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3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1—1 体味文化1—2 文化与经济、政治二重点、难点:1 从个人、民族和国家的角度认识文化的力量2 正确处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推动文化建设的发展三具体内容:综合解说:地位作用:本单元作为全书的起始,在全书中起着开篇立论和探究导引的作用,后面各单元都是在此基础上展开并进行深入探究的。
学好本单元,你就会明确学习本书的意义和方向,从而为本书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有重要影响,通过感受文化,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利用文化塑造人生,增强人的精神内涵和精神力量;进一步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主要内容:本单元阐述了文化与生活的关系,说明文化与经济、政治一起构成了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统阐述了文化的产生和作用。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本单元分为两课: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第一课又分两个框题,一是体味文化;二是文化与经济、政治。
主要内容有: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成果,文化对社会具有引导和制约作用;积极的文化生活,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当代社会,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第二课也分为两个框题,一是感受文化的影响;二是文化塑造人生。
主要内容包括: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对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文化对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对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塑造辉煌人生的作用。
四知识结构: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识记:文化的概念理解:(1)文化的内涵(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政治有重大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分析(1)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2)经济和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一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3)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化是生产力(4)文化对政治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及对公民政治素质和权利意识的作用(5)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2 能力目标(1)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培养辩证分析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增强培养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2)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将来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二)整体感知:本课内容从文化“万花筒”入手,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先剖析文化的内涵,再探究文化的作用,进而引导同学们增强文化意识,激发同学们为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做贡献。
思想政治模块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
文化与人类社会俱来,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3)从文化与人们个体的关系来看: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天生的。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有文化。
(4)从文化的载体来看,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1)三者的关系: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所以,虽然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
文化的影响:1)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2)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的关系:1)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政治文化是最早来自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
但它做为一个概念出现是在18世纪末。
当时德国的文艺理论家、狂飚运动的理论指导者约·赫尔德第一次使用“政治文化”一词。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1文化的作用1、文化对个人的影响(来源、表现、特点、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文化对社会的作用:(1)(总)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③在经济综合实力竞争中,文化产业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4)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①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②文化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5)文化对综合国力:①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②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力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P22(6)文化对民族:①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P11②一个民族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P9③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必背知识点1、文化的内涵: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特点:(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3、文化总体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4、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表现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5、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表现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6、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表现①随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②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7、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8、面对严峻,我们应如何将强文化建设中国要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强文化建设。
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文化生活知识点一:文化与社会1. 文化是什么?(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社会实践是文化的源泉)(3)一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 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注意:影响有好有坏),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 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4.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5.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文化生活》常用知识点一、文化的作用(可综合考察“文化的作用”,也可单独考察“文化对社会的作用”或者“文化对人的作用”,需根据设问、材料具体分析。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
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优秀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文化活动。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文化交流的意义①有利于我国借鉴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
(引进来)②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
(走出去)③有利于各国文化相互借鉴,保持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增进国家间的友谊,加强相互了解,建设和谐世界。
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建设和谐世界。
⑤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推动中华文化交流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三、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如何加强中外文化交流?)①既认同本民族文化,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
②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一、真实、广泛的民主(1)国家的含义:从起源上讲,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从本质上讲,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我国的国体(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简单来说,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1、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2、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4)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5)我国的民主特点:在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1、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2、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充分的实现。
(尊重和保障人权体现了民主的真实性)(6)我国的专政为什么是新型的专政?我国绝大多数人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7)民主与专政的关系:A、民主是指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物的国家制度。
(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是超阶级的,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B、专政,即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C、我的民主与专政是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则适用于敌对势力。
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
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二、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为什么?)(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我国宪法。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知识笔记一、文化一)内涵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类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和生活中享用和获得文化,文化是一种素养,是后天培养的。
2、含义: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3、范围(1)意识形态部分——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文化素养的核心和重要标志)、艺术、宗教、文化(具有阶级性)(2)非意识形态部分——自然科学(数物化生)、技术、语言、文字4、我们所讲的文化既不是广义上的文化(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和全部意识物质精神成果)也不是狭义文化(科学知识、文学和艺术)而是中特的社会主义文化。
二)特点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创造的,为人所持有的。
(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3、文化是一种素养——通过对社会的体验、特别是参加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逐步培养出来。
4、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三)形式——多种多样1、静态:思想、理论、信念、信仰、科学、文学、艺术。
2、动态:文化活动、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
四)作用总述: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国家\民族)和个人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1、对社会影响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经济是基础,政治是集中表现,一定的文化对一定的经济、政治的反映)②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重大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经济离不开文化,经济文化化。
、随着文化产业发展,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作用、关系)文化经济化。
素养。
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文化在综合国力中地位与作用日益提高①文化日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关于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整理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是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的原因。
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1.文化的含义、形式,文化活动(1)文化的含义(P6):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形式和文化活动(P8):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3)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2.人的文化素养的形成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注意:文化的内涵包括四个层次: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从文化与人类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从文化的功能来看,文化是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文化塑造人生。
从文化的实质来看,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4.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5.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P10)(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文化又能够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重要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体味文化(1)文化无处不在(2)文化无时不在(3)不同区域有不同自然环境,不同文化环境2、文化是什么?广义的文化—————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
用“文化”来区分自然社会现象,区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人的活动。
与“文明”接近。
狭义的文化—————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3(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
文化是人们实践产物。
文化现象的实质——是一种精神现象。
(2)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4、文化的分类(1)形态上有古今地域之分(2)性质上有先进健康文化与落后腐朽文化之分5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2)先进的文化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经济发展、形成正确的三观、推动实践深入发展6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迸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因此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表现在: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他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
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政治文化生活重点知识总结政治、文化和生活是人类社会的三个重要方面,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社会的运行和发展。
以下是政治文化生活方面的一些重点知识总结。
一、政治知识1. 政治制度:是指国家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包括国家的政体、政权的组织形式等。
常见的政治制度有民主制度、专制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等。
2. 政治权力:是指国家行使管辖和管理社会的权力。
政治权力可以通过选举、委任、继承等方式产生,可以通过宪法、法律等约束和控制。
3. 政治参与:是指公民对政治事务的行为和态度。
政治参与可以表现为选举投票、政治示威、政治咨询等形式。
4. 政治体系:是指国家政治组织的具体形式和结构。
常见的政治体系有单一党制、多党制、两党制等。
5. 国际关系: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
国际关系的主要形式包括外交关系、经济合作、军事联盟等。
6.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政治和经济之间关系的学科。
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国家的政策制定、经济改革等问题。
二、文化知识1. 文化定义: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精神和物质的标志和遗产。
文化包括社会习俗、艺术、宗教信仰等。
2. 文化传播:是指文化内容通过某种形式传达给社会大众。
文化传播可以通过媒体、教育、演艺等途径实现。
3. 多元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或国家内存在多种不同的文化,并且这些文化相互交融、共同发展。
多元文化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4. 文化衍变:是指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发生的变化和演变。
文化衍变可以通过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等因素推动。
5. 文化传统:是指人们在历史和社会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保护和传承文化传统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6. 文化创新:是指在原有文化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发展和改变。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三、生活知识1. 生活方式:是指个人或群体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习惯、行为和态度。
生活方式可以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发展。
2. 生活环境:是指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和条件。
政治必修 3(文化生活)知识重点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一、文化与社会1、体会文化:①文化形式各种各种。
②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③不一样地区的文化各具特点。
2、文化的内涵以及特点:①文化是有关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所有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包含世界观、人生观等具存心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含自然科学和技术、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独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立、为人所独有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纯自然的东西不可以称为文化)③文化是人们的一种修养,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后天参加实践及学习获取的。
④文化现象本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3、文化拥有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崇奉、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4、文化的力量(作用):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变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对人的活动和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5、文化与经济、政治1)互相影响。
必定的文化由必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必定的政治、经济,赐予政治、经济以重要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使社会的发展,落伍的、腐败的文化则会阻挡社会的发展。
2)互相交融。
文化与经济互相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愈来愈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材、提高劳动者素质愈来愈重要。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整体格局中的作用愈来愈突出。
文化与政治互相交融:跟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加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修养。
文化与国际政治互相交融,成为今世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今世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突出。
文化愈来愈成为民族凝集力和创立力的重要源泉,愈来愈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要素。
6、怎么样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①深入文化系统改革。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 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 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货币的职能: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①实质: 供小于求, 表现: 物价上涨, 纸币贬值。
影响: 纸币贬值, 物价上涨, 购买力下降, 生活水平下降, 商品销售困难, 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 表现:物价下降, 纸币升值。
影响;物价下降, 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 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 使经济萧条, 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导致市场消费不振, 对经济长远发展, 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影响价格的因素:①影响价格的因素: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 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 含义, 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 由于供不应求, 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即使提高价格, 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 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 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 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 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 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 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 商品价值量越大, 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 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 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 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政治第一单元总结(1)文化与社会的关系1,文化是什么①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语言文字,自然科学及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文化的形式丰富多样:思想,理论,道德,教育,科学,技术,文学等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②<文化生活>中所讲的文化既不同于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狭义的文化。
而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马列毛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2,文化的特征①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③每个人具备的文化素质是逐渐培养出来的④人类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3,文化的力量(宏观的作用)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也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健康的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4,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①相互影响政治经济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1)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2)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②相互交融(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各种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一、什么是文化
1、文化的内涵:P6
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特点:P5—7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不同的区域,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P5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P6
(3)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P7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一个时代的文化和精神产品,往往是这一时代社会发展轨迹的反映。
P7
3、文化的形式:P8
文化的形式是多样的,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
4、文化的活动:P8
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二、文化的作用P9
1、文化总体作用:P9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2、文化对社会的影响:P10
(1)不同的民族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P10--11
1)相互影响: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与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时的独立性。
②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与经济,对政治、经济产生深刻的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会促进经济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2)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的互动与结合,出现了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的双向运动。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4)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P11
①相互影响:文化是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所决定。
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给政治一定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政治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政治的发展。
②相互交融:文化与民主政治相互交融,影响政治文明的发展,随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意图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
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5)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 P11(为什么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越来越突出?)
①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②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我们应如何增强文化竞争力? P11
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3、文化对人生的影响 P13
(1)根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P13
(2)表现:P13—14
++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取决于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不同和文化环境、知识素养、价值观念,影响人们实践活动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尝试和广度。
思维方式是在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在一定知识、观念、情感和习惯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3)特点:P15--16
①潜移默化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但并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接受,人们接受健康身向上的文化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②深远持久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而持久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4)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的影响不同,先进文化塑造人生P17-21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促进个人的成长,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会把人们引向歧途,阻碍个人成长。
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P17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空前繁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治意识大大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P19
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种先进文化总是给人以无穷的精神力量,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优秀儿女,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威武雄壮的人生乐章。
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P21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人们更加注重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文化活动、文化消费在生活消费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