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制程简介
- 格式:pptx
- 大小:2.06 MB
- 文档页数:16
CF工艺流程1. 简介CF(含碳纤维)是一种高性能的复合材料,由碳纤维和树脂基体组成。
它具有轻质、高强度、耐腐蚀等优点,在航空航天、汽车、体育器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CF工艺流程是将碳纤维与树脂进行预处理、预浸渍、层叠、固化等一系列步骤,最终制备出符合要求的CF复合材料制品。
2. 工艺流程步骤步骤一:准备工作在开始CF工艺流程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 准备所需原材料:包括碳纤维布(或预浸料)、树脂基体、固化剂等。
- 准备所需设备:包括模具、烘箱、真空袋等。
- 设计产品结构和尺寸,并准备好相关文档和图纸。
步骤二:预处理1.将碳纤维布切割成所需形状和尺寸。
2.对切割后的碳纤维布进行表面处理,去除杂质和油污,以提高树脂的附着性。
3.将处理后的碳纤维布进行烘干,以去除表面水分。
步骤三:预浸渍1.准备树脂基体和固化剂,并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
2.将预处理后的碳纤维布放入预浸渍槽中,浸泡在树脂基体中。
3.控制预浸渍时间和温度,使树脂基体充分渗透到碳纤维布中。
步骤四:层叠1.将预浸渍后的碳纤维布取出,并轻轻挤去多余树脂。
2.将多层碳纤维布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层叠,形成复合材料的结构。
3.在每一层之间加入适当数量的隔离纸或隔离膜,以防止粘连。
步骤五:固化1.将层叠好的复合材料放入模具中,并将模具封闭。
2.把封闭好的模具放入烘箱中,进行固化处理。
固化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和压力,以确保树脂基体充分固化。
3.固化时间根据树脂基体的类型和厚度而定,一般需要数小时至数十小时。
步骤六:后处理1.将固化后的复合材料取出模具,并进行修整、打磨等加工工序。
2.对加工后的复合材料进行非破坏性检测,以确保产品质量。
3.进行产品的表面处理,可以进行涂漆、喷涂等操作,以增加表面的美观性和耐久性。
3. 工艺流程优化为了提高CF工艺流程的效率和产品质量,可以采取以下优化措施: - 优化预浸渍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和压力参数,以提高树脂基体的渗透性。
面板CF制程中BM TP CPK不达标的分析及改善研究摘要:所谓CF即Color filter面板行业中的彩膜制程。
在RGB三道彩膜制程前需要成形规整的黑矩阵格子来承载RGB色条,形成的这个黑矩阵即为BM Black Matrix。
为了确定曝光出来的BM图形与设计所需图形的吻合程度,一个重要的SPC监控特性值是BM TP。
TP即Total Pitch线长,即图案实际长度与设计长度的误差容忍值,一般以ppm为单位。
目前行业内BM TP会监控8条边,规格要求为±0.8ppm,计算公式为:(实际线长-设计线长)/设计线长*1000000,并要求制程稳定度CPK≥1.33。
通过分析本文内容可以看出,提升BM TP的CPK除了传统的变更Scan Speed和机台模板Offset补正外,变更Scan layout方向,对BM TP CPK的改善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鉴于此,本文就BM TP CPK不达标的分析及改善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关键词:TP、CPK、Scan Speed、Offset补正、Scan layout1、BM制程曝光系统的简单说明曝光机使用的是尼康曝光机,一般制程曝光的方法主要是以对位曝光为主。
但CF BM为首制程,基板为白玻璃无相应对位mark可供抓取,所以BM制程使用的是强制曝光。
强制曝光的实际图形与设计图形吻合程度需多次实验才能得到一套较好的工艺参数。
曝光机各主要部件有Illumination(照度系统)、Projection Lens(投影透镜)、Mask Stage(光罩台面)、Mask Loader(光罩载入台)、Plate Stage(基板台面)、Plate Loader(基板载入台)、Alignment System(对位系统)、Auto Focus(自动对焦)等组成。
具体示意如图1所示。
曝光系统是将设计在Mask(光罩)上的电路图形转移到Plate(玻璃基板)上(1:1正像);曝光方式:扫描式曝光;控制的主要参数:Scan Speed,Offset,Plate温度(只有0.2℃的波动范围,不作为改善方向分析)1.BM TP分布说明及CPK达标状况本文所述8条BM TP分布于玻璃基板上的位置,如图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