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煤矿11601联络巷石门揭煤专项设计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569.50 KB
- 文档页数:24
石门揭煤设计、揭煤措施石门揭煤设计、揭煤措施编制基本规定石门揭煤设计编报内容第一条、说明(一)概述简述石门工程用途,施工标高、方位、范围,巷道断面形状、尺寸、支护方式。
迎头位置及测点控制。
周边开采关系(包括煤柱、采空、地面钻孔)及采掘活动。
施工队伍资质。
煤(岩)层倾向、倾角、厚度,所揭煤层顶底板岩性、结构,邻近层。
简述区域地质情况(水文地质),巷道前方影响到揭煤范围内的构造及控制程度。
构造单元区域煤层瓦斯含量、涌出量、突出指标参数(实测的最大瓦斯压力),突出发生点。
预计揭煤处的煤层瓦斯含量、瓦斯压力。
初步评价揭煤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程度。
巷道掘进供风(局扇、风筒、风量)情况,局部通风系统,揭煤回风影响到的相关区域。
(二)揭煤工序安排简述揭煤防突工序,附防突工序流程图。
要求:明确给出设计的必要技术参数:煤层倾向、倾角、厚度,石门施工方位、坡度及断面特征,巷道布置与煤层位置关系。
巷道内测点应延测至迎头。
第二条、前探钻孔前探钻孔主要作用:探明前方地质构造、煤层赋存,掌握瓦斯(突出)显现情况,初步控制层位,为防突后续工序提供更加准确的设计依据,提高设计针对性。
明确前探孔数量,实施时距煤层的法距。
附钻孔施工方位、俯角或仰角,预计见煤深度、止煤深度、终孔深度参数计算表和平剖面布置图。
要求:地质条件简单情况下,距煤层最小法距不小于10m实施前探钻孔,其数量不少于三个。
地质构造复杂或控制程度较差时,距煤层最小法距不小于20m实施前探钻孔,其数量及布置形式以保证能够控制揭煤巷道轮廓线周界10m范围地质情况为原则。
前探孔必须全取芯钻进,认真记录钻孔开孔位置、见煤深、止煤深、孔长。
根据前探资料成果及时绘制相关图件。
第三条、测压、取样明确测压孔数量,开孔位置(距煤层的最小法距),施工方位、俯角或仰角,终孔深度。
具备条件的,可以利用前探钻孔兼作测压孔;同时利用测压钻孔取样,测定△P、f值。
简述测压方法、封孔工艺,附测压封孔工艺图。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石门揭煤安全技术措施(正式)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8963-87 石门揭煤安全技术措施(正式)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1 工程简况11601回风巷自皮带大巷尾开口,开口点标高+1596.987m,沿M16煤层顶板施工,施工5米时遇一断层,煤层缺失。
目前已经施工约26m处,迎头处于M16煤顶板层位,巷底距离M16煤顶板法距3m,斜距约13.3m。
随着巷道施工下山,预计该巷道向前施工13.3米将由巷道底板揭开M16煤。
本巷道设计断面7.28m2,净宽2.8m,净高2.6m,采用锚网喷支护形式。
1.2 地质情况:该区域M16煤为黑色半亮型煤,以亮煤为主,夹镜煤和暗煤,块状构造,玻璃光泽,硬度较多,煤坚固性系数f=1.15,煤层平均厚2.0m。
顶板为灰色薄至中厚层粉砂岩,夹薄菱铁质粉砂岩及团块状铝土质粘土岩;底板为砂质粘土岩。
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附探查钻孔剖面图。
1.3 瓦斯及突出危险性1、根据20xx年贵州省动能煤炭技术发展服务有限公司所作的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织金县华山宏发煤矿瓦斯绝对涌出量为19.678m3/min,相对涌出量为54.311m3/t,为高瓦斯矿井。
揭煤防突专项设计(D O C)巷揭煤防突专项设计一、前言为确保揭煤安全,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结合11采区11060下顺槽向西探煤巷实际情况,以揭煤方案编制本设计,与本次揭煤相关的单位及人员必须严格遵照执行。
二、揭煤区域基本情况(一)工作面位置及周边采掘情况11060下顺槽在11采区上山保护煤柱与11采区二车场交界处以280°方位定向掘进。
总工程量为620米。
(二)揭煤区域地质构造顺槽所处二1煤层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构造,位于秦岭纬向构造带北亚带嵩山大背斜的北翼。
总的构造形态为一走向280~290º,倾向10~20º,倾角7~14º,单斜构造,区内褶皱不甚发育,巷道经范围内无落差1m以上断裂。
也无火成岩侵入体及陷落柱。
巷道所处煤岩层的硬度系数在0.1~2.5之间。
(三)煤岩赋存情况下顺槽布置在二1煤中,煤层厚度在0~20m,局部夹泥岩夹矸,煤层为近东西向的单斜构造,滑动构造发育,煤层以粉末状为主,煤的原生结构遭破坏,呈现经层间挤压、揉搓的构造煤特征:偶夹块煤,亦为煤粉压固而成,表现为滑面发育,强度极低,f值较小,指压即碎,遇水则产生大量煤泥。
煤的比重较大,平均1.79 t/m3,容重达1.6t/m3。
煤层较松软,易发生冒落。
二1煤层直接顶板多为砂质泥岩或泥岩,局部为细砂岩;直接底板多为泥岩、炭质泥岩或砂质泥岩,局部地段仅以薄层炭质泥岩与太原群上部灰岩相隔,下距灰岩0.39~34.51m,间距变化甚大。
11060下顺槽所处二1煤层预计瓦斯涌出量为1.2m3/min。
煤层不易自燃、煤尘无爆炸危险性。
该工作面处于非突出区域。
根据《防突规定》第三十九条规定,经开拓后区域预测后为无突出危险区的煤层进行揭煤作业时,必须采用工作面预测方法进行区域验证。
三、控制煤层层位措施和准确确定安全岩柱厚度的措施1、地测科要及时探明掘进头到煤层法向的距离。
在掘进工作面距离煤层20米前,由防突科按照揭煤程序开始下一步的工作。
突出煤层石门揭煤实施细则1. 简介煤矿作业中,突出煤层石门揭煤是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确保煤矿生产安全和高效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介绍突出煤层石门揭煤的实施细则,以确保该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工作范围突出煤层石门揭煤的工作范围包括:•煤层石门的确定: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煤层石门的位置和尺寸。
•材料准备:准备所需的揭煤工具、钻孔机械、炮眼装置、爆破器材等。
•设备检查:对揭煤工具、钻孔机械等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钻孔:按照设计要求,在煤层石门位置进行钻孔,确定炮孔位置。
•爆破:按照爆破方案进行炮孔装药、起爆,实现煤层石门的突出。
•清理:清理炮破后的煤矸石和岩石碎片,并确保通道畅通。
•安全检查:对揭煤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进行检查和处理,确保工作安全进行。
3. 实施步骤3.1 煤层石门的确定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煤层石门的位置和尺寸。
考虑到通风、运输和煤矿基础设施的要求,需要综合考虑煤层厚度、煤层倾角、煤质等因素,确定合理的煤层石门位置。
3.2 材料准备根据揭煤工作的需要,准备以下材料:•揭煤工具:包括锤子、凿子、扁铲等,用于打击和切削煤层和岩石。
•钻孔机械:选择适当的钻孔设备,如手持钻、电钻等,用于在煤层石门位置进行钻孔。
•炮眼装置:选用适当的炮眼装置,如爆破管、爆破帽等,用于进行爆破作业。
•爆破器材:选择适当的爆破器材,如引爆器、雷管等,用于起爆。
3.3 设备检查在进行揭煤作业之前,对揭煤工具、钻孔机械等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检查内容包括设备的外观、操作手柄、电源等,发现问题及时修理或更换设备。
3.4 钻孔按照设计要求,在煤层石门位置进行钻孔,确定炮孔位置。
钻孔前需要标记好炮孔位置,避免偏离设计要求。
钻孔深度和直径根据煤层和岩石的情况确定,保证揭煤的效果。
3.5 爆破根据爆破方案进行炮孔装药、起爆。
在装药过程中,要确保药量准确,并保证装药密实。
起爆时要注意保持安全距离,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
石门(立井、斜井)揭煤技术管理规定石门(立井、斜井)揭煤技术管理规定第三百一十四条石门揭煤定义石门(立井、斜井)工作面从距突出煤层底(顶)板的最小法线距离5m 开始到穿过煤层进入顶(底)板5m(最小法线距离)的过程均属于揭煤作业。
第三百一十五条巷道布置(一)巷道布置应尽可能实现不揭突出煤层或少揭突出煤层,确实需要揭穿突出煤层,其揭煤位置应尽可能布置在构造简单地带、突出危险程度相对较低的地带、或已解除突出危险地带。
(二)石门距突出煤层法距7m前,应于巷道两侧分别施工二个预抽或卸压排放钻场。
第三百一十六条地质探查在距煤层法距10m前(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破碎的区域20m前),必须准确控制煤层层位。
准确控制巷道顶板不小于7m、两侧不小于15m、底板不小于5m、前方超前距不小于20m范围内的煤层(煤线、煤包)及断层情况。
第三百一十七条揭煤防突专项设计(一)石门、立井、斜井揭煤前,矿要编制石门揭煤防突专项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并在石门揭煤前1个月上报集团公司;专项设计上报前,矿总工程师要认真组织审查;批准后,要对照批复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并重新组织审批。
(二)专项防突设计主要包括内容:1、石门和立井、斜井揭煤区域煤层、瓦斯、地质构造及巷道布置的基本情况;2、建立安全可靠的独立通风系统及加强控制通风风流设施的措施;3、控制突出煤层层位、准确确定安全岩柱厚度的措施,测定煤层瓦斯压力的钻孔等工程布置、实施方案;4、揭煤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及防突措施效果检验的方法、指标,预测及检验钻孔布置等;5、工作面防突措施;6、安全防护措施及组织管理措施;7、加强过煤层段巷道的支护及其他措施。
(三)揭煤防突专项设计必须附钻孔布置平面、剖面、断面图,措施孔必须附孔号、孔口位置、方位、角度、见煤深度、穿煤长度、终孔深度等参数附表。
(四)措施孔间距,要按照穿煤段轴线间距设计。
第三百一十八条区域预测凡煤层厚度大于0.3m,均要测定煤层瓦斯压力,测定瓦斯压力点不得少于3个。
煤矿石门揭煤程序及步骤石门揭煤程序、步骤及要求必须严格执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一、进行区域综合防突措施(一)、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及方法方法1:在距煤层法向距离7m―10m范围内施工测压钻孔,进行瓦斯测压预测,并在一定时间内,压力变化小于0.005 MPa/d,测压工作即可结束;否则,应延长测压时间。
方法2:施工取芯钻孔,按取煤心要求取煤芯,及时送相关单位测定原始瓦斯含量。
根据以上两种方法,预测煤层突出危险性,当瓦斯压力达到0.74Wpa,原始瓦斯含量达到8m3/t,具有突出危险性。
需执行区域防突措施。
完成后,编制“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报告” (二)、区域防突措施第一步:根据实际测定的煤层最大瓦斯压力P、软分层煤的破坏类型、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Δp和煤的坚固性系数f等指标、石门地质情况、巷道情况等相关参数,编制区域防突措施专项设计(包括:专项设计、区域措施设计图)。
经矿初审,报公司审批,提出修改意见,经修改后执行。
第二步:根据区域防突设计要求,施工抽放钻孔。
为缩短抽放时间,实行边施工边进行接抽工作。
(完成后,编制“抽采钻孔竣工图”、“抽采评估报告”)(三)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效果检验方法,临界指标:1、采用测定残余瓦斯含量,通过打钻孔,取煤芯检测。
残存瓦斯含量低于8m3/t。
2、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测定K1值。
瓦斯解吸指标K1值<0.5(干煤为0.4)。
采用此方法时,应编制“区域效果检验设计图”和“区域效果检验成果图。
3、测定瓦斯压力。
低于0.74Mpa以上三个指标,其中一个指标达到和超过临界值,或在检测(打钻)过程中钻孔有喷孔等动力现象,均为防突措施无效,则判定该工作面具有突出危险性,应当继续采取补打抽放钻孔和继续抽放措施进行消突。
经再次评估后,再重新按以上方法进行效果检验,只有以上三个指标全部低于临界值指标,且在检测过程中钻孔无喷孔等动力现象后,则判定工作面无突出危险性,防突措施有效。
完成后,编制:区域效果检验报告(四)、区域验证经开拓后区域预测或者经区域措施效果检验后为无突出危险区的煤层进行揭煤和采掘作业时,必须采用工作面预测方法进行区域验证。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基本流程参考示意图石门(立井井筒)揭煤技术首先根据地质资料提供的煤层厚度、倾角变化、地质构造和瓦斯参数编制石门(立井井筒)揭煤的实施方案。
一、进行区域预测在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破碎的区域,距煤层最小法向距离20m 之前,揭煤相关单位就入场,布置一定数量的前探钻孔,以保证能确切掌握煤层厚度、倾角变化、地质构造和瓦斯情况。
距煤层最小法向距离10m之前,进行石门(立井井筒)揭煤区域的区域性突出危险预测,评价区域是否具有突出危险性。
二、进行区域综合防突措施最小法向距离7m以前实施(在构造破坏带应适当加大距离)石门(立井井筒)揭煤区域的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钻孔的最小控制范围是:揭煤处巷道轮廓线外12m(急倾斜煤层底部或下帮6m),同时还应当保证控制范围的外边缘到巷道轮廓线(包括预计前方揭煤段巷道的轮廓线)的最小距离不小于5m,且当钻孔不能一次穿透煤层全厚时,应当保持煤孔最小超前距15m。
并以煤层残余瓦斯压力或者残余瓦斯含量为主要指标或钻屑瓦斯解吸指标进行措施效果检验。
三、进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最小法向距离5m开始到穿过煤层进入顶(底)板2m(最小法向距离)的过程均属于揭煤作业。
并编制揭煤的专项防突设计。
并按照下列作业程序进行:(一)探明揭煤工作面和煤层的相对位置;(二)在与煤层保持适当距离的位置进行工作面预测(或区域验证);(三)工作面预测(或区域验证)有突出危险时,采取工作面防突措施;(四)实施工作面措施效果检验;(五)掘进至远距离爆破揭穿煤层前的工作面位置,采用工作面预测或措施效果检验的方法进行最后验证;(六)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并用远距离爆破揭开或穿过煤层;(七)在岩石巷道与煤层连接处加强支护突出危险性预测在最小法向距离5m(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破碎的区域,应适当加大法向距离)前进行。
最小法向距离5m开始边探边掘,保证工作面到煤层的最小法向距离不小于远距离爆破揭开突出煤层前要求的最小距离。
揭煤防突工艺流程示意图突出矿井需要进行研究和测定的内容:1、瓦斯基本参数测定有必要,矿井是否为突出矿井还需要签定。
突出煤层石门揭煤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切实贯彻《矿山安全法》、《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煤矿安全规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依靠科学、综合治理的方针,预防石门揭煤发生突出,防止人身事故,确保安全生产,特制定突出煤层石门揭煤实施细则。
第二条资兴矿区安全生产管理局辖区内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及按突出矿井管理的高瓦斯矿井揭开突出煤层的作业,适用本细则。
其它高瓦斯矿井各煤层和突出矿井的非突出煤层在新水平开拓工程首次揭穿这些煤层时执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第三条揭开突出危险煤层全过程,是指石门和立井、斜井工作面从距突出煤层底(顶)板的最小法向距离5m开始到穿过煤层进入顶(底)板2m(最小法向距离)的整个过程。
第四条突出煤层石门揭煤实施全过程,包括编制设计、制订措施、措施落实、协调指挥等工作由公司总工程师负责(矿总工程师具体落实),矿井瓦斯研究室负责组织实施,安全监察部门监督执行。
第五条突出煤层石门揭煤要按照煤层赋存条件严格编制石门揭煤防突专项设计,其内容包括:突出煤层石门揭煤基本概况(巷道布置、煤层情况、地质构造、瓦斯情况、通风系统)、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局部综合防突措施和石门揭煤安全技术措施。
坚持区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补充的原则。
做到不消突不揭煤。
第六条突出煤层在石门揭煤过程中发现消突评判指标超标、突出预兆时必须立即停止石门揭煤工作,并立即分析、查找原因;在强化实施综合防突措施、消除突出隐患后,方可恢复石门揭煤工作。
第二章石门揭煤防突专项设计第一节突出煤层层位控制第七条矿井地质测量部门在石门工作面距离煤层法向距离20m前,编制临近煤层允掘通知单,并报公司(矿井)总工程师审批后交掘进队(区)执行,同时交有关安全监管人员进行有效监督。
第八条石门工作面揭穿突出煤层前,必须准确控制煤层层位,掌握煤层的赋存位置、形态。
在揭煤工作面掘进至距煤层最小法向距离10m之前,应当至少打两个穿透煤层全厚且进入顶(底)板不小于0.5m的前探取芯钻孔,并详细记录岩芯资料,掌握煤层厚度、倾角变化、地质构造和瓦斯情况。
石门揭煤措施1、技术要求:(1)、揭煤采用远距离放炮,全断面一次揭开。
放炮位置设在距井口50米以外的安全地点。
揭煤由技术负责人现场负责。
(2)、施工之前,必须按炮眼布置图要求布置炮眼,装药放炮。
(3)、作业人员必须佩戴自救器下井,并随身携带。
(4)、打眼作业时,在距正头3米处挂一台便携式瓦斯报警仪。
2、安全技术规定(1)、总则在掘进施工过程当中,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煤矿操作章程和作业章程,严格按照施工措施组织施工。
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坚持先安全后生产,不安全不生产的原则。
(2)、通风、瓦斯与放炮管理规定1)、揭煤选用2×11KW对旋式轴流通风机通风,风筒距迎头距离不超过5米。
2)、局扇必须安装“风电闭锁”,使用的电器设备必须安装“瓦斯电闭锁”装置,并确保完好使用。
3)、施工中,瓦斯(二氧化碳)浓度不得超过1%,严禁瓦斯超限作业。
一旦瓦斯超限,必须汇报调度室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4)、严格执行瓦斯检查制度,巷道迎头、高冒区、电器设备附近10米范围以内及其它需要检查的地点,必须巡检,并作认真好记录,正确填写牌板和手册,及时汇报调度室。
5)、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
本次揭煤采用远距离放炮作业,炮眼必须按照炮眼布置图施工,用粘土作炮泥把炮眼封实。
6)、放炮前首先开启防尘水幕,理顺风筒,确保炮烟、粉尘全部排出并有效除尘处理,减少粉尘、炮烟危害。
7)、严格执行火工品管理规定,炸药、雷管必须入箱上锁,钥匙由放炮员专人保管并随身携带。
8)、装药前,停止所有电力电源,雷管脚线必须扭结,远离导体并用绝缘胶布包好,严格防范杂散电流引起爆炸事故。
9)、加强放炮警戒工作,所有井下人员必须全部撤至地面,严格防范人员误入。
(3)、工作面钻眼作业安全措施1)、打眼之前,必须进行“敲帮问顶”,找净活石悬矸。
2)、打眼过程当中,随时注意钻孔情况,发现可疑现象,必须立即停止打眼,查明原因并及进行汇报,请示处理。
石门揭煤“四位一体”防突措施距煤层法距为10m(若该处煤层赋存不稳定时为20m)时施工探煤孔,距煤层法距5m时进行危险性预测。
若预测有突出危险,当法距为3m时候,开始打排放孔(若煤层顶板破碎,法距5m时打排放孔)并进行效果检验,若措施孔无效,继续补打措施孔,并进行效果检验,直到措施有效时方可掘进,当法距为2m时进入远距离放炮阶段,直至揭煤结束。
一、石门揭煤措施(1)、前探钻孔在石门工作面掘至煤层顶板法距10m(若该处煤层赋存不稳定时为20m)之前,打三个穿透煤层全厚且进入顶板不小于0.5m的前探钻孔,其中2个钻孔水平向前,1个钻孔与煤层垂直,并详细记录岩芯资料。
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破碎的区域,石门工作面掘至距煤层20m(垂距)之前,必须在石门断面四周轮廓线外5m范围煤层内布置一定数量的前探钻孔,以保证能确切地掌握煤层厚度、倾角的变化、地质构造和瓦斯情况等。
1、前探钻孔具体操作方法:1)当石门工作面距煤层垂距10m(若该处煤层赋存不稳定时为20m)时,打3个穿透煤层全厚且进入顶板不小于0.5m的前探钻孔。
探煤钻孔布置在巷帮钻场或者工作面,开孔位置在钻场中部,1#和2#开孔间距为0.5m,使用ZY--650液压钻机,其参数及钻孔位置应根据实际情况在施工钻孔前确定。
2)前探钻孔施工完毕后,3号孔测瓦斯压力,将1、2号孔填实。
(2)突出危险性预测1、主要预测方法为:测定瓦斯压力、放散初速度△P、煤的坚固性系数f值,最后以综合指标判断。
在前探钻孔施工后,可先利用垂直于煤层的3号钻孔测定煤层瓦斯压力。
2、当距煤层垂距为5m时,工作面应停止掘进,进行突出危险性预测。
此时向工作面前方施工2个测压钻孔,然后封孔测定瓦斯压力。
在施工测压孔时,用取芯钻头取煤芯,采集煤样2Kg左右,每孔各取一份,送实验室测定放散初速度△P、煤的坚固性系数f。
3、工作面揭煤突出危险性预测,采用综合指标法。
在试验地点采取煤样,测定该地点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指标△P及煤坚固性系数f值,采用综合指标D、K值对该地点的突出危险性进行预测,D、K值按下式计算:()()74.0f=PHD.0--30075=K∆fP式中 D —突出危险性预测综合指标之一;K —突出危险性预测综合指标之二;H —煤层埋藏深度,m;由于该矿为在建矿井,尚无明确的突出预测指标临界值,故其指标临界值选用《突出规定》规定的临界值。
石门揭煤措施近年来,中国环境保护形势日益严峻,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煤炭行业也不例外。
煤炭是我国主要的能源来源,但同时也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如何减少煤炭行业对环境的影响,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煤矿企业在不断尝试和实践中,逐渐探索出了一些适合自身的绿色环保措施,其中石门揭煤措施就是不错的案例。
石门揭煤措施的背景与意义石门揭煤措施,源自我国煤炭重点开发省份——河南省的一个小小的煤矿,其通过改变传统的开采方式,使得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煤尘、噪音等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使得煤炭企业与环境之间达到了良好的平衡状态。
石门揭煤措施的主要优点有:1.减少环境污染:石门揭煤措施有效地减少了煤尘、噪音等污染物的产生,对于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保证生产安全:石门揭煤措施在开采过程中,采用的是先斜向开采,再纵向开采的方式,有效地保证了生产安全。
3.增加收益:石门揭煤措施虽然在开采方式上进行了改变,但并不影响开采效率。
同时,省去了煤炭企业后期治理环境的成本,从而增加了企业收益。
石门揭煤措施的具体实施方法1.先斜向开采石门揭煤措施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在开采煤炭时,采用斜向开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控制煤尘的飞扬和噪音的产生。
2.再纵向开采等到从斜向开采中采出一定的煤炭量后,再进行纵向开采。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煤尘的产生,还可以保证开采效率,提高资源利用率。
3.对采出的煤炭进行加工在煤炭采出后,需要进行加工处理,石门揭煤措施在此方面也作出了一些创新。
其加工生产线采用封闭式造粒系统,能够有效地控制煤尘的飞扬和对环境的侵害。
4.废弃物的处理在开采煤炭时,难免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如何处理废弃物成为了一个难题。
石门揭煤措施的处理方式是将废弃物进行固态化处理,然后再进行集中储存或直接回填井下。
石门揭煤措施的经济效益石门揭煤措施不仅保护了环境,同样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一方面,该措施效果显著,有助于提高企业信誉度,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保障。
安全风险专项辨识评估会议纪要会议时间:2017年×月×日会议地点:公司×××会议室主持人:×××总工程师参会人员:生产科×××、安全科×××、机电科×××、地测科×××、通风科×××、掘进队×××、……专项辨识环节:回风石门揭煤会议内容:2017年×月×日,在公司×××会议室,×××总工程师组织生产科、安全科、机电科、地测科、通风科、掘进队等相关业务科室、区队,针对回风石门揭煤开展专项辨识评估,相关内容如下:1.回风石门揭煤处,瓦斯压力大,必须采取加强瓦斯预抽,设置反向风门等安全技术措施管控风险;……。
2.回风石门揭煤处,具体煤层赋存条件、瓦斯压力、地质构造情况不清,必须采取合理布设前探钻孔等安全技术措施管控风险;……。
……。
具体辨识安全风险共xx项,经评估分级,重大安全风险2项,具体详见“回风石门揭煤时专项辨识重大安全风险清单”(此清单补充完善矿井重大安全风险清单),根据辨识评估结果,回风石门揭煤要编制专项设计,安全技术措施要增加防止瓦斯超限、瓦斯突出等内容。
1回风石门揭煤时专项辨识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序号风险地点风险描述灾害类型风险评估管控措施责任单位分管负责人1 回风石门揭煤处瓦斯压力较大瓦斯重大风险1.确保煤层瓦斯预抽效果,降低突出危险性2.工作面进风侧设置至少2道反向风门爆破作业时,反向风门必须关闭;抽采科通风科生产科总工程师2 回风石门揭煤处前探钻孔设置不当瓦斯重大风险1.在工作面距煤层法线距离10m(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碎碎的区域20m)之外,至少打2个前探钻孔,掌握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构造、瓦斯情况等。
突出煤层石门揭煤细则石门揭煤细则————————————————————————————————作者:————————————————————————————————日期: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切实贯彻《矿山安全法》、《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煤矿安全规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依靠科学、综合治理的方针,预防石门揭煤发生突出,防止人身事故,确保安全生产,特制定突出煤层石门揭煤实施细则。
第二条茶山岭煤矿的石门揭煤全过程,适用本细则。
第三条揭开突出危险煤层整个过程,是指石门工作面从距突出煤层底(顶)板的最小法向距离5m开始到穿过煤层进入顶(底)板2m(最小法向距离)的过程均属于揭煤作业。
第四条突出煤层石门揭煤实施全过程,包括编制设计、制订措施、措施落实、协调指挥等工作由矿总工程师负责,矿“一通三防”技术人员及施工人员负责组织实施,安全监察部门监督执行。
第五条突出煤层石门揭煤要按照煤层赋存条件严格编制石门揭煤防突专项设计,其内容包括:突出煤层石门揭煤基本概况(巷道布置、煤层情况、地质构造、瓦斯情况、通风系统)、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局部综合防突措施和石门揭煤安全技术措施。
坚持区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补充的原则。
做到不消突不揭煤。
第六条突出煤层在石门揭煤过程中发现消突评判指标超标、突出预兆时必须立即停止石门揭煤工作,并立即分析、查找原因;在强化实施综合防突措施、消除突出隐患后,方可恢复石门揭煤工作。
第二章石门揭煤防突专项设计第一节突出煤层层位控制第七条矿井地质测量部门在石门工作面距离煤层20m前,编制临近煤层允掘通知单,并报矿总工程师审批后交掘进队执行。
第八条石门工作面揭穿突出煤层前,必须准确控制煤层层位,掌握煤层的赋存位置、形态。
在揭煤工作面掘进至距煤层最小法向距离10m之前,应当至少打两个穿透煤层全厚且进入顶(底)板不小于0.5m的前探取芯钻孔,并详细记录岩芯资料,掌握煤层厚度、倾角变化、地质构造和瓦斯情况。
11601石门揭煤防突专项设计兴阳煤矿属新建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采用斜井开拓方式,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目前尚未形成负压通风系统。
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中统茅口组、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长兴组、大隆组。
矿井未做煤与瓦斯突出突出危险性性鉴定、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煤尘爆炸性鉴定。
主井、副井、风井均布置在16#煤层顶板岩石中,在施工过程中无喷孔、顶钻、卡钻现象,矿井按煤与瓦斯突出设计与管理。
为防止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发生,按照《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的要求,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特编制本专项设计。
一、11601联络巷石门概况1、巷道概况11601联络巷石门担负11601首采工作面运送材料、通风行人、管线铺设工作面进风等任务,同时作为工作面发生灾变时的安全通道。
11601联络巷石门在副井Y10点前20.5m处开门,方位角90°22′,平巷段施工5m,变20°上山施工75m至+1654m标高时开始落平施工石门。
预计石门施工至25-35m时揭露16#煤层。
巷道为锚网喷支护,半圆拱断面,墙毛高1.3m,毛宽3.2m,掘进断面为8.2m。
11601联络巷石门靠近2705钻孔,附近有副井掘进头施工,周围无采空区及其它开采活动。
该巷道由浙江中宇公司负责施工,所有人员全部经过入井及防突专业知识培训。
2、煤层情况16#煤层上距6#煤层98m,下距23#煤层52m,距27#煤层73m。
16#煤层平均倾角30°,厚度0.82~2.29m,一般1.9m,属中厚煤层,全区可采。
含夹石0~3层,单一煤层占见煤点的69.4%,结构简单,厚度较稳定,为稳定煤层。
顶板为粉砂质泥岩,间接顶板为粉砂岩夹薄层菱铁岩,底板为浅灰色团块状泥岩。
3、瓦斯概况我矿未做过瓦斯等级鉴定,根据《贵州省织金县煤矿区文家坝井田南段精查地质报告》,16#煤层的甲烷含量加重烃含量平均值大于10mg/g.r,属沼气带,二氧化碳平均值1.06%~3.4%。
根据贵州省煤炭管理局文件(黔煤行管字【2007】54号)对毕节地区煤矿2006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相邻矿井织金县城关镇核桃坝煤矿2006年度为高瓦斯,瓦斯绝对涌出量为5.87m³/min,相对瓦斯涌出量24.01m³/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0.43m³/min,相对涌出量1.76m³。
依据《煤矿瓦斯抽放规范》(AQ1027-2006)计算,16#煤层瓦斯含量分别为9.92m³/t,依据《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AQ1018-2006),采用分源预测法预测矿井瓦斯涌出量16m³,故以相邻矿井的瓦斯涌出量作为设计依据。
主井、副井和风井在施工过程中均揭露过23#煤层、27#煤层,揭煤过程中瓦斯含量低,无突出危险性。
在施工11601联络巷超前钻孔时亦没发生喷孔、顶钻、卡钻等瓦斯突出现象,初步评价揭煤区域范围内瓦斯压力P<0.74Mpa无突出危险性。
二、通风、抽放、监控及控制风流的设施1、通风系统由于主井、副井和风井未贯通尚未形成通风系统,11601联络巷石门依靠地面局部通风机供风,风机型号为FBD60№/2×22KW,吸风量为530--300m3/min,风口出量350m3/min,风筒选用柔性风筒直径为600mm。
并且安装了双风机双电源且自动切换装置,揭煤前后风流方向及风量不变,揭煤过程中将影响到副井迎头的掘进施工。
2、瓦斯抽放系统低负压为2台,型号2BEA—403水环式真空泵,极限压力3300Pa,最大抽速110m³/min,功率200KW。
高负压为2台,型号2BEC—420水环式真空泵,极限压力16000Pa,最大抽速110m³/min,功率132KW。
瓦斯抽放泵站至井口为Φ300mm无缝钢管,副井主管路为Φ300mm的PVC管,副井到11601联络巷石门,副井到11601联络巷石门支管路为Φ200mm的PVC管,石门揭煤时使用高负压瓦斯泵进行抽放,主井掘进期间只使用高负压瓦斯抽放泵。
3、监测监控系统掘进期间,安装KG9001C-q型瓦斯传感器,其报警浓度为≥0.8%CH4,断电浓度为≥1.0%CH4,复电浓度为0.99%CH4,断电范围为该掘进工作面巷道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地面设监控主机(KJ95N型)、辅机、打印机一台,调度终端一台。
甲烷传感器应垂直悬挂在巷道上方风流稳定的位置,距顶板不得大于300mm,距巷道侧壁不得小于200mm,用于连续监测井下气体中甲烷含量,当甲烷含量超限时,应具有声光报警功能,同时由有关设备切断相应范围的电源。
三、区域危险性预测、防突措施、效果检验、区域验证1、区域危险性预测按照防突规定的要求:石门揭穿突出煤层前,必须准确控制煤层层位,掌握煤层的赋存位置和形态。
由于我矿未做煤与瓦斯突出鉴定按煤与瓦斯突出区域进行管理,在11601联络巷落平后施工5个超前钻孔,准确探明工作面与16#煤层的位置及煤层的赋存位置和形态,距煤层10m时停止掘进。
⑴、附超前钻孔设计图钻孔设计断面图前探钻孔使用2台ZLY537型煤矿用坑道钻机,钻进能力150m,钻进能力终孔75mm,2台一台工作1台备用。
⑵、前探钻孔的有关参数⑶、按照防突规定的要求:在揭煤工作面掘进至距煤层最小法向距离10m之前,应当至少打2个穿透煤层全厚且进入煤层顶底板不小于0.5m的前探取芯钻孔,并详细记录岩芯资料。
通过取芯钻孔准确掌握揭煤区域的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构造等地质条件。
同时将前探钻孔作为测压钻孔,测定瓦斯压力。
根据上述规定在11601联络巷打5个前探钻孔位置向前掘进6m,这时掘进工作面迎头离煤层的法线距离为10m,开始打2个超前地质钻孔。
钻孔施工完毕后立即进行封孔,封孔长度大于5m,封孔材料用水泥。
每天由防突队测压人员进行观测并做好记录,最终压力稳定在24小时为止。
测压结束后:当瓦斯压力P<0.74MPa时,说明没有突出危险性;当瓦斯压力P≥0.74MPa时,说明有突出危险性。
附:允许掘进示意图、煤层层位控制设计图允许掘进距离图煤层层位控制设计图2、区域防突措施⑴、根据防突规定要求:煤层有突出危险时,在距离煤层最小法向距离7m之前对危险区域采取抽放瓦斯的区域防突措施,并进行效果检验直到有效。
16号煤层为倾斜煤层,倾角30°厚度1.8m,本设计抽放钻孔5排,每排7个钻孔,共35个抽放钻孔作为区域性防突措施。
钻孔控制范围要求巷道轮廓线外12m,同时保证控制范围外边缘到巷道轮廓线的最小距离不小于5m 。
防突措施剖面图293031防突措施平面图防突措施断面图⑵、在抽放前选择3个钻孔封孔测压。
在抽放期间安排专人搜集资料,以便对抽放效果进行评价。
按照上述设计要求即可对区域防突措施进行效果检验。
3、区域防突效果检验通过3个测压钻孔测定瓦斯压力,当瓦斯压力P<0.74MPa时,说明没有突出危险性;当瓦斯压力P≥0.74MPa时,说明有突出危险性。
有突出危险性时,采用区域防突措施后进行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11601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采用测压指标法,操作步骤为:停止瓦斯抽放,在掘进迎头施工4个测压钻孔,所有钻孔施工完毕后立即进行封孔测压。
最终压力稳定后,当瓦斯压力P<0.74MPa时,说明没有突出危险性措施有效;当瓦斯压力P≥0.74MPa时,说明有突出危险性措施无效。
有突出危险性时,必须重新采取区域防突措施直至有效为止。
4、区域验证(工作面危险性预测)⑴、按照防突规定的要求,在揭煤工作面距离煤层最小法向距离5m前,必须用工作面预测的方法进行区域验证。
11601石门揭煤采用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在掘进工作面迎头打4个预测钻孔,分别布置在巷道中央、巷道顶部、巷道两侧各布置1个且有孔位于预抽内距边缘不大于2m的范围,为通过检验效果所布置的钻孔应远离抽放钻孔。
在钻孔钻进煤层时,每进1m采集一次孔口排出的粒径在1-3mm 的煤屑量,测定其瓦斯解析指标K1。
当K1<0.5Ml.(g.min½)-1并且未发现其它异常情况,说明防突措施有效该区域无突出危险性,在执行安全防护措施后,即可揭煤掘进。
⑵、当区域验证(工作面危险性预测)为突出区域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再次实施区域防突措施,区域防突措施实施完毕后,再进行区域效果验证直至无突出危险性区域为止。
钻屑瓦斯解析指标法钻孔布置图如下:A A1#孔3#孔2#孔4#孔⑶、不论检验结果如何只要出现以下瓦斯突出的征兆即可认为有突出危险性:煤层发出霹雳声、闷雷声、机枪声、响煤炮、声音由远到近、由小到大,有短暂的、有连续的、间隔时间长短不一,煤壁发生震动或冲击,顶板来压、支架发出折断声;工作面顶板压力增大,煤壁被挤压、片帮掉渣、顶板下沉或底板鼓起,煤层层理紊乱、煤暗淡无光泽、煤质变软、煤壁发亮,工作面风流中瓦斯忽大忽小,打钻时有顶钻、卡钻、喷瓦斯等现象。
四、工作面防突措施、效果检验的指标、方法及检验孔布置1、工作面防突措施当区域有突出危险性,对工作面进行危险性预测,当预测无突出危险性后,即可在执行安全防护措施后揭煤掘进。
否则,必须采取局部防突措施,只有在经过工作面防突措施效果检验为无突出工作面后,才可在执行安全防护措施后揭煤掘进。
经预测有突出危险时,11601石门采取抽放或排放措施(距煤层的最小法距5m前)。
⑴、瓦斯抽放钻孔抽放钻孔布置范围在巷道两侧轮廓线外至少5m,钻孔孔底间距为4m。
工作面防突措施实施完毕后,且所实施的措施示范达到了设计要求。
在抽放钻孔的控制范围内,当进行工作面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指标降到突出临界值以下,认为防突措施有效。
否则,加密钻孔加大抽放负压加强抽放。
再次进行工作面防突措施效果检验直至指标达到临界值以下。
且煤体瓦斯含量小于8m³/t及抽放率必须大于30%消突后方可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掘进,同时利用抽放钻孔探明前方煤层赋存情况。
⑵、瓦斯排放钻孔经区域验证有突出危险时,也可施工排放孔排放瓦斯消突措施,只有再经过工作面防突措施效果检验确认无突出危险时方可放炮掘进。
排放钻孔根据煤层倾角确定,控制范围为巷道两侧轮廓线外5m,钻孔孔底间距为2m 。
A 抽排放钻孔设计图1234567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A排放钻孔布置:1—56号孔,其中32号孔为测压钻孔;抽放钻孔布置:1、3、5、7、15、17、19、21、29、31、33、35、43、45、47、49号钻孔。
2、工作面防突措施效果检验局部防突措施施工结束后,必须进行局部防突措施效果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