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文化英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体现
- 格式:pdf
- 大小:290.75 KB
- 文档页数: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的学习在中国已经成为孩子们学习的重点之一。
传统中华文化的传承也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们十分关注的问题。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渗透,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通过文化元素的引入来渗透到小学英语教学中。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一些有关中华文化的课件、故事和音频,如《孔子的故事》、《牛郎织女》等。
通过这些文化元素的引入,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且能够在学习英语的培养出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游戏和活动,使学生在游戏和活动中体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如中秋节、春节等。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学习中国传统的风俗习惯、舞蹈和歌曲等,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力和魅力。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中华文化与英语学习相结合,学生可以使用中文写作翻译英文文章,或者使用英语写作翻译中文文章。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英语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和理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中华文化主题的演讲和展示活动。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演讲和展示。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深入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文化元素、设计游戏和活动、鼓励学生与英语学习相结合以及引导学生进行中华文化主题的演讲和展示活动来实现这一目标。
通过这些方法的应用,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意识。
浅谈文化背景知识渗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方法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目前,小学英语教学已经成为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并且在国内各地的小学都得到了广泛的普及。
而针对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一直是教育界的热点之一。
在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渗透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本文将从文化背景知识渗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方法进行探讨。
1. 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文化背景知识是构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语言、宗教、历史、传统、风俗、节日、民族和习惯等的总和,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背景知识可以提升学生对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通过在英语教学中引入文化背景知识,可以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让学生有机会了解和接触到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增强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他们以后走向国际舞台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不同的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在对外交流和交往中,这种文化素养对培养学生胸怀开阔、心态豁达、包容性强是非常重要的。
1. 选取适合学生的文化话题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适合学生的文化话题进行讲解和讨论。
教师可以以节日、习俗、风俗等为话题,进行相关的课堂教学。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中西方不同的文化知识,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2.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图片、音频、视频等辅助教学工具,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来学习和体验文化内容。
这样可以更加生动直观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3. 创设真实语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真实的语境,让学生通过参与各种活动,亲身体验和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
文化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各界开始对英语教学引起重视。
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其更是各国文化传递交流的载体。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传授基础的英语知识外,更要注重学生跨文化交流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当前,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学生能否拥有良好的英语综合素养,离不开教师的培养。
作为小学英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我水平,跟上时代的步伐,深入探究,拓宽教学思路,由此才能够为文化教育的开展提供保障,从而实现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交流。
关键词:文化;教育;小学英语任何一种文化的传承都离不开语言这个重要载体。
也正是因为如此,越来越多小学英语教师开始注重小学生跨文化交流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从不少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如果想要真正实现英语学科的文化教育,教师就必须要能够不断深入探究,用多样化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以此提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文化意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
”除此之外,英语课程标准中还提到如果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能够对外国文化有所认识和了解,更有利于其理解和运用英语,并能够使得学生进一步体会英语这种语言的魅力,逐步形成国际意识。
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传统文化,使其无形中就形成了发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英语文化”的课堂失误纵观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不难发现,有些教师的英语教学只停留在表面,也就是单纯的英语发音、英语字符等的教学。
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就会认为英语学科的学习单纯就是记单词、记词汇,学语法,而不去思考,更不会想着在生活中运用英语,使得学生的英语学习也停留在表层。
作为小学英语教师,要注重文化意识对于英语教学的渗透作用,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英语这种具有实用性的学科。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感知,去体会不同国家的文化魅力。
三、文化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1英文歌曲,绘本,电影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对教材内容适当补充和延伸,如歌曲、绘本或者电影片段等,特别是一些有关于描写国外风土人情等的内容,都可以成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材。
跨文化交际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跨文化交际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实践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实践,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了解文化差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实践的基础是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不同文化的差异,教师需要了解各种文化背景下的风俗习惯、语言表达和交际方式。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向学生介绍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帮助他们了解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跨文化交际实践的关键。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鼓励他们积极探索和体验不同的文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和故事讲述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技巧。
三、教学策略1.情景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创造不同的情景,如英语电影、音乐、演讲等,让学生在模拟真实语境中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表达方式。
2.任务型教学: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任务型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表达方式,并提高他们的沟通技巧和合作能力。
3.互动式教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如小组讨论、辩论等,以促进他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意识。
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社交媒体、在线课程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
四、评估与反馈在跨文化交际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评估和反馈。
评估可以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
反馈可以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建议,以及学生对自己的反思和改进计划。
通过评估和反馈,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瑰宝,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智慧和灵魂的结晶。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中,既有助于唤起学生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又有助于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和兴趣。
本文将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方法和效果分析。
渗透方式1.通过故事渗透提倡采用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故事,如《狐狸和乌鸦》、《捕鱼》等,为小学生讲述完整的故事情节,既能让小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又能够帮助他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例如,在教授英语单词时,可以结合故事,使用生动的形象,增加词汇印象,促进单词记忆。
2.通过歌曲渗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常使用英语歌曲来与学生互动,让学生感受英语语言的音乐美感。
此外,也可以通过介绍中华传统歌曲,如《茉莉花》、《小兔子乖乖》等,来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增加他们的文化鉴赏能力。
3.通过文化元素渗透在小学英语课程设计中,可以植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如春节、除夕、中秋节等,教授英语单词、短语和句子。
同时,还可以介绍中国传统节日习俗,让学生了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与文化。
利用节日、习俗等元素融入英语教学中,不仅丰富了课程内涵,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
4.通过艺术表现渗透中华传统文化以艺术形式表现十分丰富,如诗歌、书法、戏曲、绘画等,艺术表现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动载体。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也可以利用艺术形式将中华传统文化传递给学生。
例如,教授英语单词时,可以辅以中国画或书法的艺术形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单词。
又如,教授英语短语时,可以以中国传统舞蹈或戏曲的形式进行表演,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
效果分析1.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利用中华传统文化渗透方式,既能让学生领略到英语的美感,又能够让他们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
通过故事渗透、歌曲渗透、文化元素渗透和艺术表现渗透等形式,可以增加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浅析跨文化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体现摘要:英语课堂是实施跨文化教育的主要载体。
知识教育是灌输跨文化教育的主要渠道。
通过跨文化教育,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还要养成开放的心态,参与文化交往,认知外来文化,学习借鉴其优秀精华。
关键词:跨文化教育小学英语教学文化内涵小学英语是一门交际性的学科,因此它非常重视语言和口头的表达。
小学英语教师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词汇和语法,还要用小学英语作为文化交流的工具来学习和指导。
这需要从文化角度精心设计小学英语教学课程。
跨文化教育在小学英语教育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作为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师,我认为有必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例如,学校可以为学生雇用一些外籍教师,并安排一些外籍教师的课程。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积极进行沟通,并运用英语进行对话。
在对话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运用英语表达,在跨文化语境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增强与民族的认同感。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跨文化语境的教学方法,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还要向学生传达英语学习的方法。
教师应通过跨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他们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培养学生获取学习材料的能力。
教师应充分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在跨文化背景下学习,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使学生掌握英语学习的技能。
二、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小学英语教科书中的文本大多是简单的日常对话,这些对话中可以反映出非常强烈的文化色彩。
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运用这些内容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例如,在学习小学英语关于颜色black、white、blue、green、yellow、orange和blown的时候,可以将表示颜色的词与英国人的姓氏联系起来教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分析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传统文化在当今世界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
本文将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情况。
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教师在选定教材时,会选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文章、诗歌和影视作品等等。
在这些材料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德、风俗和文化背景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展示,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比如,在英语课上学生可以学习成语、名言警句和古诗词等,这些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英语学习中的融合。
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渗透到英语课堂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中。
由于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也有了改变。
教师们采用了更多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和情景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英语知识。
此外,传统文化也拓展了学生英语学习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还表现在学生英语学习的管理和评估中。
教师和学生们在日常英语学习和考试中也开始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
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也不再仅仅是语法知识和单词量的考察,更注重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已然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
这种方式既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又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在不断改进和提高中,我们相信这种教育方式会越来越成熟和成功。
浅谈中华传统文化在英语课堂中的渗透1. 文化背景介绍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可以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和历史,比如介绍中国的春节习俗、传统节日、古代诗词等。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其中蕴含的思想和价值观念。
2. 课文内容选择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英语课文,比如中国古代的故事、寓言、民谣等,让学生通过英语学习的方式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这种方式既能够加强学生对英语词汇和语法的掌握,同时也可以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同。
3. 语言运用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适时地在教学中引用一些中国的成语、谚语和名言,让学生通过学习英语的方式了解中国文化中的智慧和哲学。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英语中的一些常用表达,同时也可以了解到这些表达背后的中国文化内涵。
4. 跨学科教学除了在英语课堂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外,还可以结合其他学科,比如历史、地理等,与英语教学相结合。
通过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
1. 促进跨文化交流通过在英语课堂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可以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了解到中国的文化和传统,增进对中国的了解和认同,从而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高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意识。
2. 增加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堂教学,可以增加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了解到英语本身的知识,同时也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智慧,增加学习的乐趣与动力。
3.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通过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学生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心与认同感。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学生面临着来自不同文化的冲击与挑战,通过学习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学生对自己文化的认同与自信,提升文化自信心。
结语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当今英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英语文化意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一、引言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正日益受到全球范围内的重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语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英语文化意识至关重要。
英语文化意识包括对英语语言文化背景、习俗、礼仪等方面的了解和掌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英语环境,提高英语运用能力。
本文将从重要性、现状分析、具体实施方法等方面阐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英语文化意识的意义和方法。
二、渗透英语文化意识的重要性1.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了解英语文化背景,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3.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了解英语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他们的国际意识。
三、现状分析当前,许多小学在英语教学中对英语文化意识的渗透重视不够,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对英语文化的深入讲解;教学方式传统,缺乏创新;教师自身对英语文化的了解和掌握不够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英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四、具体实施方法1.教学内容多元化:在教学内容中增加英语文化元素,如介绍西方节日、风俗习惯、历史背景等,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了解英语文化。
2.教学方式创新化:采用多媒体教学、角色扮演、游戏教学等教学方法,使英语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教师自我提升:教师自身应加强对英语文化的了解和掌握,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
4.开展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英语角、英语沙龙等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锻炼自己的英语运用能力。
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鼓励学生主动探索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结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英语文化意识是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创新化的教学方式、教师自身的自我提升以及课外活动的开展,我们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国际视野和自主学习能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分析随着国家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小学英语教学中也开始逐渐渗透传统文化元素。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将其融入英语教学中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传统文化,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言水平。
本文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情况进行分析,并探讨传统文化元素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影响。
一、传统节日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老师可以选取一些与传统节日相关的英语教材,通过讲解节日起源、习俗和庆祝活动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背景。
老师可以讲解春节的由来和习俗,教给学生用英文表达过年的祝福语句;也可以讲解中秋节的传说和庆祝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
二、古诗词古诗词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优美的艺术表现。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通过学习古诗词的英译版本,可以让学生领略中国诗词的韵味,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可以选取一些著名的唐诗宋词,让学生在英文课堂上学习并背诵,通过诗词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还能够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
三、传统故事中国的传统故事源远流长,包括了许多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孝顺故事、忠诚故事、仁爱故事等。
在小学英语课堂上,老师可以选取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英文故事,通过故事的阅读和讲解,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故事的内涵和文化意义。
可以选取孔子的故事或者孔子的格言,让学生了解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通过故事的引导,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四、传统手工艺中国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如剪纸、中国结、蜡染等,这些手工艺品不仅具有美观的外表,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小学英语课堂上,老师可以利用手工艺品的图片或实物来进行英语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手工艺,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手工艺品的介绍,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试探“文化英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体现
发表时间:2012-03-29T11:16:54.000Z 来源:《未来教育家》2012年第2期供稿作者:孙海宏
[导读]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
孙海宏(河北省张北县北辰路实验小学 076450 )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可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特点,以课堂教学作为“文化意识”教学的主要途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把课外活动作为实现文化教学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资源来开展“文化意识”教学。
结合现在英语课程教学现状我个人总结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认识小学英语“文化意识”在教学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
基于此,在具体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应适时适宜地根据学生的特点,注重文化教学,培养“文化意识”,以此来增进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英语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表达情感的综合语言交际能力;加深其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CrossCulture)意识的同时,使其能正确适当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语言与文化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同时,语言又是一面镜子,它能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揭示一个民族的内涵。
可以说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两者是交叉渗透、相融相合的。
在目前国内以英语为主要语种的小学教阶段,英语的学习意味着要去理解和接受英语国家的文化思维方式和习惯。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
小学英语“文化意识”教学势在必行。
因为我们必须要在小学这个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就把“文化意识”教学放在突出的地位,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在有文化背景的环境下学到地道的英语。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意识”教学,也是新英语课程对新世纪小学英语教师提出的一个新要求。
二、小学英语文化教学的实现方式与途径
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依然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而且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的时间也最长。
课堂教学是进行文化教学的主要阵地,教师应把英语语言教学置于跨文化的环境中,把跨文化交际列为英语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对比差异,激活教材。
教材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资源,然而小学英语教材的编撰对文化项目没有作分门别类系统的介绍,在教材中只是以零星、不完整的形式出现,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将教材中那些有关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和社会风俗习惯的典型实例挖掘出来,让学生领会英汉文化的差异,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激活教材内容,进行文化比较,及时点拨学生领会文化异同现象。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让学生了解语言背景知识,培养其跨文化意识。
学以致用,有效地提高其在真实场景下语言运用和交际的能力。
2.创设情境,培养意识。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创设典型教学情境,正是进行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教学艺术。
情境是小学生身心成长的摇篮,是小学生心灵世界的培养基地,为发展小学生英语语言能力、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具体情境的语言实践,学习和了解异国文化,从而获得对异国文化更深刻的认识。
在DyouusechopsticksinEngland?这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多次设置情境,如在参加聚会与外国朋友进行文化差异的对话交流中,教师可设置如下的情境You are now in a party,you arehaving a new foreignfriend.You are chatting,talking about the diferenculturebetweenthetwocountries.这样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中英饮食文化的对比,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强化他们的语言文化认识,也能避免“中文思维交际”。
三、以课外活动作为文化教学的重要途径
课外是一个广阔而多彩的天地,它比课内更富有吸引力。
课外氛围若是充满了英语气息,就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熏陶学生。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时空,创设利有于学生英语学习和文化感知的良好学习环境,使学生自由地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
1.通过学习园地渗透“文化意识”教学。
小学生对图文并茂的英文内容总是兴趣盎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室内设置“英语学习园地”,进行英语文化宣传。
“英语学习园地”应尽量做到“新、奇、趣”,以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同时保持学生的兴趣。
园地的内容可以是利于学生记忆的习惯用语和名言警句,也可以是英语诗歌和儿歌。
教师也可根据班上学生的英语水平,编写一些国外小孩经常玩的游戏,如bingo游戏、猜谜语等。
也可以设置展览台展示他们收集的有关英语国家的风景名胜、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资料。
当学生对这些丰富多彩、充满浓郁异国色彩的文化了解越多时,他们对英语和英语文化的兴趣也就越浓厚这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英语及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
这些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内容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感受外国人的思维方式,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英语语感。
2.通过课外活动提高“文化意识”教学。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和延伸,是学生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辅助手段。
课外活动的形式可以丰富多彩,如收听广播、观看电视节目、听报告讲座、参加英语文化知识比赛、开展英语角活动、参加课本剧排练等。
此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让学生走出校园,与一些说英语的外国朋友接触,或者把外国朋友请进校园,让学生亲自感受地道的英语,亲自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
通过这些课外活动,让学生感受英语文化的多彩多姿,从而增强他们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促进他们参与跨文化交际的积极性,逐步提高跨文化交往的意识和能力,提高文化教学的质量。
四、通过主题活动巩固“文化意识”教学。
节日是儿童最喜欢的日子,东西方各国都有各自的节日。
教师适时举办以节日文化为主题的交际活动,如新年晚会、圣诞晚会、生日晚会等,让学生在真实的主题活动中感受西方文化,适时地进行饮食文化、风俗礼仪等文化知识的复习巩固。
如在新年联欢会上,让学生齐唱“Happynewyear”并辅之一定的舞蹈动作,大家互相赠送自己做的贺年卡,送上新年的祝福;在圣诞之夜活动中,让某个学生扮演西方儿童人见人爱的圣诞老人,让学生齐唱圣诞歌曲,共同体会圣诞的宁静与祥和,然后许愿再互赠礼品,感受亲情和友情;在感恩节来临之际,带领学生到郊外野炊,指导学生制作南瓜饼等西方食物来感谢大地对我们的恩赐。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体验到的不仅仅是快乐,更多的是对西方文化和风土人情的感知。
同时也增加了实践的机会,起到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
总之,“文化意识”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
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
”英语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还要让学生熟悉和理解英语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才能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英语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表达情感的综合语言交际能力。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可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特点,以课堂教学作为文化教学的主要实现方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同时,把课外活动作为实现“文化意识”教学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资源,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统一起来,以文化教学促进语言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语言的同时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拓宽文化视野,正确理解和准确使用英语,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真正掌握英语这门重要的交际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