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理科综合测试二答题纸
- 格式:doc
- 大小:61.00 KB
- 文档页数:8
高二物理理科试卷 第1页 共2页 高二物理理科试卷 第2页 共2页
更开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物理(选修3-2、3-5)理科答题卷
第二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 小题,每题3 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 分,共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2 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6分,少选且正确得3 分,未选、错选不得分。
三、实验题:本题共6个填空,每空3分,共18分。
14、(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共两小题,共28分。
15、(12分)
16、(16分)
姓 名 班 级 成绩号 试室号。
高二理科综合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含答案)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请把选择题的答案涂在机读卡上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给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某种甲虫通过分解土壤中的落叶获得养分,可推测这种甲虫()A.与落叶树之间为捕食关系 B.对落叶林的物质循环有促进作用C.属于次级消费者 D.在能量金字塔中位于底部2.人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引起骨骼肌收缩而打寒颤。
下列关于该反射的叙述,错误的()A.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主要是下丘脑B.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骨骼肌C.寒冷刺激引起的兴奋在该反射弧的突触上双向传导D.寒冷刺激引起的兴奋经过突触时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3.用不同实验材料分别对燕麦的胚芽鞘进行以下研究实验,若图中箭头所指表示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实验结果正确的是()4.华南虎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可采用试管动物技术进行人工繁殖,该技术包括的环节有()①转基因②核移植③体外受精④体细胞克隆⑤胚胎移植A. ①③B.①④C. ②⑤D. ③⑤5.以下关于猪的血红蛋白提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洗涤红细胞时,使用生理盐水可防止红细胞破裂B.猪成熟红细胞中缺少细胞器和细胞核,提纯时杂蛋白较少C.血红蛋白的颜色可用于凝胶色谱法分离过程的监测D.在凝胶色谱法分离过程中,血红蛋白比分子量较小的杂蛋白移动慢6.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只能生产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质B.用含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洗衣粉去除奶渍效果更好C.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来分离纤维素分解菌D.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改变培养条件容易获得突变体7.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能从动植物等有机体中取得的化合物称为有机物B.凡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称为有机物C.有机物和无机物之间不能相互转化D.有机物一般熔点较低,不易导热导电,受热易分解8.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苯酚俗名石炭酸,向苯酚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变浅红色B.可以用酸性KMnO4鉴别苯和甲苯C.强紫外线灼伤人体皮肤属于皮肤蛋白质的颜色反应D.苯的同系物中,苯环和侧链相互影响,使得二者均易被氧化9.下列涉及有机物的性质或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浓硝酸溅在皮肤上,使皮肤呈黄色是由于浓硝酸和蛋白质发生了颜色反应B.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C.用大米酿造的酒在一定条件下密封保存,时间越长越香D.纤维素、蔗糖、葡萄糖和脂肪在一定条件下都可发生水解反应10.工业上常用乙苯作原料生产苯乙烯,相关反应可表示如下:针对上述反应,在其它条件不变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入适当催化剂,可以提高乙苯的转化率B.在保持容积的条件下,充入较多的乙苯,可以提高乙苯的转化率C.仅从平衡移动的角度分析,工业生产苯乙烯选择恒压条件优于恒容条件D.在加入乙苯至达到平衡过程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在不断增大11.已知1,2一二氯乙烯可以形成两种不同的空间异构体。
绝密★启用前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S 32 Fe 56 Cu 64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
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新冠病毒(SARS-CoV-2)和肺炎双球菌均可引发肺炎,但二者的结构不同,新冠病毒是一种含有单链RNA 的病毒。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被动运输B.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均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C.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二者遗传物质所含有的核苷酸是相同的D.新冠病毒或肺炎双球菌的某些蛋白质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2.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时,可引起自身免疫病。
下列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A.艾滋病B.类风湿性关节炎C.动物毛屑接触性鼻炎D.抗维生素D佝偻病3.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观察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时,可以用健那绿染液进行染色B.探究人体红细胞因失水而发生的形态变化时,可用肉眼直接观察C.观察细胞中RNA和DNA的分布时,可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色D.用细胞融合的方法探究细胞膜流动性时,可用荧光染料标记膜蛋白4.关于高等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组的叙述,错误的是A.二倍体植物的配子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B.每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C.每个染色体组中都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D.每个染色体组中各染色体DNA的碱基序列不同5.取某植物的成熟叶片,用打孔器获取叶圆片,等分成两份,分别放入浓度(单位为g/mL)相同的甲糖溶液和乙糖溶液中,得到甲、乙两个实验组(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2倍)。
高二下学期期末物理模拟测试二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共48分。
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如图所示,在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杆MN在平行金属导轨上以速度v向右匀速滑动,MN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 l;若磁感应强度增为2B,其他条件不变,MN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变为E2,则通过电阻R的电流方向及E1与E2之比E l:E2分别为()A.b→a,2:1 B.a→b,2:1 C.a→b,1:2 D.b→a,1:22.如图所示圆环形导体线圈a 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在a 的正上方固定一竖直螺线管b,二者轴线重合,螺线管与电源和滑动变阻器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上滑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线圈a 中将产生俯视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B.穿过线圈a 的磁通量变大C.线圈a 有收缩的趋势D.线圈a 对水平桌面的压力F 将变小3.如图所示,三条平行虚线位于纸面内,中间虚线两侧有方向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等大反向.菱形闭合导线框ABCD位于纸面内且对角线AC与虚线垂直,磁场宽度与对角线AC长均为d,现使线框沿AC方向匀速穿过一磁场,以逆时针方向为感应电流的正方向,则从C点进入磁场到A点离开磁场的过程中,线框中电流i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以下可能正确的是()A.B. C.D.4.如图所示,线圈L的自感系数很大,其电阻可以忽略不计,L1、L2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灯泡,随着开关S的闭合和断开的过程中,L1、L2的亮度变化情况是(灯丝不会断)()A、S闭合,L1亮度不变,L2逐渐变亮,最后两灯一样亮;S断开,L2立即不亮,L1逐渐变亮B.S闭合,L1不亮,L2很亮;S断开,L1、L2立即不亮C.S闭合,L1、L2同时亮,而后L1逐渐熄灭,L2亮度不变;S断开,L2立即不亮,L1亮一下才灭D.S闭合,L1、L2同时亮,而后L1逐渐熄灭,L2则逐渐变得更亮;S断开,L2立即不亮,L1亮一下才灭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P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持理想变压器的输入电压U1不变,闭合开关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向下滑动时,灯L变亮B.P向下滑动时,变压器的输出电压变大C.P向上滑动时,变压器的输入电流变小D.P向上滑动时,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变大C.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D.第二类永动机不仅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也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7.固定的水平气缸内由活塞B封闭着一定量的气体,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忽略.假设气缸壁的导热性能很好,环境的温度保持不变.若用外力F将活塞B缓慢地向右拉动,如图所示,则在拉动活塞的过程中,关于气缸内气体的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气体对外做功,气体内能减小B.气体对外做功,气体内能不变C.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不变D.气体向外界放热,气体内能不变8.图示为氢原子的部分能级图.关于氢原子能级的跃迁,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用能量为l0.21eV的光子照射,可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跃迁到激发态B.用能量为11.0eV的光子照射,可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跃迁到激发态C.用能量为14.0eV的光子照射,可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D.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了能量为12.10eV的光子后,能辐射3种不同频率的光9.如图所示,金属三角形导轨COD上放有一根金属棒MN.拉动MN,使它以速度v向右匀速运动,如果导轨和金属棒都是粗细相同的均匀导体,电阻率都相同,那么在MN运动的过程中,闭合回路的()A.感应电动势保持不变B.感应电流保持不变C.感应电动势逐渐增大D.感应电流逐渐增大10.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a、b两端接正弦交变电压u,u=2202sin100πt(V),交流电压表V接在副线圈c、d两端(不计导线电阻),原、副线圈的匝数比n 1:n 2=10:1.原来开关S是断开的,则当S闭合一段时间后()A.交流电压表示数不变,示数为22V B.交流电流表示数为0 C.灯泡L的亮度与开关S闭合前相同D.若开关S始终闭合,仅改变u,使u=2202sin200πt(V),则交流电流表的示数增大11.钻石是首饰和高强度钻头、刻刀等工具中的主要材料,设钻石的密度为ρ(单位为kg/m3),摩尔质量为M(单位为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已知1克拉=0.2克,则()A.a克拉钻石所含有的分子数为B.a克拉钻石所含有的分子数为C.钻石分子直径的表达式为(单位m)D.钻石分子直径的表达式为(单位m)12.封闭在气缸内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变到状态D,其体积V与热力学温度关T系如图所示,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状态A的体积为V0,温度为T0,O、A、D三点在同一直线上,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 A.由状态A变到状态D过程中()A.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内能增加C.气体温度升高,每个气体分子的动能都会增大D.气体的密度不变13.如图所示是用光照射某种金属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频率的变化曲线,由图可知()A.该金属的极限频率为4.27×1014HzB.该金属的极限频率为5.5×1014HzC.该图线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D.该金属的逸出功为0.5eV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温度、压强无关B.波尔理论认为,原子中的核外电子轨道是量子化的C.“原子由电子和带正电的物质组成”是通过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判定的D.天然放射性元素(钍)共经过4次衰变和6次β衰变变成(铅)二、填空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16分)15.图甲为《探究电磁感应现象》实验中所用器材的示意图.现将电池组、滑动变阻器、带铁芯的线圈A、B,电流计及开关连接成如图甲所示的电路.(1)电键闭合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将线圈A放在线圈B中就会引起电流计指针偏转B.线圈A插入或拔出线圈B的速度越大,电流计指针偏转的角度越大C.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滑动越快,电流计指针偏转的角度越大D.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匀速滑动时,电流计指针不会发生偏转(2)在实验中,如果是因为线圈A插入或拔出线圈B,导致电流计指针发生了偏转.这时,是转化为电能.(3)上述实验中,线圈A、B可等效为一个条形磁铁,将线圈B和灵敏电流计简化如图乙所示.当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灵敏电流计时,指针向正接线柱一侧偏转.则乙图中灵敏电流计指针向接线柱方向偏转(填:正、负).16.如图所示,图甲为热敏电阻的R-t图像,图乙为用此热敏电阻R和继电器组成的一个简单恒温箱控制电路,继电器线圈的电阻为150Ω,。
高二下学期理科综合期末调研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6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B.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DNA的复制C.细胞核中发生的转录过程有RNA聚合酶的参与D.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2.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都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B.由氨基酸形成多肽链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C.H2O在光下分解,产生的[H]将固定的CO2还原成(CH2O)D.在最基本生命系统中,H2O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3.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右图。
据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A.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B.离子以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C.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4.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B.为了节约实验时间,通常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C.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较大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D.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5.右图为动物细胞分裂中某时期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时期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的物质减少B.甲在分裂前期倍增并移向细胞两极C.乙和丙在组成成分上差异很大D.该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两倍6. TGF-β1——Smads是一条抑制肿瘤的信号传递途径。
研究表明,胞外蛋白TGF-β1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激活胞内信号分子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一质点做直线运动,下列描述其位移x 或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是15.福建舰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
借助配重小车可以进行弹射测试,测试时配重小车被弹射器从甲板上水平弹出后,落到海面上。
调整弹射装置,使小车水平离开甲板时的动能变为调整前的4倍。
忽略空气阻力,则小车在海面上的落点与其离开甲板处的水平距离为调整前的 A .0.25倍B .0.5倍C .2倍D .4倍16.天文学家发现,在太阳系外的一颗红矮星有两颗行星绕其运行,其中行星GJ1002c 的轨道近似为圆,轨道半径约为日地距离的0.07倍,周期约为0.06年,则这颗红矮星的质量约为太阳质量的 A .0.001倍B .0.1倍C .10倍D .1000倍17.三位科学家由于在发现和合成量子点方面的突出贡献,荣获了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
不同尺寸的量子点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现有两种量子点分别发出蓝光和红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蓝光光子的能量大于红光光子的能量 B .蓝光光子的动量小于红光光子的动量 C .在玻璃中传播时,蓝光的速度大于红光的速度D .蓝光在玻璃中传播时的频率小于它在空气中传播时的频率Ot xAOt xBOt vCOt vD18.如图,两根不可伸长的等长绝缘细绳的上端均系在天花板的O 点上,下端分别系有均带正电荷的小球P 、Q ;小球处在某一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平衡时两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大小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