的兴趣;2.讲解:简要介绍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历史背景,包括青铜文化的起源和发展;3.检查与讨论:带领学生进行讨论,了解学生的了解和想法;4.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第二课时:青铜器的制作工艺1.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激活学生的前置知识;2.讲解:详细讲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制作过程;3.检查与讨论:带领学生讨论制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问题;4.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珍爱国宝古代青铜艺术小学美术教案一、教案背景古代青铜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通过学习和欣赏古代青铜艺术作品,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本教案将以珍爱国宝古代青铜艺术为主题,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古代青铜艺术的特点、意义以及制作工艺,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青铜艺术的起源、发展和特点;2.学习欣赏古代青铜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3.学习青铜器的制作工艺,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4.创作与古代青铜艺术相关的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
三、教学内容1.古代青铜艺术的起源与发展2.古代青铜艺术的特点与意义3.古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4.欣赏古代青铜艺术作品5.创作与古代青铜艺术相关的作品四、教学活动活动一:古代青铜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30分钟)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古代青铜器的形象,引发学生对古代青铜艺术的兴趣。
2.讲解:简要介绍古代青铜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包括青铜器的出土、青铜器的重要性等。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古代青铜艺术的相关问题,并分享自己的想法。
活动二:古代青铜艺术的特点与意义 (40分钟)1.欣赏作品:给学生展示一些古代青铜器的图片,并引导他们观察和描述这些作品的特点。
2.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特点,分组讨论古代青铜艺术作品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3.班级讨论: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并对其他小组的讨论进行点评补充。
活动三:古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 (40分钟)1.观看视频:给学生观看有关古代青铜器制作工艺的视频,了解青铜器的制作过程和工具使用。
2.实践操作:为学生准备一些黏土和模具,让他们亲自体验青铜器制作的过程,加深对制作工艺的理解。
3.分享体验: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制作经历和感悟,相互交流学习。
活动四:欣赏古代青铜艺术作品 (40分钟)1.导入:给学生展示一些著名的古代青铜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这些作品的兴趣。
小学美术《古代的青铜艺术》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古代青铜艺术,了解青铜艺术的发展史及其特色。
[智育目标]:指导学生学习欣赏的基本方法
[素质发展目标]: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青铜器的发展
[教学难点]:欣赏青铜器艺术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课本、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1、播放幻灯片,初步让学生浏览,导入本节课要学习的课题: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2、让学生来说自己所了解的青铜器及其发展过程。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内容)
3、师:我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远在四五千年前的夏代就已经开始出现。
商带和西周是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
(二)发展阶段:
1、欣赏教材中的青铜器图例:先让学生看书中的图例以及下面的文字说明。
2、探讨怎样来欣赏,请学生来说说。
3、归纳欣赏的基本方法:
(1)从造型上来欣赏,根据不同用途,青铜器有各种不同的造型。
(2)从纹样上来欣赏,青铜器上常有动物纹、几何纹以及人事活动等图案,反映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
(3)从文字上来欣赏。
(三)根据上面几点欣赏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欣赏青铜器艺术
(幻灯):
夏:
乳钉纹爵
商朝的青铜器:
1、兽面纹方鼎。
2、四羊方尊
3、青铜纵目面具
西汉时期:
长信宫灯
战国时期:
1、虎噬鹿青铜器座
2、宴乐攻战壶
东汉时期:
铜奔马
(四)师出示现代的青铜器,引导学生欣赏,看看与古代的青铜器又有什么不同。
(五)知识窗: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也有的是红铜和铅的合金。
红铜加了锡、铅以后,使铜的熔点降低,硬度加强,因为呈青灰色,所以叫青铜。
三、让学生讨论要怎样来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