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第1期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7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第一期公民健康素养66条健康教育2019年2月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知识讲座材料封玉志一、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2.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
3.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4个方面。
4.劳逸结合,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
5.吸烟和被动吸烟会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
6.戒烟越早越好,什么时候戒烟都为时不晚。
7.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
8.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保护环境能促进健康。
9.献血助人利己,提倡无偿献血。
10.成人的正常血压为收缩压低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90毫米汞柱;腋下体温36~37℃;平静呼吸16~20次/分;脉搏60~100次/分。
11.避免不必要的注射和输液,注射时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
12.从事有毒有害工种的劳动者享有职业保护的权利。
13.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
14.肺结核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产生的飞沫传播。
15.出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应及时检查是否得了肺结核。
16.坚持正规治疗,绝大部分肺结核病人能够治愈。
17.艾滋病、乙肝和丙肝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3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
18.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会传播疾病。
19.异常肿块、腔肠出血、体重骤然减轻是癌症重要的早期报警信号。
20.遇到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可通过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急救。
21.应该重视和维护心理健康,遇到心理问题时应主动寻求帮助。
22.每个人都应当关爱、帮助、不歧视病残人员。
23.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患流感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的症状。
24.妥善存放农药和药品等有毒物品,谨防儿童接触。
25.发生创伤性出血,尤其是大出血时,应立即包扎止血;对骨折的伤员不应轻易搬动。
小学生卫生健康知识讲座1、心理保健是:培养良好温带的情绪,健全完美的性格,增强对不良刺激的反抗力,保持心情愉快、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2、预防近视主要是: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自觉做到“五要”、“五不要”。
五要是:光线要充足,姿式要端正,劳逸要结合,字迹要清晰,要做眼眼保健操。
五不要是:不要在光线太强、太弱和阳光照射下看书、写字,不要在走路或者乘车时看书、写字,不要躺着或者歪着看书,不要连续长时期看书、写字近距离工作。
3、环境卫生做到:居室通气、温度适宜、采光、照明合理,防止噪声、绿化室内外环境。
4、预防感冒十法是:洗——早晨冷水洗脸,晚上热水洗脚。
漱——早晚淡盐水漱口。
动——早晨散步、做操。
搓——两手对掌相搓30 次。
开——时常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饮——早晨饮白水一杯。
呼——早晨做深呼叫 10 次。
按——两手食指按上星穴(前发际正中上行一过处)后用小指按风府穴(后发际直上一寸窝陷处)。
熏——早晚用食醋熏蒸室内各一次,每次 15 分钟。
穿——穿衣不宜过多,出汗时不要即将脱衣服。
5、家庭卫生达到要求是:①居室整洁通风好。
②卧具干净勤洗晒。
③碗筷灶具干净,生熟食具分开。
④家庭成员有良好的卫生习惯。
⑤无“四害”。
⑥讲究饮食卫生。
⑦家庭主要成员懂得卫生防病知识。
⑧家禽家畜圈养、禽畜舍干净。
⑨厕所符合卫生要求。
⑩杂物堆放整齐、庭院清洁。
小学生卫生健康知识讲座一、卫生常识预防多种传染病,如流感、甲流、流行性脑炎、腮腺炎、猩红热、麻疹、水痘等呼吸系统传染病,这些传染病容易在人群密集、人员流动性大、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发生,因此做好预防保健工作十分重要。
1、开窗:每天开窗通风一小时,胜过服用保健品。
2、流水洗手:严把病从口入,手为先的关口。
3、锻炼:春天阳光中的紫外线是最好的杀菌武器,同时又是最便宜、最天然的补钙的产品。
4、除陋:不随地吐痰、不对着人咳嗽或者打喷嚏。
5、及时发现、及时隔离:一旦发现自己或者周围人浮现发烧、四肢酸痛、咳嗽、流鼻涕、打喷嚏、全身浮现皮疹或者皮肤黏膜浮现淤斑、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等症状时,要即将到医院就诊。
女性生理健康教育讲座青春期是一个妇女由幼女长成成年妇女的过度期,是女人一生中的第一个关键时期。
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女性生理健康教育讲座,让大家了解一下具体内容,下面看看女性生理健康教育讲座都有哪些吧!女性生理健康教育讲座篇1我的姐妹们,当我在妇产科上班至今,每次进到治疗室或手术室看到女性同胞们的惨状和对妇科方面的无知时,我想起了我的妹妹们也早已长大,她们会了解什么正确的信息呢?有没有被错误的信息引导?所以我决心和大家分享下我了解的生理和卫生方面的一点知识,希望这里面有你们想要知道与了解的,并能解决一些大家心中疑惑的讯息。
因为我相信大家和我一样在这以前对很多女性方面的知识都很愚昧的,父母们都是50、60年代的人,也通常不会教育我们这些,经常谈性色变。
大家就靠书本,朋友聊天,或者自己到网络去了解一些,并不全面从而导致女性朋友在成年后或者进入社会时,不知道怎么保护自己,从而伤害了自己还不知道怎么回事。
其实每个女孩在小就有义务学习生殖与卫生。
我下面以回答问题的方式解说女性生理知识。
▲青春期的到来有什么意义?答:青春期的到来是孩子性成熟的标志,性的欲望也开始萌芽,并随之出现性幻想、性冲动和性行为。
▲青春期到来有哪些的表现?答:A、白带白带是由阴道渗出物和宫颈、宫体分泌物构成,是透明而粘稠的物质。
白带对保持阴道的湿润,增强阴道对细菌的抵抗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B、月经月经是由于子宫内膜在内分泌影响下周期性剥落出现并从阴道流出,每月一次,从月经的第一天开始,一直到下一次月经来潮的第一天,算一个完整的月经周期。
一般为28-30天,提前或延后7天任属正常范围,如短于21天或长于40天应该到医院检查。
C、排卵下丘脑和垂体迅速发育,并分泌促性腺激素,在激素的作用下卵巢开始成熟,开始周期性排卵,每月一次月经后几天开始排卵这个事实说明你已经具备生育能力了,但生育是婚姻建立之后的事。
D、乳房此时开始发育,应适当佩戴乳罩,目的是给乳房一个依托,避免下垂,乳罩的尺寸应以不感觉胸部受束最好,但要感觉乳房有轻微向上托举之力存在。
男性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优秀范例几千年来男性一直被看作是家庭的顶梁柱,这就使男性背负更加沉重的压力,男性的身体健康尤其重要。
下面小编准备了男性健康知识讲座,希望对您有帮助!男性健康知识讲座篇1人是社会的主体,人口发展与社会发展共存。
生殖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而生殖健康则是一个含义深刻、涉及面很广的概念、它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妇女为中心的全新理念。
生殖健康是计划生育的重要目标,是新形势下计划生育工作的延伸和发展。
“生殖健康与性健康”专栏的开设可以促进广大群众,特别是育龄人群的生殖保健,使他们掌握更多的生殖保健知识,提高生殖健康水平,更好地为计划生育工作服务。
21世纪是生命科学世纪。
探索生命现象和寻求生命奥秘,将广泛的学科领域成为沟通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人类学、人口科学和社会科学,成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提高人口素质和人类生活质量,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生殖健康与生殖保健,衰老和抗衰老,生存环境、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分子药物,生命与水等领域都要性健康来维护。
性和人类生存相伴随,在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会涉及到不同的性问题。
站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角度来看,性也是重要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社会文明和人类自身健康。
青少年自身的发育、青春期的提前、早恋、早婚、未婚先孕、卖淫、吸毒,青少年犯罪增加等社会问题,尤其性病流行、艾滋病发病率上升,给人类以灾难性的打击和沉痛教训,世界各国政府和社会都付出了巨大代价。
性是每个人的权利和需求,涉及到性生理、性心理健康和生殖健康。
我国性科学家对性健康界定为:“在身心和谐、人性丰满的基础上,通过密切人际交往和建立爱情的方式,达到性行为在肉体、感情、理智和社会生活诸方面的协调和圆满。
”性健康也同人类健康一样,既是先天固有的,又是后天习得的,既受自身生理发育机能影响,也受思维、语言、情感、意识等心理因素的影响,还受社会文化背景、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的制约和影响。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作为万物之灵的人,谁都想活得潇洒、健康,度过幸福而美满的一生。
但疾病往往悄悄缠身,使人感到生、老、病、死的痛苦和人生旅途的艰难,有的人因此而英年早逝,有的成了长期"专职"病患者,给家庭、社会增加负担。
随着时代的发展,疾病谱也越来越宽,新病、奇病、时代病、富贵病不断袭来,经常困惑着现代人。
人们在与疾病不断抗争中,慢慢地认识到健康不单纯是肉体无痛无病,还与精神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健康的含义: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由此可知,健康不仅仅是指躯体健康,还包括心理、社会适应、道德品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有机结合的。
当人体在这几个方面同时健全,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
健康概念不断发展,由过去单一的生理健康(一维)发展到生理、心理健康(二维)又发展到生理、心理、社会良好(三维),再发展到生理、心理、社会良好、道德完善(四维),这个四维健康新概念是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概括的。
随着时代步伐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加大,更多的人们却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是个新名词,但却是21世纪出现的新名词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甚至可能是划时代的概念。
亚健康状态,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表现为疲乏无力、精神不振、焦虑不安、易激怒、头痛、失眠、胸痛。
胃纳不佳,懒散、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理解判断能力降低、社交障碍等。
亚健康人普遍免疫功能低下,容易罹患各种疾病。
亚健康状态既是疾病的先导,也是早衰的先兆。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亚健康是21世纪威胁人类的头号杀手。
二、中学生与健康:第一方面:青春期的生理卫生。
(这方面的知识在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已经学过,就不多说了。
健康卫生知识教育讲座稿健康是人生的基石,开展卫生健康教育更是当下势在必行的任务,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健康卫生知识教育讲座稿,希望对你有帮助!健康卫生知识教育讲座稿篇1凛冽的寒风吹的我们瑟瑟发抖,疾病的流行威胁我们的健康,我们如何加强自我保健,幸福成长呢?先和大家说说冬春季流性行感的防治。
医学专家指出,一些常识性的措施是预防流行性感冒的有效途径,千万不要因简单易行而不被重视,其预防方法是:1.室内开窗通气,保持空气新鲜,用适量食用醋加水稀释后加热蒸发进行室内空气消毒;2.少去公共场所,合理使用口罩;3.勤洗手;4.不与感染疾病的人共用毛巾、手帕、餐具等;5.锻炼身体,提高肌体抵抗力和御寒能力,6.不要吃小摊买的各类食品、饮料,不喝生水。
大家知道,今冬全世界蔓延高致病性禽流感,几百几千万只活禽被捕杀,而且已发现几十例人感染死亡案件,据医学专家研究人一旦感染禽流感几乎无药可治,但是这种疾病也可以预防,其方法是:1. 要勤洗手。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日前表示,禽流感疫情目前比较稳定,中国的老百姓不必太过紧张。
但是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臭肥皂”效果最好,不过用一些洗手液也是可以的。
2. 鸡肉、鸡蛋要煮熟吃。
鸡蛋和鸡肉一定要煮熟后食用,流感病毒一般不能在70摄氏度或以上生存。
其实,吃煮熟了的家禽是不会感染病毒的。
专家提醒:朋友们不要购买制作不过关的禽类食物,如半熟的白斩鸡、醉鸡、半熟的鸭鹅肉之类,同时提醒喜欢吃半熟半生鸡蛋的朋友,还是少吃为妙!此外,朋友们注意请去正规的卖场和商业网点采购经过严格检疫的禽肉,不要自行宰杀禽类食用。
3. 要重视疾病预防。
因为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疫苗,而冬春季节又是呼吸道疾病高发期,专家提醒,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疾病的发生非常重要。
增强体质,注意锻炼身体,多做一些运动,保证每周2-3次,每次半小时。
同时应该保证睡眠,不可过度劳累。
4. 请重视高温杀毒。
禽流感病毒对乙醚、丙酮等有机溶剂,高温以及紫外线都很敏感。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第一期
二O一三年十月
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
通知
各居委会、街直各单位:
为了做好公共卫生服务,提高我街道干部职工及居民了解脑梗塞防治知识。
特在16楼会议室举办居民脑梗塞防治知识讲座,并现场答疑,请准时参加讲座。
时间:2013年10月12日上午9:00-11:00。
地点:16楼会议室
讲座内容:脑梗塞防治知识
参加人员:街道干部职工、各居委会派5名居民代表
2013年10月10日
脑梗塞的防治
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
脑梗塞的主要因素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体重超重、高脂血症、喜食肥肉,许多病人有家族史。
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
脑梗塞病人一般会经过急性发作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三个阶段,多数病人在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的综合性防治都是在家中进行,如果能够坚持有效的药物治疗、坚持饮食调节、坚持肢体功能等康复训练,控制好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是能够达到有效改善症状并不再复发的康复治疗目的的。
发病先兆 :
1、头晕、头痛突然加重或由间断性头痛变为持续性剧烈头痛。
一般认为头痛、头晕多为缺血性脑梗塞的先兆,而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则多为出血性脑梗塞的先兆。
2、短暂性视力障碍,表现为视物模糊,或视野缺损,看东西不完整,这种现象多在一小时内自行恢复,是较早的脑梗塞预报信号。
3、语言与精神改变,指发音困难、失语,写字困难;个性
突然改变,沉默寡言、表情淡漠或急躁多语、烦躁不安,或出现短暂的判断或智力障碍,嗜睡。
4、其他先兆表现,如恶心呕吐或扼逆,或血压波动并伴有头晕眼花或耳鸣,不明原因的反复鼻拙血,常为高血庇脑拙血的近期先兆。
5、困倦与嗜睡,表现为哈欠连连,特别是呼吸中枢缺氧的反应。
随着脑动脉硬化加重,动脉管腔愈来愈窄,脑缺血严重恶化·80%左右的人在缺血性脑梗塞发作5至10天前,频频打哈欠,所以,千万不要忽略了这一重要的报警信号。
6、躯体感觉与运动异常,如发作性单侧肢体麻木或无力、手握物体失落,原因不明的晕倒或跌倒,单侧面瘫,持续时间花24小时以内。
追访观察,此类现象发生后3~5年,约有半数以上的人发生缺血性脑梗塞。
7、一过性黑檬,指正常人突然出现眼前发黑,看不见物体,数秒或数分钟即恢复常态,既没有恶心、头晕,也无任何意识障碍。
这是因视网膜短暂性缺血所致,提示颅内血液动力学改变或微小血栓暂时性堵塞视网膜动脉,为脑血管病的最早报警信号。
怎样预防脑梗塞:
1、不要过于劳累,劳累过度或休息不好易引起血压波动,引起脑血栓的形成。
2、饮食清淡,以素食为主,少吃高脂肪食物。
每天要吃500克蔬菜、250克水果、250毫升牛奶。
3、戒烟限酒,烟酒可损害血管内膜,并能引起小血管收缩,管腔变窄,因而容易形成血栓。
4、情绪平稳。
暴怒或长期忧郁、焦虑,可引起血管神经调节失常,是诱发脑梗塞的重要诱因。
5、糖尿病血黏度增高患者,需要控制血糖,降低血黏度。
6、对曾患脑梗塞患者,在监测血黏度及脑血管情况下主张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防止复发。
7、要控制血压。
高血压病人一定要长期服用降压药,并经常监测血压,不能根据是否头昏头痛服药。
脑梗塞患者的饮食调理:
1、控制总热量。
如果膳食中控制了总脂肪的摄入,血脂是会下降的。
2、限制精制糖和含糖类的甜食,包括点心、糖果和饮料的摄入。
3、脑梗塞的病人有食盐的用量要小,要采用低盐饮食,每日食盐3克,可在烹调后再加入盐拌匀即可。
4、脑梗塞的病人要经常饮水,尤其在清晨和晚间。
这样可以稀释血液,防止血栓的形成。
5、注意烹调用料。
为了增加食欲,可以在炒菜时加一些醋、番茄酱、芝麻酱。
食醋可以调味外,还可加速脂肪的溶解,促进消化和吸收,芝麻酱含钙量高,经常食用可补充钙,对防止脑出血有一定好处。
脑梗塞的防治讲座小结
10月12日,我们在16楼会议室安排街道干部职工及社区居民学习脑梗塞的防治知识讲座。
本次活动紧密围绕主题,针对脑梗塞知识不同特点,我社区安排了专业人员为他们讲解相关知识,扩大了宣传的社会效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次活动讲课内容丰富,持续近2个小时,接受咨询18人次,受到居民的热烈关注和欢迎。
2013年10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