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点将”张亚勤来华对阵GOOGLE开复
- 格式:doc
- 大小:2.04 KB
- 文档页数:1
环球企业家:谷歌与微软的世纪之战拖延与反击2005年3月初,在微软工作了16年的微软.Net My Services的首席工程师马克·拉克斯基(Mark Lucovsky)悄然从微软离职,并加盟谷歌。
要知道,拉克斯基是Windows核心设计师之一,它曾主要负责Windows NT执行、内核、Win32 runtime以及其它关键部分的设计。
拉克斯基的“叛逃”让鲍尔默在办公室内将椅子狠狠地摔在墙上。
彼时,谷歌是否会开发操作系统已经是个次要问题,首要问题已经变成了谷歌触及了微软一直引以为傲的人才池。
盖茨曾经有个观点,微软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投资银行高盛,因为它才真正分流了本应属于自己的人才。
2005年时,似乎谷歌也成为了一个显而易见的人才争夺机器了,它天价且不停增长的股票,它那闻名全球的福利体系,以及它时刻流露出的酷劲都太像另一个微软了。
微软开始酝酿重大调整。
2005年11月1日,微软在旧金山启动了“Live”战略。
比尔·盖茨声称,现在是“Live”软件的纪元,在促成新一代计算机的诞生方面,微软将扮演重要角色。
微软制定计划开发两类网络服务,针对消费者的Windows Live和针对中小企业的Office Live,两者分别是微软Windows和Office软件的网络版。
善联想者不免追溯到10年前——1995年12月7日,盖茨启动“互联网战略日”宣告网络浪潮来临,推出Internet Explorer 浏览器与Netscape竞争并最终击败对手。
10年以来,这应该是微软在互联网领域最重要的战略了。
负责深化“Live”战略的,是2005年刚加入微软的雷·奥兹(Ray Ozzie),2006年6月,他接替了盖茨首席架构师的职位。
一个月后,在微软与分析师的沟通会上,奥兹发表了“PC时代即将终结”的惊世言论:“上一个时代,是个人计算机时代,微软自然会从PC的思考角度出发。
但现在我们进入了新时代,一个以互联网为中心的时代”。
“谷歌撤离中国大陆”冷思考2010年3月,“谷歌”宣布退出中国大陆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谷歌事件折射出中国互联网监管政策与谷歌这样的全球最强势互联网企业之间的正面交锋。
2010年3月2日,“谷歌”提请美国政府就中国互联网管理模式诉诸WTO,美国政府随即对中国互联网制度是否影响了贸易自由展开了法律论证。
从我们了解到的我国WTO专家的分析来看,WTO对互联网内容监管尚未作出任何法律规定,而国际版权公约《伯尔尼公约》则明确规定各国对文字内容拥有审查权,全世界已有164个国家承认了该文本,其中包括中国和美国。
在WTO现有法律框架下,美国政府想找到合适的法条,指控中国网络管理是一种贸易保护并不容易。
同时,中国在2000年入世时确实承诺3年后在音像制品、图书、电影等文化产品领域,全面执行自由贸易原则,但这一承诺并不适用于服务贸易,而且“谷歌”广告模式的视频网站提供的究竟是产品还是服务,其实很难界定。
另外,美国政府希望通过修改WTO协定来增加对互联网的内容监管法律条文,在程序上也是很难达其到目标的。
修改WTO协定需经部长级会议全体协商一致,或由三分之二以上WTO成员国同意,因此短期内要达成,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外资企业在经营中要遵守当地法律是世界范围内的规则,“谷歌”再强势也不应成为例外,但中国政府要考虑中国的法律是否完善、透明,并得到了公的地执行。
“谷歌事件”给了中国政府一个信号,那就是中国需要有一部互联网基本法,将过去由各个部门出台的各种法律、条例、红头文件汇总、提炼、修正、升华和透明化,从而让所有在中国经营的互联网公司都明白其“自己的界限在哪里”。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谷歌”是我们了解西方最好的工具。
更重要的是,西方要了解中国改革开放成果,很多都需要通过“谷歌”搜索。
百度在中国搜索引擎市场有绝对优势,但还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被西方互联网用户所接受。
在这种情况下,谷歌其实是我们向西方宣传30多年改革开放成果的很好的工具和渠道。
谷歌和微软们结盟结果就是为了种个树中英文两版Google and Microsoft Join Forces for the Ultimate Tree Planting Initiative在科技巨头们日益竞争的背景下,谷歌和微软的最新动作却出人意料:它们决定联手,不是为了推出下一代最强大的搜索引擎或操作系统,而是为了一项伟大的共同目标——植树造林。
This unexpected collaboration between tech giants Google and Microsoft has taken the world by storm. At a time when competition in the tech industry is fiercer than ever, their latest move is not about launching the next generation of the most powerful search engine or operating system. Instead, it's about a grand shared goal — tree planting and reforestation efforts on a global scale.这一决定的背后是两家公司对于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共同关注。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林火频发等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环境可持续性的关注和行动呼声。
Behind this decision lies a mutual concern for climate change and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In recent years, escalating issues like global warming and rampant wildfires have heightened awareness and calls to action for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worldwide. 谷歌和微软结盟的计划非同寻常,它们将整合各自的技术和资源,共同投入到全球各地的树木种植和森林恢复项目中。
微软亚洲研究院回应撤离中国微软亚洲研究院回应撤离中国据财联社,近日,有传言称微软公司欲将其在中国设立的唯一研究机构——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撤离中国,转移到加拿大温哥华。
但MSRA向界面新闻明确表示:此消息不属实。
微软为什么只允许中国有盗版一、害怕失去市场占有率二、为了更好地打击竞争者(国内操作系统)三、塑造windows系统生态四、微软一直在低声下气地避免盗版微软亚洲研究院基本介绍据悉,微软亚洲研究院1998年在北京成立,是微软在美国本土以外最大的研究机构。
在中国IT行业尚处早期的年代,微软亚研院的出现,无异于提供了一个科研人才接触前沿课题、前沿技术的窗口。
在当时,微软亚研院成为了清华、北大学生假期实习的首选,今天中国科技圈的许多中流砥柱技术高管都有亚研院的经历,包括百度前总裁张亚勤、阿里云的缔造者王坚、小米合伙人林斌、金山CEO张洪江、百度CTO王海峰、旷视科技联合创始人印奇等。
微软亚洲研究院好进吗很难。
1、进微软研究院需要本科及以上学历,计算机及其他相关专业,有相关工作经验也可,微软现在有两种进入方式是比较大众的,MS现在不直接,或者很少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录取员工。
很多微软的项目都是外包到中软等公司做,所以如果你在微软做外包,表现出色,会有那么一点机会,微软有内部推荐机制,如果你认识人,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内推进入,不过前提也是自己要有一定能力。
2、在技术方面头脑聪明逻辑思维强英语方面,几轮面试基本上是全程英文的,想进入微软公司一定有自己的特长方面或是学历或是技术,或是态度等等,另外要根据自己知识储备免试相应的岗位才更有可能入选。
要求精通数据结构与算法,C语言不能太差。
微软亚洲研究院工资待遇微软亚洲研究院待遇还不错,不错的职位年薪20W以上。
微软亚洲研究院是微软公司在海外开设的第二家基础科研机构,也是亚洲地区仅有的两个基础研究机构之一(另一个是微软印度研究院)。
微软亚洲研究院是微软公司在亚太地区设立的基础及应用研究机构,也是微软在美国本土以外规模最大的研究机构。
谷歌重返中国之路:与中国当地伙伴合作
陈荣臣
【期刊名称】《疯狂英语(小学版)》
【年(卷),期】2018(000)012
【摘要】精彩导读尽管遭到员工的反对和质疑,世界搜索引擎巨头谷歌仍在积极开发符合中国规定的手机搜索引擎,以重返中国市场。
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让世界瞩目,只有合作共赢,才是企业发展的长久之计。
【总页数】3页(P30-31,56)
【作者】陈荣臣
【作者单位】江苏射阳县陈洋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谷歌重返中国Mobvoi“出门问问”人工语音智能公司总部办公室 [J],
2.此时非彼时谷歌重返中国缘何更具象征意义 [J], 孙永杰
3.谷歌为何要重返中国 [J], 黄金萍
4.谷歌或将与腾讯、浪潮合作,重返中国市场 [J], SDNLAB;
5.谷歌将踏上重返中国市场之路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8年谷歌中国有可能做的五件事2007年,谷歌中国在纷纷扰扰中度过,一方面,说明谷歌在中国尚不成熟,不了解中国的形势,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竞争对手更加重视谷歌的2008年,谷歌中国会有哪些动作呢?1、与更多中国本土网站合作,实现双赢可能实现程度:★★★★★目前,谷歌中国已经与新浪、腾讯等第一方队门户,中华网、TOM在线等第二方队门户,中国移动、中国网通等运营商,狗狗资源搜索、土豆网、天涯社区、265等同类中领先的网站。
在2007年,谷歌中国从这些合作中,尝到了不少甜头,不少搜索流量和广告收入都来源于这些合作网站的点击,相信在2008年,谷歌中国会继续不惜重金与更多网站和服务商合作,推广自己的搜索服务与Adsense广告分成。
2、推出Gphone和基于Android手机平台的谷歌拼音输入法可能实现程度:★★★★不可否认,目前,谷歌拼音输入法从功能上不及搜狗拼音,2008年,谷歌拼音除了继续不紧不慢地完善PC版本的功能外,还会在今年正式推出的Android移动平台和终端产品Gphone上,推出谷歌拼音输入法手机版,这是开复先生在之前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的,相信谷歌中国正在为Android平台开发不少中文版本。
相对于iPhone,Gphone 拥有正逐渐熟悉中国用户需求的本土团队,并且同样拥有大量fans;更重要的是,谷歌拥有中国移动这一重要合作伙伴,而iPhone还路漫漫……[中国站长站]3、合法免费的MP3音乐搜索可能实现程度:★★★既然是《华尔街日报》爆出的新闻,真实性一定八九不离十,谷歌中国将于巨鲸音乐网合作成立公司,在中国推出合法的免费的音乐搜索下载服务,并以增值业务取得盈利。
看到这条消息,再对比之前,三大唱片公司对中国雅虎和百度的诉讼,真有点里应外合的意思。
唱片公司一边与谷歌中国展开合作,以期在“增值业务”中开拓全新的盈利渠道,另一边与非法下载法庭上见,维护即将推出的谷歌音乐搜索的权益,唱片公司与谷歌的合作合同中,相信也会在有关协议中约定打击盗版的责任问题。
谷歌意欲重返中国Google Play闲棋有大作用
张书乐
【期刊名称】《《IT时代周刊》》
【年(卷),期】2015(000)012
【摘要】当年谷歌离开内地,是因为陷入了搜索引擎水土不服、无法本地化的中国式瓶颈。
Google Play作为先头部队,要打破中国式瓶颈,其实手上已经紧握了法宝——应用审核有关于谷歌意欲回归中国市场,用"定制版"Google Play作为向中国用户献礼的头盘之类的消息,早已经在网络之上飞得到处都是,而对于谷歌这次重返中国,几乎是一片否定之声,理由很简单。
【总页数】2页(P48-49)
【作者】张书乐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谷歌TV用户将能通过Google Play商店访问内容 [J],
2.谷歌意欲退出中国有何玄机 [J], 蔡恩泽
3.谷歌重返中国之路:与中国当地伙伴合作 [J], 陈荣臣
4.谷歌有心返场中国梅开二度Google Play依然面临莫测未来 [J], 宋滟泓
5.重返中国,谷歌闲棋式破局 [J], 张书乐;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李开复前天刚亮相中国,张亚勤随后“追杀而至”。
昨日,微软宣布派遣全球副总裁张亚勤来华主持研发大局———负责微软在中国科研及产品开发的整体布局,推进微软中国研发战略。
微软对此项任命准备已久,而张将在两个月之后才能到任。
张亚勤同时被任命为微软中国副董事长,将与微软中国董事长兼ceo陈永正共同领导微软中国。
事实上,微软“点将”张亚勤来中国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抗衡从微软跳到google中国当总裁的李开复。
李开复近日在与微软的竞业禁止诉讼中,获准可替google中国进行招聘。
前日李已高调亮相,声称要大力推进google中国的研发进程。
而张亚勤是微软对抗李开复的最佳人选。
比尔·盖茨这样评价此次任命,“他是我们在中国实施统一的研发战略的最佳人选,将进一步推进我们的创新。
”
从管理经验看,张亚勤在微软的发展路径与李开复如出一辙,都是先执掌微软中国研究院、任首席科学家,然后晋升为副总裁。
两人都是著名的科学家,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极富号召力。
在研发背景方面,张亚勤在微软负责移动通信及嵌入式系统设备部门,地位与李开复相当。
现年39岁的张亚勤有“天才工程师”之誉,他12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年仅31岁就被成为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院士,打破该协会百年历史上最年轻院士的纪录。
“他是微软的骄傲。
”曾经与张亚勤共事过的盛大总裁唐骏对他的评价毫不吝啬。
另外,张李二人彼此知根知底,李开复曾亲自把张亚勤从其他公司挖到微软,做自己在中国研究院的接班人。
“我十分十分兴奋。
”张亚勤凌晨在美国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越洋电话采访时表示,要来中国主推各大研究机构的融合,中国不会有像微软“七合三”式的整体架构重组,仍将按照快速渐进的方式发展。
关于与google对抗的问题,张亚勤没有直接回答,他只是表示,“创新”是微软的杀招。
而google中国也在李开复领导下,高举“创新”的大旗,双方将在技术创新性上展开正面对决。
google在最近半个月内连推三项中文服务,面对越跑越快的google中国,张亚勤表示,自己将全力投入研发,加快产品创新。
但不是专注互联网,而是需要照顾三大方面:一是基础平台,包括windows系列软件;二是数字生活;三是数字工作领域。
另外,促进政府和学校的关系也是重点。
目前,中国已成为微软在美国之外业务布局最全、研发投入最大的国家之一,在中国从事研究和产品开发的微软员工近800人,每年投入上亿美元。
喜欢看科幻小说和下围棋的张亚勤,将统领这一庞大的研究机构,在中国“扑杀”正在组建中的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