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点兵
- 格式:ppt
- 大小:327.50 KB
- 文档页数:8
韩信点兵的故事西汉初年,天下大乱。
刘邦担心外患,于是派遣大将韩信去山东征讨叛乱的诸侯。
韩信是个年轻而聪明的将领,他深知只有精确地掌握敌人的兵力和战术,才能有效地制定战略和打胜仗。
于是,他决定利用智慧和机智来对付敌人,并开始了他著名的“韩信点兵”。
韩信第一步是了解各个诸侯的兵力数量。
他收集了大量的情报,并详细记录了每个诸侯的兵员和军备情况。
然而,他发现有些诸侯上报的兵力数目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
韩信意识到,如果只凭诸侯的报告来制定战略,可能会陷入被敌人欺骗的局面。
因此,他决定采取一个独特且聪明的方法来核实实际兵力。
韩信点兵的第二步是进行士兵的考察和选拔。
他按照上报的兵力数量随机抽取了几百名士兵,将他们分成几个较小的小组。
然后,他进行了一个特殊的考察活动,以测试每个士兵的智力、敏捷度和勇敢程度。
通过这个活动,韩信可以非常准确地了解每个士兵的实际能力。
同时,他还注意到士兵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和默契程度。
在对士兵进行考察的同时,韩信也留心观察诸侯的态度和反应。
他发现有些诸侯对自己的兵力数量报告有所泄露,或者在韩信考察士兵时表现出不自然的紧张,这让他更加确信他们报告的兵力数量有误。
韩信深知,敌人的虚实并不取决于他们的军队规模,而是取决于他们士兵的素质和战术。
韩信点兵的第三步是利用他收集到的情报和对士兵的观察来制定战略。
在面对敌人时,他分析了每个诸侯的实际兵力及士兵质量,并针对不同的敌军采取了相应的策略。
对于数量优势的敌军,他采用诱敌深入的方法进行埋伏和突袭。
对于质量较高的敌军,他则运用奇袭和分割包围的战术来分割和削弱敌军。
韩信点兵的故事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击败了许多强大的诸侯,为刘邦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韩信的智慧和勇气,成为后来历史上被无数人所称颂的典范。
通过韩信点兵的故事,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启示。
第一,准确了解敌人的实力和意图,是制定有效战略的重要前提。
第二,士兵的素质和战术才是战争胜利的关键,数量并不一定决定胜负。
韩信点兵歇后语韩信点兵歇后语韩信点兵歇后语下一句:多多益善故事:汉高祖刘邦曾问大将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斜了刘邦一眼说:“你顶多能带十万兵吧!”汉高祖心中有三分不悦,心想:你竟敢小看我!“那你呢?”韩信傲气十足地说:“我呀,当然是多多益善啰!”刘邦心中又添了三分不高兴,勉强说:“将军如此大才,我很佩服。
现在,我有一个小小的问题向将军请教,凭将军的大才,答起来一定不费吹灰之力的。
”韩信满不在乎地说:“可以可以。
”刘邦狡黠地一笑,传令叫来一小队士兵隔墙站队,刘邦发令:“每三人站成一排。
”队站好后,小队长进来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二人。
”“刘邦又传令:“每五人站成一排。
”小队长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三人。
”刘邦再传令:“每七人站成一排。
”小队长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二人。
”刘邦转脸问韩信:“敢问将军,这队士兵有多少人?”韩信脱口而出:“二十三人。
”刘邦大惊,心中的不快已增至十分,心想:“此人本事太大,我得想法找个岔子把他杀掉,免生后患。
”一面则佯装笑脸夸了几句,并问:“你是怎样算的?”韩信说:“臣幼得黄石公传授《孙子算经》,这孙子乃鬼谷子的弟子,算经中载有此题之算法.传说:韩信点兵的成语来源淮安民间传说:刘邦曾经问他:“你觉得我可以带兵多少?”韩信:“最多十万。
”刘邦不解的问:“那你呢?”韩信自豪地说:“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嘛!”刘邦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那我不是打不过你?”韩信说:“不,主公是驾驭将军的人才,不是驾驭士兵的,而将士们是专门训练士兵的。
”韩信点兵歇后语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韩信:西汉刘邦手下的大将。
一次,刘邦问韩信:“像我这样的人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道:“陛下带十万人马还差不多。
”刘邦又问道:“那你呢?”韩信道:“臣多多而益善耳!”借指:越多越好。
[例]陈忠利转念一想,觉得还是女儿的话实际。
眼下互助组搞成了,趁没人管束,正好抓紧时机大干一场,做几桩买卖,于是忙不迭地说:“要,要!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韩信点兵歇后语]。
韩信点兵打一成语是什么成语是人类智慧与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与结晶。
它能够形象、生动、精练地表达人的思想及人世间深刻的道理。
我为大家整理了成语猜谜,希望大家喜欢。
谜面:韩信点兵 ...... 打一成语谜底:多多益善成语意思:【词目】:破绽百出【解释】益:更加,多;善:好。
形容一样东西或人等越多越好。
又有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之意。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分句;含褒义。
常与"韩信将兵"连用。
【近义词】贪多务得、贪得无厌【反义词】清心寡欲、不忮不求、宁缺毋滥【押韵词】贪欲无厌、天崩地陷、焚枯食淡、雄师百万、短小精炼【歇后语】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呆子看财;曹操的人马。
成语造句:1)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全留下也不错,成刀疤要是淘汰下来的越骑,一并收拢过来。
2) 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
3) 严夫人,我是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4) 可是这美男滴豆腐,难道也要来者不拒,多多益善咩...5) 韩信不是这样说吗?他韩信将兵,多多益善;高祖将兵,十万足矣。
6) 我当然想,多多益善,艺不压身嘛。
7) 此时刘云文正在招兵买马,对他属下部队是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有人来投靠是求之不得,哪怕是名义上的。
8) 亚运村需要大量的志愿者,只要大家有这方面的才能,我们是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9) 为提昇国家竞争力,专业人才的培训不仅刻不容缓,而且多多益善。
10) 人多好办事,能够主动积极参与环境维护工作的志工,当然是多多益善。
11) 他认为朋友越多越好,多多益善。
12) 凡是有益于我们健康的食品,多多益善,来者不拒。
13) 坏书是灵魂的毒药读得越少越好而好书则多多益善。
14) 一个人身上不可能没有缺点而都是优点,但优点应该多多益善。
15) 什么应该涉入这个"多多益善"的项目呢,无疑政府将要承担大部份管理空中交通的工作。
16) 新兴经济体决策者虽持欢迎态度但也不是多多益善,他们害怕外国资金大量涌入给汇率带来压力,导致货币升值过高。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故事韩信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将领,他在战场上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气。
而他点兵多多益善的故事更是为后人所传颂。
相传在韩信年轻时,他曾随项羽参加过楚汉相争的战争。
有一次,项羽率领大军准备攻打一个据点,他让韩信点兵。
韩信一边点兵,一边心中琢磨着如何才能在这场战争中取得胜利。
最后,他点出了十万大军。
当项羽得知韩信点出了十万大军时,大为吃惊,他觉得这个数字太少了,因为他手下的士兵不止十万。
于是,项羽问韩信为什么只点了十万大军。
韩信却笑着说,“十万大军足矣!”。
项羽不明白韩信的用意,但还是按照韩信点出的十万大军出发了。
当大军行进到一个山脚下时,项羽才明白了韩信的用意。
只见山脚下的树林中,韩信事先埋伏了大军,此时大军突然从树林中冲出,袭击了敌军。
敌人大惊失色,溃不成军,最终被击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韩信点兵的方法虽然看似简单,但却蕴含着深刻的智慧。
他懂得运用兵力,善于隐忍埋伏,以少胜多,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也正是“点兵多多益善”这句话的含义所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从韩信点兵的故事中得到启示。
有时候,我们并不需要拥有很多资源,只要善于运用已有的资源,善于隐忍等待时机,也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正如韩信点兵,只点了十万大军,却最终取得了胜利。
因此,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也要学会善于点兵。
无论是在团队合作中,还是在个人发展中,都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身边的资源,善于等待时机,善于运用智慧解决问题,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总之,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策略在战争中至关重要。
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善于点兵,善于运用已有的资源,善于等待时机,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韩信点兵歇后语及答案
1、韩信点兵 - 多多益善;越多越好
2、韩信伐楚 -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3、萧河月下追韩信 - 为国操劳;连夜赶,爱才;谋士识良才
4、韩湘子出家 - 一去不复返
5、好斗的公鸡 - 好了不起;肥不了
6、好斗的山羊 - 顶顶撞撞;又顶又撞
7、喝敌敌畏跳井 - 必死无疑
8、喝海水长大的 - 见过风浪
9、喝酒不拿盅子 - 胡(壶)来
10、喝开水吃菜 - 各有所爱;各人所爱
11、喝凉水剔牙缝 - 没事找事;穷要面子
12、喝老陈醋长大的 - 光说酸话
13、喝了迷魂汤 - 昏头昏脑;昏了头;神魂颠倒
14、喝了五味汤 - 啥滋味都有
15、喝水用筷子 - 捞不着;故作姿态
16、喝足酒跳太湖 - 罪(醉)该万死
17、何仙姑要下凡 - 六神无主
18、河边上逮螃蟹 - 有一个捉一个
19、河里的木偶 - 随大流
20、河里的泥鳅 - 老好巨猾
21、河里赶大车 - 没辙
22、河里捞不到鱼 - 抓瞎(虾)
23、河南到河北 - 两省
24、河滩里盖房子 - 靠不住;不可靠
25、河水不犯井水 - 互不相干;各不相干。
韩信点兵歇后语-韩信点兵歇后语韩信点兵的歇后语对中国历史有一定了解的朋友都知道西汉开国功臣韩信,他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
作为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并且被后人奉为“兵仙”和“战神”,在他的身上肯定衍生出很多富有文化、军事内涵的词汇,歇后语“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就是其中一例哦!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关于“韩信点兵”一、作为成语故事淮安民间传说着一则故事——“韩信点兵”,其次有成语“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韩信带1500名兵士打仗,战死四五百人,站3人一排,多出2人;站5人一排,多出4人;站7人一排,多出6人。
韩信马上说出人数:1049。
韩信点兵歇后语二、作为《孙子算经》题目的名称在一千多年前的《孙子算经》中,有这样一道算术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按照今天的话来说:一个数除以3余2,除以5余3,除以7余2,求这个数。
这样的问题,也有人称为“韩信点兵”。
它形成了一类问题,也就是初等数论中的解同余式。
①有一个数,除以3余2,除以4余1,问这个数除以12余几?解:除以3余2的数有:2,5,8,11,14,17,20,23……它们除以12的余数是:2,5,8,11,2,5,8,11……除以4余1的数有:1,5,9,13,17,21,25,29……它们除以12的余数是:1,5,9,1,5,9……②一个数除以3余2,除以5余3,除以7余2,求符合条件的最小数。
解:先列出除以3余2的数:2,5,8,11,14,17,20,23,26……再列出除以5余3的数:3,8,13,18,23,28……这两列数中,首先出现的公共数是8。
3与5的最小公倍数是15。
两个条件合并成一个就是8+15×整数,列出这一串数是8,23,38,……,再列出除以7余2的数2,9,16,23,30……就得出符合题目条件的最小数是23。
事实上,我们已把题目中三个条件合并成一个:被105除余23。
韩信点兵一一()歇后语“韩信点兵”,这是一则富含智慧和幽默的古老谜语,成为我们童年时期的经典之一,而它的歇后语和谜底更是被人津津乐道。
那么,这则谜语的歇后语到底是什么呢?答案是“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这则谜语背后,其实是一个兵法家韩信所设计的一种精妙的计谋和一次巨大的误解。
相传在汉朝时期,刘邦曾有一次战争需要属下的三万兵士,于是他便派韩信去点兵。
当时,韩信将军想到了一种高明的办法:让三千名壮士站在左侧,广场正中央放置三十根绳索,每根绳索中只系一千个小结,而右侧则是一群志愿者。
韩信将军让每个志愿者取一根绳索,然后每个人再将绳索中的小结数相加,最终得到一个数字,这个数字所在的绳索上的壮士就可以投入战斗。
但是,事情并不会顺利进行,因为每个人的计算方式都不同,导致最终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于是,有几个锄草的农民在兵士们之中,他们只关心挣钱,根本没有认真地算小结数。
最终,他们报出了“暴富”的数字,结果他们所在的绳索上,每个小结都被系满了。
由此可见,这则故事中的歇后语中的“三个臭皮匠”指的就是韩信的这些点兵者,而“赛过诸葛亮”则是因为韩信的兵法计策与诸葛亮的三气周瑜说中的“隔岸观火”有异曲同工之妙。
诸葛亮最为人熟知的是“火烧连营”,这种计谋和韩信点兵一样,都是用的计算和诡计,最终成功地完成了任务。
而歇后语中的“三个臭皮匠”,也是在以讽刺的口吻表达人们在自己行业内的自大和傲慢。
总的来说,“韩信点兵”这则故事,是一个充满智慧和诙谐幽默的典故。
它不仅可以寓教于乐,让人们在生活中更加轻松愉悦地面对困难和挑战,同时更懂得如何运用智慧和计谋去应对各种困境。
关于韩信点兵的典故介绍韩信,一代传世名将,是西汉的大将军,关于韩信的典故有很多,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韩信点兵的典故,希望对你有帮助!韩信点兵的典故在淮安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韩信带领一千五百名士兵打仗。
战后,死伤四五百人。
剩下的士兵中,如果每一排站三个人,就多出了二个人;如果每一排站五个人,就多出来了四个人;假设每排站七个人,就多处了六个人,那么到底还剩下多少士兵呢?一般人都需要借助工具来计算,但是韩信却可以迅速地说出还剩下一千零四十九的答案。
这就是韩信点兵真正的由来。
事实上,韩信对于自己军队的掌控能力的确是高人一筹的。
在他为刘邦打仗的这些年,几乎是战无不败的功绩。
同样是面对彭城,刘邦去攻打只能落得个落荒而逃的结局,但是韩信在失败的基础上去打,竟然还能大获全胜,可见一斑。
而他的军事能力也得到了许多人的正面评价。
刘邦曾说,论带兵打仗,他是比不上韩信的;而萧何则认为,韩信此人的能力卓越,是当得起国士无双这句话的;三国刘劭还曾将韩信与白起并提;而宋朝的苏轼则认为韩信是个气盖万夫的英雄。
韩信点兵歇后语刘邦曾这么问过韩信,说:“你觉得我能够带多少兵呢?”韩信随意瞄了刘邦一样,就说:“顶多10万吧。
”刘邦心中极为不悦,认为自己身为君王,怎么就只带这么点兵,觉得自己被韩信小瞧了,反问道:“那你呢?”韩信自信的说:“我?那当然是多多益善咯。
”顿时刘邦觉得更加不开心了,就想到一个法子,想要为难韩信。
刘邦对韩信说:“将军如此大才,我这里有一个小问题想要请教一下将军,可否赐教。
”韩信满不在乎地就说:“行,问吧。
”刘邦说:“假设你有1500名兵士去打仗,战死了有四五百人,假如三个人站一排的话,会多出二个人;假如是五个人站一排的话,会多出四个人;如果七个人站一排的话,那就多出来六个人。
刘邦只不过是随意的编造数字,他自己是不知道答案的,只是想刻意的为难一下韩信,打压一下他的气势,但是没想到的就是,韩信先不正面回答他的问题,而是说:“臣年幼的时候曾得到过黄石工传授我兵法,他是鬼谷子的弟子,而这种题曾教授过我。
有关韩信点兵的歇后语
韩信点兵歇后语下一句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故事:汉高祖刘邦曾问大将韩信:“你看我能带多少兵?”韩信斜了刘邦一眼说:“你顶多能带十万兵吧!”汉高祖心中有三分不悦,心想:你竟敢小看我!“那你呢?”韩信傲气十足地说:“我呀,当然是多多益善啰!”刘邦心中又添了三分不高兴,勉强说:“将军如此大才,我很佩服,韩信点兵歇后语下一句。
现在,我有一个小小的问题向将军请教,凭将军的大才,答起来一定不费吹灰之力的。
”韩信满不在乎地说:“可以可以。
”刘邦狡黠地一笑,传令叫来一小队士兵隔墙站队,刘邦发令:“每三人站成一排。
”队站好后,小队长进来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二人。
”“刘邦又传令:“每五人站成一排。
”小队长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三人,。
”刘邦再传令:“每七人站成一排。
”小队长报告:“最后一排只有二人。
”刘邦转脸问韩信:“敢问将军,这队士兵有多少人?”韩信脱口而出:“二十三人。
”刘邦大惊,心中的不快已增至十分,心想:“此人本事太大,我得想法找个岔子把他杀掉,免生后患。
”一面则佯装笑脸夸了几句,并问:“你是怎样算的?”韩信说:“臣幼得黄石公传授《孙子算经》,这孙子乃鬼谷子的.弟子,算经中载有此题之算法。
传说:韩信点兵的成语来源淮安民间传说:刘邦曾经问他:“你觉得我可以带兵多少?”韩信:“最多十万。
”刘邦不解的问:“那你呢?”韩信自豪地说:“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嘛!”刘邦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那我不是打不过你?”韩信说:“不,主公是驾驭将军的人才,不是驾驭士兵的,而将士们是专门训练士兵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