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媒体良性互动应是执政共识 阅读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65 KB
- 文档页数:2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热点:追求进步的社会需要怎样的共识记者被打被抓,早就不算是什么新闻了。
在百度搜索“记者被打”,会弹出40多万个条目。
尤其是,近来针对记者的刑事诉讼增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
有些事件,还注定将成为新闻史上无法被轻易翻过的一页。
谁是谁非,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真相会浮出水面,相关争议细节会得到还原。
不管如何,我们愿意看到,这类事件的全程能在阳光下呈现,越公开才会越公正。
我们更愿意看到,在更多的真相披露之前,在各方站在各自的角度谈论相关的风波之前,起码可以也应该凝成一些必要的底线共识。
共识一:新闻媒体以调查并报道真相为天职。
记者所行使的采访权、报道权、评论权,由公众赋予,由社会让渡。
一个社会如果无法保护媒体的正当权利,公众权益也将难以得到应有的保障。
或者说,任何干涉舆论监督的行为,都是在扰乱正常的公共生活。
共识二:须直面当下所面临的舆论监督困境。
近些年来,记者在履职时屡屡遭遇暴力,从上市公司凯恩股份所在地公安局通缉经济观察报记者,到每日经济新闻华东新闻中心被冲击,以及各地不时传出的记者被打事件,都让人一次次见证了揭露内幕、捍卫真相的艰难。
共识三:记者并没有天然的正当性和特别的豁免权,他们的报道可能犯错,但这种责任追究应当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而不能“先抓后审”,警察不能跑在法律的前面。
退一步说,即使最终被司法认定为报道严重失实,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也是单位,而非记者本人。
这一点在《侵权责任法》中有明确规定。
共识四:由于记者不具备强制性的调查取证权,加之新闻事件本身存在复杂性与变动性,因此,纵然报道内容存在一定程度的瑕疵,只要不是主观故意,不引起严重后果,也应当无须承担侵权责任。
共识五:有明显争议的民事案件,可以通过诉讼途径解决的案件,不适合由公安机关介入。
如果在没有证据的前提下,对正常履行职务的记者做有罪推定,随便捏造一个罪名就可以跨地刑拘,这不仅仅触及了媒体从业者的底线,也触及了一个正常社会里应有的法律底线。
选择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是提高立法质量的根本途径。
科学立法的核心在于尊重和体现()A.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B.人民的利益C.党的领导D.法治的精神【答案】A【解析】A:科学立法就是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A正确。
B:尊重和体现人民的利益是民主立法的体现,B排除。
CD:“党的领导”和“法治的精神”不是科学立法的核心,CD排除。
故本题选A。
选择题我国《立法法》规定,“立法应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
”该规定体现了推进科学立法要()①充分发扬民主②做到依法立法③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④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A.①②B.①④C.②④D.②③【答案】A【解析】①②:材料中引用《立法法》规定旨在强调充分发扬依法立法,民主立法的重要性,体现了科学立法要充分发扬民主,必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①②正确;③:材料强调充分发扬依法立法,民主立法的重要性,没有体现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③不选;④: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不是推进科学立法的做法,④排除。
故本题选A。
选择题北京市探索实施立法协商制度,已有7部地方法规草案和5部政府规章草案写人了来自政协委员的意见,其中为公众熟知的还有《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实施《居住证暂行条例》办法等,2018年1月22日,在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开幕式上,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指出:立法协商是十八大以来,北京市政协为首都民主政治建设,作出的重大改革探索,为政协协商民主拓展了新领域。
这说明()A.政协委员积极主动行使立法权B.北京市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C.依法治国首先是践行有法可依D.人民政协积极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答案】B【解析】B:北京市探索实施立法协商制度,已有7部地方法规草案和5部政府规章草案写入了来自政协委员的意见,说明北京市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B正确。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达8.2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9.6%。
新闻客户端和各类社交媒体成为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的第一信息源,而且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源。
这意味着我们已进入了信息时代。
在这一阶段,信息的主体与客体是相互的、双向的,媒体仅仅发布信息已经不能满足需要。
在过去的20多年里,我国通信技术实现了从“2G跟随” “3G突破”到“4G同步”的跨越,正朝着“5G领跑”迈进。
信息技术的迭代演进大幅提升了信息传输的速度和容量,让图文、视频、直播、虚拟现实等信息传播载体愈加丰富,新闻报道方式日益多元。
传统媒体要跟上时代,就必须紧跟信息革命的步伐,及时掌握和运用先进技术,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摘编自谢新洲《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人民日报》2019年3月26日) 材料二:图表一2016年、2017年国民阅读各类媒介接触时长(分钟/天)材料三: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新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快。
不少传媒人认为,以纸媒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的衰落,就是传播渠道不畅造成的,在这个新技术、新媒体日益发展的时代,渠道才是王道,谁拥有了新技术传播渠道,谁就拥有了天下。
所以不少媒体转向“渠道为王”“技术为王”,媒体生产内容因此被削弱了。
媒体发展的历史有力地证明,无论技术、环境如何变化,内容才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是决定媒体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
不管技术多新、渠道多快,不管制作多么漂亮,缺少高质量信息内容的支撑,最终必然会失去用户和读者。
在传统纸媒被唱衰的今天,作为地方性报纸的《羊城晚报》却一纸风行天下,就是因为其内容受到了读者青睐。
新媒体似乎以渠道、技术赢人,其实更加需要内容的支撑。
“澎湃新闻”之所以受到追捧,就在于专注时政与思想,坚持“内容为王”。
(摘编自冯桢《融媒体时代“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新媒体研究》2018 年8期) 材料四:英国BBC近年来一直侧重对数字内容的新媒体渠道和终端的拓展,在电视、PC电脑终端、移动终端均建立起新媒体业务。
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与新闻媒体良性互动关系的建立公共危机管理是对突发事件和危机情况的合理化、科学化和系统化的管理过程,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的影响,并尽可能使受影响方恢复正常生活。
在整个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政府和新闻媒体的角色至关重要。
政府作为管理者和决策者,需要及时、有效地应对危机,而新闻媒体作为信息传播者和监督者,需要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发布相关信息。
在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政府与新闻媒体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的建立将有助于更好地应对危机,减轻危机带来的社会影响。
下面将探讨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与新闻媒体良性互动关系的建立。
一、政府与新闻媒体之间的互动关系政府与新闻媒体在公共危机中的互动关系可以分为合作关系和对抗关系。
在合作关系中,政府与新闻媒体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共同合作应对危机,实现信息共享、互惠互利。
而在对抗关系中,政府与新闻媒体之间存在矛盾、争执,信息传播受到干扰,不利于公共危机的管理和解决。
良性的政府与新闻媒体互动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建立:1.信息透明在公共危机中,政府应该保持信息的透明度,与新闻媒体进行充分沟通,及时传递危机信息,向公众公开危机的相关信息,以便新闻媒体及时准确地向公众传达信息,避免谣言的传播,增强公众对政府和新闻媒体的信任。
2.相互协作政府与新闻媒体在公共危机中应进行有效的协作,政府需要主动向新闻媒体提供危机情况的最新信息,以便新闻媒体及时准确地向公众传达信息;而新闻媒体也需要对政府的危机管理措施进行客观公正地报道,不进行不实报道和炒作,保持报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3.互相支持政府和新闻媒体在公共危机中需要互相支持,政府在应对危机时需要借助新闻媒体的力量来向公众传递信息,而新闻媒体也需要支持政府的危机管理措施,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引导公众理性对待危机。
4.加强沟通政府与新闻媒体在公共危机中需要加强沟通,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及时分享信息,相互协商,以便更快地解决问题,有效地管理危机。
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各题。
资料一:自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与新闻网站对信息公布的模式,社会个体与传统媒体、新闻网站能够同样地位地作为信息公布主体参加到信息流传系统中,社会个体从信息的“旁观者”转变为了“当事人”,从纯真受众变为信息公布者,只需个体愿意就能够加入到互联网的信息流传系统中。
也就是说,个体与机构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在自媒体平台上拥有同样进入的时机。
据腾讯公司宣布的官方数据显示,2015 年 Q3微信活跃用户达到 6.5 亿,微信民众号关注度达到 73.4%。
也就是说,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是机构专有的,数目是特别有限的,不是人人都能够参加的。
但自媒体不同样,每个个体都能够成立自己的信息平台融入全世界的信息系统中。
自然,自媒体的影响力会遇到资源大小的限制,但个体与机构在进入方面是拥有同样时机的,在这点上能够说自媒体是同样流传权的产物。
(张洪忠梁爽张诗雨《自媒体发展的现状与将来》)资料二:与过去传统媒体追求新闻真切、新闻客观的过程不同,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新媒体时代,新闻真切和客观搁置在一个全开放的舆论场中,面对着多轮质证,但民众留给这些质证的时间其实不多。
既然“人人都有麦克风”,那么关于转型期间的中国媒体而言,就应当做好两件事:一是比谁的音量大,谁是建议领袖,谁能做“中国好声音”;二是搭建一个多声部平台,聚集舆论场中的建议领袖,在众声吵闹中追求建议的均衡、理性,在自说自话中追求多元建议的和解、社会裂缝的弥合。
在自媒体的语境下,一方面需要相信在充足开放的看法市场中,波及公共话题中的道理整体上是越辩越明。
主流媒体要有信心,这也是信息扁平化、民主化的趋向。
夺人眼球的事件、偏执极端的看法,在公共舆论场中其实不占优势。
现实世界中影响力大、有话语权的人,常常也会成为虚构世界的建议领袖。
关于他们,建议封闭早已不合时宜,只会惹起报复性的反弹,要搭建建议充足表达、交手的平台;同时要注意看法的均衡,不要轻信,对任何过于集中的极化看法都要保持警惕。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压轴卷(新高考I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题号;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整洁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座古建筑往往是某一地域历史和文化的缩影,其一木一瓦一柱均记录着历史的更迭,蕴含着古老的智慧。
同时,不同地方的古建筑各具特色,反映了各地的气候环境、地域文化。
沿海地区长期受海洋环境影响,其建筑风格具有明显的海洋特色,如福建土楼、广东客家围屋都是沿海地区建筑的代表。
北方的古建筑又是另一种风貌,金碧辉煌的紫禁城、庄严肃穆的孔府孔庙便是其中的代表。
那么,如何用音乐讲述古建筑的故事,表现古建筑背后的文化?跟古建筑一样,民族民间音乐也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
同一个地方的民间音乐与古建筑,它们背后的地域文化是相同的。
因此,创作中,有的音乐家会以人们熟悉的民间音乐为基础,通过现代音乐语言表达人们对古建筑的独特感知,赋予古建筑特殊含义。
比如,由北京民族乐团打造的民族管弦乐组曲《中轴》,以北京特色曲调为音乐语汇,让听众在变化的节奏与音韵中,感受钟鼓楼、永定门、神武门等古建筑背后的人文韵味和文化内涵,进而领会北京中轴线上的古建筑群所承载的厚重历史。
音乐作品与古建筑在结构上有相通之处。
除了选用极具浓郁地域特色的民间音乐作为表现手段,音乐家还会根据古建筑与音乐在结构布局与节奏韵律上的相通性来建构作品,以音乐结构的布局展现古建筑的布局。
取材于福建土楼的大型交响诗篇《土楼回响》,就通过对称性的调性结构布局展现土楼铺展开的扇形对称建筑结构。
同时,作品还将个性化的声部结构与灵动的旋律结合,运用《新打梭镖》《唔怕山高水远》等极具地方特色的客家山歌独唱、树叶独奏等多种艺术形式,在现代交响乐丰富的音色变化中展现土楼的层次感与色彩感。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现代化和大众化的信息载体和传播工具,成为民意表达的有效渠道。
今年年初,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
新媒体对领导干部提出了新要求,在应对新媒体方面,领导干部要做好以下几点。
增强媒体意识在新媒体大力发展的条件下,领导干部首先要主动顺应从传统媒体传播向全民网络传播转变的这个新趋势,自觉克服落后和陈旧观念,要主动亲近媒体而不是被动应付媒体,把新媒体建设成为与民交流、执政为民的平台。
其次,要深刻认识新媒体在党群沟通中的作用,认识到新媒体既是政府的服务者,又是政府的监督者。
要以积极、开明的态度面对新媒体,建立和新媒体良性互动、合作共赢的关系。
第三,要具有掌控、引导舆论的责任意识,能够把握新媒体环境下形势变化与发展的规律,提高对新媒体构成群体、新媒体舆论形成过程和存在风险的认识,因势利导,使新媒体发展适应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施政的要求。
第四,要认识到,在新媒体沟通中领导干部和普通群众的地位是平等的,享受和承担的权利和义务是平等的,这要求领导干部摆正心态,由“单纯灌输”向遵循“传播交流”转变,由“单向传播”向“互动传播”转变,由“侧重控制”向“侧重引导”转变。
提高自身素质政治素质。
新媒体的开放性、虚拟性、互动性与即时性,使它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的集散地,成为各种意识形态的较量场,只有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具备扎实的政治理论素质,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才能善用新媒体,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和交锋中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同时领导干部还应当坚守自己本岗位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勇于担当,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加强舆情监测,尽早发现问题,主动进行应对,提出科学解决方案,充分保障和维护党和政府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公信力。
道德素质。
紧盯前沿理论透析传播实践O N G N A N C H U A N B O传媒研究——传媒经纬新媒体的政治传播价值探析李婷婷(周口师范学院新闻系河南周口466001)摘要:本文着眼于新媒体的政治传播价值,审视新媒体环境中党政部门政务信息传播的方式、途径及有待完善之处,并探讨其深层的政治、社会与个人原因,且指出利用新媒体的能力与政治传播的效度存在正相关关系,旨在明确政府部门,尤其是党政干部使用新媒体能力的提升不仅关乎政府部门对新媒体的利用程度。
更对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和执政水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关键词:新媒体政治传播价值伴随公众媒介接触和使用习惯的深刻变革,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政务信息和观点不断通过新媒体窗口呈现,新媒体在政治传播中的影响力日趋凸显,越来越显示出其在舆论引导、价值导向和文化引领方面的功能。
本文以新媒体在政治传播中的价值为视角,审视新媒体环境中党政部门政治传播方式、途径及有待完善之处,并探讨其深层的政治、社会与个人原因,且指出利用新媒体的能力与政治传播的效度存在正相关关系,旨在明确政府部门,尤其是党政干部使用新媒体能力的提升不仅关乎政府部门对新媒体的利用程度,更对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和执政水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一、影响政治传播的主要新媒体传播方式新媒体与政治生活走向一体化,正逐步成为政治传播的主导力量。
有规划地使用政务微博、民间微博、政府官网等新媒体信息传播手段和方式,能有效增强与公众之间的意见交流与互动,以汇聚人气、提高政府公信力、打造亲民政府,推动良好政治传播效果的实现。
(一)善用政务微博凝聚执政资源(2012年中国微博年度报告>显示,今年(2012年)每天都有100多家官方微博诞生,至2012年10月底,新浪微博认证的政务微博总达到60064个,相比去年同期净增41932个,增长率达231%。
截至2012年11月11日,在腾2013年第5(总第105期)I 东南传播邕若正第五期传媒囊志噤经爨讯微博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数已达70084个,其中党政机构微博45030个,个人党政官员微博25054个。
国家公务员考试片段阅读题含答案备考国家公务员考试片段阅读题的考生可以通过做题来提高巩固知识,提高答题准确率。
接下来,本人为你分享国家公务员考试片段阅读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国家公务员考试片段阅读题(一)1.大众传媒主要是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平台来开展。
人际传播是指举办论坛、公众开放日等活动,实现人和人之间的传播。
新媒体集合了大众传媒和人际传播两者的优点,兼具广泛性和精准性,既可以同时面对数百万甚至是数千万的受众,也可以实现传播者和受众一对一的交流。
受众既是传播的目标对象,也是传播的主体,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二次乃至多次再传播。
根据上述文字,对“新媒体”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新媒体是建立在大众传媒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基础之上的B.新媒体的受众已从传播的目标对象转变为传播的主体C.新媒体有助于我们实现二次乃至多次再次传播D.新媒体的双向互动性体现了它与传统媒体的区别和优势2.有位投资者重点考察了A城和B城。
在A城,他坐在街头擦皮鞋,擦皮鞋大婶先把他的一只鞋的鞋带解开,擦完等他付了钱才系上。
这个细节让他不得不怀疑这个城市市民的道德水准——一定是有人擦完鞋没付钱跑掉过。
在B城,他搭了5次出租车,下车前,5位司机都提示:先生,请带好您的随身物品。
最终,他把企业办在了B城,B城因此有5000人上岗就业,B城的税务部门每年也因此获得了上亿元的税收——这就是一位擦鞋大神和几位出租车司机的影响力。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A.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影响力B.投资者选址时会更看重居民的道德水准C.人的影响力是稳定的,细心的人才能发现D.某人不经意的行为会影响他人的重大决定3.最能概括下文的是( )。
细菌虽然小得肉眼看不见,但它们在分解枯枝败叶的过程中确实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它们能将吸收二氧化碳和其他养分而长成的树干与枝叶,再分解成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
若没有细菌的存在,那么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只能供植物利用40年,因为碳素将被锁定在植物体内而不能参与到物质循环中去。
与媒体良性互动应是执政共识①河南兰考私人弃婴收养所的一场大火,烧出了一系列问题,也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关注。
但是火灾发生5天,作为最高主管部门的民政部迟迟没有回应舆论关切。
针对此次事件,《人民日报》记者归纳了公众关注的相关热点问题,于1月8日致电民政部寻求回应,结果打了15通电话,在不同的司局处室被来回踢皮球之后,只得到一句领导不在。
这一过程的披露,进一步引发了舆论的不满。
②在公众等待有关部门的权威说法之时,有关部门选择敷衍、推托、拖延或充耳不闻;在社会期待围绕焦点事件有一场良性互动之时,有关部门选择回避或置之不理,甚至以某些强硬的堵、压手段来应对,这样的事例近年来时有发生。
深究这种应对失措、非良性互动的原因,既有能力不足的问题,也有态度和认识问题。
③当下,媒体发展一日千里,如何认识媒体、对待媒体,已成为执政者执政素养不可或缺的部分。
我们早已告别一报两刊时代,全国成千上万家报刊,不仅仅是量的增加,更有质的演进。
尤其随着互联网的崛起,跨入社交媒体时代,网络的去中心化、去权威化和参与性、互动性的增强,极大地改变了媒体环境。
怎样适应这样一个全新的媒体时代,理应成为必备的执政能力。
如果在一个人人都有喇叭的时代,还以大喇叭年代的思维来应对的话,会使得摩擦增多、矛盾加剧。
④新闻工作者不是麻烦制造者,而是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沟通者;新闻媒体也并非心怀恶意的捣乱者,而是执政者与公众交流、沟通、互动的有力平台。
说到底,怎样对待媒体和媒体从业者,关系到怎样对待公众。
善待媒体,是现代治理的应有之义,不仅关乎执政能力建设,更关乎执政伦理。
⑤善待媒体,不是应付媒体,也不是利用各种纯熟的公关技巧来忽悠媒体,更不是对付和摆平媒体,而是懂得尊重媒体,尊重新闻规律和传播规律,充分利用好媒体这一平台,与公众和社会进行良性互动。
⑥舆情并非敌情,民意也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敷衍民意,漠视民意,是在矛盾出现时缺少良性互动和沟通机制。
⑦只有沟通才能达成理解,只有对话才能增进善意,只有互动才能促进共识。
良性互动是凝聚执政资源的必需,理应成为治国理政的共识。
⑧好在,1月9日下午,民政部在官网上,以问答形式,由有关负责人公开回应了河南兰考火灾事件。
虽然有些姗姗来迟,但毕竟是互动的开始。
(《中国青年报》2013年1月10日,有删改)1.下列对原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①段中舆论的不满指的是公众对民政部在兰考火灾后迟迟没有回应舆论以及事后相互推诿的态度表示不满。
B.执政者要学会适应当今媒体环境改变的全新时代,正确认识、对待媒体,这理应成为执政者所必备的重要素养和能力。
C.执政者面对公众关注的重大问题刻意推诿回避,作者认为,这是因为在与媒体的互动过程中缺少沟通交流平台造成的。
D.文章最后一段回到兰考火灾事件上,交代了事态的最新状况,这样写既呼应了开头,又扣紧互动这一文章的关键词。
2.作者为什么说怎样对待媒体和媒体从业者,关系到怎样对待公众?(3分)3.在作者看来,执政者怎样才能做到与媒体的良性互动?(3分)【答案】1.C(3分)2.媒体从业者是公众与执政者之间的沟通者;新闻媒体是公众与执政者之间的交流平台;执政者处理与媒体关系的方式直接影响了公众对执政者的看法和认识。
(共3分,每小点1分。
)(3分)3.①勇于面对社会问题;②在对待媒体曝光社会问题上应有正确的态度;
③转变观念,适应新闻自由和开放的媒体时代;④尊重新闻规律和传播规律,借助媒体与公众进行良性沟通。
(一点1分,答对三点即可。
)(3分)【解析】1.试题分析:与媒体的互动过程中缺少沟通交流平台的说法有误,应是政府与公众之间缺少沟通交流平台。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新闻工作者不是麻烦制造者,而是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沟通者;新闻媒体也并非心怀恶意的捣乱者,而是执政者与公众交流、沟通、互动的有力平台。
说到底,怎样对待媒体和媒体从业者,关系到怎样对待公众。
善待媒体,是现代治理的应有之义,不仅关乎执政能力建设,更关乎执政伦理。
也关系到人民对于执政者的观点和看法。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提高执政能力,转变态
度和认识。
勇于面对社会问题;在对待媒体曝光社会问题上应有正确的态度;转变观念,适应新闻自由和开放的媒体时代,应这样一个全新的媒体时代,提高执政者得素质;尊重新闻规律和传播规律,分利用好媒体这一平台,与公众和社会进行良性互动。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