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 合金教案 首师大版
- 格式:doc
- 大小:153.00 KB
- 文档页数:2
奇妙的金属物理性质及合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金属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3)认识合金及其特性,知道几种重要的常见合金2、过程与方法(1)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实物性质的讨论导入,让学生了解金属常见的物理性质(2)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金属制品材料选择的讨论及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验比较铝合金和铝片的硬度,焊锡和铅、锡的熔点,认识加入其它金属可以改良金属特性,以及合金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4)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让学生认识到金属材料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密切关系。
(2)利用考虑金属的用途除了要了解金属性质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如价格、资源、是否美观、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因素,让学生形成多方位、多角度考虑问题的观念。
(3)进一步培养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合金的特性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教师用具:投影仪、金属制品的图片、铁片、钢片、铝片、铝合金、铜片、黄铜片、焊锡、铅、锡、砂布、烧杯、酒精灯、镊子、火柴等。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阅读材料、学生实验等多种形式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根据生活经验你所知道的金属制品有哪些?你见过那些金属制品?说出他们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学生活动:写出金属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学习的对象,激发学习的兴趣。
小结:其实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很多,例如:展示金属标本。
展示幻灯片,和学生一起讨论,注意引导学生观察金属的颜色和状态。
教师提问:你知道我们在什么地方使用了金属吗?想一想,你会发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金属。
五年级第五册科学全册备课一、对全册的课程的理解: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反映自然界本质与联系的“科学主题”为教学内容,以从课本中学习与从自然、社会、生活实践中学习相结合为教学途径,以受教育者亲自经历和体验的探究活动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作为课程组织的主要线索。
努力构建具有基础性、科学性、综合性、实践性、趣味性、自主性和开放性等基本特点科学课程。
二、我认为主要体现三个要点:〈1〉指导学生学习了解、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
〈2〉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良好的情感态度。
〈3〉指导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性学习。
三、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以下几个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探究为核心,其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该课程具有开放性,课程的评价应该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四、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对大自然、对科学和科学技术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人类的生活和自然环境为载体,使学生生活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简单的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初步认识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人类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初步感受自然界事物质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初步体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过程方法:体验学科学和做科学的基本方法,即通过观察、测量、记录、比较、分类、归纳和概括、解决问题等,获取学习科学基础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发展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参与动脑、动手、动眼、动口等科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态度和经历科学、体验科学的欲望。
能主动接纳科学课程,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健康的行为习惯,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发展学生热爱大自然、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和审美情趣;感受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以及科学午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负面和正面影响。
五年级上学期,学生将学习有关金属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应用。
教师需要设计一组教学计划,让学生深入了解金属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五年级科学《金属》的教学计划。
一、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介绍金属的种类、性质和用途。
教师可以使用PPT来呈现金属的分类、成分、物理和化学性质等重要信息。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金属的基础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互动和交流。
通过问答形式的交流,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老师可以利用教学媒体,展示有关金属的实验和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金属性质的独特之处,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和实践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金属的一些应用,例如制造日用品、建筑结构、交通工具、电子设备等领域,指导学生探讨金属在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实验教学学生在教室内完成实验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金属的性质。
前期,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日用品中的各种金属,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应用领域和物理表现,培养学生对金属的兴趣和好奇心。
接着,可以引导学生设计简单的金属实验,从实践的角度了解深入金属。
例如:钢球的滚动实验,通过比较钢球和其他金属的滚动情况,从实验中分析金属的力学性质;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实验,可以将各种金属加热和通电,并观察和比较不同金属的导电和导热性能;金属的腐蚀实验,学生可以观察有关涂层的腐蚀,了解金属受到干扰的情况;金属的加工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金属的加工和成型过程。
三、社区教育参观活动社区教育是学生认知和实践的重要环节。
对于五年级科学课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现场学习,以了解金属在社区生活中的应用和实践经验。
例如,学生可以参观金属加工公司、工业园区或建筑施工现场,了解不同金属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表现。
参与这样的参观,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金属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并且通过现场实践进一步认识金属的生态环保、生产效率、质量效应等方面的经验。
五年级上册科学《金属》教案设计:了解金属的性质与分类一、课程中考点本节课是以“金属”的性质及分类为核心,重点介绍金属的概念、特征、分类、利用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们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能够更深入了解金属的性质特点,为以后学习化学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金属的概念、特征、分类、利用等方面的内容,了解金属材料的重要性和用途。
(2)能力目标:掌握金属的基本性质,并能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3)情感目标:让学生热爱科学,对化学产生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力和实验操作技巧。
三、教学重点(1)认识金属的概念特征和性质;(2)学习金属的分类方法;(3)认识金属的利用。
四、教学难点(1)掌握金属分类的原理和方法;(2)了解金属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热身:课前导入(5分钟)从学生身边的金属材料出发,让学生想一想还有哪些金属材料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这些金属是如何产生的,又有着怎样的用途。
这样能够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思考和探究。
(二)新课讲解(30分钟)1.理论讲解引导学生认识金属的概念及种类,并让学生通过实验来观察金属密度、熔点、化学性质等特性,加深他们对金属的认识。
2.实验操作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根据所给出的金属样本进行密度、电性能等特性的测试,探究不同金属的物理性质。
3.互动交流通过组织学生类比感性体验、贴近生活的方式来引发学生的想象,鼓励学生思考“金属是如何应用于我们环境和生活中的?”,从而引发学生积极探究金属的应用领域。
(三)课堂练习(10分钟)开展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检验他们对本节课的理解程度。
练习内容可以是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问答题等多样化的形式。
(四)课后拓展(5分钟)推荐学生自行查找、收集有关金属的资料,带回家后整理,通过小组或个人的分享形式再次直观地展现出来。
六、教学手段黑板、PPT、金属样本、实验仪器及试剂、幻灯片等。
七、教学环节安排1.课前导入(5分钟)2.讲解金属的概念、特征、分类及利用(10分钟)3.实验操作(15分钟)4.课堂互动交流(10分钟)5.课堂练习(10分钟)6.课后拓展(5分钟)八、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对学生的实验记录和听从反馈的形式了解学生对于本节课的掌握程度,形式多样的测试能力训练,课后家庭自主拓展活动等多种方式,开展课堂效果评估,从而达到检测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的目的。
第一节合金【教学目标】1、列举生活中的常用材料,能通过实例认识化学在发展生活用材料中的重要作用。
2、了解合金的物理性质和结构3、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4、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合金及它们的重要应用。
【教学重点】:1、列举生活中的常用材料,能通过实例认识化学在发展生活用材料中的重要作用。
2、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3、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合金及它们的重要应用。
【教学重点】:1、列举生活中的常用材料,能通过实例认识化学在发展生活用材料中的重要作用。
2、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教学过程】:【思考】:用日常生活中的事实回答下列问题:1、你在日常生活中用到哪些合金产品?2、合金用品有什么优点?一、认识合金合金:由或金属(或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特性的物质。
合金与纯金属的比较注:一般说来,合金的性质并不是各成分的性质的总和,合金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和机械的性能。
合金的性能可以通过所添加的合金元素的种类、含量和生成合金的条件等来加以生铁调节。
如:生铁的熔点比纯铁的低;硬铝(Cu、Mn、Si)的强度和硬度都比纯铝大。
小资料:金属钾、钠在常温下均为固态,但它们的合金在常温呈液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作为原子反应队的导热剂。
【思考】:为什么合金比纯金属硬度更大,更坚固?常用的合金23、铜合金——青铜,黄铜黄铜(Cu~Zn,Zn20%~36%)古代称为药金,密度比黄金小,外观与金非常相似,常被误认为是黄金。
青铜(Cu~Sn,Sn10%~30%)【思考与交流】(1)假如是你,你怎样来判别“药金”和黄金?(2)课本P514、新型合金(1)储氢合金室温下吸收氢气速度快,放出氢气快(2)钛合金(3)耐热合金(4)形状记忆合金(5)泡沫合金。
(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二单元生活与技术
7.生锈
一、教学目标
(一)态度、情感
感受人工加膜技术对金属防锈的作用和贡献。
(二)科学能力
初步具有探究金属生锈的兴趣,培养记录观察和描述事物变化的能力。
(三)科学知识
1.知道空气(氧气)、水和酸是影响金属生锈的主要原因。
2.了解人工防锈技术。
二、教学重点
金属生锈的主要原因。
三、教学难点
影响金属生锈的主要原因的实验设计。
四、教具准备:
(一)教师准备:铁、铝、铜、金银饰品、新铁钉、缝衣针、铝片、试管、砂纸、烧杯、防锈资料等。
(二)学生准备:收集生锈了的金属。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第二课时
六、板书设计
2
7.生锈
金属生锈的原因———空气、水、酸
3。
首师大版科学《铁、铜和铝》教学设计(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铁、铜和铝的来源,包括它们的矿石形态及冶炼过程。
-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铁、铜和铝的基本物理特性,如颜色、光泽、软硬程度和延展性。
-学生能够了解铁、铜和铝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如何科学地探索材料的性质。
-学生能够初步应用对比和归纳的方法,从多个角度理解铁、铜和铝的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兴趣,培养他们认真观察、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资源的有限性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铁、铜和铝的来源及基本特性。
-铁、铜和铝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验观察感受金属的特性。
三、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砂纸、锤子、砧子、铁、铜和铝样品等。
2.教学辅助材料:矿石标本、金属制品图片或实物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铁、铜和铝制成的日常用品,引导学生猜测它们的材质,激发学生兴趣。
2.观察与实验-引导学生观察铁、铜和铝样品的颜色、光泽、软硬程度等特性。
-通过使用砂纸磨擦和锤子敲打等方式,让学生亲自感受金属的变化,并记录观察结果。
3.讲解与讨论-讲解铁、铜和铝的来源,包括从矿石中提炼的过程,以及古代和现代冶炼技术的对比。
-引导学生讨论铁、铜和铝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分享各自了解到的实例。
4,归纳与总结-归纳铁、铜和铝的基本特性和应用,形成表格或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总结本课学到的知识点,强调金属的重要性和资源的有限性。
5.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搜集更多关于铁、铜和铝的应用实例,并准备在下节课进行分享。
-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如使用不同金属材料制作简单物品,观察其性能差异。
五、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观察,评价学生在实验和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通过作业和分享活动,评价学生对铁、铜和铝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金属》教学设计【课题】:金属【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教学目标】:1.能针对探究金属的特点提出观察实验的大致思路,并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问题作出书面计划,并能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观察实验;知道探究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能对研究过程的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2.在探究金属特点的观察实验活动中体验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观察实验结果;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3.知道金属是人造材料,是可以再生的材料;了解金属的性能及用途。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制订探究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获取真知。
难点:知道金属是人造材料,是可以再生的材料;了解金属的性能及用途。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铜丝、铁钉、铝丝、铜勺、铝勺、木棒、砂纸、电池、导线、铁锤等。
学生准备:每人准备金属小物品3—5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列举生活中所见的金属制品,思考这些制品属于金属中的什么材料?出示课件:铝锅、铝合金门、铝梯、铁大门、铁桌椅等物品。
学生讨论。
指名汇报。
教师小结:金属与我们的关系相当地密切,这节课我们将针对金属展开探究(教师板书课题。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1.针对金属进行质疑并提出问题。
关于金属你想明白什么问题?生1:金属有什么特点?生2:金属有什么作用?生3:金属是怎样来的?……师: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可真多,我们先来研究金属的特点。
2.探究金属的特点。
活动一:探究金属有哪些特点?(1)提出问题:你认为金属有哪些特点?(2)学生猜测。
生1:金属能传热。
生2:金属能导电。
生3:金属具有延展性。
生4:金属具有光泽性。
……(3)师:怎样证明你的猜想呢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4)交流。
(5)汇报一组:我组探究的是金属能传热。
方法是:①用火烤或加热金属的其中一端,一段时间后,触摸该金属的其它部位也觉着热,烤或加热的时间越长,触摸该金属的其它部位越觉得热或烫。
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第一节金属与合金》教课设计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知道铁、铜等常有金属与氧气的反响。
(2)初步认识常有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响,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响,能置换反响解说一些与平时生活相关的化学识题。
(3)经过对金属的性质的实验研究,学习利用实验认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研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察看,实验等方法获守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相关的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归纳等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育勤于思虑、谨慎务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关注化学与平时生活和生产的亲密关系。
教课要点常有金属与氧气的反响,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响。
教课难点金属的性质的实验研究教课方法问题情境 -----实验研究-------得出结论--------练习稳固--------联系实质教具准备教师器具:多媒体课件、镁条、铝片、铜片、被氧化了的镁条和铝片、酒精灯、坩埚钳、火柴、砂纸。
学生器具:稀盐酸、稀硫酸、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铝丝、铜丝、镁条、锌粒、铜片、铁片、砂纸、火柴、试管(若干)。
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课过程教课导入:在我们的生活中金属制品每每皆是,金属使我们的生活更为绚烂多彩!今日我们就来研究相关金属的性质。
请学生谈谈生活中常有的金属有哪些?依据图片总结金属的物理性质。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大部分金属常温下为固态(汞除外)都有金属光彩,优秀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机械强度大。
(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生活与技术7.生锈一、教学目标(一)态度、情感感受人工加膜技术对金属防锈的作用和贡献。
(二)科学能力初步具有探究金属生锈的兴趣,培养记录观察和描述事物变化的能力。
(三)科学知识1.知道空气(氧气)、水和酸是影响金属生锈的主要原因。
2.了解人工防锈技术。
二、教学重点金属生锈的主要原因。
三、教学难点影响金属生锈的主要原因的实验设计。
四、教具准备:(一)教师准备:铁、铝、铜、金银饰品、新铁钉、缝衣针、铝片、试管、砂纸、烧杯、防锈资料等。
(二)学生准备:收集生锈了的金属。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目标(一)导入(教师出示:打磨后的铁钉和生锈的铁钉)1.打磨后的铁钉和没有打磨的铁钉有什么不同?哪个是铁钉本来的颜色?为什么另一个的颜色变了?2. 小结:金属生锈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生锈。
颜色不同银白色是原色因为没有打磨的铁钉生锈了从观察入手,(二)认识生锈现象1. 学生分组打磨铁钉进行比较(教师巡视指导)2. 汇报观察发现3. 小结: 砂纸打磨铁定可以除锈。
分组打磨掌握一种除锈的方法,用砂纸打磨铁定可以除锈4.认识常见的生锈现象,你觉得铁生锈的原因是什么?(填写在书中)自由发言认识常见的生锈现象(三)铁生锈的原因1. 铁生锈的原因是什么呢?刚才同学们做出了自己的设想,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你的推测吧!2. 简介实验设计方案3. 按自己实验设计进行实验4. 对自己的实验装置的实验结果进行猜测5.鼓励同学课下完成实验过程认真倾听设计方案分组组装实验装置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目标(一)导入(二)总结金属生锈的原因。
(展示学生的实验装置,表扬学生的科学探究的精神)1. 通过你的实验,你觉得金属生锈的原因是什么?2. 教师小结:空气、水、酸是金属生锈的原因。
学生分组汇报鼓励学生,使学生能主动参与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三)认识金属防锈的方法1.除了铁以外,你还见过哪些金属生锈?2. 怎样防止金属防锈呢?我们看看人们是怎么做的?3.谁给大家说说?4.阅读书中资料,了解金属防锈的方法5.回去后,对自己家的金属进行检查,看看有没有防止生锈的措施。
合金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识生活常见的几种合金,知道合金的组成和通性,认识合金的应用,了解特殊合金的用途
2、知道并掌握钢铁生锈的主要因素,以及相应的防锈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合金的通性及用途
难点:钢铁生锈的主要因素
三、教学方法
小组探究学习法、自主学习、讲授法
四、教学设计
总结、归纳
合金的很多性能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不同,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属于合金。
合金的性质有哪些?
尽管合金的性能比纯金属的性能好,但它们还是会逐渐失去光泽甚至生锈,每年因这些而报废的钢铁多大几千吨重
钢铁是最容易生锈的合金之一,为什么钢铁会生锈?
探究实验
总结、归纳
根据钢铁腐蚀的主要原因,如何减缓这些现象的发生?根据生活经验
总结
防金属腐蚀方法讨论、总结
性质决定用途
合金与常见金属的性质有着巨大差异
总结
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金属高
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的纯金属要的
总结合金的通性
结合生活经验,
论,总结
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发生反应
假设:铁与氧气和水反应
根据实验写实验现象并解释实验现象原因
总结
锈蚀原因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
学反应
交流讨论、总结
涂油漆、
裹塑料袋。
(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四单元常用的材料
16.合金
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活动,使学生认识几种常见的合金制品,不锈钢制成的壶、勺、钥匙。
了解合金材料的发展。
2.具有搜集合金资料的兴趣和表达交流信息的能力。
3.感受新材料高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重点:
1.通过学生观察活动、及教师的讲述活动,知道什么是合金。
2.使学知道保险丝、焊丝有哪些性质及用途。
难点:通过实验知道保险丝、焊丝的性质。
教学具准备:保险丝、焊丝、电铬铁、不锈钢锅、黄铜钥匙。
教学过程:
一、通过介绍合金物品,使学生明确合金概念:
1.讲述: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一个短片,是介绍(合金的)板书:合金,请大家认真观看,仔细倾听。
播放短片(飞机图片(铝与镁的合金),不锈钢的大壶,除铁外还有铬、镍、铝)黄铜钥匙是铜和锌的合金。
2.听汇报:问:通过听,谁发现这些合金制品有什么特点?
估计1,有生发现有几种金属组成,对策:其他同学注意到了吗?请再观看一次。
估计2:没有发现有二种或2种以上的金属组成,对策:他们都是由几种金属组成?
3.再次观看短片,再次体会合金的含义。
4.师讲:介绍有些合金是金属和非金属熔合而成的。
二、指导学生认识保险丝、焊丝有哪些性质。
1.谈话:出示两样合金制品,保险丝、焊丝,问:猜猜他们各是由哪些金属熔合而成的?
师介绍它们的组成:
保险丝是锡、铝的合金,还有铜、银的合金,软焊料焊锡是铝锡的合金。
2.小组活动:观察甚至可以动手看看,保险丝、焊丝有什么特点。
3.小组汇报:听他们对颜色及软硬的描述。
4.谈话:保险丝用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为什么要用保险丝、焊锡丝呢?
估计1:学生可能回答不上来或是回答的不全面,对策:出示视频:保险丝烧断的情景;用电铬铁焊金属。
5、学生观看到教师的补充内容:
师提问(生看完后):保险丝用途是什么?焊丝呢?
三、通过介绍各种合金制品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到新材料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1.播放视频:介绍几种记忆合金;镍钛合金、金镉合金、铜铝、镍合金。
2.通过观看这几种合金制品,以及刚才我们认识的合金制品,你们有什么感受或有什么话想说?
3.讲述:这些新型的合金制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老师更期望你们长大之后也发明制造出一种新的合金材料,使我们人类的生活更便利。
随堂检测;
判断:
1.合金是多种金属混合在一起形成的。
()
2.不锈钢,不是一种金属,而是多种金属组成的。
()
3.纯铜不是合金,白铜、黄铜是合金。
()
4.钢不是合金。
()
板书:
合金
含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和非金属)
合金制品:保险丝、铝锡合金、焊丝(铝、锡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