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案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 格式:doc
- 大小:86.11 KB
- 文档页数:2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设计说明本课主要讲述我国的外交政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以周恩来的外交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
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知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间、内容及影响,知道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方针的内容和意义。
2.通过分析图片、视频等资料,领略周恩来等外交家的外交智慧,认识到外交活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利益,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培育家国情怀。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
教学难点:我国外交政策的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与国际形势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解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史料分析法问题探究法资源与工具(一)资源周恩来图片文字资料(二)工具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出示周恩来的图片,同时提出问题:他是谁?回顾中国近代史,与他有关的史事有哪些?教师讲述:革命时期,周恩来为革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担任国务院总理,同时兼任外交部长,以非凡的才能、智慧与精力,为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由此导入新课。
二、预习检查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有哪些?三、学习任务一四、学习任务二五、学习任务三六、过程性评价课堂练习七、课堂小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结束了近代以来百年屈辱的外交史。
中国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与苏联等国家建交,注重发展与周边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的外交关系。
1953年,周恩来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产生了广泛且深远的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八、布置作业1.基础型作业:制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外交大事记。
详见PAD推送试题1.2006年,胡锦涛主席发表了题为《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新年贺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这与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的哪一原则的基本思想保持了一致(C) A.“一国两制” B.民族区域自治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科教兴国战略2.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A)A.1953年B.1955年C.1971年D.1972年3.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这是周恩来总理说于(C)A.访问印度和缅甸时B.日内瓦国际会议上C.万隆会议上D.第26届联合国会议上4.下列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B)A.互相尊重领土主权B.独立自主C.互不侵犯D.平等互利5.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不准确的是(D)A.在国际上产生很深远的影响B.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C.在与印度等国家的交往中多有体现D.只适用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6.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次双边谈判中(A)A.中印谈判B.中缅谈判C.中苏谈判D.中美谈判7.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B)A.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D.以五大国身份之一参加日内瓦会议8.周恩来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代表中国政府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其主要背景是(A)A.一些国家的代表在会议中提出“反对共产主义问题”,怀疑中国搞“颠覆”活动B.亚非国家间社会制度不同C.一些亚非国家存在着严重的民族矛盾和边界冲突D.亚非国家过去经历的遭遇不同9.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的外交方针、原则至今仍富有生命力并被广泛运用的是(B)①“求同存异”的方针②“一边倒”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A.①②③B.①③C.②③D.③④下列成就中,按取得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中葡两国举行澳门交接仪式②战略导弹部队的组建③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A.③②④①B.②③④①C.②④③①D.③④①②【答案】A今年是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记忆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关史实以及求同存异方针;通过阅读分析多种类型的史料的过程,初步掌握分析历史观点的能力;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中感受中国外交中“和”的外交智慧。
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难点:求同存异【教学过程】导入:出示叙利亚驻联合国外交官图片,出示系列中国近代外交图片,引用周恩来的观点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用最近发生的时事引起学生兴趣,再从学生熟悉的概念引入不熟悉的历史,导入新课。
环节一以和立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设问:新中国成立奉行什么外交政策?出示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的宣言。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预习情况;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历史素养,突出新中国外交政策。
2. 出示二战后世界形势图,并出示司徒雷登“三不让”材料以及《论人民民主专政》节选材料,阐述中国在严峻的世界形势下的外交选择。
设计意图:由地图以及史料勾勒新中国建立时的国际形势,揭示中国的'外交选择。
3. 出示苏联国书、毛泽东访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图片,梳理中苏建立外交关系的过程。
出示新中国建立一周年建交17国列表,认识到中国在尖锐的外交环境下取得的外交成就。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历史图片中动态认识历史过程的能力。
环节二以和为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 出示缅甸总理吴努的观点,引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问,提出时间?由谁提出?具体表述?设计意图:承上启下,自然过渡教学环节,引入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教学环节。
检测学生预习情况,培养学生自读自学能力。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篇一: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概念和重要性;2.了解我国在和平外交中的作用和贡献;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概念;2.我国在和平外交中的作用和贡献。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2.激发学生对和平外交的兴趣和热情。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和平外交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和平外交的思考。
2.讲解(15分钟)向学生介绍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概念,解释其重要性和意义。
同时,通过展示我国在和平外交中的一些成功案例,如中国积极参与朝鲜半岛无核化谈判、中国推动建立亚信等,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和平外交中的作用和贡献。
3.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你认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有哪些特点?- 你能举出一些国际上的和平外交案例吗?- 你认为我国在和平外交中的作用和贡献是什么?每个小组就问题展开讨论,并在一定时间后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观点和结论。
4.展示(10分钟)请几个小组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引导学生对其他小组的观点进行评价和讨论。
5.总结(5分钟)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展示,总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重要性和我国在和平外交中的作用。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提出自己对和平外交的看法和建议。
六、教学延伸要求学生利用媒体资源,进一步研究我国在和平外交中的重要案例,并撰写一份独立的报告,展示自己对和平外交的理解和思考。
七、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展示,评价学生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同时,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展示。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篇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平外交的概念和意义;2.认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重要性;3.掌握一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策略;4.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外交意识。
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设计】知识结构图课标要求1、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
夲课围绕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展开,主要学习两部分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争取和平的外部环境,打开外交局面,我国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苏联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国注重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在此过程中与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在万隆会议上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这些成就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为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课时1课时新中国外交政策外交成就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时间、人物、内容、影响时间、人物、特点、影响教后反思本节课的内容依据课标进行整合划分,采取了版块式教学方法,以两个篇章循序渐进展开教学。
教学过程中首先使用漫画和材料导入课堂,并借助大量文字材料充实课堂。
辅助学生学习,提高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其次,采取学生自学、小组合作讨论、教师重点讲解等多种教学方式,能够紧扣历史教学指导意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最后,结尾时补充周恩来总理外交成就的相关材料,使学生认识到周恩来总理对中国外交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积累经验,提高教学水平课后补充(学生提问)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新中国初期外交环境的复杂性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作业与板书设计】【1.作业设计】【同步测试】一、单项选择:A组(巩固学习)二、材料题:B组(拓展学习)【2.板书设计】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八年级下课时16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课标要求〗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包括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和“求同存异”针。
2.认识周恩来在50年代外交成就上的作用以及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教学难点〗“求同存异”方针〖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民国四大美男图片,激发学生兴趣,引入周恩来,导入新中国外交)老师:俊男美女,自古以来,备受人们所喜爱。
当历史的年轮推至民国时期,我们一起去欣赏意气风发、英俊潇洒的四大美男,请睁大你们羡慕不已的眼睛。
那你们知道民国四大美男分别是谁吗?后人根据现代审美观所评选出的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四个美男子,梅兰芳、汪精卫、张学良,周恩来。
年轻的他们的确美得过分,那你们吗?周总理之美绝对不只限于外在,而是深深扎根于其内在绝佳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
他年少奋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他挥斥方遒,为中华之明日而革命。
他日理万机,为让世界认识中国而奔走。
他鞠躬尽瘁,为中国能有今日死而后已。
今天,我们从他闪耀夺目的星河中,摘取几颗璀璨动人的明星即周总理的外交风采。
一起感受其伟大的人格魅力,并知晓5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二、新课讲授(一)教学目标与目录展示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包括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和“求同存异”方针。
3.认识周恩来在50年代外交成就上的作用以及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教学目录第一篇破旧立新——独立自主定国策第二篇睦邻友好——五项原则指国路第三篇大国担当——万隆会议立国威(二)新课学习1.第一篇破旧立新——独立自主定国策展示材料+材料研读材料一:清朝的西太后,北洋军阀袁世凯,国民党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不学他们被动、懦弱……我们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周恩来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标要求: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学目标: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美国、苏联对中国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通过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形成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过程和新中国对世界外交所作的贡献。
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通过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价值。
重难点: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
难点对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基本准则的正确理解。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你知道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任外交部长是谁吗?学生:周恩来。
教师:周恩来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外交家,他以出色的外交才能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那么他对我国的外交事业有哪些贡献呢?让我们来了解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新课探究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外交政策史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教师(过渡):作为一个新兴的独立国家,新中国在积极主动展开外交活动的时候,我们特别重视搞好与邻国的关系,并在此过程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外交原则,这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展示下面表格,让学生了解有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知识。
探究1 如何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究2 为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够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学生广泛讨论后老师点拨:(1)五个原则相互联系,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为出发点,引申出各项原则;又以“和平共处”原则作为总目标,以其他原则为保障。
作为一个整体,五项原则又全面概括了国家间关系及交往的基本原则。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八年级下册《历史》的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各项成就,以及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和完善。
教材通过讲述重大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取得的成就。
但是对于外交领域的知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外交政策,以及外交领域取得的成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以及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各项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以及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各项成就。
2.难点: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和完善,以及学生对外交领域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成就,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外交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下册《历史》2.课件:相关外交事件的图片、视频等资料3.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取得的成就,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以及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各项成就。
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外交的发展历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成就,以及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
先学案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班别姓名座位号
【学习目标】
1.说一说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以及美苏对中国的外交态度。
2.默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说出这一原则对推动国际关系所起的作用。
3.简述在万隆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作出的贡献。
4.阐明“求同存异”的内涵和影响;
5.列举周恩来在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活动。
【学习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
【学习难点】你认为本课难点是:
【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即自主预习和思维提升。
2.自学方法:首先独立阅读课文寻找答案,然后通过分析归纳、对比记忆、顺序记忆、讲解
记忆、总结反思等方法记熟自学内容。
3.自学时间:30分钟
4.要求:上课前,完成以下四大步骤。
①独立完成先学案。
②小组长根据答案,用红笔改卷。
③全体同学核对答案,并记熟答案和本课主线。
④同学们两两相互提问,确保记熟答案。
【自主预习】
【思维提升】
材料 2018年4月14日凌晨,新华社记者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听到空中传来巨大爆炸声,叙利亚国家电视台说美英法三国对叙利亚发动了侵略。
——新华社快讯请回答:你认为美英法三国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谁与争锋!)
1.根据自主预习的内容和课堂上给出的三幅漫画,每个小组每幅漫画设计一个题目。
2.出题的小组可任意选择一个小组回答问题,其他小组评价补充。
3.小组基础分为100分,答对加5分,答错扣5分,补充答案得5分。
4.小组长准备好一张纸,准备课堂上随时计分。
周总理在会议上发言
)突发事件: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代表,攻击,
”活动。
)中国代表处理方法:周恩来提出“”的方针。
)万隆会议上,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