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题
- 格式:doc
- 大小:74.00 KB
- 文档页数:4
计量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计量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A. 物理学B. 化学C. 测量和测量设备D. 生物学2. 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A. 米B. 千克C. 秒D. 安培3. 在测量中,误差的来源主要有:A. 测量者B. 测量设备C. 环境因素D. 所有上述因素4. 以下哪个不是测量误差的类型?A. 系统误差B. 随机误差C. 绝对误差D. 相对误差5. 测量结果的准确度通常由哪个参数来表示?A. 分辨率B. 灵敏度C. 误差D. 精度6. 测量仪器的灵敏度是指:A. 仪器对被测量变化的响应能力B. 仪器的最小可测量值C. 仪器的测量范围D. 仪器的稳定性7. 测量数据的记录应遵循什么原则?A. 记录数据时可以进行四舍五入B. 记录数据时应该保留有效数字C. 记录数据时应该使用科学记数法D. 记录数据时应该使用原始数据8. 在进行测量时,以下哪个操作是错误的?A. 使用校准过的测量设备B. 测量前预热设备C. 测量时忽略环境条件D. 测量后记录数据9. 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是指:A. 测量结果的误差B. 测量结果的不稳定性C. 测量结果的可信度D. 测量结果的不精确度10. 测量数据的分析中,以下哪个方法不是用于减少随机误差的?A. 重复测量B. 取平均值C. 使用更高精度的仪器D. 增加测量次数答案:1-5 C A D C D 6-10 A B C C 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计量学中的“量”是指具有______的物理量。
2. 测量误差的分类包括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______。
3. 测量仪器的精度通常由______来表示。
4. 测量数据的记录应遵循______原则。
5. 测量数据的分析中,重复测量和取平均值可以减少______误差。
答案:1. 量值 2. 粗大误差 3. 误差 4. 有效数字 5. 随机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测量误差的来源及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计量选择试题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计量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基础科学?A. 测量的科学和技术B. 测量的法律和法规C. 测量的统计方法D. 测量的仪器设备答案:A2. 在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主单位是什么?A. 米B. 厘米C. 毫米D. 千米答案:A3. 下列哪个单位不是国际单位制(SI)中的基本单位?A. 千克B. 安培C. 摩尔D. 升答案:D4. 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应当根据什么来确定?A. 计量器具的精度B. 计量器具的使用频率C. 计量器具的使用寿命D. 计量器具的稳定性和使用条件答案:D5. 计量数据的准确性通常通过什么来保证?A. 计量器具的校准B. 计量人员的技术水平C. 计量环境的稳定性D. A和C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6.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计量结果的准确性?A. 计量器具的精度B. 计量环境条件C. 计量人员的技术水平D. 计量数据的处理方法答案:A, B, C, D7. 在进行计量检定时,需要考虑以下哪些因素?A. 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B. 计量标准器的准确度C. 计量环境的控制D. 计量数据的记录和分析答案:A, B, C, D8. 计量学的应用领域包括哪些?A. 工业生产B. 商业贸易C. 科学技术研究D. 法律法规的制定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9. 所有计量器具都需要定期进行检定。
答案:错误。
只有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工作计量器具需要强制检定。
10. 计量器具的校准可以代替检定。
答案:错误。
校准和检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校准是对计量器具进行的一系列操作,以确定其示值与对应标准值之间的关系,而检定则是对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全面评定。
四、简答题11. 简述计量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答:计量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它是确保交易公平的基础,例如在购买商品时,准确的计量可以保证消费者得到应有的数量。
其次,计量学对于保障公共安全至关重要,如在医疗卫生领域,准确的计量可以确保药物剂量的精确,避免医疗事故。
计量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计量学是一门研究测量的科学,它主要关注的是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以下哪项不是计量学的研究内容?A. 测量方法的标准化B. 测量设备的校准C. 测量结果的统计分析D. 测量设备的制造工艺答案:D2. 在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主单位是:A. 米B. 厘米C. 毫米D. 千米答案:A3. 下列哪个单位不是国际单位制(SI)中的基本单位?A. 千克(kg)B. 安培(A)C. 摩尔(mol)D. 牛顿(N)答案:D二、填空题4. 计量仪器的校准是指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仪器设备所指示的量值与_________之间的关联,通过测量一个或多个量值,将它们与对应的已知量值进行比较的过程。
答案:测量标准5. 在测量过程中,系统误差是指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与_________之间的差异。
答案:真值三、简答题6. 简述计量学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答案:计量学在工业生产中至关重要,它确保了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通过标准化的测量方法和精确的测量设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浪费,保证产品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此外,计量还有助于新产品的研发,通过精确的测量数据,工程师可以更好地理解产品性能,从而进行有效的设计和改进。
四、计算题7. 某工厂使用一台测量范围为0-1000mm的卡尺进行产品尺寸的测量。
如果卡尺的分度值为0.02mm,且在一次测量中读数为520.35mm,请计算该测量值的标准不确定度(假设所有误差来源都已考虑,且卡尺已经过校准)。
答案: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仪器的分辨率、仪器的校准误差、操作者的技能等。
在本题中,仅考虑仪器的分辨率,即分度值。
因此,该测量值的标准不确定度可以近似为分度值的一半,即0.02mm / √3 ≈ 0.01mm。
五、论述题8. 论述在科学研究中,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区别及其重要性。
答案:在科学研究中,准确度和精密度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计量考试试题及答案计量学是一门研究测量方法、测量工具和测量过程的科学。
以下是一份计量考试的试题及答案示例: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计量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哪一项?A. 测量方法B. 测量工具C. 测量过程D. 所有以上答案:D2. 以下哪个单位是长度的基本单位?A. 米B. 千克C. 秒D. 摩尔答案:A3. 国际单位制(SI)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什么?A. 克B. 千克C. 吨D. 磅答案:B4. 测量误差可以分为以下哪几类?A. 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B. 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C. 测量误差和估计误差D. 人为误差和仪器误差答案:A5. 以下哪个不是测量仪器的校准方法?A. 直接比较法B. 标准物质法C. 替代法D. 经验法答案:D(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测量误差的来源及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答案:测量误差的来源主要有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测量系统的不完善或操作者的偏差造成的,它会导致测量结果的偏差,通常具有一致性或可预测性。
随机误差是由测量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引起的,它会导致测量结果的波动,但通常服从统计规律。
测量误差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减少误差是提高测量质量的关键。
2. 描述国际单位制(SI)的七个基本单位。
答案:国际单位制(SI)的七个基本单位包括:米(长度单位),千克(质量单位),秒(时间单位),安培(电流单位),开尔文(温度单位),摩尔(物质的量单位),坎德拉(光强单位)。
这些基本单位构成了国际单位制的基础,其他所有单位都是由这些基本单位导出的。
(此处省略其他简答题)三、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 如果一个物体的长度测量值为5.6米,测量误差为±0.05米,请计算其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并给出测量结果的准确表达。
答案: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为0.05米。
因此,测量结果的准确表达应为5.6±0.05米。
计量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计量是指()。
A. 测量设备的使用B. 规范计量单位的使用C. 测量结果的准确性D. 以上都是答案:D. 以上都是2. 下面哪个选项是正确的计量单位的定义?A. 千克(kg):力的单位B. 摄氏度(℃):时间的单位C. 米(m):质量的单位D. 立方米(m³):体积的单位答案:D. 立方米(m³):体积的单位3. 精确度指的是()。
A. 测量结果的接近程度B. 测量结果的重复性C. 测量结果的准确性D. 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答案:C. 测量结果的准确性4. 下面哪个选项是不正确的计量器具分类?A. 基本计量器具B. 电子计量器具C. 公用计量器具D. 标准计量器具答案:C. 公用计量器具5. 标准件的作用是()。
A. 进行准确测量的依据B. 用于校准其他器具C. 检验计量器具性能的参照D. 以上都是答案:D. 以上都是二、填空题1. 计量的国际标准是()。
答案:国际单位制(SI)2. 液体体积的计量单位是()。
答案:升(L)3. 光强的计量单位是()。
答案:坎德拉(cd)4. 校准计量器具时,一般根据()进行。
答案:标准器具5. 面积的计量单位是()。
答案:平方米(m²)三、判断题1. 计量的目的是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答案:正确2. 计量器具的使用范围不受环境条件的限制。
答案:错误3. 计量仪表的灵敏度越高,越容易出现误差。
答案:错误4. 标准件的标定周期一般较长。
答案:正确5. 毫升是体积的计量单位。
答案:正确四、问答题1. 什么是零位误差?如何校正?答:零位误差是指测量仪表在没有测量量作用时的指针或数字显示不为零的现象。
校正方法是将零位调整装置调整为零位。
2. 什么是相对误差?如何计算?答:相对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计算公式为相对误差(%)=(测量值-真实值)/ 真实值 × 100%。
3. 什么是百分比误差?如何计算?答:百分比误差是指相对误差用百分数表示的值。
计量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计量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测量技术B. 测量误差C. 测量单位和测量过程D. 测量设备2. 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包括几个?A. 6个B. 7个C. 8个D. 9个3. 以下哪个不是计量仪器的误差来源?A. 仪器本身B. 操作者C. 环境条件D. 测量对象4. 计量检定的目的是确保什么?A. 测量结果的准确性B. 测量过程的便捷性C. 测量设备的美观性D. 测量数据的可读性5. 以下哪个单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长度单位?A. 米B. 英尺C. 英寸D. 码6. 计量检定的周期性原则是什么?A. 根据仪器的精度决定B. 根据仪器的使用频率决定C. 根据仪器的磨损程度决定D. 根据国家规定的时间间隔决定7. 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是什么?A. 测量结果的误差B. 测量结果的准确度C. 测量结果的可信度D. 测量结果的偏差8. 计量标准器是什么?A. 用于校准的设备B. 用于测量的设备C. 用于记录的设备D. 用于存储数据的设备9. 计量学中的“溯源性”指的是什么?A. 测量结果的可追溯性B. 测量设备的可追溯性C. 测量过程的可追溯性D. 测量方法的可追溯性10. 计量检定的目的是?A. 确定测量设备是否合格B. 提高测量设备的精度C. 降低测量设备的误差D. 以上都是答案:1-5 C B A A A6-10 D A A A 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计量学中的“溯源性”是指测量结果能够追溯到________。
12. 计量检定的周期性原则是根据________的时间间隔进行。
13. 计量学中的“不确定度”是指测量结果的________。
14. 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包括长度单位________(米)等。
15. 计量检定的目的是确保测量结果的________。
答案:11. 国际单位制12. 国家规定13. 可信度14. 米15. 准确性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计量检定的重要性。
计量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在计量领域中,SI国际单位制包括以下哪些基本单位?– A. 秒、米、千克、安培、摄氏度– B. 时、升、克、焦耳、汤姆逊– C. 分、立方米、千克、Tesla、华氏度– D. 钟、毫升、千克、伏特、摄氏度2.恒星的亮度可以用哪个单位来表示?– A. 太尔– B. 瓦特– C. 伏特– D. 奥斯卡3.下列哪个是非计量单位?– A. 镜头焦距– B. 质量– C. 功率– D. 时间4.以下哪个选项不是描写物体长宽高的单位?– A. 毫米– B. 米– C. 秒– D. 厘米5.电场强度的单位是?– A. 秒– B. 伏/米– C. 瓦特– D. 安培二、填空题1.1000克等于______千克。
2.光的速度是______。
3.10分米等于______厘米。
4.电阻的单位是______。
5.1毫秒等于______秒。
三、简答题1.什么是计量基准?2.什么是不确定度?如何计算不确定度?3.什么是误差?如何表示和计算误差?4.什么是量纲?为什么要使用量纲分析?5.什么是准确度和精确度?它们有何区别?四、计算题1.将36毫升的体积转换成升。
2.如果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0 * 10^8米/秒,求一束光从地球到月球一次往返所需的时间。
3.某物体的重量为100牛顿,求其质量。
4.某电阻器两端电压为12伏特,电流为2安培,求电阻的大小。
5.一辆汽车行驶了3小时,速度为60千米/小时,求行驶的距离。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答案: 1. A 2. A 3. A 4. C 5. B二、填空题答案: 1. 1千克 2. 3.0 * 10^8米/秒 3. 1000厘米 4. 欧姆 5. 0.001秒三、简答题答案: 1. 计量基准是指为进行计量而选定的物理量的标准值。
2. 不确定度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值的偏差。
计算不确定度的方法有标准偏差法、极限法等。
3. 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计量试题库及答案1. 单项选择题(1) 计量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测量技术B. 测量方法C. 测量理论D. 测量实践答案:C(2) 计量单位的国际标准是什么?A. SIB. CGSC. MKSD. FPS答案:A(3) 计量器具的校准周期通常由什么决定?A. 使用频率B. 制造商规定C. 计量法规D. 所有上述因素答案:D2. 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属于计量器具的主要特性?A. 准确性B. 稳定性C. 可追溯性D. 可操作性答案:ABC(2) 计量数据的分析方法包括哪些?A. 统计分析B. 图表分析C. 回归分析D. 趋势分析答案:ABCD3. 判断题(1) 所有计量器具都必须定期校准。
答案:正确(2) 计量数据的误差总是可以完全消除的。
答案:错误(3) 计量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
答案:错误4. 简答题(1) 简述计量学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
答案:计量学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包括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确保安全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2) 什么是计量器具的校准?答案:计量器具的校准是指通过与标准器具比较,确定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并进行调整或记录,以确保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5. 计算题(1) 如果一个测量仪器的测量误差为±0.5%,当测量值为100单位时,其误差范围是多少?答案:误差范围是100单位的±0.5%,即±0.5单位。
(2) 已知一个测量系统的线性度为0.1%,当测量范围从0到100单位时,其最大非线性误差是多少?答案:最大非线性误差是100单位的0.1%,即0.1单位。
6. 论述题(1) 论述计量学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答案:计量学在科学研究中至关重要,因为它提供了精确的测量方法和标准,确保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此外,它还有助于跨学科和跨领域的数据比较和整合,促进了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技术的创新。
计量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计量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测量技术B. 测量原理C. 测量单位D. 测量误差2. 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主单位是:A. 米B. 千米C. 厘米D. 毫米3. 以下哪个不是测量误差的来源?A. 仪器误差B. 操作者误差C. 环境误差D. 测量方法4. 测量结果的准确度是指:A. 测量结果的真值B. 测量结果的误差大小C. 测量结果的可靠性D. 测量结果的一致性5. 测量数据的记录应该遵循什么原则?A. 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B. 保留有效数字C. 四舍五入到整数D. 根据需要任意取舍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计量单位可以分为______和______。
7. 测量误差可以分为______误差和______误差。
8. 测量仪器的准确度通常用______来表示。
9. 测量结果的______是衡量测量结果质量的重要指标。
10. 在进行测量时,应尽量减小______误差,避免______误差。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测量误差的分类及其特点。
12. 什么是测量的重复性?它在实际测量中的意义是什么?13. 什么是测量的再现性?它与重复性有何不同?14. 简述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5. 某测量仪器的测量误差为±0.05mm,若测量一个长度为100mm的物体,计算其测量结果的可能范围。
16. 给定一组测量数据:10.2mm, 10.3mm, 10.1mm, 10.4mm, 10.5mm,请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7. 论述计量学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18. 论述测量误差的来源及其控制方法。
答案:一、选择题1. B2. A3. D4. B5. B二、填空题6. 基本单位,导出单位7. 系统性,随机性8. 精度等级9. 精确度10. 系统性,随机性三、简答题11. 测量误差分为系统性误差和随机性误差。
计量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单位适合衡量物体的长度?A. 磅B. 米C. 升D. 立方米答案:B. 米2. 仪表的准确性指标是?A. 精度B. 灵敏度C. 误差D. 分辨率答案:A. 精度3. 下列哪个单位适合衡量物体的质量?A. 米B. 秒C. 千克D. 点答案:C. 千克4. 量规是一种用来测量什么的仪器?A. 温度B. 电压C. 厚度D. 长度答案:D. 长度5. 以下哪项不是评价标准?A. 精确性B. 灵敏度C. 准确性D. 粗糙度答案:D. 粗糙度二、填空题6. 量规最小读数是__________毫米。
答案:0.027. 万用表的单位是__________。
答案:伏特8. 表量的准确性指标是__________。
答案:精度9. 计量的三个重要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答案:准确性、精确性、可重复性10. 带有辅助采样通道的设备叫做__________。
答案:多功能仪器三、简答题11. 请简要描述灵敏度的定义及其在计量中的作用。
答:灵敏度是仪表响应输入量变化的程度,即其单位输出量的变化。
在计量中,灵敏度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仪表对被测量的反应程度,也能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仪器进行测量,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12. 请简要说明为什么设备的校准是至关重要的。
答:设备的校准是为了验证设备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经过校准的设备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误差,保障生产质量。
以上即是本次计量考试的试题及答案,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备考顺利!。
数量经济左安平 80820193
1.1 模型设定
为检验假说1,本节建立如下实证检验模型:
lnAPC t = c1 +c2*lnSTRR t + c3*lnGINI t + u t
其中lnMPC为居民总体边际消费倾向的自然对数,lnSTRR表示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偏斜程度的自然对数,lnGINI表示基尼系数的自然对数,u t表示与解释变量无关的随机扰动项。
模型中加入反映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距的基尼系数(lnGINI)作为控制变量,是因为居民内部收入差距的拉大对居民总体消费倾向也有着重要影响:根据凯恩斯提出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高收入者比低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低,当既定的国民收入更多分配到高收入者群体的时候,会导致社会总体的消费倾向降低,从而消费支出总量减少。
如果不将居民收入差距变量加以控制而直接回归,有可能会出现伪回归情况。
根据假说1,中国式财政分权背景下政府支出结构的偏斜可能抑制了居民总体消费倾向,本文预期有c2﹤0。
1.2 变量选取和数据说明
本部分研究所用的数据为1992~2005年的年度时间序列数据。
本部分采用的各种指标介绍如下:居民总体消费倾向(APC),定义为支出法GDP构成中“居民最终消费”与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统计中“居民可支配总收入”的比值;政府支出结构偏斜程度(STRR),其激励来源是“为增长而竞争”(傅勇,2008),表示财政分权对政府行为取向中支出结构的影响,用历年“功能性财政支出”中经济建设费、行政管理费同“预算外支出项目”中之和与社会文教费的比值作为指标,这也是本文的创新之一1;基尼系数(GINI):表示居民内部的收入分配差距状况,相关指标来自王亚芬计算的“总收入基尼系数”(转引自文娟,2008)。
文中相关数据见下表:
表1 假说1检验中所涉变量及数据
注:表中数据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或根据年鉴原始数据计算得出,其中STRR计算中使用的预算外相应项在1992-1995年为固定资产投资、行政事业支出和城市维护支出三项,1996-2005年为基本建设支出、行政事业费支出、城市维护费支出和乡镇自筹统筹支出四项。
GINI系数转引自文娟(2008)。
1.3 单位根检验
为克服使用非平稳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可能出现的伪回归现象,文章先对指标lnAPC、lnSTRR和lnGINI进行平稳性分析和处理。
这里使用ADF检验对以上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见下表:
表2 假说1中各时间序列的单位根检验
注:1,检验类型(c,t,n)中,c、t、n分别表示ADF检验模型中的常数项、时间趋势项和最优滞后阶数,最优滞后结束遵循AIC、SC准则;2,***表示1%临界值。
根据上表,可以看出:(1)各变量的水平值都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不能拒绝有单位根的原假设,即所有变量的水平值都是非平稳序列;(2)所有变量的差分值都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有单位根的原假设,即各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都是平稳序列。
因此,可以认为方程中所有变量都具有单位根,且都是一阶单整的,从而可对其进行相关协整检验,以判断各变量之间是否具有长期协整关系。
1.4 协整检验
恩格尔和格兰杰最早提出了协整的概念和方法,他们试图通过协整检验在两个或多个非平稳变量间寻找长期均衡关系。
恩格尔和格兰杰提出两步法估计协整向量,即先用最小二乘估计对向量进行协整回归,然后再对所得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
由EG两步法得到的协整参数估计量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和有效性,但对有限样本的估计量往往存在偏差,且样本容量越小偏差越大。
为克服这一缺陷,Johnsen提出了动态分布滞后模型来估计模型中变量的长期均衡关系。
Julieus对单变量协整模型和多变量协整模型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相对于但变量
的协整模型来说,多变量模型的残差更小,解释力更强。
为此,本部分采用多变量Johnsen 协整检验方法进行协整检验,通过建立迹统计量和最大特征值似然比统计量来确定各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
在确定VAR协整检验的滞后阶数时进行了滞后长度判别检验(Lag Length Criteria),检验表明模型的最佳滞后期数为2期(见表4-3)。
采取带截距项无趋势项的检验模型对向量Yt=(lnAPCt,lnSTRRt,lnGINIt)进行协整检验。
检验关系的结果如表4-4所示:迹检验和最大特征值检验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居民总体边际消费倾向、政府支出结构偏斜率和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基尼系数之间存在一个协整方程。
表4 假说1检验方程中各变量的协整检验结果
注:*表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p-值是MacKinno-Haug-Michelis(1999)p-values。
注:括号内数据是相应变量估计系数的标准误。
根据上面的分析结果显示:(1)在长期中居民总体消费倾向和政府支出结构偏斜度正相关,相关弹性系数约为0.153,即政府支出结构偏斜率增加1个点会带来居民消费倾向约0.153个点的增加,反之则反是。
这与假设中的c2﹤0相左,假说1不成立,即当前居民消费倾向的下降不是因为政府支出结构偏斜率提高,而是因为政府支出结构偏斜率下降。
这可能是因为
政府支出结构的偏斜会迫使居民在一些项目(医疗、教育、住房、养老)上的支出增加,从而偏斜率越高,居民被迫支出越多。
从实际来看,政府支出结构偏斜率在样本期间呈下降趋势,居民在一些方面的被迫支出也有所减轻,从而带动了居民“被迫”消费倾向的下降,从居民消费意愿角度来说,这未尝不是好事。
(2)居民消费倾向与居民内部收入差距负相关,这与多数研究结论相一致;相关弹性系数约为0.004(绝对值),说明基尼系数每增加1个点会带来居民消费倾向约0.004个点的下降。
从现实来看,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下降。
总体上说,当前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下降,受到了政府支出结构偏斜率下降和基尼系数攀高两个方面的冲击,但来自政府支出结构的冲击要比来自基尼系数的冲击更大。
如前分析,政府支出结构偏斜率下降通过降低居民“被迫”消费而造成的居民消费倾向下降部分是不必过虑的,居民内部收入差距拉大所造成的消费倾向下降则应引起更多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