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遗传定律二教学教材
- 格式:ppt
- 大小:846.00 KB
- 文档页数:25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知识构造
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自由组合定律
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二、教学目标
⑴知识方面:
(1)说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2)理解两对相对性状与两对等位基因的关系。
(3)掌握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F2中的性状别离比例。
(4)简述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5)了解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通过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所提醒的自由组合定律的信息,学到辩证唯物主义的价值观。
〔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⑶能力方面:
1、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杂交试验分析图解
2、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试验及其图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说明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四、教学方法:归纳法、讨论法、师生互动法及讲授法等
五、教学课时:2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说课稿(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和进化》第一节遗传因子的发现中的第二节内容。
本章教学内容由现象到本质,层层展开,阐述两大遗传规律的发现过程,同时也介绍了假说--演绎的科学研究方法。
后面章节《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本质》等是在遗传的两大规律基础上进行的更深入探索和研究,揭示了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和分子学基础本节主要讲述了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
教材介绍了孟德尔在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中发现的自由组合现象,接着讲述了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最后归纳出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
接下来以“思考与讨论的”形式来学习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并补充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教材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在分析实验过程的同时,强调了对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体验孟德尔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我计划用时3课时,此次说课为第1课时,包括“孟德尔两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两部分内容。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对孟德尔的杂交实验及假说演绎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也知道了杂交,测交,纯合子等相关概念。
本节课内容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更深的探究认识,因此教学中要注重两对相对性状与一对相对性状的联系与比较,便于学生理解学习。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对高中二年级生物教学的要求,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如下的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阐述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包括实验的具体过程与结果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对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逻辑思维能力3.情感目标:体验孟德尔遗传学实验的科学方法以及大胆的创新思维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孟德尔杂交实验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难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五、教学策略教法:我采取启发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结构,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孟德尔第二定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阐述孟德尔第二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意义。
学生能够通过对孟德尔第二定律发现过程的学习,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学生能够运用孟德尔第二定律解释生活中的遗传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孟德尔第二定律的基本内容。
孟德尔第二定律的发现过程。
孟德尔第二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理解孟德尔第二定律中的“自由组合”概念。
重点:孟德尔第二定律的意义和应用。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黑板:用于写出关键词和重要公式。
投影仪:用于展示孟德尔第二定律的发现过程和生活中的遗传现象。
教学软件:用于模拟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孟德尔第二定律。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讲授孟德尔第二定律的基本内容、发现过程和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该定律。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孟德尔第二定律的意义和应用。
演示法:通过演示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和生活中的遗传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孟德尔第二定律。
练习法:通过练习和作业,检验学生对孟德尔第二定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分离定律的内容,引出孟德尔第二定律的学习。
同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遗传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首先介绍孟德尔第二定律的基本内容,然后通过模拟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该定律。
接着,介绍孟德尔第二定律的发现过程,强调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最后,介绍孟德尔第二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该定律的实际意义。
巩固练习:通过练习和作业,检验学生对孟德尔第二定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同时,引导学生运用该定律解释生活中的遗传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归纳小结:通过回顾和总结孟德尔第二定律的基本内容、发现过程和应用,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同时,强调该定律在科学研究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与孟德尔第二定律相关的练习题和思考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拓展思维。
1.2.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一、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演绎推理和实验验证 1.验证方法:____________。
2.测交遗传图解——演绎推理3.测交实验结果4.测交实验结论孟德尔测交实验结果与预期的结果相符,从而证实了:F1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了______,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表现为____________。
从而产生4种且比例相等的配子。
二、自由组合定律——得出结论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____________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_______时,决定____________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____________。
(1)发生时间:形成____________时。
(2)遗传因子间的关系:控制不同性状的____________的分离和组合是___________的。
(3)实质: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____________,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____________。
(4)适用范围:三、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孟德尔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豌豆作实验材料是成功的首要条件。
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①____________传粉且___________受粉,可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②具有易于区分的____________;③花较大,人工____________和异花授粉较方便。
(2)对相对性状遗传的研究,从一对到多对①生物的性状多种多样,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如果有n对性状自由组合,后代的性状组合会有____________种,这是很难统计的。
②孟德尔采取了由单因素(即____对相对性状)到多因素(即____________相对性状)的研究方法。
(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孟德尔运用了____________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统计,从而发现了生物性状的遗传在数量上呈现一定的比例,并最终解释了这些现象。
课题:《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年级:班级:高一组别:高中生物教师:日期:年月日第节一、课标要求与解读【课标要求】课程标准对本节的“内容要求”是:“说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其遗传信息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
阐明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使得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有多种可能,并可由此预测子代的遗传性状”。
本模块“学业要求”中与本节相关的内容有:“运用细胞减数分裂的模型,阐明遗传信息在有性生殖中的传递规律;运用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解释并预测种群内某一遗传性状的分布及变化”。
【课标解读】本节的“问题探讨”以黄色圆粒、绿色皱粒两种类型的豌豆照片为背景,引导学生根据孟德尔的探索过程,讨论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
问题1引导学生分析- -对遗传因子对其他遗传因子的影响,问题2引导学生思考两对相对性状之间的关系,这两个问题都指向本节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内容与分析【教材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由“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等内容构成。
在讲述两大遗传定律后,单设标题,揭示实验方法带给我们的启示,并通过思考与讨论活动,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这样编写不仅体现了教材内容的开放性,也突出了本章教材的主旨——领悟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这段内容中,介绍了遗传因子就是基因,但这里要注意,按照科学史的发展来说,这时还没有发现基因的本质和具体作用过程。
同时还介绍了等位基因的概念,但这个概念还不太全面,需要在学习完减数分裂的知识后才能给出完整的概念。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了解生物的形状有显隐性之分、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基因通过亲代产生的生殖细胞传递给子代等知识,但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学生会质疑“为什么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双亲,后代会有复杂的表现?”此外,学生学习必要的数学知识,如有关比和比值的知识、有关二项式乘积的指示,也是本节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标要求核心素养阐明有性生殖中基因的自由组合使得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有多种可能,并由此预测子代的遗传性状。
1.通过遗传图解分析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理解假说演绎法在发现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过程中的应用。
(科学思维)2.通过实例分析,明确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3.运用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解释并预测种群内两对及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传递规律。
(科学思维、科学探究)4.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育种和人类遗传病的预防等方面的应用。
(科学思维、社会责任)基础知识·双基夯实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P黄色圆粒×绿色皱粒↓F1__黄色圆粒__↓⊗F2黄色圆粒:__黄色皱粒__∶__绿色圆粒__∶绿色皱粒比例9∶3∶3∶1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作出假说1.理论解释(1)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__彼此分离__,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__自由组合__。
(2)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__随机的__。
2.遗传图解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演绎推理1.验证方法:__测交实验__。
2.遗传图解四、自由组合定律——得出结论控制__不同__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__互不干扰__的;在形成__配子__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__分离__,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__自由组合__。
五、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选材得当:选择__豌豆__作为实验材料。
2.科学地确定研究对象:先研究__一__对相对性状,再研究__多__对相对性状。
3.科学的统计方法:运用__数学统计__的方法。
4.科学的实验程序设计:提出问题→__作出假说__→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六、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1.表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__性状__。
2.基因型:与表型有关的__基因组成__。
3.等位基因:控制__相对性状__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