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 5.3 用统计图描述数据学案(新版)沪科版
- 格式:doc
- 大小:120.00 KB
- 文档页数:3
《用统计图描述数据》教材分析:《用统计图描述数据》是沪科版七年级(上)5.3节的教学内容,这是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据分析、处理、描述等方法。
在巩固前两个学段学习条形统计图、折现统计图的基础上,深入学习了扇形统计图和复式统计图的画法,再根据不同的情景特征和数据特点,让学生合理地选择统计图描述数据。
这种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利于学生强化、完善统计图表的相关知识,完善相应的知识体系。
学情分析: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三种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正确选择统计图去分析解决问题,是对学生能力的更高要求,也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由于有前面知识的铺垫,初一学生掌握起来难度应该不大。
内容分析:教材从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出发,提供学生进行观察的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对于收集来的数据,在进行整理之后,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进而获取相关有用的信息。
本节课内容既是对数据整理知识的延续,也为后面学习统计知识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实例进一步了解三种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和和数据特点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2、能根据不同问题正确地作出统计图。
(二)能力目标通过比较,进一步了解三种统计图特点,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了解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其学好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学重点:三种统计图特点的认识,会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教学难点:用复式统计图描述多组同类数据。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问题法、观察法、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教学环节:旧知回顾-问题探究-巩固提升-知识盘点-课后练兵教学流程:一、旧知回顾多媒体:出示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师生合作回顾三种统计图的画法和特点,为后面内容的教学进行铺垫。
(设计意图:本节课虽然是一节新授课,但是相关的内容学生在小学阶段和本章的前两节当中已经了解,本节课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强化和提升。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5.3用统计图描述数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第三节“用统计图描述数据”是统计学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类型的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掌握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并能够通过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描述。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据有一定的认识,但统计学知识相对较为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统计图的认知和绘制能力,引导学生通过统计图去观察、分析和描述数据。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能够通过统计图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不同类型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够绘制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
2.难点:通过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描述,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发学生对统计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任务驱动法:设置不同类型的任务,引导学生运用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数据,用于课堂讲解和练习。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准备统计图的相关教具,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学校运动会成绩,引入统计图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不同类型的统计图,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引导学生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统计图,根据给定的数据绘制统计图,并解释统计图中的信息。
4.巩固(10分钟)设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5.3用统计图描述数据1.通过实例进一步理解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及其性能,能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灵活地选择统计图描述数据;(重点、难点) 2.培养综合运用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能力,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学习统计知识中的具体作用.一、情境导入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三种统计图的作用,三种统计图的能力可谓是“各有千秋”,实际上我们在选择统计图的时候也需要考虑它们的特点,你能说出它们的特点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统计图的合理选择【类型一】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新区四月份第一周连续七天的空气质量指数(AQI)分别为:118,96,60,82,56,69,86.则这七天空气质量变化情况最适合用哪种统计图描述( )A.条形统计图B.扇形统计图C.折线统计图D.以上都不对解析:根据统计图的特点进行分析可得: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是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但一般不能直接从图中得到具体的数据;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是事物的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这七天空气质量变化情况最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故选C.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统计图的选择,此题根据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来判断.【类型二】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并绘图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举行植物标本制作比赛,结果统计如下表:请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活动小组共有学生多少人?(2)制作标本数在6个及以上的人数占小组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3)根据统计表制作一个形象的统计图.解析:(1)把表中的人数加起来即可;(2)制作标本数在6个及以上的人数在全组人数中所占百分比=制作标本数在6个及以上的人数÷小组总人数×100%;(3)由表画出条形统计图即可.解:(1)该组共有学生1+2+4+3+2=12(人);(2)制作标本数在6个及以上的人数在全组人数中所百分比:(4+3+2)÷12×100%=75%;(3)根据题意可知,此类情况最适合条形统计图表示(如下图).方法总结: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的综合运用.读懂统计图,从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探究点二:复式统计图 【类型一】复式折线统计图两辆汽车行驶时间与路程的关系如下表,观察其中的规律,填写下表.。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5-3 用统计图描述数据教案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5-3用统计图描述数据教案
1.理解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
2.根据不同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
3.训练学生作图的技能.通过数据处理,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4.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清晰、有效地展示数据.【重点难点】
重点:1.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培养统计观念.
难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5.3用统计图描述数据
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5.3 用统计图描述数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学会选择、处理数字信息,并做出合理的推断和猜测.【过程与方法】掌握用图形准确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操作、推理、想象、交流等活动,培养数感和统计观念.教学重难点【重点】三种统计图的特点.【难点】能根据不同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如何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及体会统计、决策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我们日常所接触的报纸、杂志及电视中,我们经常见到一些统计图,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统计图的选择.问题展示:小华对2001年~2011年同学家中有无电视机及近一年来同学在家看电视的情况,对同年级两个班的100名同学做了问卷调查,得到如下两个方面的数据:展示:调查项目194展示:调查项目2 近一年中每周看电视的时间8以16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三种不同的统计图,它们的特点是我们选择统计图处理数据的依据.对于调查项目1,若想表示各年份拥有电视机的家庭户数,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比较合适?生: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晰地反映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及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应选择条形统计图. 师:(展示条形统计图)从这个条形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学生回答.师:对于调查项目1,要想让别人通过统计图很快地了解不同时期拥有电视机户数的增长情况,选择什么统计图合适?生:折线统计图能够清晰地反映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选择折线统计图合适.师:展示折线统计图,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呢?生:逐年增长.师:哪一时间段增长较快,反映什么现象?学生回答.师:对于调查项目2,用怎样的统计图较合适?生: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表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百分率及各部分之间的大小关系,选择扇形统计图合适.师:常用的三种统计图,它们各自的特点也就是它们在描述数据上的优势,它们是我们选择统计图处理数据的依据.二、巩固新知问题1:某报对本市特色在市民中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如下.市民对城市特色的评价.认可人数的百分22%10%18%46%4%你选用哪种统计图描述上述数据?绘制统计图,并与同学交流你选择的理由.学生思考、画图、展示、分析.教师巡视、指导.问题2:2000年、2010年两次人口普查中,都对每10万人中受教育程度的人数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表: 每10万人中受教育程度的人数统计表其1558111451(1)小王用两幅条形统计图比较两次普查各种受教育的程度的情况,如图1.(2)小李用一幅条形统计图比较两次普查各种受教育程度的情况,如图2.师:哪种方法效果好?好在哪里?学生发表看法.师:小李的统计图称为复式统计图,用来表示多组同类数据,比用两幅统计图表示数据更直观、更易于比较.三、课堂小结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生:我们学习了统计图的特点、统计图的选择,知道了统计图的选择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来确定20XX—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指导思想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抓手,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5.3用统计图描述数据学前温故常见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三种.新课早知1.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事物的绝对数量.2.制作适当的统计图表示下列数据:几种家禽及鸟的孵化期统计表鹅鸭鸡鸽子火鸡天数30天30天21天16天26天解:采用条形统计图,如图.3.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趋势.4.制作适当的统计图表示下列数据:1949年以来我国历次人口普查情况表年份/年1953 1964 1982 1990 2000 2010人口/亿 5.94 6.95 10.08 11.34 12.95 13.71 解:采用折线统计图,如图.5.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率.1.选择条形图描述数据【例1】月群中学为了解2011届初中毕业学生体能素质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下表是该校九年级(1)班在体能素质测试中的得分表(分数以整分计,满分30分,18分以下为不合格,24~30分为优秀).分数段18分以下18~20分21~23分24~26分27~29分30分人数/个 4 7 18 12 8 1解:如图.点拨:当数据之间彼此独立时,我们应选条形统计图;当给出的数据是整体的百分比时,这时作扇形图比较方便,但当涉及多个对象比较数据时,适宜条形图.2.用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例2】 2011年4月11日《文汇报》报道:据不完全统计,至今上海自愿报名去西部地区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已达3600多人,其中硕士、博士占4%,本科生占79%,大专生占13%,根据上述数据绘制扇形统计图表示这些人员的学历分布情况.解:点拨:扇形统计图中各扇形表示的百分比之和应为1.1.为描述我市城区某天中气温变化的情况,一般选用( ).A.条形图B.扇形图C.折线图D.以上均可答案:C2.某班共有学生50人,在统计同学们所喜爱的学科时,得到如下数据:语文30人,数学40人,英语45人,物理35人,用统计图表示这组数据宜用( ).A.扇形统计图B.条形统计图C.折线统计图D.上述方法均可以解析:本题是表示所喜爱学科的具体人数,只有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所以应选B.答案:B3.在第29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截止8月17日获得金牌前五名的国家的奖牌情况是中国35枚、美国19枚、英国11枚、德国9枚、澳大利亚8枚,此时中国已经超出上届奥运会3枚金牌,为了清楚地表示出五个国家获得金牌的数目,应该制作的统计图是( ).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C.扇形统计图D.以上均可答案:A4.用__________统计图,反映某学生从6岁到12岁每年一次体检的视力情况;用__________统计图,反映某市五个区的占地面积与全市总面积的对比情况;用__________统计图,反映某班40名同学穿鞋的码数.解析:体现视力的变化情况时用折线图;比较部分面积占总体面积的对比情况时用扇形统计图;统计各鞋码数量的多少时用条形统计图.答案:折线扇形条形5.为了更清楚地反映某同学一日内的体温变化情况,护士最好绘制__________统计图来反映比较直观.答案:折线6.制作适当的统计图表示下列数据:对某城市家庭人口数的一次统计结果表明:2口人家占23%,3口人家占42%,4口人家占21%,5口人家占9%,6口人家占3%,其他占2%.解:采用扇形统计图,如图.。
5.3用统计图描述数据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比较统计图,理解各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并能根据不同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2.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教学重难点1.能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2.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培养统计观念.3.制作三种统计图并会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扇形图、条形图、折线图等)2.请你说说:你在哪里见过哪些统计图?(在网上、书籍、杂志、报纸上我们还会看到许多其他形式的统计图)3.统计图的作用是什么?(使数据变得一目了然,让读者很快就能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信息)现在,就面临着一个问题,哪种统计图可以较为准确而迅速地反映出要表达的信息呢?本节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统计图描述数据.(板书课题)1.常见统计图的特点学生看课本的几个调查项目,针对画出的两幅统计图,回答课本思考中的三个问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教师: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就必须明确各统计图的特点.我们所常见的扇形图、折线图、条形图各有什么特点呢?小组交流后发表看法.教师总结:三种统计图的特点:(1)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2)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3)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2.例题分析【例1】上海市国内生产总值:1952年,人均GDP为125美元;1977年,人均GDP为1 000美元;1993年,人均GDP为2 000美元;1997年,人均GDP为3 000美元;2000年,人均GDP为4 180美元;2001年,人均GDP为4 500美元.请你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此组数据.教师:你选用哪种统计图描述上面的数据?画出统计图,与同学们交流你选择的理由.学生:画出统计图,分小组交流,说出各统计图的特点,并说明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描述数据.教师总结:1.如果只想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一般采用条形统计图.2.当既要知道各部分数量的多少,又要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增减的情况时,应采用折线统计图.3.如果只想清楚地表示各部分在总体中的百分比时,应采用扇形统计图.【例2】一所中学准备搬迁到新校舍,在这之前,同学们就该校300名学生如何到校教学策略: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讨论结果.解:根据题意制作下列统计图:(1)条形统计图(如下图).某校上学方式分布条形图(2)扇形统计图(如图),比较这两个统计图,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学生到校的几种方式的具体学生人数;而扇形统计图则清楚地表示出了学生到校的各种方式在300名学生中的百分比.某校上学方式分布统计图巩固训练课本练习本课小结通过本节学习,明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对更清楚地反映数据有很大的作用,处理数据时,我们首先要选择好统计图.1.如果只想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一般采用条形统计图.2.当既要知道各部分数量的多少,又要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增减的情况时,应采用折线统计图.3.如果只想清楚地表示各部分在总体中的百分比时,应采用扇形统计图.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归纳1.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是用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条形,然后把这些条形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的优点是:能清楚地表示出各个量的具体数目,即根据条形统计图就可以直接看出被统计对象的实际数值和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如图(1)是某同学进行社会调查,随机抽查了某个地区的20个家庭的收入情况后,所绘制的条形统计图.(1)从这个条形统计图,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各个家庭的收入情况.2.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面积表示总数,用圆内的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比,它的特点是: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即根据扇形统计图可看出被统计对象所占的比例.(2)如图(2)是三个年级为了迎北京奥运的捐款数,从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出三个年级捐款的比例数.3.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是用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它的特点是: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趋势.即根据折线统计图能明显看出变化的趋势.一个鞋店在一段时间内销售某种女鞋30双,现把售出的各种号码的鞋的数量用折线图表示〔如图(3)〕,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鞋号与销量的关系.(3)进行数据统计时,应根据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再结合数据的实际背景,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来描述数据,从而获取有用信息.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5.3 用统计图描述数据-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2.掌握用条形图和折线图描述数据的方法;3.能够分析和解读统计图。
二、教学重点1.理解统计图的概念和作用;2.掌握用条形图和折线图描述数据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能够分析和解读统计图。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演示法;3.实验法;4.课堂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出示一组数据,引发学生对数据的探究和思考。
例如:姓名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张三90 80 85 88 93李四85 92 78 70 87王五88 85 90 93 78让学生思考如何更直观地表现这些数据。
2. 讲解统计图的概念讲解什么是统计图,统计图有哪些作用,以及常用的两种统计图:条形图和折线图。
3. 条形图的制作及分析1.在黑板上画出一张条形图,并讲解各部分的含义。
2.让学生通过给定的数据制作自己的条形图,并分析图形所表现的数据信息。
4. 折线图的制作及分析1.在黑板上画出一张折线图,并讲解各部分的含义。
2.让学生通过给定的数据制作自己的折线图,并分析图形所表现的数据信息。
5. 统计图的分析和解读以一组给定的统计图为例,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和解读,并对图形所表现的数据信息进行总结。
六、教学效果评估1.让学生根据给定的数据练习制作条形图和折线图;2.对学生在分析和解读统计图方面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查。
七、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1.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第三节;2.《数据分析与统计方法》(董柏华,张苏华)。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统计图的概念和使用还存在一些模糊和不清楚的地方。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些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些方法。
用统计图描述数据
课外巩固评价质疑课所学。
二是让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
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及对他人的评价来激发学生的疑问“今后如何在课堂上表现得更好?
设计理念: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提出问题,体现生活中需要统计,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并通过亲自实践,经历和体会整理简单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因此,每一个系统的活动设计都是学生们身边的事,让学生在熟悉、亲切的生活背景素材中提出数学问题,在情境的创设中既可以导人数学知识教学,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统计,处处有数学.。
53 用统计图描述数据学习目标:1.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或复式折线统计图提取相关信息;2.由给出的条件制作出条形统计图或复式折线统计图;3.能根据调查的目的和数据的性质恰当地选择合适的统计图;4.知道各种统计图的作用和局限性。
重点: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或复式折线统计图提取相关信息。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知识要点:复式统计图学一学:阅读教材,解决下面的内容:1.如图是某校两个班的同学在一次体育课的活动项目统计图:(1)这是 统计图;(2) 班踢足球的人数多, 班打排球的人数多;(3) 项目的人数两个班是一样多;(4) 项目的人数两个班都较少。
学一学:阅读教材,解决下面的问题:1.如图是某城市甲、乙两家商店某年各月销售电视机的折线图:(1)这是统计图;(2)甲、乙两家商店销售量最多的月份是,最少的月份是;(3)甲、乙两家商店这一年销售量的共同趋势是;(4)这一年中月两家的销售量是相同的;(5)季度甲商店的销售量低于乙商店的销售量,但甲商店的店主可能采取了等这些有力的促销措施使得季度甲商店的销售量高于乙商店的销售量。
议一议:阅读教材,解决下面的问题:【归纳总结】各种统计图的长处:1.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 ;2.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 ;3. 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趋势;4.复式统计图能清楚地 。
所以我们在应用统计图描述数据时,要根据 恰当地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选一选 1.(安徽省中考题)如图是我国2003~2007年粮食产量及其增长速度的统计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这5年中,我国粮食产量先增后减 B .后4年中,我国粮食产量逐年增加.这5年中,2004年我国粮食产量年增长率最大D .后4年中,2007年我国粮食产量年增长率最小 合作探究——不议不讲互动探究: 1.嘉禾花灯剧目丰富,根据老艺人口述记录的传统花灯剧目中,大戏有59个,中型戏33个,小戏40个,此外还有对子调40个。
其中大戏《下洛阳》、《湘子服药》、《私怀胎》(即二嫂嫂回娘家)、《大闹春》、《九莲杯》,小戏《盗花》、《都看》、《补瓷缸》,对子调《十月花》、《接妹子》等特别出名。
5.3 用统计图描述数据【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理解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用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表示一组数据.2.能根据实际问题灵活选用恰当的统计图,直观、清楚地表示一组数据.3。
在具体环境中会用统计图描述一组数据,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和应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从学生熟悉的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引出用统计图描述数据,并通过各种师生活动加深学生对“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理解;使学生在经历学习用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统计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情感态度】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中提出问题,既体现知识的连贯性,又体现知识的应用性,通过用统计图描述数据的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重点是用统计图描述数据.【教学难点】难点是灵活选用恰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情境1】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甲、乙两家汽车销售公司根据近几年的销售量,分别制作如下统计图(如图):从2002年到2006年,这两家公司中销售量增长较快的是哪一家?你能说明一下理由吗?【情境2】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某九年制学校围绕“每天30分钟的大课间,你最喜欢的体育活动项目是什么(只写一项)”的问题,对在校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从而得到一组数据.如图是根据这组数据绘制的条形统计图,结合统计图该校对多少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你是怎样得到的?【教学说明】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统计图描述的数据的实质.从而得出统计图的特征。
情境1中增长较快的是甲公司.通过折线统计图容易发现,从2002年到2006年,甲公司的销售量增长了300多辆,而乙公司的销售量增长了约250辆。
所以增长较快的是甲公司。
情境2中4+8+10+18+10=50名,该校对50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条形图中长方形的高表示的是每个项目的人数.【教学说明】通过现实情景再现,让学生通过观察统计图的特征,更进一步认识到统计图中对数据描述的含义,通过学生思考、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已有的知识中得出新的概念,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用统计图描述数据问题用统计图描述数据时,如何选择恰当的统计图?【教学说明】学生通过回顾旧知识,在经过观察、分析、类比后能得出结论.【归纳结论】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1)条形统计图是通过条形的高度来表示数据的大小;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
5.3 用统计图描述数据教学自标1.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这三种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不同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合理的决策.选择这三种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培养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统计能力,并作出合理的判断与决策,能对由数据得到的结论进行合理的质疑.2.了解统计图表的各自的优点与不足.3.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比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交流.重点、难点:三种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不同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如何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及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教学过程一、教学准备布置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了解生活中各行各业应用的各种统计图.如:气象站发布的青岛市2002年月平均降水量(条形统计图);学校卫生室对全校学生近视眼情况做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学生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喜爱吃的蔬菜、学校的图书馆的藏书量、城市人口的数量(扇形统计图)等.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对学生选择的调查对象给予一定的指导,使调查更有实效性.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在生活与工作中,人们为了某件事或某个问题常常需要做各种调查,在调查中就需要收集数据、分析与整理数据,因此常常会用到统计图.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样的统计图?说说看.其实生活中的统计图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今天只研究三种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下面请同学们展示你收集或制作的统计图与大家一起分享.通过以上展示,我们发现,生活中有用扇形统计图的,有用条形统计图的,还有用折线统计图的.那么,人们在选择统计图时,以什么为依据呢?也就是说这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用途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来研究的内容——统计图的选择.三、认识统计图的特点.1.提出问题.刚才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三种统计图,它们之间各自有什么特点呢?请结合你们的统计图,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结合事例说明它的特点.(1)条形统计图(2)折线统计图(3)扇形统计图2.展示结果:折线统计图:能够清晰地反映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晰地反映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及之间的大小关系.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晰地表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及各部分之间的大小关系.3.再提问题.在我们收集数据时,统计图可以帮助我们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统计图在我们对不同问题进行统计时到底有什么作用呢?【答案】统计图对统计的作用:(1)可以清晰有效地表达数据.(2)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3)可以获得许多的信息.(4)可以帮助人们作出合理的决策.四、练一练.今年植树节,安庆某中学组织师生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为了了解全校1200名学生的植树情况,随机抽样调查50名学生的植树情况,制成如下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均不完整).(1)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2)求抽样的50名学生植树数量的众数和中位数,并从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量中选择一个恰当的量来估计该校1200名学生的植树数量.【解析】(1)求出植树量为5棵的人数,进而求出对应的频率,补全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即可;(2)根据题意得种3棵的有5人,种4棵的有20人,种5棵的有15人,种6棵的有10人,找出植树棵数最多的为4棵,即为众数,找出最中间的两个数,求出平均数得到中位数,求出平均每个学生植树的棵数,乘以1200即可得到结果.解:(1)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补充如下:植树量为5棵的人数为:50﹣5﹣20﹣10=15,频率为:15÷50=0.3,(2)根据题意知:种3棵的有5人,种4棵的有20人,种5棵的有15人,种6棵的有10人,∴众数是4棵,中位数是4.5(棵);∵抽样的50名学生植树的平均数是4.6(棵),∴估计该校1200名学生参加这次植树活动的总体平均数是4.6棵,∴4.6×1200=5520(棵),则估计该校1200名学生植树约为5520棵.六、作业教材练习题。
5.3 用统计图描述数据学习目标:
1.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或复式折线统计图提取相关信息;2.由给出的条件制作出条形统计图或复式折线统计图;
3.能根据调查的目的和数据的性质恰当地选择合适的统计图;4.知道各种统计图的作用和局限性。
重点: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或复式折线统计图提取相关信息。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知识要点:复式统计图
学一学:阅读教材,解决下面的内容:
1.如图是某校两个班的同学在一次体育课的活动项目统计图:
(1)这是统计图;
(2)班踢足球的人数多,班打排球的人数多;(3)项目的人数两个班是一样多;
(4)项目的人数两个班都较少。
学一学:阅读教材,解决下面的问题:
复式条形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
h
h
1.如图是某城市甲、乙两家商店某年各月销售电视机的折线图:
(1)这是 统计图; (2)甲、乙两家商店销售量最多的月份是 ,最少的月份是 ;
(3)甲、乙两家商店这一年销售量的共同趋势是 ;
(4)这一年中 月两家的销售量是相同的;
(5) 季度甲商店的销售量低于乙商店的销售量,但甲商店的店主可能采取了 等这些有力的促销措施使得 季度甲商店的销售量高于乙商店的销售量。
议一议:阅读教材,解决下面的问题:
【归纳总结】各种统计图的长处:
1.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 ;
2.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 ;
3. 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趋势;
4.复式统计图能清楚地 。
所以我们在应用统计图描述数据时,要根据 恰当地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选一选% 2003~xx 年粮食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粮食产量 比上年增长 43071 44347 48412 49000 48745 38000 40000 42000 44000 46000 48000 50000 52000 5
20 25 -5 -5.1 9.0 1.1 2.9 0.7
1.(安徽省中考题)如图是我国2003~xx年粮食产量及其增长速度的统计图,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
A.这5年中,我国粮食产量先增后减
B.后4年中,我国粮食产量逐年增加
C.这5年中,2004年我国粮食产量年增长率最大
D.后4年中,xx年我国粮食产量年增长率最小
合作探究——不议不讲
互动探究:
1.嘉禾花灯剧目丰富,根据老艺人口述记录的传统花灯剧目中,大戏有59个,中型戏33个,小戏40个,此外还有对子调40个。
其中大戏《下洛阳》、《湘子服药》、《私怀胎》(即二嫂嫂回娘家)、《大闹春》、《九莲杯》,小戏《盗花》、《都来看》、《补瓷缸》,对子调《十月花》、《接妹子》等特别出名。
按要求分别画出下列统计图:
(1)嘉禾花灯大戏、中型戏、小戏、对子调四种剧目比例统计图;
(2)嘉禾花灯大戏、中型戏、小戏、对子调四种剧目数量统计图。
(3)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4)
(5)
(6)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