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规程》新旧版本对照表格版
- 格式:docx
- 大小:345.04 KB
- 文档页数:164
必须制定控制顶板的安全措施。
第六十三条长壁式采煤工作面分上下面同时回采时,上下面的错距应根据煤层倾角、矿山压力、支护形式、通风、瓦斯、自然发火、涌水等情况,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第六十四条采用倾斜分层垮落法回采时下一分层的采煤工作必须在上一分层顶板垮落的稳定区域下面进行。
上下分层的回采间隔时间不应过长,以防假顶腐朽。
采用水平分层垮落法回采时,上一分层的采煤工作面超前下一分层采煤工作面的距离,应在作业规程中规定。
第一百一十一条采用分层垮落法回采时,下一分层的采煤工作面必须在上一分层顶板垮落的稳定区域内进行回采。
第六十五条采用掩护支架开采急倾斜煤层时,支架的角度、结构,支架垫层数和厚度以及点柱的支设角度、排列方式和密度,必须在作业规程中规定。
生产中遇有断梁、支架悬空、窜矸等情况时,必须及时处理。
支架沿走向弯曲、歪斜及角度超过作业规程规定时,在下一次放架过程中,必须进行调整。
应经常检查支架上的螺栓和附件,如有松动,必须及时拧紧。
正倾斜掩护支架的每个回采带的两端,必须设置人行眼,并用木板隔出溜煤眼。
伪倾斜掩护支架工作面上下2个出口的要求和工作面的伪倾角,超前溜煤眼的规格、间距和施工方式必须在作业规程中规定。
掩护支架接近平巷时,应缩短每次下放支架的距离,并减少同时爆破的炮眼数目和装药量。
掩护支架过平巷时,应加强溜煤眼与平巷连接处的支护或架设木垛。
第一百一十二条采用柔性掩护支架开采急倾斜煤层时,地沟的尺寸,工作面循环进度,支架的角度、结构,支架垫层数和厚度,以及点柱的支设角度、排列方式和密度,钢丝绳的规格和数量,必须在作业规程中加以规定。
生产中遇断梁、支架悬空、窜矸等情况时,必须及时处理。
支架沿走向弯曲、歪斜及角度超过作业规程规定时,必须在下一次放架过程中进行调整。
应经常检查支架上的螺栓和附件,如有松动,必须及时拧紧。
正倾斜柔性掩护支架的每个回采带的两端,必须设置人行眼,并用木板与溜煤眼相隔。
修改条款2010年安全规程第251条煤矿企业应查明矿区和矿井的水文地质条件,编制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计划,并组织实施。
煤矿企业必须定期收集、调查和核对相邻煤矿和废弃的老窑情况,并在井上、下工程对照图上标出其井田位置、开采范围、开采年限、积水情况。
第252条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必须针对主要含水层(段)建立地下水动态观测系统,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水害预测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探、防、堵、截、排”等综合防治措施。
第254条煤矿企业必须查清矿区及其附近地面水流系统的汇水、渗漏情况,疏水能力和有关水利工程情况,掌握当地历年降水量和最高洪水位资料,建立疏水、防水和排水系统。
第255条井口和工业场地内建筑物的高程必须高于当地历年最高洪水位;在山区还必须避开可能发生泥石流、滑坡的地段。
井口及工业场地内建筑物的高程低于当地历年最高洪水位时,必须修筑堤坝、沟渠或采取其他防排水措施。
第256条井口附近或塌陷区内外的地表水体可能溃入井下时,必须采取措施,并遵守下列规定:(一)严禁开采煤层露头的防水煤柱。
(二)容易积水的地点应修筑沟渠,排泄积水。
修筑沟渠时,应避开露头、裂隙和导水岩层。
特别低洼地点不能修筑沟渠排水时,应填平压实;如果范围太大无法填平时,可建排洪站排水,防止积水渗入井下。
(三)矿井受河流、山洪和滑坡威胁时,必须采取修筑堤坝、泄洪渠和防止滑坡的措施。
(四)排到地面的矿井水,必须妥善处理,避免再渗入井下。
(五)对漏水的沟渠和河床,应及时堵漏或改道。
地面裂缝和塌陷地点必须填塞,填塞工作必须有安全措施,防止人员陷入塌陷坑内。
(六)每次降大到暴雨时和降雨后,必须派专人检查矿区及其附近地面有无裂缝、老窑陷落和岩溶塌陷等现象。
发现漏水情况,必须及时处理。
《煤矿安全规程》第257条严禁将矸石、炉灰、垃圾等杂物堆放在山洪、河流可能冲刷到的地段。
第258条使用中的钻孔,必须安装孔口盖。
报废的钻孔必须及时封孔。
第259条相邻矿井的分界处,必须留防水煤柱。
必须制定控制顶板的安全措施。
第六十三条长壁式采煤工作面分上下面同时回采时,上下面的错距应根据煤层倾角、矿山压力、支护形式、通风、瓦斯、自然发火、涌水等情况,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第六十四条采用倾斜分层垮落法回采时下一分层的采煤工作必须在上一分层顶板垮落的稳定区域下面进行。
上下分层的回采间隔时间不应过长,以防假顶腐朽。
采用水平分层垮落法回采时,上一分层的采煤工作面超前下一分层采煤工作面的距离,应在作业规程中规定。
第一百一十一条采用分层垮落法回采时,下一分层的采煤工作面必须在上一分层顶板垮落的稳定区域内进行回采。
第六十五条采用掩护支架开采急倾斜煤层时,支架的角度、结构,支架垫层数和厚度以及点柱的支设角度、排列方式和密度,必须在作业规程中规定。
生产中遇有断梁、支架悬空、窜矸等情况时,必须及时处理。
支架沿走向弯曲、歪斜及角度超过作业规程规定时,在下一次放架过程中,必须进行调整。
应经常检查支架上的螺栓和附件,如有松动,必须及时拧紧。
正倾斜掩护支架的每个回采带的两端,必须设置人行眼,并用木板隔出溜煤眼。
伪倾斜掩护支架工作面上下2个出口的要求和工作面的伪倾角,超前溜煤眼的规格、间距和施工方式必须在作业规程中规定。
掩护支架接近平巷时,应缩短每次下放支架的距离,并减少同时爆破的炮眼数目和装药量。
掩护支架过平巷时,应加强溜煤眼与平巷连接处的支护或架设木垛。
第一百一十二条采用柔性掩护支架开采急倾斜煤层时,地沟的尺寸,工作面循环进度,支架的角度、结构,支架垫层数和厚度,以及点柱的支设角度、排列方式和密度,钢丝绳的规格和数量,必须在作业规程中加以规定。
生产中遇断梁、支架悬空、窜矸等情况时,必须及时处理。
支架沿走向弯曲、歪斜及角度超过作业规程规定时,必须在下一次放架过程中进行调整。
应经常检查支架上的螺栓和附件,如有松动,必须及时拧紧。
正倾斜柔性掩护支架的每个回采带的两端,必须设置人行眼,并用木板与溜煤眼相隔。
《煤矿安全规程》(征求意见稿第二稿)新旧版本对照目录第一编总那么 1第二编地质保障 8第三编井工煤矿 11第一章矿井建设 11第一节一般规定 11第二节井巷掘进与支护 13第三节井塔、井架与井筒装备 28第四节建井期间生产与辅助系统 31第二章开采 40第一节一般规定 40第二节回采和顶板控制 46第三节采掘机械 63第四节建(构)筑物下、水体下、铁路下 70与主要井巷煤柱开采 70第五节井巷维修和报废 71第六节防止坠落 73第三章通风、瓦斯和煤尘爆炸防治 74第一节通风 74第二节瓦斯防治 93第三节瓦斯和煤尘爆炸防治 106第四章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防治 107第一节一般规定 108第二节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115第三节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121第五章冲击地压防治 129第一节一般规定 129第二节冲击危险性预测 134第三节区域与局部防冲措施 135第四节冲击地压安全防护措施 137第六章防灭火 137第一节一般规定 137第二节井下火灾防治 143第三节井下火区管理 151第七章防治水 154第一节一般规定 154第二节地面防治水 156第三节井下防治水 160第四节井下排水 166第五节探放水 170第八章爆炸物品和井下爆破 175第一节爆炸物品贮存 175第二节爆炸物品运输 184第三节井下爆破 188第九章运输、提升和空气压缩机 201第一节平巷和倾斜井巷运输 201第二节立井提升 225第三节钢丝绳和连接装置 236第四节提升装置 253第五节空气压缩机 267第十章电气 269第一节一般规定 269第二节电气设备和保护 276第三节井下机电设备硐室 279第四节输电线路与电缆 281第五节井下照明和信号 287第六节井下电气设备保护接地 290第七节电气设备、电缆的检查、维护和调整 293 第八节井下电池电源 295第十一章监控与通信 296第一节一般规定 296第二节安全监控 298第三节人员位置监测 309第四节通信与图像监视 309第四编露天煤矿 311第一章一般规定 311第二章钻孔爆破 314第一节一般规定 314第二节钻孔 315第三节爆破 316第三章采装 324第一节一般规定 324第二节单斗挖掘机采装 324第三节破碎 330第四节轮斗挖掘机采装 331第五节拉斗铲作业 332第四章运输 333第一节铁路运输 333第二节公路运输 337第三节带式输送机运输 339第五章排土 342第六章边坡 346第七章防治水和防灭火 348第一节防治水 348第二节防灭火 350第八章电气 351第一节一般规定 351第二节变电所(站)和配电设备 352第三节架空输电线和电缆 354第四节电气设备保护和接地 357第五节电气设备操作、维护和调整 362第六节爆炸物品库和炸药加工区安全配电 365 第七节照明和通信 367第九章设备检修 368第五编职业病危害防治 372第一章职业病危害管理 372第二章粉尘防治 373第三章热害防治 381第四章噪声防治 382第五章有害气体防治 383第六章职业健康监护 383第六编应急救援 386第一章一般规定 386第二章安全避险 390第三章救援队伍 393第四章救援装备与设施 395第五章救援指挥 399第六章灾变处理 401附那么 412附录本规程主要名词解释 413第二十七条立井井筒穿过表土层、砂层、松软岩层或煤层时,必须有专门措施。
《煤矿安全规程》(征求意见稿第二稿)新旧版本对照 目录略 原《煤矿安全规程》条款修订后条款 第一编 总则第一编 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和职工人身安全,防止煤矿事故,根据《煤炭法》、《矿山安全法》和《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制定本规程。
第一条为了保障煤矿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与健康,保障煤矿安全生产,防止煤矿事故与职业病危害,根据《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煤炭法》、《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和《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从事煤炭生产和煤矿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规程。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煤炭生产和煤矿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规程。
第三条从事煤炭生产与煤矿建设的企业(以下简称“煤矿企业”)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规程、标准和技术规范。
煤炭生产实行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
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不得从事煤炭生产活动。
第三条煤矿企业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规程、标准和技术规范。
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职能机构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煤矿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安全奖惩制度、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制度、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办公会议等制度。
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各种设备、设施检查维修制度,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并做好记录。
第四条煤矿企业必须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各级负责人、各部门、各岗位安全生产与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
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与职业病危害防治目标管理、投入、奖惩、技术措施审批、培训、办公会议制度,安全检查制度,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事故报告与责任追究制度等。
煤矿必须制定本单位的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
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各种设备、设施检查维修制度,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并做好记录。
第四条煤矿企业必须设置安全生产机构,配备适应工作需要的安全生产人员和装备。
《煤矿安全规程》(征求意见稿第二稿)新旧版本对照目录第一编总则 1第二编地质保障 8第三编井工煤矿11第一章矿井建设 11第一节一般规定 11第二节井巷掘进与支护 13第三节井塔、井架及井筒装备 28第四节建井期间生产及辅助系统 31第二章开采 40第一节一般规定 40第二节回采和顶板控制 46第三节采掘机械 63第四节建(构)筑物下、水体下、铁路下 70及主要井巷煤柱开采 70第五节井巷维修和报废 71第六节防止坠落 73第三章通风、瓦斯和煤尘爆炸防治 74第一节通风74第二节瓦斯防治 93第三节瓦斯和煤尘爆炸防治 106第四章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防治 107第一节一般规定 108第二节区域综合防突措施115第三节局部综合防突措施121第五章冲击地压防治 129第一节一般规定 129第二节冲击危险性预测 134第三节区域与局部防冲措施135第四节冲击地压安全防护措施 137第六章防灭火 137第一节一般规定 137第二节井下火灾防治 143第三节井下火区管理151第七章防治水 154第一节一般规定 154第二节地面防治水 156第三节井下防治水 160第四节井下排水 166第五节探放水 170第八章爆炸物品和井下爆破 175第一节爆炸物品贮存 175第二节爆炸物品运输 184第三节井下爆破 188第九章运输、提升和空气压缩机 201第一节平巷和倾斜井巷运输 201第二节立井提升 225第三节钢丝绳和连接装置 236第四节提升装置 253第五节空气压缩机 267第十章电气 269第一节一般规定 269第二节电气设备和保护 276第三节井下机电设备硐室 279第四节输电线路及电缆 281第五节井下照明和信号 287第六节井下电气设备保护接地 290第七节电气设备、电缆的检查、维护和调整 293 第八节井下电池电源 295第十一章监控与通信 296第一节一般规定 296第二节安全监控 298第三节人员位置监测 309第四节通信与图像监视 309第四编露天煤矿311第一章一般规定 311第二章钻孔爆破 314第一节一般规定 314第二节钻孔 315第三节爆破 316第三章采装 324第一节一般规定 324第二节单斗挖掘机采装 324第三节破碎 330第四节轮斗挖掘机采装 331第五节拉斗铲作业 332第四章运输 333第一节铁路运输 333第二节公路运输 337第三节带式输送机运输 339第五章排土 342第六章边坡 346第七章防治水和防灭火 348第一节防治水 348第二节防灭火 350第八章电气 351第一节一般规定 351第二节变电所(站)和配电设备 352第三节架空输电线和电缆 354第四节电气设备保护和接地 357第五节电气设备操作、维护和调整 362第六节爆炸物品库和炸药加工区安全配电 365 第七节照明和通信 367第九章设备检修 368第五编职业病危害防治 372第一章职业病危害管理372第二章粉尘防治 373第三章热害防治 381第四章噪声防治 382第五章有害气体防治 383第六章职业健康监护 383第六编应急救援386第一章一般规定 386第二章安全避险 390第三章救援队伍 393第四章救援装备与设施 395第五章救援指挥 399第六章灾变处理 401附则 412附录本规程主要名词解释 413确规定。
第二十七条立井井筒穿过表土层、砂层、松软岩层或煤层时,必须有专门措施。
采用井圈或其他临时支护时,临时支护必须安全可靠、紧靠工作面,并及时进行永久支护。
在建立永久支护前,每班应派专人观测地面沉降和临时支护后面的井帮变化情况;发现危险预兆时,必须立即停止工作,撤出人员,进行处理。
第四十四条 立井井筒穿过冲积层、松软岩层或煤层时,必须制定专项措施。
采用井圈或其他临时支护时,临时支护必须安全可靠、紧靠工作面,并及时进行永久支护。
在完成永久支护前,每班应派专人观测地面沉降和井帮变化情况;发现危险预兆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撤出人员,进行处理。
第三十条采用冻结法开凿立井井筒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冻结深度应穿过风化带延深至稳定的基岩10m 以上。
基岩段涌水较大时,应加深冻结深度。
(二)钻进冻结孔时,必须测定钻孔的方向和偏斜度,测斜的最大间隔不得超过30m ,并绘制冻结孔实际偏斜平面位置图,偏斜度超过规定时,必须及时纠正。
因钻孔偏斜影响冻结效果时,必须补孔。
(三)地质检查钻孔不得打在冻结的井筒内。
水文观测钻孔偏斜不得超出井筒,深度不得超过冻结段下部隔水层。
(四)冻结管应采用无缝钢管焊接或螺纹连接,冻结管下入钻孔后应进行试漏,发现异常时,必须及时处理。
(五)开始冻结后,必须经常观察水文观测孔的水位变化。
只有在水文孔冒水7天、水量正常,确认冻结壁已交圈后,方可进行试挖。
冻结和开凿过程中,要经常检查盐水温度和流量、井帮温度和位移,以及井帮和工作面渗漏盐水等情况。
检查应有详细记录,发现异常,必须及时处理。
(六)开凿表土层冻结段时,可以采用爆破作业,但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七)掘进施工过程中,必须有防止冻结壁变形、片帮、掉石、断管等安全措施。
(八)生根壁座应设在含水较少的稳定坚硬的基岩中。
(九)只有在永久井壁施工全部完成后,方可停止冻结。
(十)梁窝的设计和施工必须有防止漏水的措施。
(十一)不论冻结管能否提拔回收,对全孔必须及时用水泥砂浆或混凝土全部充满填实。
第四十五条 采用冻结法开凿立井井筒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冻结深度应穿过风化带延深至稳定的基岩10m 以上。
基岩段涌水较大时,应加深冻结深度。
(二)第一个冻结孔应全孔取芯,以验证井筒检查孔资料的可靠性。
(三)钻进冻结孔时,必须测定钻孔的方向和偏斜度,测斜的最大间隔不得超过30m ,并绘制冻结孔实际偏斜平面位置图。
偏斜度超过规定时,必须及时纠正。
因钻孔偏斜影响冻结效果时,必须补孔。
(四)水文观测孔应打在井筒内,不得偏离井筒的净断面,其深度不得超过冻结段深度。
(五)冻结管应采用无缝钢管内衬箍焊接。
冻结管下入钻孔后应进行试压,发现异常时,必须及时处理。
(六)开始冻结后,必须经常观察水文观测孔的水位变化。
只有在水文观测孔冒水7天且水量正常,或提前冒水的水文观测孔水压曲线出现明显拐点且稳定上升7天,确定冻结壁已交圈后,才可进行试挖。
在冻结和开凿过程中,要定期检查盐水温度和流量、井帮温度和位移,以及井帮和工作面盐水渗漏等情况。
检查应有详细记录,发现异常,必须及时处理。
(七)开凿冻结段采用爆破作业时,必须使用抗冻炸药,并制定专项措施,爆破技术参数应在作业规程中明确。
(八)在掘进施工过程中,必须有防止冻结壁变形和片帮、断管等的安全措施。
(九)生根壁座应设在含水较少的稳定坚硬岩层中。
(十)冻结深度小于300m时,在永久井壁施工全部完成后方可停止冻结;冻结深度大于300m时,停止冻结的时间由建设、冻结、掘砌和监理单位根据冻结温度场观测资料共同研究确定。
(十一)冻结井筒的井壁结构应采用双层或复合井壁,井筒冻结段施工结束后应及时进行壁间充填注浆。
注浆时壁间夹层混凝土温度应不低于4℃,且冻结壁仍处于封闭状态,并能承受外部水静压力。
(十二)在冲积层段井壁严禁预留或后凿梁窝。
(十三)当冻结孔穿过布有井下巷道和硐室的岩层时,应采用缓凝浆液充填冻结孔壁与冻结管之间的环形空水措施,合格后方可下沉井壁。
(六)井壁下沉完成后,必须检查井壁偏斜度,只有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壁后充填,壁后充填必须密实。
充填材料必须经过试验,满足强度和凝固时间的要求,并保证能够置换出泥浆。
开凿沉井井壁的底部或开掘马头门之前,必须检查破壁处及其上方15~30m 范围内壁后的充填质量,发现不合格时,必须采取可靠的补救措施。
(七)开凿沉井井壁的底部和开掘马头门采用爆破作业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
须绘制井筒的纵横剖面图,井筒中心线和截面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六)井壁下沉时井壁上沿应高出泥浆浆面1.5m 以上。
井壁对接找正时,内吊盘工作人员不得超过4人。
(七)下沉井壁、壁后充填及充填质量检查、开凿沉井井壁的底部和开掘马头门时,必须制定专项措施。
第三十一条立井井筒穿过含水岩层或破碎带,采用地面或工作面预注浆法进行堵水或加固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注浆施工前,必须编制注浆工程设计。
(二)注浆段长度必须大于注浆的含水岩层的厚度,并深入不透水岩层或硬岩层5~10m 。
井底的设计位置在注浆的含水岩层内时,注浆深度必须大于井深10m 。
(三)地面预注浆的钻孔,每钻进40m 必须测斜1次,钻孔偏斜率不得超过0.5%。
(四)注浆前,必须进行注浆泵和输送管路系统的耐压试验。
试验压力必须达到最大注浆压力的1.5倍,试验时间不得小于15min ,无异常情况后,方可使用。
(五)注浆过程中,注浆压力突然上升时,必须停止注浆泵运转,卸压后方可处理。
(六)每次注浆后,应至少停歇30min ,方可提拔止浆塞,以防高压浆顶出钻杆。
(七)冬季注浆施工时,注浆站和地面输浆管路,必须采取防冻措施。
(八)井筒工作面预注浆前,在注浆的含水岩层上方,必须按设计要求设置止浆岩帽或混凝土止浆垫。
含水岩层厚度大,需采用分段注浆和掘砌时,对每一注浆段,必须按设计要求设置止浆岩帽或混凝土止浆垫。
岩帽和混凝土止浆垫的结构形式和厚度应根据最大注浆压力、岩石性质和工作条件确定。
混凝土止浆垫由井壁支承时,应对井壁强度进行验算。
(九)孔口管必须按设计孔位埋设牢固,并安设高压阀门。
注浆前,必须对止浆垫和孔口管进行耐压试验,试验压力必须大于注浆压力1MPa 。
(十)钻注浆孔时,钻机必须安设牢固。
取芯钻进时,应使用能够防止顶出钻具的钻头;无芯钻进时,可使用三翼钻头,以防承压水顶出钻具。
(十一)井内应设吊泵,及时排除井底积水。
当钻进注浆孔时,如井筒涌水量接近吊泵额定排水能力,必须停止钻进,提取钻具,关闭高压阀门,及时注浆。
(十二)注浆站设在地面时,井上、下必须有可靠的通信联系。
(十三)制浆和注浆的工作人员,应佩戴防护眼镜和口罩,水泥第五十一条立井井筒穿过预测涌水量大于10m3/h 的含水岩层或破碎带时,应采用地面或工作面预注浆法进行堵水或加固。
注浆前,必须编制注浆工程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
于8m 。
安全出口应经常清理、维护,保持畅通。
保持畅通。
第二十条主要绞车道不得兼作人行道。
提升量不大,保证行车时不行人的,不受此限。
第八十九条主要绞车道不得兼作人行道。
保证行车时不行人的,不受此限。
第二十一条巷道净断面必须满足行人、运输、通风和安全设施及设备安装、检修、施工的需要,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主要运输巷和主要风巷的净高,自轨面起不得低于2m 。
架线电机车运输巷的净高必须符合本规程第三百五十六条和第三百五十七条的有关要求。