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第三届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技术论坛
- 格式:pdf
- 大小:1.56 MB
- 文档页数:13
食品接触材料检测标准食品接触材料是指用于包装、储存、运输和加工食品的各种材料,包括塑料、玻璃、金属、纸张、陶瓷等。
这些材料在接触食品的过程中可能会释放出物质,对食品安全产生影响。
因此,对食品接触材料进行检测和监管是非常重要的。
食品接触材料检测标准是指对食品接触材料进行检测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这些标准通常由国家标准化机构或相关部门制定,并且是根据国际标准组织的标准进行制定的。
食品接触材料检测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物理性能检测,包括材料的拉伸强度、耐热性、耐寒性、耐磨性、透明度等物理性能的检测。
这些性能对于食品包装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2. 化学成分检测,包括材料中可能释放出的有害物质的检测,如重金属、有机溶剂、塑化剂、防腐剂等。
这些物质可能会对食品安全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进行严格的监测和控制。
3. 迁移性检测,指食品接触材料中的物质在接触食品的过程中是否会迁移到食品中。
这项检测通常包括模拟食品接触条件下的迁移实验,以评估材料对食品的迁移影响。
4. 微生物污染检测,指食品接触材料表面的微生物污染情况的检测,以及材料对微生物的抑制和杀灭能力的评估。
食品接触材料检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这些标准可以帮助食品生产企业选择和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食品接触材料,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其次,这些标准可以帮助监管部门对食品接触材料进行监管和管理,保障食品安全。
最后,这些标准可以帮助消费者选择安全的食品包装材料,保障自身健康。
在国际上,食品接触材料检测标准通常是由国际标准组织(ISO)制定的。
ISO制定的食品接触材料检测标准通常是全球通用的,可以帮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食品生产企业和监管部门进行统一的检测和监管。
在中国,食品接触材料检测标准由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负责制定和发布。
中国的食品接触材料检测标准通常是根据国际标准和国家法律法规进行制定的,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食品中的食品接触材料食品接触材料(Food Contact Materials,FCMs)指的是在生产、加工、包装、贮存和运输等过程中与食品直接或间接接触的材料。
这些材料可以是塑料、金属、纸张、玻璃等各种物质,在食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发挥着关键作用。
食品接触材料的质量和安全对保护消费者健康至关重要。
1. 食品接触材料的种类食品接触材料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每种类型的材料都有其特定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1)塑料:塑料是最常见的食品接触材料之一。
它具有轻便、耐用、透明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中。
常见的食品塑料包装材料有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乙烯对苯二甲酸(PET)等。
(2)金属:金属容器和器具广泛应用于食品贮存和烹饪过程中。
不锈钢、铝和锡等金属材料通常被用于制作食品容器和锅具,其优点包括耐腐蚀、传热性好等。
(3)纸张:纸张是一种传统的食品包装材料,被广泛用于包装面包、糖果、咖啡等。
优质食品纸张应具备抗湿性和耐油性,并且要遵循适当的卫生标准。
(4)玻璃:玻璃是一种无毒、无味、不渗透的食品容器材料。
它可以重复使用,且不会对食品造成任何化学反应。
玻璃广泛应用于饮料瓶、罐头等食品包装中。
2. 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性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性是保障消费者健康的关键因素。
国际上对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性有一系列的法规和标准。
(1)欧盟:欧盟食品接触材料法规(EU 10/2011)对食品接触材料的原料、迁移限量、标识和检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以确保材料不会对食品造成危害。
(2)美国: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FDA)颁布了一系列关于食品接触材料的法规和指南。
此外,美国还设立了一份可接受材料列表(Positive List),列明了可以在特定食品接触材料中使用的化学物质。
(3)中国:中国国家标准GB 4806.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对食品接触材料进行了监督管理。
此外,中国还依据具体材料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安全性分析作者:林子吉来源:《食品安全导刊》2020年第10期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愈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安全性与食品安全有着密切的关联。
纵观过去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其中有很大比例是因为所用制品与食品接触时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向食品迁移所造成的。
为帮助公众提高食品安全知识水平,减少因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性差引起的食品安全事故,本文分别对纸、塑料、橡胶、玻璃、金属、陶瓷等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安全性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接触安全性1 引言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日渐提升。
自从多起因食品接触产品安全性差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发生之后,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角度也有所拓展——从以往只关注食品本身的安全问题,逐渐延伸到关注食品接触材料与制品的安全问题[1]。
我国最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GB 4806.1)中对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进行了定义: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各种已经或预期可能与食品或食品添加剂(以下简称“食品”)接触、或其成分可能转移到食品中的材料和制品,包括食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贮存、销售和使用过程中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工具和设备,以及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食品的油墨、粘合剂、润滑油等[2]。
同时,我国还发布实施了GB 4806系列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用以指导和规范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生产与使用。
作为食品的直接或间接接触者,在食品的生产、储存、运输等过程中,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不仅会影响食品的感官特性,更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毒添加剂)的迁移而引入非食品成分,进而影响食品安全,甚至危害人体健康[3]。
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安全性,并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希望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4,5]。
2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企业会根据不同食品种类的特性来选择包装材料,即食品接触材料,而不同的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会产生不同的食品安全影响,故如何选择适宜的食品接触材料用于食品包装成为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6]。
642017.10HANGYEDASHIYE根据市场监测数据,2016年我国电饭煲零售市场规模达到近1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2%,其中IH电饭煲的份额线下渠道达到42.9%,比2014年提高了23.5个百分点。
线上渠道为15.5%,比2014年提高了7.5%。
如今,人们在注重生活质量与食品安全问题的同时,也日益重视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性。
电饭煲产品作为家庭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除了要在美味、营养、智能等功能的研发上要不断进步,在安全、健康这个基本诉求的满足上,更要重视和探索。
电饭煲的生产企业有责任强化自身的食品接触材料管理体系,履行基于合规与风险分析的食品接触材料管理策略。
标准体系更清晰适用范围更广泛电饭锅涉及材料种类比较多,不同的企业对材料的关注点各不尽相同,不同国家和地区对食品接触材料的标准、法规也不同。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电饭锅专业委员会制定和近期发布的《电饭煲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手册》,从分析电饭煲最常见的接触食品的材料种类以及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着手,梳理了中国、日本、美国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食品安全管理的技术标准要求、配套的法规、管理模电饭煲企业需积极应对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对食品接触材料称之为“食品相关产品”的,包括食品包装容器和材料、洗涤剂、消毒剂、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各种已经或预期可能与食品或食品添加剂接触或其成份可能转移到食品中的材料或制品,实际上分为这三个层级,一个是“已经”,或者一个是“可能”,还有一个是“其成份可能转移到食品当中的”。
目前企业生产的电饭煲在蒸气阀或者盖子外部用到印刷油墨或组件,在煮饭过程中有蒸气接触到它,这也属于食品接触的范畴。
同时,它这里为了更清晰的说明这个范畴概念,对于所包含的产品进行了描述,包括食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存、销售和使用过程中的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工具和设备,及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的油墨、黏合剂、润滑油等,不包括消毒剂、消毒剂和公共输水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