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旱作农业区全膜、半膜两种覆膜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4
旱地马铃薯不同覆膜方式增产\节水效果试验研究[摘要] 通过试验研究,确定旱地马铃薯采用不同覆盖方式下的保墒、增产效果和对降水利用效率及降水生产效益,在年降雨量350mm左右的旱作农业区,旱地应用全膜m型垄侧播,比露地垄作侧播栽培(ck1)和半膜垄作侧播(ck2)栽培模式增产马铃薯908.8kg/亩,增幅为28.4%;降水利用效率达到8.98kg/mm·亩,比露地垄作侧播(ck1)、半膜垄作侧播(ck2)分别高19.3、15.4个百分点,降水生产效益达到3.33元/mm·亩,比露地垄作侧播(ck1)、半膜垄作侧播(ck2)分别高5.72、6.03个百分点,净产值达到1209.05元/亩,比露地增加303.39元;比半膜覆盖栽培亩增加净产值226.2元。
在生产投入相同的情况下,尽量选用全膜m 型垄侧播技术,以提高降水利用效率和降水生产效益,并且配套配方施肥及良种应用,从而获得高产。
[关键词] 马铃薯;覆膜方式;效果;试验研究一、试验点基本情况试验在榆中县清水驿乡杨河村实施,由农户张国泰承担。
该地海拔该地区海拔1870m,年平均气温7℃,≥0℃积温3044℃,≥10℃有效积温2179℃,农作物生长期200d,无霜期平均139d。
年降雨量350mm左右,蒸发量高达1400mm。
属甘肃省中部地区典型的旱作雨养农业区。
土壤类型为黑垆土川台麻土,土壤ph值8.15,有机质1.42%,全氮1.067%,全磷0.889%,全钾2.48%,水解氮52.5 mg/kg,有效磷34 mg/kg,有效钾150mg/kg。
试验试验地为梯田旱地,前茬作物为玉米,地常年精耕细作,土壤肥力较高。
二、试验设计1.处理设计①露地垄作侧播(ck):按照110cm带距,大小行种植,大行70cm,小行40cm。
②半膜垄作侧播:带距110cm,按照大小行种植,大行70cm,用90cm的地膜覆盖,垄侧种植,小行50cm,不覆盖,3月下旬整地施肥起垄。
宁夏旱作农业区集雨(水)补灌技术体系的构成与模式一、集雨(水)补灌技术体系的基本构成集雨(水)补灌技术体系基本包括集、贮、供、管四个方面。
(一)集集就是收集雨水,包括修梯田、条田等保证降雨贮存于土壤之中,不致形成径流而流失;将径流存贮于适当部位,包括自然径流面(如荒山坡地、道路)、人工集流面(如混凝土集水场、固化剂集水场、土工布、塑膜等)。
(二)贮贮就是建设适当的贮水器把收集起来的雨水贮存起来备用,一般采用塘、池、窖多种形式。
(三)供供就是把贮存起来的水,在作物生育期的旱段和需水关键期,采用高效供水技术(滴灌、渗灌等)进行补充灌溉,达到以较少的供水实现增产的目标。
(四)管管就是管好集水供水设施,充分发挥其效益,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投入成本。
二、集雨(水)补灌技术的配套技术(一)作物种植结构调整以区域气候、水资源、土壤、地形、地貌、种植方式、人口、产业结构为基础,确定区域特色作物的种植类型。
半干旱区以马铃薯、玉米、冷凉蔬菜、中药材为主。
半干旱偏旱区以西瓜、甜瓜、马铃薯、向日葵、中药材为主。
(二)覆盖技术选用地膜覆盖、秸秆覆盖、麦草+地膜二元覆盖技术。
(三)耕作技术采用机械深松耕、镇压保墒等耕作技术熟化土壤,并采用膜侧栽培、全膜双垄覆盖垄侧播种、全膜覆土穴播等集雨技术,提高雨水利用效率。
(四)选择抗旱作物品种重点选择玉米、向日葵、马铃薯、西瓜的抗旱优良品种,以实现集雨(水)补灌技术效益的最大化。
(五)化学抗旱技术选用旱地宝、吸水剂、FA 旱地龙,采用拌种、包衣、移栽蘸根与营养土混用的方法,提高作物的抗旱节水能力。
三、集雨(水)补灌技术模式(一)集水场+集水窖+地膜覆盖+特色作物+配套农艺技术模式一是建设人工集水场。
人工集水场主要有混凝土集水场、固化剂集水场、土工布、玻璃纤维布、塑膜等。
混凝土集水场、固化剂集水场具有投资低、施工技术简单、工业技术成熟、使用寿命长、集水效率高等优点。
据资料介绍,混凝土集水场集水效率为80%~85%,固化剂集水场集水效率为61%~73%。
高海拔旱作农业区全膜、半膜两种覆膜方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摘要] 在化隆县高海拔地区设置马铃薯全膜、半膜两种不同覆盖方式的产量对比试验,全面了解全膜覆盖和半膜覆盖两种覆膜方式对高海拔地区马铃薯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掌握哪种覆膜方式增产效果更好,探索马铃薯最佳覆膜方式,为今后马铃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马铃薯全膜、半膜覆盖对比试验产量影响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6-0072-01
马铃薯是化隆县种植面积最大的的粮食作物,年种植面积在0.57万 hm2以上,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近几年来,我县开始大面积推广双垄全膜覆盖马铃薯栽培技术[1],但一部分农民却认为全膜覆
盖与半膜覆盖对马铃薯生育期及产量影响效果一样,为全面了解全膜覆盖和半膜覆盖两种覆膜方式对高海拔地区马铃薯生育期及产
量的影响,掌握哪种覆膜方式增产效果更好,2012年化隆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栽所合作,设置了高海拔地区马铃薯全膜覆盖和半膜覆盖两种覆膜方式对马铃薯生育期及产量的
影响的试验研究,探索马铃薯最佳覆膜方式,为今后马铃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地点、试验地基本情况、供试地点
1.1试验地点
位于化隆县扎巴镇拉二村,地貌特征为旱梯田,地理位置:纬度36°12′57″、经度102°01′48″,海拨:2865m。
1.2试验地基本情况
土壤名称:黑黄土,土层厚度:2.5m,耕层厚度20cm,土壤养分状况:有机质含量21.8 g/kg、碱解n76mg/kg、速效磷25mg/kg、速效钾174mg/kg、ph值8.25。
1.3供试品种
青薯9号,目标产量:2400kg/666.7m2。
播种方式:点播。
播深:20cm。
播种量:200kg。
2.试验设置及肥料用量
试验设置为两个处理,2次重复。
其中:处理1为半膜覆盖(起宽70cm、高30cm的垄,用幅宽100cm、厚0.008mm的地膜将垄面覆盖),面积666.7m2;处理2为全膜覆盖(起大垄宽70cm、高30cm 和小垄宽30cm、高15cm的双垄,用幅宽120cm、厚0.008mm的地膜将大小垄面全覆盖),面积666.7 m2。
施肥量:2个处理4个小区的化肥施用量都为每666.7m2马铃薯配方肥50kg(青海专用肥厂生产“青羊牌”40%马铃薯专用肥:n
含量16%、p2o5含量14%、k2o含量为10%)。
3.田间管理试验于2012年4月10日播种,播前结合深翻一次性施入基肥。
出苗期进行人工放苗,确保出苗整齐,并进行补苗,每666.7m2保苗4000株。
出苗至初花期人工除草2次,盛花期喷施50%代森锰锌800倍液两次对晚疫病进行预防。
9月22日收获。
二、结果与分析
1.生育期主要基础信息记载
1.1马铃薯生育期记载表(见下表一)
1.2主要生育期作物长势长相汇总表(见下表二)
1.3主要生育期土壤含水量、地温测定结果(见下表三)
2.产量及结果分析
2.1试验示范产量记载表(见下表四)
2.2 生育期比较
据试验观察,各处理间的苗期、现蕾期、初花期、块茎膨大期、终花期、成熟期无明显差异,一般相差2~4d左右。
2.3 植物学性状比较
由表1.3可知,从株高、主茎粗细等比较来看,处理1都较处理2有显著差异,处理2的性状表现都优于处理1。
2.4产量比较
由表2.1可知,处理1和处理2有显著差异,处理2的产量较处理1的产量有大幅度提高,增幅明显。
三、结论与讨论
从产量结果来看,两个处理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处理2的平均产量较处理1的平均产量多650kg,增幅达24.6%,说明在该地区全膜覆盖种植马铃薯较半膜种植更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全膜覆盖技术更适合该地区的马铃薯种植。
参考文献
[1]雷发林马铃薯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栽培技术[j].种养科学,2009(7),13-14.
作者简介:逯登香(1975-),女,青海省乐都县人,助理农艺师,本科学历,长期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