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单元复习 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30 MB
- 文档页数:7
人教八上物理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复习教课方案第六章《质量和密度复习课》教课方案(第一课时)[ 复习目标 ]1、知道质量的初步观点及其单位。
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2、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能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记着水的密度。
3、试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说生活中一些与密度相关的物理现象。
4、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
一是用量筒丈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丈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5、会调理天平,会使用天平测质量。
6、会用量筒、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要点:质量、天平的使用、密度的测定及应用。
难点:密度的观点。
[ 知识梳理 ]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2、特色:不随形状、状态、地点而改变3、单位: kg、 g、 mg4、丈量:天平、案称、杆称、台称、电子称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2、特色: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征3、公式:ρ =m/v4、单位: kg /m3 、 g /cm35、物理意义:天平: 1、结构:横梁、均衡螺母、指针、标尺、游码、分度盘2、使用:a、测固体质量b、测液体质量c、特别丈量a、测固体密度b、测液体密度计算: 1、判断是什么物质,实、空心2、质量计算3、体积计算4、密度计算[ 复习内容 ]一、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物体和物质是不一样的观点。
全部物体由物质构成;物体有质量物质有密度。
(2) 、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 t g mg对证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一个苹果约150g一头大象约6t一只鸡约2kg(3) 、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地点、温度而改变,因此质量是物体自己的一种属性。
(4)、丈量:在丈量物体质量时小质量的物体要用测多知少法。
⑴ 平常生活中常用的丈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丈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经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1 / 5⑵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①“看”:察看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复习目标:1.回顾本章知识,建立知识网络。
2.会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
3.会运用质量和密度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密度知识的应用 难点:理解密度的概念 复习过程:一、知识梳理,形成网络按照下表所列顺序,回忆所学知识,填写相关内容,形成本单元知识网络。
(学习要求:请课前自主完成,并提出你认为还应补充的内容以及你还有哪些疑问,请把这些内容记录在下面的空白处,之后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内交流。
定义: 叫质量。
单位: 、g 、mg 、t ;其换算关系 实验室用工具 ——质量 工具常用工具:案秤、杆秤、台秤、电子秤测量 直接测量:固态(或粉状)质量方法 特殊测量:微小质量、液体质量 定义 : 叫密度。
公式:密度 单位:kg/m 3、常用单位 , 换算关系:测定:测质量、测体积,用公式ρ= mV计算密度应用:求质量、求体积、鉴别物质 二、典型事例,抽取规律例1.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 .ρ甲:ρ乙=4:1B .ρ甲:ρ乙=1:4C .若V 甲=V 乙,则m 甲< m 乙 D.若m 甲= m 乙,则V 甲>V 乙 规律小结:质量和密度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密度与质量成正比;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密度与体积成反比。
例2.现有用同一种材料做成的四个正方体,其中有一个是空心的,它们的边长和质量如图所示,空心的是( )规律小结:由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当物体的密度小于物质的密度时,该物体一定是空心的规律小结:瓶子装满水后的水的体积等于瓶子的容积也等于装满另外一种液体的体积。
即:V 水=V 容积=V 某液体(前提条件:瓶子装满水和其它液体) 课堂小结:通过认真学习,今天我学会了:1.在使用天平测量物理的质量时,应注意2.测量物质的密度的方法是3.密度的计算公式是 达标检测:1.在食用油、盐水、白酒和水这几种常见液体中,密度最大的是( ) A .食用油 B .盐水 C .白酒 D .水2.工人师傅根据用料需要,把一块钢板切割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则切割后的这两块钢板( ) A .质量相等 B .密度相等 C .体积相等 D .重力相等3.一只空瓶装满水时的总质量是400g ,装满酒精时的总质量是350g,则该空瓶的容积式 ( ) (ρ水=1g/cm 3,ρ酒精=0.8 g/cm 3) A.400cm3B.350 cm 3C.250 cm3D.200 cm 34. 某同学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他将物体放入天平,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边一点,这时他应该( ) A .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 .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 .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 .向右移动游码5.一个苹果的质量是162g ,合 kg ;若这个苹果的体积是180cm 3,则该苹果的密度为 g/cm 3。
3、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 a物质的密度最大B c物质的密度最大C b物质的密度是2×103kg/m3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4、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某同学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测物体质量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标牌的中央刻度线左边一点,这时他应该()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D.向右移动游码5、水银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在温度计示数上升的过程中,水银的质量,密度。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6、氧气的密度是5kg/m3,给人供氧用去了氧气质量的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容积是10L的瓶子装满了煤油,已知煤油的密度是0.8×103kg/m3,则瓶内煤油的质量是,将煤油倒去4kg后,瓶内剩余煤油的密度是。
7、在“用天平和量筒测矿石的密度”实验中,赵鑫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是:①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液面示数为V1 ②把矿石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此时液面示数为V2 ③用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为m④计算出矿石的密度(1)为了更准确地测出矿石的密度,你认为以上操作的合理顺序是(填数字代号)(2)用已调好的天平测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矿石的质量g,若所测得矿石的体积是20cm3,矿石的密度为kg/m3.8、小强的奶奶有一只玉镯,他通过网络了解到:密度是玉器品质的重要参数,通过实验他测出了玉镯的密度,以下是他测量玉镯密度的实验步骤:(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玉镯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玉镯的质量是 g。
(2)按图乙如示的方法测出玉镯的体积,玉镯的体积是 cm3。
(3)玉镯的密度为 kg/m3。
6.浇铸某一铸件,称出该铸件的木模质量是6kg,已知木模的密度是0.6×103kg/m3,铅的密度是11.3×103kg/m3如果要浇铸这样铅铸件需要多少千克的铅水?。
初中物理第6章《质量和密度》复习课教案设计【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2、从比较质量多少的方法中领悟质量单位的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质量单位“千克”的由来,熟悉常用的质量单位及其之间的换算,培养学生对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能力;3、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会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或液体的质量,会看产品说明书;4、会正确使用量筒和量杯;5、建立密度的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6、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记住纯水的密度;7、会从密度表中查物质的密度;8、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估测物体的体积,估测物体的质量;了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能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建立质量的概念。
2、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要素;3、学习“比值”的方法定义物理量;4、掌握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质量这一基本属性,树立唯物辩证法思想;2、养成学生细心、耐心、认真和爱护仪器的良好品质;3、通过亲身参与一系列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活动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能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见解,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魅力和威力。
【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1、质量、密度概念的建立;2、托盘天平和量筒两种基本工具的使用;3、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建立密度的概念。
难点:密度概念的建立和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学具准备】天平、小磁酒杯、量筒、细线、大小木块、大小铝块等等及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复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教师拿出一些器材:天平、小瓷酒杯、量筒、细线、大小木块、大小铝块等,提出问题:利用这些器材我们可以设计哪些实验?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回答,从而引出复习的内容:质量和密度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在实验设计中,回顾质量和密度这一单元的几个重要实验,后面的几个专题复习就是围绕这些实验而展开的,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和热情。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和密度》复习课教学设计重难点突破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g.学生独立进行基础练习,强化基础知识,小组交流答案,教师指导。
考点2:密度概念的理解及公式应用考点2:密度概念的理解及公式应用1.下列关于密度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的B.kg/m3和g/cm3都是密度的单位C.从公式ρ= 不能得出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的结论D.一支正在燃烧的蜡烛,它的质量不断减小,密度也减小2.(2017•连云港)有四个容量均为200mL的瓶子,分别装满酱油、纯水、植物油和酒精,那么装的质量最多的是(ρ酱油>ρ纯水>ρ植物油>ρ酒精)()A.纯水B.酱油C.酒精D.植物油3.(2017•南充)容积为250mL的容器,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300g,则容器质量为____g;若装满另一种液体后的总质量为250g,则这种液体的密度为_____g/cm3。
(ρ水=1.0×103kg/m3)考点3:密度图像分析1.(2017·自贡)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重难点突破A.若甲、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体积较大B.若甲、乙的体积相等,则甲的质量较小C.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4∶1D.两物质的密度之比为1∶42.(2016·苏州)为测量某液体的密度,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了几组数据并绘出了m-V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液体密度为2g/cm3B.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C.量杯质量为40gD.60cm3的该液体质量为60g考点4:密度的测量(2017•连云港)为了测量一小石块的密度,小明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平衡时右盘所加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图乙是小石块放入量筒前后的液面情况,由测量可得小石块质量为________g,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mL,所测小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g/cm3。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单元《质量和密度》复习教案质量和密度复习教学设计质量和密度【学习目标】1.知道质量的单位。
2.会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会使用游码,会使用天平称质量。
3.理解密度的概念。
4.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5.会用量筒测体积,会用天平和量筒测体积【呈现形式】本部分涉及的考点:质量概念的理解,质量的单位。
天平的调节,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密度概念的理解,密度的公式和单位,测定物质的密度,密度公式的变形及应用,这些考点常以填空、选择、实验、计算和探究题的形式出现。
质量和密度是物理学中两个重要的物理量,它们之间有区别也有一定的联系。
中考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和密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以及运用上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考查学生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或液体的质量及密度的实验操作能力。
【知识结构】一、质量1.定义: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单位:国际上通用的单位是kg。
二、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1.天平的正确使用(1)调节底座水平。
(2)调节横梁平衡。
(3)正确读数2.测量物体的质量3.液体质量的测量三、密度1.密度的概念: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质量、体积无关。
不同物质,密度一般是不相同的;同种物质的密度则是相同的。
2.密度的公式:ρ=m/V3.密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kg/m3。
水的密度1.0×103kg/m3四、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1.测密度的原理:根据密度的公式ρ=m/V来测定。
测量物体的密度时,需要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然后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物质的密度。
2.测定固体的密度3.测定液体的密度五、密度知识的应用1.求物体的质量和体积2.利用密度鉴别物质【方法提示】一、质量的测量1.测量工具:实验室、化验室常用的仪器是天平,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有杆秤、案秤、台秤、电子称等。
2.天平的使用方法: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复习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教育要从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入手,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探索、发现、学习。
本次教学活动以“质量与密度复习”为主题,旨在帮助孩子们巩固已学的物理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一、设计意图本次教学活动采用实践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复习质量与密度的概念。
活动设计思路是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环节,使孩子们能够深入理解质量与密度的含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理解质量与密度的概念,掌握质量与密度的基本计算方法。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孩子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质量与密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孩子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质量与密度实验器材(如天平、砝码、液体等)。
2. 学具:记录本、笔、测量工具(如尺子、量筒等)。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孩子们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质量与密度现象。
2. 知识讲解:简要讲解质量与密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3. 动手实验:分组进行质量与密度实验,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4.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引导孩子们分析质量与密度之间的关系。
6. 课后实践:布置课后作业,让孩子们在生活中观察质量与密度现象,并记录下来。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帮助孩子们掌握质量与密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难点:如何引导孩子们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参加物理学科竞赛,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有几个重点细节需要特别关注,它们对于孩子们的学习和理解至关重要。
第6章质量与密度复习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学生能回忆并说出本单元的主要内容..2.学生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4.通过复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复习重难点重点:质量和密度概念的理解难点: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测量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2分钟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导入语: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质量与密度一章;这节课我们复习一下本章知识;请同学们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二出示复习目标课件展示学习目标;一名同学读学习目标..过渡语:让我们带着目标、带着问题进入自主学习环节..二、自学环节25分钟一知识回顾;构建知识体系10分钟过渡语:请同学们回顾本单元所学的主要知识;通过自学提示对学过的旧知识不断联想提取;再现脑海;进行系统回顾;在方框中勾勒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可以另附纸..1.本单元有哪几节2.质量和密度的定义、单位分别是什么3.测量固体、液体密度的步骤是什么4.利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型可以解决哪些问题二复习检测15分钟过渡语:请同学们合上课本做下面的检测;注意思考;独立完成..要求:完成自学检测题目;要求书写认真、规范..10 mg是1.在学校举行的元旦晚会上;物理老师出了一个抢答题:2.5×7A.一头象的质量B.一名小学生的质C.一只兔子的质量D.一只蚂蚁的质量2.多选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橡皮在使用过程中;质量减小;密度不变B.将植物种子带到太空后;种子的质量变小C.氧气瓶内的氧气用掉一半;氧气的质量变小;密度变小D.给自行车轮胎打气的过程中;轮胎内气体质量增加;密度不变3.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某同学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测物体质量的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标牌的中央刻度线左边一点;这时他应该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B. 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D.向右移动游码三质疑问难展示小组自学情况;处理自学检测中的问题三、后教环节8分钟合作探究1.某实验小组为了测某种液体密度;设计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请你仔细阅读后并回答下面的问题:第一种方案: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 1;向烧杯内倒入适量液体;再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 2;然后把烧杯内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为V 1;根据测得的数据就可以算出该液体密度..第二种方案: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液体;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 3;然后将烧杯内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 2;再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 4;根据测得的数据就可以算出该液体密度..1按第 种实验方案进行测量;实验结果要更精确一些;如果选择另一种方案;测得的密度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2如图是按照第二种实验方案进行某次实验的情况;请将实验的数据及测量结果填入表中..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g 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g倒出液体的体积3cm 液体的密度g/3cm 502.配套练习册P10213题:体会等体积法 14题:讨论三种解题方法 四、梯度训练10分钟过渡语:请同学们完成学案上当堂训练题.. 1.对于密度公式 的正确理解为 A.某种物质的密度ρ跟其质量m 成正比B.某种物质的质量m 跟其体积V 成反比C.某种物质的密度ρ跟其体积V 成反比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其质量、体积无关2.小刚同学想测酱油的密度;但家里只有天平和小空瓶;而没有量筒..他思考后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了测量;测量内容及结果如图甲所示..m ρV1他第三次测得物体的质量如图乙所示;其结果3m = g..2计算空瓶的容积和酱油的密度..3.有一个质量为237 g;体积为40 3cm 铁球;它是实心还是空心的若是空心;则空心的体积是多大ρ铁=7.9×310kg/3m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复习了有关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的相关知识;要注意知识网络的建立;掌握天平、量筒的使用方法;会测量固体与液体的密度;会灵活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附:板书设计质量与密度教学反思第6章质量与密度复习 学案班级 姓名 小组 等级复习目标1.我能回忆并说出本单元的主要内容..2.我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3.我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4.我通过复习;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复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一复习指导要求:请同学们回顾本单元所学的主要知识;通过自学提示对学过的旧知识不断联想提取;再现脑海;进行系统回顾;在方框中勾勒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可以另附纸..1.本单元有哪几节2.质量和密度的定义、单位分别是什么3.测量固体、液体密度的步骤是什么4.利用密度公式及其变型可以解决哪些问题二复习检测要求:完成自学检测题目;要求书写认真、规范..1.在学校举行的元旦晚会上;物理老师出了一个抢答题:2.5×710 mg 是A.一头象的质量B.一名小学生的质C.一只兔子的质量D.一只蚂蚁的质量2.多选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橡皮在使用过程中;质量减小;密度不变2.密度B.将植物种子带到太空后;种子的质量变小C.氧气瓶内的氧气用掉一半;氧气的质量变小;密度变小D.给自行车轮胎打气的过程中;轮胎内气体质量增加;密度不变3.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某同学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测物体质量的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后;发现指针指在分度标牌的中央刻度线左边一点;这时他应该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B. 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D.向右移动游码三我的疑惑二、合作探究1.某实验小组为了测某种液体密度;设计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请你仔细阅读后并回答下面的问题:第一种方案: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 1;向烧杯内倒入适量液体;再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 2;然后把烧杯内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为V 1;根据测得的数据就可以算出该液体密度..第二种方案: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液体;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 3;然后将烧杯内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 2;再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 4;根据测得的数据就可以算出该液体密度..1按第 种实验方案进行测量;实验结果要更精确一些;如果选择另一种方案;测得的密度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2如图是按照第二种实验方案进行某次实验的情况;请将实验的数据及测量结果填入表中..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g 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g倒出液体的体积3cm 液体的密度g/3cm 502.配套练习册P10213题:体会等体积法 14题:讨论三种解题方法 三、梯度训练 1.对于密度公式 的正确理解为 A.某种物质的密度ρ跟其质量m 成正比 B.某种物质的质量m 跟其体积V 成反比C.某种物质的密度ρ跟其体积V 成反比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其质量、体积无关2.小刚同学想测酱油的密度;但家里只有天平和小空瓶;而没有量筒..他思考后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了测量;测量内容及结果如图甲所示..1他第三次测得物体的质量如图乙所示;其结果3m = g..m ρV2计算空瓶的容积和酱油的密度..3.有一个质量为237 g;体积为40 3cm 铁球;它是实心还是空心的若是空心;则空心的体积是多大ρ铁=7.9×310kg/3m 四、自我反思一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可以是有关知识的学习、方法的总结.你认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中;哪些是你在检测训练过程中容易出错的请你总结在下面..1.我的收获 .2.我的易错点 .。
《质量与密度》单元复习提纲一、考点结构图二、关于“质量”概念的理解。
1.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 。
质量国际(主)单位 。
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吨( ),克( )和毫克( )换算关系是,1t= kg ;1g= kg ;1mg= kg 。
2. 只要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未改变,则物体的质量大小不因其 , , ,(固态、液态或是气态)以及物体所在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 。
“属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不随外部条件变化而变化的一种性质,它具有不变的唯一性。
物体的质量跟外界条件无关,它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3. 质量的测量:在物理实验中常用 测质量;在生产和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是 秤、台秤、 秤和电子秤等。
4、实验中常使用托盘天平,使用天平时注意:(1)了解它的最大称量──天平允许称量的 质量;天平的感量──天平能够测量的 质量。
(2)做到使用五正确:正确调节、正确放置物体、正确选用砝码、正确判断天平平衡、正确读数(总质量由:砝码数值、游码在标尺上的数值)二个数值的总和为该物体的质量。
三、关于“密度”概念的理解⎪⎪⎪⎪⎪⎪⎪⎪⎪⎪⎩⎪⎪⎪⎪⎪⎪⎪⎪⎪⎪⎨⎧⎪⎪⎪⎪⎪⎪⎩⎪⎪⎪⎪⎪⎪⎨⎧⎪⎪⎪⎪⎪⎩⎪⎪⎪⎪⎪⎨⎧⎪⎩⎪⎨⎧⎪⎪⎩⎪⎪⎨⎧⎩⎨⎧⎪⎩⎪⎨⎧⎪⎭⎪⎬⎫读数:砝码+游码码)从大到小加减砝码(游盘物体放左盘,砝码放右使用调平感量称量观察放置使用前天平秤测量===)单位:千克(而变化位置状态形状不随物体物体的属性:质的多少意义:表示物体含有物)质量(mg 10g 10kg 101T kg m 19631. 通过实验表明,物质不仅有颜色,气味,味道,状态和硬度等特性,而且“单位体积的同种物质的质量是 ,单位体积的不同种物质的质量却 ”这也是物质的一种 ,可以用这一特性来分辨物质。
为了反映物质的这种特性,引入了“ ”这个物理量来表示。
我们把 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 ”来表示。
2. 特性是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能相互区别,分辨的一种性质,所以,密度只取决于物体 ,跟由该物质组成的物体的大小、形状 关。
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例4】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的密度,供选择的实验步骤有:
A.在玻璃杯中盛有适量的盐水,称出盐水和杯子的总质量
m1 B.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
C.把玻璃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盐水的体积V D.取一只洁净的空玻璃杯,称出质量m2 E.称出玻璃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3
上述实验步骤中,必须的步骤的合理顺序
为(填实验步骤的序号)。
根据你所选择的步骤中的物理量,写出被测盐水的密度表达式
解析:BACE
考点三:密度的应用
【例6】煤油的密度是×103kg / m3,一个瓶子能装1kg的煤油,至多能装kg的水。
解析:。
三、小结
定义
密度公式
单位
原理密度及应用
固体
密度的测量
液体
~
密度的应用
四、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2.从比较质量多少的方法中领悟质量单位的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质量单位“千克”的由来,熟悉常用的质量单位及其之间的换算,培养学生对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能力;3.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会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或液体的质量,会看产品说明书;4.会正确使用量筒和量杯;5.建立密度的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6.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记住纯水的密度;7.会从密度表中查物质的密度;8.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估测物体的体积,估测物体的质量;了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能用科学抽象的方法建立质量的概念。
2.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要素;3.学习“比值”的方法定义物理量;4.掌握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质量这一基本属性,树立唯物辩证法思想;2.养成学生细心、耐心、认真和爱护仪器的良好品质;3.通过亲身参与一系列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活动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能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见解,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魅力和威力。
【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1. 质量、密度概念的建立;2. 托盘天平和量筒两种基本工具的使用;3. 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建立密度的概念。
难点:密度概念的建立和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学具准备】天平、小磁酒杯、量筒、细线、大小木块、大小铝块等等及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
【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复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教师拿出一些器材:天平、小瓷酒杯、量筒、细线、大小木块、大小铝块等,提出问题:利用这些器材我们可以设计哪些实验?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回答,从而引出复习的内容:质量和密度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在实验设计中,回顾质量和密度这一单元的几个重要实验,后面的几个专题复习就是围绕这些实验而展开的,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和热情。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的概念、单位。
2、知道水的密度。
3、理解密度的概念,能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1、会调节天平,会使用天平测质量。
2、会用量筒、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美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密度的概念。
2、测量密度。
3、密度公式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体积、面积等的特殊测量。
2、有关密度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六步教学法五、教学准备班班通、赢在中考总复习六、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经历了一年半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研究问题的能力,但思维方式还是比较形象,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的思维过程。
同学们在学习方面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有的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感觉学习吃力,上课听不懂﹑跟不上,由此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时间一长甚至破罐破摔,放弃了学习。
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在复习课时就要想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提高他们的兴趣,鼓励他们坚持到底。
七、教学资源:教学用书八、授课班级:九年级(4)班、九年级(6)班九、授课时间:2017年5月20日十、教学课时:共两课时十一、教学程序:认定目标→巩固基础→分层练习→反馈答疑十二、教学过程:(一)认定目标:学生展示课前复习自学导学题,教师补充并分别指出重、难点。
(二)通过微视频及课件复习本章重点知识。
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顾并完成重要知识点回顾。
(三)分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个别辅导、收集信息、精讲点拨、反馈纠正。
(四)反馈答疑:提问学生还有哪些不太懂或哪类问题不太懂,特别要注意哪些,并解答学生提问。
(五)布置作业:赢在中考章节练习第一课时学习方案(一)课前复习自学导学题1、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特性,不会随物体1)定义:的多少叫质量。
质量用字母(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改变,,的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一、情景创设、引入复习:
教师展示一块“金光闪闪〞的金属块。
问:我手上的拿的是什么物质呢?
师:利用什么来鉴别物质的种类呢?
师:要测量金属块的密度,需要测量金属块的哪些物理量呢?
师:利用什么器材来测量金属块的质量?
师:利用什么器材来测量金属块的体积?
二、专题复习:
【专题一】质量:
师:现在,老师将带着大家走进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的单元复习。
师:老师,想了解下同学们对知识的记忆程度,同学们独立完成“知识点梳理〞第一点。
教师展示FLASH天平仿真实验,学生总结天平的使用。
教师去学生中随意抽取一份练习,投影,让学生生1:黄金
生2:铜
生3:铁
……
生:密度
生:质量和体积
生:天平
生:量筒或量杯
学生利用导学稿中的提示
翻阅课本,独立完成。
学生认真观察FLASH天平
总结天平的使用
天平的读数
学生“找茬〞
一块金光闪闪
“金属块〞一下
子抓住学生的眼
球,充分调动学
生探索的欲望,
和学习积极能动
性。
通过知识点梳
理唤醒学生潜
在的记忆。
不做学生式样,
而是利用仿真
实验,可以节约
课堂时间,让学
生再次掌握天
平的使用,提高
课堂效率。
设置“找茬〞游
戏,让学生订正
“找茬〞
教师打出PPT “2.实验室测量工具:天平〞让学生对照刚刚填写是否有误。
PPT 图片:读数——金属块的质量
师: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请举手。
师:对了,读数是要跟上单位,非常的好! 师: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常用单位?生活中常用的单位?及其它们间的相互换算。
师:请学生完成“随堂练习3〞
师生共同总结质量不随物体状态、形状、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师:我们知道了金属块m 物=79.2g ,还要知道它的体积,必须使用到量筒,请同学观察桌面的量筒,一起回忆它的使用方法。
师:ml 是谁的单位? 师:还有什么单位? 师:固体的单位是? 师:它们间的换算:
学生认真比对,并订正。
学生认真观察,并读数 生1:
学生认真完成“随堂练习1、2〞
学生完成“随堂练习3〞
生1:量程0—100ml 生2:1mL
生1:液体 生2:L
生3:cm 3或m 3
学生,激发他们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
师:现在请同学帮助测量这个金属块的体积。
师生总结:
请学生分别俯视和仰视读数,并总结:
请同学,计算这个金属块的密度,并判断它是否真金制成的。
请一名学生上台板书:
师生总结,查找密度表。
引导学生对水的密度的查找,并理解其物理含义。
引导学生比照水和冰的密度不同,并理解冬天对自来水管的保护十分重要的原因。
学生演示测量金属块体积。
学生俯视和仰视读数,并总结: 俯视偏大 仰视偏小
生1:V 水 生2:V 总 生3:V 物
学生认真计算
学生查找密度表,并回忆水的密度及其含义。
学生认真观察仿真实验,并
通过亲自实验,历经实验过程,让学生加深理解。
通过水凝固成冰,质量不变,密度变小,体积变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表达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来源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引导学生密度的理解,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也不同。
通过仿真实验得出,同一物质,密度是定值,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思考:密度与什么有关呢?
老师演示:用保鲜膜包住封闭一定质量气体的锥形瓶放入热水中,观察到保鲜膜鼓起。
引导学生,发生火灾时,被困人员要捂住口鼻,匍匐地面逃生的原因。
思考:如果这个10cm3的金属块是真金制成的,金属块的质量为多少?
思考:测得79.2g的金属块是真金制成的,那么金属块的体积为多大?得出:
1.同一物质,密度是定值。
2.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3.密度与质量、体积无关。
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并
作出答复。
生:被封闭住的气体质量不
被,温度升高,密度变小,
体积变大。
学生积极思考,并作出答
复。
学生认真计算,并请一名同
学上台板书:
学生认真计算,并请一名同
学上台板书:
学以致用。
通过生活中常见
的实例,让学生
感受生活处处有
物理。
通过层层递进的
问题设置,让学
生对密度公式ρ
=
m
V的两个变形
公式的应用与掌
握,并学会鉴别
物质的多种方
法。
引导学生思考:这个体积为10cm3,质量为79.2g 的金属块是真金制成的,那么空心局部的体积为多大?
思考:假设在空心局部充满水,那么这个金属块的总质量为多少?
引导总结,密度公式ρ=m
V的两个变形公式的应
用与掌握。
学生认真计算,并请一名同学上台板书:
学生认真计算,并请一名同学上台板书:
作业布置教师展示:一个玉手镯
提问:如何测量玉手镯的密度?
通过测量大件固
体的密度,提升
学生思维能力,
和现实生活中实
际问题的解题能
力,拓宽学生的
思维。
板书设计: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单元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