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宁静致远的教师文化
- 格式:ppt
- 大小:335.50 KB
- 文档页数:30
静能生慧净能生美竞能生优敬能生德
营造“四jing”校园争做“四jing”教师
心必静:静心静思、宁静致远。
治学静心---备课用心、上课尽心、辅导耐心;科研静思---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深刻反思,彰显教师踏实进取、实干创新的工作作风。
面必净:洁净温馨、心灵纯洁。
衣着干净、办公室干净、卫生区干净;语言干净(文明得体)、心灵纯净(干净纯洁),彰显教师朴素大方、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学必竞:力争上游、誓志卓越。
破旧立新、择优汰劣、主动寻求、急流勇进;好胜心强、荣誉感浓烈、你优我赶,互不示弱,彰显教师不断提升自我的竞争意识。
礼必敬:倾心敬业、互敬互爱。
爱岗敬业、执着追求、遵守纪律、严于律己;尊敬领导、团结同事、互帮互助、和谐共处,彰显教师平易近人、虚怀若谷的崇高形象。
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这体现了 __对教师职业心态的高度关注。
教师的职业心态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应有的内涵和重要目标。
胡锦涛同志特别指出,希望广大教师“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这体现了对教师职业心态的高度关注。
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比较关注教师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提高,为在学校内部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包括竞争机制,也想了很多办法。
但是常常对教师的专业心态发展并不是很关注。
教师的职业心态,实际上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应有的内涵和重要目标。
“静心”就是使内心平静,“潜心”就是用心专和深。
静下心来就是使内心平和、宁静,潜下心来就是用心专注、深入。
教师教书要静心、不动荡、不浮躁,教师育人要潜心、不繁杂、不肤浅。
“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不仅表现出对于教师职业心态的关注,而且也有很强的针对性。
现在,在教师队伍中,确实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浮躁、肤浅的问题,静不下心来教书,潜不下心来育人,有一种职业倦怠和职业困惑。
教师的这种职业倦怠如果蔓延,无论我们花多大力量搞教师培训、教研活动,最终也很难使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内因,即教师的自我修养有待加强。
但是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也有其外因,即教师的生态环境有待改善。
我们现在讲学校生态,讲建设学校文化,往往在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方面考虑得多,但是我们也要关注目前教师是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工作。
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外因包括过重的压力、无限的责任、繁琐的管理、文山、会海、检查风,再有就是个别扭曲的舆论,使教师感到心理压力很大,地位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
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之下,很难让教师静心和潜心。
因此,要使广大教师“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应该加强教师的自我修养,改善教师的生态环境。
首先,应该加强教师的自我修养。
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句话道出了教师基本职责所在:“传道”如果理解为育人,“授业”则当指教书,而“解惑”则两者兼而有之。
新时期教师如何才能做到既静心教书,又潜心育人,经过在北师大这几天的培训,聆听了各位教育专家的讲座,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下面谈几点我的想法:一、境界要高,理念要新培训中有幸参观了北京润丰小学,聆听了校长卓立的讲座,从这位古稀校长、名校长的身上,可以感觉到教师要想真正做到静下心来教好书,潜下心来育好人,必须有大胸怀、大情怀。
卓校长提出“为中华之富强而读书”,这是何等高的境界。
在卓校长的主导下,他校各种软硬件建设引领全国潮流,创立了全国一流学校。
在卓校长“一切为了明天”、“一切为了孩子”的理念引领下,他校通过对学生的“七星”评价,让学生从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造就了一批好品格、好性格、适应社会的学生。
我认为这才是教书育人的最高境界。
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北师大的校训,这八个字充分指出了教师的职责所在,也即教书育人。
习总书记提出: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
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根据习总书记的要求,我们教师在工作中应努力做到“四心”从教: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应努力做到“四个相统一”: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
因此我们教师要始终坚持终身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业务水平,要始终坚持师德师风提升,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成为学生的楷模。
我认为这才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三、抓住课堂,潜移默化我们要认识到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育人环境不管搞得如何红红火火,如火如荼,这些都是浅层的,只有课堂教学才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
我们教师应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潜移默化教好书,育好人。
打造教师文化,做幸福的管理者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而教师更是这一事业的中坚力量。
教师们肩负着培养未来人才的重任,他们的工作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影响和塑造学生的人生。
所以,作为教师的管理者,如何打造良好的教师文化,让教师幸福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管理任务。
本文将从管理者的角度探讨如何打造教师文化,做幸福的管理者。
一、倾听和尊重倾听和尊重是打造良好教师文化的基石。
管理者应该时刻倾听教师的声音,关心他们的困惑和需求,尊重他们的职业精神和职业价值。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他们对教学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见解,管理者应该充分尊重教师的学术权威和专业素养,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
只有倾听和尊重,才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师文化。
二、关心和关爱关心和关爱是打造教师文化的动力源泉。
管理者应该时刻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了解他们的困难和压力,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关怀和支持。
在工作和生活中,教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管理者应该给予他们及时的帮助和解决方案,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力量。
管理者还应该关心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成长,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指导,让教师不断提升自己,实现个人价值。
只有关心和关爱,才能拉近管理者与教师的距离,增进他们的彼此信任,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师文化。
三、激励和激情激励和激情是打造教师文化的动力引擎。
管理者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激励教师,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在教师的工作中,管理者可以给予表扬和奖励,让教师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成就,增强工作的动力和信心。
管理者还应该激励教师勇于创新,鼓励他们探索教学的新方法和新路径,让教师在工作中充满激情和活力。
只有激励和激情,才能让教师不断进步,教学水平得到提高,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师文化。
四、分享和合作分享和合作是打造教师文化的共同体意识。
管理者应该倡导教师之间的分享和合作,让教师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形成良性的竞争和共同发展。
在教师的工作中,管理者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交流和讨论,鼓励教师分享教学心得和经验,促进教师之间的共同提高。
《宁静致远演讲稿》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宁静致远》。
所谓宁静,就是平稳静心态,不为杂念所左右,因而高效率地完成你所要完成的所有事情。
就如慎独一样,不管有没有老师的看管和监督,你都必须学会严于律己。
历史上曾有这样一个人,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文人,他是秦王称霸的助手,是极尽奢华无语的富豪。
从布衣到丞相,他尝尽了时间名利宠幸。
可物盛则衰,当他惨遭灭门时,却牵着她孩子的手说:“我还想和你一起牵着黄狗,到东门打野兔啊。
”他猛然回首,才发现清贫与宁静最值得他留念。
可对于将死之人,却在不能够。
李斯啊,我们只能为您叹息。
人生最短暂的,也正如流星一瞥,昙花一现,所以,让灵魂携带宁静,站在淡然的远方,眺望尘世的纷繁;让心灵保持澄澈,哪怕前方有多少艰难仙族,却能走得更远。
在赶路的人们啊,请放慢你前进的脚步,欣赏一下路边的花吧。
把心静下来,听听风声雨声倾听心灵的呼唤……那该如何让我们的心静下来呢。
那就要培养自己“慎独”的心,平定自己的心,不为杂念左右,经常受得住诱惑。
联系学习生活,当我们在学习时,你会不会把心定下呢。
会不会被周围的环境所影响。
有没有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宁静是一种境界,宁静是一种气质,可以修身养性;宁静是一种气度,可以让人心折;宁静同时也是一种探求知识的力量。
人的一生弯曲波折,不可能永远也保持宁静,火喜或哀,但起码也要给心留下一片宁静的空地,使思维处于更广阔的天地。
同学们,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要踏踏实实学习,守住心中的纯洁,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诱,不为败所恼,去追寻自己理想的天空,向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
第二篇: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一句千古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一位万表丞相:“三顾频繁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诸葛孔明,一生之写照。
历史黄叶,俨然一儒士风范,山高水长,传承至今。
如今,世事纷繁,谁能心随朗月高,志与秋双洁。
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心痛之极。
谈谈教师“静”的修炼作者:马宗才来源:《广西教育·B版》2013年第07期【关键词】“静” 修炼平常心【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B-0030-0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分,为人师表是教师的品德,无私奉献是教师的情操。
古之“师者”,被视为“传道授业解惑”之人;今之教师,更是学生的引路人。
如何传道、授业、解惑,又如何引路,是当前值得广大教师深刻思考的课题。
在市场经济时代,社会逐渐物化,人们的观念也随之功利化,许多教师也深受其影响。
在金钱至上的社会里,教师只有静下来,做到“宁静致远”,方能“淡泊明志”。
因此,教师必须加强“静”的修炼。
笔者认为,教师加强“静”的修炼,就是要静下心来,自觉抵制外界的诱惑,外炼本领,内炼品格,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信念,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永葆一颗教育为国为民、教书育人之心。
一、持一颗平常心,吃苦敬业,献身教育教师是一门职业,更是一门事业。
把教师作为一种职业,甚至是谋生的手段,这是许多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最初也是最浅的一种认识。
当前,物价飞涨,教师的工资普遍较低,消费相对收入而言也较高。
看到那些文凭比自己低、文化没自己高的人在社会上如鱼得水,许多教师不禁伤神感叹,感慨命运之不公。
有人对教师的这一职业这样写道:“教师,起得比公鸡还早,干得比驴还累,跑得比马还快,说起来比谁都好。
”从这一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教师的工作是非常辛苦而不被人看好的。
作为教师,自己不能发牢骚,心浮气躁,而应“静”下来,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要认识到教师是平凡人,做的全是平凡事,只有吃苦敬业,安身立命,才能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感受到快乐;也只有具有献身教育的思想,才会在意识观念上把职业转化为一种崇高的教育事业。
二、常怀慈悲宽容之念,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教师教育教学的实体和对象是学生。
初中教师师德师风演讲稿篇1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宁静致远,潜心育人》。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古人尚修德,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更应把师德放在首位。
但是坦白说,刚刚看到“师德”这个演讲主题的时候,有些犯难。
因为,对于我,一个刚上任的年轻老师来说,不过是刚刚开垦了自己的一片田地,还没有收获桃李。
所以,今天我想讲的仅仅是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理解以及我这些时间来的体会和感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小学到大学到研究生,老师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
一个好的老师可能会使人受益一生,这一点我感触比较深,也是我想当老师的出发点之一。
作为一名教师,我很知足,知足于拥有这份高尚的职业,我想凭借自己的力量,哪怕很小的力量去为学生亮起一盏指路的明灯。
我的老师们每一个都在做同样的一件事——宁静致远,潜心育人。
而各位老师这样的工作态度也在深深的影响着我、教育着我。
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在告诉我,如何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而这句话便也成了我的师德宣言,同时更是我毕生所追求的目标。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应该把讲台当成“舞台”,而不仅仅是一个工作的地方,像工人的“工地”或者农民的“菜园”。
我们不仅在要“台上”挥洒自如,在“台下”的生活中处处也要为人师表。
教师的职业不仅得到崇高的赞誉,更重要的也被赋予过更多的要求。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老师除了要教给学生专业知识外,还要要以身作则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在学生迷茫疑惑的时候给他们指引方向。
老师在我求学生涯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影响了今天的我。
我受恩于老师,受恩与社会,所以今天我要用能力去回馈社会,同样如我的老师们一样滋润下一代的同学们。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如果想在教师这个行业里成为物质上的大亨是不可能的,你想在精神的天堂里寻求物欲的膨胀,那就会无功而返。
只有跳出物欲的幸福才是真幸福。
谈谈教师“静”的修炼【关键词】“静” 修炼平常心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分,为人师表是教师的品德,无私奉献是教师的情操。
古之“师者”,被视为“传道授业解惑”之人;今之教师,更是学生的引路人。
如何传道、授业、解惑,又如何引路,是当前值得广大教师深刻思考的课题。
在市场经济时代,社会逐渐物化,人们的观念也随之功利化,许多教师也深受其影响。
在金钱至上的社会里,教师只有静下来,做到“宁静致远”,方能“淡泊明志”。
因此,教师必须加强“静”的修炼。
笔者认为,教师加强“静”的修炼,就是要静下心来,自觉抵制外界的诱惑,外炼本领,内炼品格,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信念,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永葆一颗教育为国为民、教书育人之心。
一、持一颗平常心,吃苦敬业,献身教育教师是一门职业,更是一门事业。
把教师作为一种职业,甚至是谋生的手段,这是许多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最初也是最浅的一种认识。
当前,物价飞涨,教师的工资普遍较低,消费相对收入而言也较高。
看到那些文凭比自己低、文化没自己高的人在社会上如鱼得水,许多教师不禁伤神感叹,感慨命运之不公。
有人对教师的这一职业这样写道:“教师,起得比公鸡还早,干得比驴还累,跑得比马还快,说起来比谁都好。
”从这一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教师的工作是非常辛苦而不被人看好的。
作为教师,自己不能发牢骚,心浮气躁,而应“静”下来,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要认识到教师是平凡人,做的全是平凡事,只有吃苦敬业,安身立命,才能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感受到快乐;也只有具有献身教育的思想,才会在意识观念上把职业转化为一种崇高的教育事业。
二、常怀慈悲宽容之念,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教师教育教学的实体和对象是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也是教师“静”之修炼的灵魂。
也许课堂上有令人头疼的“调皮鬼”,但教师没有必要面带“煞气”气呼呼地去上课,因为这样的不良情绪会感染到其他学生,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