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实验8
- 格式:doc
- 大小:94.00 KB
- 文档页数:3
实验8
VBA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能够用VBA编写程序,灵活运用分支结构、循环结构及过程进行程序设计。
二、实验准备
(1)掌握VBA程序的建立、编辑和运行的方法。
(2)掌握分支结构语句的使用方法。
(3)掌握循环结构语句的使用方法。
(4)掌握过程、函数的使用方法。
(5)掌握简单程序的算法设计。
三、实验内容
在窗口form1中添加两个命令按钮C1和C2,分别实现以下两个功能。
(1)输出任意两个数中的最大的数。
(2)输出任意10个数中负数的个数、偶数的个数和奇数的个数。
四、实验指导
(1)添加命令按钮。
在“创建”选项卡上的“窗体”组中,单击“窗体设计”按钮。
从工具选项卡中选择“按钮”,在属性对话框中,设置第一个命令按钮的“名称”属性为C1,“标题”属性为“输出任意两个数中的最大的数”;设置第二个命令按钮的“名称”属性为C2,“标题”属性为“输出任意10个数中负数的个数、偶数的个数和奇数的个数”,保存窗体,名称为form1,窗体视图如图8.1所示。
(2)进入VB界面。
在窗体中选择命令按钮C1,在“属性表”对话框中选择“事件”选项卡,如图8.2所示,然后单击“单击”栏右侧的按钮,选择“代码生成器”,如图8.3所示,单击“确定”按钮,进入图8.4所示的VB界面。
(3)编写命令按钮C1的单击事件过程,在VB界面右侧的代码窗口中Private Sub C1_Click()语句和End Sub语句之间的位置填写语句块:
Dim FirstNum As Integer
Dim SecoNum As Integer
78。
幻灯片1第8章过程本章要点:• Function过程• Sub过程•过程的嵌套•参数的传递•代码模块•变量的作用域与生存期幻灯片2过程的引入: 使同类的操作不重复(操作方法相同、参数不同) 过程: 完成一段独立功能,可供其他过程使用(调用)。
过程又称为子程序调用过程: 调用其他过程的过程幻灯片3过程分类:内部函数自定义函数Function过程*内部过程(方法)事件过程自定义过程Sub过程幻灯片48.1 Function过程8.1.1 Function过程的定义1. Function过程的格式[Public|Private][Static] Function <函数过程名>([<形参表>]) [As <类型>][<语句组>][<函数过程名> = <表达式>][Exit Function][<语句组>][<函数过程名> = <表达式>]End Function幻灯片52. 说明(1) Public: 缺省值。
使用Public时表示所有模块的所有其他过程都可以调用该Function过程。
(2) Private: 使用Private时表示只有本模块中的其他过程才可以调用该Function过程。
(3) Static: 使用Static时表示将过程中的所有局部变量说明为静态变量。
(4) <函数过程名>: Function过程的名称,遵循变量的命名规则。
(5) <形参表>: 表示在调用时要传递给Function过程的参数变量列表。
多个变量之间用逗号隔开。
幻灯片6<形参表>格式:[ByVal|ByRef]<变量名>[( )] [As <类型>]ByVal: 表示该参数按值传递。
ByRef: 缺省值。
表示该参数按地址传递。
<变量名>: 遵循变量命名规则的任何变量名或数组名。
实验八果蔬中维生素C的提取和定量测定(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原理】1.学习并掌握定量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情况。
维生素C是人类营养中最重要的维生素之一,缺少它时会产生坏血病,因此又称为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
它对物质代谢的调节具有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发现它还有增强机体对肿瘤的抵抗力,并具有化学致癌物的阻断作用。
维生素C是不饱和多羟基物,属于水溶性维生素。
它分布很广,许多水果、蔬菜中的含量更为丰富。
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
还原型抗坏血酸能还原染料2,6-二氯酚靛酚(DCIP),本身则氧化为脱氢型。
在酸性溶液中,2,6-二氯酚靛酚呈红色,还原后变为无色。
因此,当用此染料滴定含有维生素C的酸性溶液时,维生素C尚未全部被氧化前,则滴下的染料立即被还原成无色。
一旦溶液中的维生素C已全部被氧化时,则滴下的染料立即使溶液变成粉红色。
所以,当溶液从无色变成微红色时即表示溶液中的维生素C刚刚全部被氧化,此时即为滴定终点。
如无其它杂质干扰,样品提取液所还原的标准染料量与样品中所含还原型抗坏血酸量成正比。
【试剂和器材】一、试剂2%草酸溶液: 草酸2g溶于100mL蒸馏水中。
1%草酸溶液: 草酸1g溶于100mL蒸馏水中。
标准抗坏血酸溶液(1mg/mL): 准确称取100mg纯抗坏血酸(应为洁白色,如变为黄色则不能用)溶于1%草酸溶液中,并稀释至100mL,贮于棕色瓶中,冷藏。
最好临用前配制。
0.1% 2,6-二氯酚靛酚溶液: 250mg 2,6-二氯酚靛酚溶于150mL含有52mg NaHCO3的热水中,冷却后加水稀释至250mL,贮于棕色瓶中冷藏(4℃)约可保存一周。
每次临用时,以标准抗坏血酸溶液标定。
二、材料:水果、蔬菜三、器材研钵,组织匀浆器,吸量管,抽滤设备,离心机,滤纸,容量瓶,滴定管,锥形瓶。
【操作方法】一、提取水洗干净待测的新鲜蔬菜或水果,用纱布或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
实验八实验报告电工学中山大学电工原理及其应用实验报告SUN YAT-SEN UNIVERSITY院(系):移动信息工程学号:审批专业:软件工程实验人:实验题目:实验九:BJT单管共射电压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1. 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 掌握放大电路动态性能(电压增益、输入电阻、输出电阻、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以及幅频特性等)的测试方法。
3. 进一步熟练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二、预习思考题1. 阅读教材中有关单管放大电路的内容并估算实验电路的性能指标。
假设:3DG6 的β=100,Rb2=20KΩ,Rb1=60KΩ,RC=2KΩ,RL=2KΩ。
估算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电压增益AV,输入电阻Ri和输出电阻RO2、阅读实验附录中有关示波器的使用、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简介以及放大电路干扰和自激振荡消除的内容。
3、能否用直流电压表直接测量晶体管的VBE?为什么实验中要采用测VB、VE,再间接算出VBE的方法?答:一般的电压表直接测不准,会引起电路参数变化,因为电表直接接在输入端,形成额外的输入信号。
而测UB、UE时,电压表的一端是接地的,不容易形成额外输入。
4、怎样测量Rb1阻值?答:用万用表电阻档测量。
5、当调节偏置电阻Rb1,使放大电路输出波形出现饱和或截止失真时,晶体管的管压降VCE怎样变化?答:饱和失真时Uce减小Ic 增大,截止失真时Uce增大Ic减小。
6、改变静态工作点对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Ri有否影响?改变外接电阻RL对输出电阻RO有否影响?答:因为Ri≈Rbe‖Rb1‖Rb2;Ro≈Rc,所以对输入电阻有影响对输出电阻吴影响。
7、在测试AV,Ri和RO时怎样选择输入信号的大小和频率?为什么信号频率一般选1KHz,而不选100KHz或更高?答:应该选Ui=10mv作用f=1KHZ左右,因为,试验电路为阻容耦合单管共射放大电路,阻容耦合单管放大电路的下限频率fL越小电路的低频响应越好,所以采用1KHZ而不用更高的8.单管共射级放大电路测试中,如果将函数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示波器中任一仪器的二个测试端子接线换位,将会出现什么问题?答:对于函数信号发生器:如果有波形输出,例如正弦波,则在示波器端的显示是反相。
实验八叠加定理、基尔霍夫定律验证一、实验目的1. 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叠加定理和基尔霍夫定律以提高对两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通过实验加深对电位、电压与参考点之间关系的理解。
3. 通过实验加深对电路参考方向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二、必备知识1. 叠加定理: 对于一个具有唯一解的线性电路, 由几个独立电源共同作用所形成的各支路电流或电压, 等于各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在相应支路中形成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不作用的电压源所在的支路应(移开电压源后)短路, 不作用的电流源所在的支路应开路。
2.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律:在任一时刻, 流出(流入)集中参数电路中任一节点电流的代数和等于零;集中参数电路中任一回路上全部组件端对电压代数和等于零。
3.电位与电压:电路中的参考点选择不同, 各节点的电位也相应改变, 但任意两点的电压(电位差)不变, 即任意两点的电压与参考点的选择无关。
三、预习要求1. 复习实验中所用到的相关定理、定律和有关概念, 领会其基本要点。
2.通过观看《电路实验常用仪器仪表使用方法简介》光盘, 预习实验中所用到的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根据实验电路计算所要求测试的理论数据, 填入表中。
4. 写出完整的预习报告。
四、实验仪器DF1731SL2A型直流电压源一台HY1770型直流电流源一台VC97型数字万用表一块C65型直流电流表一块电流插座三个 电流插头一个100Ω、190Ω、450Ω滑线电阻各一只 五、实验任务1.验证叠加定理(1) 将电压源的输出电压US 调至10V, (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档测定), 电流源的输出电流IS 调至20mA (用直流毫安表测定), (2) 然后关闭电源, 待用。
按图1.1所示连接实验电路, 也可自行设计实验电路。
图 1.1 叠加定验证电路(3) 按以下三种情况进行实验: 电压源与电流源共同作用;电压源单独作用, 电流源不作用;电流源单独作用, 电压源不作用。
VB实验报告《VB程序设计》实验单元一实验报告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2指导教师:王云侠完成时间: 3月22日实验一VB环境和可视化编程基础一、实验目的1 了解Visual Basic的安装2 掌握启动与退出Visual Basic3 掌握建立、编辑和运行一个简单应用程序的全过程4 掌握基本控件的使用二、实验环境VB6.0三、实验内容1、编写一程序,在文本框中统计在该窗口上鼠标单击的次数。
提示:对窗口编写两个事件:Form_Load事件对文本框初值设为空;Form_Click事件对文本框计数。
对文本框计数:Text1=Val(text1)+1 。
2、命令按钮、字号、内容和格式的复制练习。
按钮1:使得Text1中的文本按要求改变。
按钮2:将Text1中选定的文本复制到Text2. 控件名 Form1 Label1 Label2 Text1 属性 Ca ption=”实验2” 复制文本输入文本Text=“VB功能强大,但要下功夫学习才能学好。
” (每个同学文本框中内容可以不同) Text2 Command1 Command2 四、实验步骤1、编写一程序,在文本框中统计在该窗口上鼠标单击的次数。
从运用中点击vb6.0经典版Text=”” Caption=”隶书25磅” Caption=”复制=>” 打开标准 EXE 建立一个form 1添加一个Label和TextBox,Label的caption改为“你单击窗体的次数”,TextBox 的text改为空,然后编写代码如图点击运行即可。
2、命令按钮、字号、内容和格式的复制练习。
从运用中点击vb6.0经典版打开标准 EXE 建立一个form 1添加两个Label两个TextBox两个CommandButton,Label的caption改为“输入内容”和“复制效果”,TextBox的text改为“任意文字”和“空”,CommandButton的caption改为“隶书25磅”和“复制=>”。
实验八数组程序设计
【实验目的】
1、结合课本经典算法,加深对数组特点的了解;
2、掌握程序设计中对复杂的数组的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
例1、输入N个数到数组中,找出其中绝对值最小的数和绝对值最大的数,并将两者互换位置。
运行结果参考如下窗体:
例 2、设有如下两组数据: A:2,8,7,6,4,26,24
B:79,27,32,40,57,66,82
编写一个程序,把上面两组数据分别读入两个数组中,然后把两个数组中对应下标的元素相加,即2+79,8+27,…,24+82,并把相应的结果放入第三个数组中,最后输出第三个数组的值。
分析:两个一维数组中下标相同的元素相加之和是第三个一维数组中对应下标的元素。
运行结果参考如下窗体:
【上机参考练习题】
要求:利用空余时间设计调试出来,并将设计方法及代码写入试验报告。
1.(必做)设有矩阵A、B,将两矩阵相加,结果放在C矩阵中。
矩阵A 中各元素的值矩阵B中各元素的值
0 2 0 1 2 3
2 0 2 4 5 6
0 0 2 7 8 9
A、B矩阵都为3行3列,求和矩阵C = A + B。
矩阵加法的规则是:若I行K 列的A矩阵与I行K列的B矩阵求和,得到的矩阵为I行K列的C矩阵,C中的每个元素为:
C(i, j)= A(i, j) + B(i, j)
运行结果参考如下窗体:
2. (选做)设有 10 位学生的数学、物理、英语 3 门课的成绩,见下表。
以下的同学姓名。
运行界面如下图所示。
图 7-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