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2016-2017学年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课时作业:第二章 单元检测 Word版含解析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2016-2017学年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课时作业:第二章 单元检测 Word版含解析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2016-2017学年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课时作业:第二章 单元检测 Word版含解析
【创新设计-课堂讲义】2016-2017学年高中化学必修一(人教版)课时作业:第二章 单元检测 Word版含解析

章末检测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中,能够导电的是( )

A .固体氯化钠

B .盐酸

C .蔗糖溶液

D .二氧化碳气体

2.下列各组分散系,需用丁达尔效应区分的是( )

A .溶液与浊液

B .胶体与胶体

C .溶液与胶体

D .溶液与溶液

3.物质的分类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化学工作者经常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研究。近年来发现,在金星大气层中存在三氧化二碳。下列物质与它属于同一类别的是

( )

A .HCl 、HNO 3

B .SO 2、NO 2

C .N 2、O 3

D .Na 2SO 3、KMnO 4

4.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与化学反应有关,下列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

A .铜铸塑像上出现铜绿[Cu 2(OH)2CO 3]

B .铁制菜刀生锈

C .大理石雕像被酸雨腐蚀毁坏

D .铝锅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5.2009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刘谦的魔术表演激起了人们强烈的好奇心,并在全国范围内

掀起了魔术表演的热潮。在60周年国庆化学晚会上,我校化学特色班同学表演了一个“‘清水’变‘牛奶’”的魔术(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魔术的原理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无色A 溶液可能是AgNO 3溶液

B .无色A 溶液可能是NaOH 溶液

C .白色浊液的分散质可能是BaCO 3

D .如果A 为硫酸,则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6.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 、Y 、Z 、Q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试推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为( )

A.化合反应 B 7.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2F 2+2H 2O===4HF +O 2

B .3CO +Fe 2O 3=====高温

2Fe +3CO 2

C .AgNO 3+NaCl===AgCl ↓+NaNO 3

D .MgCl 2(熔融)=====通电Mg +Cl 2↑

8.下列化学方程式不能用离子方程式Ba 2++SO 2-4===BaSO 4↓表示的是( )

A .Ba(NO 3)2+H 2SO 4===BaSO 4↓+2HNO 3

B .BaCl 2+Na 2SO 4===BaSO 4↓+2NaCl

C .BaCl 2+H 2SO 4===BaSO 4↓+2HCl

D .BaCO 3+H 2SO 4===BaSO 4↓+H 2O +CO 2↑

9.下图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10.

A.CO2-3、H+、Na+、NO-3B.H+、Ag+、Cl-、SO2-4

C.OH-、NO-3、K+、Na+D.K+、H+、Cl-、OH-

11.已知反应Cl2+H2O===HCl+HClO,对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Cl2是氧化剂,H2O是还原剂B.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

C.按照化学方程式进行,氧化剂失电子1 mol D.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1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稀硫酸滴在银片上:2Ag+2H+===2Ag++H2↑

B.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SO2-4+Ba2+===BaSO4↓

C.稀硝酸滴在大理石上:CaCO3+2H+===Ca2++H2CO3

D.氧化铁与稀盐酸混合:Fe2O3+6H+===2Fe3++3H2O

13.R、X、Y和Z是四种元素,其常见化合价均为+2价,且X2+与单质R不反应;X2++Z===X+Z2+;Y+Z2+===Y2++Z。这四种离子被还原成0价时,表现的氧化性强弱符合()

A.R2+>X2+>Z2+>Y2+B.X2+>R2+>Y2+>Z2+

C.Y2+>Z2+>R2+>X2+D.Z2+>X2+>R2+>Y2+

14.菜谱中记载:河虾不宜与西红柿同食。主要原因是河虾中含有+5价砷,西红柿中含有比较多的维生素C,两者同食时会生成有毒的+3价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该反应中维生素C作催化剂B.由上述信息可推知砒霜中含有的砷是+3价

C.因为河虾中含有砷元素,所以不能食用D.上述反应中维生素C作氧化剂

15.有Na2CO3、AgNO3、BaCl2、HCl、NH4NO3五种无标签溶液,为鉴别它们,取四只试管分别装入一种溶液,向上述四只试管中加入少许剩下的一种溶液,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有三只试管出现沉淀时,则后加入的是AgNO3溶液

B.如果四支中都没有明显现象时,后加的是NH4NO3溶液

C.一只试管出现气体,两只试管出现沉淀时,最后加入的是HCl溶液

D.若只有两只试管出现沉淀时,则最后加入的是BaCl2溶液

16.某地方政府为了实现对当地水资源及沿途流域环境的综合治理,引导甲、乙两个相邻的工厂在污水处理方面做了横向联合。已知两厂排放的污水经初步处理后,分别只有下列8种离子中的4种(两厂不含相同离子):Ag+、Ba2+、Fe3+、Na+、Cl-、SO2-4、NO-3、OH-。两厂单独排放都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如将两厂的污水按一定的比例混合,沉淀后污水便变成无色澄清的只含硝酸钠的水而排放,污染程度会大大降低。关于污染源的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是()

A.SO2-4和NO-3可能来自同一工厂B.Cl-和NO-3一定来自不同的工厂C.Ag+和Na+可能来自同一工厂D.Na+和NO-3来自同一工厂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52分)

17.(10分)无机化合物可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1)上图所示的物质分类方法的名称是________。

(2)以Na、K、H、O、S、N中任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物质,分别填在下表中②③⑥

(4)写出实验室由⑩制备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制备⑦常用______和______反应,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6分)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罐头厂在装食品罐头时,通常要添加一些对人体无害的防腐剂,防止食物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变质,此类食物防腐剂应具有__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2)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且HCl遇NH3会产生NH4Cl,NH4Cl为白色固体。工业上利用反应3Cl2+2NH3===N2+6HCl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

A.若管道漏气遇NH3就会产生白烟B.该反应利用了Cl2的强氧化性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D.生成1 mol N2有6 mol电子转移

19.(7分)某溶液中含有Ba2+、Cu2+、Ag+,现用NaOH溶液、盐酸和Na2SO4溶液将这三种离子逐一沉淀分离。其流程如图(写出最佳答案)。

(1)沉淀的化学式:沉淀1____________________,沉淀2__________________,沉淀3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混合液+A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1+B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8分)在对胃肠做X射线透视时,需要服用一定量的硫酸钡,也就是俗称的“钡餐”透视。而可溶性的钡离子对人体是有毒的,因此做“钡餐”透视的物质必须进入人体仍然不溶于水。请你想一想:

(1)碳酸钡也是不溶于水的,能否用碳酸钡来做钡餐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不慎将氯化钡误作“钡餐”服用,可以服用泻药(主要成分是硫酸镁)解毒,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写出(1)、(2)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1分)某校学生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下图所示实验装置,用来验证一氧化碳具有

还原性,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A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最适宜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实验中没有装置C,使装置B与装置D直接相连,会对实验造成的影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D中黑色固体为________(填名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照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时,首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实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可证明CO具有还原性,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若要根据装置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确认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应在上图装置________与______之间连接下图中的________装置(填序号)。

22.(10分)在反应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被氧化与未被氧化的HCl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若有73 g HCl被氧化,电子转移的总数为____________,产生Cl2的质量为____________ g。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1.B[A项中无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B项盐酸为HCl的水溶液,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可以导电;C项为非电解质的水溶液,不导电;D项气态非电解质不导电。] 2.C

3.B[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可知,A项属于酸,B项为氧化物,C项为非金属单质,D项为盐,而三氧化二碳只能属于氧化物。]

4.C[A、B、D三项中金属单质均转化为化合物,此过程中金属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C项中大理石与酸雨反应,实质上是CaCO3与H+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5.B[由反应现象可知,无色溶液A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了白色不溶物,而NaOH溶液与BaCl2不反应,不可能形成白色浊液。]

6.B[根据表格中各物质的质量变化,Z的质量减小,而X、Y、Q的质量增加,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故为分解反应。]

7.C

8.D[该离子方程式表示可溶性钡盐与可溶性硫酸盐或硫酸反应,而D项中BaCO3为不可溶性盐,不能改写为Ba2+的形式。]

9.B[本题考查相应概念范围大小的问题,酸、碱、盐均属于电解质,盐只是电解质的一部分,故B项错误。]

10.C[A项中CO2-3与H+不能大量共存;B项中Ag+与Cl-不能大量共存;D项中H+与OH-不能大量共存。]

11.D [分析反应中各元素的变价情况可知,,故Cl 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且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12.D [A 项不符合反应事实;B 项生成的水不能拆分;C 项中生成的H 2CO 3不稳定,应写为水和CO 2的形式。]

13.A [据X 2++Z===X +Z 2+知氧化性:X 2+>Z 2+,据Y +Z 2+===Y 2++Z 知氧化性:Z 2

+>Y 2+,由X 2+与单质R 不反应推知氧化性:R 2+>X 2+。]

14.B [河虾中+5价的砷与西红柿同食时,被西红柿中的维生素C 还原为+3价,表现出维生素C 的还原性,同时推断含砷化合物的毒性是由+3价的砷造成的。]

15.C

[

3现象,则后加入的是NH 4NO 3溶液;一支试管中出现气体,两支试管中出现沉淀,则加入的是Na 2CO 3溶液;若只有两支试管出现沉淀,则后加入的是BaCl 2溶液。]

16.B [该题实际为离子共存问题,从Ag +入手分析。由于Ag +与Cl -、SO 2-4、OH -均不

能大量共存,否则生成AgCl(沉淀)、Ag 2SO 4(微溶)、AgOH(沉淀),故Ag +与Cl -、SO 2-4、OH

-一定分别来自不同的工厂。又因Ba 2+与SO 2-4不大量共存,

Fe 3+与OH -不大量共存,故Ba 2+、Fe 3+也只能与Ag +来自同一工厂。电解质溶液不显电性,能与该三种阳离子共存的阴离子只有

一种,即NO -3。与Cl -、SO 2-4、OH -共存的阳离子只能是Na +。即两厂排放污水中含有的离子

分别是下列中的一组:(1)Ba 2+、Fe 3+、Ag +、NO -3;(2)Cl -、SO 2-4、OH -、Na +。故选B 。]

17.(1)树状分类法 (2)②H 2SO 4(或HNO 3或H 2SO 3) ③NaOH(或KOH) ⑥Na 2SO 4(或K 2CO 3或Na 2SO 3或NaNO 3等) (3)2NaOH +CO 2===Na 2CO 3+H 2O

(4)2H 2O 2=====MnO 2

2H 2O +O 2↑ (5)稀盐酸 大理石(或石灰石)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变浑浊,即可证明是CO 2

解析 (2)常见的酸有H 2SO 4、HNO 3、HCl ;碱有NaOH 、KOH 、Ba(OH)2、Ca(OH)2;盐有NaCl 、Na 2SO 4、Na 2CO 3、NaNO 3、Na 2SO 3等。(3)酸、碱、盐、氧化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如:CO 2(少量)+2NaOH===Na 2CO 3+H 2O 。(4)实验室制O 2常利用H 2O 2在催化剂作用下的分解反应2H 2O 2MnO 2,2H 2O +O 2↑。(5)制备CO 2常利用大理石或石灰石(CaCO 3)与稀盐酸反应:CaCO 3+2HCl===CaCl 2+CO 2↑+H 2O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变浑浊,即可证明是CO 2。

18.(1)还原性 (2)C

解析 (1)防腐剂可防止食物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变质,则防腐剂应具有还原性。

(2)Cl 2与NH 3反应生成HCl 气体,HCl 气体遇NH 3冒白烟,所以管道漏气时遇NH 3会冒白烟,Cl 2中的Cl 由0价降为-1价,得到电子被还原,自身具有强氧化性,是氧化剂。

19.(1)AgCl BaSO 4或Cu(OH)2 Cu(OH)2或BaSO 4

(2)Ag ++Cl -===AgCl ↓ Ba 2++SO 2-4===BaSO 4↓或Cu 2++2OH -===Cu(OH)2↓

20.(1)人的胃液中含有盐酸,碳酸钡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钡,所以不能用碳酸钡来做钡餐

(2)硫酸镁可与氯化钡生成不溶性的硫酸钡

(3)BaCO 3+2H +===Ba 2++H 2O +CO 2↑,Ba 2++SO 2-4===BaSO 4↓

解析 硫酸钡不溶于盐酸,碳酸钡能溶于盐酸;Ba 2+有毒,将Ba 2+

转化为难溶的BaSO 4可以解除毒性。

21.(1)CaCO 3+2H +===Ca 2++H 2O +CO 2↑

(2)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没有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高温下水蒸气与炭反应生成H 2和CO ,H 2也能还原CuO (4)炭 C +CO 2=====△

2CO

(5)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6)E 装置中黑色CuO 变成红色 CuO +CO=====△Cu +CO 2

(7)D E ②

解析 A 是实验室制取CO 2的装置,B 装置的作用是除去CO 2中的HCl ,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C 装置的作用是干燥CO 2气体,D 是产生CO 的装置,黑色固体为碳单质,E 中发生的反应为:CO +CuO=====高温Cu +CO 2,现象是出现红色物质,F 装置的作用是检验生成的CO 2和除去尾气。

22.KMnO 4 Cl 2 355∶252 5∶3 2N A 71

解析 KMnO 4中Mn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KMnO 4为氧化剂,MnCl 2为还原产物;HCl 中Cl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HCl 为还原剂,Cl 2为氧化产物。所以氧化产物(Cl 2)与还原产物(MnCl 2)的质量比为5×71∶2×126=355∶252。16 mol HCl 中10 mol Cl 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6 mol Cl 元素化合价没变未被氧化,则被氧化与未被氧化的HCl 质量比为10∶6=5∶3。若有73 g HCl 被氧化,

2KMnO 4+16HCl===2KCl +2MnCl 2+5Cl 2↑+8H 2O 被氧化的HCl 转移电子

16 mol 5×71 g 10×36.5 g 10 mol

m (Cl 2) 73 g n (e -)

故m (Cl 2)=71 g n (e -)=2 mol 期中综合检测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础,下图中所示的方法、装置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

2.如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与方法正确的是( )

3.实验室的药品和仪器要分类摆放。图中是四个药品橱所存放的药品。实验室购进了一批干燥剂——无水氯化钙,应存放于()

4.符合右图中阴影部分的物质是()

A.NaOH B.Na2CO3

C.NaCl D.NaHCO3

5.实验装置不能用于分离物质的是()

6.下列除杂(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

7.

A.1摩尔O的质量是16 g·mol-1

B.Na+的摩尔质量为22 g·mol-1

C.CO2的摩尔质量是44 g·mol-1

D.1摩尔N2的质量是14 g

8.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2.4 L 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一定是N A

B.含1 mol HCl的盐酸溶液与足量Fe反应,Fe所失去的电子总数为2N A

C.常温常压下,32 g O2和32 g O3所含氧原子数都是2N A

D.标准状况下,11.2 L H2O含有0.5N A个分子

9.下列关于容量瓶及其使用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专用仪器②使用前要先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液③容量瓶可以用来加热④不能用容量瓶贮存配制好的溶液⑤可以用500 mL容量瓶配制250 mL溶液

A.①③B.①②④C.除了③D.除了⑤

10.下列变化需要加入某种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A.Cl-―→Cl2B.H2―→HCl

C.CaCl2―→CaCO3D.Fe3+―→Fe2+

11.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①CaCO3+2H+===Ca2++CO2↑+H2O

②2Fe2++Cl2===2Fe3++2Cl-

③HCO -3+H +

===CO 2↑+H 2O

④2Na +2H 2O===2Na ++2OH -+H 2↑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12.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氧化剂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①Cl 2+2KI===I 2+2KCl ②2FeCl 3+2HI===I 2+2FeCl 2+2HCl ③2FeCl 2+Cl 2===2FeCl 3 ④I 2+SO 2+2H 2O===2HI +H 2SO 4

A .CI 2>I 2>Fe 3+>SO 2

B .Fe 3+>Cl 2>I 2>SO 2

C .Cl 2>Fe 3+>I 2>SO 2

D .Cl 2>Fe 3+>SO 2>I 2

13.电解质是( )

A .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全部电离的化合物

B .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C .可溶性盐类

D .导电性很强的物质

14.下列各组的两种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A .氢氧化钠与盐酸;氢氧化钠与碳酸

B .BaCl 2溶液与Na 2SO 4溶液;Ba(OH)2溶液与H 2SO 4溶液

C .Na 2CO 3溶液与硝酸溶液;NaHCO 3溶液与硝酸溶液

D .石灰石与硝酸;石灰石与盐酸

1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氨气通入醋酸溶液:CH 3COOH +NH 3===CH 3COONH 4

B .澄清的石灰水与盐酸反应:H ++OH -===H 2O

C .碳酸钡加入稀硫酸:BaCO 3+2H +===Ba 2++H 2O +CO 2↑

D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 2-3+2H +===H 2O +CO 2↑

16.Na 2S x 在碱性溶液中可被NaClO 氧化成Na 2SO 4,而NaClO 被还原成NaCl ,反应中Na 2S x 与NaCl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6,则x 的值为( )

A .5

B .4

C .3

D .2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2分)

17.(14分)Ⅰ.试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CO 2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uSO 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对一份稀溶液作初步分析后发现,溶液无色、澄清,其可能含有SO 2-4、Na +、CO 2-3、

H +、NO -3、HCO -3、Cl -等离子中的若干种。然后又作了如下分析,以确定这些离子是否大量存在。

①用石蕊试液检测该溶液时,溶液显红色。

②取2 mL 溶液用BaCl 2溶液和稀硝酸进行检验,结果生成了白色沉淀。

③对②中所得的混合物充分静置后,取其上层澄清的液体用AgNO 3溶液和稀硝酸进行检验,结果又生成了白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

(2)在上述实验操作中,有错误的步骤是(填代号)______。对该错误改正的方法是(要作较详细的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到目前为止,不能肯定在原溶液中是否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

18.(10分)实验室常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来制取少量的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 。

(1)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反应中MnO 2发生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下同)反应,Cl 2是__________产物。

(3)当0.1 mol MnO 2参加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被氧化的HCl 为________mol 。

19.(6分)用AgNO3溶液和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分别反应时,(1)若把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三种溶液中的Cl-全部沉淀下来,所需AgNO3溶液的体积比是________;

(2)若把同体积的三种溶液中的Cl-全部沉淀下来,所用AgNO3溶液体积相同,则此三种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_____________,生成沉淀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

20.(8分)一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分离NaCl和CaCl2两种固体的混合物:

合物――→

溶解NaCl溶液

CaCl2溶液

加足量

Na2CO3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1)B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

(2)此实验分离得到的NaCl,经分析含有杂质,是因为上述方法中其中一步设计有错误,请写出改正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入足量Na2CO3溶液后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所需使用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

21.(14分)现用98%的浓H2SO4(ρ=1.84 g·cm-3)配制浓度为0.5 mol·L-1的稀硫酸500 mL。

(1)选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将下列操作按正确的顺序把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A.用量筒量取浓H2SO4

B.反复颠倒摇匀

C.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D.洗涤所用仪器

E.稀释浓H2SO4

F.将溶液转入容量瓶

其操作的正确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①所需浓H2SO4的体积为______ mL。

②如果实验室有15 mL、20 mL、25mL的量筒,选用______ mL的量筒最好。量取时发现量筒不干净,用水洗净后直接量取将使实验最终结果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③在转入容量瓶前烧杯中液体应________________,否则会使浓度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④定容时必须使溶液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若俯视会使结果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期中综合检测

1.C[A中导管应长进短出;B中有两处错误,一是不能在量筒里稀释浓硫酸,二是不能将水倒入浓硫酸中;C项正确;D中称量NaOH固体不能放在纸片上,应放在烧杯中进行称量。]

2.C[A项中应左物右码,错误;B项中应用酒精灯冒熄灭酒精灯,错误;D项中过滤时没用玻璃棒引流,错误。]

3.C[A中放酸,B中放碱,C中放盐,D中放金属单质。]

4.B[阴影部分应为钠盐、碳酸的正盐。]

5.D[A装置可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B装置是过滤装置,可用于分离固液混

合物;C 装置是蒸馏装置,可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D 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装置,不能用于分离物质,故选D 。]

6.B [A 项应加入适量Ba(OH)2溶液后过滤;C 项稀硫酸与Fe 也反应;D 项应用饱和NaHCO 3溶液,因CO 2与Na 2CO 3溶液反应。]

7.C [本题考查质量、摩尔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是g ,故A 项错误;摩尔质量以g·mol -1为单位时,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故B 项错误,C 项正确;1摩尔N 2的质量为28 g ,D 项错误。]

8.C [A 项没标明温度和压强;B 项只能反应0.5 mol Fe ,失去电子数为N A ;D 项,标况下水为液态。]

9.B [容量瓶不能用来加热,配250 mL 溶液应用250 mL 容量瓶。]

10.D [加入还原剂是提供电子,则该物质要得电子,元素化合价降低,只有D 项铁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了。]

11.A [只有②、④反应中有电子的转移。]

12.C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由①知Cl 2>I 2,

由②知Fe 3+>I 2,由③知Cl 2>Fe 3+,由④知I 2>SO 2,故氧化性强弱顺序为:Cl 2>Fe 3+>I 2>SO 2。]

13.B [A 项为强电解质的定义,故A 项不正确;B 项正确;电解质包括酸、碱、盐、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可溶性盐、微溶盐、难溶盐均为电解质,C 项错;能导电的物质除电解质溶液外,还有金属、非金属导体(如石墨),所以D 项错。]

14.D [A 项两个离子方程式分别为:OH -+H +===H 2O,2OH -+H 2CO 3===CO 2-3+2H 2O ;

B 项两个离子方程式分别为:Ba 2++SO 2-4===BaSO 4↓,Ba 2++2OH -+2H ++SO 2-4===BaSO 4↓

+2H 2O ;C 项两个离子方程式分别为:CO 2-3+2H +===H 2O +CO 2↑,HCO -3+H +===H 2O +

CO 2↑;D 项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 3+2H +===Ca 2++H 2O +CO 2↑。]

15.B [A 项中CH 3COONH 4溶于水须拆写成离子形式;C 项,忽略了SO 2-4与Ba 2+反应

生成BaSO 4;D 项CaCO 3为不溶性盐,化学式不能拆开。]

16.A [Na 2S x 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x

价,则1 mol Na 2S x 生成Na 2SO 4(硫为+6价)时,失电子(6+2x

)x mol ;NaClO 中Cl 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降低为-1价,即此时NaClO 共得到电子16×2 mol ,由电子得失守恒知(6+2x

)x =16×2,x =5。] 17.Ⅰ.(1)CO 2+Ca 2++2OH -===CaCO 3↓+H 2O

(2)Cu 2++SO 2-4+Ba 2++2OH -===BaSO 4↓+Cu(OH)2↓

Ⅱ.(1)H +、SO 2-4 CO 2-3、HCO -3

(2)③ 另取原溶液2 mL ,用AgNO 3溶液和稀硝酸进行检验

(3)Na +、NO -3、Cl -

解析 用石蕊试液检测,溶液显红色,说明溶液中有大量的H +;有大量H +就不能有大量

CO 2-3和HCO -3;用BaCl 2溶液和稀硝酸检验时生成了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SO 2-4;

由于BaCl 2溶液中本身就含有Cl -,所以第③步操作是错误的;应另取原溶液进行Cl -的检验,以确定溶

液中是否存在Cl -。

18.(1)MnO 2+4H ++2Cl -===Mn 2++Cl 2↑+2H 2O

(2)还原 氧化 (3)0.2N A 0.2

解析 M +4nO 2―→M +2

nCl 2,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HCl 在反应中有一半是还原剂,被氧化,另一半起酸的作用。

19.(1)1∶2∶3 (2)6∶3∶2 1∶1∶1

解析 (1)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 、MgCl 2、AlCl 3溶液中含Cl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2∶3,则要将Cl -全部沉淀下来,需AgNO 3溶液的体积比为1∶2∶3。

(2)消耗相同物质的量的AgNO 3,则同体积的三种溶液含Cl -的物质的量相同,则

n (NaCl)∶n (MgCl 2)∶n (AlCl 3)=6∶3∶2,c (NaCl)∶c (MgCl 2)∶c (AlCl 3)=6∶3∶2。

20.(1)碳酸钙 (2)蒸发结晶时应加足量的盐酸 (3)过滤 烧杯、漏斗、玻璃棒

解析 加入过量Na 2CO 3溶液,则滤液中含有Na 2CO 3杂质,蒸发结晶时会混在食盐中。

21.(1)量筒、500 mL 容量瓶、胶头滴管

(2)AEFDCB (3)①13.6 ②15 偏低 ③冷却至室温 偏高 ④偏高

解析 V (浓H 2SO 4)=0.5 L ×0.5 mol·L -1×98 g· mol -1

98%×1.84 g·mL -1

=13.6 mL 根据公式c B =n B V 分析误差。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化学方程式汇总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化学方程式汇总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4、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 + C 高温 2Cu + CO2↑ 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 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 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 Na2O2 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2O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 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10、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 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g) ==== Fe3O4 + 4H2↑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高一化学必修一讲义

1.从实验学化学 一、蒸馏操作: 蒸馏操作应注意的事项,如图: ①蒸馏烧瓶中所盛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 ②温度计水银球部分应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下方约0.5cm处; 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为防止爆沸可在蒸馏烧瓶中加入适量碎瓷片; ⑤蒸馏烧瓶的支管和伸入接液管的冷凝管必须穿过橡皮塞,以防止馏出液混入杂质; ⑥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思考与讨论] 蒸馏与蒸发的区别 蒸馏与蒸发的区别:加热是为了获得溶液的残留物(浓缩后的浓溶液或蒸干后的固体物质)时,要用蒸发;加热是为了收集蒸气的冷凝液体时,要用蒸馏。 蒸发操作应注意的事项:注意蒸发皿的溶液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加热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溶液溅出;如果蒸干,当析出大量晶体时就应熄灭酒精灯,利用余热蒸发至干。 二、萃取实验操作 萃取的操作方法如下: ①用普通漏斗把待萃取的溶液注入分液漏斗,再注入足量萃取液; ②随即振荡,使溶质充分转移到萃取剂中。振荡的方法是用右手压住上口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反复倒转漏斗并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环上静置,待分层后进行分液; ④蒸发萃取剂即可得到纯净的溶质。为把溶质分离干净,一般需多次萃取。 分液的操作方法: ①用普通漏斗把要分离的液体注入分液漏斗,盖好玻璃塞; ②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圈上,静置,分层;

③将玻璃塞打开,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牛口上的小孔再盖好,使漏斗外空气相通,以保证漏斗里的液体能够流出; ④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放入烧杯,待下层液体流完立即关闭活塞,注意不可使上层液体流出; ⑤从漏斗上端口倒出上层液体。 化学方法提纯和分离物质的“四原则”和“三必须” (1)“四原则”是:一不增(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二不减(不减少欲被提纯的物质);三易分离(被提纯物与杂质容易分离);四易复原(被提纯物质要复原)。 (2)“三必须”是:一除杂试剂必须过量;二过量试剂必须除尽(因为过量试剂带入新的杂质);三除杂途径选最佳。 三、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3.1 物质的量 1.定义: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2.对象:微观粒子,包括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等 3.符号:n 4.单位:摩尔,mol 5.使用“物质的量”与“摩尔”时的注意事项 ①“物质的量”四个字是一个整体概念,不得简化或增添任何字,如不能说成“物质量”“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数量”等。 ②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同“时间”,“长度”等一样,其单位是摩尔(mol)。 ③物质的量表示的是微观粒子或微观粒子的特定组合的集合体,不适用于宏观物质,如1 mol苹果的说法是错误的。

高中化学必修讲义

高中化学必修1讲义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知识概要: 一、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要点回顾: 1.药品取用的原则: (1)安全性原则:“三不”:不能摸、不能闻、不能尝 (2)节约性原则: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试剂。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mL,固体只需盖过试管底部。 (3)保纯性原则:实验用剩的试剂一般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以防瓶中试剂被污染。2.药品的取用方法: (1)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或细小颗粒药品用药匙或纸槽,操作要领:“一斜、二送、三直立” ②块状固体用镊子,操作要领:“一横、二放、三慢竖” (2)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取用较多量时,可直接倾倒。操作要领:先取下瓶塞倒放在桌上,一手握瓶,标签向 手心,一手斜握容器,使瓶口与容器口紧靠,缓缓倒入。 ②取用少量时,可用胶头滴管。注意事项:不能将滴管伸入接收器内,否则易碰到接收 器壁,粘附其他物质,使试剂污染。 ③定量取用液体,用量筒。(“仰小俯大”读数比实际) 3.物质的加热: 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坩埚、蒸发皿、燃烧匙; 须间接加热的仪器=隔石棉网可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 使用酒精灯的注意事项: (1)酒精量≤酒精灯容积的2/3 (2)用火柴点燃(不能用一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3)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去吹) 4.托盘天平的使用: (1)“左物右码”:m(物)=m(砝码)+m(游码) 若放反则:m(物)=m(砝码)—m(游码) (2)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g,只能粗略称量物质的质量。 (3)用镊子夹取砝码,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必要时最后用镊子移动游码。 二、化学实验安全 1.药品的安全存放: (1)易吸水、易潮解、易被氧化的物质应密封存放; (2)受热或见光易分解的物质应选用棕色瓶存放在冷暗处; (3)金属钾、钠易与氧气、水反应,所以封存在煤油中; (4)固体药品存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中。

创新设计课程设计

创新设计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家用擦窗器的创新 指导教师:

摘要 随现代的居家用擦窗器往往不能实现自动跨过窗栏的功能,这样在擦拭过程中就很不连贯,往往很费劲。而一般的专用擦窗机器人虽然实现了这种功能,但是机构复杂,价格不适宜于家居生活。我们设计出的擦窗器就是在结构简单的指导思想下对擦洗头的结构进行改进,然后整合市场上擦窗器已经实现的功能,针对日常生活改进出家用擦窗器。 在大多数楼房的结构中都有玻璃窗户,一般来说擦窗有两种情况,对于高楼大厦擦洗高空中的玻璃,现在都有专门的机器,它的侧重点不同,由于允许体积和价格比普通的擦窗器高,所以它的特点是在自动化和其他方面,比如新加坡一家大学开发出的高空擦窗器就是利用水蒸气。这种擦窗器利用水蒸气冲洗污垢后,不但清洁效果好,而且可以杀菌,水也可以循环利用。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居家用的擦窗器,在居家生活中窗玻璃的清洁始终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其一是对于有窗栏的窗户需要一次一次逐个擦洗,现在的擦洗如果不是高空作业往往都不是用的机器人,特别是针对家居生活来说,擦一次玻璃而买一台专用的机器不太合算,不仅价格高,并且机器所具有的优势也体现不出来。但是如果用现在市场上的擦窗器的话这样效率也不太高,特别是在窗栏比较多时工作往往比较容易累。记得自己上初中时有一回在家里帮妈妈打扫卫生,我就是擦玻璃,这样一块一块的擦非常累,所以我设计了一种结构新颖简单的擦洗头,它可以自动越过窗栏或其他障碍物,这样就能实现一次性擦到底,把效率提上去,人也轻松。并且最重要的是它的结构简单,完全可以投入生产,在现在的国内市场上所有的擦窗器都没有这个功能,所以它的应用前景很大。其二在于站在室内擦拭室外的一面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套精品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本章概况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重要理论组成部分,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新教材把本章内容作为必修2的第一章,足以体现了它的重要性。 本章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章:化学健。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新课改精神,必修内容只要学生具备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具备必需的学科素养,新教材的安排,正好体现了这一要求。三节内容,都属于结构理论的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具备这些知识,对该结构理论才能有初步的了解,也才有可能进一步继续学习选修内容。新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打乱了原有的知识体系,首先介绍周期表,给学生以感性认识,然后简略地介绍了周期表的形成过程,逐步引入主题:现行的周期表。既让学生了解了科学家探索的过程,也有利于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其间穿插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等知识,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便于学生归纳总结,形成规律,为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新教材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直接给出了1-20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删去“电子云”等一些抽象的概念,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然后,以第三周期为例,或以实验,或以给出的图表,让学生动手推出结论,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第三节:化学键,以NaCl、HCl为例介绍了离子键,共价键的知识,简明扼要,学生理解难度并不大。教学时,可以多举典型实例,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以帮助学生巩固概念。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上所提供的图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推理、探究,切忌教师照本宣科,给出现成的结论,这样,学生不经过分析、观察,生吞活剥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实践证明,既不利于掌握知识,更不利于培养能力。通过本章学习,力求让学生体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结构理论的指导下,更好地为以后学习服务。 本章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建;离子键、共价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关系。

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二课件讲义 (119)

阶段重点突破练(三) 一、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转化形式 1.下列关于能量转换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C.煤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 D.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化为光能 答案D 解析电解装置将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时,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A正确;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在生物体内储存,B正确;煤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C正确;白炽灯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D错误。 2.未来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将成为人类利用新能源的主力军,下列关于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化石燃料是可再生能源 B.风能、太阳能是清洁能源 C.化石燃料都是清洁能源 D.氢能是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答案B 解析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A错误;风能、太阳能对环境无影响,是清洁能源,故B正确;化石燃料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不是清洁能源,故C错误;氢气燃烧的产物是水,电解水可以获得氢气,因此氢能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故D错误。 二、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3.下列反应是放热反应,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 B.SO3溶于水生成硫酸 C.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D.甲烷在氧气中燃烧 答案B 解析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SO3与水反应生成H2SO4,放出大量的热,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吸热反应,该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甲烷的燃烧是放热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计量学在实验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实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好化学离不开实验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安全认识,物质的分离(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过程和方法:实验及PPT 第一课时化学实验安全 导入:化学史——化学发展与实验的关系 一、化学实验安全 化学实验安全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一些安全注意事项 3、掌握药品、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4、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 具体详细知识word展示 (1)高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2)高中化学常见的可能事故及处理方法 第二课时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知识与技能:物质分离和提纯一般方法(过滤、蒸发、蒸馏、萃取),硫酸根离子的检验过程和方法:实验 导入: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科学,要研究物质就必须获得纯净的物质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P5阅读 1、过滤和蒸发 概念、仪器、适用范围、装置示意图、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粗盐的提纯 实验1-1和实验1-2 总结:1、物质分离和提纯遵循的原则------不增、不减、易分离、易复原 具体需考虑问题:化学原理及试剂的选择、加入试剂的顺序、除杂试剂必须过量、过量试剂必须除去 2、蒸馏和萃取 蒸馏 概念、仪器、适用范围、装置示意图、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实验1-3 萃取 概念、仪器、适用范围、装置示意图、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实验1-4 其他物质分离提纯及检测方法 结晶、升华、洗气等;P9最后一自然段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一课时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知识与技能: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计算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导入:P11 第一自然段 宏观物质计量、日常计量单位长度—米,质量—千克 设问:微观粒子如何计量 例:C+O2=CO2方程式意义(符号意义、计量意义) 1、物质的量 概念:一个物理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计量对象:微观粒子或原子团 符号:n 单位:摩尔mol 计量注意事项:微粒种类 国际规定:0.012Kg12C 中所含碳原子数约为6.02*1023 2、阿伏伽德罗常数 概念: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 符号:N A 数值:6.02*1023单位mol-1 微粒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粒子数之间的关系:n=N/N A N1/N2=n1/n2 例1: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 水分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辨析:氢的物质的量为2mol;小米的物质的量为1mol 练习例题2 0.2mol氯化钡中含有多少摩尔钡离子,多少摩尔氯离子 2mol氧气约含多少个氧气分子,多少个氧原子 0.1mol的硫酸钠中,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个数分别为多少,离子总数为多少 1.204*1024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为多少 复习原子结构知识 例题3、1mol钠原子含多少摩尔质子,多少摩尔电子,1mol钠离子、1mol氢氧根、1molNH3又分别是多少 例题4 多少摩尔的水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与1.5摩尔的二氧化碳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相同相同物质的量的二氧化硫与氧气,其分子数之比、原子数之比分别为多少 例5 amol硫酸分子中含有b个氧原子,则阿伏伽德罗常数可以表示为? 第二课时摩尔质量 知识与技能:了解摩尔质量的含义,掌握物质的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质量的计算导入:1mol不同物质中所含的粒子数是相同的,但由于不同粒子质量不同,1mol不同物质的质量是不同的 P12 观察结论:1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其数值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新版

高一化学必修-知识全点 第一章从科学实验中学习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 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的火焰呈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用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 (8)Fe3+能与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Fe(SCN)3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9)Cu2+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CuO沉淀。含Cu2+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 ③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1)OH-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2)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3)Br-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I-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2,使淀粉溶液变蓝。(5)SO42-能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4沉淀,不溶于硝酸。 (6)SO32-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 (7)S2-能与Pb(NO3)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PbS沉淀。 (8)CO32-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 二、常见事故的处理 三、化学计量 ①物质的量 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符号 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A表示。约为6.02x1023 N 公式:n= NA ②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 m 公式:n= M ③物质的体积决定: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 V 公式:n= Vm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高中化学创新实验

高中化学创新实验目录

§1《Fe(OH)2快速转化成Fe(OH)3》的实验(可以转载,但不能故意抹掉或假冒原创作者) 高中化学教材中《Fe(OH) 2转化成Fe(OH) 3 的实验》方法是把新制出的白色Fe(OH) 2 试管 振荡,试管内的物质变成灰绿色,再振荡变成红褐色的Fe(OH) 3 。可是,直至下课了,除了在试管壁上有少量的红褐色痕迹外,试管内的物质仍为灰绿色。究其原因,是氧气在碱性介质 中氧化能力弱,同时Fe(OH) 2与氧气不能充分接触。笔者介绍一种在滤纸上完成Fe(OH) 2 快速 转化成Fe(OH) 3 的实验方法: 1 实验步骤和现象 取一张滤纸,先用水湿润,再滴一些盐酸将滤纸酸化,而 后把试管里的灰绿色物质倒在滤纸上,用玻棒将其摊开,片 刻间灰绿色物质变成红褐色。向学生展示,红褐色在白色滤 纸的衬托下很清晰,可见度很大。 2 原因分析 影响空气里的氧气氧化Fe(OH) 2 的能力因素有两点: ⑴介质的酸碱性根据电极电势可知,介质的酸性越强,氧气的氧化能力越强,介质的酸性越弱,氧气的氧化能力越弱。酸化滤纸的目的是为了降低PH值,增大氧气的氧化能力,从而 加快了Fe(OH) 2转化成Fe(OH) 3 的速度; ⑵氧气的浓度(氧气的分压)把Fe(OH) 2 倒在滤纸上,用玻棒将 其摊开,是为了使Fe(OH) 2 与空气(氧气)充分接触,从而加快了 Fe(OH) 2转化成Fe(OH) 3 的速度。 ▲探究实验设想提示 当今许多化学教学参资料、练习题、甚至2003年高考理科综合 试卷第33题,都十分肯定地认为:制取白色的Fe(OH) 2 成功关键 是全过程必须避免试剂与空气(氧气)接触,否则新生成的白色 Fe(OH) 2 将被氧气迅速氧化成绿色。于是设计出多种实验方法:加热法赶出试剂溶液里溶解的少量氧气,用长滴管把氢氧化钠溶液注入硫酸亚铁溶液底部,为阻断与空气接触在试剂溶液上加植物油、加石蜡油、加苯等,甚至用氢气作保护气,但实验结果常常并不理想。 笔者认为,新生成的白色Fe(OH) 2 变成绿色并非氧化所致,其理由为: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书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书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

必修一全书复习检测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u 64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A.“天宫一号”中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合金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合金的硬度可以大于它的纯金属成分C.人类历史上最早使用的金属是铁 D.“84”消毒液是生活中常用的消毒物质,其主要成分是NaClO 2、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下列对概念相互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包含关系 B.化合物与电解质属于包含关系 C.金属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 D.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3、N 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 L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 A B.1 mol Fe与足量的稀HNO3反应,转移3 N A个电子 C.常温常压下46 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3 N A D.标准状况下22.4 L水含有的分子数为N A

4、下列化学反应,能用离子方程式H ++OH -===H 2O 表示的是( ) A .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 B .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C .盐酸和氢氧化铁 D .碳酸和氨水混合 5、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MnO 2与浓盐酸反应制Cl 2:MnO 2+4H ++2Cl -=====△ Mn 2++Cl 2↑+2H 2O B .水玻璃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Na 2SiO 3+CO 2+H 2O===2Na ++CO 2-3+H 2SiO 3 C .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Cu+4H ++SO 42—=====△ SO 2↑+CO 2↑+Cu 2++H 2O D .AlCl 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 3++4OH -===-2AlO +2H 2O 6、若在加入铝粉能放出H 2的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组离子,肯定不能.... 共存的是( ) A .Fe 3+、NO 3-、Cl -、Na + B .Ba 2+、Mg 2+、HCO 3-、AlO 2- C .NO 3-、Na +、K +、CO 32- D .NO 3-、K +、AlO 2-、OH - 7、下列除杂方法不.正确.. 的是( ) A .Fe 2O 3中含Al 2O 3杂质,可以加入足量NaOH 溶液然后过滤除去 B .CO 2中含有CO 杂质,可以通入盛有CuO 的玻璃管且加热 C .Cl 2中含有HCl 杂质,可以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的洗气瓶 D .FeCl 3溶液中混有FeCl 2杂质,可以向溶液中通入Cl 2 8、下列关于物质的保存,说法错误.. 的是( ) A .少量金属钠保存在煤油里 B .氯水应装在棕色瓶中密封避光保存 C .可以用玻璃瓶盛放NaOH 溶液 D .因为铁会与浓硝酸反应,所以铁罐不可以盛放浓硝酸

高中化学全国说课大赛获奖作品:《让创新点亮课堂——一体化电化学综合创新实验装置》说课稿

《让创新点亮课堂——一体化电化学综合创新实验装置》说课稿 一、使用教材 本次说课内容是一节复习课,选自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第3节电化学的相关内容。 二、实验仪器 一体化电化学综合创新实验装置、烧杯、石墨电极。 三、实验创新点 1.通用性利用自主研发的一体化电化学综合创新实验装置能够用这一套装置完成课本上所有的有关电化学的实验。实现仪器的多功能性。 2.趣味性本装置为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加入了小灯泡和音乐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简约性整个操作简单方便节省时间。 4.直观性指针指示电流、数字显示电压,读数非常直观。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一节复习的实验探究课,学生对于原电池、电解池的反应原理理解的不够系统,学生主要是机械的记忆。教材上没有关于燃料电池的实验,只给了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不够直观、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本节课利用自制的一体化电化学综合实验装置,能够更加直观、便捷、多功能。通过一体化电化学综合实验装置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有关的电化学实验,为学生学习电化学反应原理创设实验情景,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反应原理。 五、实验教学目标 1.对原电池特别是燃料电池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2.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 3.通过积极实验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实验教学内容 1.电解饱硫酸钠溶液和氢氧燃料电池。 2 .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和氢氯燃料电池。 3.甲醇燃料电池实验。 4.金属镁过氧化氢隔膜实验 5.水果电池实验。 七教学过程 1.介绍一体化学电化学综合创新实验装置 本套装置主要是由两个部分组成。左侧的部分是化学反应单元,这两根石墨电极上刻上螺旋槽,便于吸附更多气体。右侧为检测单元。检测单元又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最左边的是一个电流计,右边的是两个电压表。中间的电压表主要是电源的电压,最右边的电压表是测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化学方程式汇总

必修1 化学方程式汇总 一、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1、钠与非金属的反应 4Na +O2=2Na2O (白色) 2Na + O2 △ Na2O2(淡黄色) 2Na +Cl2点燃2NaCl 2、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 (浮、熔、游、响、红) 3、氧化钠过氧化钠 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Na2O+CO2=Na2CO3 2Na2O2+2CO2=2Na2CO3+O2↑ Na2O+2HCl=2NaCl+H2O 2Na2O2+4HCl=4NaCl+2H2O+O2↑ 6、Na2CO3和NaHCO3 ①、与酸的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 2O+CO2↑(反应速率更快) ②、与碱的反应 Na2CO3+Ca(OH)2=CaCO3↓+2NaOH 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 NaHCO3+NaOH = Na2CO3+H2O ③、与盐的反应 Na2CO3+CaCl2=2NaCl+CaCO3↓ Na2CO3+BaCl2=2NaCl+BaCO3↓ ④、相互转化 2NaHCO3△ Na2CO3+H2O+CO2↑(加热分解) Na2CO3+H2O+CO2=2NaHCO3 (向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 二、铝及其重要化合物 (结合Al2O3和Al(OH)3的两性进行记忆!) 1、铝与非金属: 4Al + 3O2 ==2Al2O3 2、铝与弱氧化性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 2Al+6H+ == 2Al3++3H2↑ 铝与强氧化性酸:钝化(浓H2SO4、浓HNO3) 3、铝与碱:2Al+2NaOH +2H2O==2NaAlO2 + 3H2↑ ; 2Al+2H2O+2OH-==2AlO2-+3H2↑ 4 ①、氧化铝与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②、氧化铝与碱反应:Al2O3 +2NaOH == 2NaAlO2 + 2H2O 5、氢氧化铝制备:可溶性铝盐和NH3·H2O AlCl3+3NH3·H2O==Al(OH)3↓+3NH4Cl Al3++3NH3·H2O==Al(OH)3↓+3NH4+ 6、氢氧化铝的不稳定性: 2Al(OH)3△ Al2O3+2H2O 7、氢氧化铝与酸反应: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8、氢氧化铝与碱反应:Al(OH)3 +NaOH == NaAlO2 + 2H2O 9、“铝三角”(氢氧化铝的反应在上面已经提到,略): AlCl3+3NaOH(少量)=Al(OH)3↓+3NaCl Al3++3OH-=Al(OH)3↓+ AlCl3+4NaOH(过量)=2NaAlO2 + 2H2O +3NaCl Al3++4OH- = AlO2- +2H2O NaAlO2+HCl(少量)+H2O=Al(OH)3↓+NaCl AlO2- +H+ +H2O=Al(OH)3↓ NaAlO2+4HCl(过量)=AlCl3+3NaCl+2H2O AlO2- +4H+ =Al 3+ + 2H2O 10、明矾净水原理 明矾溶于水后发生电离:KAl(SO4)2==K++Al3++2SO42-

物质的转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讲义

第二课时物质的转化 [明确学习目标]熟悉单质、酸、碱、盐、氧化物等之间的转化关系。 学生自主学习 酸、碱、盐的性质 1.酸(以稀盐酸为例) 2.碱[以Ca(OH)2为例]

物质的转化 1.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是不会改变的,这是考虑如何实现物质之间的转化时最基本的依据 2.实例 写出标号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032Ca +O 2===2CaO ②□04CaO +H 2O===Ca(OH)2 ③□05Ca(OH)2+CO 2===CaCO 3↓+H 2O ④□ 06C +O 2=====点燃 CO 2 ⑤□ 07CO 2+H 2O===H 2CO 3 ⑥□08H 2CO 3+Ca(OH)2===CaCO 3↓+2H 2O

1.为什么不同的酸(或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提示:尽管酸(或碱)不同,但它们的水溶液中都含有H+(或OH-),其相似的性质实际上是H+(或OH-)的性质。 2.纯碱属于碱吗? 提示:纯碱——Na2CO3不是碱,属于碳酸盐。 课堂互动探究 知识点一酸、碱、盐的性质 1.酸、碱的性质: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酸与碱性氧化物、碱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酸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反应生成盐和H2。 2.盐的性质:盐与酸(或碱、或盐)只有产生沉淀、气体或H2O时才能反应。 知识点二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转化关系 说明:上图中的非金属不包括氧气和氢气。 某同学要在奥运五连环中填入物质,使相连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你认为“五连环”中有空缺的一环应填入的物质是() A.硫酸钠B.氧气 C.二氧化碳D.氧化钙 [批注点拨]

创新设计作品

创 新 设 计 作 品 姓名:班级:学号:

摘要 根据创新设计课程要求,要求每个学生以自己创新思维为依据,结合软件工具设计出自己的机械创新设计作品,本文结合课程要求针对设计做出三个部分分析:第一部分为创意构思与前景分析,主要分析推骑婴儿车的创新思想,创新思想结合作品的市场需求,还对机械结构做了简单的介绍;第二部分为设计步骤,具体主要的介绍了推骑婴儿车机械转化结构,通过要实现的推骑功能,实现推骑功能的原理,还具体详细的结合了示意图分析的每次转化结构的具体情况;第三部分结合主要对三维软件(UG)设计作品的结果进行展示,让作品清晰明了的展现在读者面前。本文只针对创新设计课程设计要求作出满足要求的作品设计,对机械结构满足机械性能要求作出简单设计,使用三维软件(UG)对其进行简单建模 关键词:骑婴儿车;机械结构;课程设计;三维软件

一、创意构思与前景分析 把婴儿车下方扣环向后一拉,前轮变到车的后方,现出藏在车下的车座,婴儿车瞬间“变形”为三轮自行车,而“变形”过程中,用于乘坐婴儿的婴儿车一直在车的前端。 推着婴儿车走累了,“咔咔咔”几下,婴儿车变形成自行车,骑上车载着婴儿走;一个人在家,想要搬动家中大型家具,拿出一个小型搬运器,按一下开关,就能轻松地推着家具往前走;打个电话、发条短信,房门自动打开,如果房门被强制开启,就会自动发送报警到主人的手机上…… 以前,这些场景只能在科幻片中出现,而不久的将来,这些场景就可能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前面一个轮子,后面两个轮子,乍一看与其他婴儿车没有任何分别,把婴儿车下方的几个扣环打开,向后一拉,最前方的轮子变到车的后方,藏在婴儿车下方的车座也呈现出来。婴儿车瞬间“变形”为三轮自行车,而在“变形”的过程中,用于乘坐婴儿的婴儿车一直在车的前端。 二、设计步骤 1、功能分析 (1).要实现的功能 这个设计希望推行的婴儿车可以不借助工具在短时间内完成变形,转换为骑行婴儿车,而且可以不影响婴儿座椅的稳定性。 (2).功能实现的原理 骑行婴儿车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2-1)所示,通过一个旋转装置,加上定位销的固定作用,使骑行的婴儿车旋转60゜转向竖直方向,再用一个旋转装置的作用可以使旋转之后的婴儿车再次旋转90゜彻底转化为三轮婴儿车,但是坐垫还是会给三轮婴儿车一定的阻碍,所以再通过一个旋转装置使坐垫旋转成水平位置(如图2-2所示),完成骑行的婴儿车转化为推行的婴儿车。

校本教研课题《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背景 1、国内外改进创新实验研究现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最基本特征。实验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思想和科学品质教育的最生动、最活跃的教学形式。高中化学实验正朝着探究型、生活化、微型化的方向发展。在实验微型化发展领域,美国、联邦德国等国家已逐步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审定和推广了微型化学实验仪器。因此,它是国内外近20年进展较快的一种新的化学实验形式,体现了化学实验微型化的趋势。我国是从80年代未 90年代初开始研究,进行了十年,召开了全国研讨会三次,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我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探究活动应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化学实验设计在体现化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更要突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取向,突出探究性实验内容的编排和注重过程的科学化设计。 目前我国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活动虽然较受重视也较普遍,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化学实验如何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如何设计和开展研究型课程中的实验教学活动,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怎样使化学实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怎样通过化学实验提高学生认识生活、认识世界的能力等等。这些课题的研究在目前我国新课改的大趋势下应该显得更重要一些。 2、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实验改革 就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而言,要在教学活动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应该首先改变旧的教学观念。这就应该在课程、教材、教法、研究等方方面面都作周密的思考,敢于对课堂内外的实验教学作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化学实验教学应走素质教育之路,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态度。通过课堂实验的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能力。通过借鉴同行们的实验改进,表明作为中学化学教师,要坚定改革的决心,而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而言只有经过广泛而具体的教学改革,才能使我们的化学实验教学更好、更切实际地实施素质教育,才能使化学实验活动能朝着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方面发展。 3、我校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一直以来,我校的高中化学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缺少连续的系统的研究与整理。教师们由于时间与精力有限,往往把演示实验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进行临时处理,只是在备课中遇到了需要进行的实验才去了解、查询与研究,教学结束后,也无暇对本次实验的效果、优劣进行思考与评估,更不可能将每次的实验方案、实验情况进行收集、整理,也很少谈及系统的改进与创新。这也是我国很多地方现行高中化学教材演示实验的教学现状。 基于此,本课题――《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作为一个校级重点课题,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1)对人教社高中化学必修和选修第I册至第III册教材中各演示实验的试剂研究、仪器研究、操作方案进行改进与创新研究。 (2)对人教社高中化学必修和选修第I册至第III册教材中各演示实验的试剂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史上最全】---人教版

高一化学必修1知识点综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 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iv、升华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离I2和SiO2的混合物。 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 对物质的分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离方法(见化学基本操作)进行分离。 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 ①最好不引入新的杂质; ②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 ③实验操作要简便,不能繁杂。用化学方法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时,要使被分离的物质或离子尽可能除净,需要加入过量的分离试剂,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加入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 对于无机物溶液常用下列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1)生成沉淀法(2)生成气体法(3)氧化还原法(4)正盐和与酸式盐相互转化法(5)利用物质的两性除去杂质(6)离子交换法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高一化学必修一讲义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蒸馏操作: 蒸馏操作应注意的事项,如图: ①蒸馏烧瓶中所盛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 ②温度计水银球部分应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下方约0.5cm处; 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为防止爆沸可在蒸馏烧瓶中加入适量碎瓷片; ⑤蒸馏烧瓶的支管和伸入接液管的冷凝管必须穿过橡皮塞,以防止馏出液混入杂质; ⑥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思考与讨论] 蒸馏与蒸发的区别 蒸馏与蒸发的区别:加热是为了获得溶液的残留物(浓缩后的浓溶液或蒸干后的固体物质)时,要用蒸发;加热是为了收集蒸气的冷凝液体时,要用蒸馏。 蒸发操作应注意的事项:注意蒸发皿的溶液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加热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溶液溅出;如果蒸干,当析出大量晶体时就应熄灭酒精灯,利用余热蒸发至干。 二、萃取实验操作 萃取的操作方法如下: ①用普通漏斗把待萃取的溶液注入分液漏斗,再注入足量萃取液; ②随即振荡,使溶质充分转移到萃取剂中。振荡的方法是用右手压住上口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反复倒转漏斗并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环上静置,待分层后进行分液; ④蒸发萃取剂即可得到纯净的溶质。为把溶质分离干净,一般需多次萃取。 分液的操作方法: ①用普通漏斗把要分离的液体注入分液漏斗内,盖好玻璃塞; ②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圈上,静置,分层; ③将玻璃塞打开,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牛口上的小孔再盖好,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以保证漏斗里的

液体能够流出; ④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放入烧杯,待下层液体流完立即关闭活塞,注意不可使上层液体流出; ⑤从漏斗上端口倒出上层液体。 化学方法提纯和分离物质的“四原则”和“三必须” (1)“四原则”是:一不增(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二不减(不减少欲被提纯的物质);三易分离(被提纯物与杂质容易分离);四易复原(被提纯物质要复原)。 (2)“三必须”是:一除杂试剂必须过量;二过量试剂必须除尽(因为过量试剂带入新的杂质);三除杂途径选最佳。

高中化学创新实验

高中化学创新实验目录§1《Fe(OH)2快速转化成Fe(OH)3》的实验

(可以转载,但不能故意抹掉或假冒原创作者) 高中化学教材中《Fe(OH) 2转化成Fe(OH) 3 的实验》方法是把新制出的白色Fe(OH) 2 试管振荡,试管内的物质变成灰绿色,再振荡变成红褐色的Fe(OH) 3 。可是,直至下课了, 除了在试管壁上有少量的红褐色痕迹外,试管内的物质仍为灰绿色。究其原因,是氧气 在碱性介质中氧化能力弱,同时Fe(OH) 2 与氧气不能充分接触。笔者介绍一种在滤纸上完 成Fe(OH) 2快速转化成Fe(OH) 3 的实验方法: 1 实验步骤和现象 取一张滤纸,先用水湿润,再滴一些盐酸将滤纸酸化, 而后把试管里的灰绿色物质倒在滤纸上,用玻棒将其摊 开,片刻间灰绿色物质变成红褐色。向学生展示,红褐 色在白色滤纸的衬托下很清晰,可见度很大。 2 原因分析 影响空气里的氧气氧化Fe(OH) 2 的能力因素有两点: ⑴介质的酸碱性根据电极电势可知,介质的酸性越强,氧气的氧化能力越强,介质的酸性越弱,氧气的氧化能力越弱。酸化滤纸的目的是为了降低PH值,增大氧气的氧化能 力,从而加快了Fe(OH) 2转化成Fe(OH) 3 的速度; ⑵氧气的浓度(氧气的分压)把Fe(OH) 2 倒在滤纸上,用玻棒将 其摊开,是为了使Fe(OH) 2 与空气(氧气)充分接触,从而加快了 Fe(OH) 2转化成Fe(OH) 3 的速度。 ▲探究实验设想提示 当今许多化学教学参资料、练习题、甚至2003年高考理科综合 试卷第33题,都十分肯定地认为:制取白色的Fe(OH) 2 成功关键 是全过程必须避免试剂与空气(氧气)接触,否则新生成的白色 Fe(OH) 2 将被氧气迅速氧化成绿色。于是设计出多种实验方法:加热法赶出试剂溶液里溶解的少量氧气,用长滴管把氢氧化钠溶液注入硫酸亚铁溶液底部,为阻断与空气接触在试剂溶液上加植物油、加石蜡油、加苯等,甚至用氢气作保护气,但实验结果常常并不理想。 笔者认为,新生成的白色Fe(OH) 2 变成绿色并非氧化所致,其理由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