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梳工序的任务
- 格式:doc
- 大小:170.50 KB
- 文档页数:12
FA系列棉纺设备值车操作指导之——精梳工序第一章棉纺工艺流程把纺纱原料加工成成品纱的工艺过程称纺纱工艺流程。
目前棉纺厂使用的纺纱原料有原棉和化纤等,从轧花厂或化纤厂运到棉纺厂的原料都压缩成包,包内除有能加工成纱的原料外,还含有各种杂质、尘屑和棉结疵点等,且原棉或化纤的纤维都杂乱无章地交错挤压在一起。
为使有用纤维能纺制成符合用户要求的纱线,还必须经过各工序设备的机械加工。
将有纺纱价值的纤维材料,经过开松、混和、除杂,再经均匀梳理、并合和牵伸等作用,使纤维顺着一个方向伸直,加捻后形成具有一定强力、线密度和弹性的有光泽的纱线。
根据织布品种和要求的不同,纺纱工艺流程也不相同,一般常见的工艺流程有以下几种。
一、纯棉纺纱工艺流程(一)粗梳(普梳)纺纱工艺流程清梳联工序(清棉工序→梳棉工序)→并条工序→粗纱工序→细纱工序→后加工工序(二)精梳纺纱工艺流程清梳联工序(清棉工序→梳棉工序)→精梳工序→并条工序→粗纱工序→细纱工序→后加工工序二、棉与化纤混纺工艺流程棉→清梳联工序(清棉工序→梳棉工序)→精梳工序涤→清梳联工序(清棉工序→梳棉工序)→并条工序→混并条工序→粗纱工序→细纱工序→后加工工序三、纺纱工艺流程的分类清梳棉纯棉工前纺—精梳艺流程并条纺纱工粗纱艺流程—棉、涤混纺细纱工艺流程后纺—络筒后加工—并纱捻线摇纱成包第二章精梳工序的任务和设备一、精梳工序的任务原棉经过清棉、梳棉工序之后,得到开松,去除了大块杂质,制成梳棉生条。
精梳工序将梳棉生条经预并、条卷或条并卷制成小卷,再做进一步梳理,排除短纤维和棉结杂质,使纤维伸直平行,集束成精梳棉条。
经过精梳工序的纱线,具有棉结杂质少、强力高、条干均匀、光洁滑爽、耐穿耐磨等优点。
精梳工序是为了提高成纱质量、纺制高档产品,在梳棉和并条工序之间增加的工序。
精梳工序的任务是:●排除一定长度以下的短纤维。
●清除纤维中残留的棉结杂质。
●提高棉条中纤维的伸直平行程度。
●制成条干均匀的棉条。
精梳第一节精梳工序概述一、精梳工序的任务在普梳纺纱系统中,从梳棉机上下来的生条存在很多缺陷,如含有较多的短纤维、杂质、棉结和疵点,纤维的伸直平行度较差。
这些缺陷不但影响纺纱质量,也很难纺成较细的纱线。
因此,对质量要求较高的纺织品和特种纱线,如细特纱、轮胎帘子线等,均采用精梳纺纱系统。
精梳工序的任务是:(1)排除短纤维,以提高纤维的平均长度及整齐度,改善成纱条干,减少纱线毛羽,提高成纱强力。
一般梳棉生条中的短纤维含量约占12%~14%,当精梳工序落棉率为13%一16%时,可排除生条中的短纤维约为40%~50%。
(2)排除条子中的杂质和棉结,以减少细纱断头和成纱疵点,提高成纱的外观质量。
在正常工艺条件下,精梳工序可排除生条中的杂质约为50%~60%,棉结约为10%一20%。
(3)使条子中纤维伸直、平行和分离,以利于提高纱线的条干、强力和光泽。
梳棉生条中的纤维伸直度仅为50%左右,精梳工序可把纤维伸直度提高到85%一95%。
(4)并合均匀、混和与成条。
通过喂入时的并合,使不同条子中的纤维充分混和与均匀,并制成精梳条,以便下工序加工。
例如,梳棉生条中的重量不匀率为2%~4%左右,而精梳制成的棉条重量不匀率仅为0 .5%~2%。
精梳工序由精梳准备机械和精梳机组成,精梳准备机械提供质量好的精梳小卷供精梳机加工。
二、国产精梳机的发展1958年上海国棉二厂参照国外精梳机,设计制造了我国第一台精梳机,命名为红旗牌精梳机。
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研制了A20I型及A201A型精梳机,车速为116钳次/min,从而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精梳机的历史。
到了20世纪70年代,针对A201A型精梳机分离罗拉传动机构中存在的磨损大、振动大等问题进行了改进,出现了A201B型精梳机;之后将A201B型精梳机的单筒双条改为双筒单条.并对分离罗拉传动机构进行了改进,更名为A201C型精梳机,车速为145钳次/min。
20世纪70年代末,通过对引进设备的消化吸收,于80年代初研制开发了FA251型精梳机,车速为180钳次/min,同时又对A201c型精梳机进行了多项改进,设计制造了A201D型精梳机,车速为165钳次/min。
精梳的目的与任务由梳理机生产出的条子(生条)在质量上还存在较多缺陷,如条子中含有较多的短纤维、杂质和疵点(如棉结、毛粒及麻粒等),纤维的伸直平行度也较差。
这些缺陷影响后道加工、成纱质量及成纱的细度。
而精梳就是指当纤维须丛一端被握持时,另一端受到梳理,因此,精梳对细小杂质和短纤维的排除、伸直纤维是非常有效的。
故精梳纱的强度、均匀度、光洁程度等都明显优于普梳纱。
在棉纺中,对细度细、质量要求高的产品和特种纱线,如特细纱、轮胎帘子线等通常采用精梳纺纱系统;而在毛纺、麻纺和绢纺中,由于它们的纤维长度长且长度整齐度差,故一般都采用精梳,以去除短纤维,降低长度不匀。
有时为提高产品质量还采用第二次精梳即复精梳。
(1)排除条子中的短纤维,以提高纤维的平均长度及整齐度,改善成纱条干,减少纱线毛羽,提高成纱强力。
(2)排除条子中的杂质和疵点,以减少成纱疵点及细纱断头,提高成纱的外观质量。
(3)使条子中纤维伸直、平行和分离,以利于提高成纱的条干、强力和光泽。
(4)均匀、混和与成条。
通过精梳准备、精梳机喂入(及输出)时的并合,使不同条子中的纤维充分混和与均匀,并制成精梳条,以便下道工序加工。
精梳工序由精梳前准备和精梳组成,精梳前准备是提供质量好的小卷或条子喂入精梳机供其加工。
精梳工序的主要任务是排除生条中的短绒及结杂,进一步提高纤维的伸直度与平行度,以使纺出的纱线均匀、光洁和提高纱线的强度。
精梳工艺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成纱的质量与纺纱成本。
例如,精梳落棉率大,有利于提高成纱的条干均匀度与降低成纱的强力不匀;但落棉率大,精梳用棉量增大,纺纱成本提高。
为此在进行精梳工艺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选择精梳准备工艺流程与工艺参数合理的工艺流程与工艺参数可以提高精梳小卷的质量、减小精梳落棉和粘卷。
目前精梳准备的工艺路线有并条与条卷、条卷与并卷、并条与条并卷三种,应根据纺纱品种及成纱质量要求合理选择。
同时,要合理地确定精梳准备工序的并合数、牵伸倍数,尽可能提高纤维的伸直度、平行度,减少精梳小卷的粘连。
3)精梳的任务是:1排除生条中一定长度一下的短纤维2排除生条中残留的棉结杂志疵点3使纤维进一步伸直,平行和分离,并割成均匀的精梳棉条。
4)并条1利用并合的作用,改善条子的长片段均匀度,同时混合纤维2利用牵伸的方法使条子伸长拉伸,改善内部结构3卷装成型,便于后道工序加工。
5)粗砂的任务是、牵伸,加捻,卷绕。
牵伸:将熟条拉长拉细成粗纱,以适应细纱机的牵伸需要加捻:给粗纱加一定的捻度,以提高粗纱强力减少卷及退绕时的意外伸长。
卷绕:将粗纱卷绕在潼关上,制成一定的卷装,便于并适应在细纱机上退绕与喂入。
6)细纱的任务是:牵伸加捻,卷绕成型。
牵伸:将粗纱均匀地拉长拉细到所需要的密度。
加捻:给牵伸后的须条加上适当的捻度,赋予成纱以一定的强度,弹性物理机械性能。
卷绕成型:将细纱按一定要求卷绕成型,便于运输,贮存和后道加工。
7)后加工的任务是:1改善产品的外观质量2改善产品的内在性能3稳定产品结构状态4制成适当的卷装形式。
2各工序的主要设备及工作特点1)开清棉工序设备及工作特点。
抓棉机械:产量笑,抓取棉重量轻、均匀、自动。
混棉机械:根据机型不同伴有扯松、开松、除杂。
均匀等作用。
开棉机械:用角钉,刀片或针齿对原料进行打击,是之继续得到开松和除杂。
给棉机械:均匀给棉,并具有一定的混棉和扯送作用。
清棉机械:继续开松、混合原料,清除叶屑等杂质和部分短纤维,并制成一定规格的棉卷或棉流。
2)粗梳棉工序设备以及工作特点梳棉机:只可除去较大的杂质,可稍微改善纤维平行伸直度。
3)精梳工序:精梳设备机:1提高纤维伸直平行度,节约用棉,防止精梳加工时纤维的梳针的损伤。
2制成符合质量要求的小卷,便于加工和提高精梳条质量。
精梳机:只有对给棉,梳理和分离接合等工作周期性间则进行梳理。
4)并条工序:可改善条子的结构,及强度不均匀等。
5)粗纱工序:粗纱机对纱条的牵伸能力较高,速度快,大卷装,提高纱条条干均匀度,减少纱疵。
6)细纱工序:细纱机,窄,高速。
精梳精梳工序的任务精梳是棉纺织过程中的一道重要工序,其主要任务是从原棉中去除杂质,使纤维有序排列并具备一定的纤维长度。
下面将详细介绍精梳工序的任务。
首先,精梳工序的主要任务是去除原棉中的杂质。
原棉从采摘到加工过程中,会附带一些杂质,包括种子、木屑、沙尘等。
这些杂质会影响纤维的质量和加工效果,因此需要通过精梳工序将其除去。
其次,精梳工序还需要将纤维的长度进行调整。
原棉中的纤维长度不一致,有长有短,这会影响纺纱的质量和强度。
通过精梳工序,可以将纤维按照一定要求进行整理,使得纤维的长度基本一致,从而提高纺纱的质量和机织品的强度。
此外,精梳工序还可以改善纤维的平整度和光泽度。
原棉中的纤维可能因为生长环境、采摘方式等因素,导致纤维表面不光滑,存在一些毛羽或残端。
通过精梳工序的梳理和拉伸,可以使纤维表面更加平整,提高纤维的光泽度,从而增加纺纱的顺滑性和织物的美观度。
最后,精梳工序还可以分离出较好质量的纤维,用于高品质的纺纱和纺织品生产。
在精梳过程中,纤维会被拉伸和细化,较差的纤维会断裂或被排除,而较好的纤维则会得到优先使用,提高纺织品的品质。
综上所述,精梳工序的主要任务包括去除原棉中的杂质、调整纤维的长度、改善纤维的平整度和光泽度,以及分离较好质量的纤维。
通过这些任务的完成,可以使得纤维具备更好的纺纱性能和织物品质,满足纺织品市场对于高品质产品的需求。
精梳工序是棉纺织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的任务是从原棉中去除杂质,使纤维有序排列并且具备一定的纤维长度。
精梳工序通过机梳的方式对原棉进行梳理、拉伸和分离,以达到提高纤维质量和纺纱性能的目的。
下面将进一步探讨精梳工序的任务和作用。
首先,精梳工序的主要任务是去除原棉中的杂质。
原棉从棉田采摘回来后,往往会夹杂着各种杂质,如棉籽、木屑、叶片、纤维短切等。
这些杂质会影响纤维的质量和加工效果。
例如,棉籽会影响纤维的柔软度,木屑和叶片会引起纺纱机卡塞和断纱,纤维短切则会降低纺纱线的均匀程度。
第四章精梳第一节精梳工序的任务一、精梳工序的任务在棉纺系统种纱线的生产有两种工艺流程:普梳系统和精梳系统。
对于质量要求较高的纺织品,如高档汗衫、细特府绸、特种工业用的轮胎帘子线、高速缝纫机线,它们的纱或线都是经过精梳工序纺成的。
经精梳加工后的精梳纱,与同特数梳棉纱相比,强力高10%~15%,棉结杂质少50%~60%,条干均匀度有显著的提高。
使精梳纱具有光泽好、条干匀、结杂少、强力高等优良的机械物理性能和外观特性。
在国外,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它们的精梳纱的比重占纱线总产量的50%以上,在国内,近几年来棉纺企业生产精梳纱的比例也在快速上升,据中国棉协统计资料,2000年前全国精梳纱比重只有13%左右,到2003年已达到20%以上,江苏、山东、广东、浙江等省精梳纱生产量均已超过棉纱产量的30%以上。
精梳工序的任务1、排除短纤维,以提高纤维的平均长度及整齐度。
生条中的短绒含量约占12%~14%,精梳工序的落棉率为13%~16%,约可排除生条短绒40%~50%,从而提高纤维的长度整齐度,改善成纱条干,减少纱线毛羽,提高成纱质量。
2、排除条子中的杂质和棉结提高成纱的外观质量。
精梳工序可排除生条中的杂质约为50%-60%,棉结约为10%-20%。
3、使条子中纤维伸直、平行和分离。
梳棉生条中的纤维伸直度仅为50%左右,精梳工序可把纤维伸直度提高到85%-95%。
有利于提高纱线的条干、强力和光泽。
4、并合均匀、混和与成条。
例如,梳棉生条中的重量不匀率为2%-4%左右(生条5米的重量不匀率),而精梳制成的棉条重量不匀率约为0.5%-2%。
精梳工序是由精梳准备机械和精梳机组成,精梳准备机械是提供质量好的精梳小卷供精梳机加工。
二、精梳过程的特点和应用1、精梳过程的特点精梳工序能完成上述任务,主要是由于精梳过程的特点形成的,精梳时棉层是在握持状态下梳理一端,继而再握持已梳理过的一端,而梳理另一端,这种握持梳理左右,使棉层中的短绒、棉结、杂质得到比较彻底的排除,纤维的伸直平行度、分离度有显著的提高。
经过精梳加工,精梳条中仍含有短纤维约8%左右,精梳加工本身也会产生部分短绒,而精梳落棉中也含有可纺纤维,同时,精梳工序要增加机台、用人,加工成本也随之增加。
因此,精梳工序的选用,要综合考虑技术经济效果。
因此,精梳工序一般用再纺7.3tex(80s)以下的超细特纱和强力大、光泽好的19.4-9.7tex(30s-60s)细特针织用纱以及具有特种要求的轮胎帘子线、缝纫线、牛仔织物的纱线时,均应采用精梳加工。
三、精梳机的发展1、1958年上海国棉二厂参照国外精梳机,设计制造了我国第一台精梳机,命名为红旗牌精梳机。
2、20世纪60年代初期,研制了A201型及A201A型精梳机,车速为116钳次/分。
之后将A201B、A201C型精梳机,车速为145钳次/分。
3、20世纪70年代末,通过对引进设备的消化吸收,于80年代初研制开发了FA251型精梳机,车速为180钳次/分。
4、1991年到1993年相继开发了FA261型、SXFA252型精梳机,车速为300钳次/分。
到了1998年以后以相继开发了PX2、FA266、F1268、SXF1269型精梳机,精梳机的速度提高到350钳次/分。
5、到2002年我国开发了SXF1269A、F1268A、FA269型精梳机,最高车速达到了400钳次/分。
6、国外精梳机的发展有100多年的历史。
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有:瑞士立达公司的E7/5、E7/6和E70R;德国清泽公司的VC-300;日本丰田公司的CM100等。
第二节精梳准备工序一、精梳准备工序的任务梳棉棉条中,纤维排列混乱、伸直度差,大部分纤维呈弯钩状态,如直接用这种棉条在精梳机上加工梳理,梳理过程中就可能形成大量的落落棉,并造成大量的纤维损伤。
同时,锡林梳针的梳理阻力大,易损伤梳针,还会产生新的棉结。
为了适应精梳机工作的要求,提高精梳机的产质量和节约用棉,梳棉棉条在喂入精梳机前应经过准备工序,预先制成适应于精梳机加工的、质量优良的小卷。
因此,准备工序的任务应为:(一)精梳准备工序的任务1、提高小卷中纤维的伸直度、平行度与分离度。
以减少精梳时纤维损伤和梳针折断,减少落棉中长纤维的含量,有利于节约用棉。
2、制成均匀的小卷。
制成容量大、定量正确、卷绕紧密、边缘整齐、层次清晰的小卷,供精梳机加工。
纵向均匀。
小卷质量与精梳条质量密切相关。
(二)对小卷的质量要求1、小卷的纵向结构要均匀,特别是内外层重量稳定,以保证精梳条的重量不匀率;2、小卷的横向结构均匀,以使棉层能在很好的握持状态下梳理;3、小卷的成形良好、容量大、不粘卷。
二、精梳准备机械和工艺(一)精梳准备机械为了提高棉条中纤维的伸直、平行度和分离度,需要在精梳准备工序中对纤维进行一定程度的牵伸,实现牵伸可用并条机也可用并卷机来实现;为了制成有一定宽度的小卷,要将数根棉条并行排列在一起,这可用条卷机来实现。
精梳准备机械有预并条机、条卷机、并卷机和条并卷联合机四种。
可按需要选用其中两种机械,组成精梳准备工艺流程。
预并条机和并条工序中采用地机器相同,在此不再叙述。
其它三种精梳准备所特有的机械,现分别介绍如下。
1、条卷机:FA331型条卷机的工艺过程如图所示,棉条从机后导条太两侧导条架下的20-24个棉条筒中引出,经导条辊和压紧辊的引导,绕过导条凸钉转向90度后在V型导条板上平行排列,然后由导条罗拉引入牵伸装置,经牵伸罗拉牵伸后的棉层由紧压辊压紧后,由棉卷罗拉卷绕在筒管上制成条卷,筒管由棉卷罗拉的表明摩擦传动,两侧由夹盘夹紧并对小卷加压以增大卷绕密度。
满卷后,由落卷机构将小卷落下,换上空筒管后继续生产。
FA331型条卷机的喂入部分采用高架与低架平台相结合的方式,使挡车工操作方便,同时也可直接用平台喂入,最大根数为24根。
牵伸机构:采用简单的二上二下单区牵伸。
条卷机生产的精梳小卷宽度、产量等因素不同,条卷机与精梳机必须配套使用。
例如,FA251B型精梳机配套FA331型条卷机;FA334型条卷机和FA261型精梳机配套。
2、并卷机:并卷机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6只精梳小卷放在并卷机后的棉卷罗拉上,小卷退绕后,分别经导卷罗拉进入牵伸装置(牵伸型式牵伸倍数为5.4-7.1),牵伸后的棉网通过光滑的曲面导板转向90度,在输棉平台上6层相互叠合,经输出罗拉进入紧压罗拉,再由成卷罗拉卷成精梳小卷。
3、条并卷联合机:条并卷联合机就是将条卷机和并卷机联合成一台机器。
它的工艺过程如图所示。
该机喂入部分分成三组,每组有16-20根条子经导条罗拉喂入,各组棉条经V 形导条板和牵伸装置牵伸成棉网,三层棉网输出后各自经过曲面导板,转过90度在机前平台上叠合,再经压辊压紧后,由棉卷罗拉绕成小卷。
(二)精梳准备工艺流程正确选择精梳准备的工艺流程和机台,对提高精梳机的产量、质量和节约用棉关系很大,选用的机台和工艺流程不仅机械和工艺性能要好,而且总牵伸倍数和并合数的配置也要恰当。
并合数大,可改善小卷的均匀度,但并合数大必然引起总牵伸倍数增大;总牵伸倍数大,可改善纤维的伸直度,但过多的牵伸将使纤维烂熟,反而对以后的加工不利。
精梳准备的工艺流程一般有三种:(1)并条→条卷(条卷工艺)(2)条卷→并卷(并卷工艺)(3)并条→条并卷联合(条并卷工艺)(三)工艺流程比较和偶数法则1、三种精梳准备工艺流程的比较(1)并条→条卷总并合数为:(6~8)×(20~24)=120-192,E总:(6~8)×(1.1~1.4)=6.6×11.2条卷机制成的小卷层次较清晰,不粘卷,但小卷横向有条痕,精梳锡林梳理时钳板横向握持不匀,长纤维被梳除进入落棉的机会多,落棉中16mm以下的短绒低于65%,如果短绒的含量提高到75%,则每年可纺纤维的可少损伤17.5吨;但因预并条机和后并条工序的并条机相同,只须增加一种条卷机,故机型较少,结构简单,便于管理和维修。
国外已经不再采用。
(2)条卷→并卷:小卷成形良好,层次清晰,且横向均匀度好,有利于钳板的握持,但落棉少;但由于是六层棉网的并合,小卷在精梳机上退绕时较易粘连发毛,须加强车间运转管理和温湿度控制。
产量低,一套只能工应5-6台精梳机。
(3)并条→条并联:小卷横向均匀,牵伸大,纤维伸直好。
目前国外多数制造厂均采用这种工艺。
预条一条并卷工艺,是介于第一与第二种工艺推出的新工艺,目前国外多数制造厂均采用这种准备工艺。
它前面配的的是较高倍数牵伸的并条机,后面是低倍牵伸的条并卷联合机用2~3组棉条喂入成卷,兼有条卷与并卷机的功能,这一工艺特点是牵伸倍数由大到小,条子并合次数多,纤维混和充分,伸直平行度好是其优点,但其小卷横向均匀度不如并卷工艺,适用与较高档次与高档次精梳产品,同时该机产量高,一套可供应6-8台新型精梳机,但占地面积比条卷—并卷工艺要大。
2、精梳准备工序的偶数法则精梳机的梳理特点是上、下钳板握持棉丛的尾端,锡林梳理前端。
因此当喂入精梳机的棉层内的纤维呈前弯钩状态时,易于被锡林梳直;而纤维呈后弯钩状态时,无法被锡林梳直,在被顶梳梳时会因前端不能到达分离钳口而被顶梳阻滞而进入落棉,因此喂入精梳机的棉层内的纤维呈前弯钩状态时可减少可纺纤维的损失。
精梳准备工艺道数应遵循偶数配置。
生条中后弯钩纤维所占比例最大,占50%以上,而前弯钩纤维仅占5%左右。
由于每经过一道工序,纤维弯钩方向改变一次,如图4-2-4所示,因此在梳棉与精梳之间准备工序按偶数配置,可使喂入精梳机的多数纤维呈前弯钩状。
梳棉至精梳机的工序道数必须为偶数,保证喂入精梳机的纤维为后弯钩状态,以便于锡林梳直。
第三节精梳机的工艺过程一、精梳机的工艺过程精梳机有很多类型,但其工艺过程都是周期性的分别梳理纤维的两端,再依次接合成棉网,连续输出。
工艺过程如图所示。
小卷放在承卷罗拉上,由于承卷罗拉的回转小卷退绕,棉层经导卷板引导向下,喂入给棉罗拉和给棉板之间的钳口中,给棉罗拉间歇回转,每次给出一定长度的棉层(称为给棉长度)。
在高速精梳机上,承卷罗拉采用连续回转传动机构,当给棉罗拉不给棉时,承卷罗拉也在喂给棉层,加之钳板的摆动,造成棉网周期性的波动。
为了稳定棉层张力,在承卷罗拉前安装一偏心轴作为棉网张力补偿装置。
单罗拉给棉:给棉罗拉+给棉板;双罗拉给棉:两个给棉罗拉组成给棉钳口进行给棉。
新型精梳机采用单罗拉给棉。
给棉罗拉给出的棉层被导向上下钳板组成的钳口间,当钳板闭合时,上、下钳板的钳唇能有力的握持棉层。
钳板作周期性的前后摆动,当钳板后摆钳口闭合时,精梳锡林上的梳针也到达钳口下方,逐步刺入在钳口外悬垂的棉层须丛中,从而梳理纤维的前端使纤维伸直平行,同时梳去为被钳板握持的短绒和棉结杂质。
锡林梳理后,随着钳板的前摆,须从逐步靠近分离罗拉和分离皮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