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 格式:ppt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15
4.3 物质
跨膜运输的方式
【课程目标】
1.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教学重点】
1.进出细胞方式的条件和实例
【教学活动】
活动一: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被动运输
1.概念:物质进出细胞时,______________的扩散。
2.类型
方向:
(1)自由扩散条件:
实例:
方向:
(2)协助扩散条件:
实例:
二、主动运输
1.方向:
2.条件:
3.实例:
4.生理意义: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的需要,
主动选择地吸收所需要的 ,排出____________和 的物质。
活动二:物质非跨膜运输的方式
1.胞吞:细胞摄取大分子时,首先是大分子附着在
________表面,从而使细胞膜内陷形成________包围着
大分子,从膜上分离下来进入细胞内部。
2.胞吐:细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
____________,然后移到____________处,与之融合,
将大分子移出细胞。
3.胞吐和胞吞的结构基础: 。
活动三:完成下列表格
【课堂反馈】《导学案》。
高一生物跨膜运输知识点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的科学学科,而在高中生物学的学习过程中,跨膜运输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
跨膜运输是指生物体内物质在细胞膜上进行进出的过程,分为主动跨膜运输和被动跨膜运输两种方式。
本文将通过介绍主动跨膜运输和被动跨膜运输的原理和机制,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主动跨膜运输主动跨膜运输是指物质在细胞膜上从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域运输的过程。
这种跨膜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常见的能源是细胞内的三磷酸腺苷(ATP)。
1. 离子泵的运输离子泵是实现主动跨膜运输的一种重要机制。
细胞膜上存在着多种类型的离子泵,常见的包括钙离子(Ca2+)泵、钠离子(Na+)泵和钾离子(K+)泵等。
这些离子泵可以将细胞内的离子从低浓度区域转运到高浓度区域,以维持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的平衡。
2. 膜上载体蛋白的运输膜上载体蛋白是一类能够实现物质跨膜运输的蛋白质。
它们可以选择性地结合和运输特定的物质,常见的载体蛋白包括激活运输子(ABC输家蛋白)、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等。
这些载体蛋白通过与物质的结合来实现跨膜运输,从而实现细胞对特定物质的摄取或排泄。
二、被动跨膜运输被动跨膜运输是指物质在细胞膜上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运输的过程。
与主动跨膜运输不同,被动跨膜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主要依靠物质本身的浓度梯度驱动。
1. 扩散的运输扩散是一种常见的被动跨膜运输方式,它是指物质在浓度梯度的驱动下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自由移动的过程。
扩散可以发生在细胞膜上的双分子层内,也可以通过细胞膜上的通道蛋白实现扩散运输。
2. 载体蛋白的运输除了在主动跨膜运输中扮演重要角色外,载体蛋白在被动跨膜运输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与物质的结合,载体蛋白可以帮助物质跨越细胞膜,并在浓度梯度驱动下实现被动运输。
与主动跨膜运输中的载体蛋白不同,被动跨膜运输中的载体蛋白不需要消耗能量。
三、其他跨膜运输方式除了主动跨膜运输和被动跨膜运输外,还存在着其他一些跨膜运输方式,如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主备课:施教日期:学习目标:1、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2、进行图表的解读。
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难点:主动运输课时:1知识结构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分子或离子:被动运输:自由扩散:由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
协助扩散:由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
主动运输:由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消耗能量。
2、分子的跨膜运输:胞吞胞吐【学习过程】知识回顾: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______和______。
2、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课本P70左图所示人工合成的无蛋白质的脂双层膜对不同分子的通透性。
思考1、什么样的分子能够通过脂双层?什么样的分子不能通过?一、小分子和离子的跨膜运输1、预习后填写以下内容:①物质跨膜运输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根本区别是:主动运输是____________条件下,需要_________,这种方式对细胞生活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2、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需要消耗能量吗?为什么?思考3、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被称为被动运输?思考4、人体的白细胞能吞噬入侵的细菌、细胞碎片及衰老的红细胞,这是什么作用?对人体有什么意义?技能训练:哪种离子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哪种离子通过主动运输排出细胞?你是如何作出以上判断的?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分为两大类: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它们都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的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但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质协助。
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运输的过程,需要消耗细胞的能量,还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例题:1、下列跨膜运输的生理活动中,属于主动运输的是A.酒精进入胃黏膜细胞B.CO2由静脉血进入肺泡内C.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D.水分子进出细胞2、实验表明,K+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但如果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缬氨霉素(含12个氨基酸的脂溶性抗生素)时,K+则可以通过膜从高浓度处移向低浓度处。
(完整版)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稿课稿生命科学学院学生说课稿专业班级姓名学号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稿说课人: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样五个方面进行剖析.首先说一说教材分析,我的教材分析包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3个方面。
一、教材分析下面首先介绍教材的地位和作用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着重介绍细胞膜的重要功能,这承接了上一章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细胞膜的结构, 同时本章节的理论知识是学习下一章细胞的能量和利用的基础,所以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然后说一说我的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参中“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并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因此我制定了3个方面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首先是知识目标,(1)、知识目标区别三种运输方式的类型和特点;其次是能力目标(2)能力目标培养信息解读和知识迁移转化的能力;最后是情感目标(3)情感目标a、通过对生命现象的阐释,体会生命的物质性;b、养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形成严谨的科学精神。
接下来是本节课的重难点3、教学重点、难点根据生物必修一新课程标准,以及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为了学生准确的区分三种运输方式,因此本节课的重点为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
教学难点:主动运输是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物质,从而要载体与能量的参与,学生可能很难理解这种特殊性。
因此本节课的难点为主动运输。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首先是教法分析二、教法分析考虑到高一学生的现状,我采取以讲授法为主,辅以讨论法和直观教学法,在讲解三种运输方式的特点的时候,我采用动画模拟直观的向学生展示三种运输方式的过程,并组织学生自由讨论,这样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稿3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我说的课是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我将从教材分析处理、教法学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三大方面说明。
一、教材分析和处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章是介绍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三章已经介绍了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及大致功能,第四章前两节已学习了生物膜的结构模型和物质跨膜运输实例。
本节着重介绍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这一重要功能,包括小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和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通过对几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探究,并运用数学坐标图来表达三种方式的规律和特征,可以培养学生对图表数据的解读能力,即信息解读和知识迁移转化的能力。
2。
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本教材的特点,确定如下目标:知识目标: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信息解读和知识迁移转化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对生命现象的阐释,体会生命的物质性,养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严谨的科学精神。
3.重难点重点就是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其中两种被动运输方式,学生已有扩散和渗透的知识基础,较易理解。
难点是主动运输。
4。
教材处理学生学过呼吸运动中肺换气、肺部气体交换,已有对物质交换的了解。
通过对前几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细胞膜的结构、水分跨膜运输实例的基础,掌握了蛋白质多样性的知识,同时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
但学生对跨膜运输方式还停留在感性认识层次。
本节依次讲解被动运输方式、主动运输方式及意义。
二、教法、学法、教学手段教法:采用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合作和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总体思路为:展示现象→ 提出问题→ 解释原理→总结概念,使学生综合运用到课程标准所提到的"观察,描述,比较,概括,分析,解读图表"等技能,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4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宜城二中高一生物组范冰霜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的类型及特点;(2)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异同点;(3)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的意义;(4)正确解读坐标数据图标。
能力目标:(1)逐渐形成运用类比和对比地方法进行学习的能力;(2)逐渐形成运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小分子和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2.大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胞吞和胞吐教学难点:主动运输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前面学习细胞膜的功能知道,细胞膜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那么物质是如何进出细胞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新课]:回顾:膜的“流动镶嵌模型”(2min)PPT图片展示,让学生站起来用语言描述。
问题探讨:(3min)哪些物质能通过人工合成的磷脂双分子层,哪些不能?能通过的是如何通过的?让学生起来回答。
引申出物理上的“扩散”现象,进而引出“自由扩散”的内容。
一、自由扩散(5min)图片讲解(强调相邻的磷脂之间是有间隙的,见必修一封面);运输特点一一讲解(方向,是否需要载体,是否耗能);运输动力是浓度差,并且重点讲解相关曲线分析(没有极值)二、协助扩散(5min)图片讲解(强调改运输的物质直径大于磷脂之间的空隙,载体具有专一性,课重复利用,具有饱和现象);运输特点一一讲解(方向,是否需要载体,是否耗能);运输动力是浓度差,并且重点讲解相关曲线分析(当载体蛋白饱和时,运输速率达到极值)承上启下:(3min)列表比较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相同点,都是顺相对浓度梯度运输的。
总结出,它们都属于“被动运输”。
可是又有两则资料显示,物质并不都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的。
这是为什么呢?引出“主动运输”的内容。
三、主动运输(5min)图片讲解(强调运输方向和需要能量);运输特点一一讲解(方向,是否需要载体,是否耗能);运输动力是能量,并且重点讲解相关曲线分析(强调横坐标是能量。
跨膜运输高一知识点跨膜运输是细胞中物质从细胞内膜途径跨越细胞膜进出细胞的过程。
在生物体内,许多重要的物质需要通过跨膜运输来完成它们在细胞内外的传递。
本文将介绍跨膜运输的几种常见方式和相关的高一生物学知识点。
一、被动跨膜扩散被动跨膜扩散是指细胞内外物质由于浓度梯度而自发地通过细胞膜跨越的过程。
这种跨膜运输不需要细胞消耗能量,是一种passively transport 的方式。
被动跨膜扩散的速率受到物质分子的大小、电荷和浓度差的影响。
二、主动跨膜运输与被动跨膜扩散相反,主动跨膜运输是指细胞内外物质由于浓度梯度相反,需要借助 ATP 酶或能量耗费来完成的跨膜过程。
细胞通过主动跨膜运输可以实现对物质的选择性摄取和排出。
常见的主动跨膜运输方式包括:原位转运、承运体蛋白和 ABC 转运体系统。
三、胞吞和胞吐胞吞和胞吐是常见的细胞内物质运输方式。
胞吞是指细胞通过细胞膜的膜流作用将外界颗粒或液滴引入细胞内形成囊泡,从而完成物质摄取的过程。
胞吐是指细胞将细胞内物质通过囊泡输送到细胞膜并排出细胞外。
这两种运输方式在细胞的免疫防御和细胞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离子泵离子泵是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通道,可以主动地将离子跨越细胞膜。
离子在细胞内外的浓度差是维持正常细胞功能的重要因素。
离子泵通过耗费 ATP 分子来驱动离子的转运,使细胞内外离子浓度保持恒定。
五、细胞外基质和细胞内基质细胞外基质和细胞内基质是细胞内外物质传递的重要媒介。
细胞外基质是细胞外的一种结构性分子集合,由胶原蛋白、弹性纤维和粘多糖等组成。
它可以提供细胞外的支持和保护作用,并参与细胞信号传导。
细胞内基质是细胞内的一种基质,包含许多运输蛋白和酶,它们参与细胞内物质的传递和转化。
总结:跨膜运输是细胞中物质在细胞膜内外之间进行的重要过程。
被动跨膜扩散通过浓度差驱动物质跨膜运输,而主动跨膜运输依赖能量的消耗。
胞吞和胞吐是细胞摄取和排出物质的方式,离子泵则通过 ATP 的耗费来维持离子浓度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