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 格式:doc
- 大小:404.00 KB
- 文档页数:17
质量与密度思维导图第一节:质量一、质量一节主要内容导学(1)质量的含义(2)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3)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4)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二、质量一节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结构网1._________叫质量,通常用字母____表示。
质量的国际单位是_____,符号是_____。
常用的还有_____、_____、_____等,它们的换算关系是:1t=_______kg、 1g=______kg、 1mg =______kg2.当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发生改变时,它的质量_______,这说明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而变化。
3.实验室里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_______。
使用天平时要注意:(1)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_______,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
被测物体的质量_____超过称量。
(2)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_______,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
(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_______直接放到天平的托盘中。
4.天平使用的基本步骤:(1)把天平放在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处;(2)调节横梁右端的,若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调,反之,平衡螺母向_______调,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处,这时横梁平衡.(3)把被测物放在盘中,按“先后”的顺序用镊子选择适当砝码,用镊子向盘里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平衡.(4)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就被测物体的质量.(5)测量结束要用镊子将砝码夹回砝码盒,并整理器材,恢复到原来的状况。
三、质量一节重点和难点如何处理的思维方法1. 本节重要的基本技能是天平的使用方法。
一放平,二调零,三调横梁成水平——横梁平衡.一放平是指应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二调零是指应让游码的左端与标尺的零刻线对齐.三是指通过调节平衡螺母(左偏右调,右偏左调)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心刻线上,说明横梁平衡了.(天平平衡的标志:A. 横梁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B. 指针在分度盘中线两侧左右摆动的幅度相等)。
初中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知识结
构图
在生活中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包括天平,而在实验室中,可以使用托盘天平和其他测量工具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托盘天平的结构包括一个托盘和一个横梁,使用前需要观察天平的平衡和指针位置。
在使用托盘天平时,需要将其放在水平面上,将被测物体放在托盘上,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然后使用砝码进行称量。
在使用天平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不要超过天平的量程,使用正确的砝码,避免将潮湿或腐蚀性物品放入天平上进行称量。
密度是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比,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可以用于区别不同物体。
密度只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有关,与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无关。
常用的密度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也可以用克每立方厘米表示。
密度的计算公式为ρ=m/v,其中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
示物体的体积。
常用的密度单位包括千克每立方米和克每立方厘米,两者之间可以进行换算。
单位换算:水的密度是1000Kg/m3=1g/cm3;空心、实心:一铝球质量是108克,体积为60cm3,则铝球是实心的。
铜的密度为8.9×10³Kg/m³,表示的意义是每立方米的铜质量为8.9千克。
若是空心,则空心部分的体积为40cm³,将空心部
分注满酒精后体积为60cm³,对应的质量为48克(酒精密度
为0.8×10³Kg/m³)。
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铝球总质量为108.0克。
铝的密度为2.7×10³Kg/m³,则3m³的铝质量为8100千克。
(1)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待测液体的总
质量m 1(2)将烧杯内的待测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 (3)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待测液体
的总质量m 2(4)
表达式:ρ=(m 1-m 2)/V
测量液体密度
(1)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
下水的体积V 1(3)将物体浸没在水中,记下水
和物体的总体积V 2
(4)密度表达式:ρ=m/V 2-V 1
测量固体密度
放: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
的零刻度线处
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单位:千克(kg )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物态、位置无关
注意事项:所测物体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保持天平水平、
干燥
称: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中加、
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调: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在分度
盘的中线处
使用方法
鉴别物质求质量:m=ρV 求体积:V=m/ρ
质量与密度
天平
质量
密度应用
用途:测量物体的质量
测量密度
原理:ρ=m/V
密度
定义: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公式:ρ=m/V
单位:国际单位kg/m 3,常用单位g/cm 3,
换算关系1g/cm 3=1000kg/m 3
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
与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之和
调节方法:左低右旋,右低左旋
添加砝码要按“先大后小”的顺序。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质量与密度适用年8年级级所需时4 课时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主题单元内容是在质量、天平和量筒的使用、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及密度知识的应用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对物质属性的深入学习,同时为力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习这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单元学习重点:质量及质量的测量、密度的探究及其应用单元学习难点:理解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密度概念的建立及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的理解和灵活应用。
本单元划分为四个专题:质量;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密度知识的应用。
本单元以学生合作、实验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
预期学习成果: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学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会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及固体的体积;会应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及体积。
2.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学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会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及固体的体积;会应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通过对天平使用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经历物体质量跟体积关系的探究过程,从而理解密度概念的建立。
2.初步掌握通过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或固体密度的方法;4.通过活动学会利用公式间接测定一个物理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天平使用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质量与密度适用年8年级级所需时4 课时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主题单元内容是在质量、天平和量筒的使用、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及密度知识的应用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对物质属性的深入学习,同时为力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习这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单元学习重点:质量及质量的测量、密度的探究及其应用单元学习难点:理解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密度概念的建立及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的理解和灵活应用。
本单元划分为四个专题:质量;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密度知识的应用。
本单元以学生合作、实验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
预期学习成果: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学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会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及固体的体积;会应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及体积。
2.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学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会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及固体的体积;会应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通过对天平使用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经历物体质量跟体积关系的探究过程,从而理解密度概念的建立。
2.初步掌握通过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或固体密度的方法;4.通过活动学会利用公式间接测定一个物理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天平使用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2.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测金属螺母的密度,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
对应课标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 为什么说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2. 如何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3. 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关系?4. 学习物质密度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专题划分专题一:质量及质量的测量(2课时)专题二: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1课时)专题三:密度知识的应用(1课时)(“专题二: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作为研究性学习)专题一质量及质量的测量所需课时2课时专题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通过对天平使用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天平使用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专题问1.为什么说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题设计2.如何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学习活动设计(一)导入新课出示物体:一块冰和一桶水、一枚铁钉和一把铁锤、木制米尺和一块木板。
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讨论、交流、总结:所含的物质相同;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
抓住“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导出质量的初步概念。
(二)新课学习1、质量从学生对刚才“导入新课”的讨论、交流、总结的基础上,直接引入质量的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的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2、质量的单位(提问:平时在市场上买水果、蔬菜或自己称体重时,遇到的质量单位有哪些?)活动1: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质量的单位和符号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
活动2:让学生观察课文表格“一些物体的质量”。
使他们了解微观到宏观的一些物体质量,并懂得对生活常见物体的质量进行估算。
3、质量的测量(1)认识托盘天平的结构(2)天平使用注意事项完成以上五个教学活动后,学生已经认识了质量的概念和托盘天平的结构,此时可以进行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4、活动7:(学生分组实验)⑴一部分学生用天平称一个塑料瓶的质量,然后将其剪碎再放到天平上称,比较这个物体在形状变化前后的质量。
⑵另一部分学生用天平称量一小杯水与一小匙白糖的总质量,然后把白糖溶于水,再称量糖水的质量。
比较两次称量结果。
指导学生实验,让学生交换实验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归纳结论: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及空间位置而改变。
(三)总结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及空间位置而改变。
2、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克(g);毫克(mg);吨(t)。
它们同千克的关系是:1 kg =g1 mg =g =kg1 t =kg3、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
评价要1.学生通过实验说明并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不点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评价方法:现场评价评价指标:①现场经历的实验过程②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③总结实验结论,列举生活中的例子④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勇于展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2. 学生学会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评价方法:现场评价评价指标:①托盘天平的使用规范(调平、操作、读数等)②小组内互相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勇于展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专题二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所需课1课时时专题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2)学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1)经历物体质量跟体积关系的探究过程,从而理解密度概念的建立。
(2)初步掌握通过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专题问1. 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题设计2. 为什么说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学习活动设计㈠引入新课视频:辨别金手镯㈡新课内容一、探究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提出问题:1、四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的水、盐水、酒精和色拉油,你能否把它们鉴别出来?说出你的方法。
2、取出两杯体积相同的木块和塑料泡沫,你能不能辨别出哪个木块?哪个是塑料泡沫?3.老师再出示质量相同的木块和塑料泡沫,你能不能辨别出哪个木块?哪个是塑料泡沫?4.老师出示体积、质量均不同的木块和塑料泡沫,你能否辨别哪个是木块?哪个是泡沫块?(讨论)师:体积相等时,可以通过比较质量来分辨;质量相等时,可以通过比较体积来分辨;看来通过质量和体积应该能够找到一种分辨物质的方法,这正是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探究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全班同学分成三个大组,第一大组:研究铜块第二大组:研究铝块第三大组:研究水设计实验1、要研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应该测量哪些物理量?需要哪些测量工具?怎样测量?(汇报时说出实验过程)2、要想找到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仅收集一组数据可以吗?为什么?进行实验把本组测得的数据填写在下表中:物质实验次数质量m/g体积V/cm3比值()数值单位123在方格纸中,以体积为横坐标,质量为纵坐标描点,并连接这些点分析与论证:(1)分析你们小组的实验数据和图像,对于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你是如何分析得出的?(2)分析不同小组的数据,对于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吗?(3)现在你能否找到一种鉴别木块和泡沫的新方法?说说看!(4)表中有一个栏目“单位”你是怎样填写的?能说出它的物理意义。
二、密度活动二:仔细阅读课本第94~95页有关密度定义、单位、公式的部分内容,然后思考、讨论下列问题:⑴密度的定义:在物理学中,把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⑵密度的公式:。
⑶密度的单位:密度的单位为或,分别读作或。
学以致用:视频中顾客购买的金手镯质量为24.21g,如果测出其体积为1.5cm3, 请你通过计算帮他辨别手镯是不是纯金的?(纯金的密度可在教材P96密度表中查找)评价要点1.通过实验探究,建立密度概念评价方法:现场评价评价指标:①能够用熟练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②会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从而体会质量与体积的比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③实验过程中,小组同伴注意协调分工与合作,实验结束整理器材,要有良好的实验习惯。
2.对密度概念的理解评价指标: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能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解决身边的相关问题。
专题三密度知识的应用所需课1课时时专题学习目标知识和技能:(1)通过测定密度的实验进一步领会密度的物理意义;(2)会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及固体的体积;(3)会应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或固体密度的方法;(2)通过活动学会利用公式间接测定一个物理量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2)通过测金属螺母的密度,体验科学探究带来的乐趣。
专题问题设计 1. 怎样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金属螺母的密度?2. 实验原理是什么?3. 简述实验步骤。
4. 怎样测量牛奶的密度?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学习活动设计(一).引入新课:以阿基米德的故事引入(二).新知识的学习:1.测量物质的密度学生自学“物质密度的测量”,设计测量固体(金属螺母)密度的步骤及测量液体(牛奶)密度的步骤,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通过设计实验,学会优化实验方案,以减小误差。
活动1:测量金属螺母的密度(1)实验讨论设计1、如何设计实验方案?2、实验依据什么原理?3、需要测哪些物理量?测各物理量的仪器?4、怎样测金属螺母块质量和体积?想一想:是先测质量,还是先测体积?为什么?若步骤不合理,会使测量结果偏大还是偏小?归纳实验步骤①用天平称出螺母的质量m.②在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1;③用细线悬吊着螺母慢慢没入水中,记下总体积V2;④金属螺母的密度活动2、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牛奶的密度.(1).在玻璃杯中盛牛奶,称出总质量m;(2).把玻璃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一部分,记下量筒牛奶的体积V;(3).称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下的牛奶的质量m1;(4).牛奶密度想一想:如果先测空杯子的质量会使测量结果偏大还是偏小?2、鉴别物质例1. 一枚第25届奥运会的纪念币,它的质量为16.1g,体积为1.8cm3.试求制成这种纪念币的金属的密度,并从密度表中找出它是那种金属。
3、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1)求质量:让学生估测教室空气的质量。
(2)求体积:比如估测人的体积,从密度表中查出它的密度,最后计算出它的体积.(三).归纳小结1、鉴别物质2 、计算一些不容易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3、计算一些不易直接测量的物体的体积评价要点1.测量固体的密度评价方法:现场评价评价指标:①学生现场经历实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