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赛事与上海城市发展
- 格式:pdf
- 大小:1.90 MB
- 文档页数:5
2021近代上海城市马拉松的发展回顾范文 上海城市马拉松赛事最先是由西人体育协会倡导,并于1929 年 4 月成功举办首届比赛。
在之后的发展中,马拉松促进会、虹口越野队这样的本土体育组织逐渐成长壮大,先后成为该项赛事的组织方。
在近代上海城市马拉松的发展过程中,42.195km 的标准全马一直是赛事举办方努力实现的奋斗目标,但限于参赛选手的水平和路线划定的困难,最终全马比赛没能在上海市区上演。
1“上海体育协会”主导时期 最早产生在上海举办马拉松比赛想法的是旅于1908 年 11 月的上海业余体育协会(ShanghaiAmateur Athletic Association),后更名为上海体育协会(Shanghai Athletic Association),在1909 年便曾筹备首届上海马拉松比赛(ShanghaiMarathon Race),但因为报名人数仅有 8 人,这场比赛最终没能举行。
在总结失败的教训时,上海业余体育协会认为赛程距离过长是主要原因,并希望在秋天能够举办距离稍短的比赛[1],但直到年底,这样的比赛也没有举行。
1911 年,时任上海业余体育协会秘书的 Frank White 曾再次提议举办上海马拉松比赛,并将距离缩短为 20~22 英里,但这一次尝试同样也是无果而终[2]. 1926年,上海体育协会召开了首届国际田径赛,关于本次比赛的项目设置,《大陆报》曾提议增设全马项目,最终虽然没有满足《大陆报》的要求,但一万米长跑比赛被列入了赛程,以便测试在上海举办城市马拉松赛事的可行性[3].实际比赛中,这一新增的万米项目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成为两天赛程中最富趣味的比赛项目。
有鉴于此,《大陆报》更加强烈地表达出举办 26 英里马拉松赛事的呼声,“既然上海体育协会向来以推进体育为己任,而上海公众又愿意倾其所能,共襄盛举,为什么不共同成就首届上海马拉松比赛的举办呢?”[4] 对于这一建议,上海体育协会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并初步确定于1927 年早春举办上海马拉松比赛,但不是标准的全马,而是修改版的马拉松(Modified Marathon)[5],但这一计划最后还是没有实现。
体育赛事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伴随着现代水体育赛事水平的不断发展与提高,一些综合性的体育赛事日趋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许多城市意识到了举办体育赛事会给当地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以及社会发展方面的益处,而不惜花费大量的财力去争取体育赛事的举办权。
因为举办体育赛事是促进当地城市经济水平发展以及提高城市精神面貌和综合竞争力,以及当地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举办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以及所在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有着促进的作用,不仅可以加快城市基础建设的脚步,还能拉动城市经济发展,举办期间的赛前赛后的消费增加,也会使当地的一些其它产业例如旅游业、房地产业、环保业、服务业的发展脚步加快,并且,这些产业的发展必定会加大这些行业的就业机会,缓解当地的就业压力,改善城市社会经济的基本固有模式,同时也会提升当地居民的文化素养以及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与建设力度。
举办体育赛事除了能对举办地的经济水平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影响,那就是体育赛事的举办城市,在举办结束之后,会给当地无形中留下一种文化的宝贵遗产,这种无形的文化遗产可以使当地城市富有特色并且蓬勃发展。
并且举办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的方方面面都是有影响的,对城市中的各种发展因素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无疑会加快城市建设的脚步,重组产业结构的优化模式,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以及竞争力,引导城市和谐、进步、可持续发展。
体育赛事的举办对举办地产生的各种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生了质的飞跃,服务行业的迅速发展,使中国更快的进入了世界经济大国的阵容。
产业结构在不断的化,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空前的贡献。
我国现如今在不断寻找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已经意识到了体育赛事能够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于是将体育赛事作为提升我国形象以及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与载体。
2001年的广州全运会,充分展示了将体育融入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中,中国的国际形象在世界各国的眼中又增添了一丝发光点,并且中国自身也正用全新的视角来认识国际大型体育赛事。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0.10.17•【字号】沪府办发〔2020〕12号•【施行日期】2020.10.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纲要》的通知沪府办发〔2020〕12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经市政府同意,现将《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0年10月17日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纲要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体育强国建设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加快推进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制定本纲要。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自觉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依法治体、融合发展,大力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更好发挥政府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重要作用,持续提升体育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地服务体育强国建设。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全球著名体育城市。
体育实现全领域、全方位高质量发展,体育发展水平稳居全国前列,市民参与体育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体育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
全民健身普及率有效扩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左右;竞技体育竞争力持续增强,本市运动员对国际大赛的国家贡献率稳步提高;国际体育赛事之都基本建成,体育产业总规模比2020年翻一番,体育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上海城市精神的重要名片。
到2035年,迈向更高水平全球著名体育城市。
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体育发展水平进入全球前列;体育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智能化全面实现,体育活动成为人人参与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时尚,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0平方米左右,每万人拥有体育健身组织35个,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维持在97%以上;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和国家贡献率持续提升,职业体育与专业体育齐头并进,涌现一批有全球号召力的优秀运动员;青少年体育素养大幅提升,健康状况显著改善;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资源配置中心,举办一批顶级大赛、全球展会,拥有一批知名体育机构、有影响力的体育职业俱乐部、有实力的体育科研中心;体育文化全球传播力、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明显提升,体育文化品牌、作品、阵地的规模效应凸显,本市高校体育院系跻身软科全球体育类院系学术排名50强。
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对上海“都市旅游”品牌的塑造研究李燕燕 陈锡尧(上海体育学院体育赛事研究中心,上海 200438) 摘 要 都市旅游品牌是都市旅游核心的价值体现,本文在分析都市旅游品牌涵容的基础上,阐述了上海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对都市旅游品牌塑造的价值,并尝试性着力于构建上海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对都市旅游品牌的塑造模式。
关键词 体育赛事 都市旅游 品牌 1 前言1997年3月,上海市正式提出了“都市旅游”的概念,明确“上海旅游业发展的定位,应该是都市型旅游。
[1]上海旅游的特色,应该是融都市风光、都市文化和都市商业为一体的旅游特色”,从而明确了上海都市型旅游发展的方向。
转眼春秋十载,上海的都市旅游业得到了全方位、多形式、多态势的发展,涌现出许多前所未有的都市旅游品牌,真正实现了与国际旅游业接轨的目标。
随着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落户国际大都市———上海,都市性旅游资源得到了扩大和丰富,对都市旅游品牌的塑造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2 相关概念内涵探讨2.1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的指向在本文中,对于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的内涵有如下的界定:是指国际综合性赛事和具有相当影响的世界单项运动会以及知名的、高水平的洲际性或地区性体育比赛。
[2]例如: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各单项世界杯、世界锦标赛等重大赛事。
本文所研究的上海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包括:F1中国大奖赛、网球大师赛、国际田径黄金大奖赛、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世界斯诺克上海大师赛、世界职业高尔夫大奖赛、世界摩托车锦标赛等等。
解读都市旅游及都市旅游品牌什么是都市旅游?首先应该注意的是都市CITY和都市MET ROPO LIS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都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主要都市或首府。
人口超过300~500万的特大都市,都市旅游不是每一个都市固有的,旅游业中够得上“都市旅游”之称的特大都市必须具有相当巨大的经济实力,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贸易、金融、文化、教育、科技、信息等的中心。
所谓都市旅游,即是指在现代化综合型国际大都市开展的、能吸纳国内外广大宾客近悦远来的高层次旅游活动,它由会展会奖旅游、商贸金融旅游、高新科技旅游、现代工业旅游、设施型农业旅游等精髓性、支柱性、特征性的旅游品牌所支撑。
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作者:林肖来源:《体育时空》2013年第05期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5-000-01摘要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对主办城市的发展会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能给举办地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但大型赛事对举办城市同样有着不利的影响,如大型场馆的闲置问题,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本文主要从举办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的背景出发,论述了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大型体育赛事正面影响负面影响一、对举办城市的正面影响(一)提升举办城市的形象和知名度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对城市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
我国一些城市通过举办奥运会、亚运会、F1汽车锦标赛等一系列大型体育赛事,大大提高了城市知名度。
各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都与大众传媒密切相结合,通过电视、互联网、报纸等媒体对体育赛事进行全方位、长时间、高密度的宣传、报道,对塑造良好的城市以及国家形象有极强的广告宣传作用。
而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自身就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在某种意义上起了中介的作用,是举办城市一张极具号召力的名片,可以改善和重塑举办城市乃至国家的形象[1]。
此外,现代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在塑造城市形象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各城市中不可缺少的靓丽景观。
如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比赛场馆“鸟巢”和“水立方”就是很好的一个代表,是塑造北京城市形象的一个新亮点[2]。
(二)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举办大型的体育比赛特别是国际体育赛事,成为发展本国、本地区经济的良好时机。
以北京奥运会为例,奥运会的举办给北京带来了大规模的经济效应,直接拉动增长点,如电视转播收入、TOP赞助计划、赞助收入、标志特许使用、体育彩票、门票、纪念币、纪念邮票、正式供货商收入、各级政府补贴等收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收入与支出通过奥运会组委会的财政预算,直接盈利1600万美元[3]。
体育赛事对城市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1.促进举办城市的经济发展目前,体育产业已经是我国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对社会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其中由它所带动的各种商机正等着我们去探索,让体育产业的带动效果为社会经济带来一系列的连带效果,例如优化产业结构、产业升级、曾加就业岗位等,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持久发展。
体育赛事的功能以及作用已经超过了它自身所定义的范畴,如今已经成为一种规模浩大、影响范围及程度都较大的一种经济作用活动。
通过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来增加城市经济效益,已经是一种新的形式的经济发展之路,这不仅打破了常规的经济促进手段与形式,而且还给举办地当地带来了不容小觑的经济利益以及社会利益,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举办地的资金投入以及体育产品消费的需求,促进各行业的经济增长。
举办体育赛事之所以能够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首先是因为举办体育赛事最明显的影响作用就是能够促进相关的体育赛事产生的体育产品的消费增长;其次是因为举办体育赛事能够连带促进一些相关的体育产业的繁荣发展。
最后,体育赛事的举办能够使人们意识到体育的精神,有助于人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在任何岗位上的人经过体育锻炼,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众志成城,达到城市经济的发展新高度。
并且,在在体育精神风行的时候,人们对相关的体育娱乐活动以及休闲活动的需求会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旅游业、交通行业、餐饮业的发展。
体育赛事的举办,不仅仅能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增长,还能促进我国GDP的提高。
GDP是说在一个国家一年里所生产出的产品和所需要服务的市场之间的价值总和,也就是在一个国家里,在一年内,经济上所产出的全部的、最终的产品以及劳动的价值,这也是对经济范围的活动的一个基本衡量。
体育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产业的发展也印证了一个城市的发展能力。
济南举办的第十一届全运会,补偿金促进了济南市的社会经即发展水平,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均GDP的增长。
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经济的影响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经济的影响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经济的影响体育赛事是一种提供竞赛产品和相关服务产品的特殊事件,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经济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的促进,增加就业机会,带动旅游、餐饮业以及体育传媒业的发展。
体育赛事有利于城市经济快速的发展,为举办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平台;举办体育赛事必然带来巨大的人流量,对城市的各个行业带来巨大的消费市场和潜在的客户,有利于繁荣经济。
体育赛事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商业收益平台,当城市举办某一体育赛事,势必会有一些新的资金流入该城市,并在该城市的经济体系中循环,从而对举办城市的经济产生影响。
一、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基础设施的影响体育赛事的举办往往需要大规模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兴建,举办体育赛事不仅要有高规格的体育比赛场馆,同时还要有高度发达的交通、通信等配套设施。
许多城市都愿借助这样的契机来发展本地或本国的经济,对城市的市政建设进行改造,对城市进行绿化并且对城市环境和设施进行大幅度的改善。
现代大型的体育场馆在塑造城市形象方面也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宏伟、新颖别致的体育场馆,成为城市的一道不可或缺的亮丽风景。
成功申办体育赛事将吸引来自国家政府、民间和海外的大量资金,投资城市硬件设施的建设和改造,这种巨大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所产生的几何效应、辐射效应和示范效应,将拉动举办城市、周边城市、甚至全国的经济快速增长。
二、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就业的影响大型体育赛事带动了其他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大量国内外资金进入该城市,会给当地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对缓解当今日益突出的城市就业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举办体育赛事需要新建大量的场馆、酒店,而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和服务人员,这就可以提供就业机会,从而缓解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
据统计,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在1987,1992年筹办期内每年就新增就业人数5.9万人,2000年悉尼奥运会创造了10万人的就业机会,北京2008年奥运会在各年创造的就业人数明显增加。
上海体育场:体育盛事的举办地上海体育场是上海市最著名的体育场馆之一,也是国内重要的体育盛事的举办地之一。
作为上海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上海体育场见证了无数激烈的体育竞技,承载着人们对体育精神的追求和对体育文化的热爱。
上海体育场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毗邻东方明珠电视塔和黄浦江。
该体育场建于1997年,是上海市为了迎接新世纪而兴建的重要工程之一。
体育场占地面积22.14万平方米,可容纳人数达到了80,000人,是中国最大的体育场馆之一。
其独特的钢结构穹顶设计,给人一种未来感十足的视觉冲击力,成为了上海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上海体育场作为一座多功能体育场馆,不仅举办了多场国内外重要的体育比赛,还承办了各类文化演出和大型活动。
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2007年举办的上海国际赛车场比赛。
这场比赛是中国大陆首次举办的一级方程式赛车比赛,为中国的赛车运动开创了新的篇章。
此外,上海体育场还是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上海申花队的主场。
每年,申花队的主场比赛吸引了大批球迷前来观战,为体育场带来了无限热闹和激情。
同时,这座体育场也承办了中国杯足球赛、中国女子网球公开赛等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赛事。
上海体育场还不仅仅局限于体育赛事的举办,它还成为了各种大型文化活动的重要场地。
比如,每年的上海音乐节都会在这里举行,邀请了国际顶尖的音乐家和乐团演出。
此外,这里还经常举办流行音乐演唱会、舞蹈表演等各类文艺活动,为上海市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娱乐选择。
上海体育场的建设和发展也反映了上海市对体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城市形象的追求。
在上海体育场的周边,还有配套的停车场、商业设施、酒店等,为前来观赛和参与体育活动的人们提供了便利和舒适的服务。
同时,该体育场还积极推广体育文化,开展各类体育训练、健身活动,提升了广大市民的体育素质和生活质量。
上海体育场作为一座现代化的体育设施,不仅提供了先进的场地和设备,也积极引进国际一流的管理经验和运动技术。
通过举办各类高水平的体育赛事,上海体育场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国际体育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
上海城市定向赛实施方案一、赛事背景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拥有丰富的城市资源和文化底蕴。
为了更好地展现上海的城市魅力,丰富市民的体育休闲生活,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我们计划举办一场上海城市定向赛。
通过定向赛事,让参与者在城市中感受探险的乐趣,同时增进对上海城市风貌的了解,促进城市旅游和体育运动的融合发展。
二、赛事内容1. 赛事时间:计划于每年春季举办,以避开夏季高温和冬季寒冷,为参与者提供舒适的赛事环境。
2. 赛事地点:选择上海市内具有代表性和特色的地标建筑和景点作为定向赛的赛点,如外滩、东方明珠塔、豫园等,让参与者在比赛中领略上海的城市风光。
3. 赛事形式:采用定向赛的形式,设置不同的赛道和关卡,参与者需要根据地图指示和线索,依靠自己的观察和推理能力找到指定的地点,完成任务并返回终点。
4. 赛事组织:赛事将分为个人赛和团体赛两个组别,组织专业的裁判和志愿者团队,确保赛事的公平公正和安全有序进行。
三、赛事宣传1. 利用多种媒介进行宣传推广,包括线上平台、社交媒体、户外广告等,提高赛事的知名度和曝光率。
2. 鼓励知名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参与赛事,提升赛事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3. 加强与当地旅游机构和体育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赛事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四、赛事保障1. 安全保障:赛事期间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参与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设置急救点和安全警示标识,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2. 服务保障:提供赛事装备、饮食补给和医疗服务,为参与者提供良好的赛事体验。
3. 环境保障:赛后进行环境整治和垃圾清理工作,确保赛事地点的整洁和环境的保护。
五、赛事评选1. 设立个人赛和团体赛的奖项,包括前三名和优秀组织奖等,以激励参与者和团队的积极参与和优异表现。
2. 评选标准将综合考虑参与者的完成时间、任务完成情况、团队合作精神等因素,确保评选结果的公正公平。
六、赛事总结赛事结束后,将及时总结赛事经验和教训,完善赛事方案和组织管理,为下一届赛事的顺利举办打下良好的基础。
体育与城市发展案例你知道伦敦不?那可是个把体育玩出花来推动城市发展的厉害角色。
先说说奥运会吧。
2012年伦敦奥运会简直就是一场城市的超级大变身魔法秀。
在筹备奥运会之前,伦敦东区那一片啊,有点像个被遗忘的角落,到处是破旧的工厂和荒地。
但是呢,为了举办奥运会,大量的资金投入进去了。
他们新建了超酷的体育场馆,像那个“伦敦碗”,造型独特又实用。
这可不光是为了那十几天的比赛,奥运会结束后,这些场馆就像一个个宝藏,持续地给城市带来好处。
比如说,“伦敦碗”在奥运会后被改造,成了当地居民健身锻炼的好去处,还能举办各种大型体育赛事呢。
这就吸引了好多体育爱好者,无论是当地的还是外地来旅游的。
想象一下,一个原本破破烂烂的地方,突然有了这么个充满活力的大场馆,周围的人气一下子就旺起来了。
而且啊,因为奥运会的举办,伦敦的交通设施也得到了大大的改善。
为了方便运动员和观众在城市里穿梭,新的地铁线路开通了,公交站点也更加合理布局了。
这可不仅仅造福了参加奥运会的人,伦敦的老百姓们每天上下班、出门逛街也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了。
还有啊,伦敦借着奥运会的东风,大力推广自己的城市形象。
世界各地的媒体都聚焦伦敦,把伦敦的美景、文化、美食都展示了出去。
那些来观看奥运会的游客,在看比赛的同时,也在伦敦到处游玩消费。
酒店、餐厅、商店,都赚得盆满钵满。
这一下就带动了城市的经济发展,而且让伦敦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大提升,更多的人想要去那里旅游、学习或者投资。
再看看伦敦的马拉松。
这可是世界著名的马拉松赛事之一。
每年到了马拉松比赛那天,整个伦敦就像一个超级大派对。
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穿着奇装异服,在伦敦的大街小巷奔跑。
这个比赛路线会经过伦敦很多标志性的地方,像大本钟、伦敦塔桥这些。
这对于伦敦来说,就是一次绝佳的免费宣传机会啊。
而且,马拉松比赛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在路边加油助威。
这些观众在看比赛的过程中,肯定会在周边消费,买个小吃、喝个咖啡啥的。
同时,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伦敦这座城市的活力和魅力。
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综述张静; 罗建英【期刊名称】《《浙江体育科学》》【年(卷),期】2019(041)002【总页数】6页(P22-27)【关键词】大型体育赛事; 城市发展; 影响; 综述【作者】张静; 罗建英【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浙江杭州3100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05随着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家体育总局关于推进体育赛事审批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文件的颁发,越来越多的城市积极申办大型体育赛事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并以此推动城市的发展。
本文研究的大型体育赛事是指以赛事组委会为生产者,以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劳动和各类运动设备等资本为投入品,生产可供人们观赏的各类人体运动的动作组合产品及其延伸产品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大型生产活动,包括国家级各类综合性运动会和洲际、世界性的各类综合性运动会或由世界体育组织举办的有较大影响的单行赛事等[1]。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体育赛事已经成为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创建城市品牌的最佳途径。
学术界关于“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问题的探讨也愈加成为体育学、经济学、管理学、城市学甚至是政治学关注的焦点。
本文通过对中国知网2010年以后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影响相关文献进行筛选、梳理、归类,试图找出近几年学者们的研究热点,并对目前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查阅文献可知,不同学者运用不同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对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影响进行了研究。
研究方向主要涉及到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本文从这四个维度对学者们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综述。
1 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的研究现状1.1 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对城市经济发展而言是把双刃剑,即可以为经济发展带来新动力、输入新鲜血液,同时又会为其带来不可规避的负面影响。
学者们主要从城市投资、旅游、产业结构和就业等方面对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经济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做了研究。
城市化对体育发展的影响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
城市化对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体育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文化活动,也受到了城市化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城市化对体育发展的影响。
二、城市化对体育设施建设的促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人口密集度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对体育健身需求,各地政府纷纷投资建设各类体育场馆和运动场地。
例如,在北京举办奥运会之前,北京政府大力投资建设了鸟巢、水立方等多个世界级体育场馆和运动场地,提高了北京市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和水平。
三、城市化对体育产业发展的推动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于健康和娱乐需求也越来越高。
这种需求推动了体育产业发展。
在城市中心区域涌现出大量健身房、游泳馆、羽毛球馆等体育场所,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同时,体育产业也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增长。
四、城市化对体育文化传承的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时间变得越来越紧张。
这种现象可能会导致一些传统文化和体育项目被忽视或遗忘。
例如,一些传统的民间运动项目可能因为缺乏场地和参与者而逐渐消失。
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需要重视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五、城市化对体育赛事举办的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国际性和国内性大型体育赛事选择在城市举办。
例如,在中国,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都曾举办过亚洲运动会、奥运会等国际性赛事。
这些赛事不仅提高了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业和经济发展。
六、结论综上所述,城市化对体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城市化带来了更多的体育设施和场地,推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传统文化和体育项目的保护和传承。
但是,城市化也可能会导致一些传统文化和体育项目被忽视或遗忘。
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需要重视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