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四年级语文第八册1第一单元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17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书“魅力”,指名读。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魅力”这个词,“魅力”是什么意思?这节课我们学习“语言的魅力”(板书“语言的魅力”),课文是要告诉我们什么有魅力?二、初读课文,感知质疑2、检查认读生字情况1、自由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在你认为难懂的词句上做上记号。
3、交流汇报: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比较阅读,自主感悟1、自己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读到了什么?①老人很可怜:你抓住了哪些词句读到老人很可怜?这是对老人什么的描写?(衣衫褴褛、佝偻、头发花白、表情木然、双目失明。
)盲老人站在木牌旁,期待着路人的帮助,路人却无动于衷,读一读这一段,边读边思考: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指名读,你的感受是什么?②诗人很善良、很有爱心说说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体会?3、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体会老人的不幸和读人的善良。
4、学习第二段(1)诗人添上这几个字后,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2)诗人前后的变化,对比着读。
诗人添上这几个字以后,人们一改原来的无动于衷,纷纷解囊相助。
齐读人们看了木牌以后的反应。
(抓住“大都、无论——都”等词语来体会这诗人加上的几个字的魅力。
)绅士、贵妇、少男少女:掏;寒酸的小职员:摸。
这里为什么用上了两个不同的动词?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相机理解:寒酸、华丽。
)诗人看了以后也欣慰的笑了,谁来给“欣慰”换一个词。
(满意、高兴)(3)指名读,一人读添字前的内容,一人读添字后的内容。
其他同学想想前后语气有什么不同?(4)同桌互相练一练。
四、小结:诗人添上“春天到了”几个字就产生这么大的作用,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寻找答案。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指名复述一、二段的内容2、诗人添上“春天到了”几个字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呢?自由读有关段落,找出答案,画下来。
二、品读文本,加深感悟出示第三段第一句话,齐读一遍,你会产生什么问题呢?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3“春天到了”我们会想到什么?(春天美丽的景象)找出书中这一句读一读,谁来填这个空。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 1-8单元试卷[含答案]第一单元测评卷一、书法展示台。
(8分)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6分)哲( ) 悟( ) 泊( ) 折( ) 语( ) 迫( ) 绚( ) 幅( )编( ) 询( ) 副( ) 遍( )三、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4分)深( )熟( ) 栩栩( )( ) ( )斟( )酌文( )泉涌1.齐白石爷爷笔下的虾。
2.他性格坚毅,做事,周到细致。
3.作文竞赛场上,考生们、,写下一篇篇佳作。
四、用“\”划去每组词中不属于同一类的词。
(3分)1.行书草书楷书隶书电子图书甲骨文2.端午元宵圣诞重阳中秋除夕 3.沉着机智勇敢圆滑文静坚强五、句子训练营。
(10分)(一)把下列句子变成陈述句。
(4分)1.这群快乐、可爱的小蚂蚁,有谁不喜欢呢?2.春天来了,谁不高兴呢?谁不是充满活力呢?(二)补充句子。
(6分)1.比喻句:满池的荷花就像。
2.拟人句:蝴蝶在花丛中。
3.夸张句:他的力气真比。
六、把下面的古诗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7分)后两句诗的意思是:七、好记星。
(9分)1.读书破万卷,。
2.那,那,那,那,怎么不叫人陶醉呢? 3.尽信书,。
4.一池碧绿,映衬着的荷花。
5.只要肯,肯,肯,肯尝试,肯锻炼,你也可以成为诗人!八、课文精彩内容回放。
(8分) 1.蔚蓝的天幕,点缀着朵朵银花..,片片白絮..。
句中“银花”具体指,“白絮”具体指。
(2分) 2.她衣衫褴褛,佝偻着腰,头发花白,表情木然。
这句话是对老妇人的描写,突出表现了。
(2分)- 1 -3.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1)“ ”这几个字是诗人加的,你看到它,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春天里的情景。
(2分) (2)为什么诗人加上了几个字就会产生那么大的作用?(2分)(2)上语文课时我的神情。
( )(3)每天清晨我一遍遍朗读课文时的态度。
( ) 5.文中第四、五自然段中的省略号都表示( )(2分)A.声音的延长 B.内容的省略 C.声音的断续 6.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中先连写两个“不爱”,是为了什么?(3分)九、开心阅读。
第一单元基础知识一、会认会写字词。
1.色彩缤纷纷杂碧绿碧波映衬衬托荷花荷叶斜阳斜坡齿轮伶牙俐齿一幅画横幅绚丽绚烂呈现呈报恍然大悟领悟观察视察跌倒变化无穷三言两语哗啦哗啦吱吱喳喳2.老妇人妇女弯腰腰带木牌品牌迫不及待生活所迫逼迫乞讨讨论俯视俯身金钱钱财打扮装扮掏出掏钱硬币钱币寒冷寒酸风烛残年残忍人来人往衣衫褴褛绿树红花莺歌燕舞贫困交加万紫千红心酸辛酸陶醉3.墙角围墙孤零零零钱趴倒趴下睡觉睡衣随手随时夹子夹杂夹板挺身挺直编写编出花蕊细碎密密麻麻新奇有趣二、易读错的字缤纷(bīn fēn)跌(diē)倒伶(líng)牙俐齿(ch ǐ)一幅幅(fú)变幻无穷(huàn)映衬(yìng chèn)呈(chéng)现观察(chá)衣衫(shān)褴褛绅士(shēn)寒酸(suān)风烛残(cán)年花蕊(ruǐ)孤零零(líng)睡(shuì)觉随(suí)手夹(jiā)进夹杂(jiā)挺(tǐng)身四时田园杂兴(xìng)耕(gēng)耘供(gōng)耕织也傍(bàng)桑阴字斟(zhēn)句酌(zhu ó)三、多音字(gōng)提供供应供给jiā)夹子夹杂(gòng)供词供奉jiá)夹袄夹被四、近义词领悟——领会欣慰——欣喜奇怪——惊奇、奇异五、反义词密密麻麻——稀稀疏疏快乐——痛苦、悲伤欣慰——难过漆黑——明亮平凡——伟大深刻——浅显六、古诗《四时田园杂兴(xìng)》的默写与情感。
四时田园杂兴(xìng) 诗歌情感:(宋)范成大本诗通过对农民夏日紧张繁忙的昼出耘田夜绩麻,劳动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劳动村庄儿女各当家。
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对热爱劳动童孙未解供耕织,的农村儿童的赞美。
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中“学”字体现了孩子的纯真可爱和热爱劳动。
语文乐园(八)训练目的一、本次“语文乐园”包括“我来试试”“探究与发现”“口语交际”“习作”四部分。
二、二、“我来试试”的内容是读一读、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背一背。
读一读中,训练学生的发音又快又准。
三、习作。
课时量:4课时训练过程第一课时一、我来试试1、读一读,想一想。
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有一些用词,是非常精妙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岭)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岩)即从巴峡穿巫峡,便向襄阳向洛阳。
(峡)名词,往往成为作者笔下生动的借代,想一想,这几个名词,除了说明事物,还能代表什么。
2、读一读。
说一说绕口令,联系快速正确的吐词。
3、写一写,背一背。
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认识自己就是进步。
成功时不要把自己看成巨人,失败是不要把自己看成矮子。
这几个句子,你从中看出有什么含义么?那么,你能从中找到原因么?对,要自信,有不要盲目的自信。
要谦虚,也不能一味的贬低自己。
4、读一读锦囊妙计这是根据三国演义的故事改变的。
主要将诸葛亮识破周瑜的诡计,相反,用三个锦囊,分别让刘备在三种情况下照办,最后大获全胜的事情。
读完短文,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再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鼓励学生读原著,说出那三个锦囊。
第二课时二、探索与发现提示语1、在对话中,我们常常说XX说,xx说道。
也就是说,说话是有提示语的。
2、介绍提示语的作用。
3、介绍提示语的不同位置。
4、练习写提示语。
三、口语交际好朋友1、说一说你的好朋友。
2、好朋友都在一块儿干什么。
3、好朋友之间有矛盾么?读一读这篇文章,看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情况。
4、同学之间演一演,可后,他们会说些什么。
第三课时四、习作一次特别的活动1、先回顾一下,这学期都开展了那些活动。
把他们制成表格。
2、表格注意几个不能缺少的内容。
时间、地点、活动内容、参加的人、精彩的一幕。
3、把其中最有意思的一件写下来。
4、协作的时候,注意写好场面。
1 少年教学目标:1.认识“仞、茁、翱”三个汉字,学会“冈、源”等八个生字。
鄂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少年》从不同的比喻中体会出少年的各种特点,体会少年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并受到感染。
《小松树》品读重点词句,结合实际理解“只有长得高,才能看的远”的道理,感受小松树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生活态度。
《小溪流的歌》把握住小溪流欢快、活泼的情感基调。
能从小溪流生动的形象体会出其中的寓意,以及要我们学习的精神。
《游园不值》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语文乐园》在练习中渗透人文体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重点: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2、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3、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问,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学习文中的表现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
教学难点:1,在知识上,通过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获得知识。
2、在能力上,通过活动促使学生多看书,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扩大知识面,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培养学生个体的创造能力和群体的合作能力。
3、在情感态度上,通过学习,形成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生活态度。
单元课时安排:1 少年 2课时2 小松树 2课时3 小溪流的歌 2课时古诗诵读 1课时语文乐园(一) 5课时1 少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仞,茁,翱”3个生字。
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品读重点词句,从不同的比喻中体会出少年的各种特点。
过程与方法:1、读中感悟,读中学写。
2、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3、体味诗歌的文字美、韵律美;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少年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并受到感染。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品味诗歌的文字美和韵律美。
教学难点:1、掌握生字词。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年级语文上册,1-8单元每课重点内容梳理》在四年级语文上册的学习中,1-8单元的每课内容都是我们学习的重点。
本文将根据这些重点内容,深入探讨并总结每课的重点,以便我们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些内容。
一、第一单元《诗歌鉴赏(一)》1. 朗读诗歌《荷塘月色》2. 讲解生字3. 赏析诗歌《静夜思》在第一单元中,我们主要学习了诗歌的鉴赏和赏析。
通过朗读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其中的意境和情感,同时也能学习到一些生字和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二、第二单元《读图作文》1. 图画的特点2. 图画作文特点3. 画面探究第二单元的学习着重于读图作文,我们学习了如何观察图画的特点和如何写图画作文。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可以提高观察力和写作能力,同时也能培养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第三单元《古代的书》1. 植物性书籍2. 动物性书籍3. 其他书籍在这个单元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古代的书籍。
通过学习植物性书籍和动物性书籍,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书籍的制作和内容,同时也能了解古代人的生活和学习方式。
四、第四单元《篆刻》1. 篆刻的定义2. 篆刻的历史3. 篆刻的特点篆刻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学习篆刻,我们可以了解我国书法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同时也能学习到一些篆刻技法和知识。
五、第五单元《棉花、丝绸和发明》1. 棉花的产地和利用2. 丝绸的制作和特点3. 我国古代的发明通过学习棉花、丝绸和我国古代的发明,我们可以了解植物的利用和世界各地的文明发展,同时也能了解我国古代的发明对世界的影响。
六、第六单元《人物传记(一)》1. 了解孔子的生平和成就2. 孔子的事迹和思想3. 孔子对后代的影响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孔子的生平和思想,通过了解孔子的事迹和思想,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做人处世的道理和学问。
同时也能了解孔子对后代的影响和意义。
七、第七单元《欧洲文艺复兴》1. 文艺复兴的定义和起源2. 文艺复兴的特点和影响3. 文艺复兴的艺术和科学文艺复兴是欧洲的一次文化革命,通过学习文艺复兴,我们可以了解欧洲文化的发展和变革,同时也能了解文艺复兴对世界的影响和意义。
第一课《诗人》重点段落:(文章的重点段落要求必须会背诵,会默写!)诗人是个大画家,音乐家,魔术师,哲学家,文学家。
“碧绿”指荷叶,“银花”指小云朵,“白絮”指大云团。
中心思想: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神奇和诗篇的美丽。
第二课《语言的魅力》重点段落:(文章的重点段落要求必须会背诵,会默写!)“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诗人仅仅在原来那句话的前面加了几个字,竟产生了这么大的魅力!是呀,春天是美好的,有谁不去赞美它呢?有谁不去追逐它的脚步呢?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舞,那小桥流水,怎么不叫人陶醉呢?但是这一切,对于一个双目使失明的人来说,都是虚设的,她的眼前只是一片漆黑。
这是多么令人心酸的事啊!当人们想这个贫困交加,风烛残年的老人,一生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过,怎能不对她产生同情之心呢?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叙述一位诗人在一个街头乞讨的老妇人身边的木牌上加了几个字,竟让过往的行人纷纷施舍的故事,表现了语言有打动人心的巨大魅力。
第三课《书本里的蚂蚁》中心思想:本文一只被夹进书本的蚂蚁变成了一个字,带着其他的字跳跳舞、串串门,使那本旧书每天都能编出一个新故事,让小姑娘得到了极大的快乐和满足。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①昼:白天。
②耘:除草。
③耘田:在田里除草。
④绩麻:把麻搓成线。
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⑤未解:不懂。
⑦供:参加。
⑧耕织:耕田织布。
⑨傍:靠近。
⑩桑阴:桑树下。
诗意: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中心思想;本诗描写了农家夏日繁忙的劳动生活,反映了农村农民勤劳,儿童天真的形象。
语文乐园(一)甲骨文:我国最早的可认识的文字,是书写或刻在龟甲、兽骨上。
简书:把书信或文章刻写在竹木简上。
帛书:在战国时期,把白色的丝织品作为写书的材料纸质图书:将文字图案印刷在纸上的书。
最新审定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下(第八册)语文乐园1教案语文乐园(一)
培训目的
一、本次“语文乐园”包括“我来试试”“探究与
发现、口头交流和锻炼。
二、“我来试试”的内容是读一读、读一读、说一说、
写作和背诵。
学生积累的单词有一个共同特点:每个单词的发音或形式都有一些变化。
尤其是纸牌这个词。
三、习作部分注意启发学生写真实的生活。
课时量:3课时训练过程
第一课我试试看
读一读,说一说。
1.让学生复习他们记忆的相关习语,然后让学生独立阅读这些单词来指导他们
生仔细观察,自己发现这些词语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背诵。
2.引导学生说出平时积累的“人来人往”、“去XXX”、“XXXX”等词汇。
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留心这样的词语,多积累这样的成语。
3.结合本练习,安排学生课后收集动物习语、花卉习语等,开展汉语活动,为学生提
供学习和使用习语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积累习语的兴趣,使课堂更加生动。
鄂教版四年级第八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成长的道路上,有灿烂的阳光,也有无情的风雨。
在第一单元里,围绕“成长之歌”这个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内容贴近我们的生活,课文基调是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
诗歌《少年》热情讴歌了朝气蓬勃、斗志昂扬、充满无限希望的少年。
童话故事《小松树》快乐向上,通过写小松树长得越高看得越远,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小溪流的歌》欢快活泼,告诉我们只要不断前进,永不停步,就会在前进中成长壮大的道理。
因此,在教学本单元时,要让学生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然后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品读感悟,体会成长的快乐,形成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生活态度,振奋学生的精神。
最后,在适当的地方进行拓展仿写、续写,丰富学生的语言,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
下面就这三篇课文,具体来谈谈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的一点建议。
阅读教学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第1课:少年知识与技能:1、学会8个字,会认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悟文中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少年形象。
4、引导学生品读文中的好词好句,并试着仿写。
过程与方法:采用插图及形象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并用形式多样的朗读贯穿于教学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情感。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少年朝气蓬勃、斗志昂扬,充满无限希望的精神面貌。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体会作为少年的自豪感。
第2课:小松树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双横线中的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过程与方法:阅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品读重点词句,体会小松树“长成这座森林中最高的一棵树”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小松树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理解“只有长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的含义,感受小松树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生活态度。
1、少年教学目标1. 认识“仞、茁、翱”三个汉字,学会“冈、源”等八个生字。
2. 随课文理解:万仞、茁壮、翱翔、英秀等词语。
3. 读懂诗,知道诗中将少年比喻成什么?为了突出少年的那些特点。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感受作为少年的自豪感,从而产生奋发自强的信念,教学重点:理解诗句、体会诗意、激发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体会诗意、激发情感。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一个人的一生要经历几个阶段,你们知道,你们现在正处于什么时期吗?(少年)少年时期是最值得我们羡慕的,想知道我们羡慕你们什么吗?用一首诗告诉你们吧。
板书课题:少年二.检查预习情况:1. 认读生字、生词。
2. 指名读诗句。
3. 学生交流从诗中了解了些什么?三.整体感知课文:1. 汇报你读懂和不明白的地方。
2. 释疑:3. 梳理诗的内容。
作者说少年像什么?板书:太阳(高山的)源泉小树小鹰乳虎刀刃英秀四.读熟整首诗:五.学写生字:1. 再次认读生字:2. 范写“鹰”,提示被包部分笔画多,要写紧凑。
3. 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 听写词语:山冈源泉小鹰飞翔2. 读诗:二.思考与讨论:1. 作者说少年像什么?太阳源泉小树小鹰乳虎刀刃英秀2.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是为了突出少年的什么特点?3. 讨论、梳理学生的发言:三.指导朗读、背诵。
1. 将诗中的“少年”换成“我们”,大声读一读,看你有什么感受?2. 你为什么会有自豪感,你在读诗时想到了什么,说说你的想法。
3. 背诵。
四.拓展:1. 你觉得少年还像什么?试着写几句。
2. 交流你的小练笔:五.学写生字:乳撞磨刃板书设计太阳源泉(高山)小树少年像小鹰乳虎英秀(人中)作业设计2、小松树教学目标1.会认四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理解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长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的含义。
教学重点:懂得“只有长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的含义教学难点:懂得“只有长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的含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简笔画出一棵小松树,提问:你们知道松树的哪些特点吗?二.了解自学情况:1.小组生字红绿灯(检查生字学习情况)2.指名读课文。
3.默读,概括课文大意。
三.质疑问难。
四.指导学习书写生字。
1.观察字形,交流记忆方法。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指名认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
二.师生互动:1.自由读,画出中心句。
2.“只有长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是什么意思?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
3.小松树是怎么明白这个道理的?读课文,思考。
三.生自学课文,看看小松树的成长共分为几个阶段,每次成长的动力是什么,结果怎么样。
四.全班交流。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板书设计:2.小松树只有长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作业设计教学反思3 小溪流的歌教学目标1、能按要求认真预习课文。
2、学会本课八个生字,会认12个生字。
3、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重点:能按要求预习课文教学难点: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教具学具第一课时一、揭题读题。
说说你想知道什么?二、按要求预习课文三、检查自学1、生字词(重点:耍、愁、桩、挠卵石拐弯)2、质疑问难四、自读课文,初知大意1、这篇课文主要讲谁,讲他做了些什么?2、用横线划出写小溪流如何奔流的句子读一读。
然后填空。
小溪流在()地奔流。
小溪流一边()一边()。
小溪流在()奔流()。
小溪流就这样()地奔流、奔流。
(体会小溪流永不停步的精神)3、讨论课后题1。
五、朗读全文六、作业作业1—3题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用“不断”、“欢快”造句。
2、了解第2自然段先总后分的写法。
熟读这一段中的几个拟人句。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步的精神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齐读课文(对话分角色朗读)。
2、填空:()的小溪()的卵石()的嗓子()的样子()的山谷()的海洋3、交代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自读:小溪流的心情怎样?给你的感觉如何?2、朗读指导:朗读的声音应该怎样?速度怎样?3、练读、评议。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1、导读小溪流怎样玩耍的句子。
读着读着,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调皮活泼)你觉得现在的小溪流就像什么?你喜欢哪些词句?2、填空:他()岸边的卵石,()地上的小草,让漂浮着的小树叶打(),一会儿()那些追赶他的小蝌蚪。
所填的词语应该怎样读?3、这一段是什么结构?(先总后分)4、感情朗读。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1、导读:小溪流是怎样冲过巨石的?读出它的勇敢劲儿。
2、难句理解:他用清亮的嗓子歌唱,山谷里不断回响着的回声也是清脆的,叫人听了就会忘记疲劳与忧愁。
(小组讨论)3、朗读指导。
五、学习第二大段。
1、分角色朗读课文。
体会各角色当时的心情。
2、指导朗读:第一句两个分句中的第二个“到前面去”语调要变高。
后一句中的“为什么呀?”要读出反问的语气。
“我不能停留要读出坚定的语气。
3、明确枯树桩已失去了生命的力量,生活没有意义。
而小溪流为什么停不下来呢?(为人民做好事)讲讲小溪流可为人民做哪些有益的事?六、学习第三段明确小溪流汇合成了大河,它就更有力量,可以为人们做更多的事了。
小结:小溪流这种自强不息,永不停留的精神真使人感动。
七、总结学了课文,你认为应该向小溪流学些什么?板书设计 10、小溪流的歌一、快活、玩耍、冲了过去二、我不能停留——推动水磨勇往直前、自强不息三、汇成大河作业设计教学反思古诗诵读:游园不值教学目标(一)学习古诗《游园不值》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理解“应怜”“小扣”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三)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一)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体会作者赞美春天的情感。
(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学具环节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学习《游园不值》,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句的意思。
(1)学生学习《江畔独步寻花》的标示方法,轻声读古诗,用铅笔划出符号标示。
教师将《游园不值》一诗抄在黑板上。
(2)请2~3名学生按自己的理解朗读古诗,师生一起进行评议。
教师将正确的标示画在黑板上。
(3)对照黑板上的标示,学生朗读古诗,同桌间相互评议。
(4)请2~3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生评议。
(5)有感情地齐读古诗,体会诗句意思。
2.逐句讨论学习,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1)《游园不值》也是一首描写春天景物的诗,但描写的角度和内容与《江畔独步寻花》一诗不尽相同,我们来看看诗人叶绍翁是怎样描写春天的。
(2)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学习,逐字逐句理解诗句意思。
讨论后推荐五名学生上前讲解字、词、句的意思,其他学生边听边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作适当点拨。
a.解释题目“游园不值”(园:指私人花园。
不值:没有遇到要访的人。
题目的意思是:作者去游园,而主人不在,没有能进到园里去)学生对“游”字的解释一般会解释为“游玩”“游览”等,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确定“游”的意思是到各处从容地行走;闲逛。
b.理解“应怜屐齿印苍苔”的意思。
这句诗学生解释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在帮助学生确定字、词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想一想怎样解释这句诗比较恰当。
学生很容易按字面解释成“大概爱惜木底鞋下的横梁印上青苔”,这样的解释学生也会觉得不通,进而错解成“大概爱惜木底鞋下的横梁,怕鞋染上印上青苔。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指导学生联系下句诗来学习。
“小扣柴扉久不开”较易理解,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能顺利地解释成“轻轻地敲柴门,过了好久也没人开门。
”教师这时引导学生思考:诗人敲门,好久没有人来开门,诗人想大概是园子的主人……根据第一句诗你来把诗人的猜测补充完整。
学生讨论找出恰当的解释。
根据诗句意思明确“怜”的对象是“苍苔”而不是“屐齿”,这样就容易理解这句诗的意思了。
通过以上的学习,使学生懂得解释古诗有时不能按字面意思简单地连词成句,而是要联系上下诗句的意思合理地进行解释。
请1~2名学生将两句诗的解释说一说。
(大概是园子的主人爱惜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脚印吧,轻轻地敲那柴门,好久了也没有人来开。
)c.理解“春色满园关不住”的意思。
(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春色是什么意思?(春天的景色)d.理解“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意思。
(一枝红杏伸出了墙外)这两句诗诗人用了两处对比的手法,你能找出来并体会这样写的妙处吗?(一枝——满园,关——出。
诗人虽然没能进入花园,但看到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好像看到了满园的春色,让人产生无限的联想。
)e.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
(3)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人本想去游园赏春,但主人不在,他看到伸出墙外的一枝杏花便想到了春色满园。
体会体会诗人的心情有哪些变化,要表达怎样的情感)(诗人没有遇到主人心情有些失望、扫兴,但看到红杏想到满园的春色不禁高兴起来。
表达了诗人赞美春天的情感)(板书:(看)一枝红杏——(想)满园春色)同样是描写春天景色,《江畔独步寻花》中盛开的鲜花、起舞的戏蝶、歌唱的娇莺使我们看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色图;而《游园不值》中那枝怒放的红杏使我们想到了满园盎然的春色。
诗人描写春天的内容和角度不同,却同样能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生趣。
(4)背诵《游园不值》。
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语文乐园(一)教学目标一、本次“语文乐园”包括“我来试试”“探究与发现”“口语交际”“习作”四部分。
二、“我来试试”的内容是读一读、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背一背。
本题要求学生积累的词语有一个共同特点:每个词语中有一些音或者形的变化。
特别是词语接龙。
三、习作部分注意启发学生写真实的生活。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我来试试读一读,说一说。
1、让学生复习背过的有关的成语,再让学生独立读这些词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发现这些词语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背诵。
2、引导学生说说平时积累的这类词语,如,“人来人往”“往XXX”“XXXX”。
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留心这样的词语,多积累这样的成语。
3、结合本次练习,布置学生课外搜集动物成语、花草成语等,开展语文活动,给学生提供学成语、用成语的机会,进一步激发积累成语的兴趣,使课内课外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写一写、背一背。
1、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2、花有重开时,人无再少年。
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读一读”安排的是读短文《鹏程万里》。
阅读短文,要求学生能概括短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写出自己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