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覆膜早播高效栽培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122.53 KB
- 文档页数:2
东宁县早马铃薯大垄覆膜高产栽培技术东宁县是国家一级陆路口岸,出口俄罗斯果菜生产已发展成我县农业生产的主导产业。
在生产实践中,广大种植农户逐渐摸索出许多蔬菜生产技术模式,其中早马铃薯大垄覆膜高产栽培技术就是一例。
马铃薯大垄覆膜高产栽培技术是指将原小垄(即垄距65~70cm)的垄,三垄合并成两垄,即形成两个97.5或105cm大垄,垄上种双行,小行距15cm,形成拐子苗,从而使田间保苗株数增加1/3,同时由于垄距加大,增加了田间植株的通风透光性,可提高产量20%~30%。
又由于采用早熟品种,播种后覆地膜,可抢早播种10~15d,抢早上市,使该项技术成为我县马铃薯生产中既能增加产量又能增加效益的一项主栽技术。
一、选地选茬马铃薯要求疏松而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在砂壤上发育良好,喜微酸性土壤,ph值5.5~6.0。
马铃薯要进行3年以上轮作,重迎茬导致感染病毒,种性退化,且易引起严重的病虫害。
玉米、小麦、谷子是良好前作,大豆、高粱次之,不易选甘薯、胡萝卜等块根作物及蔬菜茬为前茬,否则会导致土壤钾肥不足,同时有共同的病虫害。
二、精细整地整地标准要达到土质细碎无卡啦,无根茬、大石块等异物残留。
通过深松(35~40cm)、深翻使土层深厚,打破犁底层。
三、品种选择根据生态特点和不同用途及市场需求,须选用经过审定的高产、抗病、质佳的2代以内的标准脱毒种薯。
早熟品种选东农303、尤金、早大白等。
四、种薯准备1.种薯催芽种薯于种植前一个月左右在室内或室外避风向阳处,平铺2~3层,并经常翻动,使均匀见光。
当幼芽长1~1.5cm时,幼芽浓绿或紫绿,根点突出即可切块播种。
2.种薯切块刀用70%酒精或5%来苏儿水消毒,每块栽子确保1~2个健壮芽眼。
马铃薯顶部最好竖切一刀,脐部附近芽最好不用。
机械播种,每块重40~50g为宜。
人工播种,每块重35~40g为宜,为防止病毒传播,提倡整薯播种。
3.药剂处理100kg种薯用百菌清0.1kg和1kg滑石粉及微量元素(如钼、硼、铜、锌、镁)拌种后,放在通风处1~2d,待创伤愈合即可播种。
塑料大棚马铃薯防寒早熟高效栽培技术山东半岛初春气候冷凉,露地地膜覆盖种植马铃薯收获时间一般在7月中下旬,露地不覆膜种植在8月上中旬收获,而5〜6月份正是蔬菜市场供应淡季, 为满足市场供应,威海市农科院马铃薯课题组经过多年试验、示范,成功研究出三膜覆盖防寒早熟高产栽培技术,即在塑料大棚内采用先地膜覆盖,再加一层拱棚的方式进行种植。
该技术主要功能是改变作物生长的环境条件,一是提高棚内温度,增加积温,使马铃薯种植时间提前。
二是棚内形成小气候,有利于水肥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三是比露地覆膜种植马铃薯提前上市2个月,且产量和品质明显提高。
种薯处理品种的选择选择结薯集中、薯块大、产量高、抗病性及商品性好的早熟脱毒马铃薯(一代)品种,如荷兰15、鲁引1号、荷兰7等品种。
催芽催芽可在室内和温室大棚进行,采用沙土催芽法,沙的湿度以手握不成团为准,温度保持在15〜20 °C,当芽0.5 cm时,将种薯铺开放在光线充足,温度保持在15 °C的温室大棚内晒种。
切块薯块大小要求20〜40 g,每块种薯保有1〜2个芽眼,每人准备2把切刀,切块时先在脐部切一刀,发现有病害的马铃薯及时剔除,切刀马上放在75% 的酒精内消毒,换用另一把切刀,能切2〜4块的马铃薯纵切即可,尽量保持顶芽,切5块以上的先纵切, 再从顶芽向下切,刀口距芽眼2 mm,尽量保留靠近顶芽的芽眼。
种薯消毒用甲基托布津70%粉剂、农用链霉素、滑石粉,按1: 0.5: 25的比例配成混合剂。
每25 kg 种薯用lkg混合剂均匀拌种。
整地施肥因为马铃薯是高产喜肥作物,对肥料的供应非常敏感,播种前必须结合整地施足基肥。
每667 m2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5000 kg,根据土样化验的结果,按照马铃薯生长的需肥规律,每667 m2施用尿素40 kg, 普钙50 kg,硫酸钾60 kg,硫酸锌1.2 kg,硼砂1.5 kg。
深耕,整平耙细,提前造塢,适时播种。
早春马铃薯覆膜高产栽培技术作者:郑晓峰来源:《新农村》2013年第02期摘要:马铃薯是现今人类社会的四大粮食作物之一,仅次于水稻、玉米和小麦,它产量高,营养丰富,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现已遍布世界各地。
本文就早春马铃薯覆膜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简介。
关键词:早春马铃薯覆膜高产栽培技术马铃薯做为人们喜爱的蔬菜之一,它不仅仅有食用价值,更有很多保健的功能,导致了近几年市场需求的变化。
一是鲜食菜用市场的变化,居民秋季贮藏作为菜用的量在逐渐减少,而栽培早熟品种、供应夏季及初秋蔬菜市场的量逐渐增多。
二是淀粉含量高的加工薯需求增加。
主要是供应当地加工企业及粉坊加工马铃薯淀粉及其制品用,少量供应秋菜市场,居民贮存作冬春蔬菜食用。
根据调查显示农民常规栽培马铃薯产量徘徊不高,价格也不高,因此发展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对马铃薯的增产、农民的增收、保证北方地区大多数农民的菜篮子问题具有重大社会意义。
一、选用优良品种。
马铃薯栽培必须选用脱毒种薯,选择生长期短,株型直立紧凑,分枝少、结薯集中,块茎前期增重快,耐肥水、适宜密植,早熟、高产、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如早大白、东农303、克新4号,鲁引1号,超白等。
二、选地整地,施足基肥。
选择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沙质壤土进行种植,不宜与茄子、辣椒、烟草等茄科作物连作。
马铃薯块茎的膨大需要疏松的土壤环境,土团细碎利于覆盖地膜,因此,要精细整地。
整地时土壤如果太干要灌水使之湿润,起垄距65-70公分,播后覆膜。
马铃薯属高产作物,对肥料的要求量较高。
据试验,每生产500公斤块茎,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2.5-3公斤,磷素0.5-1.5公斤,钾素6-6.5公斤。
钾的吸收是三要素中比例最大的一种,钾肥促进植株体内蛋白质、淀粉、纤维素及糖类的合成,可使茎秆粗壮增强抗寒力。
由于地膜覆盖栽培生长期间不便施肥,因此要一次性施足肥料,按亩产薯块1000公斤计算,一般应亩施腐熟农家肥1000-1500公斤,复合肥40-50公斤,钾肥10公斤。
土豆种植覆膜种植技术
土豆覆膜种植技术是一种在土豆种植过程中,将地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的种植方式。
这种方式可以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从而促进土豆的生长和发育。
1. 土壤准备:首先需要对土地进行整平和翻松,确保土质松软,同时去除杂草和病虫害,为土豆的生长创造一个健康的环境。
2. 种植时间与方式:春季地膜土豆的种植时间宜在2月底到3月初。
播种时,可以采用2行的方式,小行距40厘米,大行距120厘米,深15~20厘米。
在有机肥上覆土3厘米后摆放芽块,确保芽苗朝上,株距25~30厘米。
然后覆土封住播种沟,垄高25厘米。
每667平方米的株数应达到5000株。
3. 覆膜技术:先种后覆膜的方法是:整地→开沟→施肥农药→播种→做床→喷除草剂→覆膜→引苗及管理。
而先覆膜后种的方法则是在土地上铺设塑料薄膜,使其紧贴地面,并将薄膜固定好,确保不被风吹走。
4. 增产与提高品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马铃薯种植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能够有效促进马铃薯生长发育、土壤保温、保湿保肥,还有助于疏松土壤和抑制杂草生长,为马铃薯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从而促进了马铃薯产量的提高,平均增产可以达到20-70%,并且使得大薯率增加25%左右。
此外,覆膜种植还可以减少土豆与土壤的接触,降低土豆的损伤和污染,进一步提高土豆的品质。
总之,土豆覆膜种植技术不仅可以提高产量,还能保证土豆的品质,是现代农业中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
早春马铃薯地膜高垄栽培技术摘要:针对早春马铃薯的生长习性从场地的选择、整地施肥、选择优良品、适时的播种以及田间管理等技术措施、适时收获,达到早熟、高产、优质的效益。
关键词:早春;马铃薯;地膜;高垄;栽培技术早春马铃薯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一项成功的增产早熟措施。
一般可使马铃薯提早20~30 d上市,既可补充春缺,又可因上市早、售价高而增加农民的收入,其早春马铃薯地膜高垄栽培技术如下。
1场地的选择选择土层深厚且比较平坦的地势,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有利于地膜的覆盖。
2精细整地、施肥马铃薯是需要深耕的作物,只有土壤松软,才有利根系的发育、块茎的膨大。
深耕土地25~30 cm,播种后人工碎垡。
充分细耙是保证马铃薯根系充分发育和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要求做到深耕、土块细碎,墒面平整,确保出苗一致,达到苗齐、苗壮、苗匀,为马铃薯根系充分发育和薯块膨大创造良好的条件。
选择前茬未种植茄科类或胡萝卜根菜类作物的地块。
冬前灌足冬水,闲地要求于冬前耙耱整平,在播种前施优质农家肥67 500 kg/hm2左右,尿素300 kg/hm2,过磷酸钙750 kg/hm2,硫酸钾(含K2O 33 %)75 kg/hm2。
3选择优良品种马铃薯早春熟品种需选择休眠期短,块茎形成对日照长度反应短日性、抗病、丰产、品质好的脱毒种薯早熟品种。
播种密度高,用种量大,单位用种薯2 700 kg/hm2左右。
4晒种浸种选择晴天晾晒种薯,剔除病、烂、畸形种薯;播种前1~2 d将种薯用旱地宝溶液浸种,捞出后阴干待种。
5适时旱播种播种一般在3月上旬,到春分前后播种结束,将农家肥和化肥均匀施于耕地表面,在离地边30 cm起划线,小行距20 cm,大行距60 cm,按25 cm的株距将薯块摆放在线上,芽眼朝上,两线薯块成品字形;再在大行取土覆盖薯块使垄成拱形,垄高30 cm,薯块深8~10 cm,种植密度为96 000株/hm2左右。
用耙子将垄面土块耙细,然后覆盖地膜。
早熟栽培马铃薯技术春马铃薯薄膜覆盖早熟栽培,可提早播种期,提前收获,提高产量,提早上市。
福建寿宁经过试验试种,采用薄膜覆盖春栽马铃薯技术已较完善,整个生育期90天左右,亩收入平均在1600元以上,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1.选用良种选用春薯4号、东农303等早熟、高产、优质品种。
2.切块催芽在播种前15~20天进行切薯,尽量用垂直方法切块,使每个块种上都有上下部分的薯肉,并保持每块有1~2个芽眼。
每块重25~30克,切口用草木灰涂抹,以防烂种。
也可改用斜切,使芽眼上部有1/3薯块,下部2/3薯块。
然后把有芽的和无芽的分开,有芽的放在阴凉通风处,无芽放在阴凉处2~3天,待切口愈合再保温催芽,等芽长0.3~0.5厘米,即可播种。
3.适期播种在保证幼苗出土和在膜内不受霜冻的前提下,可在1月底2月初播种。
亩栽3500株,用宽幅直密播(便于间套复种)70厘米x25厘米或150厘米畦宽行形式种4行(中距40厘米,边距20厘米x40厘米)。
土壤持水量应保持60%~70%。
4.施足基肥覆膜马铃薯在覆膜期间,不便追肥,因此,播种前基肥要施足。
一般亩施栏肥1000~1500公斤,磷肥20~25公斤,尿素20~25公斤。
开较深沟条施,覆土后播种。
种薯不能与化肥接触,以防烂种。
5.地膜覆盖覆盖方法有两种:―是采用小弓棚覆盖方式,但出苗后晴天中午要两头通风防烧苗。
二是采用平铺,播种后,地膜平铺于地面,四周用土压实。
在出苗期间,晴天―定要在早晨或上午进行破膜,以防烧苗。
破膜时气温较低,不要把幼苗取出膜外,待返温后把幼苗取至膜外,并在破口处用土封实,以防杂草丛生。
6.田间管理除防烧苗、防冻害外,主要抓好3条:(1)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每亩40克,兑水30公斤,在初花期进行叶面喷施,防止马铃薯地上茎徒长。
(2)现蕾后,用磷酸二氢钾100克加尿素500克,兑水60公斤进行根外追肥,防早衰。
(3)现蕾后,及时摘除花蕾,防止养分不必要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