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罐的内部结构
- 格式:doc
- 大小:64.50 KB
- 文档页数:4
油罐附件详细说明沉降罐结构原理及安全附件1、结构〔1〕外部结构:机械呼吸阀、液压安全阀、阻火器、泡沫发生器、避雷针、人孔、透光孔、来液管线、溢流管线、收油〔污水〕管线、排污〔脱水〕管线、水箱、抽气管线等安全附件〔2〕内部结构:集油槽、中心配液管、集水管、抽乳化层管线、虹吸管。
沉降罐结构图〔a〕立式沉降罐结构图〔b〕配液装置图1-油水混合物入口管2-辐射状配液管3-中心集油槽4-原油排出管5-排水管6-虹吸上行管7-虹吸下行管8-液力阀杆9-液力阀柱塞10-排空管11、12-油水界面和油面发讯浮子13-配液管14-配液管支架2、原理含水原油由进口管线,经配液管中心汇管和辐射状配液管流入沉降罐底部的水层内,在水层内进行水洗。
破乳剂作为一种外表活性剂,主要作用是降低油水界面的外表张力,由于油水密度的差异,使部分含水油在上升的过程中,较小粒径的水滴向下运动,油向上运行,实现了油水别离。
在原油上升到沉降罐集油槽的过程中,其含水率逐渐减小。
经沉降别离后的原油进入集油槽后,经原油溢流管流出沉降罐;别离后的污水经上部水箱,由脱水立管排出。
立式沉降罐工艺原理油水混合物由进口管线经配液管中心汇管通过辐射状配液管流入沉降罐底部的水层内,其中的游离水、破乳后粒径较大的水滴、盐类和亲水固体杂质等在水洗的作用下并入水层;原油及其携带的粒径较小的水滴在密度差的作用下,不断向上运动,且水分不断从油中沉降出来;当原油上升到沉降罐上部液面时,其含水率大为减少,经中心集油槽通过排出管排出。
沉降罐底部的污水,经由液力柱塞阀控制高度的上行虹吸管吸至一定高度后,通过下行虹吸管与排水管排出。
工作过程:〔动画演示附于幻灯片教案中〕:3、附件〔1〕机械呼吸阀机械呼吸阀结构及工作过程1①结构原理:由压力阀和真空阀组成。
当罐内气压超过油罐设计压力时,压力阀被气体顶开,气体从罐内排出,使罐内压力不再上升;当罐内气压低于设计的允许真空压力时,大气压顶开真空阀盘,向罐内补入空气,使压力不再下降,以免油罐抽瘪。
沉降罐的构造及原理沉降罐是一种用于处理废水的设备,其主要作用是通过重力沉降的原理,将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悬浮液分离出来,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沉降罐的构造和原理对于废水处理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将对沉降罐的构造及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沉降罐通常由罐体、进水口、出水口、排泥口、排气口等部分组成。
罐体是沉降罐的主体结构,通常采用圆柱形或矩形结构,其内部通常设置有隔板或填料,以增加废水在罐内停留的时间,从而增加沉降效果。
进水口用于将废水引入沉降罐,出水口用于将经过沉降处理后的清水排出,排泥口用于排出沉淀物,排气口用于排除罐内气体。
其次,沉降罐的原理是利用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使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悬浮液在罐内沉降分离。
当废水进入沉降罐后,由于罐内的流速减小,使得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悬浮液开始下沉。
在沉降的过程中,由于悬浮物和悬浮液的密度大于水,因此它们会沉降到废水的底部,形成沉淀物。
而清水则会在上部慢慢流出,经过沉降处理后,水质得以净化。
同时,沉降罐的构造和原理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例如,沉降罐的尺寸和形状会影响废水在罐内停留的时间,从而影响沉降效果。
此外,罐内是否设置隔板或填料,也会对沉降效果产生影响。
因此,在设计沉降罐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沉降罐能够有效地处理废水。
总的来说,沉降罐是一种重要的废水处理设备,其构造和原理对于废水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利用重力沉降的原理,沉降罐能够有效地将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悬浮液分离出来,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设计和选择合适的沉降罐,以确保其能够有效地处理废水,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沉砂罐内部设计
沉砂罐是一种用于过滤水中杂质的设备,通常由一个容器和内部设计的过滤层组成。
沉砂罐内部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水流经过过滤层时,能够有效地去除其中的杂质。
常见的过滤层材料包括石英砂、活性炭和突起的塑料球。
在设计沉砂罐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过滤层的厚度和组成:过滤层的厚度越大,能够过滤水中较小的颗粒。
常见的过滤层组成是从上到下分别是石英砂、活性炭和塑料球,这样可以有序地过滤出较大的颗粒、有机物和微小的悬浮物。
2. 水流的分布:设计合理的水流分布可以确保水能够均匀地通过过滤层,避免出现死角和积聚的现象。
通常在沉砂罐的底部设有进水口,水会从底部向上冲击过滤层,然后再由顶部重新回流。
3. 污水排出通道:由于过滤层会逐渐积累杂质,需要定期清洗或更换。
因此,沉砂罐需要设计一个污水排出通道,以便将过滤出的污水排出去。
4. 杂质收集室:设计一个杂质收集室可以方便集中收集过滤出的杂质。
通常杂质收集室位于沉砂罐的底部,并设有底阀,方便定期清理杂质。
综上所述,沉砂罐的内部设计需要考虑过滤层厚度和组成、水流分布、污水排出通道以及杂质收集室。
这些设计可以使沉砂罐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杂质,提供清洁的水源。
沉降罐的构造及原理
沉降罐是一种常用的水处理设备,主要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物
和悬浮沉淀物。
它的构造和原理对于水处理工艺具有重要意义,下
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首先,沉降罐的构造包括罐体、进水口、出水口、排泥口、排
气口等部分。
罐体一般为圆柱形或矩形,内部通常设置有隔板,以
增加水流的长度,提高沉降效果。
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用于水的进出,排泥口用于排除沉淀物,排气口则用于排除罐内气体,保证罐
内压力平衡。
其次,沉降罐的原理是利用重力作用使悬浮物和悬浮沉淀物沉
降到罐底,从而实现水的净化。
当水从进水口进入罐内时,由于进
水口处设置有导流装置,使水流速度减慢,水流进入罐内后呈水平
流动状态。
在罐内,悬浮物和悬浮沉淀物受到水流的阻力而开始下沉,最终沉积到罐底。
清水则从出水口流出,经过沉降罐的处理,
悬浮物和悬浮沉淀物得到有效去除。
沉降罐的构造和原理决定了其在水处理中的重要作用。
合理的
罐体结构和进出口设置能够有效提高沉降效果,保证水的净化效果。
同时,沉降罐的原理也为水处理工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为设计和运行提供了指导。
总之,沉降罐作为水处理设备,在工业生产和生活用水中具有重要地位。
通过对其构造和原理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提高水处理效率,保障水质安全。
希望本文对沉降罐的构造及原理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新型简易泥水分离沉淀罐内部结构说到泥水分离沉淀罐,大家可能会觉得这听起来很复杂,但其实没那么难理解。
你看,泥水分离沉淀罐,就是一个用来处理泥水混合物的“大管家”,它的主要工作就是把泥巴从水里分开。
别看它长得不显眼,实际上这个小家伙的结构可真不简单,它内部的设计可是经过精心考量的。
要说这东西,就像你在厨房里洗菜,明明只是简单的洗洗切切,背后却有一套精巧的安排,所有步骤衔接得恰到好处。
这泥水分离沉淀罐的外形啊,通常都是圆柱形或者是桶状的。
为什么圆的好呢?说白了,圆形最能“收拾”那些搅得一团乱的泥巴。
你想啊,如果它是方的,泥水在方形容器里打转,就容易形成角落沉淀,反而处理不干净。
而圆形的结构,水流一圈圈地转过去,泥巴自然就沉底了。
所以这设计,简直就像是给它量身定制的“战袍”!一旦进入了沉淀罐,泥水就开始了它的“分手之旅”。
水跟泥,原本是打得火热,但在这里,泥巴慢慢地开始“放手”,不再粘着水了。
内部最关键的部分,就是那个排水口和沉淀口了。
排水口就是负责将清水“赶”出去,而沉淀口则是把泥巴“收拾”到一起。
就像咱们平时做事,分工明确,效率高,谁做什么都清清楚楚,不乱套。
不过,这里头也有个小窍门。
沉淀罐的底部会设计成一个锥形或者半圆形,这样泥巴能自然地往底部聚集,越聚越多,像是一个“泥山”,然后你就可以轻松地把它清理掉。
就像你扫地一样,扫过的地方越扫越干净,最后堆一堆,扫起来更方便。
你可能会问,水怎么排出来?别急,排水的部分一般会有个小口,水慢慢流出去,留下的是那些比水重的泥巴。
有些设计还会在罐子里加上一些特殊的结构,比如倾斜的底板,帮助水流更快地从罐里排出去,这样一来,水处理得更干净,速度也更快。
就像是你吃饭时,汤多了,盘子里多倒一倒,剩下的都是清爽的东西,不油腻。
再加上一些过滤网,进一步确保了泥水分离的效果。
毕竟,清水要流出,泥巴要沉淀,这两者要是搞错了,那可就麻烦了。
你是不是觉得这个结构听起来好像在“玩转”泥水?其实就是这么巧妙。
沉砂罐内部设计
【原创版】
目录
1.沉砂罐的定义与作用
2.沉砂罐的内部设计
2.1 结构设计
2.2 沉砂罐的进砂口与出砂口设计
2.3 沉砂罐的排污口设计
2.4 沉砂罐的内部气流设计
3.沉砂罐的内部设计对沉砂效果的影响
4.沉砂罐内部设计的优化方向
正文
沉砂罐是一种在油气井开采过程中用于沉降井口携带的砂粒的设备,其内部设计直接影响到沉砂效果。
因此,了解沉砂罐的内部设计对提高沉砂效果至关重要。
沉砂罐的结构设计主要考虑罐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通常采用圆柱形或圆锥形结构,以降低内部流体的阻力。
同时,罐体内部应设置足够的支撑结构,以承受砂粒的冲击和压力。
沉砂罐的进砂口与出砂口设计是关键环节。
进砂口应设置在罐体的上部,使砂粒能顺利地进入罐内。
出砂口则应位于罐体的下部,方便砂粒的排出。
此外,出砂口的设计应考虑到排砂的速度和流量的控制,以保证沉砂效果。
沉砂罐的排污口设计是为了方便清理罐内的沉积物。
排污口通常设置在罐体的底部,并配备阀门以控制排污量。
排污口的设计要考虑到罐内压
力的平衡,以避免对沉砂效果产生影响。
沉砂罐的内部气流设计是保证沉砂效果的关键。
合理的气流设计可以使砂粒在罐内形成涡流,使砂粒沉降得更快、更彻底。
通常,沉砂罐内部应设置导流板、气流调节器等装置,以调控气流方向和速度。
沉砂罐的内部设计对沉砂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从结构设计、进砂口与出砂口设计、排污口设计到内部气流设计,都需要充分考虑实际需求和砂粒的特性。
沉降罐的构造及原理
沉降罐是一种用于处理污水和废水的设备,它通过重力沉降的
原理,将悬浮物和颗粒物从水中分离出来,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沉降罐通常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厂以及自
来水厂等场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水处理设备。
沉降罐的构造包括进水口、出水口、污泥排放口、倾斜板等部分。
进水口用于将待处理的污水引入沉降罐内,出水口则用于排放
经过处理的水,而污泥排放口则用于排放沉降后的污泥。
倾斜板则
是沉降罐内的一个重要构造,它可以帮助加速水中悬浮物和颗粒物
的沉降速度,从而提高沉降效果。
沉降罐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使悬浮物和颗粒
物在水中沉降下来。
当污水进入沉降罐后,由于重力的作用,水中
的悬浮物和颗粒物会逐渐沉降到底部,形成一层淤泥。
清水则会从
沉降罐的上部流出,经过处理后可以再次利用或者排放到环境中。
沉降罐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决定了它的处理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人们通常会根据污水的性质和处理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沉降罐类型和
尺寸。
此外,定期的维护和清理也是保证沉降罐正常运行的关键。
只有保持沉降罐的构造完好和清洁,才能确保其正常工作,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
总的来说,沉降罐作为一种重要的水处理设备,在污水处理和废水处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合理的构造和科学的工作原理,沉降罐可以有效地将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分离出来,从而净化水质,保护环境。
在今后的工程实践中,我们需要更加重视沉降罐的设计、选择和维护,以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为沉降罐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优化原油沉降罐内部结构ꎬ提高原油处理效率邬春雷摘㊀要:油田某采油厂原油沉降罐主要采用立式溢油沉降罐的形式ꎮ立式溢油沉降罐是以常压拱顶钢制储罐为主体ꎬ由进液分配㊁集油㊁集水及油水界面控制等构件组成ꎬ采用静水压强原理进行油水界面控制ꎬ依靠重力沉降原理实现油水分离的一种原油脱水设备ꎮ原油沉降罐内部结构(下面简称 内构 )对原油生产管理㊁油水指标控制具有重要意义ꎮ关键词:原油沉降罐ꎻ原油脱水ꎻ内部结构ꎻ节能降耗一㊁联合站原油沉降罐简介(一)联合站原油沉降罐工作原理已加入破乳剂的油水混合物由进液管进入沉降罐ꎬ经配液管中心汇管和配液支管流到沉降罐底部水层中ꎬ在经过水层的水洗作用后ꎬ将原油中的游离水㊁破乳后粒径较大的水滴㊁盐类和亲水固体杂质等并入水层ꎮ其余油水混合物继续上升ꎬ由于油水密度差的存在ꎬ油滴上浮ꎬ水滴向下沉降ꎬ实现油水分离ꎮ经过较长时间的沉降分离后ꎬ原油经集油槽和出油管流出沉降罐ꎻ而污水则由放水管线(倒U型管)排出ꎮ(二)联合站原油沉降罐的分类某采油厂7座联合站共有40座原油沉降罐ꎬ均为立式溢油沉降罐ꎬ从容积分ꎬ主要分为2000m3㊁3000m3㊁5000m3等ꎻ从功能分ꎬ主要分为一级沉降罐㊁二级沉降罐㊁三级沉降罐㊁净化油罐ꎬ部分油罐同时具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功能ꎮ(三)联合站原油沉降罐内构分类某采油厂16座一级沉降罐从进液管布液方式角度ꎬ主要分为八卦式配液管㊁立管式配液管两种ꎻ30座二级沉降罐㊁净化油罐从进出口高度角度ꎬ主要分为高进低出式和低进高出式两种ꎮ二㊁原油沉降罐内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原油沉降罐中部分沉降罐由于投产㊁建设时间距今已有20多年之久ꎬ内部构造不适应当前实际情况ꎬ不满足日益紧张的原油脱水需求ꎬ造成不必要的原油脱水能耗ꎮ(一)一级沉降罐内构存在问题一级沉降罐主要存在配液管堵塞㊁进液管穿孔㊁进液管与其他管线在罐同一侧㊁压差放水管线内部穿孔等问题ꎮ(二)二级沉降罐㊁净化油罐内构存在问题二级沉降罐㊁净化油罐主要存在 高进低出 问题和 八卦式配液管问题 ꎮ三㊁原油沉降罐内构优化思路借助工程改造ꎬ采用取消八卦配液管㊁改变管线布局㊁调整进出口高度等方式优化原油沉降罐内构ꎬ达到管用㊁实用㊁耐用的效果目的ꎮ(一)一级沉降罐内构优化方案1.针对一级沉降罐内构的问题采取的措施针对配液管堵塞的问题ꎬ采用取消八卦式配液管的方式优化内构ꎻ针对进液管穿孔㊁进液管与其他管线在罐同一侧的问题ꎬ采用改变进液管进罐位置ꎬ避免与其他管线同侧的方式优化内构ꎻ针对压差放水管线内部穿孔的问题ꎬ采用将内U型管改为外U型管的方式优化内构ꎮ2.一级沉降罐内构参数优化对于一级沉降罐ꎬ主要有进液管支管高度㊁溢油高度和压差放水管线高度三个参数ꎮ破乳剂破乳最佳沉降时间3.5~4.5小时ꎬ一级沉降罐主要为破乳剂破乳提供空间和时间ꎬ因此进液管支管高度应结合油罐直径D㊁油水界面高度h1㊁进液流量Q等确定ꎮ一级沉降罐的溢油高度受限于罐高ꎬ通常为12米溢油ꎻ压差放水管线高度可参照不同的来液含沙量和采出水处理站一次沉降罐高程差确定ꎮ3.内构优化的效果预测内构优化后ꎬ第一ꎬ将减少油水再次乳化ꎮ经过八卦式配液管孔径会产生乳状液ꎮ油水混合物沿来液管线向罐内流动ꎬ随着压力降低ꎬ气体析出膨胀ꎬ对油㊁水产生破碎和搅动ꎬ混合物流过配液管孔径时ꎬ流速猛增ꎬ压力急剧下降ꎬ使油水充分破碎ꎬ易再次乳化ꎮ将八卦整体去除ꎬ采用一条DN300(或以上)的管线直接通入罐内部ꎬ油水混合物经过管线出口时ꎬ较经过八卦式配液管孔径相比ꎬ流速变化不大ꎬ压力无明显变化ꎬ油水不会再次乳化ꎮ第二ꎬ将减少死油区ꎬ提升破乳沉降脱水有效空间ꎮ采用八卦式配液管布液存在截面流动不均ꎬ短路流及流动死区等问题ꎮ采用立管式配液管代替八卦式配液管后ꎬ能有效减少短路流和死油区ꎬ有效提升原油破乳沉降脱水空间ꎮ第三ꎬ将降低因泥沙堵塞孔径造成的管线穿孔风险ꎮ去除八卦式配液管ꎬ混合物经过DN300以上的出液口进入罐内时ꎬ泥沙被携带出来ꎬ不易在出液口淤积堵塞ꎬ减少泥沙堵塞ꎬ配液管整体压力稳定ꎬ不易因堵塞造成穿孔ꎮ(二)二级沉降罐㊁净化油罐内构优化方案1.针对二级沉降罐㊁净化油罐内构的问题采取的措施二级沉降罐㊁净化油罐内构优化方案:将原油 进口高出口低 的方式改成原油 进口低出口高 的方式ꎬ整体去除八卦式配液管ꎬ采用立管式配液管ꎮ2.二级沉降罐㊁净化油罐内构参数优化及方案确定(1)对于二级沉降罐主要有一级溢油进罐高度㊁进脱水泵高度两个参数ꎮ考虑到二级沉降罐底水高度不超过1.5mꎬ油水过渡带约为0.5~1m(稀油约为0.5mꎬ稠油约为1m)ꎬ因此一级溢油进罐高度不低于2米ꎬ建议一级溢油高度调整为2.5米ꎮ为保证脱水沉降空间至少为2米ꎬ结合脱水泵扬程ꎬ建议进脱水泵高度改为4.5米ꎮ(2)对于净化油罐主要有脱水泵来油高度㊁进外输泵高度两个参数ꎮ考虑到净化油罐底水高度不超过0.5mꎬ油水过渡带约为0.5~1m(稀油约为0.5mꎬ稠油约为1m)ꎬ因此脱水泵来油高度不低于1米ꎬ建议脱水泵来油高度调整为1.5米ꎮ为保证脱水沉降空间至少为2米ꎬ结合外输泵扬程ꎬ建议进外输泵高度改为3.5米ꎮ(3)为防止管线穿孔影响指标的事件发生ꎬ建议进出口管线放置在罐的不同侧ꎮ3.效果预测内构优化后ꎬ 低进 将增加沉降空间ꎮ将进口管线高度降低N米ꎬ变相增加沉降空间N米ꎬ有利于原油沉降脱水ꎮ 高出 避免油水过渡层ꎬ减少重质组分进入下一级沉降罐ꎮ将二级沉降罐出口管线高度变高ꎬ出口管线由改造前的输出油水过渡层的原油变为输出沉降分离后的原油ꎬ减少重质组分进入下一级沉降罐ꎮ4.效果实测某座净化油罐容积为2000m3ꎬ投产于2001年5月ꎬ改造于2015年11月ꎬ主要是将原油 高进低出 改造为原油 低进高出 ꎬ脱水泵进罐管线在罐内延伸至罐中心ꎬ高度4米降低至1.2米ꎬ进外输泵管线高度由2米加高至2.8米ꎬ增加原油沉降时间约9小时ꎮ改造完毕后ꎬ外输原油含水率由0.98%降低至0.54%ꎬ截止至今ꎬ原油外输含水从未超标ꎬ改造效果明显ꎮ作者简介:邬春雷ꎬ胜利油田技术检测中心ꎮ681。
沉降罐原油沉降影响因素分析作者:冯艳梅吴欣赵雅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下旬刊》2019年第11期摘要:集输站库主要设施有沉降罐、净化罐、除油罐。
是最基本的原油处理,污水处理设施。
而沉降罐是其中最具代表性、广泛性、普遍性的一个原油初步处理的功能设施,了解其知识便于正确操作,维护,指导生产实践工作,确保生产平稳运行。
沉降罐是长庆油田原油脱水最重要,应用最广泛的设备之一,操作简单,处理能力强,适合各类物性的油品。
本文分析沉降罐产生非正常工况原因,经实践检验的调节措施和方法,为沉降罐日常运行提供经验依据。
关键词:沉降罐;非正常工况;调节1 沉降罐的结构和原理1.1 沉降罐的结构(如图1)及其典型工艺流程1.2 沉降罐的运行原理及操作要求含水原油由进口管線,经配液管中心汇管和辐射状配液管流入沉降罐底部的水层内,乳化油滴由于惯性作用,往下继续运动一段距离,在浮力的作用下,当速度降为零时,调转方向朝上运动,直到油水界面,即水洗过程中大部分游离态水脱出并入水层。
当乳化油滴到达油水界面后,因后续原油进入,乳化油滴继续缓慢向集油槽方向移动,在破乳剂等表面活性剂和油水密度差异共同作用下,乳化油滴的表面膜破裂,水从乳化油滴里逐渐分离出来,并向下运动到达水层,分离出的油滴向上运行并入油层,称为重力沉降过程,原油上升至沉降罐集油槽时,其含水率逐渐减小。
经沉降分离后原油进入集油槽后,经原油溢流管流出沉降罐;分离后采出水经上部水箱,由脱水立管排出。
沉降罐正常运行时,原油溢流线所有阀门应全部打开;沉降罐脱水闸只在清罐或特殊情况下使用,一般不准用来控制调节油水界面。
若出现油水指标较大波动和变化,应加密取样监测,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查明原因并尽快采取措施,恢复正常运行。
在用沉降罐只允许各来油站点正常来油进入。
其他交油,外输前需反抽的净化罐底部油等,均进其他沉降罐,保证在用罐沉降脱水平稳性。
2 影响沉降罐运行主要因素:原油物性、沉降时间、加药量(加药浓度)①原油物性是原油脱水的客观因素,是影响原油脱水难易程度的主要因素,原油乳化液的破乳最根本是由乳化液表面张力大小决定,而不同物性原油的表面张力不同,张力越小越容易脱水,反之越难脱水;②沉降时间是指原油乳化液进入沉降罐到脱水后从集油槽溢出所经历时间,同一物性乳化液,沉降时间越长,沉降罐脱出原油的含水率越小,其理论计算公式为:沉降时间=沉降罐有效容积÷进液量;③采用化学沉降脱水工艺的原油,加入破乳剂可有效降低原油乳化液表面张力,加速乳化原油脱水的过程。
污水沉降罐操作规程一、前言污水沉降罐是污水处理工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为了保证污水沉降罐的正常运行,保障出水水质,采取一系列相应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档主要是为了规范污水沉降罐的使用,保证其正常运行,提高污水处理质量。
二、污水沉降罐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1 结构污水沉降罐主要由罐体、搅拌装置、出水管、进水管、排泥装置等组成。
2.2 工作原理污水经过初级处理后,进入污水沉降罐,废水在罐中停留一定时间,利用重力作用使污水中的悬浮物质沉降到罐底,形成污泥。
污泥被排泥装置排出罐外再进行处理,经过沉降后的清水从罐体上部流出,进入下一级处理。
三、污水沉降罐的操作规程3.1 操作前准备•首先检查各连接管道是否连接牢固,夹紧扣是否安装;•沉降罐内应清空,确保进入污水为清水;•确认罐内搅拌装置未出现异常,转动灵活;•排泥装置位置是否正常;•沉降罐上方液位传感器安装是否正确;•沉降罐进口防污闸门是否打开;•确保污泥的排放通道已就位,通畅无阻。
3.2 操作过程•通过调节调速器控制罐内搅拌装置的运转速度;•控制罐内进水量,稳定罐内水位;•定时排泥,排出污泥,减少积泥;•通过沉降罐上方的流量计监测出水流量,在出水中添加药剂使水质达到要求;•定期检查沉降罐内部及设备运转状态。
3.3 操作后处理•关闭进水阀门及泵;•停止排泥装置运行;•停机后及时将沉降罐内的积泥清除;•关闭排放污泥通道;•关闭搅拌电机及其控制仪表;•将沉降罐内的污水及残余泥浆清空。
四、操作注意事项1.对于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并记录;2.定期检查罐内设备状态;3.对罐内进行定期以及不定期的清洗,保证设备的通畅;4.排泥时要注意操作规范,确保安全;5.操作人员在进行操作前必须经过工艺培训及技术考核。
五、结语污水沉降罐是污水处理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档主要介绍了污水沉降罐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具体的操作规程。
我们相信在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操作的情况下,可以保证污水沉降罐的正常运行,不断提高污水处理质量。
沉降罐的内部结构,如配液管、集油槽(管)、集水槽(管)的形式及相对位置直接影响沉降罐的脱水效果。
图1是目前常见的一种沉降罐,配液管为均布等孔径的辐射筛管,集油槽、集水槽均设计在中心柱上(见图1)。
图2中配液管为特殊设计的辐射筛管,集油槽设在罐的边缘,集水管也采用特殊设计的辐射筛管。
图 1
1—集油槽2—配液管3—进液管4—出油管5—出水管
图 2
1—水位调节器2—出水管3—出油管4—配液管
5—进液管6—集水管7—集油槽
1.集油槽位置与脱水效果
比较图1和图2,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假定油滴从配液管出来到收油槽的运动轨迹为直线,则图1的死油区为2/3沉降容积,图2的死油区为1/3沉降容积(实际的死油区会小些),由此可见图2的集油方式优于图1。
图1的集油槽,是上液面为中心低,边缘高的倒圆锥面。
经实测,沉降罐量油孔处的液面比集油槽的高度高出了0.350.4m。
由此可以推想,图2的上液面应是一个中心高边缘低的正圆锥面。
因此图1中配液管管内外的压差变化大,靠近罐中心压差大、出液多,靠近罐边缘压差小,出液少。
图2中配液管内外的压差相对一致。
特别要指出的是,由于沉降罐上液面实际上是一个锥面。
因此,在设计安装泡沫产生器的位置以及设计水位调节器的连通位置时没有留出足够的安全高度,使罐的操作弹性和安全性能变差。
2.集水槽位置与除油效果
同理,集水槽设在中心柱上或单根管线集水,会产生较大的死水区,而采用辐射状筛管会大大减少死水区,使出水管的水中含油降低。
3.筛孔型式与表面负荷率
目前我国设计的沉降罐的配液管,大多采用均布等径的圆孔,也有采用三级不同直径的孔。
配液管呈辐射状分布,罐中心沉降面积小,负荷重,罐边缘沉降面积大,负荷轻。
由于表面负荷率的严重不均匀,致使沉降罐的脱水、除油效果变差。
本人研究的配液管的设计方法,可以使每个孔与之对应的沉降面积成正比,使沉降罐各处表面负荷率基本一致,使罐的沉降空间得以充分利用,这样会大大提高沉降罐的脱水和除油效果。
设计原理见图3,S′
i 、S′
f
为开孔面积,S
i
、S
f
为对应的罐的沉降面
积,可以证明
S i /S′
i
=S
f
/S′
f
所开的孔理论上为等间距不等面积的扇形孔,每个孔与之对应的沉降面积成正比。
由于罐的尺寸较大,而孔的尺寸很小,扇形孔可近似为等腰梯形孔;又由于孔的宽度很小,梯形两底相差甚微,在具体设计时,可取为长方形孔。
设计方法见图4,步骤如下:
图 3 图 4
(1)以l
1为底(一般取l
1
≤配液管的内径,如DN150的配液管,取
l
1
=100mm为宜),以罐的半径R减去C为高,做一等腰三角形(C≥配液管的托板长度,以不影响第一个孔出液为宜)。
(2)设三角形的面积为S
△,则S
△
=1/2l
1
(R-C)。
(3)设单根配液管开孔总面积为S
孔
,一般取开孔总面积为配液管横截面积的1.22倍,孔小数多取大值,反之取小值。
本方法取为1.5倍。
则S
孔
=1.5πr2,r为配液管的半径。
(4)设,求出K值。
(5)设孔的宽度为b,一般取b=1525mm为宜。
(6)取孔间距为Kb。
(7)设第一个孔的长度为l
1,第二个孔的长度为l
2
……最后一个孔的
长度为l
n。
由图可得,可求出l
2
则Δl=l
1-l
2
则l
3=l
2
-Δl
l 4=l
3
-Δl ……
l n =l
n-1
-Δl
列表填入l
1、l
2
…l
n
的值。
(8)画线操作。
在配液管外壁上画一直线,使其平行于管子的轴线,
以该线为对称轴,以Kb为间隔,以l
1、l
2
…l
n
为长,以b为宽,画出一个个
长方形孔。
其中l
1、l
2
…l
n
是沿配液管外表面的弧长。
(9)用气割或切割机开孔。
如果想开成圆孔,可用本方法算出的面积,
转换成每个圆的半径,将r
1、r
2
…r
n
列表。
笔者认为长条孔比圆孔更易于
原油的散射。
4.设计举例
建一4000m3的沉降罐,罐的半径R=9500mm,配液管为159〔4.5mm,长度为8680mm,有效开孔长度为8050mm,开孔数24个。
取l
1=100mm,C=200mm,b=20mm,S
孔
=1.5πr2=1.5π(150/2)2=26507mm2,S
△
=1/2〔100〔(9500-200)=465000mm2,17.5 则孔间距Kb=17.5〔20=350mm
经计算l
2=96mm Δl=4mm,求出l
3
…l
n。
数据见表1:
表1 数据表
l 1l
2
l
3
l
4
l
5
l
6
l
7
l
8
l
9
l
10
l
11
l
12
100 96 92 88 84 80 76 72 68 64 60 56
l 13l
14
l
15
l
16
l
17
l
18
l
19
l
20
l
21
l
22
l
23
l
24
52 48 44 40 36 32 28 24 20 16 12 8
5.基本观点
(1)集油槽设在罐边缘优于设在罐中心。
(2)本人设计的配液管,将大大改善沉降罐表面负荷率的不均匀现象,使脱水和除油效果提高。
(3)集水应采用辐射筛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