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基本操作1
- 格式:ppt
- 大小:8.83 MB
- 文档页数:80
1通存通兑操作流程(总20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辽宁省农村信用社储蓄存款通存通兑业务操作规程(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全省农村信用社综合业务系统(以下简称综合业务系统)储蓄存款通存通兑业务(以下简称通存通兑)的操作和管理,确保通存通兑业务正常、安全、高效运行,保障全省农村信用社及客户的资金安全,根据《储蓄管理条例》、《农村信用社会计、出纳基本制度》(银发〔1998〕524号)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二条储蓄存款通存通兑业务是指储蓄存款客户,借助计算机网络,在一定范围内办理储蓄存、取现金的业务方式。
本办法规定的通存通兑业务范围包括跨市(辽宁省农村信用社综合业务系统)、跨省(农信银资金清算系统)发生的通存通兑业务。
通存通兑业务实行客户自愿的原则,如客户选择通存通兑,应在开户时选择“通存通兑”标志。
客户办理储蓄存款通存通兑业务必须预留密码,凭密码办理存、取款业务。
第三条本操作规程中所指的储蓄存款包括活期储蓄存款和定期储蓄存款。
活期储蓄存款不包括个人支票结算账户。
第四条通过计算机联网处理通存通兑业务直接涉及两个营业机构,储户开立账户的营业机构名为开户社,代理开户社办理存取款业务的营业机构名为代理社。
第五条凡参加辽宁省农村信用社综合业务系统,办理储蓄存款通存通兑业务的营业机构和人员均应遵守本操作规程。
相关的业务处理规定和操作规程遵循辽宁省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操作规范执行。
第二章基本规定第六条凡具备符合联网要求的计算机设备、合格的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及电信通讯条件良好的营业机构均可向省联社提出申请,签订《辽宁省农村信用社参加通存通兑协议书》(附件)后,即可开办综合业务系统储蓄存款通存通兑业务。
第七条本操作规程中所指的异地业务是指在代理社办理的存、取款等业务。
第八条辽宁省农村信用社通存通兑业务实行跨市业务有偿服务。
即以市级机构(市联社、办事处、市级农合行、农商行,下同)为服务主体,对市辖范围内的通存通兑业务实行免费服务,对跨市辖、省辖单位办理的通存通兑业务实行有偿服务,具体收费标准见下表。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河大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下,具体内容包括第三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第四章《用计算机画画》。
重点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开关机、鼠标的使用、基础软件的认识等,以及使用计算机绘画软件进行简单图形的绘制。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掌握鼠标的使用,认识计算机的基本软件;学会使用绘画软件绘制简单图形。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鼠标的使用,绘画软件的简单应用。
2. 教学难点:绘画软件中工具的使用和图形的绘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算机、投影仪、鼠标、绘画软件。
2. 学具:计算机、鼠标、绘画软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计算机绘画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讲解: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演示鼠标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认识计算机的基本软件。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计算机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使用绘画软件绘制一个简单的图形,如一个笑脸。
5. 随堂练习:学生按照例题要求,自己绘制一个笑脸。
六、板书设计1.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开关机鼠标的使用认识基本软件2. 绘画软件的使用工具的认识简单图形的绘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使用绘画软件绘制一幅自己喜欢的图画。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图画内容健康向上,富有创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掌握情况较好,但对绘画软件的使用还需多加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尝试使用绘画软件创作更多有趣的图画,提高绘画技巧。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了解计算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4.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数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第三章是关于函数的知识点总结。
1. 函数的概念:函数是一个特殊的关系,将一个数集的每个元素与另一个数集的元素对应起来。
函数可以用一个公式、图像或者表格来表示。
2. 定义域和值域:函数的定义域是指能够使函数有意义的所有输入值的集合,值域是所有函数可能的输出值的集合。
3. 函数的图像:函数的图像是将函数的输入和输出对应起来的一种形象表示。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曲线或者直线。
4. 函数的性质:函数可以是奇函数、偶函数或者普通函数。
奇函数满足 f(-x) = -f(x);偶函数满足 f(-x) = f(x);普通函数不满足奇偶性质。
5. 函数的性质:函数可以是单调递增函数、单调递减函数、增函数或者减函数。
单调递增函数满足 f(x1) < f(x2) 当且仅当 x1 < x2;单调递减函数满足 f(x1) > f(x2) 当且仅当 x1 < x2;增函数在定义域上满足 f(x1) < f(x2) 当且仅当 x1 < x2;减函数在定义域上满足 f(x1) > f(x2) 当且仅当 x1 < x2。
6. 反函数:函数的反函数将函数的输入和输出颠倒过来,即输入变为输出,输出变为输入。
反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与原函数相反。
7. 复合函数:复合函数是两个或多个函数的组合。
复合函数的定义域是能够使复合函数有意义的所有值的集合。
8. 基本初等函数:基本初等函数包括常函数、一次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三角函数等。
这些函数具有特定的性质和图像特征。
9. 函数的运算:函数之间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和求导等运算。
函数的运算结果仍然是一个函数,具有相应的性质和图像特征。
以上是第三章关于函数的知识点总结。
在学习函数时,需要理解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常见的函数类型和图像特征,以及函数的运算和组合等操作。
同时,还需要通过练习题和实例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河大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河大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的第三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具体内容包括计算机的开机与关机、鼠标的基本操作、键盘的基本操作以及计算机的日常维护。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开机与关机方法,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流程。
2. 使学生熟练掌握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操作,提高操作计算机的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鼠标和键盘的操作熟练度。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开机与关机、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算机、投影仪、鼠标、键盘。
2. 学具:计算机、鼠标、键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让学生观察计算机的开机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2. 理论讲解(10分钟)(1)计算机的开机与关机方法。
(2)鼠标的基本操作:、拖拽、右键菜单。
(3)键盘的基本操作:字母键、数字键、符号键、功能键。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开机为例,演示计算机的开机过程,并讲解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计算机的开机与关机、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操作练习。
教师针对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点评,指出问题,强调操作要点。
六、板书设计1. 计算机的开机与关机开机:按下电源键,等待计算机启动。
关机:开始菜单,选择关机,等待计算机自动关闭。
2. 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操作鼠标:、拖拽、右键菜单。
键盘:字母键、数字键、符号键、功能键。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计算机的开机与关机方法。
(2)列举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操作。
2. 答案(1)计算机的开机与关机方法:开机:按下电源键,等待计算机启动。
关机:开始菜单,选择关机,等待计算机自动关闭。
(2)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操作:鼠标:、拖拽、右键菜单。
键盘:字母键、数字键、符号键、功能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使学生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操作熟练度,加强个别辅导。
一、选择题1.将2.32gFe 3O 4溶解在过量热的稀硫酸中,当加入25mL0.1mol·L -1NaNO 3溶液后,恰好能使其中的Fe 2+全部转化为Fe 3+,NaNO 3溶液也反应完全,并有N x O y 气体逸出,则该N x O y 是A .N 2OB .NOC .N 2O 3D .NO 22.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Na 2O 2与足量的CO 2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体积为11.2 L 的O 2,转移的电子数为N AB .56 g 铁和71 g 氯气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 AC .50 mL 12 mol ·L -1的浓盐酸与MnO 2反应,生成的Cl 2分子数小于0.15N AD .3 mol 单质Fe 完全转变为Fe 3O 4,失去8N A 个电子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十二水合硫酸铝钾可用作净水剂B .二氧化硫可用于杀菌消毒,还可用作食品添加剂C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均能与酸反应,都可用作膨松剂D .补铁口服液中除含铁化合物外常添加维生素C 作抗氧化剂4.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不能实现的是A .Cu(s)2Cl Δ−−−−→CuCl 2(s)NaOH(aq)−−−−−→ Cu(OH)2(s) B .CaCl 2 (aq)2CO −−−→ CaCO 3(s)−−−→高温 CaO(s)C .NaHCO 3(s)−−−→加热Na 2CO 3(s) −−−−→饱和石灰水NaOH(aq)D .FeCl 2(aq)NaOH(aq)−−−−−→ Fe(OH)2(s)22OH O −−−→Fe(OH)3(s) 5.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大理石与稀醋酸反应:CaCO 3+2H +=Ca 2++ H 2O+CO 2↑B .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 CO 2:23CO -+CO 2+H 2O=23HCO -C .10 mL 0.1 mol/LFeBr 2溶液中通入足量(标准状况下)的Cl 2:2Fe 2++4Br -+3Cl 2=2Fe 3++2Br 2+6Cl -D .FeCl 3溶液中滴加KSCN 溶液:Fe 3++3SCN -=Fe(SCN)3↓6.废玻璃粉末含SiO 2、Fe 2O 3、CeO 2以及其他少量可溶于稀酸的物质。
信息技术初中教材第一册第三章教学解析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也是未来职场中的重要技能之一。
为了提高初中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教材编写者精心设计了初中信息技术教材。
本文将对该教材第一册第三章的教学内容进行解析和评价。
1. 第一节:计算机基本操作初中生的信息技术基础较为薄弱,因此第一节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对计算机基本操作进行讲解和演示。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了解计算机的启动过程、桌面环境的基本元素以及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方法。
这一节的教学设计很贴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能够很好地培养他们对计算机操作的兴趣和熟练度。
2. 第二节:信息检索技巧信息的快速检索和筛选是信息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
第二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了一些常用的信息检索技巧和搜索引擎的使用。
通过实例和动画演示,学生能够掌握关键词的选择、搜索引擎的使用及搜索结果的筛选。
这种动手操作的教学方式既加深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又提高了他们的信息处理和筛选能力。
3. 第三节:电子邮件电子邮件是信息技术中最常用的应用之一,也是初中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第三节的教学内容重点介绍了电子邮件的基本功能、账号申请和使用以及安全性问题。
教学设计既注重了对新知识的传授,又引导学生学会保护个人信息和防范网络安全问题。
这样的综合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网络安全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加独立和谨慎地使用电子邮件。
4. 第四节:多媒体展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因此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多媒体展示技巧。
第四节的教学内容主要涵盖了PPT的制作和演示,以及录制和编辑音频视频的基本方法。
通过实例演示和学生互动,教学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多媒体展示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沟通能力。
总结起来,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第三章的教学内容很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认知水平,教学设计合理,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基础篇第三章化学实验第一节常见仪器及其基本操作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觉和研究成果差不多上通过实验得到的。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能够培养我们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中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理论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学好化学就必须走进化学实验室,做好化学实验。
中学化学实验要紧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基础实验〔包括常见仪器的使用,常见药品的储存和使用,实验室安全常识和环保常识,差不多操作,常见物质〔初中时期要紧是气体物质〕的制备,物质的检验等〕;另一类是综合实验〔物质的分离,实验设计等〕。
第一节常见仪器及其差不多操作【考点讲明】1.明白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试管、滴管、酒精灯、烧杯、量筒、集气瓶、漏斗、长颈漏斗、托盘天平、玻璃棒等的名称、性质、用途。
2.明白常见药品的储存和使用,实验室安全常识和环保常识。
3.学会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药品的称量,酒精灯的使用与加热,仪器的洗涤,仪器的连接与装配,溶液的配制,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溶解、过滤、蒸发等一些重要的实验差不多操作。
【知识整理】一、常用化学仪器及使用方法1.能直截了当加热的仪器仪器图形与名称要紧用途使用方法和本卷须知用于蒸发溶剂或浓缩溶液可直截了当加热,但不能骤冷。
蒸发溶液时不可加得太满,液面应距边缘1厘米处。
试管常用作反应器,也可收集少量气体可直截了当加热,外壁有水时要擦干。
放在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2,加热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3。
燃烧匙燃烧少量固体物质可直截了当用于加热。
仪器图形和名称要紧用途使用方法和本卷须知烧杯作配制、浓缩、稀释溶液。
也可用作反应器等。
加热时应垫石棉网依照液体体积选用不同规格烧杯用作反应器不能直截了当加热,加热时要垫石棉网。
所装液体的量不应超过其容积1/2。
锥型瓶用作同意器、用作反应器等一样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3.不能加热的仪器仪器图形与名称要紧用途使用方法及本卷须知用于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假如在其中进行燃烧反应且有固体生成时,应在底部加少量水或细砂。
BSQ重量变送器使用手册济南金钟电子衡器股份有限公司版本标识 03目录第一章概述 (1)1.1 特点 (1)1.2指标 (1)1.3外型尺寸及安装开孔尺寸 (2)1.4显示及按键 (2)1.5内部结构及说明 (3)第二章安装与接线 (4)2.1 安装要求 (4)2.2 传感器的连接 (4)第三章基本操作 (5)3.1 开/关显示 (5)3.2 定值输出功能 (5)3.3 模拟输出功能 (5)第四章校准 (6)4.1 校准说明 (6)4.2 操作方法 (6)4.3 错误提示 (7)第五章用户编程 (8)5.1 设定参数说明 (8)5.2 按键功能 (8)5.3 工作参数设定 (8)第六章信号输出口 (9)6.1 信号输出口符号 (9)6.2 接口定义 (9)6.3 定值输出接口 (9)6.4 模拟输出接口 (10)6.5串行口 (10)6.5.1信号格式 (10)6.5.2数据格式 (10)第七章注意事项 (12)第八章故障信息提示 (13)第一章概述BSQ重量变送器是我公司生产的新型专用仪表(以下简称仪表)。
该仪表稳定可靠,精度高、操作简便,适用于工业中需要进行重量变送的场合。
1.1 特点本仪表主要特点如下:☆ 内置数字显示及操作键盘☆ 数字校秤:可以有两点非线性校准。
☆采用现场安装方式,防水、防尘。
☆丰富的接口功能:RS-232C串行口输出1个、0/4~20mA模拟输出接口1个、定值输出点2个。
1.2 指标1.2.1 主要性能指标1). 输入灵敏度范围3uV/d2). 空秤信号范围0.08 ~0.9 mV/V3). 零点温度性能≤(0.5uV+10ppm×空秤值)/℃4). 量程温度系数≤10ppm/℃5). 非线性0.01 %F.S.6). 传感器激励12±0.6V,最大280mA(8只350Ω传感器)7). 最大输人信号2mV/V·模拟量输出:8). 输出范围0~20mA 、4~20mA 、0~24mA9). 分辨率高于1/100010).温度系数≤20ppm/℃11).最大负载电阻≤400Ω1.2.2 工作环境及安全性能1). 供电要求 AC220 +22V 50Hz±1Hz-332). 工作温度范围-10~40℃3). 储存温度范围-30~75℃4). 湿度≤90%RH(无结露)5). 重量约3kg6). 外形尺寸 310mm×185mm×96mm(见图1)7). 耐压AC2000V 60秒不击穿8). 绝缘≥5MΩ9). 交流漏电流≤3.5mA(AC250V)10). 功率约10W1.4显示及按键部分图11.4.2 主显示9mm 半导体数码管指示实际称重数据及提示信息。
光通信器件设计江苏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系陈明阳2018.9主讲教师简历⏹陈明阳,博士,江苏大学教授,光电系系主任,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
博士论文曾获2006年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导师为我国集成光学创始人于荣金教授。
香港城市大学电子系访问研究员(2014-2015)。
⏹现为IEEE、OSA会员,中国光学学会高级会员,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评审专家。
⏹主要从事特种光纤结构设计及光纤技术应用等研究工作。
主持完成国家、省部级和横向课题10多项。
⏹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基于光束传播法应用方面的论文30多篇。
在Opt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Letters等国际光学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50余篇,其中SCI二区论文17篇。
论文总计被SCI引用500多次。
⏹获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授权PCT专利(美国发明专利)2项(第一发明人)。
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排名第二和第四)。
主讲教师简历⏹近期光束传播法相关论文:⏹ 1. Investigation on adiabatic mode evolution in a few-modeoptical waveguide. Applied Physics B 2018, 124(5): 88.⏹ 2. Design of mode conversion waveguides based on adiabaticalmode evolution for m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 Applied PhysicsB 2017, 123(10): 256.⏹ 3.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fundamental mode filters based onlong-period fiber gratings.Opt. Fiber Technol.,2016, 30,89-94.⏹ 4. Mode-Sele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an Optical Fiber With aHigh-Index Core and a Photonic Bandgap Cladding.2016, 22(2): 1-7.第一章绪论1. 学习内容Rsoft:基于光束传播法、时域有限差分法、传输矩阵法等,用于光波导器件设计和分析的专业软件2. 光器件数值模拟的意义⏹它为光器件研究提供一个低成本的试验空间和合理的实验方案;⏹通过数值模拟,可以进一步理解光波导的基本原理。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河大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下册,主要围绕第三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展开,具体内容包括:认识操作系统、了解桌面环境、学习使用鼠标和键盘进行基本操作、掌握窗口和文件的基本管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认识操作系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
2. 培养学生运用鼠标和键盘进行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窗口和文件的管理操作。
教学重点: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操作,认识操作系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计算机、投影仪、教学课件。
学具:计算机、鼠标、键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计算机操作的重要性。
2. 讲解教学内容(15分钟)(1)认识操作系统:介绍操作系统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常用的操作系统。
(2)了解桌面环境:讲解桌面的组成,认识桌面图标、任务栏等。
(3)鼠标和键盘操作:教授鼠标的单击、双击、拖拽等基本操作,以及键盘的使用方法。
(4)窗口和文件管理:介绍窗口的基本操作,如打开、关闭、最小化、最大化等,以及如何新建、保存、删除文件。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打开一个文件为例,详细讲解操作步骤,并让学生跟随操作。
4. 随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自主操作,练习打开、关闭窗口,新建、保存文件等基本操作。
对学生的操作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和不足,强调注意事项。
六、板书设计1.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2. 内容:① 认识操作系统② 桌面环境了解③ 鼠标和键盘操作④ 窗口和文件管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出你了解的操作系统。
(2)描述鼠标的几种基本操作。
(3)如何新建一个文件夹?如何重命名文件?2. 答案:(1)如Windows、macOS、Linux等。
(2)如单击、双击、拖拽、右键菜单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一、选择题1.铝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能,主要是因为A.与氧气在加热时才反应B.铝性质不活泼,不与任何物质反应C.铝表面能形成一层氧化膜,氧化膜对其起保护作用D.铝和酸不反应2.向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放入足量铝粉,放出的氢气在同温同压下的体积比为A.1:3B.1:6C.1:1D.3: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配制480 mL 0.5 mol/L的CuSO4溶液,需称量62.5 g胆矾B.完全中和100 mL 1 mol/L的H2SO4溶液,需要消耗4.0 g NaOHC.1 L水中溶解了58.5 g NaCl,则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D.从1 L 2 mol/L的H2SO4溶液中取出0.5 L,该溶液的浓度为1 mo1/L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A B.B C.C D.D5.2018年11月在法国凡尔赛召开的国际计量大会( CGPM)第26次会议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定义修改为“1摩尔包含6.02214076×1023个基本单元,这常数被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单位为mol-1”。
基于这一新定义,阿伏加德罗常数的不确定度被消除了。
新定义将于2019年5月20日正式生效。
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新定义中阿伏加德罗常数的不确定度被消除B.0.4 moI NH3与0.6mo1O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充分反应,得到NO的分子数为0.4N A C.2.7g铝中加入足量1mol·L-1的NaOH溶液,转移的电子数为0.3N AD.常温常压下,水蒸气通过Na2O2使其增重2g时,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N A6.向下列四种铁的化合物分别投入到稀盐酸中,再滴入KSCN 溶液,观察到溶液颜色没有明显变化的是A .FeOB .Fe 3O 4C .Fe 2O 3D .FeCl 37.过硝酸钠 (NaNO 4)能与水发生反应: NaNO 4+H 2O=NaNO 3+H 2O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过硝酸钠具有强氧化性,没有还原性B .过硝酸钠中含有—O —O —结构C .将过硝酸钠加入酸性FeSO 4溶液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4NO +2Fe 2++2H +=3NO -+2Fe 3++H 2OD .过硝酸钠可用于杀菌消毒8.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A .NaHCO 3(s)Δ−−→Na 2CO 3(s)饱和石灰水−−−−−−→NaOH(aq)B .KClO 3(s)浓盐酸−−−→ Cl 2石灰乳−−−−−→Ca(ClO)2C .Fe 3O 4(s)高温Al Fe 2Cl (少量)FeCl 2(s) D .Na 2ΔO Na 2O 2盐酸−−−−−→NaCl(aq)9.下列除杂质选用的试剂和主要操作都正确的是( )10.下列实验方案能够达到目的的是二、填空题11.将w g 镁和铝的混合物投入125 mL 4mol L -⋅盐酸中,固体全部溶解后,得到标准状况下896mL 气体(不考虑金属和盐酸反应时HCl 的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