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鲁迅诗稿序
- 格式:ppt
- 大小:945.50 KB
- 文档页数:17
鲁迅自嘲古诗赏析引导语:鲁迅的《自嘲》,这是一首人们熟知并传诵的名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鲁迅自嘲古诗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自嘲诗人:鲁迅朝代:近代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自嘲古诗赏析【注释】①鲁迅《华盖集·题记》:“这运(指华盖运),在和尚是好运:顶有华盖,自然是成佛作祖之兆,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只好碰钉子。
”②《吴子·治兵》:“如坐漏船之中。
”《晋书·华卓传》,华卓说:“得酒满数百斛船,……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③《左传》哀公六年:“鲍子曰:‘汝忘君(齐景公)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引钱季重作的柱帖:“酒酣或化庄生蝶,饭饱甘为孺子牛。
”“孺子”,鲁迅说,本意是指的自己的儿子——子婴,后来借指劳动人民了。
【译文】交了倒霉运怎还会想有顺心事,躺在床上连身都不敢翻一下倒把头给碰到墙上。
因此,上大街低低压下破帽遮住脸,唯恐被人看见,招来不测的横祸,我就像酒装在漏船里,在江心激流中打转,随时有被江水吞没的危险,逃不脱的晦气啊!我这人不招人喜欢,许多人指斥我,骂我,诅咒我,本该没病也死掉,但我偏偏横着眉毛一动也不动地既不悲也不怒地照常活着,真够不知羞的;自己也知道自己既无大志也没什么能耐,而甘心在家扮老牛让孩子牵着跑,逗孩子玩,也实在是个窝囊废。
然而,咒骂任人咒骂,窝囊我自窝囊,只要自己还有能够安身的小楼,躲进小楼成为一统天下,楼外任什么我才不管它呢。
【赏析】这是一首人们熟知并传诵的名诗。
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
‘孺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人民大众。
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习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俯首甘为孺子牛出自-俯首甘为孺子牛出自“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全诗赏析俯首甘为孺子牛出自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创作背景:《左传》哀公六年:“鲍子曰:‘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而背之也!’”这里的“孺子”指春秋时齐景公的幼子荼。
齐景公非常爱幼子荼,一次自己装作牛,口里衔着绳子,让他牵着玩。
不巧幼子荼跌了一跤,因此扯掉了景公的牙齿。
清朝洪亮吉《北江诗词》卷一引钱季重诗:“酒酣或化庄生蝶,饭饱甘为孺子牛。
”《现代汉语词典》将“孺子牛”解释为“小孩子”。
鲁迅此诗作于一九三二年。
据《鲁迅日记》一九三二年十月十二日载:“午后为柳亚子书一条幅,云:‘运交华盖欲何求……。
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凑成一律以请’云云。
”在此之前的十月五日,郁达夫请鲁迅吃饭,同席有柳亚子。
“闲人”指鲁迅自己。
“打油”是鲁迅对自己诗作的谦词。
鲁迅晚年得子,疼爱有加。
那天去赴宴时,郁达夫借此开玩笑说:“你这些天来辛苦了吧?”鲁迅遂用“横眉”一联回答他。
郁达夫又打趣说:“看来你的‘华盖运’还是没有脱?”鲁迅说:“给你这一说,我又得了半联,可以凑成一首小诗了。
”这便是鲁迅创作此诗的由来。
后来,毛泽东出于政治的需要,对此诗作了新颖的解释。
臧克家的诗《有的人》中,对毛泽东的这一思想也作了转述。
我想,在“反右”或“文革”中,谁如果用“小孩子”来喻指“无产阶级”,那肯定是大逆不道的。
赏析:这是一首人们熟知并传诵的名诗。
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
‘孺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人民大众。
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习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鲁迅《自嘲》解析运交华盖欲何求②, 未敢翻身已碰头。
优破帽遮颜过闹市, 优漏船载洒泛中流③。
横眉冷对千夫指, 优俯首甘为孺子牛④。
躲进小楼成一统⑤, 管他冬夏与春秋⑥。
比做“未敢翻身已碰头”。
为了避免反动派的追踪迫害, 在过闹市时, 用破帽遮住了容颜。
就是这样, 处境还是非常危险, 象漏水的船载着酒在水流中浮着, 一不小心就会沉没。
处在这样危险的环境里, 鲁迅采取的却是决不妥协的坚强的战斗态度。
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里说: “鲁迅的两句诗,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 对于, 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
‘孺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
一切共产党员, 一切革命家, 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 都应该学鲁迅的榜样, 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己。
”毛主席对这种精神给予极高的评价。
鲁迅处在反动派的迫害下, 经常在躲避, 所以“躲进小楼”是写实, 但又不限于写实。
当时反动派丢掉东北大片土地, 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 国民政府躲避敌人威胁. 迁都洛阳, 一直到这年12月才迁回南京。
作者写这诗时还没迁回, 所以讽刺它只知躲避, 不管祖国已经陷在怎样危亡的境地里。
这首诗, “横眉”两句成为传诵的名言, “横眉”、“俯首”形象地写出了革命战士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两种绝然不同的态度。
这两句不仅意义深长而且形象鲜明。
郭沫若同志在《鲁迅诗稿序》里赞美这一联道: “虽寥寥十四字, 对方生与垂死之力量, 爱憎分明;将团结与斗争之精神, 表现具足。
此真可谓前无古人, 后启来者。
”“千夫指”的出处, 本于《汉书·王嘉传》: “里谚曰: ‘千人所指, 无病而死。
’”这里的“千人”即“千夫”, 是指群众。
但鲁迅在1931年2月4日《致李秉中》里说: “今幸无事, 可释远念。
然而三告投杼, 贤母生疑。
千夫所指, 无疾而死。
内容全面评析准确语句典雅——郭沫若《(鲁迅诗稿)序》赏析。
郭沫若《(鲁迅诗稿)序》赏析
郭沫若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作品《(鲁迅诗稿)序》是一篇精彩的
文学评论,其内容全面、评析准确、语句典雅,堪称文学经典。
《(鲁迅诗稿)序》以鲁迅的诗歌为切入点,从文学史的角度,深入剖析了鲁迅诗歌的特点,指出了鲁迅诗歌的独特之处,如“鲁迅的诗歌,有着极强的象征意义,他的诗歌不仅具有
抒情的功能,而且具有强烈的政治意义”。
郭沫若还指出,鲁迅的诗歌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他的诗歌充满了激情,充满了悲壮的气氛,充满了深刻的思想”,他的诗歌具有极强的艺
术性,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此外,郭沫若还指出,鲁迅的诗歌具有极强的社会意义,“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抒情的功能,而且具有强烈的政治意义,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抒情的功能,而且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
郭沫若还指出,鲁迅的诗歌具有极强的文学性,“他的诗歌充满了激情,充满了悲壮的气氛,充满了深刻的思想”,他的诗歌具有极强的文学性,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总之,郭沫若的《(鲁迅诗稿)序》是一篇精彩的文学评论,其内容全面、评析准确、语句
典雅,堪称文学经典。
它不仅为我们深入了解鲁迅诗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而且也为我们
提供了一种文学思维的模式,以及一种文学评论的方法。
对鲁迅先生诗歌《自嘲》的另解作者:杨虎来源:《速读·中旬》2017年第08期初中语文课本选编了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的《自嘲》一诗,在末句“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所下的注释是:在反动派的迫害下,(鲁迅——作者)躲进小楼自成一统的小天下,坚定不移地与敌人做斗争,不管外界政治气候怎么变化,也不改斗志。
我有不同理解,我赞成另外一种解释,即这句诗不是针对鲁迅先生自己而言的,而是鲁迅先生在对敌人愤怒诘责和无情嘲讽:反动派们,你们只知道在自家楼阁中花天酒地,追求个人享乐,哪管外面的军国大事和人民的生死呢?!理由有三。
首先,从写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来看。
《自嘲》作于1932年10月12日,紧此之前,日本开始侵略中国。
曾先后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并于1932年2月强占了热河省;同年3月,在长春扶持了傀儡溥仪,侵略魔爪不断向华北延伸,中华民族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而此时的国民党政府,顽固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一面对苏区红军发动军事围剿,一面对国统区发动文化围剿。
1931年,颁布了血腥的《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对革命文艺工作者大肆迫害。
我们熟知的柔石、殷夫等青年作家,就是在当时被秘密杀害的,鲁迅先生也遭到通缉,并被列入暗杀黑名单之首。
为了躲避国民党特务的追杀,还不得不“破帽遮颜过闹市”。
另一方面,面对日本的侵略,国民党反动政府却“一脸活气”,妥协投降,使东北三省很快沦陷,成千上万的同胞被杀害、被奴役。
鲁迅先生的《自嘲》就是这个时候写成的,在诗中嘲讽反动派只知个人享乐不管人民死活,就是很自然的了。
其次,从这首诗本身意境来看。
作者在第三句才表示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紧接着却又要“躲进小楼”,这在意境衔接上是很难理解和让人信服的。
诗中的“横眉”、“俯首”形象地彰显了鲁迅这个革命文艺战士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不仅意义深长而且形象鲜明,“横眉”、“冷对”因此成为传诵的名言。
中考书法专题知识点及学习案例中考书法复习题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实际上是指中国书法,这是中国奉献给全世界的宝贵文化遗产。
汉字的艺术性,不仅源于汉字本身的丰富性,更源于汉字书写的精致性。
测试中心:(1)认识篆书、隶、草、楷、行五种字体,了解其演变的一般过程认识一些最有代表性的书法家和作品,可以从笔画、结构、构图、内涵等方面感受书法之美知识点:一五本书的特点及其演变过程演变过程:转里曹凯线(曹凯线几乎同步)重要事件:李变化隶书就像坐在蚕头鹅尾上。
草书如飞鸟入林,惊蛇入草楷书如果正直端庄,可以成为典范行书就像走在外面,在里面流动二.代表书法家和作品篆书:傈僳族《泰山刻石》李树:蔡勇《熹平石经》柏菲风草书:张旭《古诗四帖》《肚痛帖》张颠淮苏《自叙帖》《苦笋帖》《论书帖》《小草千字文》zui Su张志《冠军帖》《秋凉平善帖》《今欲归帖》孙《书谱》《景福殿赋》楷书:魏北和唐凯是两个代表。
楷书四大家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严谨(中间和垂直连成中轴线)。
钩画有李的意思颜真卿:《多宝塔碑》《颜勤礼碑》丰满(颜进),横轻竖重,宽而直(是诚实正直)刘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军碑》瘦骨嶙峋(刘谷)赵孟頫:《汲黯传》《胆巴碑》笔方而飘逸行书:世界三大行书第一:王羲之《兰亭集序》如浮云,似龙第二:颜真卿《祭侄文稿》忠怒,感情如潮水般,一气呵成第三:苏轼《寒食帖》笔墨丰盈,骨肉丰盈,自然跌宕起伏。
它有很强的海风和奇怪的石头形状识书识字(学习计划)活动1:我写我的名字你的名字写(建议用铅笔画)书的特点(列出关键词)和描述(比喻和其他修辞)隶书、楷书和行书的草书活动2:连接(1)蚕头鹅尾巴的曲折(2)方正端庄,能为人师表(3)外柔内刚(4)飞鸟入林,蛇入草惊。
3.练习(1)判断书的风格。
1.秦湘李斯为始皇帝起草了圣旨。
2.刘公权写佛文。
3.颜真卿为安史之乱中为国捐躯的侄草写了悼词,不愿著书立说,任感情左右4.“饮酒八仙”之一的张旭,喝得醉醺醺的,手舞足蹈,然后回到桌前,开始写字,掉墨,划了一笔。
自嘲理解这首诗简短1.理解《自嘲》这首诗“自嘲”虽然是对自己窘迫生活的写照,但意不在嘲弄,而是通过写自己的生活,抒发自己不向命运低头的意志与精神。
鲁迅用诗表明他对敌人藐视,表明他为革命事业战斗到底的决心。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千夫”指一切对他进行诬蔑、造谣、诽谤、压制、迫害、围攻的人,鲁迅对他们一概横眉冷对。
而“孺子”的本意是指他的孩子海婴以及千千万万和海婴一样的孩子,为了孩子的幸福,他心甘情愿做埋头耕耘的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这是“自嘲”,但又不限于“自嘲”,也是讽刺国民党反动派只知躲避,不管祖国已经陷入怎样危亡的境地。
这两句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联作了有力的配合。
这句诗是鲁迅爱与憎的高度概括,是他伟大人格的真实写照。
《自嘲》主要体现了鲁迅精神的两个方面(对敌、对友)的概括,使我们领悟到了作者坚定不移的精神和义正词严的态度。
2.自嘲这首诗的理解20字左右交了倒霉运怎还会想有顺心事,躺在床上连身都不敢翻一下倒把头给碰到墙上。
因此,上大街低低压下破帽遮住脸,唯恐被人看见,招来不测的横祸,我就像酒装在漏船里,在江心激流中打转,随时有被江水吞没的危险,逃不脱的晦气啊!我这人不招人喜欢,许多人指斥我,骂我,诅咒我,本该没病也死掉,但我偏偏横着眉毛供法垛盒艹谷讹贪番楷一动也不动地既不悲也不怒地照常活着,真够不知羞的;自己也知道自己既无大志也没什么能耐,而甘心在家扮老牛让孩子牵着跑,逗孩子玩,也实在是个窝囊废。
然而,咒骂任人咒骂,窝囊我自窝囊,只要自己还有能够安身的小楼,躲进小楼成为一统天下,楼外任什么我才不管它呢。
、。
3.自嘲这首诗中心思想(简短)运交华盖欲何求②,未敢翻身已碰头。
优破帽遮颜过闹市,优漏船载洒泛中流③。
横眉冷对千夫指,优俯首甘为孺子牛④。
躲进小楼成一统⑤,管他冬夏与春秋⑥。
注释:① 《鲁迅日记》1932年10月12日:“午后为柳亚子书一条幅,云:‘运交华盖欲何求……。
鲁迅编定郭沫若序《寰宇贞石图》
金门
【期刊名称】《图书馆杂志》
【年(卷),期】1985()1
【摘要】我国古代碑刻,可供考史翼典,补正志乘,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
在书法艺术上,可体察笔势,辨明历代文字的演变。
惜通常所见,大率是把拓片经过剪裁而装裱的,已不克见其整体原貌,所以完整的拓片,更为人们所重视。
湖北杨守敬(1839~1915),生平致力于地理金石学的研究,著有《寰宇访碑录》。
【总页数】2页(P50-51)
【关键词】郭沫若;鲁迅;寰宇;研究历史;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碑刻;金石学;杨守敬;重要资料
【作者】金门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G35
【相关文献】
1.郭沫若《《鲁迅诗稿》序》的手稿与发表稿简论 [J], 朱永芳
2.内容全面评析准确语句典雅——郭沫若《(鲁迅诗稿)序》赏析 [J], 陈继民;
3.鲁迅研究、郭沫若研究的新视野与新突破——“鲁迅、郭沫若与近代以来的民族复兴运动”学术研讨会暨四川省鲁迅研究会第五届年会综述 [J], 胡余龙;
4.《寰宇贞石图》浅说 [J], 徐无闻
5.郭沫若《<鲁迅诗稿>序》欣赏 [J], 陈继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短文两篇(高二新教材)短文两篇(高二新教材)A.课时安排:2019年12月3日周一共1课时。
No.73B.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本文丰富的思想,鉴赏两篇短文的表现手法,品味两篇短文所隐含的意义。
2.思想教育目标:理解文章的内在情感3.能力培养目标:评价这两篇短文的观点,阐释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进一步体会作者深刻的思想境界。
C.教学重点:根据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征,理清其“形”,并领悟蕴涵于“形”中的“神”,进一步体会散文“形”“神”的辨证关系。
——散文的欣赏。
D.教学难点:作者独特的表达;提高赏析能力,了解多流派的散文风格特点。
E.教学方法:阅读课。
F.教具使用:相关课件PowerPoint格式。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检查背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鲁迅诗稿》序1、课前导入这是郭沫若为《鲁迅诗稿》写的序言,也是一篇优美的小品文,目的是评价鲁迅诗歌书法的价值和成就,向人们展示鲁迅诗歌和书法的精髓与魅力,其显著特点是篇幅短小,内涵学科的几乎各个领域,都有极大建树。
一生写过七十多部专著,真可谓著作等身,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罗素同时也是个文学家,尤其到了他的晚年,创作了大量丰富的文学作品。
1950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本文即是他写的一篇思想随笔。
(另外可参考“有关资料”对罗素的简介,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崇敬心理。
)2.指定男女同学各一名,分别朗读一遍课文。
布置学生边听边画出自己难以理解或印象特别深的句子。
难以理解的句子可能包括以下一些:①这些感情……有时甚至吹过深沉痛苦的海洋,直抵绝望的边缘。
②身历那种可怕孤寂的人的战栗意识有时会由世界的边缘,观察到冷酷无生命的无底深渊。
③在爱的结合中,我看到了古今圣贤以及诗人们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④爱情与知识的可能领域,总是引领我到天堂的境界。
以上这些句子,教师与同学共同探讨如何理解。
不求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印象深的句子由同学自己找出来,并可说说喜欢的理由,还可适当引申和发挥。
《鲁迅诗稿》序(网友来稿)山东垦利一中刘友春王同亮教学要点:感知鲁迅诗歌创作、书法艺术的特点,体会本文丰富的内涵和精炼的语言。
教学时数:1课时教具:多媒体、书画图片一组。
教学步骤:一、导入课题联系已学过的鲁迅文学作品:在中学课本里,我们学过了不少鲁迅先生的脍炙人口的散文、小说、杂文:诸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故乡》《社戏》《孔乙已》《拿来主义》《记念刘和珍君》……不仅如此,鲁迅还是诗人、书法家。
(展示鲁迅的手迹)“惯于长夜过春时……”《自嘲》……《无题》“血沃中原肥劲草……”《自题小像》……鲁迅的诗和书法很出色,如何来评价呢?下面我们看看一位行家里手的评述。
板书课题:《鲁迅诗稿》序郭沫若二、课文分析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两遍。
2、析第一段。
找一学生读。
本段重点词:方、具、启犀角烛怪板书:诗歌――绝唱:前无古人,后启来者肝胆照人*释“绝唱”:例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赞《史记》)明星已去世,这盒录音带成了她的绝唱。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绝唱――1、指诗文创作的最高造诣。
2、死前最后的歌唱。
以上两句中的“绝唱”各为何意?文中的“每臻绝唱”中的“绝唱”为何意?结合“惯于长夜过春时”和“血沃中原肥劲草”看鲁迅的诗如何体现“犀角烛怪、肝胆照人”的?3、析第二段。
找一学生读。
本段重点词:逾、攀、宝朴质,不拘挛世人宝之板书:书法――自成风格洒脱,有法度非因人而贵展示鲁迅手迹、分析其特点。
齐读这两段。
4、第三段鲁迅的诗歌、书法都这么出色,我们如何来向鲁迅学习呢?(文如其人)好其人板书:诗、书诗如其人好其诗身心获益匪浅书如其人好其书文章增华有望同时展示鲁迅画像三、体会语言特点:学生自由读课文。
共同归纳:1、句式长短相间。
2、偶句对仗工整,文采斐然令人满口余香。
3、用词字斟句酌。
再齐读课文一遍(赏读)四、布置作业:给自己的日记本或作文集写一个小序。
作者邮箱:****************。
横眉冷对千夫指这首诗的意思
“横眉冷对千夫指”意思是横眉怒对那些丧尽天良、千夫所指的人,原句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现在常用横眉冷对千夫指来比喻以愤恨和轻蔑的态度对待敌人的攻击。
横眉:怒目而视。
千夫指:众人都指责的人。
孺子牛:为人服务的人。
出处:鲁迅《自嘲》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赏析:诗中“横眉”“俯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革命战士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这两句不仅意义深长而且形象鲜明。
郭沫若在《鲁迅诗稿序》里赞美这一联道:“虽寥寥十四字,对方生与垂死之力量,爱憎分明;将团结与斗争之精神,表现具足。
此真可谓前无古人,后启来者”。
原文: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译文:
交了不好的运气我又能怎么办呢?想摆脱却被碰得头破血流。
破帽遮脸穿过热闹的集市,像用漏船载酒驶于水中一样危险。
横眉怒对那些丧尽天良、千夫所指的人,俯下身子甘愿为老百姓做孺子牛。
坚守自己的志向和立场永不改变,不管外面的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诗,是作者鲁迅从自己深受侵害,四处碰壁中迸发出的愤懑之情,有力地揭露和抨击了当时国民党的血腥统治,形象地展现了作者的硬骨头性格和勇敢坚毅的战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